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律长征朗读

七律长征朗读

七律长征朗读

《七律·长征》是小学语文教材传统篇目。这首诗生动地再现了红军长征艰险、壮观的场面,抒发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气势恢弘,朗读时总体感情基调应是昂扬、激越、奔放的。

首联是诗的总纲,应以高昂的语调、略快的节奏朗读,以表现对红军的赞颂之情,“不怕”要读得坚定有力;“万水千山”音节略拖长,表现红军长征的漫长和艰辛;“等闲”略微舒缓。

颔联开始叙述长征的经过,节奏应较首联略舒缓,“腾”“走”要读得刚劲有力,为后面蓄势,“细浪”“泥丸”不要过重,以表现红军战士不畏天险的必胜信心。

颈联中的“云崖暖”“铁锁寒”语调一扬一低,声音一实一虚,节奏一松一紧,处理为对比重音。“拍”“横”可适当拖长字音。

尾联展现出了美好前景,语调转高,要读得欢快、流畅,尤其是结尾的“尽开颜”三个字要一字一顿,高昂有力,形成全诗感情的最高峰。

此外,由于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朗读时要将每个音节读得清晰、略长,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同时讲究押韵、平仄和对仗。这首诗每句都可划分为四个“音步”,第一、三、四联可按二、二、二、一的节拍处理,第二联可按二、二、一、二的节拍处理。朗读时,要注意平仄声调的相互映衬调节和节奏的均匀多变,以突出律诗音乐旋律的和谐美和造型整饬的复迭美。同时,朗读律诗又要避免因固守节奏、韵律的规则而影响表情达意,即朗读时可根据内容、感情的需要灵活处理节奏、韵律。

诗朗诵七律长征串词

诗朗诵七律长征串词 (文章一):朗诵比赛串词 (1)、我们中华民族对月亮具有独特的情结,她寄托了华夏儿女无限的美好感情。无论是弯弯的时候,还是圆圆的时候,她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目中都是十分美好的!请听一 (1)班朗诵《小小的船》。 (2)、串词: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月吗?对,每个月都有不同的特点,都有值得喜爱之处。下面有请一年级二班给我们带来的诗歌朗诵《十个月歌》,让我们一同感受十二个月的景致吧。 (3)、 (4)、二年级2班带来的诗朗诵《贺年片》。 (5)、串词: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这里的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山村卷走了。同学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请听三年级 (1)班朗诵《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6)、请欣赏三年级2班带来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大家掌声欢迎。 (7)、小草看上去虽然微不足道,但它们牵起手来,却能为我们击退洪水,阻挡沙尘,把地球打扮得更俏更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四年级(1)班为我们朗诵的《小草之歌》吧!( (8)、)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四年级2班同学一起,去迎接春的脚步吧!请欣赏四年级2班给我们带来的《四季童话.春》 (9)、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最好的时光,让我们珍惜时间吧。下面请听五 (1)班朗诵巴金先生的一片文章《海上日出》。 (10)、孩子,你知道长征吗?七十多年前,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抢湘江、渡赤水、飞夺泸定桥,他们爬雪山、过草地、会师吴起镇,他们走完了两万五千里漫长的征程,创造了一个历史的奇迹,请听五2班带来的《七律.长征》 1 (1)、请听,六年级08 (1)班诗歌朗诵《望大陆》、《一句话》。

最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课文简说

《七律·长征》课文简说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 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 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这就是毛泽东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毛泽东诗词艺术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

红军长征朗诵稿(可编辑).docx

红军长征朗诵稿编写人: 日期: Word A4打印标准格式可随意修改

红军长征朗诵稿 篇一:长征精神朗诵稿 传承长征精神,建设美好家园 ——和平 M: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G:聆听铿锵旧时音,大河呜咽,道不尽的苦辣辛酸。M: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 G: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M:长征,人类历史的第一次,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奠定民族复兴的基石;G:长征,人类历史的第一次,以革命必胜的信念挺起民族的脊梁;M:在隆隆的炮声中,红军从瑞金出发; G:在浓烈的硝烟里,红军从雩都河走来; M:子弟兵,别故乡,上征途,去远方;男女老幼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 G:子弟兵,别故乡,求真理,救危亡;八千儿女当红军,青春热血洒疆场; M:一曲《十送红军》尽唱军民相待鱼水相亲的场景; G:一曲《长征》叙说红军为革命为民族慷慨赴死的豪情; M:赤水波滚滚,汀江水滔滔; G:乌江千仞山,大渡铁索寒; M:天上飞机狂轰乱炸,此时,红军将士正在血水里摔跤;

