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次函数实际应用(带解析)

一次函数实际应用(带解析)

一次函数实际应用(带解析)
一次函数实际应用(带解析)

一次函数实际应用(解析版)

1.已知A、B两地之间有一条长270千米的公路.甲、乙两车同时出发,甲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沿此公路从A 地匀速开往B地,乙车从B地沿此公路匀速开往A地,两车分别到达目的地后停止.甲、乙两车相距的路程y(千米)与甲车的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乙车的速度为千米/时,a=,b=

(2)求甲、乙两车相遇后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甲车到达距B地70千米处时,求甲、乙两车之间的路程.

2.(8.00分)某种水泥储存罐的容量为25立方米,它有一个输入口和一个输出口.从某时刻开始,只打开输入口,匀速向储存罐内注入水泥,3分钟后,再打开输出口,匀速向运输车输出水泥,又经过2.5分钟储存罐注满,关闭输入口,保持原来的输出速度继续向运输车输出水泥,当输出的水泥总量达到8立方米时,关闭输出口.储存罐内的水泥量y(立方米)与时间x(分)之间的部分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求每分钟向储存罐内注入的水泥量.

(2)当3≤x≤5.5时,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储存罐每分钟向运输车输出的水泥量是立方米,从打开输入口到关闭输出口共用的时间为分钟.

3.(8分)甲、乙两车间同时开始加工一批服装.从开始加工到加工完这批服装甲车间工作了9小时,乙车间在中

途停工一段时间维修设备,然后按停工前的工作效率继续加工,直到与甲车间同时完成这批服装的加工任务为止.设甲、乙两车间各自加工服装的数量为y (件),甲车间加工的时间为x (时),y 与x 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甲车间每小时加工服装的件数为 件;这批服装的总件数为 件. (2)求乙车间维修设备后,乙车间加工服装的数量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求甲、乙两车间共同加工完1 000件服装时甲车间所用的时间.

4.实验室里,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高都是10cm 的圆柱形容器(甲、丙的底面积相同),用两个相同的管子在容器的6cm 高度处连通(即管子底离容器底6cm ,管子的体积忽略不计),、现在三个容器中,只有甲中有水,水位高2cm ,如图①所示,若每分钟同时向乙、丙中注入相同量的水,到三个容器都注满水停止,乙、丙容器中的水位h (cm )与注水时间t (min )的图象如图②所示.

(1)乙、丙两个容器的底面积之比为 . (2)图②中a 的值为 ,b 的值为 . (3)注水多少分钟后,乙与甲的水位相差2cm ?

y (件)

5.小明在练习操控航拍无人机,该型号无人机在上升和下落时的速度相同,设无人机的飞行高度为y (米),小明操控无人飞机的时间为x(分),y与x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无人机上升的速度为米/分,无人机在40米的高度上飞行了分.

(2)求无人机下落过程中,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求无人机距地面的高度为50米时x的值.

6.某加工厂为赶制一批零件,通过提高加工费标准的方式调动工人的积性.工人每天加工零件获得的加工费y(元)与加工个数x(个)之间的函数图像为折线OA-AB-BC,如图所示.

(1)求工人一天加工费不超过20个时零件的加工费.

(2)求40≤x≤60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

(3)小王两天一共加工了60个零件,共得到加工费220元,在这两天中,小王一天加工的零件不足20个,求小王第一天加工零件的个数。

7.(9分)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甲车匀速前往B 地,到达B 地立即以另一速度按

原路匀速返回到A 地;乙车匀速前往A 地.设甲、乙两车距A 地的路程为y (千米),甲车行驶的时间为x (时),y 与x 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求甲车从A 地到达B 地的行驶时间.

(2)求甲车返回时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求乙车到达A 地时甲车距A 地的路程.

8.甲、乙两台机器共同加工一批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两台机器均改变了一次工作效率,从工作开始

到加工完这批零件两台机器恰好同时工作6小时,甲、乙两台机器各自加工的零件的个数y (个)与加工时间x (时)之间的函数图象分别为折线OA AB -与折线OC CD -,如图所示. (1)求甲机器改变工作效率前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 (2)求乙机器改变工作效率后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求这批零件的总个数.

甲D

C

45B A

6280

110x (时)

y (个)O

9.(8分)甲、乙两工程队维修同一段路面,甲队先清理路面,乙队在甲队清理后铺设路面.乙队在中途停工了一段时间,然后按停工前的工作效率继续工作.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甲队清理完的路面长y(米)与时间x(时)的函数图象为线段OA,乙队铺设完的路面长y(米)与时间x(时)的函数图象为折线BC-CD-DE,如图所示,从甲队开始工作时计时.

(1)分别求线段BC、DE所在直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2)当甲队清理完路面时,求乙队铺设完的路面长.

(第9题)

10.(8分)甲、乙两支清雪队同时开始清理某路段积雪,一段时间后,乙队被调往别处,甲队又用了3小时完成了剩余的清雪任务,已知甲队每小时的清雪量保持不变,乙队每小时清雪50吨,甲、乙两队在此路段的清雪总量y (吨)与清雪时间x(时)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乙队调离时,甲、乙两队已完成的清雪总量为吨;

(2)求此次任务的清雪总量m;

(3)求乙队调离后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解析:

1.已知A、B两地之间有一条长270千米的公路.甲、乙两车同时出发,甲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沿此公路从A 地匀速开往B地,乙车从B地沿此公路匀速开往A地,两车分别到达目的地后停止.甲、乙两车相距的路程y(千米)与甲车的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乙车的速度为千米/时,a=,b=

(2)求甲、乙两车相遇后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甲车到达距B地70千米处时,求甲、乙两车之间的路程.

解:(1)共270千米,2小时两车相遇,即两车共走270千米,V总=270÷2=135(km/h)

(V甲=60km/h,(V2=V总-V甲=135-60=75km/h

a点为乙车到A地时的时间,即t乙==270÷75=3.6

b点为甲车到B地的时间,即t甲==270÷60=4.5

(2)设函数关系式为y=kx+b,当2<x≤3.6时,斜率k为两车速度和135

(y=135x+b,又有x=2时,y=0,(b=-270,(y=135x-270

当3.6<x≤4.5时,斜率k为甲车速度为60,(y=60x+b,

又有x=4.5时,y=270,(b=0,(y=60x,

综上所述,

(3)甲距B地70千米处时,t==,当x=时,y=135×-270=180km

(甲乙两车之间路程为180千米.

