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设计精品教育.doc
- 格式:doc
- 大小:41.03 KB
- 文档页数:4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跑进家来的松鼠》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教育学生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1. 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松鼠生活习性的理解。
2. 情感态度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松鼠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松鼠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探讨松鼠的生活习性,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课堂讲解:讲解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解答学生疑问。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爱动物,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
6. 课堂练习: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8.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松鼠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情况。
3. 学生关爱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态度培养。
七、教学准备:1. 准备松鼠的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
2. 准备课文《跑进家来的松鼠》文本。
3. 准备生字词卡片。
4. 准备课后练习题。
八、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课堂时间分配:导入新课(5分钟)、自主学习(10分钟)、合作探究(15分钟)、课堂讲解(10分钟)、情感教育(5分钟)、课堂练习(5分钟)、总结反馈(5分钟)、布置作业(5分钟)。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活习性。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松鼠的特点。
(2)运用小组讨论、汇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教育学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关爱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1)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具体描述。
(2)生字词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动画视频、图片、生字词卡片等。
2. 实物:松鼠玩具、松果等。
3. 作业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松鼠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松鼠。
(2)邀请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了解到的松鼠知识。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体验感。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分享对松鼠的认识。
(2)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补充。
(3)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化对松鼠的认识。
(2)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关于松鼠的故事或画作。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并结合课文所学,进行写作或绘画创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跑进家来的松鼠优秀教案(4篇)《跑进家来的松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3 个生字,会写3 个生字。
2、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
教学重点:1、自主识字识词。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
教学媒体:有关课文的课件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一、猜谜揭题,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叫鼠不是鼠,尾巴像扫帚,喜欢树上住,松果当食物。
”(谁来说一下)对啦,是松鼠。
(电脑出示图片)同学们反应真快。
今天我们就学习《跑进家来的松鼠》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提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读。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学习课文要从字词入手,这些词语你都认识吗。
谁有信心来读一下。
(看来同学们真得学得非常认真)3、通过读课文,你对松鼠有了哪些了解?你认为松鼠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谁来说一下?三、精读课文,感悟课文。
1、同学们学的非常棒,通过读课文你能说一说松鼠的习性有哪些吗?2、通过读课文,归纳一下松鼠是如何过冬的。
(分为贮存粮食和垫窝两部分)3、跑进家来的松鼠是如何与“我们”相处的。
4、通过松鼠在“我们”家生活的过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四、讨论交流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对松鼠都有哪些了解?2、你还知道松鼠的哪些生活习惯吗?3、你喜欢松鼠这种小动物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五、拓展延伸1、把这种美丽可爱的小松鼠介绍给你的朋友。
2、把发生在你身边的动物和人和平相处的事写下来。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反思《跑进家来的松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文章写的`是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后,在我们家接二连三发生的一些趣事:松鼠千方百计地“贮存冬粮”,把糖、面包皮什么的叼到大柜顶上;我们采来的一篮子鲜蘑菇,松鼠忙活了一个早晨把它们全晾上了;天冷了,松鼠把手套、头巾等东西叼到烟囱里,给自己垫窝。
作者以儿童的视角观察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用充满童趣的笔触描写松鼠的习性。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设计(优秀7篇)《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设计篇一让“略读课”成为课、课外阅读的桥梁。
力求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目标。
三维目标:知识: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识记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学会“明大意,悟感情”的阅读方法。
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对小动物关爱之意。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空,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学会“明大意,悟感情”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磁带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师:上课前,先带大家去认识一位朋友。
(板画松鼠)2、你了解松鼠的哪些特点呢?3、过渡:如果这么一个可爱的小家伙来到你的家,会发生什么事呢?[板画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让对松鼠有了更直观的印象]二、初读感知1、大声读,遇到不懂的字请教旁边的同学,边读边想:松鼠做了什么事?2、汇报。
(引导学生用小标题进行概括,并引导参与板书)[用小标题概括课文内空,锻炼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参与板书,扩大学生参与课堂的面,让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
]三、细读体会1、过渡:做了这么多坏事,我们一家人肯定很讨厌这只松鼠吧?2、小组比赛:哪儿体现家里人对松鼠的喜爱?(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对课文进行美读)[将比赛引放课堂,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导读中感性,以读促悟,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四、写法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2、师:整篇课文无处不体现了作者一家对这只松鼠的喜爱,那作者是通过什么告诉我们的呢?(写法并板书)[读是写的基石。
