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初三二模物理汇编:11压强计算(word含官方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08.46 KB
- 文档页数:10
2020年上海市长宁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1.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A. 1.5VB. 36 VC. 110 VD. 220 V2.下列知识结构中,正确的是()A.B.C.D.物距u凸透镜成像的特点u>2f倒立缩小实像2f>u>f倒立放大实像u<f正立放大虚像3.下列成语跟声音响度有关的是()A. 掩耳盗铃B. 隔墙有耳C. 震耳欲聋D. 耳熟能详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热传递的是()A. 握着盛有热水的杯子,手会热起来B. 冬天晒太阳时,人感觉到暖和起来C. 双手互相搓动,手会热起来D. 用取暖器使房间暖和起来5.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且可以相互转化,下列事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 运动员奔跑B. 电风扇工作C. 氢弹爆炸D. 内燃机做功冲程6.与站在地面上的人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力是()A. 人对地面的压力B. 地面对人的支持力C. 人对地球的吸引力D. 地球对人的吸引力7.在图a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V1、V2指针偏转均为图b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A. 4.8V,1.2VB. 6V,1.2VC. 1.2V,6VD. 1.2V,4.8V8.同种材料做成的不同大小的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当把甲正方体放在乙正方体上时,乙对桌面的压强是()A. p1+p2B. p1+p22C. p13+p23p12D. p13+p23p2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6.0分)9.如图所示,一束激光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
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因为光发生了折射,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______(左/右)侧。
此时,折射角______(选填“>”、“<”或“=”)入射角。
10.生活中常用水作冷却剂给汽车的发动机降温,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______的性质;将一瓶水放入冰箱一段时间后,水温从30℃降低到10℃,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11.一辆卡车空载时行驶速度为26m/s,满载货物时行驶速度为19m/s,满载货物时车的惯性比空载时______ .(选填“大”或“小”)12.当用镊子夹取物体时,镊子就相当于______(选填“杠杆”、“滑轮”或“斜面”),它是一个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的机械。
压强压轴计算青浦21.柱形轻质薄壁容器的底面积为1×10 2 米2,如图8 所示,内盛2 千克的水后置于水平地面上。
①求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②现将一块体积为1×10-3 米3 的物体完全浸没在容器的水中后,测得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2450 帕。
通过计算判断将物体放入容器时是否有水溢出,若有水溢出请求出溢出水的质量m 溢水,若无水溢出请说明理由。
图8静安21.如图9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内盛有质量为6千克、深为0.3 米的水。
①求容器中水的体积V水。
图9②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③若容器对地面的压强为3920 帕,求容器对地面的压力F容松江21.如图10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薄壁柱形容器,质量为0.5千克,底面积为0.01米2,分别装有体积为2.5×10﹣3米3的水和深度为0.3米的酒精,(ρ酒精=0.8×103千克/米3)。
求:①水的质量m水。
② A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 A。
③若在两个容器中抽出相同深度的液体△h后,两容器中液体对底部的压强相等,请计算出△h的大小。
长宁21.如图11所示,轻质薄壁柱形溢水杯甲和柱形容器乙放在水平桌面上,溢水杯甲和容器乙的底面积分别为2×10-2米2和1×10-2米2。
在溢水杯甲中注入水直到溢水口,此时水的深度为0.2米。
求:①溢水杯甲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水。
②溢水杯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甲。
③若将一个金属球浸没在溢水杯甲中,水通过溢水口流入柱形容器乙中,发现此时溢水杯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增加量等于容器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乙容器中水未溢出),求放入金属球的密度ρ。
