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禁忌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缅甸要能接受男士穿“裙子”。
缅甸男人穿笼衣。
要能接受当地人用手吃饭的风俗。
要能习惯女士们满脸涂粉末出现在你的周围。
要能习惯缅甸人民张开“血盆大口”地和你说话。
缅甸人很喜欢吃树叶包的槟榔,印度带普遍性的禁忌有:晚上忌说蛇;节日或者喜庆的日子里忌烙饼;3和13是忌数,忌用左手递接东西。
在印度忌吹口哨,特别是妇女。
在饭店、商店等服务性行业中,客人若用吹口哨的方式来招呼侍者则被视为冒犯他人人格的失礼行为。
头是印度人身体上最神圣的部分,故旅客不可直接触摸他们的头部。
千万不要拍印度孩子的头部,印度人认为这样会伤害孩子。
即使在朋友家里,也不要赞场孩子,许多印度人认为这种赞场会引起恶人的注意。
印度人禁止穿戴皮革制品(腰带、表带、鞋、衣服)赞比亚赞比亚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赞比亚人很忠诚,至高无上崇敬铜;性格刚毅又豪放,鸟类最为爱雄鹰;待人接物重友好,招呼喜欢加尊称;有种习惯很个别,忌讳他人背后行;大多信奉基督教,遇到“十三”为不幸。
墨西哥墨西哥的民族特性较热情,外向,爱交际,善辞令,但不少人至今仍保留着一些民间习俗,如约会不守时,不遵守诺言,不讲信用等,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甚至一些大机关,一些政府官员也不例外。
在商人之中,也不乏爱说大话,说话不兑现,不讲信用的人。
对于赴约不守时的问题,只要不构成严重影响,一般无须介意,更无必要加以指责。
他们这样做并无怠慢之意。
据了解少数级别较高的官员还有意推迟到达时间,以显示其身份的重要。
墨西哥若干城市午后12时至3时休息不办公。
每天以午餐最为丰盛,晚餐较简单。
"托尔蒂亚"是将玉米面放在平底锅上烤出的薄饼,类似中国的春饼,香脆可口,尤以绿色玉米所制的薄饼最香。
"达科"是包着鸡丝、沙拉、洋葱、辣椒,用油炸过的玉米卷;最高档的"达科"以蝗虫做馅。
"达玛雷斯"是玉米叶包裹的玉米粽子,里面的馅有鸡、猪肉和干果、青菜,肉香伴着嫩叶芬芳,吃后齿颊留香。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文化禁忌的一些思考。
文化禁忌,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民族特色。
在这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了解和尊重文化禁忌,对于我们促进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文化禁忌。
文化禁忌,指的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为了避免触犯神灵、祖先、风俗习惯等,而遵循的一系列禁忌事项。
这些禁忌事项通常涉及言行举止、节日庆典、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
在我国的悠久历史中,文化禁忌源远流长。
从古代的礼仪制度到现代的生活习俗,无不体现了文化禁忌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个方面:一、言行举止的禁忌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注意言行举止的得体。
例如,在拜访长辈时,不宜直接询问对方的年龄;在餐厅就餐时,不宜将筷子插在饭中央等。
这些禁忌体现了对长辈的尊重和良好的餐桌礼仪。
二、节日庆典的禁忌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在这些节日中,也有许多禁忌事项。
例如,春节期间,不宜说“死”等不吉利的话语;中秋节不宜说“没”等。
这些禁忌有助于营造欢乐祥和的氛围。
三、宗教信仰的禁忌在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然而,在宗教活动中,仍有许多禁忌事项。
例如,佛教信徒不宜杀生、偷盗等;道教信徒不宜佩戴金银饰品等。
这些禁忌有助于维护宗教信仰的纯洁性。
四、地域文化的禁忌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文化差异较大。
在交流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地域文化禁忌。
例如,在南方地区,不宜将“福建人”与“吃人”联系起来;在北方地区,不宜将“河南人”与“偷井盖”联系起来等。
那么,如何正确对待文化禁忌呢?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认识到文化禁忌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其次,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文化习俗,避免在无意中触犯禁忌。
最后,我们要学会包容和宽容,对待不同文化要有开放的心态。
总之,文化禁忌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学会尊重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同时也要学会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