在读的基础上,适时写法,使学生有了很好的借鉴,能有效地促进的能力]五、学法1、过渡:有一个作者,把他和小鸟相处的事也记了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听(放录音《珍珠鸟》,围绕小黑板听、思考)2、汇报,学法并板书3、自学选读课文《军犬黑子》,汇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给一个学习方法,能让其以后都能更有效地更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六、布置作业1、用“明大意、悟感情”的方法学习其它课外书籍2、用一件具体的事写出自己与动物的感情[课虽止,知识无止。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松鼠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松鼠的外貌特征。
1.2 教学内容:展示松鼠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松鼠的外貌特征。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松鼠的了解和印象。
教师简要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1.3 教学活动:展示松鼠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松鼠的外貌特征。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松鼠的了解和印象。
教师简要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对松鼠的兴趣。
第二章:松鼠的外貌特征2.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描述松鼠的外貌特征。
学生能够观察和比较不同松鼠的外貌差异。
2.2 教学内容:展示不同种类的松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外貌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松鼠的体型、毛色、尾巴等特征。
2.3 教学活动:展示不同种类的松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外貌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松鼠的体型、毛色、尾巴等特征。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松鼠的外貌特征。
每组汇报他们的发现,并与全班分享。
第三章:松鼠的生活习性3.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
学生能够描述松鼠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
3.2 教学内容:教师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包括它们的栖息地、食物来源、活动时间等。
引导学生关注松鼠的生活习性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3.3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包括它们的栖息地、食物来源、活动时间等。
引导学生关注松鼠的生活习性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松鼠的生活习性。
每组汇报他们的发现,并与全班分享。
第四章:松鼠与人类的关系4.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松鼠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能够讨论松鼠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教师介绍松鼠与人类的关系,包括松鼠对农业、森林等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松鼠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4.3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松鼠与人类的关系,包括松鼠对农业、森林等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松鼠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学会观察和描述松鼠的外貌特征;3.培养保护和尊重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1.一幅描绘松鼠外貌特征的图片;2.一些关于松鼠的视频材料;3.松鼠的图片贴纸。
教学步骤:1.热身活动(10分钟)教师播放松鼠的视频材料,激发学生对松鼠的兴趣,让学生先了解一些松鼠的基本特征。
2.导入新知(10分钟)教师给学生展示一幅描绘松鼠外貌特征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前面的视频内容,对松鼠的外貌特征进行描述。
3.学习与实践(25分钟)-第一步:观察松鼠(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学校的花园,让学生观察松鼠在树上活动的样子,观察它们的体型、尾巴、毛色等外貌特征。
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松鼠特征记录下来。
-第二步:描述松鼠(10分钟)回到教室后,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松鼠的外貌特征,并鼓励他们用适当的形容词来形容松鼠的毛色、眼睛等特征。
-第三步:绘制松鼠(5分钟)教师发放松鼠的图片贴纸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图片贴纸绘制出自己心目中的松鼠形象,鼓励他们细致观察图片贴纸上的特征,并对其进行描绘。
4.学以致用(25分钟)-第一步:口头交流(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展示自己绘制的松鼠形象,以及他们对松鼠外貌特征的描述。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并互相交流。
-第二步:书面表达(1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松鼠的短文,要求包括对松鼠外貌特征的描述和个人对松鼠的看法。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注意语句的完整性和流畅性。
5.结束活动(10分钟)教师请学生将自己的短文朗读出来,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并鼓励学生保护和尊重动物的意识。
拓展活动:1.可以让学生使用松鼠的图片贴纸,创作松鼠的漫画故事;2.带领学生观察松鼠的栖息地,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行为习惯;。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案教案标题: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目标:1.了解松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能力;3.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资源:1.图片或视频展示松鼠的特点和生活环境;2.PPT或黑板白板;3.教学辅助工具,如拼图、模型等;4.绘本或故事书《跑进家来的松鼠》。
教学内容与步骤:引入(10分钟)1.播放一段松鼠的视频或展示松鼠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2.引导学生观察松鼠的外貌特征,如:松鼠的大小、毛色、尾巴等;3.在黑板上列出学生观察到的特征,同时引导学生编写一个关于松鼠的描述。
探究(20分钟)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并给出答案;3.引导学生对松鼠的生活习性进行猜测和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4.精心选择与松鼠有关的绘本或故事书《跑进家来的松鼠》,并向学生朗读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松鼠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实践(30分钟)1.将教室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场景,如树林、草地、房子等;2.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松鼠、树、草地和房子,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松鼠在不同场景下的活动;3.学生观察和感受不同场景下的变化,讨论松鼠在不同场景下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方法;4.学生根据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的结果,绘制一幅描绘松鼠生活场景的大型画面。
总结(1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大型画面,分享观察和感受;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松鼠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方式;3.教师提问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松鼠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拓展活动(挑选一至两项)1.学生小组观察本地区的松鼠种类和数量,并制作海报或展板展示;2.学生自由阅读与松鼠有关的科普书籍,撰写读后感;3.指导学生动手制作松鼠饲料器,放置在校园或家中,观察松鼠的进食情况。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松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并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体验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松鼠的生活环境。