11杨浦25. 如图14 所示,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圆柱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
甲的底面积为0.01 米2(容器足够高),盛有0.2 米深的水;圆柱体乙的底面积为0.005 米2、高为 0.8 米,密度为2×103千克/米3。
2020年上海市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1.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在向瓶内打气使瓶塞跳起的瞬间瓶中出现了雾,这是因为()A.瓶塞跳起时,瓶外的水蒸气进入瓶内成为水珠B.由于打气而加速了瓶中水的蒸发C.瓶内空气因对瓶塞做功而内能减少,使瓶内水蒸气液化D.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做功,内能增大,水蒸气增加2.如右图所示,弹簧所受重力不计,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天花板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B.球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球的拉力C.弹簧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D.球对弹簧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3.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静止时不易推动,所以物体在静止时比在运动时惯性大B.物体高速运动时不易停下来,所以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物体不受力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所以物体只有在不受力时才有惯性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4.托盘天平横梁平衡的标志是:()A.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B.使指针对准标尺中央红线;C.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零”刻度线上 ;D.以上条件均要具备.5.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的组成是 ... ()A.中子和电子B.质子和电子C.原子核和电子D.分子和电子6.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A 核子。
耐思教育压强计算专题一【压强思维导图】i.基础引入:压强变化类计算题和电学压轴题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是两座大山,压的孩子们踹不过气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剖析一下这块难啃的骨头到底长什么样?我们先来看看压强变化类计算问题主要考到过哪几种题型?注意:思维导图中红色字体标出的是2012 年上海一模出现的新题型。
(4)压强变化范围(1)压强变化量(2)液体压强:抽倒加物( h、 m)(3)固体压强:压强变化类计算(5)v、 n取值范围(6)判断计算过程正误切割叠放( h、v、m)七大题型(7)判断解题思路正误:很多学生在这类题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思路,不知道该选用哪个公式?所以我们先来看看两个公式的根本区别到底在哪里?压强的估值人站立时、物理课本对桌面、“二指禅”: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主要用到哪些知识点?开放性试题压强可能是多少?三个实心正方体水平切割固体压强叠放竖直切割F切去相同质量ps切割切去相同高度p gh压强变化分析切去相同厚度p gh施压竖直向上p' p原p竖直向下p' p原p液体压强杯中球杯中木块抽出相同质量p F s相同深度倒入p gh相同体积ii. 例题讲解1、如图12 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重均为980 牛, A 的边长为 0.25 米, B 的边长为0.4 米。
①求正方体 A 的密度ρA。
②求正方体 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B。
③若在正方体 A、B 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体积V 后,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A ′和 B′,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V的取值范围。
p⑴ρA= m A = G A = 980牛 3 千克 / 米 3 ( 3 分)V 3 = 6.4 × 10A V A g 9.8牛 / 千克(0.25米)( ρB= mB = G B =1.5625 ×103千克 / 米3) B V B V B g A⑵ p B=FB=GB=980牛/(0.4米)2 = 6.125 × 103帕。