故答案为:(1)75;3.6;4.5

2.(8.00分)某种水泥储存罐的容量为25立方米,它有一个输入口和一个输出口.从某时刻开始,只打开输入口,匀速向储存罐内注入水泥,3分钟后,再打开输出口,匀速向运输车输出水泥,又经过2.5分钟储存罐注满,关闭输入口,保持原来的输出速度继续向运输车输出水泥,当输出的水泥总量达到8立方米时,关闭输出口.储存罐内的水泥量y(立方米)与时间x(分)之间的部分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求每分钟向储存罐内注入的水泥量.

(2)当3≤x≤5.5时,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储存罐每分钟向运输车输出的水泥量是1立方米,从打开输入口到关闭输出口共用的时间为11分钟.

【分析】(1)体积变化量除以时间变化量求出注入速度;

(2)根据题目数据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3)由(2)比例系数k=4即为两个口同时打开时水泥储存罐容量的增加速度,则输出速度为5﹣4=1,再根据总输出量为8求解即可.

【解答】解:(1)每分钟向储存罐内注入的水泥量为15÷3=5分钟;

(2)设y=kx+b(k≠0)

把(3,15)(5.5,25)代入

解得

∴当3≤x≤5.5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4x+3

(3)由(2)可知,输入输出同时打开时,水泥储存罐的水泥增加速度为4立方米/分,则每分钟输出量为5﹣4=1立方米;

只打开输出口前,水泥输出量为5.5﹣3=2.5立方米,之后达到总量8立方米需需输出8﹣2.5=5.5立方米,用时5.5分钟

∴从打开输入口到关闭输出口共用的时间为:5.5+5.5=11分钟

故答案为:1,11

【点评】本题为一次函数实际应用问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以及在实际问题中比例系数k代表的意义.

3.(8分)甲、乙两车间同时开始加工一批服装.从开始加工到加工完这批服装甲车间工作了9小时,乙车间在中途停工一段时间维修设备,然后按停工前的工作效率继续加工,直到与甲车间同时完成这批服装的加工任务为止.设甲、乙两车间各自加工服装的数量为y(件),甲车间加工的时间为x(时),y与x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甲车间每小时加工服装的件数为件;这批服装的总件数为件.

(2)求乙车间维修设备后,乙车间加工服装的数量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求甲、乙两车间共同加工完1 000件服装时甲车间所用的时间.

(1)80(件),1140(件)

(2)60120y x =- (3)80601201000x x +-= 8x =

4.实验室里,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高都是10cm 的圆柱形容器(甲、丙的底面积相同),用两个相同的管子在容器的6cm 高度处连通(即管子底离容器底6cm ,管子的体积忽略不计),、现在三个容器中,只有甲中有水,水位高2cm ,如图①所示,若每分钟同时向乙、丙中注入相同量的水,到三个容器都注满水停止,乙、丙容器中的水位h (cm )与注水时间t (min )的图象如图②所示.

(1)乙、丙两个容器的底面积之比为 . (2)图②中a 的值为 ,b 的值为 . (3)注水多少分钟后,乙与甲的水位相差2cm ?

【答案】(1)3:1;(2)4;8;(3)注水3分钟或413分钟

【解析】 【分析】

(1)观察图象即可解决问题;

(2)根据(1)的结论,结合图象解答即可;

(3)分情况解答:①当乙容器水位达到4cm 时;②当甲容器的水位达到4cm 时. 【详解】(1)由图②可知:注水2分钟时,乙的水位高2cm ,丙的水位高为6cm ∵每分钟同时向乙、丙容器中注入相同量的水 ∴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可得: S 乙×2=S 丙×6,

y (件)

∴S

乙:S

丙=3

:1,

∴乙、丙两容器的底面积之比为3:1.

故答案为3:1;

(2)由(1)可知: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可得:

S丙×3=3S丙,

∴每分钟向丙注水量为3S

到乙、丙容器内的水的高度都为6cm时,乙需要的水量为:S

乙×6=3S丙

×6=18S丙,

丙需要的水量为S

丙×6=6S丙

∴a×2x3S

丙=18S丙

+6S丙,

∴a=4,

到三个容器注满水时,甲需要的水量为:S

丙×(10

-2)=8S丙,

到三个容器注满水时,乙需要的水量为:S

乙×10=3S丙

×10=30S丙,

到三个容器注满水时,丙需要的水量为:S

丙×10=10S丙

∵每分钟向乙、丙注水量都为:3S

∴b×2×3S

丙=8S丙

+30S丙+10S丙

∴b=8

故答案为4;8;

(3)当2≤x≤4时,设乙容器水位高度h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为h=kt+b(k=0),

.图象经过(2,2)、(4,6)两点,

22 46 k b

k b

+=?

?

+=?

解得

2

2 k

b

=

?

?

=-?

·

∴.h=2t-2(2≤t≤t)

当甲容器水位高2cm,乙容器水位高4cm时,乙比甲的水位高2cm,令h=4,即4=2t-2,

解得t=3;

当甲容器水位高4cm,乙容器水位高6cm时,乙比甲的水位高2cm,

t=4+21

=4

63

综上所述,注水3分钟或41

3

分钟时,乙比甲的水位高2cm.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5.小明在练习操控航拍无人机,该型号无人机在上升和下落时的速度相同,设无人机的飞行高度为y (米),小明操控无人飞机的时间为x(分),y与x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无人机上升的速度为米/分,无人机在40米的高度上飞行了分.

(2)求无人机下落过程中,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求无人机距地面的高度为50米时x的值.

【答案】(1(20(3((2(y=(20x+240((3)无人机距地面的高度为50米时x的值为5.5和9.5(【解析】

【分析】

(1)利用图象信息,根据速度=路程

时间

计算即可解决问题;(2)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解决问题;(3)求出无人机从40米高度到60米高度的函数关系式为y=20x-60(5≤x≤6),分两种情形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1)无人机上升的速度为40

2

=20米/分,无人机在40米的高度上飞行了6(1(2=3分.

故答案为20(3(

(2)设y=kx+b,把(9(60)和(12(0)代入得到

960 {

120 k b

k b

+=

+=

解得

20

{

240

k

b

=-

=-

∴无人机下落过程中,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20x+240(

(3)易知无人机从40米高度到60米高度的函数关系式为y=20x(60(5≤x≤6((

由20x(6(=50,解得x=5.5(

由﹣2(x+240=50,解得x=9.5(

综上所述,无人机距地面的高度为50米时x的值为5.5和9.5(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待定系数法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图象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某加工厂为赶制一批零件,通过提高加工费标准的方式调动工人的积性.工人每天加工零件获得的加工费y(元)与加工个数x(个)之间的函数图像为折线OA-AB-BC,如图所示.

