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麻醉
- 格式:docx
- 大小:29.18 KB
- 文档页数:18
口腔颌面外科麻醉与镇痛汇报人:日期:•口腔颌面外科麻醉•口腔颌面外科镇痛•口腔颌面外科麻醉与镇痛相关并发症及处理•口腔颌面外科麻醉与镇痛的临床实践与经验分享•展望未来01口腔颌面外科麻醉口腔颌面外科麻醉特点局部解剖复杂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一般时间较短,要求麻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
手术时间短特殊患者群体麻醉前准备030201麻醉技术分类及应用02口腔颌面外科镇痛疼痛定义疼痛评估疼痛定义及评估治疗原则根据疼痛原因、性质、程度等综合分析,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达到有效镇痛和减轻痛苦的目的。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
药物治疗包括口服、外用、注射等途径给药。
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治疗、针灸、按摩等。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
疼痛治疗原则和方法镇痛药物的选择及应用镇痛药物选择镇痛药物应用03口腔颌面外科麻醉与镇痛相关并发症及处理呼吸抑制或停止麻醉药物过量或个体差异可能导致呼吸抑制或停止。
处理包括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等。
上呼吸道梗阻由于呼吸道解剖结构异常或麻醉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上呼吸道梗阻。
处理包括改变体位、使用喉镜或气管插管等。
肺不张或肺炎由于呼吸道分泌物滞留、肺部感染等原因,可能导致肺不张或肺炎。
处理包括给予抗生素、雾化吸入等。
呼吸系统并发症及处理循环系统并发症及处理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低血压其他并发症及处理04口腔颌面外科麻醉与镇痛的临床实践与经验分享典型案例1典型案例2典型案例3临床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儿童患者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麻醉与镇痛特点及处理老年患者中青年患者经验分享和总结在口腔颌面外科麻醉与镇痛的临床实践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生理状况、手术类型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麻醉和镇痛方案。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应根据其生理特点和药物耐受性进行个体化的麻醉和镇痛处理。
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总结和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05展望未来口腔颌面外科麻醉与镇痛的最新研究进展新型麻醉药物的研发01精准麻醉02术后镇痛的新方法03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预测智能化麻醉管理联合麻醉和多模式镇痛疼痛管理对未来临床实践的展望和建议加强培训和教育未来,应加强口腔颌面外科麻醉与镇痛领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以更好地应对临床实践中的各种挑战。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基本操作以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基本操作为标题,本文将介绍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手术前准备在进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前,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并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如X光片、CT扫描等。
