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5课《走近我们的老师》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名师课堂实录第5课走进我们的老师第一课时本课目标1.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体会教师对学生的爱。
2.理解教师,体谅教师,学会和教师进行沟通。
3.尊重和感谢教师付出的劳动,用实际行动为教师减轻负担。
学情分析本课学生整体活泼开朗、思维灵活,特别尊重教师,乐于亲近教师,喜欢帮助教师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
班级中也有个别内向的孩子,平时看到教师总是喜欢远远地躲着,与教师交流时也略显紧张。
因此,这节课要多关注胆小、内向的学生,引导这些学生走近教师。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与教师朝夕相处,他们接受教师的管理和教育,会觉得教师“和气”或“凶”很少从“辛苦”这个角度来理解教师。
同时,教师的辛苦也是比较抽象的,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这份辛苦。
因此,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切实认识到教师的辛苦,因而理解教师、体谅教师。
教师并非完人,也有疏忽大意或误解学生的时候。
这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抱怨和抵触情绪。
因此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表达自己,学会与教师沟通,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建议本课时注重激发情感。
在师生相处的过程中,能够给双方留下深刻印象的,首先是对方是否友善、亲切,对待自己是否和蔼、关心,脸上是否经常挂着温柔的微笑,批评人的时候是否是既严厉又公正……这些直观的感受,就蕴藏在师生交往的一个个故事里。
事情可能不起眼,但是学生从中能够敏感地感受到教师带来的温暖。
因此,这一课时的总体教学思路是由事入手,以事导情,在充分的情感铺垫之下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处理和教师之间的情感。
如果学生对教师有深厚的情感,自然能够充满善意地去理解教师,主动地解决自己和教师之间的小问题。
反之,如果没有师生情感的铺垫,学生对教师是漠然的、害怕的、敬而远之的,教育就无从谈起。
教学过程:引入师:同学们,九月里有一个属于教师的节日,你们知道吗?生:(齐声)教师节!师:从大家微笑的脸庞中,我知道你们一定非常喜欢老师。
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陪伴你们成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教案《走近我们的老师》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教案《走近我们的老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认识教师工作的辛苦。
2、情感与态度:通过课堂教学,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取向(如奉献、敬业、爱);主动增进与教师的感情,尊敬老师,理解老师,体谅教师,热爱老师。
3、行为与惯:通过调查和体验活动,增强对老师的亲近感,学会尊敬老师和尊重学校里的其他工作人员。
4、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评价教师在学生研究知识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并学会用恰当的方法表达对老师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老师爱学生,为学生的成长辛勤地工作着,激发对老师的热爱之情,从而尊敬老师、尊重学校里的工作人员。
难点:通过活动体验,了解教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从而理解和尊重老师,体谅和关心老师,进而在师生交往中建立起民主和平等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视频、卡片。
学生准备教师采访提要(内容涉及:教师姓名、任教学科、工作年限,选择教师职业的缘故原由,遇到过的感动、开心或烦恼的事情,如何坚持下来这种辛苦工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有一种职业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同学们知道这说的是哪种职业吗?生:老师!师:嗯,没错!我也为自己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而感到骄傲。
那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把教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吗?生:老师教我们研究知识。
师:同学们好比祖国的花朵,老师就是辛勤的园丁,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陪伴着我们,用知识、道德浇灌我们,陪伴我们成长,引导我们如何做人。
我们和老师之间,也发生过许多难忘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走进我们的老师,讲讲我们和老师之间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问答,引出本课“走近我们的老师”的主题。
】二、自由讨论(出示教材第32页“交流园”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看出来图上画的都是什么人吗?他们在做什么呢?生1:秋游的时候,老师和我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可开心了!生2:上礼拜三下雨,老师把我拉到他的伞下,我一点儿也没有被雨淋到,老师的肩膀却淋湿了。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名师课堂实录第5课走进我们的老师第一课时本课目标1.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体会教师对学生的爱。
2.理解教师,体谅教师,学会和教师进行沟通。
3.尊重和感谢教师付出的劳动,用实际行动为教师减轻负担。
学情分析本课学生整体活泼开朗、思维灵活,特别尊重教师,乐于亲近教师,喜欢帮助教师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
班级中也有个别内向的孩子,平时看到教师总是喜欢远远地躲着,与教师交流时也略显紧张。
因此,这节课要多关注胆小、内向的学生,引导这些学生走近教师。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与教师朝夕相处,他们接受教师的管理和教育,会觉得教师“和气”或“凶”很少从“辛苦”这个角度来理解教师。
同时,教师的辛苦也是比较抽象的,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这份辛苦。
因此,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切实认识到教师的辛苦,因而理解教师、体谅教师。
教师并非完人,也有疏忽大意或误解学生的时候。
这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抱怨和抵触情绪。
