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之《管宁割席》
- 格式:pptx
- 大小:9.75 MB
- 文档页数:31
管宁割席出自《世说新语.德行十一》,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或中止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朋友。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
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坐着有围棚的车穿着礼服的人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
知音之交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奏。
刚弹琴时表现出攀登大山的志向,钟子期说:“弹琴弹得真好啊!好像泰山一样高大。
”过了一会儿,琴声表现出了随流水常进不懈的志向,钟子期再一次说:“弹琴弹得真好啊!好像长江黄河一样激荡。
”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破琴,拉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
不是只有弹琴像这样,贤德的人也这样。
即使是有贤德的人,如果不以礼相待,贤德的人如何尽忠呢?这就如同驾驭不好,良马也不能跟随他跑千里远一样。
胶漆之交出自《后汉书.独行列传》胶和漆,是两种最具黏性的东西,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
故把志趣相投、亲密无间的朋友称为胶漆之交,形容朋友之间深厚不移的友情,古时就有“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之说。
陈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
年轻时与同郡雷义结为知交。
两人一起研读《鲁诗》、《颜氏春秋》等经书,都是饱学之士。
太守张云闻陈重之名,嘉许他的德才品行,举荐他为孝廉,陈重要把功名让给雷义,先后十余次向太守申请,张云不批准。
第二年,雷义也被选拔为孝廉,两人才一起到郡府就职。
管宁割席典故范文【拼音】guǎn níng gē xí【成语故事】汉朝末年,读书人管宁与华歆从小在一起读书,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但两人性格不一样,管宁读书刻苦,不贪慕富贵,华歆行事浮躁,羡慕荣华富贵,渐渐地管宁厌恶他,就把两人共坐的席子割成两半,分席而坐,从此两人断绝交情。
【出处】管宁、华歆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解释】管宁:人名;席:坐卧用的编织物。
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
【用法】作宾语、定语;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相近词】割席分座【成语举例】像那种不仁不义的朋友,早该“管宁割席,一刀两断。
”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南朝·宋)刘庆《世说新语·德行第一》译文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
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
曾经,两人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本篇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
原属《德行》第十一则。
成语演变【割席断交】席:坐席,草席。
把席割开分别坐。
比喻朋友绝交。
“管宁割席”的故事传颂至今,人们一直把管宁作为不慕荣华,不贪金钱的典型加以宣传。
但管宁不能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朋友,只采取绝交的态度,实在过于片面。
管宁因朋友的一二细节不符合自己做人的标准,便断然绝交,有点苛求于人,但是,华歆贪慕虚荣,就不能怪管宁割席断义。
割袍断义典故“割袍断义”又称“管宁割席”,出自"管宁割席"的故事,载于南朝宋国的刘义庆所着的《世说新语·德行》。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管宁学识渊博,见识超群,是三国时一位名士。
不幸的是十六岁那年,他就死了父亲。
亲朋好友见他们孤儿寡母日子过得艰难,就时常周济他们,捐钱送粮让他们渡过难关。
但管宁却发誓要凭自己的智慧干出一番事业,因此他婉言谢绝亲友的资助,自己发愤读书学习知识和本领。
在管宁的同学当中,就数华歆和他最必须不好,两人情同手足,不分你我。
自学的时候,他们俩同趴在一张席子上读书。
劳动的时候,他们俩又一起精耕细作种菜,挑水淋园。
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在后园锄地,华歆一镢头下去,忽然挖出一块黄澄澄的金子。
