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一)
- 格式:docx
- 大小:24.29 KB
- 文档页数:7
《千年梦圆在今朝》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和主题。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分析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2.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成语。
(2)体会作者的感情色彩和寓意。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学生交流阅读感悟,分享心得。
3.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3.4 朗读训练(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2)学生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3.5 教师讲解与示范(1)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成语。
(2)分析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3.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2)强调课后作业的要求。
四、课后作业4.1 作业内容:(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总结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成语,查字典弄懂意思。
4.2 作业要求:(1)按时完成作业,做到认真、细致。
(2)字体工整,卷面整洁。
(3)作业批改后,及时反馈,纠正错误。
五、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1)学生课堂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意识、发言积极性等。
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的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材分析】这篇课文简要勾勒了中国航天的发展轨迹。
课文以时间为序,突出了航天发展史中的关键事件,展现了中国航天取得的伟大成就。
课文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开始,到明代万户进行的火箭飞行尝试,再到“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神舟五号”飞行成功、“探月工程”取得成功,展现了中华民族为了实现飞天梦,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团结协作、自主创新的不懈努力。
课文在客观讲述航天发展史的时候,又饱含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文中“古代就有”“人类飞行探索的先驱”“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我为祖国感到骄傲”“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等句子读了让人振奋,让人为中国航天的巨大成就而感到骄傲。
【学情分析】学生对太空探索往往充满好奇,这篇介绍中华民族追寻飞天梦想的文章他们会有较强的阅读兴趣。
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航天发展史,脉络清楚,重点突出,学生阅读后基本能了解航天发展的历程,并感受文中洋溢的民族自豪感。
课文对航天发展的介绍相对简略,留下了一些空白,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然会产生一些疑问,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航天发展知识。
【教学目标】1.认识“鹏、揽”等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尝试运用所学方法,在阅读中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教学重难点】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梦圆”的经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尝试运用所学方法,在阅读中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四字词语较多,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并主动积累。
“嫦娥奔月”的“奔”读“bèn”。
2.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围绕“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这一问题展开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再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千年梦圆在今朝”的主题背景。
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梦的历史演变和内涵。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梦想与国家和民族梦想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1.4 教学步骤:1.4.1 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千年梦圆在今朝”主题的思考。
1.4.2 提问学生对个人梦想和国家梦想的认识和看法。
1.4.3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梦想与国家和民族梦想的关系。
1.4.4 总结并引入课程内容。
第二章:中国梦的历史演变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历史演变。
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梦从古代到现代的历史演变过程。
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代表性人物。
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
2.4 教学步骤:2.4.1 讲解中国梦的起源和发展。
2.4.2 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代表性人物。
2.4.3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演变对现代中国梦的影响。
2.4.4 总结并引入下一章节内容。
第三章:中国梦的内涵与价值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价值。
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
3.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梦的内涵,包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等方面。
探讨中国梦的价值和意义,以及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小组讨论法。
3.4 教学步骤:3.4.1 讲解中国梦的内涵和价值。
3.4.2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梦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3.4.3 分组讨论并分享各自对中国梦的理解和看法。
3.4.4 总结并引入下一章节内容。
第四章:实现中国梦的路径与策略让学生了解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和策略。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解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径和关键策略。
分析不同领域和行业为实现中国梦做出的贡献。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
4.4 教学步骤:4.4.1 讲解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径和关键策略。
小学语文《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优秀12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下面是细致的小编给大伙儿收集的12篇千年梦圆在今朝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设计篇一一、设计意图: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时以“神五”发射为突破口,通过课件、品读感受千年梦圆的激动、自豪,体会千年梦圆在于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然后回过头来了解千年梦圆的过程,激励学生的斗志。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体会并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资料,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五、教学流程:(一)谈话引入:1、同学们,你们有梦吗?(板书“梦”)2、(板书“圆”)“圆”什么意思?“梦圆”什么意思?3、你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圆了哪些梦?(二)创设情境,学习课文第7、8、9自然段1、激qing导入:2003年10月15日,我们中华民族又一次圆了自己的梦。