同时,医生还需要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如血压、血糖等,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二、麻醉在进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时,一般会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局部麻醉通常通过局部注射麻醉剂,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感觉不到疼痛。
全身麻醉则需要将患者完全昏迷,由麻醉医生负责管理。
三、手术切口根据手术的需要,医生会在患者的口腔或颌面部位进行相应的切口。
切口的位置和大小需要根据病情和手术目的来决定,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操作。
四、组织分离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将周围的组织分离开来,以便暴露出手术目标部位。
这通常需要使用特殊的手术器械和技巧,以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五、手术操作根据手术的具体目的,医生会采取相应的手术操作。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种类很多,包括拔牙术、矫正手术、牙槽突矫形术等。
每种手术都有其特定的操作步骤和技巧,医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六、止血和缝合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控制出血,并进行必要的止血处理。
通常会使用电凝、结扎或填塞等方法来止血。
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对切口进行缝合,以促进愈合。
七、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术后护理。
医生会给予患者一些注意事项,如饮食、口腔卫生等。
在术后恢复期间,患者需要定期复诊,以确保手术的效果和口腔的健康状况。
八、风险与并发症口腔颌面外科手术虽然常见,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例如,术后出血、感染、伤口裂开等。
患者在手术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操作,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术。
通过正确的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可以有效解决口腔颌面相关的疾病和问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麻醉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选择和管理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是一种涉及口腔、面部和颌骨的外科手术,常用于治疗颌面部疾病或损伤。
在进行这类手术时,麻醉的选择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麻醉选择和管理方法。
一、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最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通过向手术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物,使手术区域完全麻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清醒。
相对于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具有较低的风险和较少的并发症。
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局部麻醉可分为表面麻醉和浸润麻醉两种方式。
表面麻醉常用于口腔内较小的手术,如拔牙或填充。
