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常见材料
- 格式:ppt
- 大小:2.13 MB
- 文档页数:13
2021青岛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课动物的四肢1、猫的肉垫的作用:消音、缓冲、防滑、感知、排汗...2、猫的爪子的作用:爬树、搏斗、捕食、清理毛发、防御...★3、动物的特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例子:•猴子、猩猩-----前肢(手臂)很发达,长而粗壮,便于攀援,在树之间来回移动。
•青蛙------后肢粗壮,利于跳跃、捕食和逃跑;足上有蹼,利于游泳。
•鳄鱼------四肢粗短有力,有蹼,利于陆地爬行,划水游泳。
•海龟--------四肢演变成鳍状,便于游泳划水。
•马-------四肢均匀健壮,利于奔跑•袋鼠-------后肢粗壮,跳跃力强,便于捕食、逃跑。
•鱼------身体呈流线型,游泳时减小了水的阻力1、动物的皮肤表面覆盖着鳞、毛、甲等★2、鱼身体表面上深下浅,为鱼的保护色★3、鱼身体表面的鳞片和黏液,有减小水的阻力的作用4、•鸭子羽毛---防水。
•河马---不能长时间离开水,因为皮肤会干裂。
•变色龙---改变肤色,融入环境。
•海豚皮肤----减小水的阻力。
•北极熊----体表有长毛,是中空的,无色透明,有保暖的作用。
第三课动物的翅膀1、羽毛主要由羽轴和羽片组成。
第四课冬眠与迁徙(xǐ)1、冬眠的动物:乌龟、刺猬、蛇、青蛙、熊2、迁徙的动物:角马、大麻哈鱼、大雁3、换毛过冬的动物:家里常见的有狗、牛、羊等;野生的如老虎、狼、豹子等。
4、储存食物躲藏过冬的有:蚂蚁、蜜蜂、松鼠等。
5、夏眠与冬眠一样都是动物在缺少食物的季节为了生存的自然现象。
夏眠的动物:地老虎(昆虫)、非洲肺鱼、沙蜥、草原龟、黄鼠等6、有些动物冬天躲进洞里,蜷缩着身子,不吃不动,这种现象称为冬眠。
7、有些动物由于季节变化、觅食、或者繁殖等原因,进行长距离周期性的迁移,这种现象称为迁徙。
第五课植物的身体1、★有的植物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2、地球上的植物,目前人们已知的大约有(30多万)种。
1、《鲫鱼与青蛙》知识要点1、动物的幼体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逐渐长大为成体。
2、说说青蛙、鲫鱼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答:青蛙的身体变化:卵→蝌蚪→长后腿的蝌蚪→长四条腿的蝌蚪→带短尾巴的小青蛙→青蛙。
鲫鱼的身体变化:卵→鲫鱼幼体→小鲫鱼→鲫鱼。
3、像青蛙一样的动物属于两栖类,常见的两栖类有蟾蜍、娃娃鱼(大鲵)、树蛙、蝾螈(róng yuán)等;像鲫鱼一样的动物属于鱼类,常见的鱼类有金鱼、鲈鱼、草鱼、中华鲟、银鲳等。
4、两栖(qī)动物和鱼类的特征:2、《蜻蜓与麻雀》知识要点1、蜻蜓和麻雀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
蜻蜓和麻雀都会飞,都有翅膀。
蜻蜓的翅膀和麻雀的翅膀是不同的,蜻蜓的翅膀上没有羽毛,而麻雀的翅膀上是有羽毛的。
2、说一说蜻蜓与麻雀的翅膀有什么不同?答:蜻蜓有2对翅膀,外形光滑,透明,有脉纹,较薄,无骨骼。
麻雀有1对翅膀,外披羽毛,较厚实,内有肌肉和骨骼,可伸展。
3、像蜻蜓一样的动物属于昆虫,像麻雀一样的动物属于鸟类。
4、昆虫和鸟类这两类动物各有什么特征?答: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大部分昆虫还有两对翅膀(常见的昆虫有蝉、蝗虫、蝴蝶、瓢虫、苍蝇等);鸟类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
身体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翅膀,头部有角质的喙(常见的鸟类有公鸡、猫头鹰、鹦鹉等)。
5、昆虫和鸟类的特征6、蜻蜓的眼睛就是复眼。
7、昆虫类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
8、到户外进行自然观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三、《壁虎与小猫》知识要点1、壁虎和猫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
壁虎与小猫都生活在(陆地)上,都能用(四肢)行走。
2、动物的运动方式不一样,其身体的外形往往也具有不同的特征。
3、小猫与壁虎特征对比:4、像壁虎一样的动物属于爬行类(常见的爬行类有乌龟、鳄鱼、变色龙等);像小猫一样的动物属于哺乳类(常见的哺乳类有长颈鹿、老鼠、猴子、大象、小狗、海豚等)。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课鲫鱼与青蛙1、动物的幼体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逐渐长大为成体。
2、青蛙的外形特征:身体分为头、躯干、四肢三部分,表面皮肤光滑,幼体生活在水里,长大后生活在陆地上。
鲫鱼的外形特征: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表面覆盖着鱼鳞,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终身生活在水里。
3、像青蛙这样既能生活在水里,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是两栖动物。
属于两栖动物的有:蝾螈、蟾蜍、大鲵等。
4、像鲫鱼这样终身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是鱼类。
属于鱼类的有:金鱼、鲑鱼、鳜鱼等第二课蜻蜓与麻雀1、蜻蜓和麻雀的翅膀有什么区别?答:蜻蜓有2对翅膀,翅膀较薄、无骨骼、无羽毛;麻雀有1对翅膀,翅膀较厚实,有骨骼、有羽毛。
