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律长征朗诵mp3

七律长征朗诵mp3

七律长征朗诵mp3

篇一:经典诗词朗诵稿

经典诗词朗诵稿

中四班

1、卜算子咏梅七律

朗诵者江北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七律长征(1935.10)

朗诵者赵亦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游子吟

朗诵者李泽轩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沁园春雪

朗诵者张震杰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啊,我们爱你,中国!

我们爱你……

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

黄山、庐山的云雾飘渺,

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

我们爱你……

龙井茶的清香,

茅台酒的醇美,

江南丝绸的光洁绚丽,

景德镇陶瓷的天工巧夺。

我们爱你……

傣家竹楼前如水的月色,

世界屋脊上布达拉宫的巍峨,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大草原的羊群、戈壁滩的骆驼。我们爱你……

战国编钟奏出的古曲,

改革开放谱写的新歌,

神州万里涌动的滚滚春潮,祖国大地燃起的希望之火。我们爱你……奋斗书写的史册,

汗水浇灌的硕果。

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我们奋发,我们开拓,

你是世界民族之林的强者,

我们爱你啊,中国!金子般的天地凝结了三千年文化的那轮浩月,辐射出万人向往的季节,

金秋,

黄金般的天地,

酿造着丰收的美酒;

干杯的啸吼,

划出明天的灿烂,

会聚在圆圆的饼上,

演义着丰收的幸福;

忆往昔:

多少文人墨客,

举杯邀月慨叹家国的忧思,看今朝:

我们同仁的思绪更加浩瀚,如醉如痴;

我们追忆:

追忆那共同播种的春雨,追忆那披星戴月的艰辛,追忆那团结进取的高风;我们畅想:

畅想那喷薄欲出的宏图大业,畅想那你追我赶的彩云,畅想那辉煌你我的红日;金秋浩月:

我们永远爱你

篇二:《七律·长征》

备课时间:2022年11月11日

篇三:最全诗朗诵背景音乐大全

1 爱情心情类

1 天浴梁祝提琴

2 何茫然

3 走进春天配乐

4 陆游唐婉

5 沈园故事

6 哀怨的大提琴

7 悲怆的大提琴

8 悲伤的大提琴

9 悲壮的大提琴

10 沉重的大提琴 11 舒缓的大提琴 12 忧伤的大提琴 13 振奋的大提琴 14 悲曲 15 不了情 16 苍凉遒劲 17 苍序曲 18 常驻我心 19 故事 20 款款柔情 21 乱世佳人 22 每当你离去时候 23 秋日私语 24 人鬼情未了 25 人面桃花 26 殇殇 27 思乡曲 28 万水千山总是情 29 味道 30 我的美丽与哀愁 31 我等候你 32 无悔 33 无极 34 无尽的爱 35 心安神宁 36 眼熏在你眼里 37 洋溢的爱 38 以吻封缄 39 隐私 40 雨和泪 41 月光小夜曲 42 真诚和感动 43 只有你 44 钟爱一生 45 长亭怨慢 46 爱情飞蛾 47 爱与愁交给谁 48 离情别绪 49 夜夜相思

1 自然诗意类 1 白菊曲

2 秋菊曲

3 冷菊曲

4 碧雨翠丝

5 哈罗

6 航行

7 荷塘

月色 8 良宵 9 旅程 10 旅行 11 绿洲笛韵 12 美好时光 13 破晓

14 日光海岸 15 森林狂想曲 16 田纳西华尔兹 17 田野小曲筚篥 18 温柔海 19 仙境 20 雪花的快乐 21 雪人 22 烟火 23 远古之迷 24 月河 25 月神 26 满天春色 27 满园春色 28 千年冰 29 水晶杯 30 水晶球 31 水晶枕 32 水晶柱

1 歌颂祖国类

1 共和国之恋

2 我像雪花天上来

3 红旗颂

4 长征交响曲1

5 长征交响曲2

6 义勇军进行曲

7 五星红旗

8 黄河钢琴协奏曲

9 乡之音1 10 乡之音2 11 乡之音3 12 十送红军配乐 13 青春中国配乐 14 黄河号子 15 我和我的祖国 16 长城谣 17 黄河牵着我的手

18 江山无限 19 爬雪山 20 同一首歌 21 长江之歌 22 娘大哥他回

来了 23 龙魂 24 大梦敦煌 25 缔造者 26 西江月?井冈山 27 满江红?和郭沫若 28 七律?占领南京 29 蝶恋花?答李淑一 30 菩萨蛮?黄

鹤楼 31 沁园春?雪 32 重上井冈山 33 长征 34 相聚中华 35 高歌向明天 36 在灿烂阳光下 37 希望的中国走向未来 38 祖国万岁 39 好时代 40 人民公仆

