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仕的成本领先战略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89.00 KB
- 文档页数:8
格兰仕公司案例分析1.请描述格兰仕公司的订单赢得要素, 订单资格要素 (3分)订单赢得要素: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胜过其竞争对手,从而赢得订单。
1.一个公司或者它的产品必须具有一些竞争对手没有的特点和特征从而被顾客选择为供应商;2.从市场/消费者的角度,公司需要靠“价格”、“可靠的交货”、“交货速度”、“质量”、“产品种类”、“对顾客的变更做出迅速反应”、“售前服务”、“售后服务”几大要素。
订单资格要素: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有资格参与竞争,进入市场。
1.一个公司的产品或它的的产品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或者标准从而被顾客选择为供应商;2.竞争者已达到的水平或市场/消费者认为必须达到的标准。
订单赢得要素和订单资格要素会随着时间发生改变。
如下图所示:2. 评价格兰仕公司所强调的六个运营目标(成本,质量,交货, 灵活性,创新,及服务)的重要性。
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些目标的重要性有哪些改变?(3分)格兰仕公司所强调的六个运营目标的分析如下:1. 成本(Cost):在可能的最低成本下生产,销售及运送产品/服务.衡量标准:生产制造成本、原料成本、劳力成本、能源成本、机器成本、管理费用、物流费用、存货及缺货费用.重要性:成本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企业的成本水平不仅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高低,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能力、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2. 质量(品质)(Quality): 什么是质量? 一致性: 产品达到客户具体要求的程度?表现性: 产品/服务的功能怎么样? 可靠性: 产品的功能是否可靠?耐用性: 产品可以用多久? 特殊的功能、顾客用起来感觉舒服、名牌、满足顾客的期望、顾客觉得值衡量标准:内部不合格成本(返工, 次品率)、外部不合格成本、产品在使用发生故障的频率,保修成本,对顾客以及社会的危、害产品故障平均间隔的时间、产品的特殊功能、产品性能的技术指标、顾客满意度重要性:产品质量没做好,企业产品就会滞销,企业就会倒闭,所以,质量好坏关系企业生死存亡,是企业的生命。
一、格兰仕成本领先战略1、格兰仕成本领先战略主要特点是什么?纵观“格兰仕”的成长过程可以发现, 它在微波炉市场获得成功, 实际竞争优势的法宝就是实施总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 为实施总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格兰仕”一直拼命扩大生产规模, 以摊薄各种成本, 追求规模经济效益, 并在企业整个经营价值链中, 采取各种策略来降低微波炉的单位成本, 从而树立其在行业、市场中的成本(价格)优势, 通过不断降价来排挤竞争对手, 抢占市场份额, 使企业的市场销售量、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2、格兰仕采取的是哪种竞争战略?这种战略有几种方式?答:格兰仕采取的是低成本战略,是所有战略中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它的目标就是使企业成为市场中成本最低的生产者,让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中以成本的优势与他人竞争。
它有三种方式:同样的质量较低的价格,同样的价格更好的质量,更好的质量较低的价格。
3、格兰仕是如何降低成本的?经过反复研究、比较分析, 他们决定集中力量投资生产微波炉。
1998年和1999年两次变相降价一一即增加微波炉产品的附加值, 提高赠品分量, 实施“买一赠多”(根据产品型号分别附赠七、九、十一件相关产品)的价格策略, 当年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到61%和67.1%.下面, 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看一下“格兰仕”是如何实施其成本领先战略的。
在营销宣传方面,在生产运作领域,最后, 由于具有了成本优势, 格兰仕在产品定价上, 运用量一一本一一利分析技术确定其产品价格及历次降价幅度。
二、从珠三角到长三角1、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环境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原因何在?市场:没有长三角辽阔从市场角度来说,从城市化发展水平来看,由于地理上的区隔,再从整体经济实力来考察,张汉文说:“海关的问题,其实在全国的政策都一样的,但是这边的海关似乎特别严厉。