G:地上敌人围追堵截,此刻,红军将士要与命运放手一搏;M:破乌江,占遵义,三湾改编,中国革命幸甚!再一次确立毛泽东同志对工农红军的领导权; G:渡金沙,夺泸定,四渡赤水,中华民族幸甚!反围剿再战告捷,革命火种得以留存; M:他们从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中一步步走来; G:他们从惊心动魄的反复绞杀中一步步走来; M:夹金山上雪皑皑,川西草地野茫茫, G:斗罢凶顽斗天地,比完杀敌比吃苦; M:高原寒,可怜红军衣衫单,扶老携幼手牵手,一步一步意志坚;G:炊断粮,行军锅里无米粮,吃完野菜啃树皮,一步一步不后退;M: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 却埋藏不了他们艰苦奋斗,心系人民的赤诚之心;G:沼泽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 却掩藏不住他们严守纪律,胸怀大局的革命信念;M:正是坚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才让群众志愿捐粮,引路,照顾伤员; G:正是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 宣传北上抗日的方针 才让群众衷心爱戴,支持,参军打仗; M:终于,他们捱过了暗夜,迎来光明;

七律长征诵读主持稿

七律长征诵读主持稿 篇一:七律长征朗诵稿 七律长征 (领):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北上抗日,一路跋山涉水,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经历的无数艰难险阻,毛泽东主席用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领):红军不怕远征难,(合):远征难 (领):万水千山只等闲。(合):只等闲 (领):五岭逶迤腾细浪,(合):腾细浪 (领):乌蒙磅礴走泥丸。(合):走泥丸 (领):金沙水拍云崖暖,(合):云崖暖 (领):大渡桥横铁索寒。(合):铁索寒 (领):更喜岷山千里雪,(合):千里雪 (领):三军过后尽开颜。(合):尽开颜 (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领):弘扬长征精神,做新时代的好少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少年强,则国强。几百年耻辱,几千年辉煌。弘扬中国梦。(合):你的梦,我的梦,中国梦。

(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篇二:经典诵读主持稿 海洋之滨在世界的东方,他傲然屹立是那么的伟岸,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身躯,长江和黄河是他的血脉,泰山和珠峰是他的脊梁。接下来有请五(1)班龙云山、杨海芳同学为我们带来《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大家掌声欢迎! 请五(2)班杨荣美、杨小红同学作好准备! 女:非常感谢五(1)班龙云山、杨海芳同学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朗诵。下面我宣布九年级杨翠萍同学的诵读最后得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底分: 最后得分: )。 我即是祖国,祖国也就是我。祖国是我的迷惘,我是祖国的希望;我是祖国的眼泪和笑涡,而祖国正在我的血肉之躯与心灵上起飞和奔跑。大家掌声欢迎五(2)班杨荣美、杨小红同学为我们带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请六(1)班欧阳秀帆、杨桂莲同学作好准备! 男:歌颂祖国,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道出了我们对祖国的满腔深情。 下面我宣布五(1)班龙云山、杨海芳同学的诵读最后得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底分:最后得分: )。 同学们,我们看到过各种方阵:奥运会上运动员入场,广播操比赛时的退场,阅兵仪式的进行??那整齐的动作,一致的步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5.七律长征(课堂实录)

