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分离定律解题方法总结 (实用)
- 格式:ppt
- 大小:408.50 KB
- 文档页数:38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第1篇1.理论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解惑]F1配子的种类有两种是指雌雄配子分别为两种(D和d),D和d的比例为1∶1,而不是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第2篇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开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3.细胞核遗传只有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分离规律不能直接解决,说明分离规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第3篇①杂合子(Aa)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
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产生的雌配子有两种,即A∶a=1∶1或产生的雄配子有两种,即A∶a=1∶1,但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通常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
②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就会出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针对完全显性)。
原因如下:a.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若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b.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性状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第4篇1.异花传粉的步骤:①→②→③→②。
(①去雄,②套袋处理,③人工授粉)2.常用符号及含义P:亲本;F1:子一代;F2: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
3.过程图解P纯种高茎×纯种矮茎↓F1 高茎↓⊗F2高茎矮茎比例 3 ∶14.归纳总结:(1)F1全部为高茎;(2)F2发生了性状分离。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第5篇1.掌握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①DD×DD→DD;②dd×dd→dd;③DD×dd→Dd;④Dd×dd→Dd∶dd=1∶1;⑤Dd×Dd→(1DD、2Dd)∶1dd=3∶1;⑥Dd×Dd→DD∶Dd=1∶1(全显)根据后代的分离比直接推知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作者:陆平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5年第12期[关键词]:显隐搭架基因概率分离定律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如下(设等位基因为A、a):判显隐→搭架子→定基因→求概率一、判显隐(判定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用以下方法判断出的都为隐性性状:1.“无中生有”即双亲都没有而子代表现出的性状;2.“有中生无”即双亲具有相对性状,而全部子代都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3.一代个体中约占1/4的性状。
注意(2)、(3)使用时一定要有足够多的个体前提下适用。
二、搭架子(写出相应个体可能的基因型)1.显性表型则基因型为A_(不确定先空着,是谓"搭架子");2.隐性表型则基因型为aa(已确定);3.显性纯合则基因型为AA(已确定);三、定基因(判定个体的基因型)1.隐性纯合突破法根据分离定律,亲本的一对基因一定分别传给不同的子代;子代的一对基因也一定分别来自两位双亲。
所以若子代只要有隐性表型,则亲本一定至少含有一个a。
2.表型比法四、求概率1.概率计算中的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1)加法原理(“条条大路通罗马”)当一个事件出现时,另一个事件就被排除,这样的两个事件称为互斥事件,这种互斥事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之和。
例如,肤色正常(A)对白化病(a)是显性,一对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他们孩子的基因型可能是:AA、Aa、aa,概率分别是1/4、1/2、1/4。
然而,这些情况都是互斥事件,所以,一个孩子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4(AA)+1/2(Aa)=3/4。
上例中无论子代是AA还是Aa都可实现正常的目的,适用于各自概率相加。
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2)乘法原理(“万事俱备”)当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影响另一个事件的发生,这样的两个独立事件同时或相继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的乘积。
例如,生男孩和生女孩的概率各为1/2,由于第一胎不论生男孩还是生女孩,都不影响第二胎所生孩子的性别,因此属于两个独立事件,所以一对夫妇连续生两胎都是女孩的概率是1/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