(1)求工人一天加工费不超过20个时零件的加工费.

(2)求40≤x ≤60时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3)小王两天一共加工了60个零件,共得到加工费220元,在这两天中,小王一天加工的零件不足20个,求小王第一天加工零件的个数。

()()()()()。

:a a a :,

a ,a x y

b k b k b k b x k y ,x 。

,x y k k ,x k y ,x :个个数为小王第一天加工零件的答解得根据题意可得个则第二天加工个设小王第一天加工零件解得依题意得

设时元每个零件的加工费为个时过工人一天加工零件不超解得根据题意得设时当解1010

220606053603.605605

,2406014040;604023203,3,6020,20012222111==--+--=∴???-==??

?=+=++=≤≤∴=∴===≤≤

7.(9分)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甲车匀速前往B 地,到达B 地立即以另一速度按

原路匀速返回到A 地;乙车匀速前往A 地.设甲、乙两车距A 地的路程为y (千米),甲车行驶的时间为x (时),y 与x 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求甲车从A 地到达B 地的行驶时间.

(2)求甲车返回时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求乙车到达A 地时甲车距A 地的路程.

(1)180÷1.5=120千米/时 300÷120=2.5时

甲车从A 地到达B 地行驶了2.5小时 (2)设所求函数关系式为y =kx +b (k ≠0),将点(2.5,300),(5.5,0)代入,得

解得

∴y =﹣100x +550(2.5≤x≤5.5)

(2)(300-180)÷1.5=80(千米/时) 300÷80=3.75(时) 当x =3.75时,y 甲=175.

答:乙车到达时,甲车距离A 地175千米.

8.甲、乙两台机器共同加工一批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两台机器均改变了一次工作效率,从工作开始

到加工完这批零件两台机器恰好同时工作6小时,甲、乙两台机器各自加工的零件的个数y (个)与加工时间x (时)之间的函数图象分别为折线OA AB -与折线OC CD -,如图所示. (1)求甲机器改变工作效率前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 (2)求乙机器改变工作效率后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求这批零件的总个数.

9.(8分)甲、乙两工程队维修同一段路面,甲队先清理路面,乙队在甲队清理后铺设路面.乙队在

中途停工了一段时间,然后按停工前的工作效率继续工作.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甲队清理完的路面长y (米)与时间x (时)的函数图象为线段OA ,乙队铺设完的路面长y (米)与时间x (时)的函数图象为折线BC -CD -DE ,如图所示,从甲队开始工作时计时. (1)分别求线段BC 、DE 所在直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2)当甲队清理完路面时,求乙队铺设完的路面长.

(第21题)

甲D

C

45B A

6280

110x (时)

y 个)O

(1)设线段BC 所在直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 =11k x b +. ∵图象经过(3,0)、(5,50),

∴11111130,25,

550.75.k b k k b b +==????+==-??解得

∴线段BC 所在直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 =2575x -. (2分) 设线段DE 所在直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 =22k x b +.

∵乙队按停工前的工作效率继续工作, ∴2k =25.

∵图象经过(6.5,50),

∴26.525b ?+=50,解得2b =112.5-.

∴线段DE 所在直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 =25112.5x -. (5分) (2)甲队每小时清理路面的长为 1005÷=20,

甲队清理完路面时,x =16020÷=8.

把x =8代入y =25112.5x -,得y =258112.5?-=87.5.

答:当甲队清理完路面时,乙队铺设完的路面长为87.5米. (8分)

10.(8分)甲、乙两支清雪队同时开始清理某路段积雪,一段时间后,乙队被调往别处,甲队又用了3小时完成了

剩余的清雪任务,已知甲队每小时的清雪量保持不变,乙队每小时清雪50吨,甲、乙两队在此路段的清雪总量y (吨)与清雪时间x (时)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乙队调离时,甲、乙两队已完成的清雪总量为 吨; (2)求此次任务的清雪总量m ;

(3)求乙队调离后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解:(1)由函数图象可以看出乙队调离时,甲、乙两队已完成的清雪总量为 270吨; 故答案为:270.

(2)乙队调离前,甲、乙两队每小时的清雪总量为=90吨;

(3)(乙队每小时清雪50吨,

(甲队每小时的清雪量为:90﹣50=40吨, (m=270+40×3=390吨,

(此次任务的清雪总量为390吨.

(3)由(2)可知点B的坐标为(6,390),设乙队调离后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k≠0),(图象经过点A(3,270),B(6,390),

(解得,

∴乙队调离后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40x+150.

2020年中考二轮专题《一次函数与实际应用》(含答案)

2020年中考二轮专题实际应用 1.已知A,B两地相距200km,甲、乙两辆货车装满货物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图中l1,l2分别表示甲、乙两辆货车离A地的距离s(km)与行驶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请你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分别求出直线l1,l2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2)何时甲货车离B地的距离大于乙货车离B地的距离? 2.为更新树木品种,某植物园计划购进甲、乙两个品种的树苗栽植培育若计划购进这两种树苗共41棵,其中甲种树苗的单价为6元/棵,购买乙种树苗所需费用y(元)与购买数量x(棵)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若在购买计划中,乙种树苗的数量不超过35棵,但不少于甲种树苗的数量.请设计购买方案,使总费用最低,并求出最低费用.

3.春季正是新鲜草莓上市的季节,甲、乙两家水果店,平时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品质相同的草莓,“草莓节”期间,甲、乙两家商店都让利酬宾,顾客的折后付款金额y 甲、y 乙(单位:元)与标价应付款金额x (单位: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求y 甲、y 乙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2)“草莓节”期间,如何选择甲、乙两家水果店购买草莓更省钱? 4.某片果园有果树80棵,现准备多种一些果树提高果园产量,但是如果多种树,那么树之间的距离和每棵树所受光照就会减少,单棵树的产量随之降低.若该果园每棵果树产果y (千克),增种果树x (棵),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在投入成本最低的情况下,增种多少棵树,果园总产量6750千克?