”与此相比较,长江三角洲的一些地方很重视台商的这块心病。
人力资源:遭遇制约而谈到管理人才乃至高级人才,那更是珠江三角洲的弱项。
格兰仕微波炉的成本领先战略浅析任何关注中国企业战略的人,都不可能避开格兰仕。
这有三大缘由:一是格兰仕具有明确的战略目标:以规模和成本优势整合家电行业;二是它有明确的实现手段:以价格战作为基本利器,将对手淘汰出局;三是它有明确的企业定位:全球名牌家电生产制造中心。
格兰仕可以称得上是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之一,其特色有几个方面,即一是它成功战胜了洋品牌,成为中国少数几个拥有行业控制能力的企业之一;二是它通过将国外生产线搬进国内,通过成本优势做“世界制造中心”的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模式;三是它在进入微波炉行业以来,自始至终地采用了低成本扩张经营战略。
格兰仕的成长与业绩,与其制定的富有个性化的战略,并坚持不懈地实施其战略密切相关,或者说,格兰仕的成功主要是其企业战略的有效运作。
因此,有必要对格兰仕的成本领先战略形成、主要内容及变化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
一、格兰仕微波炉成本领先战略实施的成功因素格兰仕的成本领先战略是以价格战为外在表现形式、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竞争战略。
那么最早以纺织业为主业的格兰仕为什么选择微波炉行业作为切入点?它的成本领先战略具备什么样的外在环境和实施条件,它为什么获得了成功?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和风险呢?1.格兰仕正确选择了切入微波炉行业的时机。
20世纪90年代初,在格兰仕介入微波炉行业的时候,微波炉在中国和许多其它行业一样,基本属于空白产业,需要引导培育,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世界家电制造业向中国的战略转移,格兰仕所在的珠江三角地区因劳动力成本低、配套产业齐全、优惠政策多而具有明显的比较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微波炉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只有规华等少数几个企业生产,全国的产销量也只有20万台左右,而且价格高达三、四千元。
可以说,当时的微波炉市场尚未充分发育,主要竞争对手也很弱,只要形成规模优势,单台成本会随之低于竞争对手。
正是当时微波炉行业所具有的产业吸引力,才使格兰仕决心放弃年收益上千万元的纺织业而进入该领域。
格兰仕的成本控制案例格兰仕集团是一家定位于“百年企业、世界品牌”的家电企业,研发和生产微波炉、空调、冰箱、洗衣机、电饭煲、电磁炉、电烤箱、电水壶等家电产品。
提起微波炉,人们自然会想到“格兰仕”;反之,一提到“格兰仕”,人们也会想到微波炉—“格兰仕”在中国人的脑海中早已成了微波炉的代名词。
格兰仕微波炉1993 年开始试生产,当年产量10000 台并投放市场,价格为3000 元/ 台左右。
1994 年“格兰仕”将价格降至2500 元/ 台左右,当年产销量为25 万台,市场占有率达25%,销售收入4.5 亿,利税3304 万元。
1995 年由将价格降到2000 元/ 台左右,销量突破40 万台。
1996 年“格兰仕”在全国率先将部分型号微波炉价格降至1000 元以下,全年产销量突破70 万台,市场占有率接近40%。
1997 年又将部分产品价格再降40%,市场占有率达到47.1%。
1998 年和1999 年两次变相降价—即增加微波炉产品的附加值,提高赠品分量,实施“买一赠多”的价格策略,当年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到61%和67.1%,产销量分别达到350 万台和600 万台。
1999 年销售收入为29 亿元。
进入2000 年,格兰仕再次将市场最畅销的产品品种降价40%,使部分品种微波炉价格降至创记录的300- 400 元/台,其目标产销量为1200 万台,占全球产量的1/3,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70%以上,销售收入达到45 亿元。
纵观“格兰仕”的成长过程可以发现,它在微波炉市场的成功法宝就是有效的成本控制。
第一,“苦行僧”的企业文化是成功实施低成本战略的前提。
格兰仕在它的使命和价值观中都强调了低成本的重要性以及浪费、无效是企业发展的天敌,格兰仕的“苦行僧”文化渗透了企业的各方面,不论是管理层还是普通员工都奉行先工作后生活、艰苦奋斗、深入骨髓的节俭行为,做任何事都首先想到低成本,董事长和执行总裁带头执行。
比如在格兰仕三个老总共用一个办公室,早期在经济发达的上海定的办事处租金预算也不过1000元而已。
【最新精选】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中战略的案例成本领先战略据我所知,比较成功的是格兰仕微波炉差异化战略比较成功的应该是喜之郎和贝因美格兰仕前身是梁庆德在1979年成立的广东顺德桂洲羽绒厂。
