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芬赫尔辛基大学及瑞典皇家科技学院,斯德哥尔摩大学访

芬赫尔辛基大学及瑞典皇家科技学院,斯德哥尔摩大学访

芬赫尔辛基大学及瑞典皇家科技学院,斯德哥尔摩大学访
芬赫尔辛基大学及瑞典皇家科技学院,斯德哥尔摩大学访

出國報告(出國類別:參訪及洽談交流合作)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及瑞典皇家科技學院、斯德哥爾摩大學參訪

服務機關:政治大學地政學系

姓名職稱:副教授 林子欽

派赴國家:芬蘭、瑞典

出國期間:2009/11/8~2009/11/28

報告日期:2009/12/15

出國報告審核表

出國報告名稱: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及瑞典皇家科技學院、斯德哥爾摩大學參訪

出國人姓名(2人以上,以1人

為代表)

職稱 服務單位 林子欽 副教授 地政學系

出國類別 ■考察 ?進修 ?研究 ?實習

?其他 (例如國際會議、國際比賽、業務接洽等)

出國期間:2009年 11月 8日至 2009年11月 28日 報告繳交日期:200912年 15月日

計 畫 主 辦 機 關 審 核 意 見 ?1.依限繳交出國報告

?2.格式完整(本文必須具備「目的」、「過程」、「心得及建議事項」)

?3.無抄襲相關出國報告

?4.內容充實完備

?5.建議具參考價值

?6.送本機關參考或研辦

?7.送上級機關參考

?8.退回補正,原因:?不符原核定出國計畫 ?以外文撰寫或僅以所蒐集外文資料為內容 ?內容空洞簡略或未涵蓋規定要項 ?抄襲相關出國報告之全部或部分內容 ?電子檔案未依格式辦理 ?未於資訊網登錄提要資料及傳送出國報告電子檔

?9.本報告除上傳至出國報告資訊網外,將採行之公開發表:

?辦理本機關出國報告座談會(說明會),與同仁進行知識分享。

?於本機關業務會報提出報告

?其他

?10.其他處理意見及方式:

審核人

一級單位主管 機關首長或其授權人員

說明:

一、各機關可依需要自行增列審核項目內容,出國報告審核完畢本表請自行保存。

二、審核作業應儘速完成,以不影響出國人員上傳出國報告至「政府出版資料回應 網公務出國報告專區」為原則。

附件二

國立政治大學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

出國成果報告書(格式)

計畫編號1 執行單位2

出國人員 地政學系林子欽 出國日期 2009年11月8

日至2009年11

月28日,共21

出國經費4 20,667元

出國地點3 芬蘭赫爾辛基、瑞典斯德

哥爾摩

目的

本人受芬蘭赫爾辛基科技大學(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KK)

測量學系之邀,於2009/11/8至2009/11/28間至該系訪問,並在其不動產碩士

課程中,給予一系列有關土地市場及土地政策之演講。北歐近年頗多創新及教育

之成就受到矚目,本人藉此機會,拜訪芬蘭及瑞典三所頗具盛名、且研究領域與

政大相近之大學。行前透過TKK Professor Kauko Viitanen協助接洽赫爾辛基

大學以及皇家科技學院,使得在緊湊時程中,仍能順利完成參訪。

過程

1. 瑞典皇家科技學院 Department of Real Estate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參訪日期11/20)

會談人:Professor Thomas Kalbro, Professor Hans Mattsson,

Professor Kalbro 和 Professor Mattsson 皆為該系資深教授,長期研

究土地市場與土地制度。本人向其介紹政大以及地政系教學研究方向,他們也談

到該系所屬建築與城鄉環境學院(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Built Environment)教學及發展方向。雙方都同意存在合作機會。兩位教授坦承,目前

該學院並無固定經費可以提供互訪,但是如果本校教師或研究生至該系從事研

究,應該可以提供研究空間。對於未來可能的合作機會,也非常期待。此外,該

系長期從事歐洲各國土地制度比較研究,本校地政學系以及歐洲相關研究系所可

以考慮合作機會。

聯絡人:

Professor Kalbro- thomas.kalbro@abe.kth.se

1單位出國案如有1案以上,計畫編號請以頂大計畫辦公室核給之單位計畫編號 + 「-XX(單位自編2位出國案序號)」型式為之。如僅有1案,則以頂大計畫單位編號為之即可。

2執行單位係指頂大計畫單位編號對應之單位。

3出國地點請寫前往之國家之大學、機關組織或會議名稱。

4出國經費指的是實際核銷金額,單位以元計。

Professor Mattsson- hans.mattsson@abe.kth.se

Marina Vaskovich (miss)- researcher

照片說明:Professor Kalbro (右) 和Professor Mattsson (左)

2. 斯德哥爾摩大學:, Department of Human Geography(參訪日期11/20) 會談人:Professor Gunnel Forsberg

斯德哥爾摩大學鄰近皇家科技學院,本人參訪之人文地理學系隸屬於社會科學院。該院包含經濟、地理、社會等科系,與本校研究方向十分相近。限於時間以及經費,必須將皇家科技學院與斯德哥爾摩大學安排於同一行程。Professor Forsberg當天原本不進辦公室,因為我的造訪特別與我會面。Human Geography 提供地理與都市規劃英文碩士課程,與本校地政學系相近。Professor Forsberg 提到該系存在非洲地區研究的傳統。但是隨著該院中國大陸學生增加以及亞洲地位的轉變,該系(院)對於亞洲地區之研究感到興趣,也認為這是未來可能合作的課題。此外,該校社會科學院其他科系,也大多提供英文教學之研究所課程。Professor Forsberg個人專長為性別研究(gender studies),特別詢問了相關研究在政大的情形。個人提到政大若干系所(如社會系、勞工研究所等)應有相關研究,也留下政大英文網頁供其查詢。會談當天雖然該院院長不在校內,Professor Forsberg為該院院務會議代表,也允諾將會談結果轉知院長。

聯絡人:

Mr. Rickeg?rd- international coordinator of human geography dept. Joakim Malmstr?m, Head of Faculty Office of social sciences-

joakim.malmstrom@samfak.su.se

Professor Forsberg- gunnel.forsberg@humangeo.su.se(為faculty board member)

3. 赫爾辛基大學:, Department of Geography(參訪日期11/27)