在拓展活动中,学生能够进一步拓宽知识,并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跑进家来的松鼠》经典教学设计(优秀4篇)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什么篇一教学设计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关于《跑进家来的松鼠》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读记记“储备、干脆、失踪、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等。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动物、爱自然。
二、重难点1、感受松鼠的可爱,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喜爱之情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1、有关松鼠的一些图片资料。
2、补充文字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激情导入,感受松鼠(出示松鼠在森林里活动的图片)。
同学们,看,这个在森林里跳上跳下的小精灵是什么?谈到松鼠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们在五年级学过的《松鼠》这篇课文,谁来谈一谈你印象中的松鼠呢?(光滑的毛,毛茸茸的尾巴,小巧玲珑的身体,它是一种特别聪明伶俐的小动物。
)2、设置疑问,导出课题。
松鼠是生活在森林的小精灵,如果有一天它突然跑到我们家中来了,那将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跑进家来的松鼠》,再次认识小松鼠。
(板书课题)二、读阅读提示,自拟学习提纲。
过渡:本课是略读课文,主要通过大家自学来完成,我们先来阅读“阅读提示”看看,本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1、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①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指导拟定自学提纲:现在目标已经明确了,大家想通过什么方法来完成学习目标呢?(学生自拟-白话文§ 定,老师相机指导。
)预设:①通过读全文,扫清障碍,②快速调阅读课文,找出课文讲述了几件事,朗读相关语句,并用自己的话概述事件内容。
③朗读质疑写体会。
④交流讨论,互相解疑启发。
(由学生自拟学习提纲,体现了他们主体地位,同时对于自己拟定的提纲,学生更愿意主动去实施。
)三、阅读文本体会情感。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松鼠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松鼠生活习性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材:《跑进家来的松鼠》课文。
2.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生字词卡片。
3. 教学资源:相关松鼠的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松鼠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松鼠。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松鼠的了解。
(3)引入课文《跑进家来的松鼠》,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生字词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2)教师讲解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阐述。
4. 实践环节(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松鼠的生活场景。
(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展示拓展作业,分享他们对松鼠的了解。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动物,并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便更好地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跑进家来的松鼠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动物保护。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内容:1. 介绍松鼠的特点和习性。
2. 分享有关松鼠的趣事。
教学过程:1. 教师展示松鼠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松鼠的外貌特征。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松鼠的了解。
3. 教师总结松鼠的特点和习性,强调松鼠是人类的朋友。
4. 学生谈论关爱动物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松鼠的建议。
第二章:课文阅读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 培养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跑进家来的松鼠》的阅读与理解。
教学过程: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讨论松鼠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第三章:字词学习教学目标:1. 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2. 培养学生正确书写字词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与书写。
教学过程:1. 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和记忆。
2. 学生跟读,注意发音和书写规范。
3.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书写要点,学生练习书写。
4. 学生互相检查字词书写,教师进行点评。
第四章:句子理解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重点句子。
2. 学生朗读并思考句子的含义。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享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4. 学生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五章:写作练习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培养学生关注和描述自然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写一篇关于松鼠的短文。
教学过程:1. 教师出示写作题目:“我眼中的松鼠”。
2. 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整理写作思路。
3. 学生进行写作,注意描述松鼠的外貌、动作和习性。
4.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评价和修改。
第六章:口语表达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2* 跑进家来的松鼠
上海民办彭浦实验小学虞蔚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读记记“储备、干脆、失踪、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等。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动物、爱自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入:(出示松鼠的图片)。
同学们,这些可爱的松鼠,是不是让你回忆起了五年级学过的课文《松鼠》,它留给你什么印象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跑进家来的松鼠》,从中再次认识小松鼠。
2、板书课题,强调“鼠”的笔顺。
3、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松鼠是自己跑来的,这回说的是家里的松鼠……)
说明:五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有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这篇课文,交流松鼠留给我们的印象,由此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1、媒体出示初读建议:
(1)第一遍:轻声读课文,把字词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
(2)第二遍: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
2、学生自主预习。
3、交流:
(1)认读词语:
媒体出示:
储备、干脆、贮存、失踪、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
(2)接龙分节读课文,正音。
(3)交流: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
师板书:储备(贮存)冬粮(4—11)
晾蘑菇(12—15)
在烟囱里垫窝(16—20)
说明: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边读边思考: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从而了解课文的大意。
三、研读课文
1、这只小松鼠分明是个小捣蛋,做的都是“坏”事,作者一家人喜不喜欢它呢?让我们进一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媒体出示研读建议:
(1)结合板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分内容再读课文,圈划文中描写松鼠动作灵活,家人喜爱它的有关语句说明。
(2)组内交流。
3、交流。
重点指导:
(1)储备(贮存)冬粮(4—11)
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
可我有上哪儿给它找去呢?
