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体系规划的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146.32 KB
- 文档页数:3
2024年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价____年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价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划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规划不仅是对城市空间布局的规划,更是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的综合规划。
____年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是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一次重要规划,本文将对该方案进行评价。
二、规划目标评价____年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确立了一系列规划目标,包括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
这些目标明确了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前瞻性。
1. 经济发展目标方案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等。
这是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目标,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2. 环境保护目标方案中提出了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等目标。
这对于缓解环境污染问题,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 生态建设目标方案对生态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包括建设生态城市、保护生态环境等。
这对于保护生态平衡,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规划内容评价____年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明确了城市布局、土地利用、交通规划、住房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规划内容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
1. 城市布局规划方案提出了合理的城市布局,将城市分为不同功能区域,包括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
这有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
2. 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对土地利用进行了规划,科学合理安排城市用地。
同时,注重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这有利于维护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3. 交通规划方案提出了综合交通规划,包括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方面。
通过合理规划交通网络,优化交通组织,提高交通效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 住房规划方案明确提出要解决住房问题,包括加大住房供应、提高住房质量等。
这有助于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提升生活品质。
城市发展规划实施效果综合评估城市发展规划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城市的规划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城市的发展情况,发现问题,优化规划,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整体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良好的城市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改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投资和人才,推动城市经济的腾飞。
城市规划的实施效果评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目标是否达成,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二、城市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的指标城市规划实施效果评估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量,其中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环境指标等。
经济指标可以看出城市发展的经济增长率、GDP、就业率等,社会指标可以了解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社会保障水平、文化教育程度等,环境指标可以反映城市的空气质量、水质状况、生态环境等。
三、城市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的数据收集为了评估城市规划实施效果,需要充分收集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户籍统计、经济统计等途径获取。
数据的采集要准确、全面,对于特定指标,可以借鉴国际通行的评估标准进行衡量。
四、城市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的方法城市规划实施效果评估可以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定量分析可以通过数据的对比、计算指标的增减等方式进行,定性分析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式进行。
综合两种分析方法可以得出比较客观和全面的评估结果。
五、城市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的挑战与问题城市规划实施效果评估面临着一些挑战与问题。
首先是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比较繁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其次是评估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问题,不同的规划目标可能需要不同的评估指标,如何平衡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挑战。
六、城市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的意义和价值城市规划实施效果评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城市规划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调整和优化。
评估的结果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决策和市民参与提供参考,推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镇体系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安蕾1,张沛2(1.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32;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摘要 建立了城镇体系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等级规模、职能结构、空间结构、网络组织以及社会发展、环境优化六大系统,划分了9个评价因子和33个评价指标。
之后利用主层次分析法以及线性代数的有关知识为每一个具体指标赋予权重。