七律.长征 1.师: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现在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我们先来读读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将诗中的新词语用另外的颜色标出来。)(指了两名学生,读得很准确。) 师:词语都会读了,谁愿意来读读整首诗呢? (出示整首诗,指名读,把诗读正确。) 2.了解押韵。 (出示诗歌,将每一句最后一个字改变颜色,并写上拼音。)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些颜色不一样的字的韵母,你有什么发现?生:除了“浪、雪”以外,其他字的拼音韵母都师“an”。 师:是呀,这样使我们的诗歌读起来更加琅琅上口,更有韵味。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看来,同学们课前花了很多时间来预习,这个学习习惯真好。读诗,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请同学们翻开课,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就做上记号。 3.理解诗意。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刚才理解诗歌时,有不懂的地方吗? 出示下列词语: ①等闲:平常的小事。⑤五岭:五座山岭。 ②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⑥三军:指红军战士。 ③腾细浪:翻腾的小浪花。⑦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④磅礴:气势雄伟⑧走泥丸:滚动的小泥球。 4.师:读通了诗,又有了初步的理解,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长征非常艰难,但是红军不怕艰难。) 师: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这个意思?(Cv4+o;CA~=Va7f?8$小学教案课件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学习诗歌,品悟诗情 1.师:那么读了这首诗之后,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对长征的感受,你觉得是什么? 生:难、长、险…… 师:不错,在那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上,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其实诗中也有一句话概括的写出了红军对待长征的态度,谁找到了?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细读诗句,品味红军的不怕与等闲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体会长征的遥远:抓“远征”一词,学生体会,教师补充(2)体会长征的艰难:抓“万水千山”一词 (3)情境引读,感受红军的精神 师:那么红军知不知道长征途中会遇到艰难险阻,(知道)明知困难重重,仍然义无反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何等的胸襟和勇气呀!来把这种感受读出来。(生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5.七律·长征》课文知识要点归类及同步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5.七律·长征》课文知识要点归类及同步练习 词句注释 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五岭逶迤腾细浪: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的五岭山道,越过敌人封锁线,向西进军。“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不过像翻腾着的小浪花。(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庚岭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河里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暖:温暖。 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 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气势雄伟(“磅礴”),在红军看来也只像滚动着的泥丸。(磅礴:气势雄伟,山很险峻,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乌蒙:山名。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的河流。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白话译文

窦桂梅《七律长征》课堂实录

窦桂梅《七律长征》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师:六年六班的同学,你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今年是二千年。六十六年前,也是这个时候,九月二十六号,红军准备开始万里长征。在万里长征这个征途上,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有许许多多无数的英雄甘洒热血。我们在以前讲过的课文里,一定学过很多有关长征的故事。有没有? 生:有。 师:谁能说一说? 生:《飞夺泸定桥》。 师:你说说讲的是什么内容? 生:讲的是把泸定桥的桥板卸下来,中国红军爬在铁链上匍匐前进,最后终于胜利了师:还有没有? 生:还有《金色的鱼钩》。是一位老班长为了给同志们钓鱼自己活活饿死的事。生:还有《丰碑》。这篇文章写一位老红军在大雪天为了其他战友而活活冻死的事。 师:还有一篇课文《倔强的小红军》。也讲的是一位小红军为了不拖累陈庚将军——生:也被饿死了。 师:牺牲在茫茫的草地上。那么,同学们刚才讲的都是课文用故事的记叙性写出来,今天我们要学篇课文,它是以诗歌的形式来写的。作者是谁? 生:毛泽东。 师:我们把课题齐读一遍。 生:长征。 师:作为一个六年级的同学,我觉得很多的内容,包括这首诗的意思,不应该老师给你讲,要靠自己来学。 师:昨天老师印了资料发给同学们,要让你们调动自己的潜能来充分的自学。师:现在先检查课文读得怎么样。

生:(读略) 师:有一个发音不准确,“磅纭保痢? 生:磅礴。师:找一名男生读。 生:(读略) 师:这个“磅礴”还没读好。我就当老师了,读。 生:磅礴。(读正确了) 师:读得真不错,还有一些内容,比如知识啦等等各方面的内容,自由汇报自学情况。 生:我知道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师:对于毛泽东有关内容有没有补充的。 生:我还知道在长征中,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师:从此长征有了一个转折。(师挂挂图) 生:我知道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了。 生:我还知道毛泽东写《长征》对举世闻名的长征作了生动的描写和热情的歌颂。毛泽东刚开始没有真正的起到革命领导人的作用,在遵义会议后才有了领导权。毛泽东在南昌起义后,领导了秋收起义。在1928年4月,朱德、陈毅和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生:井冈山会师后毛泽东是党代表,发动群众举行秋收起义。生:在1927年9月9日,他带领人民举行秋收起义。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讲了那么多有关毛泽东的内容。真要介绍毛泽东的事例,你讲一个月也讲不完。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活在我们亿万人民心中,包括我们的爸爸、妈妈对毛泽东在心目中的崇拜地位是至高无上的。那个时代,包括我们现在对毛泽东的认识很多很多,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先介绍到这。 师:我发现刚才同学在介绍毛主席生平时,有一个特点就是注意围绕课文有关的问题介绍作者,这很好。今后我们一定要注意要围绕课文有关的介绍,继续汇报。生:这篇文章有两个生字是“逶迤”。“逶迤’’在这首诗中的意思是山连绵起伏的样子。 师:好,这个生字老师没有讲过,谁能就这两个生字再补充一下。 生:不知道“逶迤”的“迤”是个多音字。它有两个音,一是可以组词“逶迤”;第二个音是芦,可以组词飞”。 师:很好,同学们齐读一遍这两个字。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 原文及教案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个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 本诗作者毛泽东。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 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难点: (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