因此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表达自己,学会与教师沟通,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建议本课时注重激发情感。
在师生相处的过程中,能够给双方留下深刻印象的,首先是对方是否友善、亲切,对待自己是否和蔼、关心,脸上是否经常挂着温柔的微笑,批评人的时候是否是既严厉又公正……这些直观的感受,就蕴藏在师生交往的一个个故事里。
事情可能不起眼,但是学生从中能够敏感地感受到教师带来的温暖。
因此,这一课时的总体教学思路是由事入手,以事导情,在充分的情感铺垫之下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处理和教师之间的情感。
如果学生对教师有深厚的情感,自然能够充满善意地去理解教师,主动地解决自己和教师之间的小问题。
反之,如果没有师生情感的铺垫,学生对教师是漠然的、害怕的、敬而远之的,教育就无从谈起。
教学过程:引入师:同学们,九月里有一个属于教师的节日,你们知道吗?生:(齐声)教师节!师:从大家微笑的脸庞中,我知道你们一定非常喜欢老师。
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陪伴你们成长。
第5课走近我们的老师第一课时我和老师的故事教学目标1、树立正确对待老师表扬与批评的态度2、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学会与老师交流,增进师生情谊。
教学重点:正确对待老师表扬与批评。
教学难点:会与老师交流,增进师生情谊。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陪伴着我们成长。
我们和老师之间,曾经有过许多难忘的故事..二、新课1、交流园:说说下列小朋友与老师有哪些难忘的故事?(1)秋游的时候,老师和我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可开心了。
(2)上星期三下雨,老师把我拉到伞下,我一点儿也没有淋到,老师的肩膀却淋湿了。
我很感谢老师。
(3)最近,我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有些地方没听懂。
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终于弄明白了。
(4)你和老师之间发生过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说出来与在家分享吧。
2、阅读教材P33《老师的眼睛会“说话》讨论交流:为什么说姚老师的眼睛会“说话”呢?3、有时候我们当时不能理解或接受老师的做法,但事后发现老师是有道理的。
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1)课间,有的同学在教师里写作业,老师偏偏要催促大家到教室外休息会儿。
(2)有的同学不吃早饭,老师很着急,不仅在班上解释不吃早饭的危害,还要与家长沟通。
讨论:有的同学认为老师是在管闲事,你是怎么想的?老师为什么这样做?4、老师有时候也有疏忽大意或者误解你的时候。
看看下面的事例,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1)刚把地面扫干净,不知道谁又丢了纸屑,老师缺批评我扫地不认真。
真是冤枉……(2)老师好像总是喜欢让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
我也很想回答,但老师总是不点我名。
我真不服气……(3)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想法。
(4)教师总结:当老师的批评不够恰当,或者对我们产生了误会时,我们可以向老师说明情况,也可以向老师提出建议。
提出建议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也要尊重老师。
三、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从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陪伴着我们成长。
我们和老师之间,曾经有过许多难忘的故事。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第二单元我们的学校第五课《走近我们的老师》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走近我们的老师》。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程序”、“说板书”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研说,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第5课《走近我们的老师》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学校》中第2课的内容。
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我和老师的故事”,从学生与教师交往的角度入手,激发学生对教师的情感,用具体鲜活的事例引导学生感恩教师,理解教师,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学会处理和教师之间的小矛盾,小误会。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老师,您辛苦了”,主要从理性分析入手,一步步剖析教师看得见和看不见的辛苦,带领学生走进教师的内心世界,理解教师为什么这么辛苦,是什么支持教师承担着这些工作,进而在行动上学会为教师分忧减负,学会尊重教师,珍惜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
二、说学情由于年龄尚小,大多数学生对于教师的工作了解的模糊化和碎片化。
学生与教师朝夕相处,但是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仅限于与教师接触的部分。
课余时间教师做些什么,怎么备课,还承担着哪些工作职责,喜欢什么,会因为什么而烦恼……对于这些学生是不了解的。
平时也懂得在一定程度上尊敬老师,对老师有理解的爱,但是有些学生会因为对老师存在不理解的爱,尊敬出于表面而并非发自真心。
因而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其真正懂得尊师.三、教学目标:1.讲述和老师之间的故事,加深尊师、爱师的情感。
2.学会如何与老师沟通,具有初步的师生交往能力。
3.感受老师的辛苦,对老师的关心、爱护产生感激之情,进一步加深尊师、爱师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感激老师为学生付出的劳动,懂得尊敬老师。
【教学难点】:用合适的方法表达自己,学会与教师沟通,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紧扣重点,说教法依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本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指导学生使用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于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主动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5《走近我们的老师》(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体会教师对学生的爱。
2、理解教师,体谅教师,学会和教师进行沟通。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感激老师为学生付出的劳动,懂得尊敬老师。