华歆一看挖出了金子,不禁欣喜万分,俯下身来把金子擦了又擦,反复把玩,爱不释手。
正当他准备把金子往口袋里装时,却发现管宁不为所动,若无其事地还在那里锄地。
华歆害怕管宁笑话自己,只得把那块金子又埋入土中。
有一天,管宁和华歆中间趴在一张席子上读书。
忽然,外面响起一阵库亚巴。
原来就是一个朝廷命官从外面的大路经过,这位大官搭乘八抬大轿,前呼后拥鸣锣开道,一派威风八面的样子。
管宁依然目不斜视,正襟危坐地专心读书。
可以华歆就不一样了,他不时把目光返回书本,从窗户偷窥那大官的威仪。
最后终于不禁,丢下书本跑出去眼红了。
过了不好半天,华歆才从外边来到去,他一边跑一边自言自语道:"搞大官真是过瘾啦,你啊人家,呼风唤雨,威风八面。
唉!要是有一天我能搭至这份上,也就自惭此生。
"华歆一边说道,一边摸起书本。
但他再也没心思念下去,脑子里总是显露那位大官峨冠博带、高头大马的威风绅士风度。
管宁本来就对他的浮躁和虚荣十分不满,现在看到他六神无主、羡慕不已的样子,不禁深深地为他惭愧起来,同时也后悔自己看错了人。
他知道如果再和华歆交往下去,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于是管宁站起来,拿起刀把两人同坐的席子划开,然后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管宁割席的故事管宁因朋友的一二细节不符合自己做人的标准,便断然绝交,有点苛求于人,但是,华歆贪慕虚荣,就不能怪管宁割席断义。
这告诉我们在坚持梦想的道路上,我们应当要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谨慎交友。
管宁割席的故事《世说新语》中有这么一则故事:管宁和华歆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他们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成天形影不离。
有一次,他们在田里锄草。
管宁挖到了一锭金子,但他对此没有理会,继续锄他的草。
华歆得知后,丢下锄头奔了过来,拾起金子摸来摸去,爱不释手。
管宁见状,一边干活,一边责备他:“钱财应该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可以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
”华歆听了,不情愿地丢下金子回去干活,但不住地唉声叹气。
管宁见他这个样子,不再说什么,只是暗暗地摇头。
又一次,他们两人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
这时一个大官在窗外经过,敲锣打鼓,前呼后拥,威风凛凛。
管宁对外面的喧闹充耳不闻,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华歆却被这种排场吸引住了,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连书也不读了,急急忙忙跑到街上去看热闹。
管宁目睹了华歆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失望。
等到华歆回来后,就当着他的面,把席子割成两半,痛心地宣布:“我们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
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这即是历史上著名的“管宁割席”。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如果不肯亲近有道德的仁者,无形中会给自己带来无限的危害。
一旦让小人有机可乘,你所做的一切会一败涂地,甚至有可能堕入罪恶的深渊。
【内容扩展】:关于勤奋学习的名言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1、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3、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4、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5、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7、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管宁割席【四字成语】出处|释义|押韵词|相近词|成语故事
【注音】guǎn níng gē xí
【出处】管宁、华歆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解释】管宁:人名;席:坐卧用的编织物。
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
【用法】作宾语、定语;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割席分座
【押韵词】旁午走急、小学而大遗、学如不及、犬马之疾、和稀泥、积习渐靡、旧事重提、履险若夷、参差不齐、权均力敌、......
