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发展史
- 格式:ppt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22
一,原始服饰原始服饰根据出土的骨针、骨锥等制衣工具想象复原的。
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之前,动物的毛皮是人们服装的主要材料。
当时还没有绳、线,可能用动物韧带来缝制衣服。
在山顶洞人的遗址及其它古墓里,层发掘出大量的装饰物,其中有头饰、颈饰和腕饰等,材料有天然美石、兽齿鱼骨和海里的贝壳等,当时佩戴这些饰物,可能不仅是为了装饰,也许还包含着对渔猎胜利的纪念。
二,夏商周服饰商周贵族服饰商周贵族服饰窄袖织纹衣、蔽膝穿戴展示图。
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绿等冷色。
只是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
经现代科技分析,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根据出土玉人服饰复原绘制)东周男子服饰东周男子服饰矩领窄袖长衣展示图。
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的服制,只是略有变化。
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宽松。
衣袖有大小两式,领子通用矩领,如图所示的样式。
这个时期的服装还没有扭扣,一般在腰间系带,有的在带上还挂有玉制的饰物。
当时的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丝织物制成,叫“大带”或叫“绅带”。
另一种腰带以皮革制成,叫“革带“。
本图所系的为绅带。
三,战国胡服战国胡服战国时期的服饰有较明显的变化,比较重要的是胡服的流行。
所谓胡服,实际上是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装,它与中原地区宽衣博带式汉族服装有较大差异,一般为短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瘦窄,便于活动。
首先采用这种服装的赵武灵王,是中国服饰史上最早一位改革者。
短衣齐膝是胡服的一大特征,这种服装最初用于军中,后来传入民间,成为一种普遍的装束。
左图为穿窄袖短衣的杂技艺人(战国铜人,传世实物,原件现在美国华府弗里尔美术馆)。
中图为穿窄袖短衣胡服的奴仆(河北满城出土当户灯铜人)。
右图为戴冠、穿齐膝窄袖胡服的男子(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出土战国铜人)。
楚国贵妇服饰楚国贵妇的直裾单衣绣罗单衣及刺绣纹样(湖北江陵马砖一号楚墓出土实物)。
中国服饰发展简史中国服饰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龙袍、凤冠,但从现代的角度来看,我们将中国服饰的发展简史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琉璃时代(1949年-1976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标志着中国服饰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重视下层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因此,目标实现与制造更为实用的服装,采用更为简单的材料和颜色。
衣服通常是以蓝色或绿色为主调,宽松休闲,体现了共产主义的平等和人民的实用精神。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服饰设计被奉为非资产阶级化的符号之一,人民被教导着遵循一种简朴、无私、毫不奢侈的生活方式,许多服饰创意已被清除、砍掉、固定化而消失。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使得中国服装设计开始出现多元化和更多的国际化元素。
此期间,中国市场传入大量的国际品牌,同时也推动了本土创意和品牌的发展,华夏服饰、娇欣、姬月、和安逸尚等品牌逐渐崭露头角。
这个阶段同样也是中国服饰开始寻求文化与时尚结合的期间。
通过寻找服饰中的自我表达,出现一种以自然图案来表现中国文化的设计元素,如菊花、牡丹等。
在中国服饰创意设计领域,王陶峰、刘涛、万伟明等人崭露头角,他们通过本土文化元素的吸收和转化,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和时尚之间的结合。
第三阶段:21世纪初至今(2000年至今)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更加重视服饰的品质和设计。
此外,中国的时尚产业也在迅速发展,国际知名品牌如H&M和Zara等流行衣物品牌已经在中国开设了许多品牌店。
这个时期,中国年轻一代的设计师已经开始使用全球的流行元素,如多层次,面料创新,以及对传统工艺的创新。
中国服装的文化熔合表明,中国服装正在寻求一种具有历史意义的全球位置,并在全球服饰市场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总的来说,中国服饰发展历程丰富多彩,从经济时期到现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需求和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也反映在了中国服饰的发展之中。
中国服装发展史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服装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从古代的传统服饰到现代的时尚潮流,中国服装发展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本文将带领读者回顾中国服装发展的历程,从古代的衣着习惯到现代的时尚产业。
古代服装: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在古代,中国的服装发展与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密切相关。
古代中国的衣着习惯主要分为男装和女装,并存在着明显的阶层和地域差异。
早期的中国服装以垂直长袍为主,后来逐渐发展出袍、褂、裙、裤等不同的款式。
在汉唐时期,汉族服饰逐渐发展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服饰。
男装的典型代表是长衫、褂子和马褂,女装则注重展现身材曲线,以长袍、罗衣和对襟衫为主。
此外,丝绸也成为当时的主要面料,被广泛运用于服装制作。