压强选择宝山8.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 A 和B 原先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如图所 示,现从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后,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中,符合实际的是()CA.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抽出相等质量的液体后,B.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抽出相等厚度的液体后, C.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抽出相等体积的液体后, D.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抽出相等厚度的液体后,嘉定:8.如图4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 等。
现从甲、乙正方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它们剩余部分的体积相等,则甲、乙对 地面的压力变化量△ F 甲和4F 乙的关系是()CA. 4F 甲一定大于△ F 乙B. 4F 甲可能大于△ F 乙C. △ F 甲一定小于△ F 乙D. 4F 甲可能小于△ F 乙闵行:7.如图3所示,盛有水的轻质密封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对容器的压强为 p 水,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p 容,将容器倒置后再放在水平桌面上,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p'水,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 '容,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p 甲、p 乙,则下列做法p甲一定等于p乙p甲可能大于p 乙 p 甲一定等于p乙p甲一定等于p 乙图4闵行:8.小宇在水中先放入大量食盐,待食盐不再溶解后,盐水密度为p,再放入鸡蛋,观 察到鸡蛋处于漂浮状态,如图 4 (甲)所示。
液体静置一段时间后,此时盐水密度仍为p, 她发现鸡蛋下降至图4 (乙)所示位置。
对此过程的判断,正确的是()C闵行:10.如图6所示,A 、B 两个相同的薄壁轻质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两容器中分 别盛有相同深度的水和酒精。
现将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轻放入 A 、B 两容器中,设甲球放入A 容器后水对容器底部白压强增加量为A p 水,乙球放入 面的压强增加量A p 容,已知A p 水=A p 容,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CA.若水不溢出,酒精溢出,则甲球漂浮,乙球沉底A. p 水> p '水,p 容> p '容 C. p 水< p '水,p容> p '容B. p 水> p '水,p 容< p '容 D. p 水> p '水,p 容< p '容A.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变大,B.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不变,C.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变大,D.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变大, 鸡蛋受到浮力不变,重力不变 鸡蛋受到浮力变小,重力变小 鸡蛋受到浮力变大,重力变大 鸡蛋受到浮力变大,重力不变容器后容器B 对地A.给小明 B .给小红 C .两人都给 D .两人都不给B.若水不溢出,酒精溢出,则甲、乙两球都沉底C.若水和酒精都溢出,则甲球漂浮,乙球沉底D.若水和酒精都溢出,则甲、乙两球都沉底青浦:8 .均匀实心正方体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两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 面的压强相等.现分别在两物体上沿水平方向截去一定质量的物体后, 其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仍然相等.截去部分的物体质量分别为△m 甲、Am 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 m 甲一定大于△ m 乙B. △ m 甲一定小于△ m 乙C. Am 甲可能等于△ m 乙D. △ m 甲可能小于△ m 乙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 A 和B 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浦东:8.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 甲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 为了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小明设想:沿竖直方向截取部分乙后叠放在甲上; 小红设想:沿水平方向截取部分乙后叠放在甲上. 个表情包,则“可能不行”的表情包(静安:8.如图所示, 平,且甲的质量等于乙的质量. 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 P A 、P B 和压力F A 、F B 的关系是(A. PA< PB, F A =F B B . P A V p B, F A > F B C. P A > P B , F A =F BD . P A > P B , F A > F B若用“一定不行”、 “可能不行”、“一定行”做三*串门工? X/W 1虹口:8.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在相同的海绵上,海绵的凹陷程度如图所示.若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剩余部分仍放在相同的海绵上,则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 1Ml崇明:7.