與談人:Professor Mari Vaattovaara

赫爾辛基大學校區分散於赫爾辛基市內多處,世界大學評比結果優異。原本Professor Vaattovaara行程忙碌,無法與我會面。後來見面時才得知,TKK Professor Viitanen曾經致電,請Professor Vaattovaara務必和我見面。雖然本學期起,Geography Department已經由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 改隸為faculty of sciences, 但是Professor Vaattovaara與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非常熟稔,允諾會將資料轉交社會科學院院長。Professor Vaattovaara 為 professor of urban geography,研究領域在於都市以及住宅問題與政策,長期執行歐盟支持之大型研究計劃。近年主要從事赫爾辛基移民住宅問題之探討。她對於與臺灣的合作,以及亞洲都市及住宅議題也深感興趣,展現極高的合作意願。她同時表示如果政大願意,有意在明年六月中下旬訪問臺灣,經費應可由其計畫內勻支。

聯絡人:

Professor Vaattovaara- mari.vaattovaara@helsinki.fi

心得及建議

北歐近年的發展受到矚目,此地區特有的經濟社會制度,自然值得身為社會科學重鎮的政大關注。這次趁著於芬蘭TKK期間,走訪其他三所與政大研究特色相近的大學。最大的心得,是這些學校都致力找出國家以及區域特有的問題,而非盲目依附國際潮流或熱門課題,長期下來也就形成研究特色與強項,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此外,所有大學都提供英文研究所課程,也都有許多國際交換學生。他們也認為,這些國際學生背後意味著基於互惠原則,他們的學生也可以至他校交換學習。對於學校來說,國際學生是項重要的資產。

北歐向來不是耀眼的區域,但是近年來突出的表現吸引國際注目。許多關於北歐創新、社會福利、都市發展、經濟成長等的研究方興未艾。政大在上述研究領域中,應該有比臺灣其他大學更好的利基。目前學校已經與北歐多所大學簽訂合作交換協定,未來應該可以進一步選定特定領域,進行更深化的雙邊研究。本人限於研究專長,僅能在參訪及報告中,以土地、住宅、都市等領域為重點,期盼將來可以拓展至其它領域。

採行之建議事項:

出國人簽名: 日期:2009/12/15

連絡人:林子欽 分機:51536

Email:tclin@https://www.doczj.com/doc/4d1503486.html,.tw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变态心理学

中南民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课程论文(设计) 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学期: 2010 -- 2011 学年第 2 学期 专业:应用心理学 年级: 08 级 学生姓名:黄俊 学号:08121019 题目: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课程名称: 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 任课教师姓名: 赵冬梅 2011年年 6 月 4 日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研究综述 摘要斯德哥尔摩的银行抢劫案,不仅仅是一起让犯罪学家感兴趣的案件,也吸引了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去解释这一常人看起来不可思议的现象。对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解释,也可以部分扩展到受虐症当中。关键词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强化受虐症收益追求 1973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柯瑞迪特银行发生了一起抢劫案,两名绑匪劫持4名人质近6天的时间。[1]事件发生后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竟拒绝指控这些绑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他们都表明并不痛恨歹徒,并表达他们对歹徒非但没有伤害他们却对他们照顾的感激,并对警察采取敌对态度。[2]其中一位女人质和一名绑匪有出于自愿的性接触。瑞典犯罪学家尼尔斯·贝耶洛特将这种受害者对压迫者或施虐者的依恋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3]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产生已久,人们难以理解为什么人质对伤害自己的犯罪分子动真情。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产生不是一般的绑架抢劫虐待就可以形成的,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情形下,满足条件才能产生。 一、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产生的条件 一般认为有这样四种因素引发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产生[4]: 1.绑匪威胁会杀死人质,并且人质也相信他们完全有可能这么做。因为这一因素的存在,受害者明白,在这种极度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中,既然绑匪可以杀死他们,那么对他们惩罚、虐待并不值得惊异,即便这是一种负面的身体遭遇和情感体验。相反,那些绑匪对他们的良善之举,是人质从没有奢望过的,所以,这些善行一旦出现,会在受害者的内心激起较高的情感波澜。 2.绑匪会向人质表达某种程度的善意,经常给他们一些小恩小惠最经常发生的是,在人质感到绝望的时候绑匪给他们食物或水,或者允许他们上卫生间。事实证明,这些善举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形成的基石(cornerstone)。人质将所有这些都感知为是绑匪赐予他们“生命礼物”。绑匪威胁他们生命这一事实被忽略了,他们为当下被给予的生命所感动。人质从心理上认为,他们还活着是因为绑匪“没有杀死我”,这是一种“被恩赐的存在”(grantingex—istence)。 从这种视角看,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产生,是因为人质对绑匪施加于他们身上的伤害的否认,和对“生命的礼物”的感恩。这是一种双重感激,一方面,是因为绑匪没有实施人质所预想的最坏的行为,或者说,人质因为没有被杀死而产生的负向感激;另一方面,是

斯德哥尔摩效应(人质情结)

斯德哥尔摩效应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Stockholm syndrome),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症,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西方心理学家这样解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他们的生死操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于是,他们采取了“我们反对他们”的态度,把当局当成了敌人。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条件 1、人质必须有真正感到绑匪(加害者)威胁到自己的存活。 2、在遭挟持过程中,人质必须体认出绑匪(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举动。 3、除了绑匪的单一看法之外,人质必须与所有其他观点隔离(通常得不到外界的讯息)。 4、人质必须相信,要脱逃是不可能的。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起源 1973年8月23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Olsson与Olofsson,在意图抢劫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内最大的一家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在警方与歹徒僵持了130个小时之后,因歹徒放弃而结束。然而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这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的情感,他们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绑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他们都表明并不痛恨歹徒,并表达他们对歹徒非但没有伤害他们却对他们照顾的感激,并对警察采取敌对态度。更甚者,人质中一名女职员Christian竟然还爱上劫匪Olsson,并与他在服刑期间订婚。这两名抢匪劫持人质达六天之久,在这期间他们威胁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时也表现出仁慈的一面。在出人意表的心理错综转变下,这四名人质抗拒政府最终营救他们的努力。这件事激发了社会科学家,他们想要了解在掳人者与遭挟持者之间的这份感情结合,到底是发生在这起斯德哥尔摩银行抢案的一宗特例,还是这种情感结合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而后来的研究显示,这起研究学者称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事件,令人惊讶的普遍。研究者发现到这种症候群的例子见诸于各种不同的经验中,从集中营的囚犯、战俘、受虐妇女与乱伦的受害者,都可能发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经验。以人质为例,如果符合下列条件,任何人都有可能遭受到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第1,是要你切实感觉到你的生命受到威胁,让你感觉到,至于是不是要发生不一定。然后相信这个施暴的人随时会这么做,是毫不犹豫。 第2,这个施暴的人一定会给你施以小恩小惠,最关键的条件。如在你各种绝望的情况下给你水喝。 第3,除了他给所控制的信息和思想,任何其它信息都不让你得到,完全隔离了。 第4,让你感到无路可逃。 有了这4个条件下,人们就会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警方找来心理学家:三个人质为甚么在最后的性命关头都帮匪徒逃命呢?专家深入研究,结论是:人性能承受的恐惧有一条脆弱的底线。当人遇上了一个凶狂的杀手,杀手不讲理,随时要取他的命,人质就会把生命权渐渐付托给这个凶徒。时间拖久了,人质吃一口饭、喝一口水,每一呼吸,他自己都会觉得是恐怖份子对他的宽