41 春风不忘 42 党旗更鲜艳 43 时代最强音 44 在灿烂阳光下 45 在你旗帜下 46 歌声永不落 47 在欢腾的大地上 48 祖国颂

1 亲情乡情类

1 白发亲娘

2 大别山

3 老父亲

4 妈妈的歌谣

5 母亲0

6 母亲

7 那就是我

8 前门大碗茶

9 亲爱的爸爸妈妈 10 夕阳红 11 烛光里的妈妈 12 忆江南 13 思乡 14 千年祈 15 二泉映月五草原马头琴

1 不落的太阳

2 草原梦

3 草原之夜

4 大草原

5 父亲的草原

6 嘎达梅林

7 美丽的草原

8 蒙古人

9 牧歌 10 诺恩吉雅 11 色楞格河12 森吉德玛 13 提琴在西北草原 14 天上的神云 15 天堂 16 赞歌

六强烈节奏气势磅礴 1 百战英雄 2 苍龙鼓 3 冲天炮 4 德久鼓 5 等待 6 风雨人生 7

鼓古事记 8 鼓诗 9 海燕伴奏 10 浩浩乾坤 11 激烈磅礴 12 甲午海战 13 千古英雄 14 十跪母重恩 15 问天 16 向天再借五百年 17 校歌 18 心灵睡过的地方 19 中国志气 20 最后的倾诉 21 Avemano 22 Dont go Away 23 Dont forget 24 Enae Volare 25 if you shout 26 Looking For 27 Sombre Day 28 The champions 29 The Mass 30 Voxifera

七交响乐轻音乐

1 阿达玛斯

2 爱尔兰摇篮曲

3 安妮的仙境

4 巴格达之星

5 比阿特丽克斯

6 变幻之风

7 布列瑟农

8 沉意爱尔兰

9 晨光 10 初雪11 春水 12 春天 13 春野 14 春之歌 15 春之声 16 大自然的母亲17 地球之声 18 返璞归真 19 飞过 20 飞翔 21 飞走吧 22 风车 23 风那一个方向吹 24 风之呼唤 25 高原 26 给你的歌 27 孤独的夜晚28 和平生活 29 河上的明亮 30 幻影 31 黄昏之恋 32 火战车 33

金色之翼 34 空想的声音 35 老鹰之旅 36 罗密欧与茱莉叶 37 满天星 38 梦幻时刻 39 命运 40 命运贝多芬 41 莫扎特 42 你的笑严 43 鸟之歌 44 皮耶先生 45 普罗文斯 46 浅笑 47 清新晨曦 48 如歌的行板 49 三部曲 50 森林中的一夜 51 山涧 52 神秘花园 53 神奇的风 54 曙光 55 帅希拉 56 水印 57 泰坦尼克号 58 天亮以后说分手59 天堂之门 60 童年 61 微风 62 温柔 63 我宣誓 64 无尽的地平线65 无垠水平线 66 希望之歌 67 小美人鱼 68 星云 69 雪之梦 70 寻爱 71 寻寻觅觅 72 眼眸 73 移民 74 因为爱你 75 雨后 76 源自太阳的风 77 远走高风 78 月光狂想曲 79 月光美酒 80 越过彩虹的鸟81 再见,苏茜 82 在内嘉之路 83 在一瞬间 84 早晨空气 85 展翅 86 崭新的世界 87 挚友 88 紫蝴蝶 89 自新大陆 90 走过意 91 走进大瀑布 92 钻石 93 最初的雪花 94 CHILD 95 DOWN 96 GREEK 97 LEVEL 98 LOF 99 LUNA 100 PLEACEF 101 SADNESS 102 WHITE 103 WOOD 八提琴主题 1 暗夜 2 飞向阳光飞向你 3 海顿协奏曲 4 红莲 5 蝴蝶花 6 江河水大提 7 流情大提 8 牧歌大提 9 情殇 10 思想者 11 伦敦大提01 12 伦敦大提02 13 伦敦大提03 14 伦敦大提04 15 伦敦大提05 16 我愿意大提 17 协奏曲1 18 夜提琴 19 雨中的故事大提 20 小提殡 21 小提不由自主 22 小提春之声 23 小提皇帝圆舞曲 24 小提卡门幻想曲 25 小提神秘花园 26 小提冬 27 小提秋 28 小提夏 29 小提天鹅30 小提梁祝 31 小提小夜曲 32 小提忧郁小夜曲 33 小提月光 34 Yamshick 35 Russe 36 Adios 37 Beltz 38 BouclesDor 39 Cazrdas 40 Corsica 41 Gnossienne 42 Guitares 43 Holgroise 44 LaBoheme 45 Lalouette 46 Laube 47 Mamme 48 Medley 49 Moldova 50 NightFall 51 Noirs

