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师恩难忘 1》WORD版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4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
4、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要专注、认真。
训练学生查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实际问题。
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高年级优秀作业若干。
每人准备好读书笔记和卡片。
准备一些工具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
1、老师想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明白了什么。
2、故事:从前,有人叫汪得净的人,非常喜欢读书,而且态度很认真,分析起他人的文章来头头是道,朋友们都很佩服。
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懒得动笔墨,不愿写读书笔记。
有一次,他看到一首诗,认为写得特别好,就认认真真地研究了一番,把这首诗记在脑子里,准备适当的时候介绍给朋友。
一天,朋友来看他,他就,两人月前读过一首咏虎的诗,虽然只有四句,却把老虎写活了朋友请他说出来听听,他想了想,说:“第一句好像是什么什么虎,第二句大概是什么什么苦。
”朋友不满地说:“既然前两句忘了,就说后两句吧。
”他抬起头,来回踱着方步,好半天才说:“第三句真是忘了,好在第四句记得明白些,是狠得很的意思。
”3、学生说说听了故事后明白了什么。
4、引导学生谈谈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5、小结:读书做笔记可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积累资料,因此,我们应当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做笔记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一页的图。
上面一幅图上的同学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老师在干什么?说说黑板上写了些什么。
“不动笔墨不读书”什么意思?下面一幅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圆形特写图上有什么?这告诉我们,读书做笔记要准备好哪些东西?2、指导观察第2页和第3页的通版图。
1、师恩难忘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感知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平常、普通,却很典型的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配套光盘、多媒体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境引入1、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最让你难忘的是哪位老师,他(她)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感知自由朗读课文,结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课文的预习,检查预习情况。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多音字:正,联系多音组词:正月,正好。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感知课文,练习分段。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2、师生进行交流,加深感知。
五、指导写字,完成作业1、出示生字,分析字形,感知字的写法。
2、指导书写本课全部是左右结构的字。
滋:左窄右宽,右下不要写成绞丝旁,最后是点。
撇折上下排队,左边折时要对齐。
折要写平。
3、学生练习书写。
六、布置作业1、完成课堂习字簿2、读熟课文3、回忆自己老师最难忘的一幕板书设计:1、师恩难忘赞美老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一、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①、看谁能通过课题读出自己的朗读体会②、都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那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生字词二、细读课文,品味感受过渡:作者为什么会写这样一件小事?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1、学习课文1、2两节,看看作者对老师是怎样的评价?学生自由读1、2两节,回答问题。
1师 恩 难 忘年正月❶新春,我不满6周岁,便❷到邻近的乡村小学去读书。
[句导读:此句简要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
]2段导读:交代了“我”上学的时间及学校的地点。
个小学设在一座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❸四个年级。
[句导读:介绍了学校的概况,说明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
]当时学生少,四个年级才一个班。
老师姓田,17岁就.开始教书了。
3[①说说对加点字的理解。
]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4[②“我”佩服田老师的原因是什么?]个月。
❷便,在这里读biàn 。
❸教,在这里读jiāo 。
3 ①一个“就”字既表达出田老师年纪轻,又隐含着“我”对田老师的敬佩之情。
4学头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
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❹。
5[句导读:“我”对当年的情形记忆犹新,说明了“我”对开学头一天的印象极深。
]描红纸上是一首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6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句导读:此诗引自宋朝邵雍的《蒙学诗》,巧妙地运用十个数字展示了一幅朴素自然的乡村风俗画。
]段导读:“我”回忆开学头一天的情形。
,编出一段 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
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故事,娓(wěi)娓动听地讲起来。
[③这句话主要讲了什么?]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了二三里地。
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
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脚。
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7[句导读:田老师编的故事很具体,有时间、人物、地点和情节。
]他越看越喜欢,想折下一枝来。
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❺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
”后来,这儿的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④小故事编得好不好?好在哪儿?]段导读:写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的情景。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课《师恩难忘》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师恩难忘单元第一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学习目标1.学认生字,理解词语“娓娓动听、身临其境、戛然而止、引人入胜”的意思。
2.自读课文,引导学生练习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课文,理解“师恩”一词,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激发学生敬师爱师的情感。
重点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的写作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图片导入课件出示关于师恩的图片,让大家去感受并讨论自己的老师,然后去体会为什么她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解释课题:师恩难忘。
二、认识作者课件出示“刘绍棠”的图片和简介:刘绍棠,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13岁时就开始发表作品,加入作协时是当时最年轻的作协会员。
受到作家孙犁和肖洛霍夫的影响,走上乡土文学之路,格调清新淳朴,乡土色彩浓郁。
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国内奖项并受国家嘉奖。
三、课文视频欣赏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一起感受一下里面的师恩吧。
课件播放视频。