2、蜻蜓的外形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2对翅膀、3对足;麻雀的外形特征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有1对翅膀、1对足。
3、像蜻蜓一样,有三对足,两对翅膀的动物属于昆虫。
属于昆虫的动物有:苍蝇、瓢虫、蜜蜂、蝴蝶、蝗虫等4、像麻雀身体表面覆盖羽毛,有一对翅膀的动物属于鸟类。
属于鸟类的动物有:翠鸟、啄木鸟、太阳鸟、戴胜、鸡等。
5、到户外进行自然观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第三课壁虎与小猫1、壁虎和猫都是在陆地上用四肢行走,壁虎的运动方式是爬,猫的运动方式是走、跑、跳。
2、壁虎和猫的外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答:相同点:身体都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
不同点:猫的身体表面有细毛,壁虎身体表面有鳞片;猫的足底有肉垫和利爪,壁虎的足底有皱褶。
3、像壁虎一样,身体表面覆盖鳞或甲,有四肢、能在地上爬行的动物属于爬行类,属于爬行类的动物有:龟、鳄鱼、蛇、蜥蜴等。
4、像猫一样,身体表面长毛,能用四肢支撑身体在陆地上行走或奔跑、跳跃的属于哺乳类,属于哺乳类的动物有:老鼠、长颈鹿、牛、猴、蝙蝠、海豚等。
第四课草地里的小动物1、草丛里的小动物有:瓢虫、蜘蛛、螳螂、蝗虫、蚂蚁等。
草地里的很多小动物都有翅膀,它们都会爬或跳。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整理1.《植物》单元·我们观察一棵树一般用到了看、闻、摸、听、量等方法。
看树叶、果实颜色、形状、大小;闻叶的气味;听声音;摸粗糙、软硬;量树干粗细、长短;拓印树皮;用简图来画一棵树的整体形状等。
观察一棵树的顺序和方法。
顺序是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方法·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我们可以用拓印的方法获取树皮的纹路。
·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它们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大树的特点: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植株高大,茎粗、很硬,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多年生寿命长,是木本植物。
·小草的特点: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植株矮小,茎细、较软,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都生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
·大树和小草的不同点:大树高大、木质茎、寿命长;小草矮小、草质茎、寿命短。
·像樟树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水葫芦叶柄里有气囊,它是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水葫芦的特点:生长在水中,叶柄膨大有气囊,能浮在水面上;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条件需要水、阳光、空气等。
·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生长在水中,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条件需要水、阳光、空气等。
·水葫芦和金鱼藻的不同点:水葫芦浮在水面,叶柄膨大有气囊,叶片较大,会开花;金鱼藻长在水底,叶片细小,没看到开花。
·狗尾草的特点: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茎细长、柔软;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教科版带图片)与树类似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教科版带图片)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看)(听)(摸)(问)(测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3、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4、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5、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6、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7、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8、木本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9、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小麦、向日葵。
10、陆生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等。