千年梦圆在今朝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千年梦圆在今朝”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千年梦圆在今朝”的含义和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过去与现在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向学生展示“千年梦圆在今朝”的主题。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过去与现在的联系,以及现在对未来的影响。
第二章:中国的千年梦想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千年梦想。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千年梦想,如“天下太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
2. 分析这些梦想的来源和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故事等素材,向学生展示中国历史上的千年梦想。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梦想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梦想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
第三章:现代中国的成就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现代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2. 培养学生对现代中国的认识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介绍现代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 分析这些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数据、案例等素材,向学生展示现代中国的成就。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成就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就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
第四章:中国梦的内涵与实现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路径。
2. 培养学生的梦想意识和奋斗精神。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等。
2. 分析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和策略。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讲解、案例等素材,向学生解释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路径。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设计优秀5篇《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在快速默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体会炎黄子孙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明白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学新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题目中的“梦”指的是什么?“圆”是什么意思?那整个题目的意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圆了,它体现在哪些事件上?(神五、神六、神七成功飞天)当你知道我们的飞天梦圆了,你什么心情?好,就让我们自豪的告诉全世界-----(再次齐读课题)(二)自读自悟:教师:飞天梦想的实现并不是仅仅经历了十年、几十年,而是历经了数千年之久,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种激动、自豪的感情走进炎黄子孙千年缘梦的历程,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收获更多的情感。
教师:请同学们打开书105页,在读文之前,我们先看看文前的阅读提示,谁愿意为大家读一遍。
这个阅读提示比较繁杂,老师整理了一下,谁愿意读一遍。
(出示幻灯片)阅读提示:(1)默读课文,想一想,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2)在炎黄子孙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边读边思考,画出让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悟。
教师:阅读要求读懂了吗?好,开始自己学习,如果有拿不准的地方,可以小组内研究研究。
(三)交流、感悟。
1、教师:看大家学得非常投入,谁愿意第一个说一说i,我们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教师相机板书)2、飞天的梦想从古到今历经了千年之久,在这个过程当中,你梦感悟到了什么呢?学生汇报读书感悟,教师相机点拨,提升感悟,指导朗读。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航天梦以及现代航天事业的发展。
(2)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2)运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千年梦圆1. 导入新课(1)播放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航天事业。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第一位宇航员是谁吗?他叫什么名字?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杨利伟的事迹,总结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意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杨利伟的事迹,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2)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天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4.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对我国航天事业的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杨利伟的事迹。
难点: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教学法:以杨利伟的事迹为例,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3.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合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评价学生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自豪感。
六、教学过程第2课时:梦圆时刻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千年梦圆在今朝》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
(2)掌握本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3)了解中国的航天发展历程及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性。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兴趣和热情。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关键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2.2 教学难点:(1)对中国航天发展历程的理解。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的航天发展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航天探索的了解和看法。
3.2 课文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并进行口语练习。
3.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意义。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和讨论。
四、作业布置4.1 作业一:(1)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并记录下自己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型。
(2)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写一篇关于自己梦想的小短文。