而对于更复杂的手术,如正畸手术或拔除阻生齿,浸润麻醉更为适合。
浸润麻醉通过向手术区域周围注射麻醉药物,使神经末梢麻痹,从而实现麻醉效果。
二、全身麻醉在某些情况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可能需要采用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适用于手术时间较长、手术创伤较大或患者无法耐受局部麻醉的情况。
全身麻醉要求患者意识完全丧失,并通过静脉输注麻醉药物来实现。
全身麻醉的管理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和血压等指标。
麻醉医师和护士应密切配合,确保患者在全身麻醉下保持稳定和安全。
三、麻醉的选择在决定麻醉方式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根据手术的性质和程度,确定手术的复杂程度和所需时间。
其次,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合并症,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或过敏史等。
最后,考虑患者的个人因素,如年龄、体重、过敏反应等。
根据以上因素,医生可以选择局部麻醉、全身麻醉或联合使用,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在麻醉的选择中,最重要的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共识。
四、麻醉后的管理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麻醉后的管理,以确保恢复的顺利进行。
这包括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手术伤口的恢复情况,并根据需要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
在患者出现并发症或不适症状时,医生应及时采取措施,如调整药物剂量或提供必要的护理。
⼝腔颌⾯外科⿇醉⼝腔颌⾯外科⿇醉⼀、⿇醉的定义:为了消除疼痛所采⽤的⽅法,包括药物性和⾮药物性。
⼆.分类:局部⿇醉、全⾝⿇醉、针刺⿇醉。
第⼀节局部⿇醉⼀. 定义:简称局⿇,是指⽤局部⿇醉药物暂时阻断机体⼀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从⽽使该区疼痛消失。
即除痛觉消失外,其他感觉如触压,温度感等依然存在,病员还保持清醒的神志。
⼆.局⿇的优点:1.有利于⾯部疼痛性疾病的诊断2.局⿇药与⾎管收缩剂伴⽤,减少出⾎,且增加局⿇效果3.安全,对机体影响较⼩4.简便,易掌握,费⽤低5.与镇静药联合应⽤,能够缓解病⼈紧张情绪三.缺点:不适⽤于不合作的病员(包括⼩⼉患者)及局部有炎症的部位。
四.局部⿇醉的药物酯类:普鲁卡因、地卡因;酰胺类:利多卡因、布⽐卡因、卡波卡因A 普鲁卡因1. 优点:⑴⿇醉效果好⑵毒性和副作⽤⼩,安全范围⼤⑶便宜2.缺点:⑴维持⿇效时间短⑵降低⾎管平滑肌的紧张度,渗⾎多⑶通透性,扩散性较差,不能⽤于表⿇⑷可能发⽣过敏,对青霉素过敏史的病员应警惕使⽤⑸抑制磺胺药物的抗菌作⽤3.临床应⽤见下表B.利多卡因1.优点:⑴时间较长2-3h ⑵效果强10-15倍于普鲁卡因⑶穿透⼒强2.缺点:⑴毒性较⼤10-20倍于普鲁卡因⼀般⽤于表⿇⑵安全范围窄60-100mg ⼀次最⼤剂量3.临床应⽤见上表C.局⿇药物的过敏试验普鲁卡因⽪肤试验:1%普鲁卡因0.1ml,稀释⾄1ml,⽪内注射0.1ml,20分钟后,局部红肿,红晕直径>1cm(+)普鲁卡因粘膜试验:1%普鲁卡因0.1ml稀释⾄1ml,涂布⼀侧⿐粘膜,每隔2min检视局部反应,粘膜充⾎肿胀(+)利多卡因⽪肤试验:2%利多卡因0.1ml,稀释⾄1ml,⽪内注射0.1ml,20分钟后,局部红肿,红晕直径>1cm(+)D. 肾上腺素:1:200,000-4000,000药理作⽤:交感N兴奋,⼼率⼼跳⾎管收缩临床应⽤:⑴⽤于过敏,及对过敏性⽀⽓管哮喘的治疗⑵⼼脏复苏⑶配合⿇药应⽤,减少出⾎;缓解⿇药的吸收,增强⿇效。
⼝腔颌⾯外科常⽤的⼗三种⿇醉⽅法(全图谱)【⼀】⽛周膜浸润⿇醉将短⽽细的注射针⾃⽛的近中侧和远中侧刺⼊⽛周膜,深约0.5cm,注药0.5ml,即可⿇醉⽛及⽛周组织(图1~3)。
【⼆】黏膜下和⾻膜上浸润⿇醉(1)⽪肤或黏膜下⿇醉1.刺⼊:将针尖刺⼊⽪肤或黏膜内,注⼊少许⿇药使成⼀⼩⽪丘(图1)。
2.注药:再从此沿切⼝线作⽪下或黏膜下注射,据需要由浅⼊深分层注射,也可在切⼝周围作环状浸润(图2)。
展开剩余94%(2)⾻膜上⿇醉1.进针点:在术区唇颊侧黏膜皱褶处刺⼊。