11、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2、为什么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因为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部分的海绵体充满空气。
13、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14、叶也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
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
15、植物的叶同样都有生长、衰老和死亡的完整过程。
16、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7、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植物的叶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叶片上有叶脉。
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新鲜的叶是有生命的; 落叶是死的。
18、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土壤。
19、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20、所有植物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天然材料•指自然界原来就有未经加工或基本不加工就可直接使用的材料。
•如棉花、沙子、石材、蚕丝、煤矿、石油、铁矿、亚麻、羊毛、皮革、粘土、石墨等。
大理石棉花蚕茧羊毛沙子天然材料做成的物品•羊毛→羊绒大衣、毛线•棉花→棉布、棉线•蚕丝→丝巾、蚕丝被•木材→纸•皮革→皮鞋、皮包•沙粒→玻璃人造材料•人造材料又称合成材料,是人为地把不同物质经化学方法或聚合作用加工而成的材料,其特质与原料不同。
•如塑料、玻璃、钢铁等。
木质纤维纸浆化成提炼制成加工成铁矿铁铁制成品沙粒玻璃其他矿物质反应而制成石油塑料加工制成人造材料做成的物品•纸→书籍、本子、报纸等•铁→铁锅、铁钉、榔头、铁门等•玻璃→玻璃杯、放大镜、玻璃窗等•塑料→塑料盆、塑料尺、塑料杯等•尼龙→尼龙绳、尼龙袜等加工、合成、处理等方法人造材料天然材料•材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专家为材料下的定义是“能为人类制造有用器件的物质”。
材料关系到我们生活的衣食住行,与我们学习和工作紧密相关。
材料是物质,但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材料。
•材料的出现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人与其他动物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是会制造和使用工具,而工具就是由材料制成的。
在人类发展史上,每一种重要材料的发现和使用,都会把人类支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都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早在200多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开始用石头制作狩猎和战斗的工具,这一时期被称为旧石器时代。
大约在一万年以前。
在新石器时代,人类还发明了陶器。
人们在烧制陶器的过程中冶炼除了铜和锡,创造了铜的冶炼技术,使人类社会进入了青铜器时代。
大约5000多年以前,人类开始使用铁。
18世界,蒸汽机的发明带动了钢铁冶炼技术的发展,钢铁冶炼技术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机器制造业和铁路运输也得迅速发展,机械劳动逐渐在许多领域代替了笨重的体力劳动。
20世纪中期,半导体材料和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技术革命,使自动控制、通讯、化工、航天、电子技术、网络等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三年级上册科学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1. 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包括植物的各个部分(如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特点和功能,以及植物生长的过程和变化。
2. 动物的生命周期。
包括动物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即生命周期,以及不同阶段的特征和变化。
3. 地球的构造和地震。
包括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以及地震的产生和影响。
4. 天气的变化。
包括天气的定义、形成和变化,以及气象观测和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5. 物质的变化。
包括物质的形态、性质和变化,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此外,还有关于材料、光、热、电、磁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方法的应用,通过观察实验、动手实践和思考推理等方式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