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讲义
- 格式:docx
- 大小:3.64 KB
- 文档页数:3
一、呼吸系统疾病I. 阻塞性肺气肿一、病因、发病机制(一)吸烟最主要(二)感染肺炎双球菌最主要(三)其他大气污染、职业粉尘、过敏、有害气体发病机制弹性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失衡1、弹性蛋白酶分解弹力纤维→肺气肿2、正常时弹性蛋白酶抑制因子(α-AT)抑制弹性蛋白酶3、弹性蛋白酶↑或α-AT↓→肺气肿4、弹力纤维分解→肺弹性回缩力↓(此为不可逆的变化)(95-66)(96-61)5、肺弹性回缩力↓→肺动态顺应性↓(97-61)二、临床表现(一)分型(见表)(二)呼吸功能检查(89-14)(91-43)(91-67)(97-67)(98-54)1、FEV1/FVC%<60%2、最大通气量<预计值的80%3、RV/TLC↑,>40%有重要诊断意义。
(三)气肿型和支气管炎型的比较Ⅱ. 支气管哮喘一、前言是由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气道上皮细胞、T细胞、细胞组分参及的气道慢性反应,表现为小气道缩窄。
二、表现1、症状(01-54)(1)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伴哮鸣音(2)发作性胸闷和咳嗽、可吐泡沫痰(白色)(3)端坐呼吸(4)发绀2、体征(1)哮鸣音:支气管肺癌为单侧局限性(03-57)呼气相两肺均有(93-151)(2)奇脉(98—56)3、发作分度(表2-7-1)(7-P73)三、呼吸功能检查1、FEV1↓2、FEV1↓/FVC%↓3、MMER ↓(最大呼气中期流速)4、支气管激发试验(BPT)(1)目的:测定气道反应性[(2)激发剂:乙酰甲胆碱、甘露糖醇、组胺→通气功能↓或运动诱发气道痉挛气道阻力↑(3)阳性:FEV1下降>20%(4)适用:FEV1在正常预计值的70%以上。
5、支气管舒张试验(BDT)(1)目的:测定气道气流受限的可逆性(2)扩张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7.P72)(3)阳性:FEV1较用药前增加>15%或12%(7.P72)FEV1绝对值增加>200ml6、PEF及其变异率测定(1)哮喘发作时PEF(呼气峰值流速)↓(2)阳性:昼夜变异率≥20%——气流受限可逆性改变7、PEF↓(呼气流量峰值)8、MEF25%、MEF50%、↓(95-58)(97-127)(99-55)(25%、50%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量)四、动脉血气分析1、呼吸性碱中毒PaO2↓ PaCO2 ↓ pH↑2、呼吸性酸中毒(气道阻塞严重)PaO2↓ PaCO2↑ pH↓PaO2↓↓合并代谢性酸中毒痰涂片:嗜酸性粒细胞↑过敏性哮喘:血清IgE可明显↑ (02-59)(93-120)五、治疗(一)解痉药1、β2受体激动剂:短效:沙丁胺醇、特布他林、非诺特罗长效:福莫特罗、沙美特罗、丙卡特罗解痉、消炎;iV、口服、吸入;是控制急性发作症状的首选;长期用会使β2受体下调。
秦伯未中医内科学讲义一、中医内科学概述1.1 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研究人体内部脏腑的疾病与治疗方法。
中医内科学主要包括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内容。
1.2 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历程中医内科学起源于古代中国,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
二、中医内科学的基本原理2.1 中医内科学的病因病机观中医内科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内部阴阳失衡、气血运行不畅等原因引起的,主要包括外感风寒湿热等因素以及内因如情志失调、饮食不当等。
2.2 中医内科学的辨证施治原则中医内科学的治疗原则是辨证施治,通过辨别病情的不同证候,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等。
三、常见内科疾病与中医治疗3.1 高血压的中医治疗•中医认为高血压是气血运行不畅、肝阴虚等所致。
治疗时可选用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如天麻、夏枯草等。
•饮食调理方面,可适量摄入降压食物,如黑木耳、苹果等。
•针灸疗法对高血压也有一定的疗效,可选择缓针、内关等穴位进行治疗。
3.2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中医认为冠心病是心肌供血不足所致。
治疗时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桃仁、三七等。
•同时,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可以改善冠心病的症状。
•针灸疗法中的心俞穴、膻中穴等可用于治疗冠心病。
3.3 肺炎的中医治疗•中医认为肺炎是由外感病邪所致。
治疗时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如连翘、板蓝根等。
•饮食方面,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稀粥、蔬菜等,有利于肺炎的康复。
•针灸疗法中的肺俞穴、足三里等可以辅助治疗肺炎。
3.4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慢性胃炎与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等有关。
治疗时可选用健脾开胃的中药,如山楂、陈皮等。
•饮食方面,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粥、蔬菜等。
•针灸疗法中的足三里、足俞穴等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四、中医内科学的未来发展4.1 继承与创新•中医内科学应该在继承传统中医学的基础上,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挥中医独特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一.肺炎治疗原则1.抗感染治疗是最主要的环节2.重症肺炎首选广谱强力抗菌药物3.48~72小时后应对病情进行评价4.并根据培养结果选择针对性抗生素二.支气管扩张症:多见于儿童和青年。
大多数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反复发生支气管壁结构破坏,引起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
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咳嗽、咳大量浓痰和(或)反复咯血。
三.慢支: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
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主要疾病(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症、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炎、食管反流综合症等疾病)。
诊断标准:依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慢性气道疾病。
四.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剌激、病毒感染、运动等有关2.可闻哮鸣音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4.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和体征)至少应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5.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诊断分期:根据临床表现支气管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exacerbation)、慢性持续期(persistent)和缓解期(非极性发作期)。
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五.呼吸衰竭(一)按动脉血气分类:∶型:PaO2<60mmHg∶型:PaO2<60mmHg + PaCO2>50mmHg(二)按发病缓急分类:急性、慢性(三)按病变部位分类:中枢性、周围性六.窦性心动过速七.正常窦性心律的冲动起源于窦房结,频率为60~100次/分,心电图上P 波在∶、∶、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PR间期0.12~0.20s。