随后的宋元明清时期,服装的款式和材料进一步丰富多样。
宋代的服装注重简约和素雅,以宽袍和大袖为特色。
元代则受到了蒙古族的影响,服装呈现出宽松舒适的特点。
明清时代,服饰变得更加繁华,尤其是女装,富丽堂皇的龙袍成为了皇帝的独特标志。
此外,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服饰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近代服装:西方文化的影响近代以来,中国的服饰发展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
在19世纪末,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其中包括服装文化的改变。
西式服装逐渐进入中国社会,流行于一些特定的社会群体和城市地区。
20世纪初,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服装风格发生了重大变革。
传统的长袍和衣襟变成了陈旧和束缚,人们开始追求简约、实用和时尚。
男装逐渐西化,流行西服、衬衫和领带。
女装也变得更加多样化,跳舞裙、西装和短发等都开始出现在中国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服装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政府倡导了一种简朴的服装风格,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这段时间内,人们普遍穿着统一的军装和工作服,追求实用性和集体主义。
现代服装:时尚产业的兴起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国的服装产业逐渐崛起。
90年代以后,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和服装生产国之一。
我国历代服饰的特色和来历介绍我国历代服饰的特色和来历丰富多彩,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变迁。
以下是对我国历代服饰的介绍:1.远古时期:特色:服饰的起源主要是出于实用,原始人类使用兽皮和树叶等来遮盖身体,保暖御寒。
来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逐渐发明了骨锥和骨针,从而创造了原始服装。
约5000年前,中国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人们开始用麻布做衣服。
2.先秦时期:特色:服饰开始有上衣下裳之分,同时出现了“深衣制”,即上衣下裳连接在一起的形式。
来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积累,人们对服饰的需求不再仅仅是实用,开始注重装饰和礼仪。
3.秦汉时期:特色:服饰日益讲究,着装华丽,尤其注重服饰的礼仪性。
来历:生产力的发展和统一国家的形成,使得服饰有了更多的变化和创新。
4.魏晋南北朝时期:特色:传统的深衣制在妇女中间尚有人穿着,同时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中原男子开始流行上衣和裤装。
来历:这一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民族交融,使得服饰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5.隋唐时期:特色:无论官服还是民服,都表现出开放的思想和开拓的精神,充分反映了鲜明的时代性。
来历: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这些都在服饰上得到了体现。
6.宋元时期:特色:宋朝的服饰质朴简洁,元朝则因民族矛盾尖锐,服饰风格有所改变,男子的袍服多为宽绰,女子的服饰则受到蒙古族文化的影响。
来历:这两个时期的社会变迁和民族交融都对服饰产生了深远影响。
7.明清时期:特色:明朝的服饰继承了前代的特点并有所创新,清朝则因满族统治,服饰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女子的旗袍成为了标志性服饰。
来历:这两个时期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使得服饰有了更多的变化和发展。
8.近代至现代:特色: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服饰开始与国际接轨,注重个性化和时尚感。
来历: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影响,都使得中国的服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总的来说,我国历代服饰的特色和来历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变迁。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服饰演变中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服饰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服饰风格经历了多次演变,呈现出了多样的面貌。
本文将探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服饰演变,从古代到现代,逐步展示出中国服饰文化的丰富多彩。
1. 古代服饰古代中国的服饰以华丽而庄重为主,展现出古老的文化特色。
最早的服饰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陶文化,其特点是简单朴素,主要由兽皮裙和动物骨饰物构成。
而到了商周时期,服饰开始呈现出不同的等级和地位。
贵族们穿着华丽的服装,身披华贵的龙袍和玉佩,象征权威和尊荣。
而普通人则穿着简单的衣袍,以示朴素和谦逊。
2.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服饰风格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服饰的款式和材料得到了更多的改良和创新。
尤其是女性的服饰,在唐宋时期开始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长袖宽袖、襦裙和蓝裙成为当时女性流行的着装风格,而汉服也开始逐渐流行起来。
3. 明清时代明清时代是中国服饰演变的另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服饰文化最为华丽和精致的时期。
在明朝,男性的服饰注重宽大和庄重,常常穿着宽袍大袖的长衫。