各国文化礼仪及禁忌事项各国的文化礼仪和禁忌事项因地域和历史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在此提供了一些世界各国的文化礼仪和禁忌事项的简要介绍。
中国:-在中国,尊重长辈和上级是很重要的。
在场长者或上级进入房间时,应起立以示敬意。
-在餐桌上,将碗、杯放在桌上时要轻轻放,不可摔碗或杯子。
并且在拿食物时应留足够的量给他人。
-割鱼时,不可将剪和骨头竖立,因为这被当作割家人的意象。
日本:-在日本,鞠躬是一种普遍的问候方式,而且鞠躬的深浅和时间的长短表示尊重和礼貌的程度。
-在饭店或家庭聚餐时,吃菜时将碗倒扣或半途倒扣是禁忌,这样做被看作是坟墓供奉的动作。
美国:-在美国,握手是一种常见的问候方式,通常要与对方握手并大声说“你好”。
-在美国商务谈判中,商业合作伙伴之间的间隔距离较近,交流较为直接,通常不介意在工作场合表达个人意见。
-在用餐时,拿食物前要等待主人或长辈先开始。
巴西:-在巴西,拥抱和亲吻是常见的问候方式,不仅适用于熟悉的人,也适用于初次见面的人。
-在商务谈判中,建立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因此在开始工作之前通常会有一些非正式的聊天。
-在巴西,吹鼻涕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在公共场合使用手帕或纸巾更为合适。
印度:-在印度,对长辈和年长的人表示敬意是很重要的。
通常,年轻人要向长辈鞠躬或触摸其脚趾以示尊重。
-在印度用餐时,使用右手进食被视为礼貌,因为左手被认为不洁净。
-在印度,触摸他人的头部被视为不敬的行为,因为在印度文化中,头被认为是最神圣的部位。
以上只是一些国家的文化礼仪和禁忌事项的简要介绍。
在跨文化交流和旅行时,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习俗和禁忌是至关重要的,以避免冒犯他人并建立和谐的关系。
中国礼仪禁忌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礼仪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礼仪禁忌是指那些在特定场合下,由于历史、宗教、风俗习惯等原因,人们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国文化中的礼仪禁忌。
1. 拜访时的禁忌拜访是中国人重要的社交活动。
然而,在拜访他人时有一些禁忌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切忌迟到,这被视为对主人的不尊重。
其次,进入他人的家庭时,应穿着得体,避免穿着过于暴露或不整洁。
最后,在进入他人的家中时,要主动脱鞋,以示尊重和卫生习惯。
2. 饮食方面的禁忌中国文化中有很多与饮食有关的禁忌。
首先是用筷子的使用禁忌。
在用筷子夹菜时,不可将筷子直接插入米饭中,这被视为象征死亡和坟墓。
其次,吃完饭后,不可将筷子插入碗中,这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行为。
另外,在用筷子夹食物时,避免将筷子直接指向他人,这被视为不礼貌。
3. 礼仪动作的禁忌在中国文化中,一些动作在特定场合下被视为不礼貌或不吉利。
比如,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做一个“OK”的手势,在西方国家通常表示“好”或“没问题”,但在中国,这个手势含有侮辱的意味。
此外,直接指着他人也是不礼貌的行为,应避免。
4. 礼仪禁忌的外貌要求外貌在中国礼仪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对于男性来说,不可在公共场合留有长发或山羊胡。
对于女性来说,穿着过于暴露或是过于花哨的服装也是不恰当的。
此外,鞋袜不宜破损或肮脏,指甲要保持整洁,这些都是中国人重视外貌和卫生的表现。
5. 沟通礼仪的禁忌在中国社交中,言语和沟通也有一些禁忌。
首先,避免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或使用粗俗的语言。
其次,在谈到他人时,避免直呼其名,可以使用对方的称谓或是尊称。
此外,在交流中尽量避免使用负面或带有冲突的词汇,以保持和谐的氛围。
总结:中国礼仪禁忌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并遵守这些禁忌是尊重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的表现。
在拜访、饮食、礼仪动作、外貌和沟通中注意这些禁忌,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与中国人民保持友好的交往。
文化禁忌的例子
1.食物禁忌:在印度教和穆斯林教中,猪肉被认为是不洁的,因此禁止食用。
在犹太教中,猪肉也被禁止食用。
2. 身体禁忌:在一些文化中,女性的身体被视为不洁或羞耻。
例如,在一些穆斯林教国家中,女性需要穿着严格的衣着以保护自己的身体。
3. 宗教习俗:在一些基督教教派中,禁止使用麻醉剂来减轻分娩疼痛,认为这是对神的不敬。
在一些伊朗教派中,禁止使用任何形式的避孕方法。
4. 社交禁忌:在一些文化中,触摸他人的头部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为头部是身体中最高贵的部分。
在某些文化中,直视对方的眼睛被认为是挑战或不礼貌的。
5. 语言禁忌:在一些文化中,对长辈或上级使用错误的称谓被认为是不敬的。
在某些文化中,讨论死亡或疾病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并且应该避免这些话题。
6. 色彩禁忌:在一些文化中,白色被视为丧葬的颜色,不能在婚礼等庆典中使用。