九古曲古韵

1 爱与哀愁古琴

2 白柱

3 别港

4 步步高

5 彩云追月

6 长门怨

7 禅院钟声

8 出水莲

9 春涧流泉 10 春江花月夜 11 春之海古琴 12

大得胜 13 灯月交辉 14 杜宇魂 15 二泉映月古琴 16 泛龙舟 17 翡翠登泽 18 丰富之歌 19 高山流水 20 姑苏风光 21 鼓鼓 22 广陵散23 寒鸦戏水 24 汉宫秋月 25 汉江韵 26 旱天雷 27 红茶馆 28 胡笳十八拍 29 江河水 30 将军令 31 蕉窗夜雨 32 快乐的姑娘33 梁祝古琴 34 浏阳河 35流水 36 流水行云 37 柳青娘 38

梅花三弄 39 梅花引 40 琵琶词 41 琵琶行曲 42 平湖秋月 43

平沙落雁 44 秦桑曲 45 清净法身佛 46 山居吟 47 十面埋伏 48蜀道难 49 双凤朝阳 50 思凡 51 四段锦 52苏武思乡 53 未知

名 54 西厢词 55 香山射鼓 56 小霓裳 57幸福渠 58 雪山春晓59 崖山哀 60 阳春白雪 61 阳关三叠 62 一点金 63 游园 64 鱼舟唱晚 65 渔樵问答 66 雨打芭蕉 67 月儿高 68 战台风 69 昭君怨 70醉渔唱晚 71 古曲

十一海韵

1 阿德琳芭蕾曲

2 阿兰费兹之恋

3 爱的港湾

4 岸边

5 八仙过海

6 北海罗曼史

7 潮骚

8 船歌

9 海滨灯塔 10 最后的华尔兹 11 海顿惊愕交响曲 12 海阔天空 13 海内存知己 14 海豚上的男孩 15 海之涛 16 酣睡的珊瑚礁 17 化身为海 18 蓝色序曲 19 美丽的流逝 20 迷其中 21 陪伴我 22 佩内洛普 23 飘 24 奇迹の海 25 倩影 26 情歌 27 人似浪花 28 伤心的爱 29 似曾相识 30 涛声 31 天上人间32 天堂海 33 夏日恋人 34 一生一世 35 永远的爱 36 月光游 37 在酣睡的海岸

十二牧童笛、笛子

1 晨雾

2 大风过后

3 大海和水滴

4 绿袖子

5 美丽女人

6 美丽的珍藏品

7 梦想飞翔

8 迷人的黎明

9 柔雨 10 深蓝色 11 始终 12 树林里的鸟 13 斯塔的纳维亚 14 太阳上升时房子 15 天长地久 16 西班牙舞曲 17 希伯来人洗衣歌 18 希腊之舞 19 像这样某一天 20 寻诗 21 真实的爱 22 鹰之语 23 又一次回到那里 24 雨 25 远古波斯人祈祷 26 赞歌笛子 27 草原之夜笛子 28 洞庭湖 29 丰收歌 30