浅谈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刑事法律与案例》结课作业 ——浅谈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061310418 王斌 这学期的选修课选了刘耀彬老师的《刑事法律与案例》,一开始觉得有关法律应该是很无聊的课,但是事实上这门课还是很有意思的,有关一些罪行的判定也让我长了不少知识。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让我对法律和一些常见的罪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在第十周的课程中老师提到了“洛阳性奴案”,让人震惊不已。案犯李浩十分残忍,毫无人性,但是案发后受害者似乎忘记了恨,还在警察调查中试图袒护李浩。这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典型体现。 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或称为人质情结,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 一九七三年八月二十三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意图抢劫斯德哥尔摩最大的一家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名银行职员。这两名可能的抢匪劫持人质达六天的时间,在这期间他们威胁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时也表现出仁慈的一面。 在出人意表的心理错综转变下,这四名人质抗拒政府最终营救他们的努力。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这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的情感。他们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绑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

金。据说,当中一名遭挟持的女性,后来与之前绑架她的一名绑匪,在他服刑期间与他订婚。 这件事激发了社会科学家,他们想要了解在掳人者与遭挟持者之间的这份感情结合,到底是发生在这起斯德哥尔摩银行抢案的一宗特例,还是这种情感结合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而后来的研究显示,这起研究学者称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事件,令人惊讶的普遍。 研究者发现到这种症候群的例子见诸于各种不同的经验中,范围从集中营的囚犯、战争囚犯、乃至于娼妓、受虐妇女与乱伦的受害者。 这项调查的结论是,如果符合某些条件,任何人都有可能遭受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首先,受俘者必须真正感受到绑匪威胁到自己的存活。 其次,在遭挟持的过程中,被绑的人必须辨认出绑匪可能施予一些小恩惠的举动。 第三,除了绑匪的看法之外,受俘者必须与所有其它观点隔离; 最后,受俘者必须相信逃离是不可能的事。 专家认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这种心理转变,可发生在三到四天时间,但必须强调的是,身历这种症候群的人并不是疯了,而是他们正在为保住生命而战。这种症候群代表受俘者藉由讨好绑匪,以确保自己的一种策略。 受掳者尽最大的努力不去激怒或挑衅绑匪;而受俘者这样做的时候,也渐渐失去自我意识,直到完全接受掳人者的观点。假如受俘者现在用掳人者的眼光来看世界,他们就不再渴望自由,结果是当救援到来时,受害人可能会抗拒营救。

瑞典斯德哥尔摩城市交通系统和城市用地布局的规划理念

瑞典斯德哥尔摩市城市交通系统和城市用地布局的规划理念 城市轨道系统连接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市 斯德哥尔摩市的经验告诉我们了一种比较有先见之明的区域规划思想,即整合新城镇的规划建设和轨道交通体系。半个多世纪以前,该区域就制定了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城市的扩张要集中在轨道交通系统覆盖的新城。早期的新城镇规划是希望人口和就业能实现平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规划的重点放在了整合新城的规划建设和高品质的区域轨道系统建设上。在大多数的新城中,高密度的住宅区分布在轨道交通车站的周围,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方便居民,低密度的住宅区则通过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与轨道交通车站相连。许多新城的轨道交通车站与城镇中心连接在一起,车站附近禁止小汽车进入。在新城和走廊层面上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理念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成功:如今,超过一半的斯德哥尔摩新城居民都乘坐地铁或公交车上下班。虽然不同新城居住与就业的比例不同,但重要的是,这种走廊层面上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产生了高效的、双向平衡的交通流。此外,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的辅助政策,包括限制机动车的停放,给予公共交通出行明显的成本费用优势,以及适度地限制小汽车的使用。斯德哥尔摩的案例说明了在一个人们享受高生活质量的富裕地区也能建成成功的、可持续的公共交通系统。在这里,成功的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可实施的公共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整合的体系。 毫无疑问,斯德哥尔摩是城市发展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的典范。作为瑞典首都,同时也是瑞典最大的城市,该市72万人口中大约一半都居住在市中心,其余居民又有大约一半居住在规划的新城中,这些新城环绕在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周围,通过放射状的区域轨道系统Tunnelbana与市中心相连(地图4.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扭转城市无序扩张的趋势,形成在综合规划下的并由轨道交通支撑的郊区内集中发展的态势,政府制定了区域的综合规划,整个区域星形、多中心的布局模式就是该规划实施的结果。