难点:用合适的方法表达自己,学会与教师沟通,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环节一:猜猜我是谁1.师出示谜语:三尺讲台迎冬夏,一支粉笔书春秋。
校园处处现身影,传道受业解惑人。
请生猜谜底,引入“老师”。
2.师小结并师板书课题:走近我们的老师。
二、我和老师的故事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我们的老师,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陪着我们成长,来到文同实验小学,老师又和我们相处了2年多的时间了,我们每一步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
有一位孩子他和你们一样,也和老师之间有很多难忘的故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师出示课文中的图片,请同学观察。
2.学生说说感受,师评价。
3.师:孩子们刚刚说到了,老师陪伴我们成长,是我们的良师益友,那你能说说你和老师之间发生过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事吗?4.生拿出课前写好的“我和__老师的故事”,同桌交流。
5.请生回答,生生评价,师小结。
听了你们的故事,老师特别感动,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老师是想和你们成为朋友,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的。
这也是老师对孩子们满满的爱。
三、我对老师的不理解老师的爱藏在哪里?1、请生观察图片2、生说自己的想法3、分享生活中老师的爱藏在哪里。
小结:老师对大家特别的爱,都能成为我们生活中美好的小片段,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这里有一位小女孩,最近她遇到了一些烦心的事,你给她出点主意吧。
四、老师误解学生1.师出示图片:刚把地面扫干净,又被同学丢了纸屑,老师却批评扫地不认真。
确实有些冤枉……2.师出示图片:老师总是让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回答问题,我也想回答,可是老师不点我的名,我真不服气。
3.生小组合作,说说如何和老师沟通,师板书(尊重、主动解释)。
《走近我们的老师》教学设计我和老师的故事——走近我们的老师(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我们的学习生活”第2条“尊敬教师,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而编写的。
《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小学三——四年级目标中也有相关要求。
本单元有“说说我们的学校”“走近我们的老师”“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三课,旨在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理解老师辛苦及对学校的责任感。
本课话题《我和老师的故事》属于“走近我们的老师”主题范畴,主要引导学生看到老师对自己的爱,理解老师的良心用苦,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老师,学会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
较之以往人教版(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相关话题,统编教材更注重“现实”关系的处理,即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爱与用心,更要引导学生回忆师生相处的误会、矛盾,发现老师是“不完美”的,进而指导学生客观看待教师,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服务自己的学校生活。
【本课挑战及突破】本课重点是理解教师的辛苦。
可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辛苦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鉴于此,本课本着“量化实证促情”的教学主旨,拟从三方面做出突破(1)开课伊始,通过“爱心加减法”游戏,帮助学生回忆、体验师生之间的故事及情感,不露痕迹地引出种种“误会”,为后续问题解决做好前期的生活再现准备。
(2)引导学生探究“教师一日作息表”,感受教师工作的繁忙与用心,逐渐发现“误会”的根源——老师太忙、太急了!(3)用“光斑”产生的原理及现象来佐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爱的误会”等现象,由此感悟到:爱,就像实验中的光斑一样,距离越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完美”,误会越少;距离越近,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就越多。
所以,大家要互相体谅、包容,生活才会更加美好!【教学目标】:单元目标:通过老师、学生、校园“金三角”关系的理解,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理解老师,参与学校生活。
本课目标:1.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体会教师对学生的爱;2.理解、体谅教师,学会接受“不完美”的教师;3.尊重和感谢教师付出的劳动,学会和教师进行沟通,并用实际行动为教师减轻负担。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走近我们的老师》说课稿(共1课时)一. 教材分析《走近我们的老师》这一课是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的内容。
教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理解老师的辛勤付出,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情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老师的辛苦,知道如何与老师沟通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开始从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老师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的形象上,对老师的工作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细节中感受老师的工作特点,从而产生尊敬老师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知道老师的工作辛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老师的工作,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知道老师的工作辛苦。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情感,使学生能够理解老师的辛勤付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细节中感受老师的工作特点,从而产生尊敬老师的情感。
