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第三章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三章国际法上的国家●国家的要素和类型●国家的基本权利●国家豁免●国家和政府的承认●国家和政府的继承一、国家的要素——构成国家的必要条件“国家与旧氏族组织相比,第一个不同点,是它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第二个不同点,是公共权力的设立。
”——《马恩选集》一般认为,构成国家的四个要素为:1.定居的居民 (第一要素)居民是国家的基本要素之一。
国家是由一定数量的居民组成的,有了一定数量的居民,才能形成社会,形成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结构,组成国家。
没有定居的居民,国家就不能形成和存在。
2.确定的领土 (物质基础)领土是国家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主权活动和行使排他性权力的空间。
领土包括领陆、领海和领空。
有了确定的领土,居民才能聚居,才能生产居民和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国家才能在领土上建立起来,并有效地行使国家主权。
没有领土,居民便没有生存的物质基础,国家便没有管辖的空间。
3.政府(组织上的体现)政权组织是国家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体现,是执行国家职能的机构,是国家的代表。
它对内实行管辖,对外进行交往。
没有政权的国家是不存在的。
至于政权组织采取何种形式,则是各国自己决定的内政问题,不影响国家的存在。
4.主权(根本属性即:与他国进行交往的能力)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是国家的固有属性。
在一个地域之内,尽管有政权组织,有定居的居民,但如果没有主权,还不能构成国家,只能是一个国家的地方行政区、殖民地或其他政治实体。
只有同时拥有主权才能构成一个国家。
以上四个要素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从国际法的角度给国家下定义,国家是具有一定的居民、领土、政权组织和主权的社会实体。
二、国家的类型国家的概念:国家——具有一定的居民、领土、政权组织和主权的社会实体。
1、按国家的结构形式分:(1)单一国(2)复合国:联邦、邦联2、按国家行使主权的状况(1)独立国:完全主权国(2)附属国:附庸国、被保护国3、永久中立国:主观方面(自愿)、客观方面(其他国家承认)三、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法主体资格1结构形式:A单一国(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单一国际法主体B复合国(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组成的联合体。
国际法第三章第三章国际法上的个人第一节国籍一、国籍的概念和意义国籍nationality是表示个人具有某个国家的公民资格或身份,与该国保持着永久的法律联系,处于该国的属人优越权之下。
意义:1.国籍是国家区分外国人和本国人,决定他们不同法律地位的根据。
2.国籍是确定国家属人管辖权的依据。
3.国籍是个人与国际法联系的纽带。
国籍立法:国内法二、国籍的取得(一)因出生而取得(出生国籍或原始国籍)血统主义出生地主义(二)因入籍而取得(继有国籍)1.婚姻2.收养3.认知4.领土变更5.个人申请三、国籍的丧失自愿解除国籍由于取得外国国籍而丧失剥夺国籍四、国籍冲突及其解决方法(一)国籍的冲突→积极冲突双重国籍多重国籍→消极冲突无国籍(二)解决方法国内法双边或多边条约五、中国国籍立法状况1980年《国籍法》(一)中国国籍的取得:血统主义为主兼采出生地主义NO.4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NO.5: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
……除外(可见,不考虑出生地)NO.6 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考虑出生地)(二)中国国籍的丧失1.在外国定居取得外国国籍,自动丧失2.申请退出中国国籍:A 外国人的近亲属;B 定居在外国的;C 有其他正当理由。
(三)中国国籍法的原则平等原则不承认双重国籍原则避免国籍冲突原则第二节外国人的法律地位一、国家对外国人的管辖权有属地优越权无属人优越权二、外国人入境、居留和出境的一般原则入境:目的合法、有效护照、签证、合法通道居留:居留国的国内法为依据出境:所在国无权阻止离境,但外国人必须遵守所在国法律,在特殊情况下有权依法阻拦,如有未缴清的税款、未了结的官司、刑事犯罪嫌疑人。
三、外国人的待遇原则(一)国民待遇指国家给予外国人与本国人相同的待遇。
例外(二)最惠国待遇指在相同条件下和特定范围内,一国给予某外国的国民的待遇不低于它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的待遇。
2021年自考国际法(第三章)复习资料第三章国际法律责任第一节国际责任的构成一、国际责任的概念国家因违反其所承担的国际义务的国际不妥行为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主体是国家。
二、国际责任的构成1.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外空物体对地面造成的损害取无过错责任;2.国家不妥行为的要件:(1)归因于国家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及外交使节,对于他们在国外私人身份的不法行为,国家承担相关责任。
国际不妥行为客不雅要素:(1)行为的实施(作为和不作为):主体本身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自愿承担的条约义务,而使他方造成损害的;主体因不能有效地避免和补救,甚至放纵某些人或团体的不妥行为,而损害他方利益的;(2)行为的结果:指由于国际不妥行为而造成的对国际不妥行为客体的侵害后果;(3)某国际不妥行为主体的行为与所发生的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4)其它客不雅要素:行为的不法性;已用尽本地补救办法(外国人在受侵害后应使用所在国向他实际开放的所有的法律补救程序,如果已用尽本地救济办法而仍未达到规定的结果时,受害外国人的国籍国可诉诸外交庇护,从而使得该国的行为成为国际不妥行为。
);发生在该义务有效时期内。
3.排除不妥性的情况(同意对抗与自卫不成抗力和偶然变乱危难或紧急状态)第二节国际责任的形式终止不妥行为恢复原状补偿报歉包管不再重犯限制主权第三节国际责任制度的新发展国际刑事责任问题国际犯罪A.禁止侵略B.禁止建立和维持殖民统治C.禁止奴隶制、种族灭绝和种族隔离D.禁止大规模污染国际补偿责任问题现行制度有三种:1.国家责任制度,即由国家承担对外国损害的责任。
如《空间物体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规定,发射国对本国或在本国境内发射的空间物体对他国的损害承担责任;2.双重责任制度,即国家与营运人共同承担对外国损害的补偿责任。
如《关于核损害的民事责任的维也纳公约》和《核动力船舶经营人公约》规定,国家包管营运人的补偿责任,并在营运人不足补偿的情况下,对规定的限额进行补偿;3.营运人补偿。
第三章国际法上的国家导读:国家是国际法上最主要的主体,也是国际关系的参与者。
国际法上的国家应当具备四个构成要件:固定的居民、确定的领土、政府和主权,其中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最核心要素。
国家的基本权利是由国家主权派生出来的,包括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及豁免权。
国际法上的承认是既存国家对新成立的国家或政府的一种认可,承认具有一定政治意义和法律意义。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是对新政府的承认。
国际法上的继承包括国家继承和政府的继承。
新中国的继承属于政府的继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后,对港澳回归前的条约关系和财产关系也存在继承的关系。
第一节概述一、国家的要素和类型(一)国家的构成要素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是指在一定领土上并拥有统一的政权组织的人组成的具有主权的集合体。
根据国际法理论,一个集合体要构成国家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要素。
1、固定的居民。
居民是国家的基本要素。
只有具有一定数量的定居的居民,才能形成社会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国家。
虽然国家应当具备一定数量的居民,但是对于居民人口的数量却没有要求。
有的国家拥有几亿甚至十几亿的人口,而有的国家却只有几万或几千人口。