4.2 作业二:(1)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了解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中国航天发展的小短文,并分享给同学们。
五、教学反思5.1 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
5.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经验,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6.1 互动式教学:(1)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第【1】篇〗文本精讲这篇文章,介绍了中华民族如何一步步实现了“飞天梦”。
开头一个自然段,告诉读者,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飞天的梦想。
神话、传说和其他等文学作品中,都有过飞上太空的不同想象。
这个自然段,信息量比较大,除了要表达中华民族在千百年的岁月流转中一直尝试实现飞天梦,对前面内容的理解,是需要有相关知识积累的。
如果阅读时感到陌生,就要查查资料或请教别人。
后面内容介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实现飞天梦上的探索和成就,是按照时间线索来组织内容的。
抓住时间线索用表格或思维导图来梳理二至七自然段的内容,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把握文章内容。
明代:万户火箭椅飞天(失败)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送成功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上太空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阅读的时候还要注意,作者不是简单地罗列这几个“大事件”,而是细致介绍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经过了怎样的努力,结果怎样,并告诉读者这样的成就具有怎样的意义。
例如,写万户的尝试,具体介绍了他是怎么做的,他的影响和精神;写“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从1992年党中央做出决定写起,最后还专门用一个自然段表达了自豪之情……同时,这些事情的词句,都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如“……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火箭宛若一条巨龙,划出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等等。
因为,文章是写中华民族的“千年圆梦在今朝”的。
2 学习活动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和默读课文的方式,能够说出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实现的过程。
2、通过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和交流讨论的方式,能够提出并尝试解决问题,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3、通过默读课文和全班交流的方式,了解“航天精神”。
板块设计:板块一缘题质疑,导入课题1. 导入新课: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历经沧海的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学习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纳米技术,今天我们将在科技的世界里认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板书课题)。
《千年梦圆在今朝》优质教案优秀9篇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本页是可爱的小编sky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千年梦圆在今朝》优质教案优秀9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千年梦圆在今朝》优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读记“魅丽、惨重、魄力、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
2、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质疑引入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2、启发表达。
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生自由发言)3、出示课文题目,质疑问难。
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飞天梦。
(板书课文题目:千年梦圆在今朝)一起读课文题目。
说说你从课文题目中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生质疑:千年的“梦”是指什么?“圆”是什么意思?千年的。
“梦”是怎么圆的?为什么说千年的“梦”今朝圆了?)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1、学习提示:(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思考提出的问题。
(2)认读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千年梦圆在今朝》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千年梦圆在今朝》的主题和背景。
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课程的《千年梦圆在今朝》。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梦的含义和意义。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中国梦的形象和象征。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他们对中国梦的理解。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过程。
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想法。
第二章:中国梦的内涵2.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核心价值观。
分析中国梦与个人梦想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梦的内涵,包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等方面。
分析中国梦与个人梦想的联系和差异。
2.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和故事,讲解中国梦的具体内涵。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关系。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理解和思考情况。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和个人观点。
第三章:中国梦的实现路径3.1 教学目标掌握中国梦实现的基本路径和策略。
探讨个人在中国梦中应扮演的角色。
3.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梦实现的基本路径,包括科技创新、教育提升、社会保障等方面。
探讨个人在中国梦中的责任和贡献。
3.3 教学方法使用事例和数据,展示中国梦实现的进展和成果。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个人如何为中国梦做出贡献。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理解和思考情况。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和个人观点。
第四章:中国梦与当代青年的使命4.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梦与当代青年的关系和使命。
激发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2 教学内容探讨中国梦与当代青年的联系,包括教育、就业、创新创业等方面。
强调当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鼓励他们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
4.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和故事,展示当代青年在中国梦实现中的积极作用。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当代青年的使命和责任。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理解和思考情况。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和个人观点。
第五章:中国梦的实践案例5.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梦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实践案例。
六年级语文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教案一:《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a. 了解古代的丝绸之路和文化交流。