同时,我将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等教学手段,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眼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基本内容:介绍老师的工作特点,使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辛苦。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细节中感受老师的工作特点。
4.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尊敬老师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尊敬老师的实践作业,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尊敬老师的情感。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走近我们的老师》(第一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走近我们的老师”,选自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教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了解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付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同时教育学生尊重老师,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对于身边的人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老师的工作特点和辛勤付出,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深刻的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去感受老师的关爱和付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了解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付出。
2.培养学生尊重老师,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懂得珍惜老师的关爱。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体会老师的辛勤付出。
2.教育学生尊重老师,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讨论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教学视频等。
2.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道具,如老师的工作用品等。
3.提前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为教学过程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时间,与学生聊一聊他们对老师的印象,引导学生思考老师的工作特点。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教学视频,展示老师的工作场景,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老师的工作场景,模拟老师的日常工作,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老师的辛勤付出。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享他们在操练过程中的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老师的工作辛苦,需要我们的尊重和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与老师的日常交往中表现出尊重和关爱,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三年级上册第5课《走近我们的老师》精美教案走近我们的老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老师、热爱老师、尊敬老师、体谅老师。
2.了解教师工作基本特点,认识教师工作的辛苦,提高沟通交流的能力。
3.掌握师生相处的方法和技巧,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激发学生对教师的体谅和热爱之情,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
难点:理解教师工作特点,尊重、体谅教师,在师生交往中树立民主和平等的意识。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四、相关资源视频动画:《老师我想你》图片资源:学科老师照片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师:有一种职业,古诗是这么形容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大家能猜出来吗?它也被称之为“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让我们一起从视频中寻找答案吧。
播放视频《老师我想你》设计意图:通过古诗的引入及歌颂教师的视频,引出本课的主题。
【课堂活动】活动一:我和老师的故事师:是的,这种职业就是老师,我也为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感到骄傲。
同学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被称之为春蚕和蜡炬吗?是的,因为老师有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甘当春泥、甘当园丁,同学们好比花朵,在老师知识的浇灌下更好、更快的成长。
在我们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可爱可敬的老师,你和老师之间发生过哪些难忘的故事,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下吧。
同学积极讨论,踊跃分享。
教师出示时间轴。
幼儿园时光我是小学生了二年级三年级预设1:秋游的时候,老师和我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那天我太开心啦。
预设2:过马路的时候,老师一直牵着我的手,直到走到马路对面。
预设3: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了,谢谢老师。
预设4: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我,我很想念她。
师:看来同学们对老师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我想让同学们形容一下正在教我们的老师,他们的特点是什么样的呢?用一句话或者几个词语来描绘吧。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走近我们的老师》(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走近我们的老师》是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老师的职业特点,理解老师的工作辛苦,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尊敬老师的态度。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老师的日常工作,以及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教导。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充满好奇心。
