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士预见性思维能力的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2.61 MB
- 文档页数:34
预见性思维在普外科护士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作者:曹海梅罗丹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7期【摘要】目的:提高护理安全和患者满意度方法:对普外科护士进行预见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多角度、多方面去看待、分析与解决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结果: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纠纷下降。
结论:预见性思维的应用培养了护士主观能动性,更新了管理思维方式,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护理安全。
【关键词】预见性思维;普外科;护理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护理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反映了医疗水平的高低,更是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与恢复,随着科学的发展,护理学已经形成一门综合性多学科的应用科学。
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句话虽然并不十分准确,但却反映了护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护理人员对病人体贴入微的精心护理,细心地观察,并及时地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措施使病人转危为安,与医生密切配合,运用护理程序加速病人康复的进程普外科常遇见一些重症急症患者,所以普外科护理的工作能力极为重要。
而预见性思维的应用是提高普外科护理工作能力的关键点。
预见性思维的定义被刘刚等认为是人们根据事物的发展特点、方向以及趋势所进行的相关预测、推理等一种思维能力[1],它完全表现了思维的能动性。
该思维的核心是在质疑和探究的基础进行的一种深化的认知过程。
在观察病情、执行医嘱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过程中护士均须应用预见性的思维方式,即护理工作中必须采用质疑以及探究的思维方式进行,才能使护理质量得以保证[2]。
评判性思维不仅已纳入了美国、韩国等护理教育及实践较先进国家的护理教育中,而且也展现了它的护理实践的应用价值。
自 2011 年 3 月起,普外科对护士进行预见性思维方式的培养,已经获得可喜的成效。
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1 年~ 2012年普外科护士 15名,人员无变动。
其中本科学历5 名,大专学历 10名;主管护师2 名,护师 4名,护士 9 名;工龄 3 ~16 年。
护理思维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概述关键词护理思维模式临床应用护理工作是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总和,既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护理治疗,还要去观察患者,防止患者病发症的发生。
所以说,正确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完成正确的护理工作。
通过各种护理思维模式在临床中的实践,探讨各种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应用,应用各种护理思维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引导护士关注问题,进行思考;围绕问题,引导探究;解决问题,不断创新。
通过对各种护理思维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加强了护理人员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自觉性,也大大提高了临床护理的质量和效率。
与护理有关的思维模式批评性思维:批评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的自我调整判断和不断进行归纳、演绎、推理的过程,是态度、知识、技巧的综合,是发展技能、主体知识与实践者态度的综合体现[1]。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是种逻辑的、辩证的思维方式。
这个逻辑的辩证的思维方式首先要求对问题的发展变化充分了解,即要对患者的变化充分了解。
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然后才能找着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维定势:这种思维模式不仅形成习惯了深入到潜意识,成为不自觉的类似于本能的反应。
护理思维定势则是指护理职员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影响下,在临床解决问题时所具有的倾向性和心理预备。
预见性思维:思维的预见性就是决策者根据事物的发展特点、方向、趋势所进行的预测、推理的一种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动性的表现[2]。
预见性思维是护理工作思维的一种方式,文献显示预见性思维多用于急救部门,对危重患者抢救有一定的预见性,要准备好各种应急的物品。
创新型思维:创新型思维就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护理创新型思维就是要求护士在自己平时的护理工作中要勤于观察和思考,能够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创新来提高护理水平和效率。
护理思维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批评性护理思维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批评性思维要求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评估能力、整体观、审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因为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
护士预见性护理思维培养在重症精神科的应用摘要】目的:通过在重症精神科(即PICU)对护士进行预见性护理思维的培养,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预见性护理能力,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方法:对PICU护士进行预见性思维的定性预测、概率预测以及精神科预见性护理流程等预见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其学会采用预见性思维对重症精神病人急危状态的危险行为的观察与处理。
结果:通过预见性的护理思维培养,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重症精神病人急危状态的危险行为的观察与处理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意外事件。