b. 了解中国古代的丝绸产业。
c. 能够理解并正确朗读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通过观察、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b. 通过小组合作、问题导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增强对文化交流的理解与认同。
b.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丝绸之路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2. 理解和把握课文的整体内容和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1. 提升学生对于文化交流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或电子版教材。
2. 多媒体投影仪或黑板。
3. 打印或复印课文及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鼓励学生提问或互相讨论,并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背景、作用等内容。
二、呈现与讲解(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教案中的课文标题,询问学生对于标题的理解和想法,并引导学生根据标题,猜测课文的大致内容和主题。
2. 呈现课文的生词和重点词汇,让学生读并理解词义。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词汇,进行解释和例句讲解。
3. 通过多媒体或黑板展示课文,并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内容。
同时,教师适时介绍丝绸之路和中国的丝绸产业,让学生对于背景有所了解。
三、合作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合作探究。
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回答问题:本段课文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中心思想?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形成小组答案,并由小组代表发表。
四、个别巩固(10分钟)1. 让学生个别完成课文中的选择题、填空题等知识型题目,巩固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2. 适时提问学生对于丝绸之路以及文化交流的认识和感受。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对于丝绸之路展开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例如:丝绸之路为什么会衰落?丝绸之路对于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是怎样的?2. 带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和想法,发表对于丝绸之路的感受与看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第1篇】一、导入同学们,大家还记得,前段时间潘爷爷给我们做得精彩报告中,神五、神六飞天的场面。
看着那场面,再想想嫦娥奔月的神话,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传说,我想,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会热血沸腾。
昨天我们预习的第27课《千年梦圆在今朝》,我感觉这句话说出了华夏儿女的心声。
来,说出我们的心声(齐读课题),写出我们的心声(板书课题)。
二、交流预习收获请大家打开书,快速默读课文,准备交流预习收获。
1、需要注意读音的词语猝然长逝苍穹参与2、需要理解的词语3、课文主要内容▲可以总结课文主题思想,也可以用时间表列举航天大事明代:万户尝试飞天失败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三、课文赏析1、六人小组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句段。
2、全班展示赏析▲重点段的朗读处理:第八段(赏析略)“那天早晨九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若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自由读、新闻播报的形式读、向不知道这个喜事的好朋友说的形式读,看神五飞天的录像片段,再次表达我们的心情朗读第九段(赏析略)“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
”向曾经侵略过我们的人宣布;向曾经看不起我们的人宣布;向未能等到成功便猝然长逝的航天人宣布。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这不仅是炎黄子孙的自豪之感,更是对成千上万的航天人的赞扬)三个大组分别赞扬,齐声赞扬,熟读成诵四、以第十段总结孩子们,在神州五号飞船发射成功两年后的2005年10月12日我们又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记得潘爷爷说,预计2020年中国人将成功登上月球,也可能更早,大家要做好准备,在这个时间表上还有很多震撼地球的日子等待着你们去填写。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第1篇】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尝试和追求。
教学时,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并用以往的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落实借助资料来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好“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视频、“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顺利进行互相拍摄的视频。
学生准备:搜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质疑问题,引入新课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说说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预设:课文写了什么梦?“千年梦”是指什么?“千年梦”是怎么圆的?为什么说“千年梦”在今朝圆了?)3.导学: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中“千年梦”指什么?“千年梦圆在今朝”又指什么?4.过渡: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
设计意图:由课题入手,鼓励学生质疑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
交流检测预习,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说说中华民族千年的梦是怎样逐步实现的。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查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2.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3.检测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九天揽月火焰先驱实践党中央实施不懈宛若里程碑4.理清课文线索: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借助课文提供的相关资料来解决问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第【1】篇〗这一篇课文,我决定到计算机教室去上。
希望通过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资料查找平台,训练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块一:提出问题本单元,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不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了解了一部分奇妙的科技世界。
第8课是自读课文。
这节课,我们就试着用本单元学过的“联系上下文、查资料、请教别人、相互交流……”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老师筛选出了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说说看,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其中的哪个问题?有了电脑,我们可以上网查阅资料。
那么,可以什么都查电脑吗?不能让电脑代替了人脑,否则我们就会变成“无脑”。
电脑和字典一样,只是一种工具,在我迫不得已需要用到它的时候才用。
自己能通过联系课文内容解决的问题,就不要请电脑代劳了。
所以,解决问题请遵循这样的步骤:1.自己解决(联系上下文、同学间相互交流)2.查工具书(理解生词,解决困惑)3.上网查阅(解决分歧和难题)现在,请同学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来解决。
注意关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待会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一步步解决问题)问题1:通过查《现代汉语词典》,我们可以查到“圆梦”的意思,联系课文第1自然的语句,可以知道“梦圆”就是“圆梦”的第2个解释“实现梦想或理想”。