5.为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某自行车俱乐部利用周末组织“远游骑行”活动,自行车队从甲地出发,目的地为乙地,在自行车队出发1小时后,恰有一辆邮政车从甲地出发,沿自行车队行进路线前往乙地,到达乙地后立即按原路返回甲地.自行车队与邮政车行驶速度均保持不变,并且邮政车行驶速度是自行车队行驶速度的3倍.如图所示的是自行车队、邮政车离甲地的路程y(km)与自行车队离开甲地的时间x(h)的关系图象,请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自行车队行驶的速度是;邮政车行驶的速度是;a=.(2)邮政车出发多少小时与自行车队相遇? (3)当邮政车与自行车队相距15km时,此时离邮政车出发经过了多少小时? 6.A、B两地相距60km,甲从A地去B地,乙从B地去A地,图中L1、L2分别表示甲、乙俩人离B地的距离y(km)与甲出发时间x(h)的函数关系图象. (1)根据图象,直接写出乙的行驶速度; (2)解释交点A的实际意义; (3)甲出发多少时间,两人之间的距离恰好相距5km; (4)若用y3(km)表示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请在坐标系中画出y3(km)关于时间x (h)的的数关系图象,注明关键点的数据.

函数应用举例教案

【课题】 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 (2)理解分段函数的图像; (3)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分段函数问题. 能力目标: (1)会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分段函数在点0x 处的函数值0()f x ; (2)掌握分段函数的作图方法; (3)能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的关系式. 【教学重点】 (1)分段函数的概念; (2)分段函数的图像. 【教学难点】 (1)建立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关系; (2)分段函数的图像. 【教学设计】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利用生活的实例为载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提供给学生素材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发现、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中形成知识; (3)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3 m

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1)求函数的定义域; (2)求()()()2,0,1f f f -的值. 巡视 指导 动手 求解 交流 掌握 的情 况 30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分段函数的作图 因为分段函数在自变量的不同取值范围内,有着不同的对应法则,所以作分段函数的图像时,需要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要依次作出自变量的各个不同的取值范围内相应的图像,从而得到函数的图像. 说明 讲解 思考 理解 记忆 建立 分段 函数 的数 形结 合 35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例2 作出函数()1, 0, 1, x x y f x x x -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二十七) 杨成超 八年级数学上册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分析、抽象初步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 2、了解不等式、方程、函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和联系。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 【自学指导】: 学生看P124---P126注意以下问题: ◆细读P123的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并学习利用这种关系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 大家来讨论思考,归纳概括出解一元一次方程2x+20=0与求自变量x为何值时,一次函数y=2x+20的值为0有什么关系? 活动目的:从特殊事例中寻求一般规律.进而总结出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在联系,从思想上真正理解函数与方程的关系.即回答P123的“思考”: 。 细读P124的例1,思考如何用函数的观点解决它?解决本题共有几种方法?这些方法的结果相同吗? ◆例题的格式和步骤,两种解法是从哪种角度解题呢? 【自学检测】: 0.利用图象求方程6x-3=x+2的解.(对照例1,你能用两种方法解决本题吗?) 方法1、 方法2、 00.利用函数图象求出x,并笔算检验。 (1).2x-3=x-2.(2).x+3=2x+1. 1、在一次函数y=2x-1中,已知x=0,则y= ;若已知y=2则x= ; 2、当自变量x 时,函数y=3x+2的值大于0;当x 时,函数y=3x+2的值 y 12

《一次函数的性质及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次函数的性质及运用》专题练习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图像中,表示y 是x 的函数有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下列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选取错误的是 ( ) A .y =x 2中x 取全体实数 B .y =11x -中x ≠0 C .y =11 x +中x ≠-1 D .y x ≥1 3.某小汽车的油箱可装汽油30升,原有汽油10升,现再加汽油x 升,如果每升汽油2.6元,则油箱内汽油的总价y (元)与x (升)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 ) A .y =2.6x(0≤x ≤20) B .y =2.6x +26(0k 2x 的解为 ( ) A .x>-1 B .x<-1 C .x<-2 D .无法确定 8.如图所示中的折线ABC 为甲地向乙地打长途电话需付的电话费y (元)与通话时间t (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则通话8分钟应付电话费_______元. ( )

3.5.2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第二课时

.2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第二课时 2018、12、5-6(第57-58课时) 【教学内容】实际问题中的分段函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 (2)理解分段函数的图像; (3)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分段函数问题. / 能力目标: (1)会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分段函数在点0x 处的函数值0()f x ; (2)掌握分段函数的作图方法; (3)能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的关系式. 【教学重点】 实际问题中的分段函数 【教学难点】 (1)建立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关系; , (2)分段函数的图像. 【教学方法】 观察发现;交流讲解 【教学设计】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利用生活的实例为载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提供给学生素材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发现、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中形成知识;

(3)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教学备品】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 【教学过程】 ),0 -∞和[0, 围内作出对应的图像,从而得到函数的图像. 的部分;作出y

说明 (1)因为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应将不同取值范围的图像作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2)因为1y x =-是定义在0x <的范围,所以1y x =-的图像不包含()0,1点. 说明 " 强调 理解 : 分类 * 图像 特殊 点的 处理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教材练习 1.设函数()2 21,20, 1, 0 3. x x f x x x +-

一次函数的应用专题

精心整理 一次函数的应用 一.选择题 1.一辆慢车与一辆快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匀速相向而行,两车在途中相遇后分别按原速同时驶往甲地,两车之间的距离S(km)与慢车行驶时间t(h)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①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560km; ②快车速度是慢车速度的1.5倍; ③快车到达甲地时,慢车距离甲地60km; ④相遇时,快车距甲地320km A.1 2 A. 3.t(小时)③A、 A.1 4 A.1 5 6l1、l2分 x= h 人相距7km. (6题图)(7题图) 7.甲、乙两工程队分别同时开挖两条600米长的管道,所挖管道长度y(米)与挖掘时间x(天)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 ①甲队每天挖100米; ②乙队开挖两天后,每天挖50米; ③甲队比乙队提前3天完成任务; ④当x=2或6时,甲乙两队所挖管道长度都相差100米. 正确的有.(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序号)

8.某天,为按计划准点到达指定海域,某巡逻艇凌晨1:00出发,匀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因中途出现故障耽搁了一段时间,故障排除后,该艇加快速度仍匀速前进,结果恰好准点到达.如图是该艇行驶的路程y(海里)与所用时间t(小时)的函数图象,则该巡逻艇原计划准点到达的时刻是. 三、解答题: (行程问题) 8.周末,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到野外郊游.从家出发1小时后到达南亚所(景点) (1 (2 及 9. (1 (2 为t (3 10.小林家、小华家与图书馆依次在一条直线上.小林、小华两人同时各自从家沿直线匀速步行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已知小林到达图书馆花了20分钟.设两人出发x(分钟)后,小林离小华家的距离为y(米),y与x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小林的速度为米/分钟,a= ,小林家离图书馆的距离为米;(2)已知小华的步行速度是40米/分钟,设小华步行时与家的距离为y1(米),请在图中画出y1(米)与x(分钟)的函数图象; (3)小华出发几分钟后两人在途中相遇? 11.甲、乙两车分别从A地将一批物品运往B地,再返回A地,图6表示两车离A地的距离s(千米)随时间t (小时)变化的图象,已知乙车到达B地后以30千米/小时的速度返回.请根据图象中的数据回答: (1)甲车出发多长时间后被乙车追上? (2)甲车与乙车在距离A地多远处迎面相遇?