结论:在重症精神科对护士预见性的护理思维培养的应用,可提高护士对重症精神病人急危状态的危险行为的观察与处理,最大限度减少意外事件,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关键词】重症精神科;护士;预见性护理思维【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1-0271-02预见性护理是指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与判断,提前预知存在的护理风险,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由于在重症精神科精神病人思维紊乱,行为常受其精神症状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明显减弱或损失;易发生危险行为,如冲动伤人、自残或自杀死亡及财产的重大损失等意外事件;危险行为一旦发生又常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精神病人的危险行为还具有随时随地发生和发生突然的特点。
这就要求精神科护士必须具备预见性护理能力。
因此,在重症精神科对护士预见性思维的培养,使护士在机械的工作中逐步建立起从生理、心理、和精神层次去评估照顾患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探讨出更有效的解决办法,提高工作能力,最大限度减少意外事件,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我院PICU自2014年开始系统的培训护士的预见性能力,显著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重症精神病人急危状态的危险行为的观察与处理的能力,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该院重症精神科护士15名,性别,男4名,女11名,年龄在 21~46岁,平均年龄27岁;职称: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9名;学历:本科2名,大专12名,中专3名。
临床护士预见性思维能力的应用一、预见性思维能力的定义预见性思维是人们根据事物的发展特点、方向以及趋势所进行的相关预测、推理等一种思维能力,它完全表现了思维的能动性;该思维的核心是在质疑和探究的基础进行的一种深化的认知过程;在观察病情、执行医嘱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过程中护士均须应用预见性的思维方式,即护理工作中必须采用质疑以及探究的思维方式进行,才能使护理质量得以保证;二、预见性思维能力的意义1.提高护士独立思维与钻研的能力2.保证护士进行安全、有效的护理行为3.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体现护士的自身价值4.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体现护理专业价值三、预见性护理的意义预见性护理也称超前护理,是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前以及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护理重点,及早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从而实现由被动救治向主动抢救的转变;四、预见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护士必须认识到:预见性思维能力是提高临床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所必备的能力;护士通过临床实践和交流学习,逐渐累积护理经验和教训,提高思维和行为能力;护士将现有临床实践经验转化为科学的理论知识,将知识升华为思维能力,进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五、预见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1.业务学习2.护理查房3.综合能力的培训4.护士自身的训练5.护士综合能力培训六、预见性思维能力的应用1.预见性思维在抢救中的应用1正确评估病情,实施护理的预见性思维抢救患者,死亡危险性高,抢救成功的关键取决于时间;虽说短时间内做出正确诊断有利于合理有效的,但毕竟还需通过各种理化检查手段才能完成;因此,护士思维的着眼点应放在伤情评估—紧急护理救治—配合诊断—继续进一步救治这一的护理抢救程序中;2)正确应用抢救器材设备的预见性思维护士能否及时、准确准备仪器设备和正确地配合医生的操作将直接影响着对病人生命的抢救;在抢救仪器的应急操作中,应把思维定势在快速反应、灵活机动、果断处理上,即使情况突变也能沉着冷静的应对;3)合理使用急救药品的预见性思维应用急救药品抢救危重患者是临床医生急救意识和急救思维的一种体现,而护士对抢救药品的应用则是医生急救思维的延伸,同时也能体现出护士对疾病理论知识与抢救药品的掌握程度;静脉给药的思维活动是护士在抢救患者的瞬间做出的,包括静脉穿刺工具和多通路穿刺部位的最佳选择,它可以直接提高抢救的质量和速度;危重病患者病情凶险,短时间内做大量的处置,药物使用是稳定病情的第一关键,护士除了提高对患者症状的识别能力外,还应根据病情预见性设定提前量;4)护士的自身素质:护士应做到沉着冷静,思维敏捷,灵活应变;2.危重病人的预见性护理1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a.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加强压疮评估;床上移动时严禁拖、拉、拽等动作;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无渣屑,必要时使用气垫床;保持皮肤的清洁,被服随脏随换;重视约束带、静脉置管、胃管、尿袋固定处的皮肤情况;必要时给予棉垫覆盖骨突处;大小便失禁者注意保持肛周及会阴部清洁、干燥,加强营养,增加皮肤抵抗力;b.跌倒的预见性护理进行跌倒评估,确定高危人群,密切观察;认真履行告知义务,防滑倒标识醒目;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血压、血糖不稳或意识模糊患者减少活动,如厕、洗浴过程需专人陪护;c.非计划性拔管的预见性护理妥善固定,标识清楚,落实床旁交接班制度;风险评估,床旁监护;保护性约束;烦躁患者遵医嘱给予镇静剂适当镇静;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舒适护理;2护理导管相关感染的预见性护理a.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见性护理严格掌握插管指征,每天评估导管留置的必要性;落实3个无菌:无菌技术、无菌物品、无菌插管;保持管路通畅及密闭;手卫生;标准预防;避免为预防感染而频繁更换导管;b.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液感染遵循正确的插管实践,即提供最大的无菌屏障;选择合适的插管部位,严格无菌操作;手卫生,标准预防;充分的皮肤消毒;严格掌握插管指征,每天评估导管留置的必要性;定期更换敷贴、三通、肝素帽等静脉通路器材;选用抗菌导管穿刺;避免为预防感染而频繁更换导管;2016年5月10日。
预见性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运用的现状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预见性护理模式逐渐产生,其对临床护理具有科学性和预见性,从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分析预见性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临床护理;预防;应用引言近年来,我国的护理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兴的护理模式,给临床护理带来了较大的便利,获得较好的护理效果,受到临床医护人员与广大患者的欢迎,其中有一种叫做预见性护理的护理模式就具有较突出的优势,这种护理模式的核心理念就是在不良情况还没有发生之前就意识到危险因素的存在,从而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将不良情况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