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 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准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因为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准确领导,造成 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 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 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 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 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 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 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能够体会到红军 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 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理解的字和不理 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七律长征原文与赏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写于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这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鼓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收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诗人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在毛泽东诗词中,有很多直书地理名称,且大多是用来表示行军的路线。例如『清平乐.蒋桂战争』"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则愈县红军之不怕。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军渡过金沙江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 知识点及练习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 市这个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 本诗作者毛泽东。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知识点 一、我会写 崖yá(悬崖、山崖、断崖) 渡dù(渡口、渡江、渡船) 索suǒ(索取、搜索、铁索) 二、多音字 难nán(困难)nàn(灾难) 磅bàng(磅秤)páng(磅礴) 蒙mé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měng(蒙古包) 三、近义词 等闲——平常磅礴——雄伟逶迤——蜿蜒 四、反义词 逶迤——笔直开颜——愁眉 五、理解词义 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乌蒙:乌蒙山,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五岭: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六、朗读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文学常识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是诗的一种,每篇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字押韵,中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每联两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八、问题归纳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你从“不怕”“等闲”体会到了什么? “不怕”两字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诗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表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最新七律_长征_朗诵指导

七律长征 重音稍轻稍慢拖腔蔑视轻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重读拖轻推出同前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整句稍轻快重整句加重语气重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自信喜悦重音自信喜悦升调结束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二万五千里的铁血远征 浓缩成伟人 沉思间的五十六字狂草 ——何止是艰辛与坎坷的浓缩啊 解救北方同胞的道路 因围追堵截无法畅通 穿越湍急险峻的万水千山 是一种无奈 更是一种执着与信念 博物馆里的草鞋 早已佐证 五岭的陡峭 沼泽的苦难 大渡河的拍岸惊涛 至今还在咏叹 此岸血样的身影 扑灭彼岸疯狂火舌的英勇 谁能读懂荒凉的铁锁 那是一节节衔接紧密的悲壮和无畏——给民族留下通途 最后的岷山 在寒风裹着的飞雪中 簇拥着三军的欢笑 欢笑的行程里 伟人这八行隽永大气的杰作 点燃一支支火把 照亮杨家岭 照亮天安门 照亮了东方神州 今天和未来的道路

《红军都是钢铁汉》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 河南宝光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车辆管理制度 为科学合理规范管理公司车辆,保障公司用车需要,以确保车辆安全、良好的运行状况以及保养和维修的及时、经济、可靠,做到高效、节约、安全行车,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公司各部门的所有车辆(除董事长特批)。 二、车辆使用管理

1、公司车队负责公司车辆的统一购置、落户办证、保险、年检年审、维修保养、油料补给、交通事故处理以及考核、培训、安全教育等工作 2、行政部负责公司所有车辆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并对各部门用车进行审批、协调、安排,保证车辆的有效使用。 3、严格执行车辆专人专车的管理方式,非本车专职驾驶员严禁驾驶车辆,驾驶员负责本车驾驶、跟踪维修保养、清洁、证件保管等,严禁转借或私自调换驾驶车辆,否则,一切后果由当事人自己承担并予以重罚。特殊原因如代班等,需经车队同意。 4、节假日或休息日车辆必须停放公司指定地点,严禁非工作用车,严禁搭载非公司人员,否则一切后果当事人自负,特殊原因需公司车队同意。任何用车部门及人员,必须尊重驾驶员权利,不能指使驾驶员做出违章驾驶行为。 5、驾驶员必须保证每天清洗一次车辆,保证车辆干净,卫生。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 征》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