在一些亚洲文化中,黑色被视为不吉利的颜色,应该避免使用。
7. 符号和图案禁忌:在一些文化中,靠近或使用与死亡相关的符号和图案被视为不吉利的。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数字4被视为不幸的数字,因为它的发音与“死亡”相似。
- 1 -。
文化禁忌和文化旅游策略文化禁忌是指在某个文化中被认为不合适或不可接受的行为或言语。
在旅游中,了解文化禁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尊重当地文化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麻烦和尴尬。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化禁忌:1. 在某些文化中,左手被认为是不洁的,因此不要用左手触摸或递给别人物品。
2. 在某些文化中,对于某些动物或食物有特殊的禁忌,例如在印度教中,牛被视为神圣的动物,因此不要吃牛肉。
3. 在某些文化中,对于某些数字有特殊的禁忌,例如在中国,数字4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因为它的发音与“死亡”相似。
4. 在某些文化中,对于某些话题有特殊的禁忌,例如在日本,谈论钓鱼被认为是不合适的话题,因为它与死亡有关。
了解文化禁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旅客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和冲突。
在旅游中,了解当地文化并尊重当地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文化旅游策略是指旅游业者为了吸引游客而采取的一系列策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化旅游策略:1. 文化节庆活动:许多地方都有特殊的文化节庆活动,例如中国的春节和美国的感恩节。
旅游业者可以利用这些活动来吸引游客。
2. 文化体验活动:许多旅游业者提供文化体验活动,例如学习当地手工艺品制作和当地美食制作。
这些活动可以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
3. 文化遗产旅游:许多地方都有特殊的文化遗产,例如中国的长城和印度的泰姬陵。
旅游业者可以利用这些文化遗产来吸引游客。
4. 文化交流活动:许多旅游业者提供文化交流活动,例如与当地居民交流和学习当地语言。
这些活动可以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
了解文化旅游策略可以帮助旅客更好地规划旅游行程,并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
在旅游中,了解当地文化并尊重当地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什么是文化戒忌?一、文化禁忌的概念和背景文化禁忌是指某一文化中被视为不可触犯、不可逾越的行为规则和准则。
这些规则和准则往往承载着一定的意义和价值观念,与社会、宗教、伦理等因素密切相关,对人们的言行起到了约束和规范的作用。
每个文化都会存在一些独特的文化禁忌,其形成和存在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无论怎样,文化禁忌都是文化传承和社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世界各地的典型文化禁忌1. 日本的忌讳称呼:在日本文化中,什么时候使用何种敬语是一个非常微妙的问题。
年龄、性别、地位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对他人的称呼,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得罪对方。
2. 印度的食物禁忌:印度教徒主张素食主义,不食用牛肉,因为他们将牛视为神圣动物。
此外,吃猪肉也被视为不吉利的行为。
3. 阿拉伯国家的社交禁忌:在阿拉伯国家,男女之间的非亲属关系是受到非常严格的限制的。
男女在公共场合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过度接触和交谈,这是一种尊重和遵守传统的表现。
4. 中国的拜年禁忌:在中国,过年的时候,有很多传统的拜年习俗。
然而,有些拜年方式是被视为不吉利的。
例如,给别人送鸥羽和砖头是表示骂人的动作,应该避免。
5. 西方国家的礼仪禁忌:在西方国家,礼仪禁忌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用餐时,不能用手抓食物,应该使用刀叉等餐具。
同时,在社交场合中,问别人的年龄、收入等个人隐私问题也是不恰当的。
三、文化禁忌的社会功能1. 规范行为:文化禁忌通过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使得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能够遵守规则,尊重他人权益,从而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2. 传承价值观念:文化禁忌承载着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通过世代相传,使得一种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能够代代相传,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以体现。