在这个阶段,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然而,学生对老师的了解可能仅限于日常的课堂互动,对老师的工作内容和付出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了解老师,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尊敬老师的态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老师的职业特点,理解老师的工作辛苦,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尊敬老师的态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使学生能够尊重和理解老师的工作。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老师的职业特点,理解老师的工作辛苦,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尊敬老师的态度。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了解老师,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尊敬老师的态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模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了解老师,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尊敬老师的态度。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场景,引发学生对老师的关注和思考。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老师的职业特点,如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等,使学生对老师的工作有更深入的认识。
《走近我们的老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五课课时安排:2课时学情背景:本节课针对的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第五课第一课时《走近我们的老师》,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道德和法治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分享自己和老师之间的故事,感受老师对自己的爱和良苦用心,学习正确与老师进行沟通和处理师生关系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道德和法治的作用和意义,通过体会老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言行举止,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能力目标:学会与老师进行沟通和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理解,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1.回忆和老师交往的经历,讲述和老师之间的故事,感受老师对自己的爱。
2.通过体会老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言行举止,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3.学会与老师进行沟通和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与老师进行沟通和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涉及小学三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第五课第一课时《走近我们的老师》,通过教材中的故事和情境来让学生感受老师对自己的爱和良苦用心,学习与老师进行沟通和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方式和方法。
课前准备:1.整理教案和教学材料2.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3.准备课堂讲解所需的教具和道具4.安排学生分组,准备模拟对话的情境和话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课程是关于道德和法治的,你们知道什么是道德和法治吗?学生:(回答自己的理解)老师:非常好,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而法治则是指以法律为基础,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那么,你们觉得在学校里,道德和法治的作用是什么呢?【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和背景,让学生了解道德和法治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二、讲授知识点(20分钟)老师:我们在学校里,老师是我们的重要教育者,他们不仅仅教授我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
5《走近我们的老师》第一课时《我和老师的故事》(教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会: 1. 了解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2. 具有正确的师生关系观和尊重教师的态度; 3. 能够对优秀的老师进行评价和分享。
教学重点1.跟学生交流分享教室中的老师,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师的印象;2.培养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感恩之心。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自主分享和表达对教师的感受,并且对优秀的老师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教学准备1.预先准备教师合影或老师素描卡片等素材,以便向学生展示教师形象;2.准备多媒体设备,以便向学生展示图片、短片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1. 情境营造学生刚进入教室,口感骤然。
老师在此时向学生打招呼并自我介绍,尽量让学生对新学期的教师有初步印象。
然后老师会分享一段文字,“走近我们的老师”,通过文字描述生动地呈现出教师在学校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介绍本次课程的主题——我和老师的故事。