2.过程:针尖达⾻膜上,使针与⾻⾯平⾏,滑⾏到⽛的根尖部,即可注射局⿇药液1~1.5ml(图3、4)。
【三】上颌神经阻滞⿇醉(1)⼝外注射法(图1)1.注射点:于颧⼸下,⼄状切迹中点,作为进针点。
2.过程:注少许⿇醉药于⽪下,垂直进针直抵蝶⾻翼外板,此时后退橡⽪⽚使之距⽪肤1cm,即欲进针⾄翼腭凹的深度,不超过5cm。
重新将针退⾄⽪下使针尖向上10°,向前15°⽅向进针,直⾄调整后的橡⽪⽚接触⽪肤即可,回抽⽆⾎时注药3~4ml。
(2)翼腭管注射法(图2、3)1.进针点:⽤25号细长针头,⾃对侧⼝⾓处向患侧腭⼤孔投影的标志黏膜凹陷处刺2.过程:刺⼊后注药少许。
再将注射器移⾄患侧,仔细探⼊翼腭管,此时注射针与上颌成45°,向上向后缓缓进针深约3cm,回抽⽆⾎时,注药2~3ml。
(3)眶下裂后⽅射法(图4)【四】上⽛槽后神经阻滞⿇醉(1)⼝内注射法(图1)1.体位:坐位,头稍后仰,半张⼝,上⽛⾯与地平⾯平⾏或呈45°。
2.刺⼊点:以上颌7远中颊侧前庭沟为进针点,若上颌磨⽛已缺失,则以颧⽛槽嵴后的前庭沟作为进针点,对上颌7尚未萌出的⼉童,则以上颌6的远中颊侧前庭沟为刺⼊点。
3.过程:将注射器与同侧上颌后⽛成45°⾓。
先于黏膜下注射药少许,将针尖向上、后、内⽅向进⼊,在进针过程中,同时将针筒向同侧⼝⾓⽅向转动,使针尖能沿上颌结节外后⾯的弧⾯滑动,深约2cm,回抽⽆⾎注药2ml。
口腔颌面外科病人的麻醉教案及反思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通常需要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以下是一份口腔颌面外科病人的麻醉教案及反思:一、患者信息患者姓名:XXX性别:男年龄:45岁疾病诊断:下颌角骨折手术时间:2022年4月15日上午8点麻醉方式:局部麻醉麻醉医生:XXX二、麻醉前准备1. 获取患者病史、过敏史等相关资料;2. 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麻醉评估,包括心血管、呼吸、神经系统等方面;3. 解释麻醉过程,告知可能出现的不适感以及应对方法;4. 确认患者是否已经禁食禁饮。
三、麻醉过程1. 患者在手术前20分钟左右,在手术室内接受局部麻醉,注射利多卡因1%;2. 在注射完局部麻醉后,患者开始进入麻醉状态,但仍可以清醒地与医生交流;3. 医生在确定患者已经进入充分的麻醉状态后,开始进行手术操作。
四、麻醉后处理与观察1. 手术结束后,将患者转移到恢复室,进行术后监护;2. 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稳定;3.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必要时及时处理;4. 当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恢复到足够水平时,方可出院。
五、反思总结1. 在麻醉前,应做好详细的术前评估工作,了解患者身体状况,避免因个人差异而引发意外情况;2. 麻醉过程中,医生需要掌握麻醉深度,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的麻醉状态;3. 术后需及时观察和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恶心、呕吐等;4. 在整个麻醉过程中,医生应当保持警觉,随时做好应对意外情况的准备。
总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麻醉工作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口腔颌面外科麻醉与镇痛麻醉是一种医学技术,旨在通过应用药物或其他方法来减轻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或其他治疗过程中的疼痛和不适。
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麻醉和镇痛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能够确保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舒适和安全。
本文将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麻醉和镇痛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麻醉方法和镇痛策略。