在此基础上借助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关中城镇群规划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给出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 城镇体系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规划评价中图分类号 TU 9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0)18-09868-04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 n of Evaluati on Index Syste m of Urban Syste m Plann i ng AN Le i et al (Co llege of Bu il di ng Eng i neeri ng ,X i an T echno l ogica lUn i versity ,X i an ,Shaanx i710032)Abstract The eva l uati on i ndicat or syst em o f urban syste m pl anni ng w as first estab li shed ,i ncl udi ng hi erarch i cal size ,f uncti ona l struct ure ,spati a l structure ,net w ork organizati on ,social develop men,t optm i i zed env iron m en.t A nd then t hey w ere divi ded i nto ni ne evaluati on fact ors and 33eva l uati on i ndicat ors .A fter t ha,t pr i nc i 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t he know ledge o f li near al gebra were used to endow different we i ght for every concrete i ndex .On t h i s basis ,usi ng t he syst em of eva l ua tion i ndi cator planni ng ,t he rati onali ty of t he planni ng of urban s y ste m o f Guanzhong was j udged .A ccordi ng to the j udg m ent results ,some correspondi ng counter meas ures were g i ven .K ey words U rban syste m plann i ng ;Eval uati on i ndex s yste m ;AHP ;P l anni ng eval uation基金项目 西安工业大学校长基金资助项目(XAGDJ 0628)。
就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
就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用来评估某一地区城镇化水平的一组指标。
其目的是通过分析城镇化的各个方面,了解城镇化发展的情况和问题,为制定相应的城镇化规划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就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包括交通、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及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方面的规划和建设水平。
2. 经济发展水平。
包括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以及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水平。
3. 社会事业保障水平。
包括医疗、教育、文化、社保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以及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4. 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包括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指标,以及生态保护和治理的水平。
5. 居民生活水平。
包括居民住房、生活供给、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生活水平指标。
就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全面了解城镇化的现状和问题,更好地制定城镇化规划和政策,推动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 1 -。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是指针对城市发展的宏观规划,涵盖城市的功能布局、土地利用、交通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评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下面就几个关键方面对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进行评价。
首先,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一项关键任务是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人口需求以及职住分离等因素,合理布局不同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娱乐区等。
评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时需要考查其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灵活性和可行性,是否能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
其次,在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交通规划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优秀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应该考虑到城市交通的快捷性、便利性和可持续性,以及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
在评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时,需要对交通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评估,是否可以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第三,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还需要关注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优秀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应该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合理规划绿地、湿地和水系,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评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时需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是否能够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并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此外,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还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形象的塑造。
评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时需要考虑其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否有考虑,是否能够合理地改善城市形象和城市功能,使城市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最后,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评价还需要从实施可行性和成本效益的角度进行考量。
优秀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能够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和参与。
评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时需要考虑其实施的可行性,包括相应政策的制定、投资的来源和资金的保障等。
同时,还需要评估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成本效益,是否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评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需要从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实施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考察。