老师向学生提问:“你们有没有一个让你特别印象深刻、感恩和敬重的老师呢?”引导学生回忆之前自己的学习生涯,目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优秀的老师都是值得感恩和尊重的。
2. 分享发言老师带领学生分享对于有印象的老师的感受和故事,并且对优秀的老师进行评价,如何让老师的工作更加出色地开展,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老师的付出和价值。
3. 教师形象展示老师利用多媒体或老师素描卡片等素材将教师的形象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认识和瞭解不同类型的老师形象,并对这些老师形象进行评价和讨论。
4. 小结梳理老师在本节课的最后呈现出一个“感恩老师”的主题,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感受到神圣、优秀的老师形象和使命感。
让学生认识到珍视教师这一职业,尊重教师,表达敬意,追求学习和科研,做一个不忘初心的好学生。
同时,在老师和学生的相处过程中,老师要以身作则,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共同提高和进步。
作业布置请每个学生选出一个自己特别喜欢的老师,并且写出不少于200字的感恩教师的信件。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第5课《走近我们的老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走近我们的老师》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尊重老师,认识到老师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到尊敬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老师的辛勤付出,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对老师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缺乏深入理解和尊重。
学生处于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初级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例来引导他们理解和尊重老师。
此外,学生可能存在对老师的一些误解,需要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来澄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老师的辛勤付出,理解尊敬老师的意义。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倾听、表达、讨论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尊重和感激老师,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尊敬老师的意义,认识到老师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和感激老师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老师。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倾听能力。
3.情感引导法:通过情境创设和情感渲染,引导学生尊重和感激老师。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实例,用于教学导入和讨论。
2.准备教学PPT,包括案例、图片、视频等。
3.准备课堂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入本课的主题。
案例可以是关于老师辛勤付出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辛苦和付出。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更多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到尊敬老师的重要性。
可以包括一些名人尊敬老师的名言,以及在学校生活中如何尊敬老师的具体例子。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在学校生活中尊重和感激老师。
每个小组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做法,然后进行全班分享。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名师课堂实录第5课走进我们的老师第一课时本课目标1.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体会教师对学生的爱。
2.理解教师,体谅教师,学会和教师进行沟通。
3.尊重和感谢教师付出的劳动,用实际行动为教师减轻负担。
学情分析本课学生整体活泼开朗、思维灵活,特别尊重教师,乐于亲近教师,喜欢帮助教师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
班级中也有个别内向的孩子,平时看到教师总是喜欢远远地躲着,与教师交流时也略显紧张。
因此,这节课要多关注胆小、内向的学生,引导这些学生走近教师。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与教师朝夕相处,他们接受教师的管理和教育,会觉得教师“和气”或“凶”很少从“辛苦”这个角度来理解教师。
同时,教师的辛苦也是比较抽象的,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这份辛苦。
因此,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切实认识到教师的辛苦,因而理解教师、体谅教师。
教师并非完人,也有疏忽大意或误解学生的时候。
这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抱怨和抵触情绪。
因此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表达自己,学会与教师沟通,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建议本课时注重激发情感。
在师生相处的过程中,能够给双方留下深刻印象的,首先是对方是否友善、亲切,对待自己是否和蔼、关心,脸上是否经常挂着温柔的微笑,批评人的时候是否是既严厉又公正……这些直观的感受,就蕴藏在师生交往的一个个故事里。
事情可能不起眼,但是学生从中能够敏感地感受到教师带来的温暖。
因此,这一课时的总体教学思路是由事入手,以事导情,在充分的情感铺垫之下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处理和教师之间的情感。
如果学生对教师有深厚的情感,自然能够充满善意地去理解教师,主动地解决自己和教师之间的小问题。
反之,如果没有师生情感的铺垫,学生对教师是漠然的、害怕的、敬而远之的,教育就无从谈起。
教学过程:引入师:同学们,九月里有一个属于教师的节日,你们知道吗?生:(齐声)教师节!师:从大家微笑的脸庞中,我知道你们一定非常喜欢老师。
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陪伴你们成长。
你们和老师之间,曾经有过许多难忘的故事……算算,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位老师陪伴、帮助过你?(生开始回忆)师:是不是有点数不过来了?(生点头)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近我们的老师。
(出示课题)活动一感恩老师师:老师和同学们朝夕相伴,一定发生过许多让你难忘的事情。
