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后炮化工论坛-第六章
- 格式:docx
- 大小:23.06 KB
- 文档页数:6
6-1 阐述分离序列综合基本概念:简单塔、顺序表、分离子群、分离子问题等。
简单塔:①指一个进料分成两个产品;②每一个组分只出现在一个产品中,即锐分离;③塔顶设全凝器以及塔底设再沸器。
顺序表:将分离所涉及的各组分按关键物性数据大小排列形成的表。
分离子群:分离过程中产生的流股。
分离子问题:所有分离序列中不重样的分离问题。
6-2 分离序列综合有序直观推断规则有哪些?说明其含义?规则(1)在所有其分离方法中,优先采用能量分离剂分离方法(例如精馏), 避免用质量分离剂分离方法(例如萃取)。
当关键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小于1.05-1.10时,应该采用质量分离剂分离方法(例如萃取),此时质量分离剂应在下步立即分离。
规则(2)精馏分离过程尽量避免真空和制冷操作。
如需采用真空操作,则可考虑用萃取方案代替;如需采用制冷操作,则可考虑采用吸收方案代替。
由于真空和制冷操作能耗较大,有时即使在较高温度和压力下操作也会有利。
规则(3)当产品集中包括多个多元产品时,倾向于选择得到最少产品种类的分离序列。
相同的产品不要在几处分出。
因为产品集合越小,相应分离序列中的分离单元就越少,所以费用可能较低。
规则(4)首先安排除去腐蚀性组分和有毒有害组分,从而避免对后继设备苛刻要求,提高安全操作保证,减少环境污染。
规则(5)最后处理难分离或分离要求高的组分,特别是当关键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接近1时,应当在没有非关键组分存在的情况下进行分离,这时分离净功耗可以保持较低水平。
规则(6)进料中含量最多的组分应该首先分离出去,这样可以避免含量最多的组分在后续塔中多次气化与冷凝,降低了后续塔的负荷。
规则(7)如果组分间的性质差异以及组分的组成变化范围不大,则倾向于塔顶和塔底产品量等摩尔分离。
精馏塔冷凝器负荷与再沸器负荷不能独立调节,塔顶和塔底产品量等摩尔分离时,精馏段回流比与提馏段蒸发比可以得到较好的平衡。
6-3 采用渐进调优进行分离序列综合时,调优规则与策略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调优法则就是指产生与当前分离序列相容结构的变化机制① 相邻层次切分点序列位置变换可行分离序列就是历经各个切分点的某种切分顺序。
第一章项目总论一、项目背景1. 项目名称、建设单位、企业性质及法人代表2. 承办单位概括注明项目所属的主管部门。
或所属集团、公司的名称。
中外合资项目应注明投资各方所属部门。
集团或公司的名称、地址及法人代表的姓名、国籍。
3. 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及原则3.1. 编制依据:原化学工业部一九九七年化计法[1997]426《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修订本)。
3.2. 编制原则:(1)指导思想:PX主要来自石油炼制过程的中间产品石脑油,经过催化重整或者乙烯裂解之后获得重整汽油、裂解汽油,再经过芳烃抽提工艺得到混合二甲苯,然后经吸附分离制取。
(2)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消防及安全卫生,三废排放执行国家“三废”排放标准GB16297-1996,厂界噪声执行国家GB12348-2008标准,使拟建装置成为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都达标的文明生产工厂。
4.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意义二、项目概括1. 项目拟建地点:2. 项目建设规模与目的:3. 项目主要建设条件:4. 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5. 项目主要经济指标:三、项目可行性与必要性对二甲苯(PX)是石化工业主要的基本有机原料之一,在化纤、合成树脂、、农药、医药、塑料凳诸多化工生产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
目前,主要用于生产精对苯二甲酸(PTA)和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而PTA活DMT再与乙二醇反应生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化纤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聚酯工业实现了跳跃式发展,带动了PTA和PX产业的快速发展。