((新人教版))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直线y=3x+9与x轴的交点是(B ) A.(0,-3)B.(-3,0)C.(0,3)D.(0,-3)2.直线y=kx+3与x轴的交点是(1,0),则k的值是(D )A.3 B.2 C.-2 D.-3 3.已知直线y=kx+b与直线y=3x-1交于y轴同一点,则b的值是(B ) A.1 B.-1 C.1 3 D.- 1 3 4.已知直线AB∥x轴,且点A的坐标是(-1,1),则直线y=x与直线AB的交点是()A.(1,1)B.(-1,-1)C.(1,-1)D.(-1,1)

二、填空题 5.直线y=3x+6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x的值是方程2x+a=0的解,则a?的值是______.6.已知直线y=2x+8与x轴和y轴的交点的坐标分别是_______、_______.?与两条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 7.已知关于x的方程mx+n=0的解是x=-2,则直线y=mx+n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8.方程3x+2=8的解是__________,则函数y=3x+2在自变量x等于_________?时的函数值是8. 三、解答题 9.用作图象的方法解方程2x+3=9

10.弹簧的长度与所挂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一次函数,如图所示,请判断不挂物体时弹簧的长度是多少? 11.有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可心和黄瑶分别说出了它的两个特征. 可心:图象与x轴交于点(6,0)。

黄瑶:图象与x轴、y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9。你知道这个一次函数的关系式吗?

答案: 1.B 2.D 3.B 4.A 5.4 6.(-4,0),(0,8);16 7.(-2,0)8.x=2;2

一次函数的应用(知识点+例题)

1.(2013?鄂州)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货车和一辆轿车先后从甲地出发向乙地,如图,线段OA表示货车离甲地距离y(千米)与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折线BCD表示轿车离甲地距离y(千米)与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请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轿车到达乙地后,货车距乙地多少千米? (2)求线段CD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3)轿车到达乙地后,马上沿原路以CD段速度返回,求轿车从甲地出发后多长时间再与货车相遇(结果精确到0.01).

一次函数的应用 知识点一:一次函数与坐标轴交点和面积问题 1:交点问题 一次函数b kx y +=的图象是经过(0,b )和(- k b ,0)两点。 【典型例题】 1.直线y=-x+2与x 轴的交点坐标是 ,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 2.直线y=-x -1与x 轴的交点坐标是 ,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 3.函数y=x+1与x 轴交点为( ) A .(0,-1) B .(1,0) C .(0,1) D .(-1,0) 4.直线y=-3 2 x+3与x 轴、y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 A .3 B .6 C .34 D .3 2 5.直线y=-2x-4交x 轴、y 轴于点A 、B ,O 为坐标原点,则S △AOB = 。 6.若直线y=3x+b 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6个单位,则b 的值是 。 7.如图所示,已知直线y=kx-2经过M 点,求此直线与x 轴交点坐标和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三角形的面积. 2:面积问题 面积:一次函数y=kx+b 与x 、y 轴所交的两点与原点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2 b k (1):两直线交点坐标必满足两直线解析式,求交点就是联立两直线解析式求方程组的解。 (2):复杂图形“外补内割”即:往外补成规则图形,或分割成规则图形(三角形)。 (3):往往选择坐标轴上的线段作为底,底所对的顶点的坐标确定高。 1. 直线经过(1,2)、(-3,4)两点,求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2. 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 (4,3),且OA=OB (1)求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求△AOB 的面积; 3. 已知:m x y l +=2:1经过点(-3,-2),它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B 、A ,直线b kx l +=:2经过点(2,-2),且与y 轴交于点C (0,-3),它与x 轴交于点D

最新一次函数的应用典型练习题

一次函数的应用典型练习题 1、若点(1,2)及(m ,3)都在正比例函数y=kx 的图象上,求m 的值. 2、已知直线y=kx+b 经过点(-2,-1)和点(2,-3),求这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 3、某一次函数的图象平行于直线 ,且过点(4,7),求函数解析式. 4、某地市区打电话的收费标准为:3分钟以内(含3分钟)收费0.2元,超过分钟,每增加1分钟(不足1分钟,按1分钟计算)加收0.11元,那么当时间超过3分钟时,求:电话费y(元)与时间t(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5、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某市制定了如下的用水收费标准:每户每月的用水不超过10吨时,水价为每吨1.2元;超过10吨时,超过的部分按每吨1.8元收费,该市某户居民5月份用水x 吨(x >10),应交水费y 元,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6、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y (米/秒)(简称音速)是气温x (℃)的一次函数,下表列出了一组不同气温时的音速: (1)求y 与x (2)气温x=22(℃)时,某人看到烟花燃放5秒后才听到声音响,那么此人与燃放的烟花所在地约相距多远? x y 2 1

7、去年入夏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某市自来水公司为了鼓励市民节约用 水,采取分段收费标准,若某居民每月应交水费是用水量的函数,其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分别写出x≤5和x>5时,y与x的函数解析式; (2)观察函数图象,利用函数解析式,回答自来水公司采取的收费标准. (3)若某户居民该月用水3.5吨,则应交水费多少元?若该月交水费9元,则用水多少吨? 8、甲乙两家体育用品商店出售同样的乒乓球拍和乒乓球,乒乓球拍每付定价20元,乒乓 球每盒5元,现两家商店搞促销活动,甲店:每买一付球拍赠一盒乒乓球;乙店:按定价 的9折优惠,某班级需要购球拍4付,乒乓球若干盒(不少于4盒). (1)、设购买乒乓球盒数为x(盒),在甲店购买的付款数为y甲(元),在乙店购买的 付款数为y乙(元),分别写出在两家商店购买的付款数与乒乓球盒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 式. (2)就乒乓球盒数讨论去哪家商店购买合算? 9、某图书馆开展两种方式的租书业务:一种是使用会员卡,另一种是使用租书卡.使用这 两种卡租书,租书金额y(元)与租书时间x(天)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分别写出用租书卡和会员卡租书的金额y(元)与租书时间x(天)之间的函数关系 式; (2)两种租书方式每天租书的收费分别是多少元? (3)若两种租书卡的使用期限均为一年,则在这一年中如何选择这两种租书方式比较合 算?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word教案1.doc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课题】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 (2)理解分段函数的图像; (3)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分段函数问 题.能力目标: (1)会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分段函数在点x0处的函数值 f ( x0 ) ; (2)掌握分段函数的作图方法; (3)能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的关系式. 【教学重点】 (1)分段函数的概念; (2)分段函数的图像. 【教学难点】 (1)建立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关系; (2)分段函数的图像. 【教学设计】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利用生活的实例为载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提供给学生素材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发现、探究、讨 论、交流等活动中形成知识; (3)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90 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兴趣导入 问题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很多城市的生活用水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某城市制定每户月用水收费(含用水费和污水处理费)标准:

