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机械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40
§招生单位:005机电学院§招生专业: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考试科目:(点击科目名称可以查看该科目的详细信息,包括考试大纲和参考书目录)政治理论-->101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201英语一业务课一-->301数学一业务课二-->815理论力学823电工电子学(报名时在2门中任选一门作为该单元考试科目)专业课加试-->551机械原理552微机原理及应用(复试时在2门中任选一门作为该单元考试科目)§研究方向:01机械加工及其自动化02特种加工及其自动化03大型结构加工技术04表面技术§该专业招生说明:第四门课选考理论力学,复试考试科目请选择微机原理及应用;第四门课选考电工电子学,复试考试科目请选择机械原理。
同等学力加试: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理论力学参考书目:《理论力学》(第六版,上、下册),哈尔滨工业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理论力学考试大纲:1.物体的受力分析力、刚体、平衡的概念,静力学公理,约束和约束力,分离体,受力图。
2.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力的投影,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平面力对点的矩,平面力偶理论。
3.平面任意力系力线平移定理,平面力系简化理论,主矢,主矩,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物体系统的平衡,平面桁架。
4.空间任意力系空间汇交力系,空间力对点的矩和对轴的矩,空间力偶理论,空间力系简化理论,主矢,主矩,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重心。
5.摩擦摩擦角与滚动摩阻的概念,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
6.点的运动学点的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自然法。
7.刚体的基本运动刚体的平移及其特征,刚体的定轴转动。
8.点的合成运动绝对、相对和牵连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9.刚体平面运动平面运动的概念,平面图形上两点速度关系式,速度投影定理,速度瞬心法,平面图形上两点加度关系式。
一!不断有同学反馈说难点太多,复习起来困难重重,因此我又给大家指出了一些非重点,考的可能性不大,但并不是说一定不考,希望大家谨慎对待。
第二遍细致复习指南做了一些补充,请大家注意查看。
1第二章38页的公式2-2要会。
2第五章第二节到第九节都要看,共轭齿廓及其求法可以不看。
十一节十二节涉及不深,主要是旋转方向问题,放在轮系里面。
3第六章250页以后的内容如果感觉太难就放弃不要纠结,确实难度比真题大,真题会做即可。
6-5,6-6可以不看。
4第九章平面机构的力的分析+ 十一章机器的效率这两章放到一起是因为这两章向来是放在一起考察的。
也有可能放在凸轮等其他机构中考察。
考的话分值10-20分左右主要考点有摩擦角,当量摩擦角,摩擦圆,自锁,机械效率的计算,机构在考虑摩擦时受力方向,力的多边形。
第九章只看前三节看,重点是9-3第十一章404-413页全看,其他可以不看。
二![机械原理]P516页例3-7为什么以C2为圆心以2倍Lab为半径的圆和以O'为圆心O'C1的长度为半径的圆的交点为E,则连接C2E交圆Ⅰ的交点为A点?回答AE+EC2=AC2,AC2-2AB=2AE=AC1,那么A点就是铰链中心。
习题解答中有证明。
三![机械原理]课本p523 4-9凸轮题只提问该题中的摆动凸轮第(1)题,E点到F点凸轮转过的角度:分别连接FO,EO,所夹得角即为所求吗?这是求类似摆动凸轮转角的一般方法吗?第(5)题,最大压力角,“机架与导路垂直的位置,在这几个位置中做出压力角,比较得出”那么此题导路是?机架?2005年第四题凸轮题(2)凸轮行程行程指的是从动件垂直移动的距离,为什么不是从动件与凸轮相切沿法线上升的距离!这个题目是很重要的,2008,2010年都考到了相似的,不是很好做,希望你能看懂。
(1)不是你说的这样。
这个题可以用反转法,由于这个题含有滚子,画图很多不亦说清楚,所以我给你说说2008年第七题解法。
本人今年报考的东大工业设计专业,由于本科学的机械制造专业课考的是机械原理,这次机械原理考了130+,以下是我关于专业课机械原理复习的一些看法,仅供参考。
1.关于很多学弟之前问我的东大辅导班问题,我集中回复一下,时间大概在11月底快考试前几周,地点在九龙湖,大部分报名的都是本部的同学,外校的比较少,报名可以看东大机械官网研究生上面考研同学注意了,辅导两天东大教机械原理的老师,应该是阅卷老师,主要讲课内容就是前几年试卷,八道大题的类型套路,答题注意点,其实不方便去自己把试卷认认真真做几遍也行,不要寄希望于辅导班,费用大概是500。
给的资料一本书后习题东大编的答案和五年真题,答案的话得上课拍。
2.前期复习,我个人建议暑期开始复习,先把郑文伟的那本蓝色的书好好过一遍,参考群里有一篇之前学长写的各章重点,按重点复习。
书后习题来的及的话建议做做,来不及的话看看往年试卷了解大概类型把类似的挑着做做。
第二遍看书就要大量做习题了,这一遍建议到图书馆或者淘宝买一本清华大学出版社陆宁的机械原理的习题书,一边过书一边做题,这本习题上的题目我认为和真题无限接近,可能前几年老师直接在上面选的题目,今年可能换了老师不过基本类型一致。
这些做完应该差不多暑假结束或者开始了一段时间了,这个时候该上真题了,从2000年或者之前开始做,我觉得从开始往后做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第一遍可能有些吃力,坚持下来,注意拿一张白纸当做答题卡不要在试卷上做,因为还有第二遍,而且考试答题纸也就是白纸需要把图剪下来贴上去,第二遍应该八道题目套路了解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做的应该很快了,再做一遍因为你会发现前面有的或许忘了,真题至少做个三遍。
3.参考书来说这本蓝色的郑文伟的书应该够用不过可能有的难以理解,拿本西工大的作为辅助参考也许可以便于你理解。