2006年,我国制定的《PX“十一五”建设项目布局规划》,为PX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规划和指导。
四、问题与建议(1)生产对二甲苯的方法很多种,例如歧化反应、烷基化反应、异构化反应等等,对于这么多方法,我们应该选择哪种方法才能将生产效率达到最大化呢?(2)在生产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隐患,例如生产装置安全、环境保护等隐患,所以必须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等。
SW6-1998过程设备强度计算软件包》的编制单位包括:全国化工设备设计技术中心站、华东理工大学化工机械研究所、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原上海医药设计院)、中国寰球工程公司、中国天辰化学工程公司、五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化四院)、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原化六院)、天津市化工设计院和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等国内长期从事化工与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和计算机程序开发工作的单位。
本软件包能紧跟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确保计算结果正确、快捷的前提下,让用户在操作使用时更直观、方便和灵活,符合使用Windows的习惯。
1、SW6-1998包括有十个设备计算程序(分别为卧式容器、塔器、固定管板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填函式换热器、U形管换热器、带夹套立式容器、球形储罐、高压容器及非圆形容器等),以及零部件计算程序和用户材料数据库管理程序。
2、零部件计算程序可单独计算最为常用的受内、外压的圆筒和各种封头,以及开孔补强、法兰等受压元件,也可对HG20582-1998《钢制化工容器强度计算规定》中的一些较为特殊的受压元件进行强度计算。
十个设备计算程序则几乎能对该类设备各种结构组合的受压元件进行逐个计算或整体计算。
3、由于SW6-1998以Windows为操作平台,不少操作借鉴了类似于Windows的用户界面,因而允许用户分多次输入同一台设备的原始数据、在同一台设备中对不同零部件原始数据的输入次序不作限制、输入原始数据时还可借助于示意图或帮助按钮给出提示等,极大地方便用户使用。
一个设备中各个零部件的计算次序,既可由用户自行决定,也可由程序来决定,十分灵活。
4、为了便于用户对图纸和计算结果进行校核,并符合压力容器管理制度原始数据存档的要求,在本次发布的版本中新增了一个功能——打印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
5、计算结束后,分别以屏幕显示简要结果及直接采用WORD表格形式形成按中、英文编排的《设计计算书》等多种方式,给出相应的计算结果,满足用户查阅简要结论或输出正式文件存档的不同需要。
HTRI 6.0全功能版安装指南
本文的安装方法是对马后炮技术顾问“创新依旧”的“HTRI6.0全功能模块安装说明”帖子所述的资源,真正做到了十个模块全部破解!
本文使用的示例为与羊共舞的帖子/thread-42015-1-1.html
1、进入/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9380下载好
2、解压可得到
3、把安装补丁中overwrite文件夹中的文件
全部复制到HTRI6.0的原始安装文件夹中,这样安装文件中就包含了其余的模块。
4、开始安装过程
运行
5、安装过程结束,下面开始替换破解过程进入D:\Program files\HTRI\XchangerSuite6
全选复制全功能破解补丁\patch中的文件
粘贴到D:\Program files\HTRI\XchangerSuite6
文件夹选择全部合并,文件选择全部替换
ok!
6、打开HTRI Xchanger Suite 6.0桌面图标
File处出现可以新建10个模块的菜单,说明成功破解!
7、验证
打开“马后炮化工论坛-6级塔计算.htri”文件(/thread-42015-1-1.html)
点击
木有任何问题!