“今朝”的意思是“今天”,联系课文内容确定“今朝”就是“目前、现在的意思”。
所以,课题的意思是“咱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飞天梦想现在实现了。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课文的方法就可以解决第一个问题。
问题2:要梳理飞天梦的历程,比较长,梳理起来有点困难。
可以用表格工具来帮助我们。
可以按时间、事件、成就价值三个方面来梳理。
每一个时间段,每一个关键的事件,每一次成就的重大突破都凝聚了中国人超凡的想象力,不断尝试、探索的精神,他们靠的是不懈努力、团结协作逐步实现飞天梦的。
《千年梦圆在今朝》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千年梦圆在今朝》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能正确朗读、背诵这首诗。
(3)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千年梦圆在今朝》的内涵。
(2)运用朗读、讨论、展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2)引导学生珍惜当下,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千年梦圆在今朝》。
(2)理解诗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诗文中某些生僻字词的释义。
(2)如何准确理解并表达诗文所传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知字词、句式、节奏等。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中的意象、情感,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文内涵,分享学习心得。
(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展示,总结探讨成果。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答疑。
(2)重点解析诗文中的难点字词和情感表达。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谈谈对诗文中所表达梦想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珍惜当下,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中的情感内涵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千年梦圆在今朝》。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优秀4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整理的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优秀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读记“瑰丽、尝试、精细、魄力、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自主探究,交流体会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有关中国航天发展史的资料2、教师:制作cai课件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1、板书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通过预习,谁来说说“梦”指的是什么?“圆”呢?谁能来说一说课题又是什么意思?2、当千年的飞天梦在今天变成现实时,你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骄傲、自豪、兴奋)让我们带着激动、自豪的心情,齐读课题。
3、指生朗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⑴默读课文,想一想,数千年来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⑴在实现这个飞天梦的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画出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并在旁边简单写出自己的感想。
】二、自主探究,初学文本:、1、依据自学提示,自己默读文本,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并写出感受。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所提出的问题,并交流感受。
三、全班交流,深入理解文本:1、回答问题:“中华飞天梦”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指生说,教师总结板书:想象和尝试(古人)发射人造卫星探索和奋斗(新中国)研发载人飞船2、全班交流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重点领悟: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1)屏幕出示这段话,学生自由读。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2)树立学生的梦想意识,激发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实际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的背景;(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借鉴。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2)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实际运用。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爱国情怀。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加强语音语调的掌握;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写一篇小作文,描述自己的梦想;3. 预习下节课文,提前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学生能够在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千年梦圆在今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英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航天事业的自豪感。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解读:(1)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分析文章的结构,掌握文章的行文思路。
2. 语言学习:(1)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
(2)关键词汇和句型的掌握。
(3)朗读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
(2)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英语。
2. 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航天事业的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文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3. 语言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关键词汇和句型。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
4. 课堂练习:(1)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一)
一、设计意图:
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时以“神五”发射为突破口,通过课件、品读感受千年梦圆的激动、自豪,体会千年梦圆在于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然后回过头来了解千年梦圆的过程,激励学生的斗志。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体会并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资料,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五、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有梦吗?(板书“梦”)
2、(板书“圆”)“圆”什么意思?“梦圆”什么意思?
3、你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圆了哪些梦?
(二)创设情境,学习课文第7、8、9自然段
1、激情导入:2003年10月15日,我们中华民族又一次圆了自己的梦。
请看:课件播放“神五”飞船发射情景。
2、同学们,这又是个什么梦呢?
3、学习第1自然段,朗读。
4、你们看,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随着神舟五号飞天,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
杨利伟在走下飞船,接受采访时,用三句话概括了他的21小时的太空之旅,这三句话你找到了吗?
5、同学们,看到这三句话,你有何感触?(出示这三句话)
6、是呀!为了能圆航天梦有多少人在为此而努力着,到底有多少无名英雄?