一、麻醉的重要性1.1 减轻病人的疼痛感受在任何手术中,病人都可能会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疼痛。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通常涉及到牙齿、颌骨等关键部位的操作,因此疼痛感受非常明显。
麻醉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通过药物的应用来减轻病人在手术中的疼痛感受,提高手术的可接受性。
1.2 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由于手术区域的特殊性,麻醉在手术中起到了保护患者安全的重要作用。
通过麻醉,医生可以有效地控制病人的身体运动,减少手术时的不适和意外发生。
二、常见的麻醉方法2.1 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
通过在手术区域注射麻醉药物,可以使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感觉不到疼痛。
局部麻醉不仅安全可靠,而且恢复快速,能够让病人在手术后尽快康复。
2.2 全身麻醉对于一些复杂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如颌骨整形手术等,可能需要应用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或者吸入麻醉剂来使病人进入无痛觉状态,从而完成手术。
虽然全身麻醉风险稍高,但在特定情况下是必需的。
三、镇痛策略3.1 术前镇痛术前镇痛是为了减轻手术前病人的焦虑和疼痛感受。
可以通过应用口腔麻醉凝胶、局部外用药物等手段,减轻手术前病人不适的程度。
3.2 术中镇痛术中镇痛是为了保证手术过程中病人的疼痛受到有效的控制。
根据手术的程度和病人的疼痛感受,医生可以选择给予局部或全身麻醉,从而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3.3 术后镇痛术后镇痛是为了帮助病人在手术后快速康复。
可以通过应用疼痛泵、药物等方式,为病人提供持续性的镇痛效果,减轻手术后的疼痛感受。
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麻醉与镇痛是确保病人安全与舒适的重要环节。
一、麻醉的定义:为了消除疼痛所采用的方法,包括药物性和非药物性。
二.分类:局部麻醉、全身麻醉、针刺麻醉。
第一节局部麻醉一. 定义:简称局麻,是指用局部麻醉药物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从而使该区疼痛消失。
即除痛觉消失外,其他感觉如触压,温度感等依然存在,病员还保持清醒的神志。
二.局麻的优点:1.有利于面部疼痛性疾病的诊断2.局麻药与血管收缩剂伴用,减少出血,且增加局麻效果3.安全,对机体影响较小4.简便,易掌握,费用低5.与镇静药联合应用,能够缓解病人紧张情绪三.缺点:不适用于不合作的病员(包括小儿患者)及局部有炎症的部位。
四.局部麻醉的药物酯类:普鲁卡因、地卡因;酰胺类: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卡波卡因A普鲁卡因1.优点:⑴麻醉效果好⑵毒性和副作用小,安全范围大⑶ 便宜2.缺点:⑴维持麻效时间短⑵降低血管平滑肌的紧张度,渗血多⑶通透性,扩散性较差,不能用于表麻⑷可能发生过敏,对青霉素过敏史的病员应警惕使用⑸抑制磺胺药物的抗菌作用3.临床应用见下表B. 利多卡因1.优点:⑴时间较长2-3h⑵效果强10-15倍于普鲁卡因⑶穿透力强2.缺点:⑴毒性较大10-20倍于普鲁卡因一般用于表麻⑵安全范围窄60-100mg 一次最大剂量3.临床应用见上表C.局麻药物的过敏试验普鲁卡因皮肤试验:1 %普鲁卡因,稀释至1ml,皮内注射,20分钟后,局部红肿,红晕直径〉1cm (+)普鲁卡因粘膜试验:1 %普鲁卡因稀释至1ml,涂布一侧鼻粘膜,每隔2min 检视局部反应,粘膜充血肿胀(+)利多卡因皮肤试验:2%利多卡因,稀释至1ml,皮内注射,20分钟后,局部红肿,红晕直径〉1cm (+)D.肾上腺素:1:200, 000-4000, 000药理作用:交感N 兴奋,心率心跳血管收缩临床应用:⑴用于过敏,及对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治疗⑵心脏复苏⑶配合麻药应用, 减少出血;缓解麻药的吸收, 增强麻效。
五.局部麻醉方法A . 冷冻麻醉1.定义:是应用药物使局部组织迅速散热,皮肤温度骤然降低, 以至局部感觉消失,首先是痛觉消失,从而达到暂时性麻醉的效果。
