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酵母菌细胞呼吸作用方式
- 格式:ppt
- 大小:311.50 KB
- 文档页数:11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3节标题为“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中“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二、实验器材根据四个创新实验,分为四组材料用具:(1)第一组:集气瓶,分液漏斗,上嘴抽滤瓶,导管,具支试管,止水夹,20ml注射器,橡胶管,H2O2,FeCl3 ,澄清石灰水,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等;(2)第二组:20ml注射器,输液管,EP管,水浴锅,H2O2,FeCl3,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液:葡萄糖溶液=1:1),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3)第三组:锥形瓶,CO2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电脑(电子白板),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液:葡萄糖溶液=1:1),植物油;(4)第四组:血糖仪,注射器,输液管,葡萄糖,酵母菌,H2O2,FeCl3。
三、教材实验分析(图1 教材中的有氧装置)(图2 教材中的无氧装置)教材方案设计合理、科学完整。
图3和图4为学生参考教材中操作的有氧装置和无氧装置。
(图3 学生操作的有氧装置)(图4 学生操作的无氧装置)学生经过操作发现实验时间较长,难以在一节课上完成,分析原因有如下几点:1.制氧慢,图1有氧装置中氧气的来源由橡皮球鼓气50分钟。
2.反应物量比较多,在500mL 锥形瓶中加入240mL 酵母菌培养液。
3.无氧条件不好控制,图2的B瓶中放置一段时间消耗瓶中的氧气来制造无氧条件。
4.不能定量比较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二氧化碳产生的多少,酒精不太方便检测。
5.实验时间比较长,要培养8到10小时,课堂上难以完成实验。
四、实验原理和创新设计思路(一)实验原理酵母菌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呼吸,有氧条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用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会变成灰绿色;用CO2传感器和电脑采集和绘制二氧化碳变化曲线;用血糖仪测定葡萄糖(稀释10倍)。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XXX《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二、实验器材根据四个创新实验,分为四组材料用具:(1)第一组:集气瓶,分液漏斗,上嘴抽滤瓶,导管,具支试管,止水夹,20ml注射器,橡胶管,HO,FeCl,澄清石灰水,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等;223(2)第二组:20ml注射器,输液管,EP管,水浴锅,HO,FeCl,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液:葡萄糖溶液=1:1),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3)第三组:锥形瓶,CO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电脑(电子白板),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液:葡萄糖溶液=1:1),植物油;(4)第四组:血糖仪,注射器,输液管,葡萄糖,酵母菌,HO,FeCl。
三、教材尝试分析2232223(图1教材中的有氧装置)(图2教材中的无氧装置)教材方案设计合理、科学完整。
图3和图4为学生参考教材中操作的有氧装置和无氧装置。
(图3学生操作的有氧装置)(图4学生操作的无氧装置)学生经过操作发现尝试时间较长,难以在一节课上完成,分析缘故原由有如下几点:2.反应物量比较多,在500mL锥形瓶中加入240mL酵母菌培养液。
3.无氧条件不好控制,图2的B瓶中放置一段时间消耗瓶中的氧气来制造无氧条件。
4.不能定量比较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二氧化碳产生的多少,酒精不太方便检测。
5.尝试时间比较长,要培养8到10小时,课堂上难以完成尝试。
4、尝试道理和立异设计思绪(一)实验原理酵母菌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呼吸,有氧条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用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会变成灰绿色;用CO传感器和电脑采集和绘制二氧化碳变化曲线;用血糖仪测定葡萄糖(稀释10倍)。
(二)立异尝试设计思绪利用HO和FeCl₃快速制氧,缩短回响反映时间;利用注射器作为回响反映器,有效发明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有氧和无氧前提,削减回响反映物的量,缩短回响反映时间;利用CO数字传感器,能够实时定量检测产品CO的变革量,定量比较酵母菌有氧前提和无氧前提下产生CO的量;用血糖仪测定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前提下分解葡萄糖的量,计算呼吸速度。
〖实验8〗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1C5S3 P91)(9月18日16:10—17:00)一、实验目的:通过探究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情况,研究。
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所以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方程式见学案)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根据石灰水混浊水准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能够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在酸性(浓硫酸)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三.方法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4.实施实验→5.分析与结论→6.表达与交流。
六、实验结果:用方法1检验CO2时,溶液由变绿色再;用方法2清的变。
证明有CO2产生酒精的检验中,橙色的溶液变成,证明有酒精产生。
七、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9答案:一、有氧或无氧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四、实验流程:溴麝香草酚蓝石灰水重铬酸钾六、实验结果:蓝色黄色石灰水浑浊重铬酸钾灰绿色七、实验结论: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实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预先祝大家中秋快乐!澤穎实验 〖探究性3〗〖实验8〗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第 30 页2022-10-41.☆(09全国理综II 1)以下关于细胞呼吸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实行 C.酵母菌能够实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实行呼吸 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实行光合作用,不实行呼吸作用2. 用酵母菌酿酒,理想的方法是( )A .先通气后密封B .通人足量空气C .先密封后通气D .尽量密封,避免空气进入3. 将酵母菌培养物由供氧条件转变为厌氧条件,以下过程中加快的一种是( )A .葡萄糖的利用B .CO 2的放出C .A TP 的形成D .丙酮酸彻底氧化4. 在a 、b 、c 三个锥形瓶内分别盛有等量、成分相同的酵母菌葡萄糖溶液。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2. 掌握观察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的方法。