凤尾竹 31 骏马奔驰保边疆 32 美好生活 33 美丽新疆 34 五朵金花35 西沙

十三大提琴专集《爱你只此一生》

1 坏到极点

2 梅耶林

3 魔法

4 莎玛坎地

5 为逝去婴孩祈祷

6 小船之歌

7 虚幻的地平线

8 义大利人

9 印象之旅 10 早晨之梦 11 只此一生2 12 只此一生

十四二胡专集《有谁共鸣》

1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2 婚纱背后

3 哭沙

4 明月千里寄相思

5 那风花雪月的事

6 千枝针刺在心

7 人生何处不相逢

8 逝去的诺言

9 水中花 10 有谁共鸣 11 原乡人 12 在水一方 13 真我的风采十五竹笛乡恋集《竹韵》

1 彩云追月

2 春天的故事

3 故乡的云

4 花儿与少年

5 垄上行

6 绿岛小夜曲

7 苗岭的早晨

8 明月千里寄相思

9 难忘今宵 10 请到天涯海角来 11 让我们荡起双浆 12 踏浪 13 天堂 14 乡恋 15

十六柔美钢琴集《妳是一段特別的留白》

1 假装你没有离开

2 梦里的秋千

3 妳是特别的留白

4 陪我走过四季风

5 谁在红尘里等待

6 弦弓的思念

7 值得等待的船

8 午夜独舞的弦

七律长征诵读主持稿

七律长征诵读主持稿 篇一:七律长征朗诵稿 七律长征 (领):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北上抗日,一路跋山涉水,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经历的无数艰难险阻,毛泽东主席用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领):红军不怕远征难,(合):远征难 (领):万水千山只等闲。(合):只等闲 (领):五岭逶迤腾细浪,(合):腾细浪 (领):乌蒙磅礴走泥丸。(合):走泥丸 (领):金沙水拍云崖暖,(合):云崖暖 (领):大渡桥横铁索寒。(合):铁索寒 (领):更喜岷山千里雪,(合):千里雪 (领):三军过后尽开颜。(合):尽开颜 (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领):弘扬长征精神,做新时代的好少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少年强,则国强。几百年耻辱,几千年辉煌。弘扬中国梦。(合):你的梦,我的梦,中国梦。

(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篇二:经典诵读主持稿 海洋之滨在世界的东方,他傲然屹立是那么的伟岸,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身躯,长江和黄河是他的血脉,泰山和珠峰是他的脊梁。接下来有请五(1)班龙云山、杨海芳同学为我们带来《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大家掌声欢迎! 请五(2)班杨荣美、杨小红同学作好准备! 女:非常感谢五(1)班龙云山、杨海芳同学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朗诵。下面我宣布九年级杨翠萍同学的诵读最后得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底分: 最后得分: )。 我即是祖国,祖国也就是我。祖国是我的迷惘,我是祖国的希望;我是祖国的眼泪和笑涡,而祖国正在我的血肉之躯与心灵上起飞和奔跑。大家掌声欢迎五(2)班杨荣美、杨小红同学为我们带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请六(1)班欧阳秀帆、杨桂莲同学作好准备! 男:歌颂祖国,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道出了我们对祖国的满腔深情。 下面我宣布五(1)班龙云山、杨海芳同学的诵读最后得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底分:最后得分: )。 同学们,我们看到过各种方阵:奥运会上运动员入场,广播操比赛时的退场,阅兵仪式的进行??那整齐的动作,一致的步调

《七律·长征》全诗

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此诗最早发表于1937 年10月英国伦敦戈兰公司出版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编著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第五编《长征》,无标题;后又见之于1955 年5月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一书,题为《毛泽东同志长征诗》;1957 年《诗刊》1月号再次发表。 ①长征:1934年10 月,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转战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11 省,行程二万五千里,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1935 年9 月27日,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率北上抗日先遣队到达甘肃通渭,获知陕北苏区的情况,乃召开政治局会议。会上,毛泽东同志朗诵了本诗。据此,则诗当草成于是日之前。(参阅《解放军文艺》1959 年第2 期胡安吉《毛主席给我们朗诵诗》一文)。 ②万水千山:唐贾岛《送耿处士》:“万水千山路”。 ③五岭逶迤腾细浪:五岭:指大庾,骑田,萌渚、都庞和越城五岭,绵延

在湘、赣、粤、桂四省边境。逶迤:蜿蜒曲折,连绵不断。唐高适《燕歌行》;“旌旗逶迤碣石间”。李白《荆门浮舟望蜀江》:“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腾细浪:谓险峻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中仅只是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 ④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名。绵延在云南东北部,贵州西部。海拔2300 米左右。1935 年4月,中央红军长征经过此山。磅礴:气势雄伟貌。走泥丸:《汉书·蒯通传》:“犹如坂上走丸也。”本谓山坡上滚动弹丸,顺势且便易。诗中指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中不过如同滚动着的小泥球一般。以上二句诗,据臧克家《珍贵的“孤纸”》一文记载,袁水拍去请教作者,作者认为“两说均可”,也就是说:队伍在高山峻岭中如细浪,如走泥丸;或说山岭本身象细浪,似泥丸。我们取后者。 ⑤金沙水拍云崖暖:金沙:江名。即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县之间的一段。1935年5月,中央红军在云南省禄劝县西北的绞车渡巧渡金沙江。本句“水拍”原作“浪拍”。作者自注:“水拍,改浪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他说不要一篇内有两个浪字,是可以的。那位“不相识的朋友”为山西大学历史系的罗元贞教授。他在1952 年元旦给作者写信提出这个建议。句中“云崖”,曾作“悬崖”。 ⑥岷山:绵延于四川、青海、甘肃、陕西等省境。在四川、甘肃交界处,岷山的南支和北支,有几十座山峰海拔超过4500 米,山顶终年积雪,称为大雪山。千里雪:语见唐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阴山千里雪。”