内科讲课课件一、引言内科是医学的基础学科,涵盖了人体各个系统的疾病和治疗方案。
在本课件中,我们将介绍内科的基本知识和临床应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内科学科的重要性以及临床实践中的关键要点。
二、背景知识1. 内科的定义和范围内科学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的学科,涵盖了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等多个系统的疾病。
2. 临床思维与内科内科医生需要熟练掌握临床思维模式,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诊断与治疗方案的制定。
三、内科常见疾病1. 心血管系统疾病- 高血压:原因、症状、并发症、治疗方法- 冠心病:病因、症状、诊断、治疗方法- 心力衰竭:病因、症状、体征、治疗方法2.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炎:病因、症状、体征、治疗方法- 肺炎:病因、症状、诊断、治疗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因、症状、体征、治疗方法3. 消化系统疾病- 胃溃疡:病因、症状、诊断、治疗方法- 肝炎:病因、症状、体征、治疗方法- 胰腺炎:病因、症状、诊断、治疗方法4. 泌尿系统疾病- 尿路感染:病因、症状、诊断、治疗方法- 肾结石:病因、症状、体征、治疗方法- 肾功能衰竭:病因、症状、诊断、治疗方法四、内科诊断与治疗方法1.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技巧: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 体格检查要点:心肺听诊、腹部触诊、肝脾检查等2. 辅助检查与诊断- 血液检查:血常规、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等- 影像学检查:X光、CT、MRI等- Endoscopy:胃镜、结肠镜等3. 内科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抗生素、抗炎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等- 其他治疗方法: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康复治疗等五、内科学科的研究进展内科学科在不断发展,不断更新诊疗方法和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研究进展的例子:1. 心血管系统研究:心脏再生治疗、冠心病干细胞治疗等2. 呼吸系统研究:哮喘的分子机制研究、COPD治疗新药研发等3. 消化系统研究:胃癌筛查与早期诊断、肝脏移植研究等4. 泌尿系统研究:肾脏再生研究、肾结石预防与治疗研究等六、结论与展望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希望能够对内科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对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内科学讲义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肺部感染性疾病第一节肺炎一、各种肺炎的比拟:疾病特点肺炎球菌肺炎青壮年,受凉、淋雨之后发病;咳铁锈色痰葡萄球菌肺炎年老体弱者;咳黄色浓痰空腔、空洞或液气平面万古霉素克雷伯杆菌肺炎砖红色胶冻样痰。
叶间隙呈弧形下坠—支原体肺炎间质性肺炎;特异病症为刺激性咳嗽斑片状阴影红霉素 X线表现大片实变阴影;支气管充气征治疗首选青霉素二、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1、感染性休克2、胸膜炎、脓胸、心包炎、脑膜炎和关节炎3、肺肉质变三、大叶性肺炎的治疗肺炎链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G,对于成年轻症患者,可用240万U/d,分3次肌内注射,病情稍重者,宜用青霉素G 240万~480万U/d,重症及并发脑膜炎者,可增至1000万-3000万/U/d,分4次静脉滴注。
抗菌药物标准疗程通常为14天,或在退热后3天停药或由静脉用药改为口服,维持数日。
四、大叶性肺炎并发症的处理经抗菌药物治疗后,高热常在24小时内消退,或数日内逐渐下降。
假设体温降而复升或3天后仍不降者,应考虑肺炎链球菌的肺外感染,如脓胸、心包炎或关节炎等其他疾病。
第二节病毒性肺炎一、临床表现病毒性肺炎是一种间质性肺炎。
临床病症通常较轻,小儿或老年人易发生重症病毒性肺炎,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嗜睡、精神萎靡,甚至发生休克、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等合并症,也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本病常无显著的胸部体征,病情严重者有呼吸浅速、心率增快、发绀、肺部干湿性啰音。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小片状浸润或广泛浸润,病情严重者显示双肺弥漫性结节性浸润,但大叶实变及胸腔积液者均不多见。
第三节肺脓肿一、肺脓肿的比拟:致病菌临床特点 X线检查治疗青霉素,8-12周厌氧菌吸入性肺脓肿血源性肺脓肿金黄色葡萄球菌空洞、液气平面头孢素类、万古霉素。
麻醉、醉酒或拔牙为诱因;咳脓臭痰多有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二、临床表现吸入性肺脓肿患者多有齿、口、咽喉的感染灶,或手术、醉酒、劳累、受凉和脑血管病等病史。
内科讲课课件一、引言内科学是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涵盖了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本讲课课件旨在为学生提供内科学知识的基础,帮助他们理解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二、背景知识1. 内科概述内科学是研究成年人各种器官系统的疾病的学科,如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它通过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病因分析等手段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2. 内科疾病分类内科疾病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 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肺癌等。
-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炎等。
-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 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白血病、血栓性疾病等。
三、主要内容1. 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十分常见的内科疾病之一。
它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多种疾病。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疾病的常见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肺癌等也是内科学中的重要部分。
学生需要学习这些疾病的特点、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以便在将来的临床实践中能够准确诊断和治疗。
3.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涉及胃、肠、肝、胆等多个器官,如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炎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学改变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4.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是内科学中的一大类。