用水量 不超过 10 m3 超过 10 m3 部分部分 收费(元/m3) 污水处理费(元/m3 ) 那么,每户每月用水量x (m3)与应交水费y (元)之间的关系是否可以用函数解析 式表示出来? 分析 由表中看出,在用水量不超过10(m3)的部分和用水量超过10(m3)的部分的计费标准是不相同的.因此,需要分别在两个范围内来进行研究. 动脑思考探索新知 任务一:阅读课本找到以下概念 在自变量的不同取值范围内,有不同的对应法则,需要用不同的解析式来表示的函数叫做分段表示的函数,简称分段函数. 任务二:小组讨论分段函数的定义域 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各个不同取值范围的并集. 如前面水费问题中函数的定义域为0,1010,0,. 任务三:分段函数的函数值 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 f x0时,应该首先判断x0所属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把x0代入到相应的解析式中进行计算. 如前面水费问题中求某户月用水8(m3)应交的水费 f 8 时,因为0810 ,所以 f 8 1.6 812.8 (元). 学生总结,教师点评 分段函数在整个定义域上仍然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只不过这个函数在定义域的不同 范围内有不同的对应法则,需要用相应的解析式来表示. 巩固知识典型例题 (学生自主练习,学生代表讲解) 例 1 设函数 y 2 x 1, x 0, f x 2 , x 0. x (1)求函数的定义域; (2)求 f 2 , f 0 , f 1 的值.

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

【课题】 3.3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 (2)理解分段函数的图像; (3)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分段函数问题. 能力目标: (1)会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分段函数在点0x 处的函数值0()f x ; (2)掌握分段函数的作图方法; (3)能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的关系式. 【教学重点】 (1)分段函数的概念; (2)分段函数的图像. 【教学难点】 (1)建立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关系; (2)分段函数的图像. 【教学设计】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利用生活的实例为载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提供给学生素材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发现、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中形成知识; (3)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 + 0.3x 这个函数与前面所见到的函数不同,在自变量的不同取值

时,应该首先判断 代入到相应的解析式中进行计算. )2 == 224

),0 -∞和[0,作出对应的图像,从而得到函数的图像. 的部分;作出y

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说明 (1)因为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应将不同取值围的图像作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2)因为1y x =-是定义在0x <的围,所以1y x =-的图像不包含()0,1点. 说明 强调 领会 理解 分类 图像 特殊 点的 处理 45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教材练习3.3 1.设函数()2 21,20, 1, 0 3. x x f x x x +- 说明 分析 讲解 强调 了解 领会 主动 求解 注意 分析 实际 问题 中数 据的 含义 不断 提示 学生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组等之间的关系 1.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0)0y kx b k kx b =+≠??+=? ,0b x k ???? ?函数图像与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的解通过求kx+b=0的解来得到函数图像与x 轴的交点坐标 例如: (1)方程320x +=的解为x= ,一次函数32y x =+与x 轴的交点坐标 。 (2)已知一次函数(0)y kx b k =+≠图像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4,0),那么方程0kx b +=的解为x= 。 2.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0)0(0)y kx b k kx b =+≠??+>的解集为x>4,则一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 ,k 0(大小关系)。 3.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1)以二元一次方程ax+by=c 的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象与一次函数 a c y x b b =-+的图象相同.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以看作是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的交点.

x y O P y=x+b 1y=ax+3例如: (1)已知二元一次方程335x y x y +=-=与有一组公共解21 x y =??=?,那么一次函数335y x y x =-=-与的图像交点坐标为 。 (2)如图所示,已知函数y ax b y kx c =+=+和的图像交于点P ,则根据图像可 知,关于x,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y ax b y kx c =+??=+?的解是 。 (3)直线5253y x y x =-+=--与互相平行,则方程组5253y x y x =-+??=--? 的解得情况为 。 (4)已知一次函数263y x y x =-=-+与的图像交于点P ,则点P 的坐标为 。 (5)已知直线L 1经过点A (0,-1),B (2,7),直线L 2经过点C (-3,0),D (-1,1.5),求两直线交点P 的坐标 (6)如图所示,已知函数3y x b y ax =+=+与的图像交点为P ,则不等式3x b ax +>+的解集为 。 (7)直线L 1`与直线L 2相交于点P ,点P 的横坐标为-1,直线L 2交y 轴与点A (0,-1),直线L 1的函数表达式为y=2x+3. 求直线L 2的函数表达式。

方程、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专题(实际应用)

