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两极地区(下)
- 格式:docx
- 大小:19.44 KB
- 文档页数:5
七年级下册地理两极知识点
地理知识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七年级下册地理
教学中,两极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同时也是一个极寒的地带。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两极的地理知识吧。
一、两极的概念及位置
两极分别位于地球的两端,其中南极位于地球的南极点,北极
位于地球的北极点。
南极所在的洲为南极洲,而北极则归属到北
极地区。
南极洲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官方国家的洲。
二、两极的气候及自然灾害
极地气候是世界上最冷的气候之一。
两极的冬季持续时间很长,气温很低,最低温度可以达到-70℃到-75℃。
由于太阳光照很少,所以冬季两极地区会过特别漫长的夜晚。
除此之外,两极也面临着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南极更为凶猛。
例如极冻病、高山病、雪盲等等。
而北极则有冻土融化导致的海
平面上升问题。
三、两极的研究及开发
由于南极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所以它还保持着良
好的自然环境。
在南极很难种植作物和树木,也不适合养殖动物,所以南极大多数城市是以科考站或是旅游业为主。
北极虽然有着潜力探寻地下资源,但其能源储备和运输条件并
不便利。
因此目前人们对北极进行开发的还相对较少。
四、两极的保护
两极是地球上非常珍贵的资源,所以应该得到世界人民的保护。
近些年来,各国都在加大对于两极资源的保护力度,防止环境的
污染和地区生态的破坏。
总之,两极是地球上非常特殊和重要的地区,我们应该尽可能
的了解和保护它。
相信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的普及教育,我们会更好地探索这个神秘的地方。
区域地理两极地区教案区域地理两极地区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通过活动,学会以极点为中心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能根据资料比较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注重读图,以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课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
难点:运用地图在极地辨别方向教学过程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四个问题:1、在南极地区,一条锈迹斑斑的铁链被放到户外后,一段时间后就变得光亮如新,为什么?2、在南极地区,一块钢板从空中坠落能摔得粉碎,为什么?3、在南极地区,各国科学考察站都把防火当作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为什么?4、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出示北极的地图,认识周边的海洋和陆地。
出示南极图,学生不但要认识到南极大陆的轮廓象大象,而且要会辨认周边的海域。
(顺口溜:脚太平洋,头顶大西洋,背靠印度洋),经度的分布(正十字位置),还有周围的陆地分布。
北极是“陆包洋”,南极是“洋包陆”。
结合相应的练习,巩固知识1、阅读材料p94页《南极地区的大风》,学生得出南极地区“风库”的特点。
2、阅读课件“极地气候资料”:得出南极地区降水少的特点,称为“白色荒漠”。
3、阅读课件中“七大洲海拔高度图”,知道南极大陆是平均海拔最高的洲,称为“冰雪高原”大陆4、课本活动p95:读图10.5,比较南北极气温,可知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南极,称为地球的“寒极”。
教师引导并小结:南极地区是世界最冷的地方。
进一步扩展解释南极比北极冷的原因(1)下垫面不一样,南极是陆地,北极是海洋。
(2)南极海拔高。
(3)南极被冰雪覆盖,对太阳光有很强的反射作用。
(4)风大情景对话:由学生和老师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对话,由学生分析对话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区域地理:两极地区(下)
二、北极地区
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及一些岛屿。
北冰洋是最小、最浅、最寒冷的大洋,不少重要国际航空线经过北极上空,战略地位突出。
1.图中A是白令海峡,B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C是波罗的海,D 是大西洋。
2.国家:F:俄罗斯,G:美国,H:加拿大。
北极圈穿过的国家有哪几个?
提示: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挪威、瑞典、芬兰、冰岛、丹麦(格陵兰岛)
3.上图中E处建有我国的黄河科考站
我国于2004年7月28日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新奥尔松(78º55′N,11º56′E)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站——黄河站。
“黄河站”的建成,不仅为我国深入北极地区科考提供了前沿阵地,极大提高我国极地考察能力。
同时,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走向世界,面向未来,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定决心。
并将在增强我国国际北极事务中的影响力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思考1:中国科考队到北极地区考察,他们搭帐篷的时候门口应朝什么方向?
提示:西南方向
思考2:“黄河站”所在地的气候特点是怎样的?应属什么自然带?
提示: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暖,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自然带属苔原带。
思考3:生活在北冰洋沿岸地区的主要居民属什么人种?目前他们主要以什么为生?属什么农业发展阶段?