各种稀奇古怪的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Stockholm syndrome): 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症,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起源: 1973年8月23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Jan Erik Olsson与Clark Olofsson,在意图抢劫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内最大的一家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在警方与歹徒僵持了130个小时之后,因歹徒放弃而结束。然而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这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的情感,他们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绑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他们都表明并不痛恨歹徒,并表达他们对歹徒非但没有伤害他们却对他们照顾的感激,并对警察采取敌对态度。更甚者,人质中一名女职员Christian竟然还爱上劫匪Olsson,并与他在服刑期间订婚。 lima综合症: lima综合症讲的是人质犯被人质所同化,与人质的立场趋于一致,把攻击心态转变的现象, lima综合症的起源:1996年一批持械匪徒绑架日本驻秘鲁lima的大使馆绑架大量人质,在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光辉的人格辉映下,在几天后匪徒就主动释放了大部分的人质 巴黎综合症: 巴黎综合症是日本人在法国巴黎工作或度假时发生的一种精神紊乱状态。 其主要症状有恶心、失眠、抽搐、难以名状的恐惧感、自卑感、蒙羞感以及被迫害妄想症,甚至是有自杀倾向。 法国心理学家赫夫•本阿默指出:“心理脆弱的游客可能会失去承受力,当他们了解的关于这个国家的介绍跟自己所发现的事实不符时,就会引发危机。” 有法国精神医师表示,这些人的临床抑郁症是由于他们对巴黎的浪漫看法与现实无法调和而导致的。 日本人对巴黎的热爱由来已久,巴黎吸引日本人的是巴黎人优雅的举止、精美的法国食物和路易威登箱包等奢侈品。在法国的28000名日本侨民大多数都生活在巴黎,而每年有几百万日本人到巴黎旅游。 已经在法国当导游15年的日本籍导游长谷川明说:“我接待的游客经常对巴黎感到格外失望。他们以为巴黎应该很干净,巴黎人应该很有礼貌、很友好。结果恰恰相反……他们心目中所期待的是老法国——充满了像让•加宾和阿兰•德隆那样的人。” 有媒体指出,巴黎人对所有不会说法语的人都不够友好,并不只是针对日本人。问题只在于日本人对西方的生活方式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到世界各地参观时总是一大帮人聚在一起,很少跟当地人接触,所以当真正近距离接触时,文化冲击在所难免。 耶路撒冷综合症: 耶路撒冷综合症是一种由于访问耶路撒冷城而触发的精神现象,包括一些宗教主题的激烈的思想困扰、错觉或其他类似精神病的体验。它并不局限于某一种宗教或教派,犹太人和许多不同宗派背景的基督徒都受到影响。 耶路撒冷综合症并不存在普遍的表现,不过产生这种现象的患者先前并无精神病的任何征兆,只是在到达耶路撒冷后才开始发病。而几周后, 或者离开耶路撒冷后就彻底痊愈。第欧根尼综合症: Diogenes又名肮脏混乱综合症或众议院综合征 症状特点: 1.生活脏乱,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这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许多人都对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这个名词耳熟能详。这是指犯罪的受害者对加害者产 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加害者的一种情结。 1973 年 8 月 23 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两名有前科的罪犯在意图抢劫市内最大的 一家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在警方与歹徒僵持了 130 个小时之后,因歹徒放 弃而结束。然而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这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仍然对歹徒显露出 怜悯的情感,他们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人,甚至还为其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他们都表 明并不痛恨歹徒,并表达他们对歹徒非但没有伤害他们却对他们照顾的感激,还对警察 采取敌对态度。更甚者,人质中一名女职员竟然还爱上其中一名歹徒,并与他在服刑期 间订婚。这两名歹徒劫持人质达六天之久,在这期间他们威胁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时也 表现出仁慈的一面。在出人意表的心理转变下,这四名人质甚至抗拒政府营救他们的努 力。 社会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这样一种堪称畸形的情感竟然普遍存在。从集中营的 囚犯、战俘、受虐妇女到乱伦的受害者,都可能发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经验。在以往国 外发生的的一些囚禁性奴案中,很多被囚女性身上都能找到这种情结。其中很有名的就 是被囚八年的奥地利女孩娜塔莎,重获自由的她在首封公开信中竟然表示被囚也不算坏 事,她写道,“从某种角度来说,他(绑架者)对我非常关心。他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为他感到悲伤。” 那么,本案这些被囚禁的女孩怎么一步步地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呢?…[详细]
大前提:李浩有着被长期压抑的权力型人格, 大前提:李浩有着被长期压抑的权力型人格,并企图通过囚禁女子来满足自己的权力欲 记者对李浩的调查着墨不多,但是还是可以看出他性格的分裂与暴戾之处。今年 34 岁的李浩有 一名小自己 10 岁的妻子,并共同育有一子。在邻居的眼里,他和妻子恩爱。而在同事看来,李浩为 人低调,不善于参加同事间聚会。值得注意的是,李浩是消防兵转业,他在洛阳技监局执法大队并 不是一名正式员工,平时经济状况很一般。 在长达 1 年多的时间里,李浩挖地窖、运土石方,行动均在深夜进行,周围邻居甚至毫无察觉。 这些都显示了他的军人素养所带来的毅力和专业知识。李浩这样一个人有着很旺盛的权力欲,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却得不到满足(不是正式公务员,经济条件不好,转业后可能很失落),他平时所隐 藏的权力型人格都在囚禁性奴这件事情上得到了实现。假如李浩没有这种隐藏的权力型人格的话, 他就不会造地窖、养性奴了。值得一提的是,李浩一共养了六名性奴,最长的两年,最短的三个多

斯德哥尔摩效应的心理分析

斯德哥尔摩效应的心理分析 一、斯德哥尔摩效应的理解 所谓“斯德哥尔摩效应”, 又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是指被害者对于加害人产生情感, 甚至反过来帮助加害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往往使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 那么,斯德哥尔摩效应究竟与何而来呢?让我们将时间回溯至上世纪七十年代。1973年8月23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Olesson和Olofsson,在意图抢劫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最大的一家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警方与之僵持长达130个小时之久后,因歹徒放弃才得以打破僵局。然而事发后几个月,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之情。他们对警方采取敌对态度,并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绑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他们都表示并不痛恨歹徒,因为歹徒非但没有伤害他们反而还照顾他们,这让他们感激不已。更甚者,人质中一名女职员Christian竟然还爱上劫匪Olsson,并与她在服刑期间订婚。 这件事引起了心理学家的关注, 他们想要了解在斯德哥尔摩银行劫案中, 劫持者与人质之间的这份感情结合, 到底是一宗特例, 还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后来研究发现, 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见诸于各种不同的经验中—从集中营的囚犯、战俘、受虐妇女与乱伦的受害者, 等等。 二、斯德哥尔摩效应发生的条件 当然, 斯德哥尔摩效应的发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以人质为例,如果符合下列条件, 就有可能遭受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1、人质切实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 并坚信劫持者掌握着生杀大权, 而自己命悬一线, 随时都可能毙命。 2、劫持者定会给人质施以小恩小惠, 如, 在他们生命垂危时, 给他们一些水喝等等。这是最关键的条件。 3 、严控人质的思想, 并阻断一切不利劫持者自身的信息。通常情况是让人质在很长一段时间与外界隔离, 只与劫持者在一起。 4、人质感到无路可逃般的绝望。 三、斯德哥尔摩效应的心理分析 1、投入导致自我合理化----认知失调论的视角 认知失调论1957 年由费斯廷格提出。该理论认为当我们的两套认知元素处于矛盾状态时, 我们在情感上会感觉到不舒服, 于是要想办法淡化这种失调体验。具体方法有: ( 1) 改变行为,使对行为的认知符合态度,( 2) 改变态度, 使其符合行为; ( 3) 也可以通过引进新的认知元素改变不协调的状况。 当个体的自我感( sense of self ) 与他的行为之间存在着差距时, 失调体验就会产生。人们一贯追求的是这样三种自我感知: 一致、稳定和可预测性的自我感知, 对自身才能的感知( 即认为自己是聪明、能干的) , 最后是道德良善的感知。如果个体做了使自身感到震惊的事情( 不符合一致性的感知) , 愚蠢的事情( 不符合才能的感知) , 或者引发罪恶感的事情( 有悖于德行高尚的感知) , 就会产生失调体验, 这种体验作为一种动力驱使个体采取行为降低失调感。 无论是人质、犯人、受暴妇女还是极端教派的成员, 他们在与控制者之间的关系中有多方面的投入: 首先是情感投入。在受控期间, 他们流了很多眼泪, 且担惊受怕。任何苦难的经历都会产生一种联结的体验( a bonding experience) , 即使这种联结是不健康的。没有人会对一个可以轻而易举加入的组织产生认同体验。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Stockholm syndrome),又称为人质情结,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由来 1973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家银行,歹徒欧陆森(Olsson)与欧佛森(Olofsson)绑架了四位银行职员人质,挟持了131小时之久。在这长时间,遭挟持者却逐渐对于该犯人产了同情与认同,甚至有崇拜的心理,且衍生出休戚与共的共同依赖现象,认为彼此的命运是不可分的。事后,更有进者,被绑架的人质中有一名女职员克丽斯蕬汀(Christian)竟然爱上欧陆森并与他订婚(Hubbard, 1986; McMains & Mullins, 1996)。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一词源于公元1973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发生的一件银行抢劫案件,歹徒Olsson与Olofsson绑架了四位银行职员,在警方与歹徒僵持了130个小时之后,因歹徒放弃而结束,然而所有的受害者在事后都表明并不痛恨歹徒,并表达他们对歹徒非但没有伤害他们却对他们照顾的感激,并对警察采取敌对态度,事后,被绑架的人质中一名女职员Christian竟然还爱上