3. 保护群体利益:文化禁忌构建了一种群体利益的意识和认同,使得群体内的成员能够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维护自身的权益和利益。
4. 提升文化认同:文化禁忌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文化界限和文化融合以及文化禁忌研究文化与民族是紧密相关的两个概念。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民族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一个民族人格的体现,而民族则是一个文化形态的特定存在。
文化界限指的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宗教信仰等所形成的各自独立的文化体系。
文化融合则是指在文化交流和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逐渐融合成为新的文化形态。
文化禁忌则是指某些行为、事物、观念等被某些文化认为是不可违反的,而对于其他文化则是可以接受的。
一、文化界限不同的民族、地区、宗教信仰所形成的文化体系各不相同。
文化界限是不同民族、不同社会、不同地区在文化形态和文化信仰上的划分。
文化界限在过去往往是历史、地理、民族、宗教等诸多因素相互关联的产物。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文化的界限逐渐被打破,文化的交流和互动不断发展和加深,而文化的融合与多元化也因此得以实现。
二、文化融合文化融合是指由于文化交流而逐渐融合成为新的文化形态。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们追求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生活,文化融合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例如,今天美国文化已经遍及全球,而且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融合在了一起,由此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
同时,在文化交流中融合而产生的“混血文化”也让许多人体验了异域风情的魅力。
三、文化禁忌文化禁忌是一些观念、行为、物品等,在某些文化中被视为不可违反的。
例如,在伊斯兰教中,不允许妇女在公众场合露出全身,而在中国婚礼上,新娘要在婚礼当天与儿时穿过的旧鞋子交换,寓意新娘的“旧爱”为新娘之爱所代替。
同时,一些文化禁忌也受到了质疑和挑战。
例如,近年来学术圈中就出现了对文化禁忌的反思和历史悔恨的呼声,这些呼声是在多元文化环境下产生的,并在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纳。
四、结语文化界限、文化融合和文化禁忌是构成一个民族文化形态的重要因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文化交流以及文化融合必将成为世界上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友好交往的桥梁,同时,更需加强文化的交流和互动,共同发现和守护文化中的美好价值。
传统文化禁忌举例
传统文化中的禁忌有很多,主要与礼仪、习俗、宗教、神话等方面有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1.饮食禁忌:在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关于食物的禁忌,比如不能用筷子敲打饭
碗,因为这会惊扰到“饭神”;吃鱼时不能说“翻过来”,因为“翻”字有翻船的
意思;而“梨”字与“离”谐音,故不能分着吃,否则意味着分离。
2.节令禁忌:在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人们会避免说一些不吉利的字眼,比如
“破”、“坏”、“没”、“死”等。
相反,人们会用一些吉祥的词语来代替,比如
用“年年有余”代替“年年有鱼”。
3.婚育禁忌:在婚育方面,也有许多禁忌。
比如孕妇不能参加婚礼,因为这会
导致“喜冲喜”,给新人和孩子带来不利;而在生孩子时,人们也会避免说一
些不吉利的字眼,比如“完了”、“没了”等。
4.社交禁忌:在社交场合中,也有许多禁忌。
比如不能用左手握手,因为这被
认为是不礼貌的;在与人交谈时,也要避免提及一些敏感话题,比如政治、宗教等。
5.行业禁忌:各行各业也有自己的禁忌。
比如在建筑行业中,人们会避免在工
程开工时挖出蛇,因为这被认为是“不祥之兆”;而在渔民中,人们会避免捕
获到一些特定的鱼种,因为这些鱼种被认为是神灵的化身。
以上只是传统文化中禁忌的一部分例子,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禁忌和规定。
这些禁忌和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禁忌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其中不乏一些禁忌,这些禁忌历史悠久,深深植根于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规范和约束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禁忌,并解析它们背后的文化内涵。