1991年,格兰仕最高决策层普遍认为,羽绒服装及其他制品的出口前景不佳,并达成共识:从现行业转移到一个成长性更好的行业。
经过市场调查,初步选定家电业为新的经营领域(格兰仕所在地广东顺德及其周围地区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进一步地,格兰仕选定小家电为主攻方向(当时,大家电的竞争较为激烈);最后确定微波炉为进入小家电行业的主导产品(当时,国内微波炉市场刚开始发育,生产企业只有4家,其市场几乎被外国产品垄断)。
1993年,格兰仕试产微波炉1万台,开始从纺织业为主转向家电制造业主为。
自1995年至今,格兰仕微波炉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居第1位,且大大超过国际产业、学术界确定的垄断线(30,),达到60,以上,1998年5月市场占有率达到73.5,。
格兰仕频频使用价格策略在市场上获得了领导地位。
1996年到2000年,格兰仕先后5次大幅度降价,每次降价幅度均在20,以上,每次都使市场占有率总体提高10,以上。
格兰仕集团在微波炉及其他小家电产品市场上采取的是成本领先战略。
格兰仕的规模经济首先表现在生产规模上。
据分析,100万台是车间工厂微波炉生产的经济规模,格兰仕在1996年就达到了这个规模,其后,每年以两倍于上一年的速度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到2000年底,格兰仕微波炉生产规模达到 1200万台,是全球第2位企业的两倍多。
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带来了生产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成为格兰仕成本领先战略的重要环节。
格兰仕规模每上一个台阶,价格就大幅下调。
当自己的规模达到125万台时,就把出厂价定在规模为80万台的企业的成本价以下。
此时,格兰仕还有利润,而规模低于80万台的企业,多生产一台就多亏一台。
除非对手能形成显著的品质技术差异,在某一较细小的利基市场获得微薄赢利,但同样的技术来源又连年亏损的对手又怎么搞出差异来?当规模达到300万台时,格兰仕又把出厂价调到规模为200万台的企业的成本线以下,使对手缺乏追赶上其规模的机会。
【案例】格兰仕的成本领先战略(说明:《企业战略管理》第7章第1节“成本领先战略”)【案例资料】格兰仕集团前身是梁庆德在1979年成立的广东顺德桂洲羽绒厂。
1991年,格兰仕最高决策层基于对羽绒服装及其他制品的出口前景的预测,决定从现行业转移到一个成长性更好的行业。
经过周密的市场调研,选定家电业为新的经营领域,并确定以小家电为主攻方向,以微波炉为进入小家电行业的主导产品。
当时国内微波炉市场刚开始发育,生产企业只有4家,其市场几乎被外国产品垄断。
1993年,格兰仕试产微波炉1万台,开始从纺织业向家电制造业的战略转轨。
自1995年至今,格兰仕微波炉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居第1位,且大大超过国际产业、学术界确定的垄断线(30%),达到60%以上,1998年5月市场占有率达到73.5%。
格兰仕频频使用价格策略在市场上获得了领导地位。
1996年到2000年,格兰仕先后5次大幅度降价,每次降价幅度均在20%以上,每次都使市场占有率总体提高10%以上。
100万台是单间工厂微波炉生产的经济规模,格兰仕在1996年就达到了这个规模;其后,每年以两倍于上一年的速度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到2000年底,格兰仕微波炉生产规模达到1 200万台,是全球第2位企业的两倍多。
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带来了生产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成为格兰仕成本领先战略的重要环节。
格兰仕规模每上一个台阶,价格就大幅下调。
当自己的规模达到125万台时,就把出厂价定在规模为80万台的企业的成本价以下。
此时,格兰仕还有利润,而规模低于80万台的企业,多生产一台就多亏一台;当规模达到300万台时,格兰仕又把出厂价调到规模为200万台的企业的成本线以下,使对手缺乏追赶上其规模的机会。
格兰仕这样做目的是要构成行业壁垒,要摧毁竞争对手的信心,将散兵游勇的小企业淘汰出局。
除非对手能形成显著的品质技术和产品差异,在某些细分市场上获得微薄赢利,但连年亏损的竞争对手很难与其竞争。
格兰仕虽然利润极薄,但是凭借着价格巩固了自己的经营安全防线。
格兰仕成本领先战略案例市场竞争战略的成功典范格兰仕,素有“价格屠夫”之称,它在微波炉市场上频频以“价格武器”清理门户,令不少竞争者望而却步,从而牢牢占据了国内近70%的市场份额,全球35%的市场。
2002年,即中国加入WTO的第一年,格兰仕又率先在国内发起空调价格战,其近20款主打机型全面降价,欲将空调生产发展成为继微波炉之后的第二个世界级生产制造中心。
格兰仕通过自身努力,用自己的比较优势整合了全球制造资源,在全球大生产、大流通、大配套的产业链中,将自己定位于大生产制造环节之中,使其成为微波炉、空调的世界工厂。