如图所示,取4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物块,分别以甲、乙、丙三种方式叠放(均放在中央位置),在三种叠放方式中,其中底层物块上表面受到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p丙,则p甲:p乙:p丙关系为()DA. 3: 1: 3 B . 3: 2: 3 C . 3: 3: 4 D . 2: 1: 2松江:7.如图所示,A、B两长方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已知m AV m B、S A>S B、h A=h B).将两物体水平截去相同高度,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 A、p B和压力F A、F B的关系为()BA EA. p A< p B, F A=F B B , p A< p B, F A V F B C . p A> p B, F A=F B D . p A> p B, F A>F B徐汇:10.如图所示,足够大的圆柱形容器A和体积为2V的实心金属块B放在水平地面上, 若:①先将B放入A容器底部(未紧密接触),再向A中倒入体积为V的水,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变化量为△ F i;②先向A中倒入体积为V的水,再将B放入A容器底部(未紧密接触),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变化量为△ F2,则()BA. △F i 一定等于4 F2B. △R一定大于4 F2C. △F i可能小于4 F2D. △'可能等于4 F2徐汇:15.如图所示,甲、乙两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将它们水平截去一部分,使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若两个圆柱体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截去部分的质量△m甲△ m乙,圆柱体对地面压强变化量△ P甲△ P乙.(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 (17)大于;(18)大于;Z 分普陀:8. 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压强相等,已知p甲> p乙若在两个正方体上部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剩余部分的质量分别为m甲和m 乙,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 m甲一定小于m乙B. m甲一定等于m乙C.m甲一定大于m乙D. m甲可能等于m乙杨浦:7.向一个轻质塑料瓶中装入密度为p A的液体后密闭,把它分别放在盛有密度为p 甲、P乙两种液体的容器中,两容器内液面刚好相平,且瓶底和瓶口均相平。
专题01 压强计算——柱体切割叠放一、常见题目类型1.只切割不叠放:将甲、乙(或一个)柱形物体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切去某一厚度(体积或质量)(如图1)。
2.只叠放不切割:将甲、乙柱形物体中的一个叠放到另一个物体上,(如图2)。
3.切割加叠放:将甲、乙(或一个)柱形物体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切去某一厚度(体积或质量)并叠放在对方(或自己)上面(如图3)。
4.柱体旋转:将一个柱形物体平放、侧放或竖放。
二、常用到的基础知识1. 压强: p =F/S p =ρgh (只适用于柱体)2. 密度: ρ=m /V3. 柱体对水平面压力的大小等于柱体的重力大小:F = G = mg4. 柱形物体的体积:V= sh (长方体) V= h 3(立方体) 柱体的底面积:S=ab S= h 2(立方体)5. 力的概念:力的平衡、压力。
三、常用的分析方法1. 压强的变化量计算:ΔP=ΔF/S (具有普遍意义);ΔP=ρg Δh (柱形物体可用)数学方法:ΔP=P 1P 2。
2. 压力的变化量计算:ΔF=Δmg 、 ΔF=ΔpS 、 ΔF=mg/n (n 为切割比例)或ΔF=F 1F 2等分析计算。
四、例题分析【例题1】(2021宝山一模题)如图9所示,质量均为m 的实心均匀圆柱体A 、B 竖直放置在水平地图1甲乙 图2甲乙 h图3甲乙乙甲甲乙图4面上。
已知A的密度和高度分别为4ρ和5h,B的密度和高度分别为5ρ和8h。
①试求A、B对地面压强之比p A:p B。
②为了使A、B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可以在它们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______(选填“质量”、“高度”、“体积”或“无法实现”),并通过计算简述你的理由。
【答案】①1:2;②体积,见解析。
【解析】(1)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可用p=ρgh进行计算p A p B =ρAgh AρBgh B=4ρ×g×5h5ρ×g×8h=12或者根据p=F/S进行计算:因为m A=m B所以ρA S A h A=ρBS B h BS AS B=ρBh BρAh A=5ρ×8h4ρ×5h=21pApB=F AS AF BS B=G A S BG B S A=12(2)A、B质量相同,压力相等,根据p=F/S,因为p A:p B=1:2,所以S A:S B=2:1若截去相同的质量,则剩余的质量相等,即压力相等,S A:S B=2:1,所以对地面的压强是不相等,可见在它们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质量不行。