谢谢提供的好资源!。
马后炮化工论坛-第五章5-1换热网络综合问题的定义的定义及目标是什么?换热器网络综合问题就是确定具有最小设备投资,最小操作费用,能达到过程要求的换热器网络结构。
并能满足每一个过程物流的工艺要求(从初始温度达到目标温度),具有较好的柔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5-2成套网络的设计工作通常包含哪些步骤?换热器网络设计步骤:(1)挑选工艺流股和公用工程流股;(2)确定经济合理的夹点温差和公用工程用量;(3)综合出来初步的备选成套网络;(4)将候选网络优化成最好的换热网络;(5)对换热器展开详细设计;(6)模拟计算,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和系统操作性分析,若对结果不满意,返回第(2)步,直至满意。
相同的综合方法,彰显在(2)、(3)步。
5-3换热网络综合的方法各有什么特点?(1)启发式经验规则法:无法确保一次获得最优求解,可以以此为基础,逐步调优。
(2)夹点技术法:以热力学原理和分析方法为基础,以最轻能耗为主要目标。
对于给定的网络回收温差,为满足最小能耗目标,不允许能量跨越夹点,因而初始网络可能具有较多的单元;为得到最少投资费用的网络,需减少单元数,又造成能量跨越夹(3)数学规划法:创建成套网络综合的最佳化数学模型,排序量小,适宜于在计算机上求解。
(4)人工智能算法(遗传算法):排序直观,对问题性质并无太多管制,适用性广等优点。
适用于不可微,不连续,非线性,非凸,多峰等复杂优化问题。
5-4根据t-h图综合成套网络就是以什么为目标的?其综合步骤如何?以最小传热面积为目标。
①收集物流数据,流量、温度、比热容、汽化热等;②结构热、热物流的组合曲线;③调整冷热物流的组合曲线,使得最小传热温差不小于指定值;④分割温度间隔区间,展开物流相匹配。
具体作法说明:(1)结构组合曲线(2)划分温度间隔,进行物流匹配(3)对应的成套网络热容流率301520初始温度443423293目标温度333303408热负荷330018002300c2403534132400冷,热组合曲线:最轻热传导温差为20℃时的总组合曲线:(最轻热传导温差的最优值:16.5℃)pinchtemperatures:hot:100℃clod:80℃5-6夹点设计法的三条基本原则和可行性规则如何理解?夹点设计法的基本原则:(1)必须防止存有热流量通过夹点;(夹点处热通量为0.)(2)夹点上方避免引入公用工程冷却物流;(夹点上方为热阱,需要加入热公用工程,若引入公用工程冷却物流,会使得热公用工程用量增大。
马后炮科技化工技术交流论坛ASPEN学习经验概述入门是初学aspen plus软件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关。
读过手册的人都明白,Aspen plus的手册和资料有专门多,初学者面对如此之多的资料可能不知如何开始,我认为其中比较重要而且必读的是《用户指南》(《user guide》)、《单元操作模型》(《Unit Operation Models》)、《物性方法和模型》(《Physical Property Methods and Models》)、《物性数据》等,假如有一定的英文基础,最好是读英文的,这些在关心文件中都有。
事实上一旦入了门,流程模拟软件学习起来就专门简单了,专门多功能触类旁通专门容易就明白了,比如说,假如明白了sensitivity, 那么optimizaiton、desian spec就专门容易了。
大体来说,初学aspen plus 需要把握如下三个方面:1)aspen plus能做什么?2)Aspen plus需要什么?3)aspen plus的界面及功能。
2. aspen plus的界面及功能和学习所有软件一样,第一需要了解软件的环境,也确实是界面。
我个人认为界面差不多上能够分为两种:一是流程图窗口(process flowsheet window),另外是数据扫瞄窗口(data browser window)。
实际上还应该再加一个操纵面板(control panel)窗口,那个窗口也专门重要,但那个窗口只是在流程调试使用,同时涉及的内容初级入门者也不必花太多时刻去看,先忽略。
流程图窗口专门简单,只要你在工厂干过,看过PFD流程图同时是windows 的用户,就没有什么难得地点,读一下《user guide》明白各菜单及快捷键的功能,专门快就能搞定。
数据扫瞄窗口是aspen plus最重要的部分。
