52生活中的透镜
- 格式:doc
- 大小:85.50 KB
- 文档页数:2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精选3篇)“生活中的透镜” 篇1《生活中的透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作用。
2、知道幻灯机与投影仪、照相机、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3、了解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1、尝试用已有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亲自制作和使用望远镜等过程,加深对它们成像原理的解释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勇于研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并逐步树立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3、通过亲自制作和使用望远镜,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幻灯机、投影仪和照相机等的原理。
教学难点:尝试用已有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归纳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引入课题请学生回顾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由生活中使用的光学元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等引入新课。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1、老师结合仪器简图,先简单介绍投影仪的构造:镜头、投影片、聚光镜、光源和反光镜等部分,再边分析边讨论下列问题:(1)幻灯片与投影幕上的像哪个大,哪个小?(2)哪一段是物距,哪一段是像距?(3)为使银幕上获得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幻灯片应如何放置?(4)要使投影幕上的像大一些,应如何调节投影仪?2、引导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并在黑板上画出幻灯机成像的光路示意图。
3、老师结合仪器简图,介绍照相机的构造和原理:镜头由几个镜片组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是照相机的核心;胶片相当于光屏;镜头与胶片之间即为暗室(机壳部分),相当于像距。
而其它内容:调焦、光圈、快门等可让学生在课后阅读书后材料,边分析边讨论下列问题:(1)照像时,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比被拍摄的景物大还是小?(2)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正立的还是倒立的?(3)要使底片上的像大些,有什么办法?4、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以上问题,并能画出照相机成像的光路示意图。
5.2生活中的透镜实像和虚像(见下图):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那里,真的能记录下所成的像。
这种像叫做实像。
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凸透镜成实像情景:实际光线会聚所形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异侧。
凸透镜成虚像情景: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所形成的像,物和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1)成像原理不同实像:物体上每一点射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光线会聚到一点所成的像虚像:物体上每一点射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光线散发,但其反方向延长线相交与一点(2)承接方式不同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观看虚像:只能用眼睛观看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①测量牛奶的密度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③鉴定小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④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数A.①②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2.一拥铜线,质量是89 kg.铜线的横截面积是25mm2。
铜的密度8.9×103kg/m3,则这捆铜线的长度是( ) A.4m B.40m C.400m D.4000m3.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手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A.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B.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C.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D.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4.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20cm处移到4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5.当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能正确表示其传播方向的是A.B.C.D.6.如图所示,小芳同学回过头来能看清掉在地上的书上的“物理”两个字,这是因为A.书自身发出的光B.书面反射的光射入了小芳的眼睛C.光在“物理”两个字上发生了镜面反射D.小芳的眼睛射出的光在书面上发生了反射7.下列物态变化事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湿衣服晒后不久变干 B.灯丝用久了变细C.清晨树叶上的露珠 D.冬天窗户上的霜8.某实习护士用两支体温计给两位病人测量体温,读数都是38.5℃,因病人多,护士一时粗心,忘记将该体温计甩一甩,紧接着用酒精擦拭后便直接用于测量另外两人的体温,如果后两位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6.5℃和39.5℃,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为A.36.5℃、39.5℃B.都是38.5℃C.都是39.5℃D.38.5℃、39.5℃9.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幼教机器人可以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机器人能区分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 m/s10.“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C.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二、填空题11.已知ρ冰=0.9×103kg/m3,质量为90kg的水全部凝固成冰后,体积将增大_______m3。
5.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
过程与方法:3.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观察与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7.通过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教学过程:一、引入:动画展示生活中各种透镜的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这些透镜各有什么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生活中的透镜。
二、授新:1.照相机:⑴动画展示生活中各种精彩的影像,这些影像的获得就要靠照相机。
⑵照相机的结构:出示照相机,展示照相机的结构图。
提问:照相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前面都有一个镜头,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内部有胶卷或图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
⑶照相机的原理:动画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小结: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人、景物)的倒立、缩小的像。
物体离镜头较远,像离镜头较近。
⑷照相机镜头的调节:动画模拟物体远近不同时照相机镜头的调节方法。
小结:当物体由远及近时,镜头要向前伸,同时相机要向人靠近,反之,亦然。
2.投影仪:⑴屏幕展示投影仪,了解投影仪的结构。