Olsson并与他订婚。 研究发现,从集中营的囚犯、战俘、乃至**、受虐妇女与乱伦的受害者,都可能发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经验。以人质为例,如果符合下列条件,任何人都有可能遭受到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第一,受俘者必须真正感受到绑匪威胁到自己的存活。其次,在遭挟持的过程中,被绑的人必须辨认出绑匪可能施与的一些小恩惠的举动。再者,除了绑匪的看法之外,受俘者必须与所有其他观点隔离。最后是,受俘者必须相信,逃离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件事情激发了社会科学家,他们想要了解掳人者与遭挟持者之间这份感情结合,到底是发生在这起斯德哥尔摩银行抢劫案的一宗特例,还是这种情感结合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而后来的研究显示,这起研究学者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事件,令人惊讶的普遍。 什么样的人会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据心理学者的研究,情感上会依赖他人且容易受感动的人,若遇到类似的状况,很容易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通常有下列几项特征:

“瑞典阿特拉斯·科普柯公司”简介

“瑞典阿特拉斯·科普柯公司”简介 (ATLAS COPCO) 阿特拉斯·科普柯公司成立于1873年,目前是世界上最大跨国工业集团之一,总部设在瑞典,世界各地有50余家工厂,生产三千多种产品,在50多个国家设有销售公司,代理商遍布85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压缩机技术部下属共有10个分厂,主要生产适用于空气和其它工业用气体的往复式、螺杆式、离心压缩机及其配套用干燥器、过滤器、冷却器、能量回收系统和控制系统等。其中比利时的AIRPOWER 分厂是世界上最大的螺杆压缩机生产厂,年产量达几万台,德国的ENERGAS 分厂专门制造特殊工艺气压缩机,美国加州的COMPTEC和ROTOFLOW分厂制造离心式空压机、工艺压缩机和膨胀机。 阿特拉斯·科普柯公司一百多年来向世界各地提供了大量的高质量压缩机、膨胀机以及优良的售后服务,获得世界各国用户良好信赖。 该公司在1984 年起对国内进行直接销售业务,并向中国转让了有关的喷油螺杆压缩机技术。1984年开始在中国设立办事处,到目前为至,在中国已成立了七个合资企业,并在北京、上海、西安、广州均有办事机构,另外在上海、广州还设立了维修中心。1995年在无锡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了无锡阿特拉斯·科普柯公司,可以为国内用户提供与国外阿特拉斯·科普柯公司同步技术水平的各类喷油螺杆压缩机。至1995年止不完全统计已有数千台各类压缩机在全国医药、纺织、食品、电子、化工、石化等行业长期稳定动行。 阿特拉斯公司压缩机和膨胀机产品工况范围: 1、GA/GR系列喷油螺杆压缩机(用于空气、氮气): Q=0.5~43.5m3/min,P=7.5、10、13、20bar四个等级。 2、XA/XR系列移动式喷油螺杆压缩机(用于空气): Q=1~34.2m3/min,P=7、8.6、12、17、20、25bar六个等级。 3、ZA/ZE系列无油螺杆压缩机(用于空气、氮气): Q=10~226.2m3/min,P=2、3、3.5bar三个等级。 4、ZR/ZT系列无油螺杆压缩机(用于空气、氮气): Q=2.2~112.5m3/min,P=7.5、8.0、8.6、10bar四个等级。 5、ZH系列离心式压缩机(用于空气、氮气): Q=91.7~141.7m3/min,P=7、8、10.4bar三个等级。 6、H系列离心式压缩机(用于空气、氮气): Q=113.3~566.7m3/min,P=2.2~32bar,1至4级压缩。 7、SC系列离心式压缩机(工业用各种气体): Q=8.3~1698.3m3/min,P=2.5~54bar。 8、TP系列离心式压缩机(工业用各种气体): Q=16,7~283.3m3/min,P=9~54bar。 9、GT系列多轴式(2~6级)离心式压缩机(工业用各种气体): Q=8.3~3333.3m3/min,P=2.5~64bar。 10、透平膨胀机: Q=50~500000kg/h,进口温度:t=-270~510℃, 进口压力:P=2~207bar(a)。 总部设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阿特拉斯·科普柯公司成立于1873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集团之一。集团在四大洲15个国家生产3000多种产品。通过渗透于150个国家的销售网络,采取多品牌策略,专业营销麾下各产品,其中半数产品由集团全权拥有或控制的销售公司统一销售,2001年集团销售额近50亿美元,员工26000多人。 集团主要由四大部门组成,即压缩机技术部、工业技术部、建筑及矿山技术部和租机服务部。阿特拉斯·科普柯作为世界上最早生产螺杆压缩机的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螺杆压缩机的研制和发展,以其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享誉世界。因此,其螺杆压缩机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国际市场占有率为25%左右)一直居世界首位,2001年销售额达18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一。其设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的Airpower工厂占地422,457平方米,以生产各种螺杆式、离心式、活塞式压缩机以及空气后处理设备闻名于世。 早在20年代,阿特拉斯·科普柯的压缩机已进入中国市场。1984年阿特拉斯·科普柯在香港成立中国销售公司,开始对中国直接销售。到目前为止已在全国各地设立了20个办事处、4个零备件仓库。 为了向中国的企业提供高质量和价格合理的压缩机,1994年阿特拉斯·科普柯在中国的无锡成立了合资企业-无锡阿特拉斯·科普柯压缩机有限公司,专业组装阿特拉斯·科普柯的螺杆压缩机。主要零部件均从阿特拉斯·科普柯公司成套后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症状表现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症状表现 *导读: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引起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原因是什么?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症 状表现有哪些?……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引起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原因是什么?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症状表现有 哪些? *一、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病因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病因暂不清楚,但有学者经过研究发现其病因与心理因素有关。现实生活中,曾有一女子被劫持数日后爱上歹徒,且与歹徒结为夫妻。女子之所以会对歹徒产生感情,主要原因是女子本以为歹徒会杀害他,感到非常恐惧。但歹徒虽威胁着她,但并未对她作出任何伤害,甚至有时给她略施小惠。女子由恐惧变为感动后,就对歹徒心生怜悯,由此崇拜他,深深地爱上了他。爱情的力量非常大,能让罪犯和被劫持者相爱。