七律长征全诗注音版

七律长征全诗注音版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拼音 hóng jūn bù pà yuǎn zhēng nán ,wàn shuǐ qiān shān zhī děng xián 。 wǔ lǐng wēi yí téng xì làng ,wū méng páng bó zǒu ní wán 。jīn shā shuǐ pāi yún yá nuǎn ,dà dù qiáo héng tiě suǒ hán 。gèng xǐ mín shān qiān lǐ xuě ,sān jūn guò hòu jǐn kāi yán 。 全诗翻译: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主旨: 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赏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收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

《七律·长征》全文

《七律·长征》是我国伟大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在红军长征期间所创作的一首诗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伟大革命精神。小编在这里帮大家整理了《七律·长征》的全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律·长征》全诗 七律·长征 作者: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长征》的创作特点 一首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地理,而且是著名的,大的地理。毛泽东运酣畅之笔,负载了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了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在长征途中,毛泽东主席还写过其他一些诗词,比如《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十六字令三首》等,但都是写一景一地,而《七律·长征》却有多景多地,场景之大,气吞山河。 这首诗的地理书写,把长征经过的所有地方都涵盖了。五岭,概括了江西、湖南、广西等地,乌蒙概括了云南、贵州等地,金沙水、大渡桥、岷山等又涵盖了四川。毛泽东主席为什么写金沙水,不是金沙江?明明夺的是泸定桥,写的却是大渡桥;岷山,不是一座山,而是山系……“他要突出的,就是大的地理概念。用一套大的地理概念将长征的路线

说明了,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每个地理背后都包含着极大的信息量,有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都被毛泽东浓缩在这些地理中,轻描淡写,这正好应了那句“只等闲”,展现了毛泽东主席一笑而过的大气。 《七律·长征》的文学价值 《七律·长征》境界浩大,气象阔远,意境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构思奇伟。它是浩瀚诗海中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不可多得的歌咏重大历史事件的史诗,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深思,深刻领悟其中的革命精神,并将其应用到学习和生活当中,全面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七律长征经典诵读

七律长征经典诵读 篇一:2022年经典诵读毛泽东诗词朗诵 伟人诗篇(毛泽东诗词朗诵) 初一5、6班编导:刘学鹏韦娜 引子(音乐《东方红》+《红旗颂》起) 男:他少年时代便有了“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宏伟大志。 女:他用不朽的思想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男: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女:他又是一名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 男女合:他的诗词如天地之苍茫,江河之奔涌,山岳之岿然,星光之灿烂。 男女合:他就是伟大领袖毛--泽--东。 一 男领:您从韶山的小径走来,在橘子洲头迎风伫立; 女领:您登上岳麓山的峰顶,怅望万里江天枫叶如染。 齐领:您“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男女合:您豪迈地宣称:国家者,我们的国家,我们不做,谁做? 男领: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合: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类霜天竞自由) 男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女领: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合: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 万户候女领: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合: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二

女领:只有站在高山之巅,才能领略到苍山如海的美景; 男领:只有经历过挫折与失败,才会感受到残阳如血的悲壮。 男领: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女领: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男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合: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三 (音乐《七律长征》起,舞蹈) 男领:长征是宣言书,它向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是好汉; 女领:长征是宣传队,它向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的道路;齐领:长征是播种机,它散布革命的种子,迎来胜利的希望。 男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齐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女领: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齐合: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女领: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齐合: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男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齐合: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四 男:您让一个沧桑的民族,挺直脊梁。女:您把数万疾苦的人民放在了心中。男:人民高呼齐:“毛主席万岁”!女:您高呼齐:“人民万岁”!齐:您告诉我们: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男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合: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女齐: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合: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男领: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合:欲与天公试比高欲与天公试比高 女齐: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长征诗朗诵稿