众多世界名牌微波炉、空调等家电产品均产自格兰仕。
惊人的发展轨迹被经济专家称为“格兰仕现象”或“格兰仕模式”。
一、公司背景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公司是一家以微波炉、空调为主导产业,以小家电为辅助产业的全球化家电生产企业,其前身是广东顺德桂洲羽绒厂,创始人是梁庆德。
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后,格兰仕在全球家电市场取得了辉煌业绩。
1991年,格兰仕最高决策层认为,羽绒服装及其他制品的出口前景不佳,从而达成共识:从现行业转到一个成长性更好的行业。
经过市场调查,他们最后确定微波炉为进入小家电行业的主导产品。
当时,国内微波炉市场刚开始发育,生产企业只有4家,其市场几乎被外国产品垄断。
1992年9月,中外合资的格兰仕电器有限公司开始试产,第一台以“格兰仕”为品牌的微波炉正式诞生。
到1995年格兰仕以销量20万台,一跃成为市场的龙头企业。
格兰仕并不满足于国内市场的成功,其在国际市场上也是频频告捷。
1999年1—9月,出口创汇突破7000万美元;10月进入出口高峰期,出口微波炉日发货突破5万台。
同年格兰仕出口创汇超1亿美元,列家电行业第二。
在短短几年内就迅速覆盖到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范围内的声誉日高。
日前,仕微波炉已占欧洲市场的40%,南美市场的60%,非洲市70%,东南亚市场的60%,全球市场占有率已突破35%。
格兰仕微波炉的成本领先战略浅析任何关注中国企业战略的人,都不可能避开格兰仕。
这有三大缘由:一是格兰仕具有明确的战略目标:以规模和成本优势整合家电行业;二是它有明确的实现手段:以价格战作为基本利器,将对手淘汰出局;三是它有明确的企业定位:全球名牌家电生产制造中心。
格兰仕可以称得上是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之一,其特色有几个方面,即一是它成功战胜了洋品牌,成为中国少数几个拥有行业控制能力的企业之一;二是它通过将国外生产线搬进国内,通过成本优势做“世界制造中心”的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模式;三是它在进入微波炉行业以来,自始至终地采用了低成本扩张经营战略。
格兰仕的成长与业绩,与其制定的富有个性化的战略,并坚持不懈地实施其战略密切相关,或者说,格兰仕的成功主要是其企业战略的有效运作。
因此,有必要对格兰仕的成本领先战略形成、主要内容及变化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
一、格兰仕微波炉成本领先战略实施的成功因素格兰仕的成本领先战略是以价格战为外在表现形式、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竞争战略。
那么最早以纺织业为主业的格兰仕为什么选择微波炉行业作为切入点它的成本领先战略具备什么样的外在环境和实施条件,它为什么获得了成功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和风险呢1.格兰仕正确选择了切入微波炉行业的时机。
20世纪90年代初,在格兰仕介入微波炉行业的时候,微波炉在中国和许多其它行业一样,基本属于空白产业,需要引导培育,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世界家电制造业向中国的战略转移,格兰仕所在的珠江三角地区因劳动力成本低、配套产业齐全、优惠政策多而具有明显的比较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微波炉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只有规华等少数几个企业生产,全国的产销量也只有20万台左右,而且价格高达三、四千元。
可以说,当时的微波炉市场尚未充分发育,主要竞争对手也很弱,只要形成规模优势,单台成本会随之低于竞争对手。
正是当时微波炉行业所具有的产业吸引力,才使格兰仕决心放弃年收益上千万元的纺织业而进入该领域。
格兰仕在介入微波炉行业之初,就制定了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成本领先战略,并以此形成公司的竞争优势。
2.微波炉市场特性造就了对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有利条件(1)微波炉市场需求具有较高的价格弹性。
1996年,格兰仕利用微波炉市场的高价格弹性,把产品价格普降4%0,其销量从1995年的20万台猛增为65万台,增长225%。
格兰仕通过降低价格获取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量,把微波炉变为普通消费者都买得起的大众消费品,推动了微波炉市场的高速扩容,这也是格兰仕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的重要原因。
(2)微波炉产品属于生产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大众化消费品。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厂家,均采用流水线大规模生产,技术含量相对较低。