本诗作者毛泽东。【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 2.解题。

七律 长征第三版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2、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像。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教师简介这首诗写作的历史背景。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示范朗读、教读。 1、老师先示范朗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一些词语的意思。 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这首诗。 2、写课后的词语。 3、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诗。 2、指名背诵并解释全诗。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 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 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 7、读这首诗的最后两句。 师: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背诵全诗。 六、欣赏歌曲《长征》。 七、总结。 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八、扩展阅读。 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娄山关》。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长征诗歌朗诵】长征的诗歌(3篇汇总汇总)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长征的诗歌,供大家参考选择。 长征的诗歌(1) 1、《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清平乐·会昌》

毛泽东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3、《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长征的诗歌(2)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念奴娇·昆仑》 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长征的诗歌(3) 《过草地》 张爱萍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长征》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 习题 【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 本诗作者毛泽东。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知识点 一、我会写 崖yá(悬崖、山崖、断崖)

渡dù(渡口、渡江、渡船) 索suǒ(索取、搜索、铁索) 二、多音字 难nán(困难)nàn(灾难) 磅bàng(磅秤)páng(磅礴) 蒙mé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měng(蒙古包) 三、近义词 等闲——平常磅礴——雄伟逶迤——蜿蜒 四、反义词 逶迤——笔直开颜——愁眉 五、理解词义 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乌蒙:乌蒙山,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五岭: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六、朗读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色经典诗歌朗诵(经典12首)

篇一:红色经典诗歌朗诵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篇二:红色经典诗歌朗诵 《祖国万岁》 祖国万岁!犹如编钟响彻天宇 每一个音符都是惊心动魄的春雷祖国万岁!一声最响亮的赞美 让我满眼都是如雨的泪水 祖国万岁!一声来自五千年的合唱就像风吹麦浪一样生动和壮美

踏访草原,看雄鹰啸傲大雁列队 走进深山,看季节中的景色在风声鸟语中轮回新世纪冉冉升起的旗帜 让我在巍峨的大厦上欢呼和陶醉 看万里江山 都有无限的风光明媚 祖国万岁!昂首矗立的是青山 不肯固定一方的是绿水 山的不朽,塑造了五千年的锦绣 水的流动,流出了五千年的声威 在节日的焰火中 我是燃烧爆响的花蕾 祖国万岁!一声悠长的呼唤 一声壮丽的赞美 在人民行进的行列中 我是国徽上的一粒小麦 在祖国的繁花绿树上 我是一只飞翔的子规 祖国万岁!万岁祖国 多少王朝远去了 一代天骄也烟灭灰飞 神的宫殿倒塌了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5.七律长征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用具: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教师简介历史背景: 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磅礴:气势雄伟。泥丸:泥团子,小泥球。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

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用具: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教师简介历史背景: 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

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苏教版八上《1、七律·长征》课文

苏教版八上《1、七律·长征》课文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5年10月 附【译诗】 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 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 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 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附【赏析】 长征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

缩了它的景观,?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诗人就长征的题材写过《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并以此来表达心情,?着重在于侧写。而这首《长征》,从题目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四面八方抒写,景致转换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了一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如今“长征”这个词语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频频使用的一个词语(含有丰富的引伸意义),它是毛主席毕身提倡的一个主题——继续革命的主题。?那就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不停步,要前进,前进,更前进。?即便在邓小平时代改革开放的草创时期,?就曾提出出自“长征”的一个口号: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全国青年争当“新长征的突击手”,它的意义是重大的。?犹如诗人毛泽东在夺取江山后也说过类似的话,万里长征只迈开了第一步,?同志们任重而道远。打了江山还要建设江山,这些都真正形同长征。?而且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长征也比喻一个人应一生奋斗,自强不息,冲锋不止,直到生命的尽头。?再推而广之于全人类,任何一个人的一生不正好就是各自的一场长征吗??由此可以想见这个词语的幅射面,及博大丰富的意义了。在我们中国更是如此,?不仅有“新长征的突击手”,?还有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