长征诗朗诵稿 篇一:长征精神朗诵稿 传承长征精神,建设美好家园 ——和平 M: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G:聆听铿锵旧时音,大河呜咽,道不尽的苦辣辛酸。M: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 G: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M:长征,人类历史的第一次,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奠定民族复兴的基石; G:长征,人类历史的第一次,以革命必胜的信念挺起民族的脊梁; M:在隆隆的炮声中,红军从瑞金出发; G:在浓烈的硝烟里,红军从雩都河走来; M:子弟兵,别故乡,上征途,去远方;男女老幼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 G:子弟兵,别故乡,求真理,救危亡;八千儿女当红军,青春热血洒疆场; M:一曲《十送红军》尽唱军民相待鱼水相亲的场景; G:一曲《长征》叙说红军为革命为民族慷慨赴死的豪情; M:赤水波滚滚,汀江水滔滔; G:乌江千仞山,大渡铁索寒; M:天上飞机狂轰乱炸,此时,红军将士正在血水里摔跤; G:地上敌人围追堵截,此刻,红军将士要与命运放手一搏;M:破乌江,占遵义,三湾改编,中国革命幸甚!再一次确立毛泽东同志对工农红军的领导权; G:渡金沙,夺泸定,四渡赤水,中华民族幸甚!反围剿再战告捷,革命火种得以留存; M:他们从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中一步步走来; G:他们从惊心动魄的反复绞杀中一步步走来; M:夹金山上雪皑皑,川西草地野茫茫, G:斗罢凶顽斗天地,比完杀敌比吃苦; M:高原寒,可怜红军衣衫单,扶老携幼手牵手,一步一步意志坚; G:炊断粮,行军锅里无米粮,吃完野菜啃树皮,一步一步不后退; M: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

却埋藏不了他们艰苦奋斗,心系人民的赤诚之心;G:沼泽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 却掩藏不住他们严守纪律,胸怀大局的革命信念;M:正是坚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才让群众志愿捐粮,引路,照顾伤员; G:正是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 宣传北上抗日的方针 才让群众衷心爱戴,支持,参军打仗; M:终于,他们捱过了暗夜,迎来光明; G:终于,他们迈过了坎坷,迎来胜利; M:腊子口上降神兵,六盘山上红旗展; G:吴起镇里号角响,南北红军大会师; M:横跨十一省,他们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 G:直驱两万五,他们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 M: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着红军战士的热血?G:所到之处,哪里没有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壮歌?M: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G:长征,以它独有的魅力成就一段完美的神话,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才是钢铁汉。 M:岁月的年轮沉淀斑驳的痕迹; G:冲天的狼烟留下悲壮的回声; M:时值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 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 吴起,作为长征胜利的落脚点已成为历史 但长征精神却早已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 G:吴起,作为革命胜利的出发点已成为历史 但长征精神却引领着我们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M:我们踏着退耕还林的步伐

七律长征全诗注音版

七律长征拼音版注音: hóng jūn bùpàyuǎn zhēng nán ,wàn shuǐqiān shān zhǐděng xián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wǔlǐng wēi yíténg xìlàng ,wūméng páng bózǒu níwán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jīn shāshuǐpāi yún yánuǎn ,dàdùqiáo héng tiěsuǒhán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gèng xǐmín shān qiān lǐxuě,sān jūn guòhòu jìn kāi yán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翻译: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赏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诗人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与其他诗词相比,以地名入诗的作法在该篇更为集中,所显示的空间距离也更大。尤为不同的是:上面所例举的四句词,要强调的是红军行军速度迅猛,气势不可阻挡,红军在画面中具有强烈的动感;而在该词中诗人则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个中心思想展开,强调红军对困难的蔑视,是红军指战员内心世界的呈现,所以描写红军是隐态的,借山水来反衬红军的壮举。“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是红军精神的外显。一般说来,以地名入诗很难,地名多了很容易出现败笔。但毛泽东却运用得很成功,这不仅是他具备挫万物于笔端的诗才,更具备吐磅礴于寸心的诗情。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是写山,却将其戏称为“泥丸”这也是写红军万里远征,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也是毛主席常用的豪气拟物的手法。前两句是全诗的总纲,由三、四句开始是分述,也是对前两句的具体描写。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五岭山脉弯弯曲曲,高高矮矮,