结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屏幕相当于光屏。
⑵投影仪的成像特点:动画模拟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得出投影仪的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像。
生活中的透镜一、填空题(易)1.小强在使用放大镜时,看到的却是倒立缩小的字的实像,显然他的错误是。
(中)2.检修工人在查看线路密集的电路板时,为了看清线路的连接情况,常透过一个较大的透镜进行观察,这个透镜应该是______透镜(填“凸”或“凹”),工人看到的是放大的______(填“实”或“虚”)像,电路板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检修时还用到了照明灯,这是为了照亮_______(填“透镜”或“电路板”)。
(易)3. 观察图1,小明手拿透镜对着窗外的大树,在白纸上看到了大树的像,他拿的是_______透镜。
这一成像规律的应用是___________。
(中)4.测绘员绘制地图时,常常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
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到镜头的距离为__________,若飞机降低高度拍摄某地区的“特写”,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应________(填“拉长”或“缩短”)。
二、选择题(中)5.给顾客拍照,照完全身以后在照一张半身像,顾客保持不动,则()A.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B.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缩短一些C.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D.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所短一些(易)6.在办公桌的玻璃板上滴一滴水,透过这滴水可看到玻璃板下压着的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水滴相当于()A.平面镜B.凸透镜C.凹透镜D.平行玻璃砖(易)7.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
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照相机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B.在投影仪中成放大、倒立的实像C.在摄像头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D.做放大镜时,成放大、正立的实像(难)8.用照相机拍照时,胶片上出现了景物的清晰的像,但如果有一个小飞虫正好飞落在照相机镜头的镜片上,关于像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几乎没有变化,像只是暗了B.有变化,出现小飞虫清晰的像C.有变化,出现小飞虫模糊不清的像D.有变化,整个像变得模糊不清三、作图与简答(难)9.如图2所示,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实像,请画出入射光线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在学生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感知透镜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课上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和学习它们的工作原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因此本节课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关键内容。
(二)教学目标依据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及学生的发展特点,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分析、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掌握照相机成相的原理,通过实验演示,了解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照相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参与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本节课的重点在于通过对照相机成像原理的理解,从而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由于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特征的这一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因此,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对凸透镜成像特征的理解以及凸透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说学情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此前已经对物理的声、光方面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简单地接触了透镜的一些知识,但对于透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还不是很清楚,因此本节课通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现实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实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初中学生的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可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
樊城区青泥湾中学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课题:5.2生活中的透镜课型:新知探究课课时:1课时主备人:章文波复备人:章文波学习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重点:通过探究得到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难点: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当堂测评分层达标
★基础落实
1、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2、当用凸透镜镜观察自己的指纹时,看到的是指纹____________的像,这时的凸透镜相当于__________。
当用它观察窗外的景物时,看到的是____________的像,这时的凸透镜相当于__________。
3、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都用到了透镜(选填“凸”或“凹”),不同的是投影仪成的是像大镜成的是像(均选填“虚”或“实”)。
4、从圆形装水的鱼缸侧面看缸中游动的鱼,所看到的像是()
A.鱼的放大的虚像B.鱼的等大的虚像
C.鱼的缩小的实像D.实际的鱼
5、放电影时,电影胶片上的图案经凸透镜在银幕上成的是()
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发展能力
6、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
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照相机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B.在投影仪中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C.在摄像头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D.做放大镜时,成放大、正立的实像
7、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提升素养★★★
8、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眼睛
B.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则不能
C.实像都是由光线的折射形成的,虚像都是由光线的反射形成的
D.实像有放大的有缩小的,虚像都是与物等大的
9、有5种光学元件: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凹透镜、凸透镜,把下列器材所使用的上述光学元件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潜望镜:________ 探照灯:______ 幻灯机:_______
太阳灶:_______ 放大镜:________ 照相机:______
近视镜:______ 汽车后视镜:牙医内窥镜:_______
耳科医生戴的额镜:______
请小组长统计本组成员达标情况,等级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