①圈出描写小松鼠动作的词。
②从这些动词中,你看出什么?(“跳”“蹭”“咬”这一系列的动作看出松
鼠已经和作者已经非常亲昵了,对于它的喜好,小作者已了然于心。
这
几个动词不仅写出了松鼠的可爱灵活,更流露出“我”对它的喜爱。
)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
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
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
”
①“不甘落后”是什么意思?(不甘落后:不甘心,不情愿落后于别人。
)
②从爸爸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爸爸不仅没有责怪松鼠,反而“哈哈大笑”,认为这是松鼠的天性,还夸奖它“不甘落后”)
(2)晾蘑菇(12—15)
爸爸突然在书房里惊叫起来:“开来看!”我们跑过去,眼前的景象真让人哭笑不得:墙上的那副鹿角上挂满了蘑菇;不仅路脚上,搭手巾的架子上、镜子后面、油画上面,到处是蘑菇。
原来松鼠起了个大早,忙活了一个早晨,把蘑菇全晾上了。
它想晾干了留着给自己过冬。
①“哭笑不得”是什么意思?(哭笑不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不知如何是好。
)
②文中的“我们”哭什么?笑什么?(哭的是松鼠把蘑菇弄得到处都是,笑的是松鼠的忙活劲是多么可爱呀,我们全家对松鼠因喜爱而产生的宽容溢于言表。
)
(3)在烟囱里垫窝(16—20)
有一天,它干脆失踪了,哪儿也找不到。
也许它跑到花园或森林里去了吧?我们心里空落落的。
①“空落落”是什么意思?(形容心里空空的,感到冷冷清清的)
②“我们”心里为什么空落落的?(可见松鼠在我们一家人的心里是多么重要!它已经成为我们家的一分子,它不见了,就感觉少了一样东西,我们一家心里多么舍不得啊!)
4、小结:正因为我们一家喜爱松鼠,所以,松鼠在我们眼里是可爱的;正因为我们喜爱它,所以即使它做了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我们也不忍心责备它;正因为我们喜爱它,所以面对它的失踪,我们四处寻找,心里空落落的;正因为我们喜爱它,把它当成家里的一分子。
说明:此环节重在通过朗读交流,启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松鼠动作灵活、讨人喜欢的语句,让学生感受松鼠的可爱;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爸爸的花和作者的议论,从这些侧面描写了解
作者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四、总结拓展
1、纵观全文,没有找到“喜爱”这个词,但大家刚才却处处谈到了作者一家对这只松鼠的喜爱,为什么会这样的呢?(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将喜爱之情隐藏其中;②抓住松鼠动作,描写出松鼠的可爱;③爸爸的话和作者的议论从侧面反映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
2、与布封的《松鼠》相比较,你又发现什么不同呢?(布封的《松鼠》是一篇说明文,科学性知识性较强。
)
3、总结:我们人类和动物都是大地妈妈的孩子,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与动物和谐相处,让我们关爱动物,善待动物,从现在做起,从我们做起。
说明: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动物”,本文的写法显然与前一篇课文有不同之处。
这篇课文中,作者是通过松鼠在“我”家的几件趣事反应松鼠的可爱,表达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这种喜爱之情是隐藏期中的。
因此教师课文引导学生围绕“喜欢”来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与《松鼠》一文进行比较,体会说明文与记叙文的不同。
为“回顾拓展七”中的习作做好铺垫。
五、作业
出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资料,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你能说说你与动物是如何相处的,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写一写你和动物相处的真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