简述城镇体系规划的特点摘要:2014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方面做出了引导和安排,并将新型城镇化确定为我国当前最重要的国家战略。
关键词:村镇体系;规划;战略1、规划背景201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即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
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2013年7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西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
李克强强调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2014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方面做出了引导和安排,并将新型城镇化确定为我国当前最重要的国家战略。
2、村镇体系的地位与作用2.1规划地位的确立根据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郊区村镇体系规划应以国家和黑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以及佳木斯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并指导区内乡镇规划和村庄规划。
按照全省规划城乡全覆盖的要求,本规划的地位如右图。
全国、省城镇体系规划较为宏观,规划地域面积较大,城乡统筹问题很难解决微观问题。
城乡必须在城镇体系指导下在市(县)层面解决。
2.2村镇体系规划的作用(1)指导城区和各城镇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等下位规划的编制。
(2)统筹城乡发展中人口、用地、产业、空间、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生态环境等一系列要素,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规划方案评价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一、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1。
规划内容是否齐全,文字、图纸成果是否规范。
2。
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区域规划对城镇发展的站略要求。
3。
城市化水平及城镇发展规模预测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及县情。
4。
城镇体系目标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5。
城镇体系的规划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是否合适。
6。
中心镇选取是否过多,如果不多,选取是否正确,位置是否恰当。
7。
城镇化水平预测是否过高,是否出现“部分之和大于总体”的现象,即各市、镇的人口之和大于总人口。
8。
交通组织是否合理:如路网过疏或过密;追求环路是否必要;高速公路出口预留是否恰当;路网与城镇发展是否能有机联系;有些公路的修建是否必要、是否可行、是否经济等等。
9。
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是否合理:如市郊的镇或相邻很近的镇都建了水厂,造成浪费;污水处理厂是否多镇共享,位置是否恰当(有无对本区域外的下游城市造成污染);变电站位置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教育文体医疗设施布局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
是否充分考虑了制约因素:如题面文字上说该区域水资源短缺,但把城市规模却规划的很大;对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地址灾害是否做了避让;是否考虑了防洪问题;是否有不考虑门槛制约因素而要盲目发展的问题,大型建设项目布局是否有极不合理的因素:如污染、扰民,给以后发展造成障碍;位置不对;有灾害隐患;有在丘陵或荒山选址的可能,但却过多的占用基本农田。
10。
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处理是否恰当:有无“以邻为壑”的问题;有无道路不衔接的问题;是否致意了生态环境的问题:如在生态保护区内规划布置大型建设项目;海岸线的利用和分配是否合理(若该地区靠海的话),近海海域是否得到保护;其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凡是在图面上出现的都要引起警惕,看其是否受到侵害。
城市规划方案评价概述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方案,对城市的土地利用、建筑布局、交通网络等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方案评价是对城市规划方案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是否符合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要求。
本文将介绍城市规划方案评价的方法和流程,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划方案评价方法城市规划方案评价需要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来进行评估和分析。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城市规划方案评价方法:SWOT 分析法SWOT 分析法是一种评估城市规划方案的常用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城市规划方案的内部优势(Strengths)、内部劣势(Weaknesses)、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和外部威胁(Threats)进行评估,来确定方案的优缺点和可能的风险。
SWOT 分析法适用于综合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在城市规划方案评价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通过比较规划方案的成本和效益,来确定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和社会效益。
成本效益分析法可以帮助评价方案的投资回报率和经济增长潜力,对于选择最具经济效益的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评价法生态环境评价法是评价城市规划方案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主要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评估方案的影响和效果,包括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大气污染的控制等。
生态环境评价法可以帮助评估方案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从而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城市规划方案评价流程城市规划方案评价通常包括以下流程:1.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收集与城市规划方案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包括地理信息、气象数据、交通数据、经济数据等。
2.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城市规划方案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环境效益指标等。
3.评估方案的优缺点:使用评价方法对城市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分析其优点和不足。
4.提出改进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完善城市规划方案。
规划评估报告:城市规划效果与社会影响评价引言: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的功能布局、用地分配、建筑设计等进行规划,以实现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要求。
然而,规划只有在实施后才能真正体现其效果和影响。
为了评估城市规划的效果和社会影响,规划评估报告成为必要的工具。
本文将从经济、环境、社会等多个维度展开,对城市规划效果与社会影响进行评价。
一、经济效果评价:经济是城市规划的核心考量之一。
在规划评估报告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城市规划的经济效果:一是城市经济增长。
通过分析城市规划前后的GDP、就业率、财政收入等指标变化,评估城市规划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二是土地利用效率。