1. 四大吉祥.中国文化中的四大吉祥是“福、禄、寿、喜”。
福是指幸福、禄是财富与地位、寿是长寿与健康、喜是喜庆与幸福。
这四个字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人们希望能够得到这些好运和福祉。
因此,中国人在庆祝喜事或过节时会用到这四个字,但在悼念或祭祀亡灵时则避免使用。
这是因为福的反音与福相同,而禄、寿、喜的发音与离别相似,因此使用这些字会带来对逝者不敬的负面暗示。
2. 四通八达.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禁忌是避免在庆祝或祭祀的场合中使用“四通八达”的说法。
四通八达的意思是方方面面都通达,事事顺利。
然而,这个禁忌的起源与中国的风水学有关。
在风水学中,“四通”和“发通”谐音,而“发通”是宣布人的死亡的一种传统用语。
因此,使用“四通八达”一词可能会给人带来糟糕的联想,因此在庆祝或祭祀的场合中应避免使用。
3. 死亡相关.死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一个令人不安的话题。
因此,中国人在日常社交中往往避免使用与死亡相关的词语。
例如,避免用“死”、“去世”等词来形容逝者的离世。
相反,人们更倾向于使用“仙逝”、“离去”等委婉的方式来表达。
这是出于对逝者的尊重,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生死的一种思考。
4. 四书五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四书五经”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经典著作。
这些经典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因此人们对它们极为尊崇。
然而,由于道教的影响,一些人认为在特殊场合读书是不吉利的。
因此,在庆祝活动或家庭聚会中人们往往避免读经书。
5. 饮食禁忌.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与饮食相关的禁忌,其中包括避免吃动物的禁忌,如猫、狗等家养宠物。
这是因为在中国的文化中,猫咪和狗狗被视为家庭的伙伴,人们并不习惯将其作为食物。
在跨文化交往中.禁忌是最敏感的话题。
所谓禁忌(taboo)就是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禁止或忌讳人们做的事情或说的话;禁忌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文化现象,只是禁忌的内容和形式不同罢了。
文化禁忌的研究也因此成为了跨文化交际研究者的重要内容。
禁忌几平是无处不在,从日常生活,到政治经济的各个方面,我们这里只涉及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最重要的方面。
一、社交礼俗禁忌
在西方,拜访某人需要事先预约,切忌突然造访。
因为突然造访打乱了被访者的工作安排,给他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而中国人近年来虽然也在商界、政界甚至日常生活中开始预约,但没有那么严格.突然造访的事情不被看作是那么严重的侵犯。
还有人用突然造访给人惊喜.完全不觉得这是对对方的极大的不尊重。
另外,在到访时间上中西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果约定为十点,中国人认为十点是最终期限,最晚十点到达,最好提前几分钟,因为不能让主人等.而西方人认为十点是可以到达的最早时间,最好推迟几分钟.因为要给主人充分的准备时间。
在谈话的内容方面,西方国家严禁涉及个人隐私不能问年龄、收入、婚姻、恋爱,财产、胖瘦等等。
个人隐私被放置在极高的位置。
询问个人时间的安排都可能会被看作是侵犯隐私.由此看见西方的个人主义、自我中心是多么的严重。
在中国.谈论年龄、婚姻、身材等是非常正常的事,中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另外.在公共场所进行交谈时.西方绝对禁止大声喧哗.人们安静的交谈避免自己的交谈影响他人。
中国的很多公共场所人声嘈杂.如果不大声嚷嚷.就互相听不见时间长了就形成了嗓门大的习惯。
二、饮食习惯禁忌
西方人忌吃肥肉、鸡鸭的皮,动物的内脏.忌吃大蒜等味道过于浓烈的调味品。
进餐时喝汤忌出声,尤其禁忌用刀叉弄响水杯,因为那会招来厄运。
吃自助餐时,禁忌自己盘中剩下食物。
中国人吃饭时,忌用筷子敲打空碗(因为那是乞讨者的行为)或把筷子插在盛满米饭的晚中(因为那是给过世的人的祭品),忌把空碗反扣在桌上(因为那是诅咒她人生病)。
忌座位没有尊卑长幼,不分主次.在海边居住的人们,吃鱼时忌把鱼翻过来.因为这样表示翻船,会给渔民带来厄运。
三.节日庆祝禁忌
圣诞节这一天人们会做布丁,家庭的每个成员都要搅动布丁并许下一个心愿。
忌讳的是,千万不可以逆时针搅动布丁,只能顺时针.并且自己的心愿不能告诉任何人,否则就不灵验了。
元旦这天西方人认为第一个来访的人会决定新的一年的运气.因此不希望一个长着红头发、面目不端正的女子拜访.因此.他们常常会邀请一个男性朋友第一个来家里做客。
中国的春节是最重大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忌讳说“完了”、“没了”等,忌打破物品.如果打破了,一定要接上一句“岁岁平安”,正月初一忌扫地倒垃圾.怕把好运倒掉。
节日期间人们总会有些礼物往来。
节日期间送礼,西方人忌送重礼,因为送重礼可能被认为是一种贿赂行为,会给受礼者带来很多麻烦。
中国人送礼忌过轻,那样会让受礼者感觉你瞧不起他.