上海市2023年中考物理二模考试专项(压强计算题)精选题汇编必考重点梳理+压轴难题点睛+考场技巧强化压强计算题1. (2023浦东二模)如图9所示,足够高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实心均匀圆柱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
容器甲的底面积为3×10-2米2,内盛有0.2米深的水;圆柱体乙的底面积为1×10-2米2、高0.5米,密度为3×103千克/米3。
① 求容器中水的质量m 水。
② 求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p 水。
③ 现从乙的上方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Δh ,竖直放入甲内水中,当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最大时,求乙切去厚度Δh 的范围。
2.(2023普陀二模)将盛有水的薄壁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的高度为6h 。
① 若水的体积为2×10-3米3,求水的质量m 水。
② 若容器中水的深度为0.1米,求水对容器底部压强p 水。
③ 若水的体积为4V ,深度为4h 。
现有两个球形物体A、B (半径均小于容器底面半径),其密度、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请选择其中一个,将其放入容器中,待静止后,使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增加量ΔF 最大。
请写出选择的物体并说明理由,求出ΔF 最大。
(用字母表示)图9物块 A B 密度 0.8ρ水 3ρ水 体积3VV3.(2023青浦二模)如图8所示,置于水平地面的轻质薄壁柱形容器,高为0.3米,底面积为2×10-2米2。
容器内盛有4×10-3米3的水。
① 求容器中水的质量m水。
② 求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③ 现有甲、乙、丙三个质量均为6千克的实心球,它们的密度见表。
现将它们分别浸没在容器的水中,使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及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均能达到最大,请判断应选择的实心球并说明理由;计算出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最大压强p'水。
4.(2023松江二模)如图9所示,甲、乙两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足够高。
两容器底面积:S乙=2S甲。
1.如图12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A 和B 均为实心正方体,物体A 的体积为10-3米3,物体B 的边长为0.2米。
物体A 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物体B 的质量为10千克。
求:(1)物体A 的质量m A 。
(2)物体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B 。
(3)在保持物体A 、B 原有放置方式不变的情况下,只在 竖直方向上施加一个多大的力可以让两物体对地面压强相等?2.如图13所示,边长分别为a 、b 的实心正方体甲、乙放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均为p ,求:(1)甲对地面的压力; (2)甲的密度;(3)若在两正方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体积均为V 的部分后,两正方体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之比Δp 甲:Δp 乙(要求计算结果均用题中出现的字母表示)。
3、实心长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长、宽、高如图15(a )所示,密度为0.8×103 千克/米3。
求:① 物体的质量m 。
② 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 。
③ 设长方体的长为a ,宽为b ,高度为h ,长方 体原来对水平面的压强为p 。
若在长方体上沿水平方 向按比例n 截去一定厚度后(即截取nh )如图15(b ),长方体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1,变化的压强为Δp1;若长方体沿竖直方向按比例n 截去一定长度(即截取na )并把截下的部分叠放在剩余部分的上方后如图15(c ),此时长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2,变化的压强为Δp2。
第一,求出压强p1和p2。
(用p ,n 表示) 第二,若Δp2=2Δp1,求比例n 。
①m =ρV =0.8×103千克/米3×0.4米×0.2米×0.1米=6.4千克 2分②G =mg =6.4千克×9.8牛/千克=62.72牛 1分F =G =62.72牛 p =F/S 1分=62.72牛/(0.4米×0.2米)=784帕1分说明:按水平、实心、柱体的方法解答也可。