麻醉(anesthesia, narcosis):指用药物或非药物使病员整个机体或一部分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
麻醉学(anesthesiology)研究消除病员手术疼痛,保证病员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学科。
范围:麻醉、镇痛(control of pain)、复苏、危重病人的监护救治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使用局麻药物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从而使该区的疼痛消失。
局部无痛(local analgesia):痛觉消失、触压觉和温度觉存在、病员意识清醒适应症:门诊外科手术、牙髓病的治疗、牙体预备局麻的优点:1. 简便:无需特殊设备和麻醉师2. 安全:病人清醒,不需要特殊护理3.利于手术:可配合血管收缩剂,术野清晰局麻的缺点:1.不适用不合作病员2.不适用有炎症部位(感染扩散、效果差)血管收缩剂在局麻药物中的作用1、收缩血管,延缓药物吸收—直接作用。
2、降低毒性反应,延长麻醉时间。
3、减少出血,视野清晰4、增强麻醉效果肾上腺素的副作用心悸、头痛、恐惧、颤抖、升高血压—脑出血、心律失常—心室纤颤肾上腺素浓度的控制延长麻醉时间:含1/10万的肾上腺素。
减少出血:含1/5万的肾上腺素。
常用浓度:含1/5万— 1/20万的肾上腺素浸润麻醉原理:麻药注射入组织内,麻醉神经末梢药物:0.5-1%的普鲁卡因0.25-0.5%的利多卡因适应症:软组织手术——普鲁卡因浸润麻醉牙槽外科手术——牙槽突浸润麻醉常用方法:骨膜上注射法、牙周膜注射法(皮下注射法、髓腔注射法)骨膜上注射法(局部浸润)原理:麻药注射于牙根尖部位的骨膜浅面适应症:上颌及下颌前部牙及牙槽突手术操作要点:进针点为唇颊侧的前庭沟,绷紧黏膜刺入,针尖刺到根尖相对的骨膜上,松弛黏膜给药,药量0.5-2ml注意事项:避免骨膜分离牙周膜注射法原理:麻药注射牙周膜内操作要点:针短而细,牙的近中或远中侧进针,深约5mm,给药0.2ml适应症:出血倾向病人、血友病、追加麻醉优点:损伤小,不产生深部血肿缺点:注射痛阻滞麻醉(传导麻醉)原理:麻药注射到神经干或主要分支附近,阻断痛觉传入优点:效果优于浸润麻醉适用于瘢痕、感染灶的手术麻醉减少麻药用量和注射次数减少疼痛、避免感染扩散注意事项熟悉三叉神经的解剖、遵守无菌原则,防并发感染、注射前应回抽无血。
口腔颌面外科xx一、xx的定义:为了消除疼痛所采用的方法,包括药物性和非药物性。
二.分类:局部xx、全身xx、针刺xx。
第一节局部xx一.定义:简称局麻,是指用局部麻醉药物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从而使该区疼痛消失。
即除痛觉消失外,其他感觉如触压,温度感等依然存在,病员还保持清醒的神志。
二.局麻的优点:1.有利于面部疼痛性疾病的诊断2.局麻药与血管收缩剂伴用,减少出血,且增加局麻效果3.安全,对机体影响较小4.简便,易掌握,费用低5.与镇静药联合应用,能够缓解病人紧张情绪三.缺点:不适用于不合作的病员(包括小儿患者)及局部有炎症的部位。
四.局部麻醉的药物酯类:普鲁卡因、地卡因;酰胺类:利多卡因、布比卡因、xx卡因A 普鲁卡因1.优点:⑴麻醉效果好⑵毒性和副作用小,安全范围大⑶便宜2.缺点:⑴维持麻效时间短⑵降低血管平滑肌的紧张度,渗血多⑶通透性,扩散性较差,不能用于表麻⑷可能发生过敏,对青霉素过敏史的病员应警惕使用⑸抑制磺胺药物的抗菌作用3.临床应用见下表类型维持时间浸润性表面麻醉(浓度%)浸润麻醉(浓度%)阻滞麻醉(浓度%)普鲁卡因酯类45-60分弱不用0.25-0.52地卡因酯类120-150分弱0.5-20.10.1-0.2利多卡因酰胺类90-120分强2-40.5-11-2一次最大剂量(mg)800-100060-100300-400B.利多卡因1.优点:⑴时间较长2-3h⑵效果强10-15倍于普鲁卡因⑶穿透力强2.缺点:⑴毒性较大10-20倍于普鲁卡因一般用于表麻⑵安全范围窄60-100mg一次最大剂量3.临床应用见上表C.局麻药物的过敏试验普鲁卡因皮肤试验:1%普鲁卡因0.1ml,稀释至1ml,皮内注射0.1ml,20分钟后,局部红肿,红晕直径>1cm(+)普鲁卡因粘膜试验:1%普鲁卡因0.1ml稀释至1ml,涂布一侧鼻粘膜,每隔2min检视局部反应,粘膜充血肿胀(+)利多卡因皮肤试验:2%利多卡因0.1ml,稀释至1ml,皮内注射0.1ml,20分钟后,局部红肿,红晕直径>1cm (+)D.肾上腺素:1:200,000-4000,000药理作用:交感N兴奋,心率心跳血管收缩临床应用:⑴用于过敏,及对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治疗⑵心脏复苏⑶配合麻药应用,减少出血;缓解麻药的吸收,增强麻效。