3. 分析不同条件对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本实验通过观察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产物,分析其呼吸方式。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酵母菌、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麦芽糖溶液、淀粉溶液、蒸馏水、稀硫酸、澄清石灰水、玻璃棒、锥形瓶、酒精灯、试管、滴管等。
2. 试剂:氢氧化钠、硫酸铜、氯化钠、盐酸等。
四、实验步骤1. 将酵母菌分别接种于含有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麦芽糖溶液和淀粉溶液的锥形瓶中,分别标记为A、B、C、D组。
2. 将锥形瓶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3. 取A、B、C、D组锥形瓶中的液体,分别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4. 将产生的气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5. 分别将A、B、C、D组锥形瓶中的液体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6. 将A、B、C、D组锥形瓶中的液体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A组:加入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产生气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酵母菌在葡萄糖溶液中进行了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和二氧化碳。
2. B组:加入蔗糖溶液的锥形瓶中产生气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酵母菌在蔗糖溶液中进行了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和二氧化碳。
3. C组:加入麦芽糖溶液的锥形瓶中产生气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酵母菌在麦芽糖溶液中进行了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和二氧化碳。
4. D组:加入淀粉溶液的锥形瓶中未产生气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未变浑浊,说明酵母菌在淀粉溶液中不能直接进行无氧呼吸,需要先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或麦芽糖后才能进行无氧呼吸。
六、实验结论1. 酵母菌在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溶液中均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改进分析一、实验目的酵母菌细胞呼吸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它涉及到多种酶的参与和多种有机物质的代谢。
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机制,为开发新型的能量代谢调控剂提供理论基础。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改进原有实验方法,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提供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酵母菌培养基、葡萄糖、酒精、乙醛、氢氧化钠、甲醇、酚酞溶液等。
2. 实验方法:将酵母菌培养基中的酵母菌细胞提取出来,并进行清洗和离心。
接着,将提取的酵母菌细胞置于含有不同底物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通过测定底物的消耗量和产物的生成量,来分析不同底物对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影响。
三、实验改进分析在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1. 实验方法不够细致:原有的实验方法比较简单粗糙,没有对酵母菌细胞的提取和培养进行详细的步骤说明,容易出现误差。
2. 实验数据不够准确:由于实验条件的控制不够严格,导致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有待提高。
3. 底物选择有限:原有实验方法只能通过添加少量底物来进行实验,不能全面地了解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 在酵母菌细胞的提取和培养过程中,我们增加了详细的步骤说明,包括提取酵母菌细胞的方法、培养基的制备方法等,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我们增加了实验条件的控制,例如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 我们扩大了实验的底物选择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葡萄糖、酒精、乙醛、甲醇等,以全面了解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改进后的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不同底物的培养基中,酵母菌细胞对不同底物的利用率存在差异。
在葡萄糖培养基中,酵母菌细胞的生长速率和产物生成量较高;而在甲醇培养基中,酵母菌细胞的生长速率和产物生成量较低。
3.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推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组织细胞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CO2被NaOH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刻度管内的液滴左移。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1.实验原理2.实验步骤(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葡萄糖溶液)。
(2)检测CO2的产生,装置如图所示。
(3)检测酒精的产生:自B、D中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编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3.实验现象4.实验结论(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2)在有氧条件下产生CO2多而快,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CO2。
[深度思考](1)为什么选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提示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可通过测定其细胞呼吸产物来确定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2)为什么先将空气通过10%的NaOH溶液后,再进入酵母菌培养液中?提示10%的NaOH溶液用于吸收空气中的CO2,以保证用于检测产物的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导致的。
(3)用于测定无氧呼吸的装置中,为什么将酵母菌培养液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提示酵母菌将锥形瓶中的氧气消耗完毕后再进行检测,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
(4)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此实验为何不设置对照组?提示此实验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不设对照组,而是通过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两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得出实验结论。
(5)实验所用的葡萄糖溶液为什么需煮沸?提示煮沸的主要目的是灭菌,排除其他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方法技巧]1.运用液滴移动情况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方法(1)欲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置,如前面5题中的图所示(以发芽种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