)(3)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途径较少。
微波炉的外形、材质、技术、功能、包装高度一致,寻求产品差异化困难。
(4)多数客户对微波炉产品的功能诉求趋同,据某一调查公司统计,有60%左右的消费者购买微波炉主要是为了二次加热。
(5)微波炉产品的高标准化和同质化决定了用户购买微波炉时所发生的转换成本几乎为零,使用和维护简单,顾客特别倾向于购买价格最优惠的产品。
3.格兰仕抓住了成本领先战略的内在基础——规模经济所谓规模经济,就是同时增加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扩大生产规模,通过规模经营,实现单位成本的降低,获取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总额,实现企业的超常规发展。
在微波炉行业,规模经济的门槛是100万台。
格兰仕的规模经济是在国际分工的大背景下,专注于生产制造环节形成的。
格兰仕选择了一条大生产、大流通、大配套的道路,在一条产业链中,只做一个生产环节,把微波炉产业的生产制造环节做精、做大、做透、做强。
因此这里的规模经济主要指生产的规模经济。
格兰仕微波炉规模经济的结果是一大批规模小且产品无明显差异的企业退出了微波炉市场,到2001年,微波炉生产厂家由200余个减少为20个。
2001年格兰仕创造了市场占有率达到7%6的惊人记录。
同时,尽管别的企业很难赢利,但规模绝对领先的格兰仕在1997和1998年度的销售利润率分别达到11%和9%。
规模经济对格兰仕微波炉产能扩大和竞争地位确立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那么规模经济对单位成本的影响又如何呢成本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种类,其中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划分是根据短期内成本是否变化来界定的。
固定成本指短期内企业一个或多个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成本;而非固定生产要素产生的成本称为可变成本。
一般情况下,固定成本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房屋租金、管理人员固定薪资、分摊的研发和开办费等。
在生产型企业中,固定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比较大,因此,生产型企业的规模经济主要就是通过用更多的产品摊薄固定成本实现单位成本的降低的。
4.格兰仕微波炉成本领先战略的价值链选择所谓价值链,是指产品和服务形成或增加用户价值所经过的完整环节。
在整个微波炉产业的价值链中,有品牌、设计、制造、营销、物流、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企业不可能将资源均衡地分配到各个链条,一般只能集中于一到两个环节,这样才能形成比较优势,而链条的选择必须考虑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使企业资源充分发挥效率并与外在环境相适应。
格兰仕初期正确选择了企业价值链。
通常情况下,企业有两种价值链模式可供选择:一种是哑铃模式,即定位在设计、营销和品牌上,一头抓设计,一头抓营销和品牌,中间的生产环节外包出去;另一种是橄榄模式,即专做制造,前面的设计,后面的营销和品牌由别人去做。
作为一个新兴企业,格兰仕清醒地认识到自身最大的优势是低成本的制造能力,因此,格兰仕初期明智地选择橄榄模式,专注于制造,以自己的橄榄模式与跨国公司的哑铃模式对接。
为了把微波炉做精做透,格兰仕将原有行业的经营性资源大规模地转移到微波炉行业,集中全部力量专注于制造,降低了前期经营风险,获取和积累了较丰厚的利润,并为以后自创品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格兰仕微波炉成本领先战略存在的问题和风险1.由规模经济转为规模不经济的问题,也就是规模济经的跨度有限性问题。
从理论上说,随着产量的增加,企业由规模经济走向规模不经济是必然的,但要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就必须维持产品的低成本优势,这对格兰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目前,格兰仕微波炉年产销量台1600万台左右,占全球微波炉市场的50%。
格兰仕如果要突破目前的产销量,达到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务必要增加规模经济的跨度,即使产量超过1600万台,也不能出现规模不经济,否则将使企业的成本领先优势减少或丧失。
前段时间,据传美的、万和、格力等广东小家电公司准备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小家电超级企业,挑战格兰仕微波炉的市场领导者地位,通过建立比格兰仕更大的生产规模谋求成本领先优势,虽然最后没有下文,但对格兰仕的成本领先战略是一个警醒。