这也是aspen plus区别于画图软件的地点。
你需要在那个窗口中输入所有的已知条件,同时运行后观看运行结果。
5-1 换热网络综合问题的定义的定义及目标是什么?换热器网络综合问题就是确定具有最小设备投资,最小操作费用,能达到过程要求的换热器网络结构。
并能满足每一个过程物流的工艺要求(从初始温度达到目标温度),具有较好的柔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5-2 换热网络的设计工作一般包括哪些步骤?换热器网络设计步骤:(1)选择工艺流股和公用工程流股;(2)确定经济合理的夹点温差和公用工程用量;(3)综合出初步的候选换热网络;(4)将候选网络优化成最好的换热网络;(5)对换热器进行详细设计;(6)模拟计算,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和系统操作性分析,若对结果不满意,返回第(2)步,直至满意。
不同的综合方法,体现在(2)、(3)步。
5-3 换热网络综合的方法各有什么特点?(1)启发式经验规则法:不能保证一次得到最优解,可以以此为基础,逐步调优。
(2)夹点技术法:以热力学原理和分析方法为基础,以最小能耗为主要目标。
对于给定的网络回收温差,为满足最小能耗目标,不允许能量跨越夹点,因而初始网络可能具有较多的单元;为得到最少投资费用的网络,需减少单元数,又造成能量跨越夹点。
(3)数学规划法:建立换热网络综合的最优化数学模型,计算量大,适宜于在计算机上求解。
(4)人工智能算法(遗传算法):计算简单,对问题性质无太多限制,适用性广等优点。
适用于不可微,不连续,非线性,非凸,多峰等复杂优化问题。
5-4 根据T-H图综合换热网络是以什么为目标的?其综合步骤如何?以最小传热面积为目标。
具体步骤:① 搜集物流数据,流量、温度、比热容、汽化热等;② 构造冷、热物流的组合曲线;③ 调整冷热物流的组合曲线,使得最小传热温差不小于指定值;④ 划分温度间隔区间,进行物流匹配。
具体作法说明:(1)构造组合曲线(2)划分温度间隔,进行物流匹配(3)对应的换热网络5-5物流热容流率初始温度目标温度热负荷H130 443 333 3300 H215 423 303 1800 C120 293 408 2300C240 353 413 2400 冷,热组合曲线:最小传热温差为20℃时的总组合曲线:(最小传热温差的最优值:16.5℃)Pinch Temperatures: HOT: 100℃CLOD: 80℃5-6 夹点设计法的三条基本原则和可行性规则如何理解? 夹点设计法的基本原则:(1) 应该避免有热流量通过夹点;(夹点处热通量为0.)(2) 夹点上方避免引入公用工程冷却物流;(夹点上方为热阱,需要加入热公用工程,若引入公用工程冷却物流,会使得热公用工程用量增大。
6-1 阐述分离序列综合基本概念:简单塔、顺序表、分离子群、分离子问题等。
简单塔:①指一个进料分成两个产品;②每一个组分只出现在一个产品中,即锐分离;③塔顶设全凝器以及塔底设再沸器。
顺序表:将分离所涉及的各组分按关键物性数据大小排列形成的表。
分离子群:分离过程中产生的流股。
分离子问题:所有分离序列中不重样的分离问题。
6-2 分离序列综合有序直观推断规则有哪些?说明其含义?
规则(1)在所有其分离方法中,优先采用能量分离剂分离方法(例如精馏), 避免用质量分离剂分离方法(例如萃取)。
当关键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小于1.05-1.10时,应该采用质量分离剂分离方法(例如萃取),此时质量分离剂应在下步立即分离。
规则(2)精馏分离过程尽量避免真空和制冷操作。
如需采用真空操作,则可考虑用萃取方案代替;如需采用制冷操作,则可考虑采用吸收方案代替。
由于真空和制冷操作能耗较大,有时即使在较高温度和压力下操作也会有利。
规则(3)当产品集中包括多个多元产品时,倾向于选择得到最少产品种类的分离序列。
相同的产品不要在几处分出。
因为产品集合越小,相应分离序列中的分离单元就越少,所以费用可能较低。
规则(4)首先安排除去腐蚀性组分和有毒有害组分,从而避免对后继设备苛刻要求,提高安全操作保证,减少环境污染。
规则(5)最后处理难分离或分离要求高的组分,特别是当关键组分间
的相对挥发度接近1时,应当在没有非关键组分存在的情况下进行分离,这时分离净功耗可以保持较低水平。
规则(6)进料中含量最多的组分应该首先分离出去,这样可以避免含量最多的组分在后续塔中多次气化与冷凝,降低了后续塔的负荷。