评估城市规划对土地利用的优化程度,包括土地利用率、土地增值等,以判断规划是否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产业结构升级。
评估城市规划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促进效果,如新产业的引进、老产业的调整等。
二、环境影响评价:城市规划对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
在规划评估报告中,需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自然生态保护。
评估城市规划是否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包括绿地覆盖率、水质、空气质量等指标;二是资源利用效率。
评估城市规划是否能够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包括水资源、能源等;三是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评估城市规划对交通拥堵、交通排放等环境问题的改善效果。
三、社会影响评价:城市规划对社会具有深远影响,需要在规划评估报告中全面评估。
以下几个方面是评估城市规划社会影响的重要指标:一是居住环境品质。
评估城市规划对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包括住房供应、住房价格、居住质量等;二是社区服务设施。
评估城市规划对社区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改善,以及公共空间的增加;三是社会犯罪率。
评估城市规划对社会治安的影响,包括犯罪率的变化等。
四、人文效果评价:人文效果是评估城市规划的重要维度之一。
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衡量城市规划的人文效果:一是历史文化保护。
评估城市规划是否充分考虑历史文化保护,包括文物保护、历史建筑保护等;二是城市形象塑造。
城镇体系规划概述城镇体系规划是指对城镇在空间上的布局、结构和功能进行规划、调整和指导的过程。
城镇体系规划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镇的生活质量和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性城镇体系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合理的城镇体系规划,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目标:1.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城镇体系规划可以合理划定城市边界,确保城市的适宜规模和布局,避免过度扩张和无序发展,使城市的空间结构更加紧凑和高效。
2.提高交通运输效益:城镇体系规划可以科学规划交通网络,优化交通组织,减少交通拥堵和能源消耗,提高交通运输效益,方便居民出行和货物流通。
3.优化资源配置:城镇体系规划可以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合理分布城市功能区,进行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
4.改善人居环境:城镇体系规划可以合理划定城市绿地、公共空间和住宅区,并规划景观和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5.促进社会和谐:城镇体系规划可以合理划定城市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的发展。
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原则城镇体系规划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以下是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原则:1.可持续发展:城镇体系规划应当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因地制宜: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地方特色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制定规划方案。
3.整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应当采取整体规划的方式,从整个城镇体系的角度进行规划和布局。
4.科学合理: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基于科学合理的依据和数据,遵循城市规划学的原理和方法,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5.参与民主: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广泛征求居民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市民的主体作用,确保规划的民主性和公正性。
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步骤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步骤:1.编制城镇体系规划方案:城镇体系规划方案是城镇体系规划的基础和主要成果,需要编制详细的规划方案,包括城市的总体布局、城市的功能区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等内容。
新型城镇化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化建设质量的提升已经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为城市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有利于推动城市化建设取得更为可持续、高效、人性化的成果。
一、城市规划指标城市规划是决定城市品质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城市居民的安全和福利等。
城市规划指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1. 城市化率和用地利用率城市化率是指城市人口所占比例,用地利用率是指城市用地的有效利用程度。
这两个指标可以评价城市规划的适宜性和可持续性。
2. 绿色空间和公共空间占比绿色空间和公共空间是维护城市品质的重要元素。
绿地和公共空间占比高的城市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社区的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
3. 城市密度和交通状况合理的城市密度可以促进城市的高效运转,减少交通拥堵问题,交通状况是城市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
通过评估交通建设和公共交通系统的完善,可以有效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环保生态环保对城市品质的影响很大,城市生态指标可以评价城市的环保水平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情况。
城市生态指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空气、水、土壤质量空气、水、土壤质量是城市生态环保的重点,建立合理的监测和评估制度有助于确保城市环境的优良。
2. 能源利用和废物处理能源的有效利用和废物的处理是城市生态环保的另外两个方面,通过评估能源利用和废物处理的效率以及可持续性,可以有效推动城市生态环保的发展。
三、社会服务配套城市品质的提升需要适宜的社会服务配套设施和完备的公共服务,这些服务的存在可以有效促进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的大幅提升。
社会服务配套指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教育、卫生服务设施教育和卫生服务设施是城市社会服务配套的两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公立学校、医院的设施多少、服务质量的评估,可以确保城市的教育、卫生服务质量。
2.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城市品质的另外一个评价指标,通过评估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文化中心等设施的数量和服务质量,可以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
城乡规划实施效果评估报告一、引言城乡规划是指在城乡发展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手段来达到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