2、确定的领土。
领土是国家赖于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居民生存和活动以及国家行使管辖权的地域范围。
国家的领土可大可小,领土边界也不一定已经明确划定,但是,国家必须要有确定部分的领土归属其所有。
3、政府。
国家是一个政治单位,必须由一个管理者依照法律进行治理。
政府代表国家对内进行统治,对外进行交往。
至于政府的形式、政府的连续性,甚至政府暂时处于国外等都不影响国家的存在。
4、主权。
主权是国家所固有的、独立自主处理其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也是国家区别于其他国际法主体的重要标志。
在一个地域范围内,尽管存在政府和定居的居民,但如果没有主权,就不能视为国际法的主体。
国家与主权是不可以分离的。
通常条件下,国家必须同时具备以上四个基本要素,但有些时候某些要素可能仅维持到极弱的程度,而不致使该社会终止为一个国家。
2021年司考国际法第三章知识点:国际环境保护法一、国际环境法的原则1.国家环境主权和不损害其管辖范围以外环境的原则。
这项原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各国享有按照自主的环境政策和本国的环境法律开发本国资源的权利,同时又有义务保证在其管辖和控制下的活动,不损坏别国或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环境。
(2)各国为保护世界环境实行的一切国际合作活动,都必须在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实行。
2.国际环境合作原则。
该原则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国际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际社会成员的普遍参加与合作,而不能仅由少数国家决定;二是作为国际社会成员的所有国家都应该并且有权参与保护与改善国际环境的行动。
合作包括诸如防止跨界污染,预防突发环境事件、增强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水平等各个方面。
3.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所谓责任的共同性是指环境作为全人类共同利益所在,保护环境需要所有国家的合作与努力。
因为环境本身的整体性,各国对保护世界环境应承担共同的责任,包括:保护和改善其管辖范围内的环境,并防止损害其管辖范围外的环境;各国应广泛参与国际合作,在环境方面相互合作和支持。
所谓责任的区别性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不同,及其历对环境恶化成因中所起作用不同,所以,承担的责任理应有所区别。
发达国家理应对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给予更多的协助,承担更大的责任。
4.可持续发展原则。
这个原则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以能够持续的方式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对于可再生的资源应在保持其再生水平下利用;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应在保存和不以其耗尽的前提下利用。
(2)应将保护环境与经济及其他方面的发展结合起来,不能以环境否定发展,也不能以发展牺牲环境。
(3)对自然环境及资源的拥有和利用,不但是当代人类不分种族、民族平等享有的权利,还应该是后代人类同样享有的权利。
二、国际环境保护的主要制度(一)大气环境保护1.防止气候变化。
主要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According to the constitutive theory, it is the act of recognition alone which creates statehood or which clothes a new government with any authority or status in the international sphere.
-----J.G. Starke.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Law. 9th edition, 1984, p.128
In any event the core of the constitutive theory is unacceptable. States cannot, by the device of withholding recognition, determine------and in effect thus repudiate—the content of their obligations toward other states. -----Robert Mccorquodale and Martin Dixon, Cases and Materials on International Law, Fourth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pp.154-156.
According to the declaratory theory, statehood or the authority of a new government exists as such prior to and independently of recognition. The act of recognition is merely a formal acknowledgment of an established situation of fact.
-----J.G. Starke.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Law. 9th edition, 1984, p.128
A state may exist without being recognized, and if it does exist in fact, then, whether or not it has been formally recognized by other states, it has a right to be treated by them as a state. -----Robert Mccorquodale and Martin Dixon, Cases and Materials on International Law, Fourth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pp.154-156.
“Succession of New States”means the replacement of one State by another in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erritory.
A succession of international persons occurs when one or more international persons takes the place of another international person, in consequence of certain changes in the latter′s condition.”
“predecessor State”means the State which has been replaced by another State on the occurrence of a succession of
States; “Successor State”means the State which has replaced another State on the occurrence of a succession of States.
------Vienna Convention on Succession of States in respect of Treaties 1978
Succession of Government means the change of sovereignty is purely internal, whether it takes place through constitutional or revolutionary processes. A new government takes up the reins of office, and the question is to what extent are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he former government extinguished, and to what extent does the new government become entitled to such rights or bound by such oblig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