2020年上海市长宁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1.(2020·上海市市辖区·历年真题)我国照明电路的电压为()A. 6伏B. 24伏C. 110伏D. 220伏2.(2020·上海市市辖区·历年真题)在太阳系内,不属于行星的是()A. 月球B. 地球C. 火星D. 木星3.(2020·上海市市辖区·历年真题)声音的响度,决定于发声体的()A. 振动频率B. 振动幅度C. 振动时间D. 形状结构4.(2020·上海市市辖区·历年真题)两个物体接触后不发生热传递现象,说明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A. 温度B. 密度C. 质量D. 比热容5.(2020·上海市市辖区·历年真题)以下实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 电动汽车B. 冰川熔化C. 热机D. 钻木取火6.(2020·上海市市辖区·历年真题)区分两个力是“平衡力”还是“相互作用力”,可依据这两个力()A. 是否大小相等B. 是否方向相反C. 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D. 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7.(2020·上海市市辖区·历年真题)图所示电路中的元件均完好,R1的阻值大于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
闭合开关后移动R2的滑片时,关于三个电压表的示数,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 V1的示数等于V2的示数B. V1的示数等于V的示数C. V1与V2的示数之和增大D. V1示数的变化量大于V2示数的变化量8.(2020·上海市市辖区·历年真题)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方向将其截成甲、乙两部分(如图所示)。
取下甲并按某种方式自由放在地面上,若甲、乙对地固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下列设想无法实现的是()A. 截取适当的厚度,p甲>p乙B. 截取适当的体积,p甲<p乙C. 截取任意的质量,p甲>p乙D. 截取任意的厚度,p甲<p乙9.(2020·上海市市辖区·历年真题)雨后彩虹,是阳光经高空的冰晶或水珠折射时,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而形成光的______现象,三原色光,是指红光、绿光和______。
压强计算宝山:21.如图9所示,高为1米、底面积为0.5米2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且容器内盛满水。
⑴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
⑵若将一个体积为0.05米3的实心小球慢慢地放入该容器中,当小球静止不动时,发现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没有发生变化。
求小球质量的最大值m 球最大。
答案:奉贤:21.如图11所示,两个均匀的实心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质量为6千克,边长为0.1米。
求:(1)甲的密度 (2)甲对地面的压强P 甲(3)a.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且密度之比为3:2,现分别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并分别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则甲乙切去部分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之比 ΔS 甲:ΔS 乙=b.若叠放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的增加量分别为ΔP 甲、ΔP 乙,且当ΔP 甲:ΔP 乙=5:1时,甲物体沿竖直方向切去的质量是 千克。
(第三小题无需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图9h =1米甲 乙图14虹口:22. 如图10所示,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容器盛有质量为4千克的水. ①求水的体积V 水;②求0.1米深处水的压强P 水;③现有质量为4千克的物体,其底面积是容器的一半。
若通过两种方法增大地面受到的压强,并测出压强的变化量,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信息,通过计算判断将物体放入容器时是否有水溢出,若有水溢出请求出溢出水的重力G 溢水,若无水溢出请说明理由. 答案:金山:23.如图14所示,底面积为102米2、高为0.4米长方体甲(ρ甲=2×103千克/米3)和底面积为2102米2的薄壁柱形容器乙放在水平地面上。
乙容器足够高,内盛有0.1米深的水。
(1)求甲的质量m 甲。
(2)求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
(3)现沿水平方向将长方体甲截取一定的厚度,并将截取部分竖直放入乙容器中,使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大,且长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最小,请求出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
2020年上海二模汇编:压强计算1、(2020闵行二模)实心均匀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该柱体的体积为3×10-3米3、密度为2×103千克/米3,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1)求该柱体的质量。
(2)求该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3)若将该柱体沿竖直方向切下一部分,并将切下部分叠放在剩余部分上方,叠放后它对p,求切去部分的质量△m 。
水平地面的压强变为542、(2020宝山二模)如图10所示,薄壁柱形容器B置于水平地面上,均匀立方体A放置在容器B内,已知A的边长a为0.1米,质量为1千克;B的高为0.15米,B的底面积为5×10-2米2。
(1)求立方体A的密度ρA。
(2)若再沿容器壁向容器B内缓慢注入质量为6千克的水,求:在这注水过程中,物体A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范围。