*二、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症状表现 人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后会经过恐惧、害怕、同情、帮助四大历程。一开始,人在被挟持时,会确信歹徒非常凶狠,会伤害自己,于是产生了恐惧心理。进而在挟持的过程中,歹徒虽然不断以杀害她为由威胁她,但却没有做出任何伤害她的事情。逐渐,她相信歹徒会略施小惠,不要那么残暴,于是只是单纯地害怕歹徒。与歹徒相处一段时间后,人质不能获取外界的任何信心,于是开始慢慢了解歹徒的经历和想法,对他产生了怜悯之情。人质怜悯歹徒,就不会想逃跑,而逃跑也存在一定风险性,可能危及自己生命。于是,人质默默地爱上了歹徒。在被救出后,人质不但不会指控歹徒,而且会尽全力帮助他。但并非所有的人质都会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只有少部分人会产生而已,这些人往往容易被感动或者有依赖人的习惯。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症状表现有哪些,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如果大家还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告知答案。

人是可以被驯养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人是可以被驯养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2008-11-23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经济观察人是可以被驯养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张轲风 自有人类文明开始,有一种心理病症可能就已存在,然而直到上世纪70年代,这种病症才由于一个刑事案件受到重视,并以此得以命名,这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Stockholm syndrome)。 1973年8月23日,瑞典斯德哥尔摩的某家银行里,突然闯进两个全副武装的绑匪,先是一阵狂扫乱射。绑匪一边扫射一边说:Party开始了。此后,绑匪将几名银行职员挟持为人质,并将他们扣押在银行的地下保管库里。匪徒提出的条件是,释放在押的同伙,保证他们安全出境,否则将人质一个个处死。 经过六天的营救,警方设法打通了保管库,用催泪瓦斯将人质和劫匪驱赶出来,狙击手同时作好了危急情况下击毙劫匪的准备。然而,离开保管库后,几名人质反而将劫持者掩护起来,保护他不受警方的伤害,此后甚至拒绝提供不利于绑匪的证词。更为离奇的是,其中一名女人质还由此爱上了一名劫持者,等他获释后就要嫁给他。 人们无法为这个匪夷所思的事件做出合理的解释,只好将它病理化。从而,在心理学、医学领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心理疾病: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这个病症又被称为人质情结,概括而言,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 后来,人们发现,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几乎是人质挟持事件中相当普遍的一种现象。 1976年,法航139次班机被恐怖分子劫持到乌干达的恩德培机场。根据一名头脑清醒的女人质回忆,劫持过程中,留给她强烈印象的不是恐怖分子如何凶神恶煞,如何殴打、虐待旅客,而是每当恐怖分子头目发表演说时,全机舱里就会发出如潮的掌声。这个叫做达维森的女人质在回忆中说了这样一句话:“现在,只是现在,我才理解。当人们想活命时,是最容易受骗的。” 前不久报道说,意大利两位被劫持的女记者获救之后,不但不感谢政府的努力,反而“支持伊武装分子的‘正义之战’”。这或许也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体现(也有可能不是,这里还涉及到政治信仰问题)。不过,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在007系列之《黑日危机》中有过明确的表现:该片中被劫持的石油大亨的女儿,后来助纣为虐。 我可以列举出一连串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事例,不过没有这个必要,大家通过强大的网络搜索引擎可以了解得更详细。

瑞典留学城市斯德哥尔摩介绍.doc

瑞典留学城市斯德哥尔摩介绍 本文的重点覆盖瑞典城市斯德哥尔摩。文化底蕴,大学水平和其他一些方面,使这个城市成为了一个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地。假如这座城市恰好是你心目中的理想留学地,那就请和我一起往下了解吧。 瑞典是欧盟第三大国,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瑞典最大的城市和首都就是斯德哥尔摩,这是一个能为国际学生提供大量机遇的大都市。 斯德哥尔摩城市环境 作为首都,斯德哥尔摩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学生们身处的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环境。作为高等教育、政治、文化和媒体的中心,无论想进行哪一领域的学习,斯德哥尔摩都提供了独特的机会。由于城市位于中南部东海岸,大部分区域被划分为城市空间、水道、公园或绿地。这座城市,11月至4月的气温范围在零下2-5摄氏度,5月至10月的气温范围在10-20摄氏度左右。斯德哥尔摩的人才市场由银行业、服务业和科技业组成,因此在斯德哥尔摩学习这些专业,然后获得高价值工作经验的绝佳地点。 斯德哥尔摩大学 自18世纪以来,高等教育一直是斯德哥尔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等教育的第一个重点是医学。斯德哥尔摩是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所在地,斯德哥尔摩大学是瑞典历史第四悠久的大学,也是斯堪的纳维亚最大的大学之一。这一大学不断创造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上的新纪录,为所有学生提供独特的学术体验。学校的专业以理科为主,目前只有一门本科课程是用英语授课的。然而,斯德哥尔摩大学是非常重视研究生教育的,尤其是国际学生的研究生教育。这所大学提供65个硕士课程,全都以英语授课,涵盖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法律等等多种领域。大学校园位于公共交通沿线,交通十分便利。 斯德哥尔摩文化

