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出现骨盆带肌或肩胛带肌的无力萎缩, 下肢或上肢的活动障碍,但双侧常不对称,进 展慢,常至中年才发展到严重
面肩肱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两性 均见,青年期多见
面肌最先受累,闭眼无力,吹气困难,上睑下垂, 额纹和鼻唇沟消失,口轮匝肌肥大(猫脸)同时 肩胛带肌和上肢肌的无力萎缩,翼状肩胛,也 可累及下肢肌
新进展
干细胞移植治疗: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但是 它并不能根本上改变该基因的突变, 其远期
疗效仍在进一步的观察. CD 1 33 干细胞移植:特征性标志物CD133,
进行了基因修补的CD133阳性肌肉祖细胞, 修正的基因在小鼠体内可正确表达抗肌萎 缩蛋白,恢复了小鼠正常的肌肉形态, 明 显改善了小鼠肌萎缩和肌无力。
辅助检查
血清酶活性测定 CPK是重要的敏感指标 肌电图 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肌活检 基因诊断 尿检查 尿肌酸增多,肌酐减少
诊断
病史 查体 结合遗传类型和发病年龄 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重症肌无力 少年型家族性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肌电图酶
学 婴儿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多发性肌炎 脂质沉积病
电镜观察:细胞膜有锯齿状 改变,肌纤维排列混乱,方向 不一,可伴有线粒体的异常.
分型
假肥大型(Duchenne)DMD Becker型 肢带型 面肩肱型 眼咽型 远端型
假肥大型DMD仅见于男孩,属性 连隐性遗传
婴儿期不明显,仅有发 育迟缓,站立行走较晚
2-8岁症状显,Gowers征, 鸭步,90%有腓肠肌的 假性肥大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是由遗传因素所致的进行性骨骼肌 无力为特征的一组原发性骨骼肌坏
死性疾病
病因 是遗传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