A图103、(2020金山二模)薄壁圆柱形容器甲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2千克的水。
均匀实心圆柱体乙、丙的质量均为4千克,且底面积均为容器底面积的一半。
求:①甲容器中水的体积V水。
②现将圆柱体乙、丙分别竖直放入容器甲中,放入柱体前后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如下表所示。
(a) 容器甲的底面积S甲;(b) 关于圆柱体乙、丙的密度,根据相关信息,只能求出柱体乙的密度,请说明理由,并求出乙的密度ρ乙。
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帕)圆柱体放入前放入后乙9801470丙98019604、(2020青浦二模)如图8所示,轻质圆柱形薄壁容器A和圆柱形物体B置于水平地面上。
A的底面积为1×10-2米2,内盛有2千克水,B的质量为1.5千克、体积为1×10-3米3。
①求物体B的密度ρB。
②将物体B完全浸没在容器A的水中,容器中没有水溢出。
求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水和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容。
图85、(2020松江二模)将底面积为2×10-2米2、内盛深度为0.3米水的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求:①容器中水的质量m 水。
②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
③现将一实心小球浸没在该容器内的水中(水未溢出),此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为∆p 水,容器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为∆p 容,若∆p 水:∆p 容=2:3,求小球的密度ρ球。
6、(2020静安二模)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1千克、底面积为2×10-2米2的薄壁容器,容器内盛有质量为4千克的水,水深0.3米。
求:① 水的体积V 水。
②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
③ 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 容。
7、(2020浦东二模)如图8所示,实心金属圆柱体甲的密度为3×103千克/米3,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薄壁柱形容器乙足够高,内盛有适量的水。
①若圆柱体甲的质量6千克,求甲的体积V 甲。
②若容器乙的底面积为1×10-2米2,把甲放入乙容器,放入前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及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 容记录在下表中。
求 (a)放入前后容器中水深度的增加量Δh 水; (b)物体甲的重力G 甲。
8、(2020长宁二模)如图11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内盛有水,实心圆柱体乙与甲内水面放入前放入后 p 水(帕)980 1470 p 容(帕)15003000图8甲乙等高,容器甲与圆柱体乙的高度之比为5:3,它们均置于水平地面上。
①求甲内深度为0.1米处水的压强p水。
②若乙的质量5千克、底面积10-2米2,求乙对地面的压强p乙。
③若乙的密度为nρ水(n>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0。
将乙浸没在甲内水中,求放入乙后水对容器底的最大压强。
甲乙9、(2020崇明二模)物体的质量为3千克,体积为5×10-3米3,放入一个盛有水深为0.5米、底面积为2×10-2米2的柱形容器中(水不溢出)·(1)求该物体的密度;(2)求柱形容器中原有的水(未放物体前)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3)放入物体后,求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
10、(2020奉贤二模)如图12所示,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容器足够高)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底面积为2×10-2米2,盛有质量为10千克的水。
①求容器中水的体积V;②求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③将一实心金属球浸没在水中,水位升高了0.1米,小球所受重力与浮力之比为2:1。
求放入金属球后容器对桌面压强的增加量Δp。
11、(2020嘉定二模)如图12所示,圆柱形容器甲和均匀实心正方体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容器甲的质量为1千克、底面积为2×10-2米2,盛有体积为4×10-3米3的水;乙的体积为1×10-3米3。
求:①容器甲中水的质量m水。
②距水面下0.05米处水的压强p水。
③若将正方体乙垫放在容器甲下方的中央位置,测得正方体乙对地面的压强是容器甲对正方体乙的压强的2倍,求:正方体乙的密度ρ乙。
甲乙图1212、(2020徐汇二模)如图10所示,底面积为2S的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内装有深度为h的水。
①若容器内水的质量为2千克,求水的体积。
②求距离水面0.1米深处水的压强。
③若在水中放入一个实心长方体后,水未溢出。
已知长方体的密度为ρ、底面积为S、高为3h,求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ΔP。