生观察图片并讨论自己的老师,讨论他为什么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视频去感受“师恩难忘”的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自己与老师的点滴,去体会课题“师恩难忘”。
通过视频加深学生对“师恩难忘”的理解,从而引出课文内容,激师小结:通过观察视频,大家可以感受到“师恩难忘”的含义,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师恩难忘。
下面就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走进课文,学习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师恩难忘。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一、学习生字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带音生词:姥姥炊烟歇脚念叨恍如惊醒滋润拐杖描红纸牵手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学习多音字:正。
二、学习课文2.师问:课文哪些地方是讲田老师怎样上课的呢?请同学们根据这个提示,把课文分成三部分,看看每个部分都讲了什么。
同桌讨论,概括段意。
1.师恩难忘教学目标: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连贯、通顺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
3.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齐读课题;介绍了解——刘绍棠。
2.师生交流刘绍棠的情况。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哪位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事?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一)解决故事: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田老师是怎样给我们上课的?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请认真读一读这个故事,然后同位互相讲一讲。
请一位同学到前边讲给其它同学听一听。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说说理由。
3.田老师上课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请结合着7—9自然段,谈一谈你的看法。
4.教师小结:田老师爱编故事,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入了迷。
板书:入了迷。
5.师:田老师爱编故事,除了让我入迷之外,还对我有什么影响呢?开了窍;怎么让我开窍的?6.师小结:此时此刻,你就是作者,你取得了这么多成绩,你想对田老师说点什么?(谈感激之情)三个方面,师的评价。
学习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是啊,田老师在文学方面对我影响这么大,我又是怎么做的呢?(感激——行礼,终生难忘)7.小结总结板书,用自己的话总结——引出“师生情深”。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认为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3.你想对教过自己的老师们说几句话吗?结语:从幼儿园到现在,有许多位老师教过我们,我们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育,所以同学们要尊重每一位老师,不要忘记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布置作业。
1.写自己的恩师。
2.阅读:《我最好的老师》(大卫·欧文)《师恩难忘》(梁晓声)《我的老师》(贾平凹)。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师恩难忘》教案三篇篇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娓娓动听”和“设身处地”两个词语造句。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诵品味,领会作者对教师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的成长渗透了多少师长的心血,不少同学热情歌颂过辛勤培育自己的园丁。
作家刘绍棠在《师恩难忘》这篇文章里表达对教师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这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文章。
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一片尊师情。
二、初读课文1•播放课文录音。
2•带着是一件什么事便作者难以忘记教师的恩情的这一问习题自读课文。
读文时字字入目,读准字音。
3.通过或联络上下文理解词语:姥姥念叨戛然而止引人入胜设身处地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卡片正音。
念叨炊烟繁茂邻近娓娓动听歇脚往事内心滋润设身处地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中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教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是如此)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四、理清课文脉络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讲田教师怎样上课的?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中小学读书。
第二段(第2一7自然段):教语文的田教师在讲课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4年都是如此。
第三段(第8一9自然段):我不忘教师的教导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六、作业1.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姥lao()炊chui()歇xie()nao()cui()xi()2•填字成词。
身()其境()人入胜()生难忘()()动听教()之恩戛然而()3.仔细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1•细读第一段(第1自然段)。
1 师恩难忘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娓娓动听”“引人入胜”和“身临其境”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连贯、通顺地复述“我”开学第一天上课时的情景。
3.学习课文,理解“师恩”一词,了解启蒙老师田老师对作者的巨大影响——使他成功地走上了文学之路;感受作者对老师的理解、敬佩和感激之情,激发学生敬师、爱师的情感。
重点难点: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2.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文题目1.导入:同学们,在学习中,你一定遇到过很多老师,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思考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4.老师板书课文题目:师恩难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同学们默读课文并画出生字、新词。
2.两人一组,自学生字、新词。
3.老师投影自学提示:(1)用掌握的汉字特点记忆字形。
(2)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4.学生汇报学习生字的情况。
(1)老师出示生字:姥炊歇叨恍醒滋杖(2)老师指名读,并给这些生字组词。
(3)学生记忆字形。
(4)学生汇报学习词语的情况。
念叨:说。
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爱听。
身临其境:亲自来到某种境地(体验感受)。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文章等)。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1.放课文录音带,想想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而且四年中每讲一课都是如此,由此在作者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2.看课文中的插图,描绘一下图画的内容,并找找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习江苏版五年级语文第一课《师恩难忘》,深入理解学习课文第3——9自然段。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连贯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能用“身临其境、引人入胜”、“娓娓动听”造句。
3.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悟作者对教师的难忘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紧扣题意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PPT 课件。