【成语故事】汉朝末年,读书人管宁与华歆从小在一起读书,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但两人性格不一样,管宁读书刻苦,不贪慕富贵,华歆行事浮躁,羡慕荣华富贵,渐渐地管宁厌恶他,就把两人共坐的席子割成两半,分席而坐,从此两人断绝交情
【成语举例】像那种不仁不义的朋友,早该“管宁割席,一刀两断。
”。
《管宁割席》是中国古代的一则著名故事,记载在《世说新语》中,它给了我很深的启示和感悟。
首先,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人的志向和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道路。
管宁因为对世俗的厌恶,选择了与好友华歆割席绝交,表明了他的人生道路。
反之,华歆则选择了追求富贵,这也决定了他的人生方向。
因此,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志向和态度,决定我们前进的方向。
其次,管宁的坚持和决心也让我感动。
他不仅在贫困中坚持学习,更在面对好友的劝说和富贵诱惑时,坚定自己的信念,不为所动。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我们要有决心和毅力,坚定自己的信念。
最后,这个故事让我认识到真正的朋友是难得的。
管宁与华歆虽然曾经是好友,但由于志向不同,最终割席绝交。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朋友不仅要在顺境中共享快乐,更要在逆境中互相支持,共同面对困难。
因此,我们要珍惜真正的友情,同时也要努力成为别人生命中的真正朋友。
总之,《管宁割席》这个故事给我带来了很多感悟和启示。
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被诱惑和困难所动摇。
同时,我们也要珍惜真正的友情,共同走过人生的道路。
我相信,只
要我们有了这些感悟和启示,我们的人生也将像管宁一样,充满了坚定和辉煌。
世说新语5个小故事《世说新语 5 个小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部名为《世说新语》的典籍,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与风趣的光芒。
它记载了许多魏晋时期的人物轶事和言谈举止,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独特的风貌和人们的精神世界。
接下来,让我为您讲述其中五个有趣的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管宁割席”管宁和华歆在年轻的时候是好朋友,他们常常一起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
有一天,他们正在读书时,忽然有达官贵人的车队从门前经过,华歆忍不住放下书本跑出去观看,一脸羡慕的神情。
管宁却不为所动,依然专心读书。
等华歆回来后,管宁拿起刀把他们坐的席子割成两半,严肃地对华歆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在管宁看来,华歆贪图荣华富贵,心不静,志不坚,与自己的追求不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朋友应该有共同的志向和价值观,不能因为外在的诱惑而改变初心。
第二个故事:“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和朋友约定在中午一同出行。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先走了。
朋友到了之后,发现陈太丘不在,便问陈太丘的儿子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没来,他已经走了。
”朋友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丢下别人先走了。
”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在中午,中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很惭愧,下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
这个故事展现了元方的聪明机智和正直勇敢,也让我们明白,做人要守信用、讲礼貌。
第三个故事:“王戎识李”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他们看到路边有一棵李树,树上结满了李子,压得树枝都快弯到地上了。
小伙伴们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王戎说:“这棵李树长在路边,却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的。
”大家摘下来一尝,果然如此。
这个故事说明王戎善于观察和思考,不盲目跟风,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第四个故事:“谢道韫咏絮”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管宁割席
《世说新语》中有这么一则故事:管宁和华歆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他们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成天形影不离。
有一次,他们在田里锄草。
管宁挖到了一锭金子,但他对此没有理会,继续锄他的草。
华歆得知后,丢下锄头奔了过来,拾起金子摸来摸去,爱不释手。
管宁见状,一边干活,一边责备他:“钱财应该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可以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
”华歆听了,不情愿地丢下金子回去干活,但不住地唉声叹气。
管宁见他这个样子,不再说什么,只是暗暗地摇头。
又一次,他们两人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
这时一个大官在窗外经过,敲锣打鼓,前呼后拥,威风凛凛。
管宁对外面的喧闹充耳不闻,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华歆却被这种排场吸引住了,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连书也不读了,急急忙忙跑到街上去看热闹。
管宁目睹了华歆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失望。
等到华歆回来后,就当着他的面,把席子割成两半,痛心地宣布:“我们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
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这即是历史上著名的“管宁割席”。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如果不肯亲近有道德的仁者,无形中会给自己带来无限的危害。
一旦让小人有机可乘,你所做的一切会一败涂地,甚至有可能堕入罪恶的深渊。
1。