规则(7)如果组分间的性质差异以及组分的组成变化范围不大,则倾向于塔顶和塔底产品量等摩尔分离。
精馏塔冷凝器负荷与再沸器负荷不能独立调节,塔顶和塔底产品量等摩尔分离时,精馏段回流比与提馏段蒸发比可以得到较好的平衡。
6-3 采用渐进调优进行分离序列综合时,调优规则与策略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
调优法则就是指产生与当前分离序列相容结构的变化机制
① 相邻层次切分点序列位置变换
可行分离序列就是历经各个切分点的某种切分顺序。
交换任意相邻层次切分点所处的序列位置,将形成一系列互为相邻的分离序列。
在进行变换时,为了保证上下相邻分离序列之间差别不大,应该沿袭相关子序列。
②用不同的分离方法代替方案
对一定的分离任务,采用现方法II代替原方法I。
在方法替代时,为了保证替代前后分离序列之间差别不大,每次应只改变分离序列中某一个分离单元类型。
调优法则应该具有以下三条性质:
(1)有效性利用调优法则产生的分离序列应该是可行的;
(2)完整性反复应用调优法则可以产生所有可能分离序列;(3)合理性相邻分离序列间不应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
调优策略是某种用来指导调优逐步朝着最优分离序列(费用减少)方向前进的方法。
现有的调优策略:
①广度第一策略
利用各种调优法则从现行分离序列(如初始分离序列)产生全部可行的相邻分离序列。
用直观推断法选择其中最好的分离序列,作为下一步调优的候选分离序列,通过严格计算候选分离序列的费用,选择其中费用最低的作为新的现行分离序列。
重复这一过程,直至找到最优分离序列。
②深度第一策略
利用某种调优法则对现行分离序列(如初始分离序列)进行反复调优,直到找到局部最优分离序列。
再改用其他调优法则对此局部最优分离序列进行反复调优。
如此轮换应用调优法则进行反复调优,直到无法产生更优的相邻分离序列,此时的现行分离序列即被认为是最优分离序列。
③超前策略
若序列总数不多或考察的序列为局部最优时,则可以不仅对现行序列产生相邻分离序列,而且可以对所有的相邻分离序列产生拓展的相邻分离序列,甚至可以向前考察更多层次。
通过模拟计算得到各分离序列的费用,选择其中费用最低的作为新的现行分离序列。
6-4 采用动态规划进行分离序列综合时,是不是需要涉及所有分离子
问题?说明其原因?
采用动态规划进行分离序列综合时,需要涉及所有分离子问题。
动态规划为隐枚举法,是一个多阶段决策过程,一个R组分精馏分离序列综合问题可以看成是R-1阶段决策过程。
通过构造子问题阶段决策而达到问题最优策略。
在进行所有可能多组分子群分离决策时,动态规划法需要计算全部独立分离单元。
6-5
代号组分摩尔分数相邻组分相对挥发度
A 丙烷0.05
B 异丁烷0.15 2.0
C 正戊烷0.25 1.33
D 异戊烷0.20 2.40
E 正己烷0.35 1.25
6-6
代号组分摩尔流量kmol/h 气液平衡常数K
A n-C7H1650 4.203728
B n-C8H1890 2.166866
C n-C9H20140 1.149971
D n-C10H2270 0.6122537
E n-C11H24110 0.3350435
F n-C12H26150 0.1840742
G n-C13H2850 0.1017326
H n-C14H30200 0.0567249
I n-C15H32120 0.0317213
J n-C16H34100 0.0180427
P196
代号摩尔流量气液平衡常数α参数a 参数r 参数f
B 90 2.166866 1.8843 0.1142 0.3333 0.1489
C 140 1.149971 1.8783 0.11384 0.4667 0.3500
D 70 0.6122537 1.8274 0.11076 0.2667 0.4795
E 110 0.3350435 1.8202 0.11032 0.2667 0.7419
F 150 0.1840742 1.8094 0.10967 0.6667 0.7705
G 50 0.1017326 1.7934 0.1087 0.6667 0.6364
H 200 0.0567249 1.7882 0.10838 0.5333 0.2558
J 100 0.0180427
得到分离序列为{3,2,1,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