本文综述预见性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使用的现状。
1预见性护理模式概述预见性的护理模式具有非常强的超前性,便于对患者做出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找到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护理措施来应对。
预见性护理的实施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与预后有直接的影响,是目前很受欢迎的一种护理模式。
2预见性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2.1围术期应用预见性护理目前临床上很多疾病都需要手术来进行治疗,对患者来说,手术是一种较强的应激因素,其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和患者的生理机制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必须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要尽量缩短手术的时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操作对患者的损伤。
围术期护理工作对手术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围术期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使护士与医生默契地配合,顺利完成手术并缩短手术的时间,有效地提升了手术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很高。
临床中在围术期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通常是在手术前护士要对患者进行访视以详细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并且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预见性的护理方案,以达到密切衔接的目的,对存在潜在危险的患者要提前实施预防措施,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使患者平稳恢复健康。
2.2在院内转运的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在急诊工作中,经常会出现院内转运的情况,当有病情急危的患者,在经过紧急的救护之后,要经过院内转运才能进行相关的检查、治疗与手术等。
预见性思维对护理工作的作用
1、预见性思维的应用,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将预见性思维与临床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护理程序根据患者病情,要求护士严格按照各项护理工作程序,预先对分管患者的操作治疗及检查项目、健康教育内容、护理表格书写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分析,查找患者存在或潜在的、可能发生的护理问题,预先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预防控制,可以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
2、在护理工作中开展预见性思维,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预见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工作主动性,能主动巡视病房与患者沟通交流,密切观察和详细了解患者动态病情变化。
良好的护患沟通不仅是建立新型护患关系的基础,也是患者被尊重、被关爱心理需求的重要方面。
对在沟通中发现患者的潜在问题或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向主管医生反馈,增加了护士主动学习护理专业的积极性,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无形中让患者增加了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浅谈急诊护士的预见性思维前言急诊护士是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作为一名优秀的急诊护士,除了具备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经验外,还需要拥有预见性思维。
预见性思维是指在面临问题和挑战时,能够提前预测到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在事态发展前作出合理的决策和行动。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急诊护士的预见性思维。
1. 对患者的观察和评估急诊护士在工作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评估。
在面对不同的患者和病情时,有经验的护士可以根据不同的表现和症状进行初步判断和分类。
但是,在一些模糊、矛盾或不典型的症状表现下,护士需要具备更高的预见性思维来准确判断病情,避免延误诊断。
比如,有一位老年患者出现了轻度头痛和恶心,初步的观察和评估下是高血压导致的脑血管疾病,但经验丰富的护士可能通过患者表现出的一些细节,如发音不清、意识模糊等细节,诊断出可能是脑部出血等更为严重的疾病,及时转诊和处理。
2. 针对突发事件的抢救处理急诊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如突然停搏、呼吸困难等。
在这些事件中,急诊护士需要快速反应、果断行动,并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这时就需要有较高的预见性思维。
例如,当一个患者突然发生心脏骤停,急诊护士首先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然后通过观察患者的情况,判断这个患者的骤停是否是由于其他因素导致,如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及时调整处理方案,并在抢救的同时进行其他检查,如心电图、血气分析等,从而为医生提供精准的资料,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3. 规范化护理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急诊护士不仅要有对患者的观察和评估能力,还需要有对疾病的认知和理解,以制定出更加规范的护理和治疗方案。
通过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病情,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和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风险。
例如,对于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急诊护士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病史、症状等多种因素,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及时的观察和评估,以防止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其他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