管宁割席原文及翻译管宁割席原文及翻译文言文《管宁割席》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
是出自《世说新语·德行十一》,《管宁割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创作的一篇散文。
管宁割席用来形容与朋友断交。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管宁割席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管宁割席原文及翻译原文管宁、华歆共②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③而掷④去之。
又尝⑤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⑥(miǎn)过门者,宁读书如故⑦,歆废书⑧出观⑨。
宁割席⑩分坐,曰:"子非吾友也⑾。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第一》译文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
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
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释义本篇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
原属《德行》第十一则。
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
华歆:字子鱼,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
②共:一起。
③捉:拿起来,举起,握。
④掷:扔。
⑤去:抛去。
⑤尝:曾经。
⑥乘轩服冕:复词偏义。
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
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
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
⑦如故:像原来一样。
如:如同,好像。
故:原来。
⑧废书:放下书。
废:停止。
⑨观:观望。
⑩席:坐具,坐垫。
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
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
⑾窥:偷看。
⑿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子:指你。
⒀割席:割开草席,分清界限,断交关系。
成语演变【割席断交】席:坐席,草席。
把席割开分别坐。
比喻朋友绝交。
拓展【拼音】guǎn níng gē xí【成语故事】汉朝末年,读书人管宁与华歆从小在一起读书,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文言文管宁割席阅读答案文言文管宁割席阅读答案「篇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华歆掷轩冕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__________(2)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____________(3)又尝同席读书。
____________(4)有乘轩冕过门者。
_____________3、翻译句子。
(1)华捉而掷去之。
(2)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4、“管宁割席”可以看出管宁是怎样一个人?【阅读答案】2、(1)共同(2)没有差别(3)曾经(4)的.人3、(1)华歆拿起来又扔掉了金子。
(2)管宁读书和原来一样,华歆放下书出去观看。
4、是一个淡泊名利,不事权贵、非常清高的一个人。
文言文管宁割席阅读答案「篇二」《管宁割席》阅读答案【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华歆掷轩冕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__________(2)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____________(3)又尝同席读书。
____________(4)有乘轩冕过门者。
_____________3、翻译句子。
(1)华捉而掷去之。
(2)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4、“管宁割席”可以看出管宁是怎样一个人?【阅读答案】2、(1)共同(2)没有差别(3)曾经(4)······的人3、(1)华歆拿起来又扔掉了金子。
(2)管宁读书和原来一样,华歆放下书出去观看。
4、是一个淡泊名利,不事权贵、非常清高的一个人。
《管宁割席》阅读答案【2】阅读《管宁割席》,回答问题。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管宁割席出自什么成语管宁割席这是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或不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友。
那么,它出自哪里呢?管宁割席出自什么成语?以下是我收集来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管宁割席出自什么成语【成语】:管宁割席【拼音】:guǎn níng gē xí【简拼】:gngx【解释】:管宁:人名;席:坐卧用的编织物。
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示例】:像那种不仁不义的朋友,早该“~,一刀两断。
”【近义词】:割席分座【语法】:作宾语、定语;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
【相关内容】:《世说新语》中记载“管宁割席”的故事,便是对“道不同不相为谋”极为清晰的阐释。
管宁与华歆本是从小到大的好朋友,恰同学少年结伴读书。
一次,两人一同在园中锄菜,发现地上有块金子。
管宁视而不见,继续挥锄,视非己之财与瓦砾无异。
华歆却将金子拾起察看,仔细想过之后才将金子丢弃了。
华歆此举被管宁视之为见利而动心,非君子所为。
还有一次,两人同席读书,附近有官员华丽的轿舆车马经过,前呼后拥十分热闹,管宁依旧同往常一样安心读书,而华歆却忍不住将书本丢到一边,跑出去看了一下热闹。
此举被管宁视之为心慕官绅,亦非君子。
于是,管宁毅然将二人同坐的席子割开,与之分坐,断了交情,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事情很小,确是人们容易忽略的细微末节,然而正因其小,足见当时的士大夫品评他人与约束自己的尺度及交友之严,见微而知著,因小而见大。
当朋友之间所追求的东西有着悬殊的差别之时,就可能在以后的路上分道扬镳。
因此,朋友未必能够一路通行。
有的朋友可以一起学习、一起创业,然而随着人生经历的变化,会在一个关键问题上出现分歧,使友情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