(结果用ρ、ρ水、g、h等字母表示)图1013、(2020虹口二模)如图10所示,形状、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甲的质量为5千克、底面积为0.02米2,乙的质量为7.5千克。
① 求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 甲。
② 求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甲。
③ 若将它们顺时针旋转90°,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Δp 甲为7350帕,求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Δp 乙。
14、(2020黄浦二模)如图10所示,均匀圆柱体A 和薄壁柱形容器B 置于水平地面上。
容器B 高0.25米,底面积为2×10-2米2,其内部盛有4千克的水。
①求水的体积V 水;②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③若圆柱体A 的底面积为1×10-2米2,高为0.3米,现沿水平方向将其截取一定的厚度Δh ,并将截取部分放入容器B 的水中,使水对容器底部压强最大。
Ⅰ求圆柱体A 截取的厚度Δh 的最小值。
Ⅰ若Δh 为最小值时,圆柱体A 对地面的压强p A '恰为水对容器底部压强p 水'的两倍,求A 的密度ρA 。
图10乙甲甲乙B 图10A参考答案1、(1)m=ρV=2×103千克/米3×3×10-3米3=6千克(2)G=mg=6千克×9.8牛/千克=58.8牛F=G=58.8牛(3)∵G总不变,∴压力F不变由p=F/S,p后:p前=5:4,∴S后:S前=4:5∴△m=m×△S/S前=6千克×1/5=1.2千克2、(1)ρA=m A/V A=m A/(a A)3=1千克/(0.1米)3=1.0×103千克/米3。
(2)未倒水时,立方体A对容器B底部的压强为p A0=F A/S A=G A/S A=m A g/S A=1千克×9.8牛/千克÷(0.1米)2=9.8×102帕假设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则它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水gV排=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1×10-3米3=9.8牛。
所以F浮=G A,因此,立方体A会悬浮在水中。
又因为:当6千克水全部导入容器B中时,容器B底部水的深度为:h水=m水−ρ水(S B−S A)×a Aρ水×S A+a A=0.14米>0.01米所以,假设成立。
此时立方体A对容器B底部的压强为零。
因此,在这注水过程中,物体A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范围是:9.8×102帕≥p A≥0帕3、①V水=m水/ρ水=2千克/1000千克/米3=2×10-3米3②(a)h水前=p水前/ρ水g=980帕/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S甲=V水/h水前=2×10-3米3/0.1米=2×10-2米2(b)因为乙、丙的底面积为甲底面积的一半,所以放入物体后,水面能上升到的最大深度为:h水max=V水/0.5S甲=2h水=0.2米而h丙后=p丙后/ρg=1960帕/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不确定丙的高度是否会超过水面,因此不能确定丙的体积,无法计算丙的密度。
H乙后=p乙后/ρg=1470帕/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5米V 乙=S Δh =2×10-2m 2×(0.15m -0.1m )=1×10-3m 3 ρ乙=m 乙/V 乙=4千克/1×10-3米3=4×103千克/米3 4、①ρA =m AV A = 1.5千克 1×10-3米3 =1.5×103千克/米3 ②V 水=m 水 ρ水 =2千克1×103千克/米3=2×10-3米3 p =ρ水hg =ρ水V 水+V AS 容g=1×103千克/米3×2×10-3米3+1×10-3米31×10-2米2×9.8牛/千克=2940帕P 容=FS 容 =G 水+G 容 S 容 =m 水g +m 容g S 容=2千克×9.8牛/千克+1.5千克×9.8牛/千克1×10-2米2=3430帕5、①m 水=ρ水V 水=1.0×103千克/米3×2×10-2米2×0.3米=6千克 ②p 水=ρ水gh =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3米=2940帕③∆p 水=ρ水g ∆h =ρ水gV 球/s 容 ∆p 容=∆F 容/s 容=ρ球g V 球/s 容 ∆p 水:∆p 容=2:3ρ水g V 球/s 容:ρ球g V 球/s 容=2:3 ρ球=1.5×103千克/米36、① V 水= m 水 ρ = 4千克1.0×103千克/米3 = 4×10-3米3 ② p 水= ρgh =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3米=2940帕③ p 容 = F S = GS = m 总g S =(4千克+1千克)×9.8牛/千克 2×10-2米2 = 2450帕7、①V 甲=m 甲ρ甲=6千克3×103千克/米3=2×10-3米3②Δh 水=Δp 水ρ水g=1470帕-980帕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05米③ΔF 容=Δp 容S 容=(3000帕-1500帕)×1×10-2米2=15牛G 甲=ΔF 容=15牛8、①p 水=ρ水gh =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3=980帕②p 乙=F 乙/S 乙=G 乙/S 乙=m 乙g /S 乙=5千克×9.8牛/千克/10-2米2=4900帕 ③当放入后水面与容器等高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