(出示教材第32页三幅图)图中的师生在干什么呢?师:这三幅图一定唤起了你的美好记忆,你一定有很多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
请每位同学在“温情一刻”的卡片中,写一件发生在你和老师之间难忘的事,小组交流后选出一个故事在全班交流。
(学生按照要求写小故事)师:哪个小组来汇报?生:我代表我们小组发言。
有一次语文老师握着我的手写字,我感觉很温暖。
师:为什么你们小组会选择这个故事在全班交流呢?生:我想起语文老师握着我的手教我写字,老师还这样教过其他同学写字,她非常有耐心,我们都觉得很温暖。
师:还有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的故事?生1:有一天很冷,老师发现我衣服穿少了,就把她的衣服脱下来让我穿,我觉得特别温暖。
生2:有一次,我摔伤了。
老师带我去医务室,还帮我涂药,关切地问我疼不疼。
师:在同学需要帮助的时候,老师总是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听了大家的故事,我也很感动。
同学们能深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你们的关心和爱护,但有时,老师对你们的爱是“隐藏”的,你能发现吗?读一读教材第33页《老师的眼睛会“说话”》。
师:在这个故事中,老师用眼睛“说”了什么?生:老师希望他多吃一点,吃得饱饱的,下午才有力气上课。
师:很多时候,老师会用无声的语言来和同学交流,给予鼓励和关心,你感受到了吗?生1:有一次发言,我有点不敢说,老师用微笑鼓励我。
生2:我回答问题特别好时,老师向我竖起了大拇指。
师:老师的眼神、微笑和竖大拇指动作都表达了对同学们深深的爱。
你还想对老师说些什么?生1:老师,谢谢您!生2:老师,注意身体,别累坏了。
师:老师在生活、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
同学们对老师有颗感恩之心。
(板书:感恩)活动二理解老师师:有时候,师生相处过程中会有些不愉快,学生觉得不能理解老师的做法。
(出示教材第34页两幅图)课间休息时,老师催促在教室内写作业的同学到教室外活动一下。
如果是你,你当时会怎么想呢?生1:为什么老师不让我在课间写作业呢?生2:我觉得老师是为了学生健康着想。
上课四十分钟很辛苦,眼睛也累了,下课就要休息一下,不然有可能近视。
师:感谢你的理解!课间需要休息就是为了健康考虑。
如果让你劝一劝课间时在教室里写作业的同学,你会怎么说?生:快别写作业了,赶紧出去走一走吧。
不休息一下,头脑就累了,怎么上好下节课呢?师:(竖起大拇指)你真是老师的知心人!师:同学的烦恼还有很多。
比如有的同学不吃早饭,老师很着急,不仅在班上解释不吃早饭的危害,还要与家长沟通。
有的同学忘带作业,想打电话叫家长送,可是老师却不肯打电话。
你曾经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生:有一次,我英语作业没有带,想让老师打电话给爷爷,让爷爷送一趟,老师不愿意这样做。
师:你当时心里是不是不理解?(生点头)你知道老师为什么不愿意打这个电话吗?(生摇头)让我们听一段采访老师的录音。
(播放录音)师:现在你明白了吗?(生点头)老师是为了同学养成不丢三落四的好习惯啊!师:在师生相处的过程中,会有你不能理解老师的状况发生,但是事后想想,就可能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
看来,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不要急着反对,多想想为什么,站在老师的角度想一想,就能理解了。
(板书:理解)活动三学会和老师沟通师:有时候,老师也有疏忽大意或者误解学生的时候。
(出示教材第35页图)图中主人公刚把地面扫干净,不知道是谁又丢了纸屑,老师却批评她扫地不认真,真是冤枉……师:此时,这个同学会怎么做呢?让我们设想一下。
请分小组演一演、评评、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第一组学生表演:学生心平气和地和老师交流,把事情解释清楚。
师:大家认为这样的处理方式怎么样?(生纷纷点头)生:好。
因为她是心平气和地跟老师解释,老师知道情况后就不会错怪她了。
看来,沟通的方式很重要,我们要向这位同学学习。
第二组学生表演:学生和老师吵了起来。
师:这样的沟通方式合适吗?你们有什么看法。
生:虽然她被老师冤枉了,但是用吵架的方式解决问题是不合适的,这样太不尊重老师了。
师:我要采访一下这个扮演老师的同学,学生这样和你说话,你心里是什么感受呢?生:我很难过。
如果她好好说,我就不会生气了。
师:看来,沟通方式不合适,会造成不好的后果第三组学生表演:学生非常胆小,不敢做出解释,不情愿地把地扫干净了师:这个同学胆子小,大家感受到了吗?她不敢鼓起勇气跟老师说明情况。
你能给她出出主意吗?生1:如果当时不敢说,可以事后给老师写一张纸条,还可以让好朋友陪着自己找老师解释清楚。
师:大家真会替她想办法。
不管是写纸条还是让好友帮忙,都是好办法。
师:从这件事中,你能体会到当老师批评不恰当,或者误解学生时,学生该怎么办呢?生:要大胆地跟老师解释清楚。
师:对,有问题就需要沟通解决。
和老师沟通时,要注意什么呢?师小结:沟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忘了尊重老师。
(板书:沟通、尊重)不同的沟通方式会有不同的结果,沟通的前提是尊重。
当老师误解你的时候,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沟通。
可以口头向老师说明情况,也可以事后向老师写明情况。
只有这样,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才会越来越近。
教学反思1.教师要在课堂激发学生的情感本课一定要以情动人。
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入手,启发学生回忆和教师相处的点点滴滴,感受教师所给予的温暖。
只有这样的情感激发,情感积淀,才能上好这一课。
因此,教师设计了“温情一刻”的小卡片,启发学生回忆和教师相处的温暖故事。
在学生动笔写的时候,教师在不停地巡视,关注学生写的内容,适时在全班读一读,引发学生的共鸣。
2.小组活动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在两次小组活动中,教师都非常注意每个小组合作的情况,每个同学是否参与了小组的合作学习。
在小组代表汇报“温情一刻”的故事时,教师采访了小组内其他同学,问问他们为什么选择这个故事,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
在表演“师生沟通”的活动中,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在两个同学表演后,教师采访了组内另外两个同学,请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只有关注每一个学生,才会提高小组活动的实效性。
3.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教师要注意避免一味地说教,要善于发挥教育智慧,让学生完成“自我教育”,提升自己的道德认识。
课上,教师让学生劝一劝下课在教室里写作业的同学,让学生评价几种不同的沟通方式,都是在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反思,完成“自我教育”的过程。
4.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胆小的学生不敢与教师正面沟通,因此,教师通过教材第35页上图的例子,启发学生替胆小的同学想办法。
同学们想到了给教师写纸条、请好朋友帮忙等好办法,有针对性地给予一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就是德育课最大的魅力一教会学生如何生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