五.局部麻醉方法A.冷冻麻醉1.定义:是应用药物使局部组织迅速散热,皮肤温度骤然降低,以至局部感觉消失,首先是痛觉消失,从而达到暂时性麻醉的效果。
2.常用药物:氯乙烷3.适应征:⑴浅表脓肿的切开引流⑵松动牙齿的拔除4.注意事项:⑴对粘膜刺激性大,手术区域的消毒最好用酒精。
手术区周围的皮肤,粘膜应涂布凡士林或覆盖纱布加以保护。
⑵作用时间不要过长,防组织坏死,解冻时局部烧灼性疼痛⑶憋住气,避免吸入而致全麻。
B.表面麻醉1.定义:是将麻醉剂涂布后者喷射于手术区表面,麻醉药物被吸收而使末梢神经麻痹,以达到痛觉消失的效果。
2.常用药物:1-2%地卡因3.适应征:⑴表浅的粘膜下脓肿切开引流。
⑵松动牙的拔除。
⑶气管内插管前粘膜表麻。
4.注意极量60-100mg/次C.浸润麻醉1.定义:将局麻药物注入组织内,以作用于神经末梢,使之失去传导痛觉的能力而产生麻效。
2.常用药物:0.25-0.5%普鲁卡因软组织麻醉2%普鲁卡因拔牙时3.临床应用:⑴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手术⑵牙槽外科手术(唇侧骨板菲薄,疏松多孔)4.常用方法:⑴骨膜上和粘膜下浸润法①调整椅位,局部消毒,安慰病人。
②为了避免骨膜下浸润所致的骨膜分离疼痛,和术后的局部反应,当注射针头抵骨面后,应退针0.2cm左右,注入麻药0.5-2ml,2-4min显效,>6-8min不显效为失效。
⑵牙周膜浸润法:①适应征:a..有出血性疾病时b.其它麻效不好时优点:创伤小缺点:注射时疼痛D.阻滞麻醉:一.定义:是将局麻药液注射到神经干或其重要分支附件,以阻断神经末梢的刺激,使被阻断的该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二.优点:⑴效果可靠,减少药量和注射次数。
⑵减轻疼痛和避免感染扩散。
⑶广泛的瘢痕组织或慢性炎症,浸润麻效不佳时,用阻滞麻醉。
三.注意事项:⑴熟悉解剖⑵严格无菌操作⑶注射麻药前,回抽无血。
四.操作方法:△上颌神经阻滞麻醉1.适应征:⑴当手术范围涉及上颌窦,高位埋伏上颌第三磨牙,上颌骨部分切除,上颌骨骨折或上颌骨畸形矫治手术等。
⑵因局部炎症而不宜进行眶下神经阻滞麻醉时。
⑶为了诊断需要,特别是鉴别第二支三叉N痛时。
2.翼腭管注射法⑴椅位的调整,病员大张口,上牙合平面与水平面呈60度,平术者上臂中点。
⑵进针点标志:腭大孔(上颌第三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线的中外交界处)⑶注射少量麻药于腭大孔,待麻药显效后,注射器移至同侧,探刺入翼腭管,并与上颌牙牙合平面呈45度,向上向后缓慢进针约3cm,回抽无血时注入麻药2-3ml。
3.口外注射法:⑴椅位:病员闭口,牙合平面水平。
⑵进针点:乙状切迹中点,颧弓下缘。
7.5cm长针头。
⑶注射少量麻药于皮下,再自皮肤垂直进针直抵翼外板,调整橡皮片使之距皮肤约1cm,即从进针至翼腭凹的深度(一般<5cm),然后退针到皮下,针尖重新向上10度向前15度,进针,直至橡皮片标志处即已到达翼腭凹,回抽无血,注入麻药2-3ml。
4.注意事项:⑴严格掌握注射的标志和角度、深度。
⑵翼腭凹处血管丰富,有时可因损伤血管造成深部血肿。
⑶消毒严格,预防深部感染。
⑷翼腭管阻滞麻醉容易损伤神经管内的血管组织,有时有断针的危险。
⑸疼痛较明显,向病人解释,配合。
⑹慎重选择此方法。
5.麻醉区域:同侧整个上颌骨及同侧鼻,下睑,上唇和软硬腭。
△△眶下神经阻滞麻醉1.适应征:适用于同侧上颌切牙至前磨牙的拔除,牙槽突修整及囊肿、唇裂等手术。
2.口外注射法:⑴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0.5-1.0cm处。
⑵左手食指扪出眶下缘,右手持注射器,自同侧鼻翼旁剌入皮肤,使注射针与皮肤呈45度,再向上、后、外进针约1.5cm,可直接刺入眶下孔,有时针尖抵触骨面,可注射少量麻药,使局部无痛,然后寻探眶下孔,直至感觉阻力消失,表明已进入孔内,注射麻药1-1.5ml,3-5min后显效。
3.注意:注射针进入眶下管不可过深,以防损伤眼球,过浅只麻醉眶下神经终末支,而不能麻醉上牙槽前、中神经。
4.麻醉区域:同侧下睑、鼻、眶下区、上唇、上颌前牙、前磨牙,以及这些牙的唇侧或颊侧的牙槽突、骨膜、牙龈和黏膜等组织。
△△腭前神经阻滞麻醉1.适应征:4—8拔除术的腭侧麻醉,腭隆突切除及腭侧牙槽骨手术。
2.方法:体位:上颌牙合平面与地平面成600角。
穿刺点:腭大孔稍前方,从对侧进针,抵骨壁。
药量:0.3—0.5ml。
3.注意:⑴进针点不要靠后,防止麻醉腭中、后N ⑵注射药量不要太多4.麻醉区域:3—8腭侧的牙龈和粘膜。