2.成本领先战略的易于复制性风险成本领先战略最大的风险是易于复制,这是格兰.仕微波炉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无数成本领先的企业被对手学习和赶超,失去了成本优势,也失去了竞争优势。
那么为什么成本领先战略容易学习和复制呢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1)成本领先是以生产规模为基础的,而生产规模依靠投资实现。
后来者可能通过融资筹措到足够大的资金,形成更大的经济规模,从而获得成本优势。
(2)我们处在一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特别是制造和信息技术一日千里,新的工艺、新的管理手段层出不穷,这就为后来者提供了技术上的后发优势。
对制造业企业而言,采用新技术,可使生产率成倍提高,产品成本迅速下降,因此,后来者的产品成本可能更低。
(3)产品的成本构成非常复杂,其中有很多因素是企业无法控制的,比如原材料的价格。
所以企业成本领先,总有相对的暂时的一面,如果后来者掌握了影响价格的关键资源,就容易获得成本优势。
(4)规模经济是有限度的,意味着通过规模经济降低产品成本也是有限度的,所以成本领先并非是无止境的,这就为后来者的赶超提供了可能性。
:3.劳动力成本升高的问题劳动力成本低廉是格兰仕奉行成本领先战略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去年珠江三角洲出现了“劳工荒”,劳动力有向长江三角洲转移的趋势,劳动力成本有所上升,劳动者的求职意向有一些新的变化,本体意识有所增强。
从长期来看,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格兰仕需要对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公司的战略规划上应该考虑劳动力这一因素。
三、企业生命周期与格兰仕的战略选择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可以认为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战略选择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见表)。
表1 生命周期与企业战略选择对照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当企业处于幼年期时,比较可靠的战略选择是集中化或差异化;当企业处于比较稳定的成长期或平稳期时,差异化或低成本扩张战略是其比较理想的战略选择;而当产品是处于引入期时,集中化战略是比较可行的。
因此,可以根据这些对应关系分析格兰仕公司的战略选择。
格兰仕公司是于1992年开始其微波炉生产的。
在1992年时,格兰仕羽绒系列制品全国总销售额达3000万元,年出口达2300万美元,其基本上是一家以出口为主导的企业,同时企业也已经渡过了整个企业公司的幼年期,具有一定的原始积累和管理经验,为它们进入新的行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而在1992年时,微波炉这种家电产品在国外已经是一种成熟的产品,在国内则相对处于引入期及成长期之间,市场上所存在的认知障碍还有,但也不是一无所知。
因此格兰仕公司在刚刚进入这个行业时,采用了市场跟进与集中化战略。
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在这个行业里学习经验、站稳脚跟。
而由于微波炉这个产品在国内市场本身的认知障碍,现在采用差异化战略或是低成本战略均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从差异化的角度来讲,产品的性能、特点并不为消费者所熟悉,在他们的眼中这一类产品都是差不多的,因此也就失去了差异的基础。
对于低成本而言,首先它是对一个企业整体能力的考验,因为实行低成本就意味着企业本身能在制造、原材料、物流、财务等等相关方面具有降低成本的比较优势,那么它对企业实力的要求也就更高;其次在产品的引入期,人们普遍会对它新功能、新技术所吸引和迷惑,因此也相信产品的高价格是其高品质、高科技的象征,而如果采用低价格就会使消费者怀疑企业产品的品质或科技含量,进而在消费者心目中降低了企业形象。
在1995年底,全国微波炉销量已达100万台,市场认知和容量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市场微波炉已进入成长期,而格兰仕公司在当年的企业产值达到了亿元。
应该说现在产品和企业的生命周期都是处在成长阶段。
此时,格兰仕公司有两种战略选择:差异化战略和低成本扩张战略。
根据前面迈克·波特的战略理论可以知道,差异化战略可以获取超额利润,而低成本扩张战略则是为了在市场上扩大其市场占有率。
格兰仕公司的战略定位本身就是全球家电制造中心,因此在战略选择上格兰仕公司选择了后者,在1996年8月,格兰仕集团在全国范围内打响微波炉的价格战,带动中国微波炉市场从1995 年的不过百万台增至200 多万台,而自身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