四.宗教禁忌
宗教禁忌是人们生活中遵守的最为严格的禁忌。
西方人们主要信奉基督教,其包括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
在中国,人们主要信奉佛教、伊斯兰教和道教。
西方的基督教徒不可敬拜偶像,不可妄称上帝的名。
在耶稣受难日和圣诞节前一天要守斋,只吃一顿饱饭,其余两顿只能吃得半饱或者更少,而且饭前睡前要祷告。
中国的佛教徒忌饮酒、杀生,不可食用肉类,不可结婚,不可接受任何财物不可贪图人世间的荣华富贵。
道教教士的禁忌与佛教相似。
伊斯兰教忌食用猪肉、动物血液,忌酒.送礼物忌送带有动物形象的礼物.忌穿鞋进入清真寺,忌用左手进食或触碰食物。
五、语言禁忌
语言禁忌是社会禁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带来了最多的语言禁忌。
在信仰基督教的西方,上帝的名字耶和华是最大的禁忌语。
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不说、不滥用上帝的名字。
另外类似的宗教词汇,如.上帝God,魔鬼devil、天堂heaven,地狱helI、基督Christ、耶稣Jesus等也只能用于严肃的场合。
中国忌讳对自己信奉和崇拜的神的任何不敬。
姓名方面,中国古代有国讳、官讳、家讳、恶人讳。
就是说不能取和皇帝本人及其父祖的名字.触犯国讳要引来杀身之祸,不能取和达官贵人一样的名字,也不能取和圣人一样的名字,那样会认为是对圣人的不尊敬,还不能取和家长老师一样的名,避讳家讳是敬祖德的表现。
最后因为讨厌恶人因此不能取和恶人一样的名字。
西方文化中,种族歧视是禁忌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美国,用来称呼黑人的negro带有很强的侮辱性,应该称为black.boy用来称呼美国黑人时,有称他们为奴隶的意思,也要避免。
六、其他细节禁忌
在颜色方面,送礼不能送白色的花。
在他们看来中国婚礼经常用白百合不可思议,因为白色的花总让人想起医院葬礼等,是送给病人和去世者的花种。
在西方文化里,星期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人们常说“黑色星期五”,因为星期五是耶稣受难日并且,亚当和夏娃是在星期五这一天被逐出了伊甸园。
西方文化里,数字1 3是个令人恐惧不安的数字。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尽量避免13。
吃饭时避免13个人坐在一起。
门牌房间号等避免1 3号。
原因是耶稣和其弟子共进晚餐时,第1 3个人是犹大,犹大为了30块银币出卖了耶稣。
于是耶稣在1 3
日星期五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中国人忌用红颜色的笔写信或自己的名字。
红色在中国代表喜庆,革命.因此在丧礼上禁用红色。
黄色在古代中国是帝王的象征,其他人如果用了黄色则意昧着他要杀君篡位,会被处以极刑。
在现代中国,黄色在某些时候用于贬义,如黄色书刊、黄色电影则指淫秽的书刊、电影。
在数字方面,数字4在中国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原因是它的发音和“死”很相似.人们尤其要避14,因为启发音像“要死”。
总之,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人们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达到交际的成功.一定要了解对方的文化禁忌。
文化习俗仪式在人们的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
它以巨大的力量促进人们按照本民族的习惯进行交际。
文化习俗在跨文化交际中所处的地位是如此的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对其进行研究,建立良好的习俗差异意识。
尽量避免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产生的误解、冲突或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