△△鼻腭N阻滞麻醉1.适应征:3—-3拔除术、硬腭前部、腭侧牙槽突手术。
2.方法:体位:头后仰,大张口,穿刺点:切牙乳头,3—-3连线中点,前牙缺失者,以唇系带为准,越过牙槽嵴向后0.5cm。
方向:注射针沿腭乳突侧缘剌入黏膜,然后将针摆向中线,使之与中切牙的长轴平行,向后上方推进约0.5cm,可进入切牙孔。
0.25-0.5ml。
3.注意:腭粘骨膜致密,注射时压力大,要用手指固定针头,防止在大压力滑脱。
△△下颌N阻滞麻醉1.适应征:⑴下颌骨手术⑵三叉N痛和非典型面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方法:⑴进针点及深度同上颌神经阻滞麻醉(口外法),颧弓下缘,乙状切迹中点。
⑵角度调整:后、上、内偏斜15度,回抽无血,注射3-4ml。
3.麻醉区域:同侧下颌牙,舌、口底、下颌骨及颌周组织,升颌肌和颞部皮肤。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口内注射法)1.操作:⑴穿刺点:翼下颌皱襞中点旁3-4mm。
颊脂垫尖无牙牙合时,病员大张口,上下颌牙槽嵴相距的中点与翼下颌韧带外侧3-4mm交点,⑵角度:对侧54间,与中线呈45度,高于颌牙牙合平面1 cm深度:注射麻药1—1.5ml,退针1cm约进针的,回抽无血,注射0.5-1.0ml麻醉舌神经;退针至肌层,粘膜下时注射0.5-1ml麻醉颊神经。
(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一次注射法)2.麻醉失败的原因:穿刺点不准确角度、深度、掌握不好。
注意针头未抵骨壁者,一定不能注射麻药。
△颏神经阻滞麻醉1.颏孔切牙神经1234牙髓、牙周膜和牙槽骨。
下牙槽神经颏神经1234唇、颊侧牙龈、下唇粘膜、皮肤和颏45间,下颌骨下缘上方约1cm处,开口向后、上、外。
2.口内法:45前庭沟,向前、下、内,0.5-1ml3.口外法:5向前、下、内,0.5-1ml六.局部麻醉的并发症及其防治(一)晕厥1.定义:是由于一时性中枢缺血所致,一般可因恐惧、饥饿、疲劳及全身健康较差等内在因素,以及疼痛、体位不良等外在因素所引起。
2.临床表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厥冷无力、脉快而弱、恶心、呼吸困难;重者甚至有短暂的意识丧失。
3.防治原则:⑴做好术前检查及思想工作。
消除紧张情绪。
避免在空腹时进行手术。
⑵一旦发生晕厥,应立即停止注射,迅速放平坐椅,置病员于头低位。
⑶松解衣领,保持呼吸通畅,芳香氨酒精或氨水刺激呼吸。
⑷针刺人中穴。
⑸氧气吸入和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液。
(二)过敏反应1.临床表现:⑴突出表现在酯类麻醉药,可分为延迟反应和即刻反应。
⑵延迟反应常是血管神经性水肿,偶见荨麻疹,药疹,哮喘和过敏性紫癜。
⑶即刻反应:是用相当少量药后,立即发生极严重的类似中毒的症状,突然惊厥、昏迷、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
2.防治原则:⑴术前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要做皮肤试验。
⑵对轻症的过敏反应,可给脱敏药物如钙剂、异丙嗪、可的松类激素肌注或静注及吸氧。
⑶对严重过敏反应出现抽搐或惊厥史,应迅速静注安定10~20mg或分次静注2.5%硫喷妥钠3~5ml/次,直至惊厥停止。
在注射过程中,若发生呼吸抑制,应立即面罩加压吸氧或气管插管,作人工呼吸。
对循环衰竭的病人,应给升压药、补液;如呼吸心跳停止,则按心肺复苏方法迅速抢救。
(三)中毒:1.当单位时间内进入血循环的局麻药量超过分解速度时,血内浓度升高,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出现中毒症状。
临床上发生局麻药物中毒常因用药量或单位时间内注射药量过大,以及直接快速注入血管而造成。
2.表现:(1)兴奋型:表现为烦燥不安、多话、颤抖、恶心、呕吐、气急、多汗、血压上升,严重者出现全身抽搐、缺氧、发绀。
(2)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神志不清,随即呼吸、心跳停止。
3.防治原则:(1)用药前应了解其毒性大小及一次最大用药量。
(2)要坚持回抽无血再缓慢注射麻药。
(3)对老年、小儿、体质较弱及有心脏病、肾病、糖尿病、严重贫血等患者应适当控制局麻药的用量。
(4)一旦发生中毒反应,应立即停止注射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