城乡规划实施效果评估是对城乡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成果和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和分析,以确定规划的实施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为进一步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城乡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的操作方法城乡规划实施效果评估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操作方法。
1. 数据收集与整理城乡规划实施效果评估需要收集大量的相关数据,包括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
这些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后续的评估工作。
2. 目标分析与评价评估的第一步是明确评估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通过分析规划目标的设定和指标的选择,评估者可以确定具体的评估方法和技术指标,以便后续的评估工作。
3. 实地调研与访谈实地调研是评估城乡规划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相关的居民、企业和政府官员,评估者可以了解规划实施的具体情况和对规划的评价。
4. 统计分析与模型建立评估工作需要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建立模型来分析数据和模拟规划实施过程。
通过统计分析和模型建立,评估者可以对规划实施的效果进行定量评估和预测。
5. 综合评估与结果呈现评估工作的最后一步是综合各项评估结果,并将评估结果用图表、表格等形式进行呈现。
评估者需要对评估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为规划实施提出改进建议。
三、城乡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的循序推理论点城乡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的循序推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规划前评估、规划过程评估和规划后评估。
1. 规划前评估规划前评估是对城乡规划实施前的条件和环境进行评估。
评估者需要分析城市和乡村的发展需求和问题,明确规划目标和指标,并确定评估的重点和方法。
2. 规划过程评估规划过程评估是对城乡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
评估者需要分析规划方案的制定、协调和实施情况,评估规划实施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3. 规划后评估规划后评估是对城乡规划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估。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一、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1。
规划内容是否齐全,文字、图纸成果是否规范。
2。
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区域规划对城镇发展的战略要求。
3。
城市化水平及城镇发展规模预测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及县情。
4。
城镇体系目标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5。
城镇体系的规划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是否合适。
6。
中心镇选取是否过多,如果不多,选取是否正确,位置是否恰当。
7。
城镇化水平预测是否过高,是否出现“部分之和大于总体”的现象,即各市、镇的人口之和大于总人口。
8。
交通组织是否合理:如路网过疏或过密;追求环路是否必要;高速公路出口预留是否恰当;路网与城镇发展是否能有机联系;有些公路的修建是否必要、是否可行、是否经济等等。
9。
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是否合理:如市郊的镇或相邻很近的镇都建了水厂,造成浪费;污水处理厂是否多镇共享,位置是否恰当(有无对本区域外的下游城市造成污染);变电站位置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教育文体医疗设施布局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
是否充分考虑了制约因素:如题面文字上说该区域水资源短缺,但把城市规模却规划的很大;对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地址灾害是否做了避让;是否考虑了防洪问题;是否有不考虑门槛制约因素而要盲目发展的问题,大型建设项目布局是否有极不合理的因素:如污染、扰民,给以后发展造成障碍;位置不对;有灾害隐患;有在丘陵或荒山选址的可能,但却过多的占用基本农田。
10。
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处理是否恰当:有无“以邻为壑”的问题;有无道路不衔接的问题;是否致意了生态环境的问题:如在生态保护区内规划布置大型建设项目;海岸线的利用和分配是否合理(若该地区靠海的话),近海海域是否得到保护;其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凡是在图面上出现的都要引起警惕,看其是否受到侵害。
二、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1。
仔细审题后分析其考点。
镇总体规划成果评价前言《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第六条明确“编制城市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相关专家和政府、各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城乡规划方案的评审,则是通常采用的实施方法。
但是,评审城乡规划方案,由于缺少一个可以指导具体实践、易于操作的、合乎法规又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具体技术指引和操作手册,历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其结果常常主观、片面、很难达到科学评价的目的。
本系列手册的主要目的就是试图为城乡规划方案的科学评价,提供一个实用、易操作、合乎规范的城乡规划方案评审系列手册,以满足广大的相关政府工作人员、城乡规划管理、建设、设计、教学等有关人员的实际需要。
本系列手册主要内容包括了各类各层次的城乡规划方案的评价。
按照属性:主要指法定规划+非法定规划;法定规划包括:城乡总体层面的规划评价;总体层面的各类专项规划方案评价;城乡控制性详细规划评价。
非法定规划包括:战略规划、概念规划、城市设计。
按照层次: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手册形式:分册系列构成。
本册为第二分册:镇总体规划方案评审手册。
第一分册试图通过提供一个通用的规划评价指引,指导规划工作者在评析镇总体规划方案时,能够快速有效地把握评价方案的要点和步骤,能够准确的找到规划方案评价的法定依据;同时为评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提供一套明确、清晰的定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方便规划工作者在评价总体规划方案时有所对照和运用。
目录前言 (1)1镇总体规划的法定依据 (3)2现状调研报告及基础资料汇编的内容 (3)2.1现状调研报告 (3)2.2 基础资料汇编 (3)3镇总体规划的内容 (4)3.1镇总体规划的内容 (4)3.2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5)4镇总体规划成果清单及评价要点 (6)4.1镇域总体规划成果清单及评价要点 (6)4.2镇区总体规划成果清单及评价要点 (9)4.3图纸清单 (11)5附表 (12)5.2镇区总体规划成果评分表 (14)1镇总体规划的法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村镇规划编制办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镇规划标准》、《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村镇规划标准》2现状调研报告及基础资料汇编的内容2.1现状调研报告(1)本项目适用的法规规范;(2)相关规划与设计要点汇总;(3)已批的规划、用地及市政设施汇总;(4)自然条件;(5)人口状况(总人口和城镇人口);(6)社会经济环境分析;(7)建设用地现状及评价;(8)公共配套设施现状与评价;(9)道路交通状况与评价;(10)工程设施状况分析与评价;(11)环境保护状况分析与评价;(12)历史文化资源;(13)所在地区居民、主要单位对现状的综合意见及规划意愿、所在地区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发展意向的总结和分析;(14)主要结论:综合分析规划地区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优势,以及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规划的基本思路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