也许斯德哥尔摩能够为学生提供的最好的方面之一,就是跨越多个不同领域的文化财富了。这座城市出产过著名诗人和作者文学类型,建筑水平也很发达,到处都是视觉艺术画廊和博物馆、剧院,还有刺激的游乐园。每年城内都会举办一些活动,比如斯德哥尔摩爵士音乐节,还有斯德哥尔摩马拉松比赛,为参赛者提供近距离感受这座城市的机会。拥有广泛的公共交通系统,学生们没有理由不去探索这个城市所提供的一切。此外,还有四个机场和一列横贯瑞典的城际列车。这里的美食也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其他文化的影响,在品尝家乡美食的同时,还能品尝到当地的风味。 由于天气原因,在瑞典留学你会收获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这是的一个独特方面。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旅游中心,所以可以为国际学生提供很多东西。如果你有兴趣在国外攻读研究生学位,瑞典斯德哥尔摩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地方。

《斯德哥尔摩公约》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知识介绍《斯德哥尔摩公约》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 OPs) 沈 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工程系北京100026) 摘要本文介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斯德哥尔摩公约》削减和淘汰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种类、结构、用途、危害及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现况。 关键词斯德哥尔摩公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机氯农药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于2001年5月22日联合国环境署在瑞典首都组织召开的外交全权代表会议上获得通过,第二天我国政府签署了《公约》。该《公约》旨在减少或消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免受其危害。第一批受控的是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 OPs)。联合国环境署(UNEP)表示,全世界将投入5亿美元用于清除这些被称为“一打肮脏的”有毒化学品。这是继《保护臭氧层公约》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之后,人类为保护全球环境而签订的第3个具有强制性减排要求的国际公约。至今已有151个国家签署,99个国家批准,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4年6月25日正式批准《公约》,8月13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交存了批准、接受、核准和加入书。按照《公约》的规定,90天后的2004年11月11日正式对中国生效。 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 Ps)的特性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已知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一类污染物。它们有以下一些共同特点。 1.1 环境持久性 持久性物质(persistent substance)是指化学稳定性强,难于降解转化,在环境中不易消失,能长时间滞留的物质。符合这些条件的有机污染物就叫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缩写为P OPs)。通常用污染物在环境中消失50%所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T 1/2 )来表示。持久性物质在水中的半衰期大于2个月、或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大于6个月、或在水体沉积物中的半衰期大于6个月[1]。有研究表明,P OPs对人类的影响会持续几代。 1.2 生物积累性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生物积累性,由于它们具有低水溶性、高脂溶性特性,可以被生物有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直接从环境介质或从所消耗的食物中摄取并蓄积。生物积累的程度可以用生物浓缩系数来表示。某种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积累达到平衡时的浓度与所处环境介质中该物质浓度的比值叫生物浓缩系数(BCF)。各种化学物质的生物浓缩系数变化范围很大,与其水溶性或脂溶性有关。该系数对于评价、预告化学物质的环境影响有重要意义,某化学物质的生物浓缩系数大,则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大,对生物积累性的规定之一是,在水生物种中的生物浓缩系数或生物积累系数大于5000[1]。 生物累积性可通过食物链(网)在生物体内蓄积并逐级放大,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 1.3 远距离迁移能力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半挥发性,能够从水体或土壤中以蒸气的形式进入大气环境或被大气颗粒物吸附,通过大气环流在大气环境中作远距离迁移。在较冷或海拔高的地方会沉降到地球上。而后在温度升高时,它们会再次挥发进入大气,进行迁移。这就是所谓“全球蒸馏效应”或“蚱蜢跳效应”。由于这种过程不断地发生,使得P OPs物质可沉降到地球偏远的极地地区。 在南极企鹅体内和北极爱斯基摩人体内检出滴滴涕及代谢物就是这一性质的最好说明。 1.4 不利影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或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它们之中不少都具有高急性毒性和水生生物毒性,有的被确认不仅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还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它们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是长期而复杂的,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繁衍和可持续发展将构成重大威胁。 2 《斯德哥尔摩公约》削减和淘汰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根据这12种P OPs物质的用途、来源,将其分为3类。 2.19种有机氯农药 这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当中有9种属于有

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详细介绍

360教育集团介绍,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是瑞典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一年一度举行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市政厅,被推崇为20世纪欧洲最美丽的建筑物之一;有“北欧凡尔赛宫”之称的多洛尼库尔摩王宫,使您一走进去便仿佛置身于18世纪古老的欧洲岁月之中。斯德哥尔摩面积约300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70万,碧波荡澜的梅拉伦湖环绕着湖心岛的边缘,清灵的水光映照得都市的每一个角落鲜亮动人。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是市政委员会的办事处,被认为是斯德哥尔摩的象征,濒临梅拉伦湖,由建筑师拉格纳尔?厄斯特堡设计。1911年动工,1923年建成。它是一座庞大的红砖建筑物,其右侧是一高105米、有3个皇冠的尖塔,代表瑞典、丹麦、瑞典三国国王和人民合作无间。厅内有市议会大厅和宴会厅。每年诺贝尔奖金颁发后,国王和王后都要在宴会厅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举行隆重盛大的宴会。 从斯德哥尔摩乘车西行约半小时,就到了风景如画的皇后岛,沿湖岸步行,可以看见湖中白鸥点点,野鸭成群,湖水湛蓝,对岸树影依稀,林屋幽雅,置身其中,宛若仙境。岛上有17世纪的瑞典王宫—德洛特宁宫,现在是瑞典王室的主要住宅,王室为了让年轻一辈的家庭成员有较宽敞的庭园,于是就从旧城搬到皇后岛/德洛特宁岛居住。王宫是与丹尔赛宫风格相同的宫殿建筑。 位于斯德哥尔摩市郊的著名旅游胜地皇后岛上。中国宫始建于1753年,是当时瑞典国王福雷德里克为庆祝王后乌尔里卡7月24日生日而建造的。初为本质结构,规模也小。10年后,国王下令以木石结构重新修建此宫,于1769年建成,20世纪50年代,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翻修,遂成今日之风采。这是一座中国式宫殿与法国洛可可式建筑的融合体,兼有东方建筑的典雅与西方建筑的华丽。整个建筑呈弓形。 瓦萨沉船博物馆在斯德哥尔摩动物园岛上。这里展出的一艘双层炮舰,建于300多年前,被认为是世界上从海底扣?捞起来的最古老的战舰。17世纪时,瑞典海军雇佣荷兰造船技师修造炮舰。原计划修建一艘单层炮舰,在修建中,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得知海上劲敌丹麦已修建成双层炮舰,便仓促做出决定,命令将其改建成双层炮舰。由于炮舰仓促改建成双层,重心太高,首次出航即沉没在近海之中。这是当时轰动一时的海上重大事故。 历史博物馆坐落在斯德哥尔摩市内的布拉西赫门半岛上,是瑞典陈列古文物的著名博物馆。该馆建于1939年,于1943年对外开放。馆内收藏着瑞典上自史前时期、下迄16世纪中世纪时期的历史文物。一层陈列着各种石器、青铜器以及铁器时代的文物。一层陈列着各种石器、青铜器以及铁器时代的文物。二层是800年—1050年海盗时代的遗物,以及 1050年—1520年瑞典中世纪的绘画、工艺品和乡村教堂的模型。 瑞典王宫位于中央广场旁。王宫的教堂、国家厅和宴会厅陈设如旧,华丽的大厅里,壁上挂着历代国王和王后的大幅肖像。在一些室内陈列着瑞古古代国王的王冠、王袍、权杖、战车、兵器、珠宝、饰物和金银器皿等,这些都让人依稀可见昔日王室的赫权势。王宫共有608间房间,比英国的白汉宫还多4间。最让游人开眼界的是夏季每日中午在王宫前举行的卫队换岗仪式。换岗卫兵身着华丽服饰严肃而庄严地履行着古老传统的换岗程式。 利丁岛上的米勒斯公园斯德哥尔摩近郊的利丁岛,是享誉世界的雕塑家米勒斯工作和生活的地方。1955年米勒斯去世后,为了纪念这位著名的雕塑家,瑞典将这里辟为博物馆。里面收藏了大量米勒斯的作品。后来沿石坡拓建成公园,面向大海,园内庭院高低错落有致,景色秀丽。雕刻作品散落在满园的喷泉和鲜