能说具体点吗?:
(出示句子1)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
多达三千多个。
(1)从这句话中你看到了什么?“一百一十”、“三千多个”,这么多单位,这么多的工作人员要共同来完成同一件事情,需要的是什么精神?
(2)是呀!只有大家团结合作,同心协力,才能完成“神舟五号”这样大的系统工程。
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精力和智慧给了集体,飞天成功既是千万人的个人努力,更是千万人共同合作的结果,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出示句子2)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1)这句话中的“夜以继日”和“苦战攻关”看出了什么精神?
(2)为了神舟五号,有多少人在忘我工作,在默默奉献,他们付出的是时间,是智慧,甚至是生命……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的“有的人……”
(出示句子3)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和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7、一个英雄的背后往往还站着无数的无名英雄。
你们知道吗?为了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学家们共设计了20种救生方案保证航天员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对策有139个,8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这些科学家有的是倒在出差的火车上,有的牺牲在实验室,他们努力了数十年,却没能看到飞天的壮丽场景。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朗读这段话,表达我们心中的敬意吧!
(三)学习第10自然段,深化感情。
正是成千上万的人不懈努力、团结合作、默默奉献,才换来了这个令全体炎黄子孙都为之骄傲、自豪的圆梦时刻。
03年,神五05年,神六07年,嫦娥一号08年,神七
同学们,作为炎黄子孙中的一员,你不想向全世界宣告吗?
(课件出示)把课题补充完整
神舟五号成功飞天,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千年梦圆在今朝!
神舟六号安全返回,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千年梦圆在今朝!
嫦娥一号顺利升空,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千年梦圆在今朝!
神舟七号漫步太空,让我们神气地告诉全世界:千年梦圆在今朝!
(四)学习课文2——6自然段,了解圆梦过程
1、千年的飞天梦是怎么样一步一步圆的?阅读课文2到6自然段。
万户飞行没有成功尝试
卫星上天振奋不已执着
2、小结: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着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五)阅读课后链接:
解放军军官作家蔡桂林在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实现了之后创作了一首诗《炎黄飞天梦》下面请大家一齐来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
炎黄飞天梦
蔡桂林
嫦娥奔月,
那是神话;
女娲补天,
更是传说。
九万里遥想,
九万里追求,
一朝相约!
听天风浩浩,
迎接远客;
看天庭结彩,
与我伴歌。
哪里是我的长城?
哪里是我的黄河?
站在星河岸边,
亲亲地唤一声—
我的中国!
板书: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梦想
万户飞行没有成功尝试
卫星上天振奋不已执着
神舟飞船成功飞天梦圆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反思
《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教学时我以“神五”发射为突破口,通过课件、品读感受千年梦圆的激动、自豪,体会千年梦圆在于中国航天工作人员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在谈话揭题后,我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用“﹏﹏”划出能解释课题的句子,交流时抓住“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引导学生交流,弄明白“千年梦”和“圆在今朝”各指什么。
在明白了课题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带着感情来读课题,营造了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研读了航天工作者圆梦的艰难历程和体会了航天工作者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后,请学生观看“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视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学生内心自然而然地升华起了骄傲、自豪之情。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配乐朗诵课后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来加深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在研读航天工作者圆梦的艰难历程这一部分时,我引
导学生找出描写航天工作者付出辛勤努力的句子,同时写写批注,可以和同桌讨论自己的感想,营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学习氛围。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读读、找找、写写,抓住了能够体现“辛勤努力”的词句,如抓住“一百一十多个”、“三千多个”体会到参与完成这项工程的单位非常多,工作人员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抓住一组带有四个“有的人”的排比句,感受到工作人员的忘我工作、不懈努力、默默奉献的精神,在语言感悟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不仅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而且受到情感的熏陶。
由于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课文篇幅很长,一课时的时间要完成教学,任务很紧张,留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少,不够充分,如果时间允许,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语句反复朗读。
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加上自己的生活经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分析,才能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