七律长征朗诵比赛一等奖

七律长征朗诵比赛一等奖 篇一: 七律长征朗诵比赛一等奖,应该表彰那些用声音传递力量、用情感激发听众的朗诵者。在这个比赛中,他们展现了对长征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诗歌的热爱,通过清晰的发音、慷慨激昂的情感和出色的表演,将长征精神传递给了观众。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它经历了无数困难和挫折,但最终取得了胜利。通过朗诵七律长征这首诗歌,参赛者可以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感受长征胜利的不易和伟大。 在长征的路上,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前赴后继。他们的精神和信念激励着后人,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参赛者通过朗诵这首诗歌,表达了他们对先烈的敬仰和对长征精神的传承,让观众感受到了这种精神的力量。 除了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参赛者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诗歌素养和朗诵技巧。他们需要对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以便更好地表达诗歌的内涵和意境。在比赛中,参赛者还需要灵活应对评委的评判和观众的反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诵水平。 参加七律长征朗诵比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不仅考验朗诵技巧,也考验诗歌素养和表演能力。参赛者可以通过这个比赛,不断学习和成长,用声音传递力量,用情感激发听众,成为更好的朗诵者。 篇二: 七律长征朗诵比赛一等奖选手演讲如下: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们: 大家好!我是一名朗诵爱好者,今天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在七律长征朗诵比赛中的感悟。 七律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程。通过这首诗歌,我们可以了解到革命先烈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在朗诵七律长征时,我感受到了朗诵者对于历史的敬畏和对于人民利益的热爱。他们用自己的声音,将历史的厚重与人民的深情融为一体,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痛苦与光荣。 在训练中,我意识到朗诵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情感表达。只有将内心的情感准确地传达给观众,才能让观众真正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在比赛中,我感受到了观众们对于朗诵的热爱和对于革命历史的崇敬。他们用自己的掌声和鼓励,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于朗诵事业的热爱和对于人民利益的信念。 作为一名朗诵爱好者,我希望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和朗诵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这个比赛,向革命先烈们学习,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勇往直前,不断奋斗。

红军长征朗诵稿

红军长征朗诵稿 篇一:长征精神朗诵稿 传承长征精神,建设美好家园 ――和平 M: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G:聆听铿锵旧时音,大河 呜咽,道不尽的苦辣辛酸。M: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 G: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M:长征,人类历史的第一次,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奠定民族复兴的基石; G:长征,人类历史的第一次,以革命必胜的信念挺起民族的脊梁; M:在隆隆的炮声中,红军从瑞金出发; G:在浓烈的硝烟里,红军从雩都河走来; M:子弟兵,别故乡,上征途,去远方;男女老幼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 G:子弟兵,别故乡,求真理,救危亡;八千儿女当红军,青春热血洒疆场; M:一曲《十送红军》尽唱军民相待鱼水相亲的场景; G:一曲《长征》叙说红军为革命为民族慷慨赴死的豪情; M:赤水波滚滚,汀江水滔滔; G:乌江千仞山,大渡铁索寒; M:天上飞机狂轰乱炸,此时,红军将士正在血水里摔跤; G:地上敌人围追堵截,此刻,红军将士要与命运放手一搏;M:破乌江,占遵义,三湾改编,中国革命幸甚!再一次确立毛泽东同志对工农红军的领导权; G:渡金沙,夺泸定,四渡赤水,中华民族幸甚!反围剿再战告捷,革命火种得以留存; M:他们从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中一步步走来; G:他们从惊心动魄的反复绞杀中一步步走来; M:夹金山上雪皑皑,川西草地野茫茫,

G:斗罢凶顽斗天地,比完杀敌比吃苦; M:高原寒,可怜红军衣衫单,扶老携幼手牵手,一步一步意志坚; G:炊断粮,行军锅里无米粮,吃完野菜啃树皮,一步一步不后退; M: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 却埋藏不了他们艰苦奋斗,心系人民的赤诚之心;G:沼泽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严守纪律,胸怀大局的革命信念;M:正是坚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才让群众志愿捐粮,引路,照顾伤员; G:正是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 宣传北上抗日的方针 才让群众衷心爱戴,支持,参军打仗; M:终于,他们捱过了暗夜,迎来光明; G:终于,他们迈过了坎坷,迎来胜利; M:腊子口上降神兵,六盘山上红旗展; G:吴起镇里号角响,南北红军大会师; M:横跨十一省,他们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 G:直驱两万五,他们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 M: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着红军战士的热血?G:所到之处,哪里没有谱写着 一曲曲动人的壮歌?M: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 传扬。 G:长征,以它独有的魅力成就一段完美的神话,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才是钢铁汉。 M:岁月的年轮沉淀斑驳的痕迹; G:冲天的狼烟留下悲壮的回声; M:时值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 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