提示:黄色人种;以渔、猎为生;属原始农业阶段。
4、气候与植被
北极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气候严寒,干燥。
有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
北极地区主要是极地苔原气候。
生长在北极地区的苔藓
气候变暖北极熊无家可归
5、动物
主要代表性动物有北极熊、北极狐、驯鹿等。
北极熊素有“冰海霸王”之称,是北冰洋的象征。
冰海霸王——北极熊
思考:驯鹿自针叶林带迁向苔原带是什么季节(夏季)
6、居民
北极地区土著居民生活在冰雪世界,所以发展了世界上一种独特的文化。
被称为“白色文化”或“冷文化”。
其中阿拉斯加地区的因紐特人(爱斯基摩人),以打猎、捕鱼为生。
狗拉雪橇
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因纽特人
因纽特人的冰屋
7、冰上丝绸之路
北极地区虽然气候恶劣,海运困难,但其上空却是重要的交通要冲,是联系亚洲北部、欧洲北部和北美北部的最短航线和空中走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冰山威胁航行
试分析“北极通道”未来有望实现通航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其开通的意义。
提示:①全球变暖,极冰融化;②缩短航程,减少费用
试分析北冰洋解冻带来的不利影响。
提示:①改变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生物生存;②因通航带来污染;③使全球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或城市
三、两极地区为什么会出现极光
极光是出现于星球的高磁纬地区上空,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
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
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
地球的极光是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
极光常常出现于纬度靠近地磁极地区上空,极光产生的条件有三个:大气、磁场、高能带电粒子。
这三者缺一不可。
地球的外衣——大气层
地球磁场南北极最强
太阳风暴喷射高能带电离子流
四、为什么两极地区臭氧层破坏严重
臭氧层就位于平流层当中。
对流层是高度最低的一层,它和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人类在向大气中排放的有害气体首先进入到该层当中。
由于“两极”地区上空的对流层较低,相应的平流层的高度也随之降低。
人们向对流层大气中排放的氯氟烃会随着大气的环流运动而到达“两极”地区的上空,正是因为“两地”的平流层较低,所以氯氟烃能到达平流层中而破坏臭氧层。
实际的观测结果也正是如此:南极地区气温最低,平流层也最低,臭氧层破坏最为严重,已经出现了臭氧空洞;北极地区臭氧层破坏较南极地区轻一些。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
目前南极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怎样产生的?带来什么危害?
提示:臭氧层空洞;大量使用制冷设备,排放出大量氯氟烃破坏臭氧所造成;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五、从“最”字入手,掌握南极洲的概况
1.地球上最南的一个大洲
站在南极点上,你的前、后、左、右全都是北。
2.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一个大洲
整个南极洲几乎全部在南极圈之内,是全部处于高纬度地区的一个大洲。
3.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南极洲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以上,是七大洲中海拔最高的一个大洲。
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4.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地球上的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极点
5.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一个大洲
南极大陆的冰体积占世界冰总体积的90%以上。
6.世界上最寒冷的一个大洲
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25℃以下,被称为“寒极”。
六、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的原因
1、南极为大陆而北极为海洋,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南极海拔较高,平均比北极高2350米,单这一因素就可多降温12℃多;(海拔高度)
3、南极终年冰雪覆盖,反射率强吸收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下垫面性质)
4、南极周围是势力强劲的西风漂流(寒流),不利于低纬度的热量向高纬度输送,而北大西洋暖流却可以直接进入北冰洋。
(洋流)
5、南极冬季恰遇地球位于远日点是,而北极冬季却是地球位于近日点,使极夜时间南极(186天)比北极(179天)多7天,且太阳辐射相对较弱。
(距日远近)
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
下图示意计划中的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
据此完成1~2题。
1.东北航线、西北航线会合处N临近( )
A.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
B.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C.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D.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2.若北极航线开通,下列国家间海上航运受益最大的为( )
A.中国——巴西
B.日本——英国
C.越南——法国
D.美国——印度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和经纬度定位,N为白令海峡,它既是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分界线,又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故D项正确。
第2题,从日本到英国通过北极航线比走其他航线距离近得多,运输成本就会大幅度降低,效益自然较大,B项正确;A、C、D项所示国家间走北极航线都不是最近。
答案:1.D 2.B
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方向,中山站常年盛行的风向是。
(2)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季节里,某日晨昏线正好与冰穹A点相切,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3)当我国科考队成功登上冰穹A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择填空)
A.墨西哥湾沿岸飓风活动频繁
B.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河流正值汛期
C.巴西高原南部草木枯黄
D.北印度洋沿岸洋流自西向东流
(4)据专家预测,因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的威胁在增大。
请据资料分析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1)西北东南风
(2)9°37′S,102°33′W(3)B
(4)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和一些海拔较低的岛屿;若过度抽取地下水,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加剧;破坏陆地排污系统。
一些物种的生存将受到严重威胁。
一些渔场将消失,一些可能扩大。
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将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