方程、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专题练习(实际应用) 题型一:方程、不等式的直接应用 典型例题1:(2009,株洲)初中毕业了,孔明同学准备利用暑假卖报纸赚取140~200元钱,买一份礼物送给父母.已知: 在暑假期间,如果卖出的报纸不超过1000份,则每卖出一份报纸可得0.1元;如果卖出的报纸超过1000份,则超过部分.... 每份可得0.2元. (1)请说明:孔明同学要达到目的,卖出报纸的份数必须超过1000份. (2)孔明同学要通过卖报纸赚取140~200元,请计算他卖出报纸的份数在哪个范围内. 典型例题2:(2007,福州,10分)李晖到“宁泉牌”服装专卖店做社会调查.了解到商店为了激励营业员的工作积极性,实行“月总收入=基本工资+计件奖金”的方法,并获得如下信息: 假设月销售件数为x 件,月总收入为y 元,销售1件奖励a 元,营业员月基本工资 为b 元. (1)求a ,b 的值; (2)若营业员小俐某月总收入不低于1800元,则小俐当月至少要卖服装多少件? 配套练习: 3、(2009,益阳)开学初,小芳和小亮去学校商店购买学习用品,小芳用18元钱买了1支钢笔和3本笔记本;小亮用31元 买了同样的钢笔2支和笔记本5本. (1)求每支钢笔和每本笔记本的价格; (2)校运会后,班主任拿出200元学校奖励基金交给班长,购买上述价格的钢笔和笔记本共48件作为奖品,奖给校运 会中表现突出的同学,要求笔记本数不少于钢笔数,共有多少种购买方案?请你一一写出. 4、(2009,济南)自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部分企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落实“促民生、促经济”政策,济南市某玻璃制品销售公司今年1月份调整了职工的月工资分配方案,调整后月工资由基本保障工资和计件奖励工资两部分组成(计件奖励工资=销售每件的奖励金额×销售的件数).下表是甲、乙两位职工今年五 月份的工资情况信息: (1)试求工资分配方案调整后职工的月基本保障工资和销售每件产品的奖励金额各多少元? (2)若职工丙今年六月份的工资不低于2000元,那么丙该月至少应销售多少件产品? 5、(2009,青岛)北京奥运会开幕前,某体育用品商场预测某品牌运动服能够畅销,就用32000元购进了一批这种运动服,上市后很快脱销,商场又用68000元购进第二批这种运动服,所购数量是第一批购进数量的2倍,但每套进价多了10元. (1)该商场两次共购进这种运动服多少套? (2)如果这两批运动服每套的售价相同,且全部售完后总利润率不低于20%,那么每套售价至少是多少元?(利润率100%=?利润成本 ) 题型二:方案设计 典型例题6、(2009,深圳)迎接大运,美化深圳,园林部门决定利用现有的3490盆甲种花卉和2950盆乙种花卉搭配A 、B 两种园艺造型共50个摆放在迎宾大道两侧,已知搭配一个A 种造型需甲种花卉80盆,乙种花卉40盆,搭配一个B 种造型需甲种花卉50盆,乙种花卉90盆. (1)某校九年级(1)班课外活动小组承接了这个园艺造型搭配方案的设计,问符合题意的搭配方案有几种?请你帮助设计出来. (2)若搭配一个A 种造型的成本是800元,搭配一个B 种造型的成本是960元,试说明(1)中哪种方案成本最低?最低成本是多少元? 典型例题7:(2008、湖北咸宁)“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灾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某市A 、B 两个蔬菜基地得知四川C 、D 两个灾民安置点分别急需蔬菜240吨和260吨的消息后,决定调运蔬菜支援灾区。已知A 蔬菜基地有蔬菜200吨,B 蔬菜基地有蔬菜300吨,现将这些蔬菜全部调往C 、D 两个灾民安置点。从A 地运往C 、D 两处的费用分别为每吨20元和25元,从B 地运往C 、D 两处的费用分别为每吨15元和18元。设从地运往处的蔬菜为x 吨。 x 的值; ⑵、设A 、B 两个蔬菜基地的总运费为w 元,写出w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总运费最小的调运方案; ⑶、经过抢修,从B 地到C 地的路况得到进一步改善,缩短了运输时间,运费每吨减少m 元(m >0),其余路线的运费不变,试讨论总运费最小的调运方案。

中考一次函数实际应用题(含答案)精编

1、一次时装表演会预算中票价定位每张100元,容纳观众人数不超过2000人,毛利润y (百元)关于观众人数x (百人)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当观众人数超过1000人时,表演会组织者需向保险公司交纳定额平安保险费5000元(不列入成本费用)请解答下列问题:⑴求当观众人数不超过1000人时,毛利润y (百元)关于观众人数x (百人)的函数解析式和成本费用s (百元)关于观众人数x (百人)的函数解析式; ⑵若要使这次表演会获得36000元的毛利润,那么要售出多少张门票?需支付成本费用多少元? (注:当观众人数不超过1000人时,表演会的毛利润=门票收入—成本费用;当观众人数超过1000人时,表演会的毛利润=门票收入—成本费用—平安保险费) 2、甲乙两名同学实行登山比赛,图中表示甲乙沿相同的路线同时从山脚出发到达山顶过程中,个自行进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⑴分别求出表示甲、乙两同学登山过程中路程s (千米)与时间t (时)的函数解析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⑵当甲到达山顶时,乙行进到山路上的某点A 处,求A 点距山顶的距离; ⑶在⑵的条件下,设乙同学从A 点继续登山,甲同学到达山顶后休息1小时,沿原路下山,在点B 处与乙同学相遇,此时点B 与山顶距离为1.5千米,相遇后甲、乙各自沿原路下山和上山,求乙到大山顶时,甲离山脚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126 2 3 S(千米) t(小时) C D E F B 甲 乙 3、教室里放有一台饮水机,饮水机上有两个放水管。课间同学们到饮水机前用茶杯接水。假设接水过程中水不发生泼洒,每个学声所接的水量是相等的。两个放水管同时打开时,它们的流量相同。放水时先打开一个水管,过一会再打开第二个水管,放水过程中阀门一直开着。饮水机的存水量y (升)与放水时间x(分钟)的函数关系如下图所示:

3.3 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

【课题】3.3 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 【学习目标】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分段函数的问题。 【学习重点】对分段函数的认识和理解,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函数关系式。 【学习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关系。【学习过程】 一、前置练习,自主学习 1、请每位学生和家长了解下自家每月用水情况,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下,费用是怎么计算的? 2、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很多城市的生活用水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某城市制定每户月用水收费(含用水费和污水处理费)标准: 那么,每户每月用水量x(m)与应交水费y(元)之间的关系是否可以用函数解析式表示出来? 解:分别研究在两个范围内的对应法则,列出下表: 二、新课知识: 1、分段函数:在自变量的不同取值范围内,有不同的对应法则,需要用不同的解析式来表示的函数叫做分段表示的函数,简称分段函数. 2、定义域: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各个不同取值范围的并集. 3、函数值: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0 f x时,应该首先判断0x所属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把 x代入到相应的解析式中进行计算. 注意:分段函数在整个定义域上仍然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只不过这个函数在定义域的不同范围内有不同的对应法则,需要用相应的解析式来表示.