而女性则注重姿态和婀娜多姿,穿着华丽的旗袍或者褙子,搭配丰富的发饰和首饰。
到了清朝,服饰开始相对保守和端庄,丝绸和刺绣的运用使得服饰更加精致和华美。
4. 现代服饰近代以来,中国的服饰文化也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尤其是20世纪以后,中国的服饰风格不断与西方的时尚潮流相融合,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现代中国人的着装更加注重舒适和时尚,西装、连衣裙、牛仔裤等成为大众的日常服饰。
同时,中国传统服饰也逐渐回归潮流,成为时尚界的一大亮点。
总结: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服饰演变,展示了中国服饰文化的丰富多样和历史传承。
从古代的华丽和庄重到现代的时尚与个性,中国服饰文化一直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无论是古代的龙袍、唐宋的汉服,还是现代的西装和连衣裙,都代表着不同时期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精神。
中国服装发展史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其服装发展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古代服饰开始,梳理中国服装发展的历程,并探讨其对现代时尚产业的影响。
1. 古代服饰的开端在古代,中国的服饰设计受到地理、气候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最早的服饰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使用兽皮和树叶等简单材料制作衣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衣着不再仅仅是抵御寒冷的工具,而成为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2. 三皇五帝时期的服饰在三皇五帝时期,服饰的制作开始讲究工艺和装饰。
人们开始使用蚕丝和麻布等材料来制作衣物,同时对服饰进行各种装饰,如刺绣、织花等。
这一时期的服饰以简洁、朴素为主,注重实用性。
3. 儒家思想对服饰的影响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于服饰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儒家追求中庸之道,提倡服饰朴素,不过分追求奢华。
因此,在儒家影响下,中国服饰注重简约、雅致的风格,并以细节的处理来体现主人的修养和品味。
4. 隋唐时期的华丽服饰隋唐时期,中国的服饰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服饰开始以华丽、奢华为主,大量使用宝石、金银线等装饰品。
同时,服饰的种类也更加多样化,出现了褙子、袄、袍等多种款式。
这一时期的服饰设计独具特色,对后世的服饰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5. 明清时期的起伏明清时期,中国的服饰逐渐回归朴素和实用的风格。
明朝时期,服饰更加注重刺绣和织花的装饰,但整体风格仍然朴素。
清朝时期,服饰开始趋于严谨和庄重,注重细节的处理和礼仪的规范。
6. 中华民国时期的改革中华民国时期,中国经历了社会、政治的变革,服饰也发生了一系列改变。
民国服饰吸收了西方服饰元素,开始注重剪裁和款式的多样性。
人们开始穿着西装、旗袍等服饰,展现出更多的个性和时尚感。
7. 当代中国的时尚产业如今,中国的时尚产业正蓬勃发展。
服装设计师们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潮流相结合,推出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时尚服饰。
中式旗袍、唐装等已经走出国门,在国际时尚舞台上展露头角。
中国服饰发展史总结中国服饰发展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古代服饰:古代中国服饰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皇室贵族的服饰,一类是普通百姓的服饰。
皇室贵族的服饰以华丽、富丽堂皇为主,常常使用珍贵的丝绸和花色纱布;百姓的服饰则以实用性为主,多采用麻布和棉布制成。
古代皇室贵族的服饰在颜色和图案上也有严格的规定。
2.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服饰发展的高峰期。
唐朝的服饰以宽松、大袖口为主,女性的服饰则以多层长裙为特点,颜色鲜艳而华丽。
宋朝则更加注重衣着的整齐和谨慎,男性的服装以宽松的长袍和窄裤为主,女性则穿着贴身的衣裳并加上束腰带,强调曲线美。
3.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服饰受到了宫廷礼仪的影响,服饰更加讲究礼仪和身份地位。
男性的服饰以长袍为主,女性的服饰则以襦裙为主。
同时,明清时期也出现了一些特殊的服饰,比如女子的扇领背心和满族的对襟鸟架袍。
4. 近现代:近现代以来,中国的服饰发展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西装、连衣裙等西式服饰逐渐普及,替代了传统的中式服装。
同时,一些传统的元素也被重新运用到现代服饰设计中,形成了中国风格的时尚。
总体来说,中国服饰发展历经了古代、唐宋、明清和近现代等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服饰也不断变化和创新,展示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5. 当代时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服饰逐渐走向多元化和国际化。
当代中国的服饰设计大胆创新,融合了传统元素与现代风格,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许多中国设计师在国际时装舞台上崭露头角,为中国服饰打造了全球影响力。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个性化、时尚、舒适成为现代中国服饰的重要标志。
6. 传统服饰的传承与保护:尽管现代化的服饰风格盛行,但中国的传统服饰仍然保留着独特的魅力。
特色的汉服、唐装、旗袍等传统服饰在一些重要场合和传统节日中仍被人们穿着,展现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服饰,一些机构和组织致力于推广传统服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