学生需要学习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5. 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白血病、血栓性疾病也需要学生的关注。
他们应该了解这些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改变、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四、结论内科讲课课件提供了丰富的内科学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内科疾病的基本概念、诊断和治疗方法。
学生应该认真学习这些内容,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做好充分的准备。
以上是关于“内科讲课课件”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疑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01内科学概述Chapter内科学的定义与特点定义特点内科学的历史与发展古代内科学近代内科学现代内科学内科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研究对象内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体各个系统、器官和组织的疾病,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
任务内科学的任务是研究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内科学还承担着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医学教育的责任。
02呼吸系统疾病Chapter01020304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定义包括喷嚏、鼻塞、流涕、咳嗽、咳痰、咽痛、头痛、发热、乏力等。
症状对症治疗为主,如解热镇痛、止咳祛痰、抗病毒等。
治疗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等。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定义症状治疗预防01020304定义治疗症状预防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
包括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等。
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戒烟、药物治疗、氧疗、康复治疗等。
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加强锻炼等。
定义症状治疗预防03心血管系统疾病Chapter定义和分类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定义和分类解释冠心病的定义,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和特点。
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分析冠心病的流行情况,探讨年龄、性别、遗传、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
病理生理机制阐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包括脂质浸润、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等方面的病理生理机制。
临床表现和诊断描述冠心病的典型症状、体征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介绍心电图、心肌酶学等辅助检查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心律失常定义和分类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心力衰竭定义和分类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04消化系统疾病Chapter胃炎的治疗和预防治疗胃炎的主要措施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等,预防措施包括饮食卫生、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药物等。
内科学讲义
第一章:内科学概述
内科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疾病。
它涵盖了广泛的疾病范围,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内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内部的各种疾病,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和治疗。
第二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内科学中的重要领域之一。
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疾病,常见症状为胸痛、气短等。
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心力衰竭是心脏泵血功能不全的一种疾病,常见症状为气短、水肿等。
第三章: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是内科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炎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气短、咳嗽等症状。
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常见症状为喘息、咳嗽等。
肺炎是指肺实质的感染,常见症状为发热、咳嗽等。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是内科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肝炎等。
胃溃疡是胃黏膜损伤所致的疾病,常见症状为上腹痛、饱胀感等。
胃食管反流病是胃酸倒流至食管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为胸骨后灼热感、嗳气等。
肝炎是肝脏炎症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为乏力、黄疸等。
第五章:内分泌系统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是内科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多尿等症状。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为心悸、体重下降等。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为乏力、体重增加等。
第六章:其他系统疾病
除了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内科学还涉及其他系统的疾病。
比如,肾脏疾病包括肾炎、肾结石等;神经系统疾病包括中风、癫痫等;血液系统疾病包括贫血、白血病等。
这些疾病都需要内科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总结:
内科学是医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涵盖了广泛的疾病范围。
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其他系统的疾病都属于内科学的研究范畴。
内科医生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和治疗。
了解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疾病对于保护自己的健康非常重要。
希望本讲义能够帮助读者对内科学有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