三、讲解例题: 例1:设函数()221, 0,,0.x x y f x x x -??==?>??… (1)求函数的定义域; (2)求()()()2,0,1f f f -的值. 例2:作出函数()1,0,1,0x x y f x x x -

题型七 第21题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题型七第21题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类型一文字型 (2019、2015、2014、2012.21) 【类型解读】文字型函数实际应用题近10年考查4次,分值7~8分.出题形式:气温随高度变化问题(1次)、阶梯收费问题(2次)、空气含氧量问题(1次),设问均为两问.考查点:求一次函数表达式(必考)、解一元一次方程(4次). 针对训练 1.某中学图书馆为了丰富馆藏图书,更好服务师生,计划用不超过5000元的资金购买A、B两种图书80本,且购买A种图书不超过45本.已知A种图书售价为50元/本,B种图书售价为70元/本,设购进A 种图书x本,购书总费用为y元.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2)已知购买A、B两种图书刚好花了4920元,问购买B种图书多少本? 2. (2019西工大附中模拟)碑林书法社小组用的书法练习纸(毛边纸)可以到甲商店购买,也可以到乙商店购买.已知两商店的标价都是每刀20元(每刀100张),但甲商店的优惠条件是:若购买不超过10刀,则按标价卖,购买10刀以上,从第11刀开始按标价的七折卖;乙商店的优惠条件是:购买一只9元的毛笔,从第一刀开始按标价的八五折卖.设购买刀数为x刀,在甲商店购买所需要费用为y1元,在乙商店购买所需要费用为y2元. (1)写出y1、y2与x(x>0)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在乙商店购买所需总费用小于甲商店购买所需总费用时x的取值范围. 3.某长途汽车客运公司规定旅客可免费携带一定重量的行李,当行李的重量超过规定时,需付的行李

费y(元)是行李重量x(kg)的一次函数.当行李重量为20 kg时需付行李费2元,行李重量为50 kg时需付行李费8元. (1)当行李的重量x超过规定时,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行李的重量. 4.(2019陕西定心卷)陕西省某甜瓜基地因“规模大、品质好、品牌亮”吸引了周边大批水果批发商订购,该基地对需要送货上门且购买量在1000 kg~3000 kg(含1000 kg和3000 kg)的客户制定了两种销售方案(客户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方案),已知该基地甜瓜批发价随市场变化波动,设某天批发价为每千克m元.方案一:每千克(m+0.5)元,免运费; 方案二:每千克m元,客户需支付运费1200元. (1)请分别写出这一天按方案一、方案二购买这种甜瓜的应付款y(元)与购买量x(kg)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当购买量x在什么范围时,选择方案二比方案一付款少; (3)已知5月某天批发价为每千克8元,某水果批发商计划用25000元在这一天购买尽可能多的这种甜瓜并需要送货上门,那么他在这两种方案中,应选择哪一种方案?

【八上·一次函数·复习】专题:一次函数实际应用重难点(答案)

初中数学.精品文档 专题:一次函数实际应用重难点 考点一 分段函数 【例1】1.如图是某型号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充满电后,蓄电池剩余电量y (kW ·h )关于已行驶路程x (km )的函数图象. (1)当0≤x ≤150时,求1kW ·h 的电量汽车能行驶的路程; (2)当150≤x ≤200时,求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并计算当汽车已行驶180 km 时,蓄电池的剩余电量. 解:(1)1 kW ·h 的电量汽车能行驶的 路程为:150 60-35 =6(km ) . (2)设y =kx +b (k ≠0),把点(150,35), (200,10)分别代入,得??? 150k +b =35, 200k +b =10, 解得??? k =-0.5,b =110, ∴y =-0.5x +110, 当x =180时,y =-0.5×180+110=20. 答:当150≤x ≤200时,函数表达式为y =-0.5x +110,当汽车已行驶180 km 时,蓄电池的剩余电量为20 kW ·h . 变式训练1: 1.如图1是甲、乙两个圆柱形水槽的轴截面示意图,乙槽中有一圆柱形铁块放其中(圆柱形铁块的下底面完全落在水槽底面上),现将甲槽中的水匀速注入乙槽,甲、乙两个水槽中水的深度y (厘米)与注水时间x (分钟)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请回答: (1)图2中折线ABC 表示 槽中水的深度与注水时间的关系,点B 的纵坐标表示的实际意义是 ; (2)注水多长时间时,甲、乙两个水槽中水的深度相同? (3)若乙槽底面积为36平方厘米,求乙槽中铁块的体积; (4)若乙槽中铁块的体积为112立方厘米,求甲槽底面积. (直接写出结果) 解:(1)乙,铁块的高度为14cm ; (2)DE 关系式为y =-2x +12,AB 关系式为y =3x +2, ∴注水2分钟时,甲、乙两水槽中水的深度相同; (3)∵水由甲槽匀速注入乙槽,∴乙槽前4分钟注入水的体积是后2分钟的2倍, 设乙槽底面积与铁块底面积之差为S ,则(14-2)S=2×36×(19-14) 解得S=30cm 2,∴铁块底面积为60-30=6cm 2,∴铁块的体积为6×14=84cm 3; (4)甲槽底面积为60cm 2。 考点二 行程问题 【例2】1.甲、乙两人在笔直的湖边公路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匀速步行2 400 m ,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4 min ,在整个步行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 (m)与甲出发的时间t (min)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有下列结论: ①甲步行的速度为60 m/min ; ②乙走完全程用了32 min ; ③乙用16 min 追上甲; ④乙到达终点时,甲离终点还有300 m .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小王骑车从甲地到乙地,小李骑车从乙地到甲地,小王的速度小于小李的速度,两人同时出发,沿同一条公路匀速前进 .图5中的折线表示两人之间的距离y (km )与小王的行驶时间x (h )之间的函数关系 .请你根据图象进行探究: (1)小王和小李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2)求线段BC 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 表达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解: (1)由图可得, 小王的速度为30÷3=10(km /h ), 小李的速度为(30-10×1)÷1=20(km /h ) . 答:小王和小李的速度分别是10 km /h ,20 km /h . (2)小李从乙地到甲地用的时间为30÷20=1.5(h ), 当小李到达甲地时,两人之间的距离为10×1.5=15(km ), ∴点C 的坐标为(1.5,15) . 设线段BC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y =kx +b , 则??? k +b =0,1.5k +b =15.解得??? k =30,b =-30, 即线段BC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y =30x -30(1≤x ≤1.5) . 变式训练2: 1.甲、乙两人在一条笔直的道路上相向而行,甲骑自行车从A 地到B 地,乙驾车从B 地到A 地,他们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行驶,已知甲先出发6分钟后,乙才出发,整个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 (km )与甲出发的时间x (min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乙到达A 地时,甲还需 78 分钟到达终点B 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