教学过程:一、回顾复习上节课我们初步的学习了《师恩难忘》这篇课文,在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老师把我们上节课的学习情况检查一下:1.生字词学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师纠正字音。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1、2 自然段,大家回忆一下: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板书:口才好,文笔好。
)二、导入新课1.导入:好了,上节课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还不错,老师就检查到这儿,这节课我们来深入的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师恩难忘。
2.生齐读。
题目的意思是?(指名回答:老师的恩情学生难以忘怀。
)读了课题,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田老师有哪些恩情让学生难以忘记?)指名回答后,师提问:田老师究竟有何水平和本领,竟让他的学生如此的难忘呢?下面我们来听一听田老师是怎样给他的学生上课的?竟让他的学生如此难忘?请同学们把书打到第6页听课文朗读录音。
)3.播放课文录音。
大家都听的非常的认真,同学们,40年的岁月会抹去多少人生的记忆,40 年前的事情又有多少人能记得。
同样的40年过去了,开学第一天田老师上课的情景,作者的回忆却仍是那样的清晰具体。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学习3——7自然段进行研究朗读)三、深入学习,再现情景(学“上课”,感形象。
)1.小组研读。
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指名回答读3、4 自然段)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学生模仿田老师的动作、语调、表情读第5自然段(师:讲了一个与小诗有关的故事)课件出示小诗。
1.师恩难忘【教材分析】这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
作者以深情而又朴实的语言风格,谱写了一曲歌颂老师的赞歌。
课文围绕着“师恩”这一主题,回忆了老师在自己的小学教育阶段,别具一格的讲课风格,使自己终身难忘。
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老师的尊敬、爱戴、敬仰以及深深的感激之情。
这篇文章让我们体会到了浓浓的师生情,也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更应该做到尊师、敬师。
课文共有九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二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作者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去读书,学校的概况。
第三到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介绍了作者第一天上课的感受,田老师把一首小诗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我”听得简直入了迷,而且以后的每一课都是如此生动。
第八到九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写“我”对老师教诲之恩的感激之情。
本文语言平实,层次清晰,结构完整,读来酣畅淋漓。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掌握了一些语文的规律。
在阅读中能够通过自读自悟、合作讨论等学习方式,使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接近作品本身所传递出得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策略和设计说明】本课分两个课时进行讲解。
第一课时从文章的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全文,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全文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紧扣“师恩”,以读、思、议、悟等方式,细品全文。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所列生字,掌握“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等成语的含义,并能熟练运用。
3.深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师恩”中所传递出的田老师对“我”的巨大影响以及“我”对老师的理解、敬佩和感激。
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教学重点】深度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师恩”中所传递出的田老师对“我”的巨大影响以及“我”对老师的理解、敬佩和感激。
师恩难忘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学习课文,理解“师恩”一词,使学生了解启蒙老师田老师对作者的巨大影响——使他成功地走上了文学之路,感受作者对老师的理解、敬佩和感激之情,激发学生敬师爱师的情感。
知识目标:
1.在自读课文时,引导学生练习画出自己的问题,学做批注笔记。
2.学认生字13个,学写10个,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嘎然而止、引人入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及俗语“无心插柳柳成荫”等。
能力目标:
1.仿照田老师编故事学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给古诗编故事,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学习语文。
2.学写摘录笔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了解课文大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坐上标记,试着寻找答案。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根据你预习的情况说说课题的意思。
3.引导学生思考:让作者难以忘记的老师是谁?什么事让他难忘?
三、了解课文大意。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全班交流,弄清课文主要写了“我”的启蒙老师田老师用讲故事的方法教“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给“我”巨大影响的事。
四、指导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课文。
1.分小组讨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汇报本组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在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4.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词语:
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嘎然而止、引人入胜、年近古稀、恭恭敬敬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成语造句。
5.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课文第七段。
质疑:田老师的故事讲得怎样?从“我”的表现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生朗读第七段,找出相应词语理解交流(入迷、恍如、发呆、惊醒)。
请生分别扮演田老师讲故事,“我”听故事,再现场景,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
6.过渡:田老师编故事讲课对“我”以后有什么影响?
7.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九段。
(简介“刘绍棠”,帮助学生理解。
)
8.小结:说说此时你对“师恩”如何理解?如果把“恩”换成“情”、“爱”、“益”是否可以?
五、鼓励学生选一首学过的古诗编个故事。
第二课时
一、将自己所编的故事全班交流。
二、再读课文,赏析课文。
1.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田老师是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说出理由。
2.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4.过渡:作者对田老师的态度如何?
5.生找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
6.小结:田老师用心地教导学生,对“我”有巨大的影响,“我”深深地敬爱着这位老师。
7.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三、学写摘录笔记。
将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摘录下来。
注意写清文章题目、作者、书名和日期,以备查阅。
第三课时
一、学生交流摘录情况,进行评议。
二、比较记忆字形,巩固识字。
恍畔杖描
光伴仗瞄
三、练习写生字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