七律长征朗诵设计稿

七律长征朗诵设计稿 毛主席曾说:“必须在广大群众中推广革命文化,把这件伟大的事业广泛传播出去,使红军文化在群众中进行繁殖,将英雄模范,革命历史,长征精神,传播到中、小学校,写进课本,写进歌曲,把这件大事放在民族和时代的史册上。”在中国革命历史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征是一种使全国人民群众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运动,也是一种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情怀植入全国的伟大活动,更是一次中华民族民权斗争的伟大胜利。 为了深入挖掘这件大事,以更具体的形式,更深刻的感受,将长征精神进一步传播到群众中,特提出以下朗诵设计稿:本次朗诵以《长征》七律为作品基础,传达毛主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理想信念,及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朗诵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一、入场礼 礼仪以舞蹈《长征》为主,把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构想,和大家对革命的无限敬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朗诵 朗诵部分挑选毛主席著名的《长征》七律,将革命精神的伟大理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总结 以一首歌曲《七律长征》作为总结,整支歌由朗诵艺术家加以演绎,结束朗诵活动,彰显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精神,传播革命文

化,歌声此起彼伏,传播出激情四射的气息。 朗诵设计稿: 一、入场礼 1.表演方式:舞蹈 2.舞台布置:地板装饰上图案,墙面装饰图案,饰以中国共产党的颜色 3.舞台音效:开场以轻声音乐,随着节拍加强 4.服装:舞者穿红色唐装,造型古典 5.舞蹈内容:以长征的主题为主题的舞蹈,表达革命斗争精神、长征艰辛的酣畅淋漓。 二、朗诵 1.朗诵七律长征,以毛主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理想信念,及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传达出来 2.朗诵技巧:充分发挥语言的艺术魅力,重温长征的英雄情怀,用心唱响革命的伟大精神 3.朗诵语言:以磅礴的中文,深情的诗句,体现出炎黄子孙的气节,展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 三、总结 1.表演方式:歌曲 2.歌曲内容:七律长征,歌唱长征的伟大胜利,向全国挺身而出,再现中国共产党的民族主义精神 3.歌曲表现:通过语言,唱出中华民族精神面貌,发出激情四

七律长征朗诵稿

七律长征朗诵稿 篇一: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朗诵词 毛主席红七军诗词朗诵 A:历史永远不会忘记 1934年的那个秋天,为了祖国的复兴,为了保留革命的火种 B:冷酷无情中国工农红军用平庸和信念意志和力量、生命和鲜血开始书写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 合:那就是——举世震惊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A: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历史纪录, B:长征,是人类坚定坚忍的象征。 A:长征是宣言书 B:长征是宣传队 A:长征是播种机 B:长征更是一种精神男齐: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第一种不怕困难的精神 女齐: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一种舍生忘死的精神 合:一种同舟共济、艰苦奋斗、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七律长征.》女独诵:雪皑皑,野茫茫 男独诵:高原寒,炊断粮 女全体:红军都是钢铁汉,男全体:钢铁汉 女全体:千锤百炼不怕难男全体:不怕难 A:敌人的围追堵截,我们不怕! B:恶劣的自然环境,我们不怕! 男独诵:红军不怕远征难

女独诵:万水千山只等闲 女全体: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男全体: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全体: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重复) 篇二:小学生古诗词念诵——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诗文朗诵 女:一部开始于江西瑞金的革命史诗,浩荡着两万五千里的历史长风男:原唱荡气回肠的灵魂交响鸣唱着铁流决堤曲调的磅礴旋律 女:长征,用伟大的迁徙谱写下世界史了浩瀚的历史诗篇 男:长征,用超人的毅力铸造出了穿越时空的永恒丰碑 全班合:《七律·长征》毛泽东 1935年10月 女: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把看一看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全班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男: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短促,巍峨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泥丸在滚动。 全班合: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女: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敲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翠绿铁索,寒意阵阵。 全班合: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男:更令人喜悦的是告别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横穿过去以后个个个个笑逐颜开。全班合: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女:长征,碾冰过雪路漫漫 男:长征,血洒山河换新天

七律长征全诗注音版

七律长征全诗注音版 七律长征 hóng jūn bùpàyuǎn zhēng nán,wàn shuǐqiān shān zhǐděng xi án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wǔlǐng wēi yíténg xìlàng,wūméng páng bózǒu níwán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jīn shāshuǐpāi yún yánuǎn ,dàdùqiáo héng tiěsuǒhán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gèng xǐmín shān qiān lǐxuě,sān jūn guòhòu jìn kāi yán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赏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