李浩案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分析

从受害者群体特征探析性奴案中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发生原因 摘要: 种种犯罪资料以及受害者的表现表明隐匿于城市生活长达两年之久的性奴案着实产生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这也是犯罪人顺利实施所有犯罪过程的保护伞。通过分析,笔者发现此案具备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发生的四个条件;并进一步结合受害者即卖淫女的群体特征进一步分析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了斯德哥尔摩发生的综合动力因素。 关键词: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卖淫女 一、案情简介以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发生: 2009年8月,河南南阳新野县人李浩控制妇女进行淫秽视频表演赚钱,在其购买的地下室挖掘地洞,先后将6名妇女骗来囚禁于地洞内。期间,李浩多次强行与6人发生性关系。2010年下半年的一天,被告人李浩指使、胁迫段某某并直接参与杀害一名被囚禁妇女。2011年3、4月份,李浩开始组织被其控制的妇女在地下室通过网络进行淫秽视频表演。2011年6、7月份,李浩又指使段某某、姜某某、张某某杀害另一名被囚禁妇女。2011年8月30日至9月2日,李浩组织被其控制的多名妇女卖淫。9月初的一天,警方接到23岁的女子小晴(化名)的报警电话,称其被“大哥”带出卖淫,刚从一个地窖中逃离,她和另外五名姐妹被诱骗绑架后,沦为“大哥”的性奴,“‘大哥’还杀了两个人。”案情浮出水面。 这桩性奴案在涉及多名受害人的情况下隐匿了长达两年之久,如果不是受害人的逃跑,至今犯罪人的罪行还不能令众人哗然。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于受害人群的特殊性,她们是被社会遗忘的“卖淫女”,她们的失踪不会引起社会的注意,无助与长期形成的心理方面的缺陷也很容易使她们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于他人。)洛阳“性奴”案震惊全国,许多人感到很奇怪,这些女性完全有机会、有能力依靠集体的力量反抗、逃脱,可是据案情曝光,李浩平时对这些女孩“调教有方”,女孩子

斯德哥尔摩公约

斯德哥尔摩公约 一.《斯德哥尔摩公约》的主要内容 《斯德哥尔摩公约》旨在减少或消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排放,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其危害。根据公约将采取国际行动的最初12种(类)POPs包括三类:1)农药:艾氏剂、氯丹、DDT、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灭蚁灵、毒杀酚和六氯苯(HCB)(即是农药,也是工业化学品);2)工业化学品:六氯苯(HCB)和多环芳烃(PCBs);3)副产物:二恶英(PCDD)和呋喃(PCDF)。 《公约》分前言、正文和附件三部分。前言中阐述了一些原则和认识,如共同而有区别的原则、预先防范原则等等。正文包括目的1条、定义1条、实质性条款14条和常规性条款14条。规定了通过控制生产、进出口、使用和处置等措施减少并最终消除有意生产的POPs的排放。对于某种POP,各国只有经过特定豁免申请,才能在规定的时间限内继续生产或使用这种POP。政府应包括促进最佳可行技术和最佳实践在内的措施,尽可能尽可能消除无意产生的POPs。以安全、有效和环境无害化的方式管理POPs库存和处置含POPs的废物。通过制订并实施行动计划等方法执行公约的有关规定。公约同时规定了增补POPs的标准和程序。还规定了公约的资金资源和机制、公约的临时资金安排和技术援助,要求发达国家提供新的额外的资金资源,提供技术援助。此外,公约包括了关于信息交换、公众宣传认识和教育、研究开发和监测、报告、成效评估等方面的条款。6个附件对公约正文的规定进行更为详尽的说明 二.《斯德哥尔摩公约》谈判背景 60至70年代期间,某些化学品和农药的用量迅速增加。其中许多化学品对现代社会而言是很重要的,但同时也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严重危害。尤其是POPs这类化学品,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即使接触的剂量很低也可能致癌、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损伤、免疫系统患病、生殖系统紊乱、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受阻。POPs是一类持久性的、易于生物蓄积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风险的化学物质。还有证据表明这些物质能通过远距离输送出现在那些从未生产或使用过它们的地方,后果是它们对全球环境造成了威胁,国际社会呼吁采取紧急国际行动,减少和消除其排放。 1992年之前,对化学品采取的国际行动主要是建立信息交换和风险评价的方法。例如,1985年FAO制定了国际农药销售和使用的行为规则,1987年UNEP制定了《化学品国际贸易信息交换伦敦准则》。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上通过了《21世纪》。《21世纪》第19章“包括防止有毒和危险产品非法国际贩运的有毒化学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