其他的数学考了110多不是很好,群里学长考的比我好的很多跟他们多学学英语的话,考了76,这学期主要复习单词和阅读,单词一定要每天背我建议新东方绿皮书乱序和扇贝单词这个软件搭配,扇贝上课时候背,每天设置100个左右,单词一定要每天坚持。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3. 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机械原理概述2. 机械运动学3. 机械动力学4. 机械设计教学重点:1. 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机械运动学和机械动力学的计算方法;3.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难点:1. 机械原理中的复杂概念和原理的理解;2. 机械运动学和机械动力学的计算;3. 机械设计中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教具;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机械原理课程的性质和重要性;2. 引导学生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二、机械原理概述1. 介绍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分析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三、机械运动学1. 介绍机械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讲解机械运动学的基本计算方法。
四、课堂练习1. 布置与机械运动学相关的练习题;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2.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点评。
二、机械动力学1. 介绍机械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讲解机械动力学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1. 布置与机械动力学相关的练习题;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机械设计1. 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分析机械设计中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
五、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布置与机械设计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的正确率;2. 学生对机械原理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平面机构自由度1一、单项选择题1、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 C )。
A. 自由度大于1 B. 自由度大于零C. 自由度大于零且等于原动件数 D. 原动件数大于等于1 2、当机构的自由度数F >0,且F ( B )原动件数,则该机构即具有确定运动。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 大于或等于3、组成平面移动副的两个构件在接触处引入( B )个约束。
A. 1 B. 2 C. 3 D. 4 4、平面运动副引入的约束数最多为( B )个。
A. 1 B. 2 C. 3 D. 4 5、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个高副将带入( A )个约束。
A. 1B. 2C. 3D. 4二、填空题1、平面机构中的转动副引入____2____个约束。
2、由M 个构件汇集而成的复合铰链应当包含有___ M-1____个转动副。
3、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____2______。
4、平面运动副的最小约束数为_____1_____。
5、构件是机构中的运动单元体。
6、组成构件的零件是制造单元。
三、计算题1、图示机构|精.|品.|可.|编.|辑.|学.|习.|资.|料.*|*|*|*||欢.|迎.|下.|载.(1)该机构若存在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试在图上指出;(2)求该机构的自由度(要求有具体计算过程)。
(1)F 处复合铰链——1分(2)F=3×9-2×13=1——5分2、图示机构(1)该机构若存在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试在图上指出;(2)求该机构的自由度(要求有具体计算过程)。
(1)复合铰链1处,虚约束1处——2分(2)F=3×6-2×8-1=1——4分3、图示机构(1)该机构若存在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试在图上指出;(2)求该机构的自由度(要求有具体计算过程)。
(1)复合铰链1处,局部自由度1处,虚约束4处——3分(2)F=3×9-2×12-2=1——3分4、图示机构(1)该机构若存在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试在图上指出;(2)求该机构的自由度(要求有具体计算过程)。
平面机构自由度1一、单项选择题1、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 C )。
A. 自由度大于1B. 自由度大于零C. 自由度大于零且等于原动件数D. 原动件数大于等于12、当机构的自由度数F >0,且F( B )原动件数,则该机构即具有确定运动。
A. 小于B. 等于C. 大于D. 大于或等于3、组成平面移动副的两个构件在接触处引入( B )个约束。
A. 1B. 2C. 3D. 44、平面运动副引入的约束数最多为( B )个。
A. 1B. 2C. 3D. 45、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个高副将带入( A )个约束。
A. 1B. 2C. 3D. 4二、填空题1、平面机构中的转动副引入____2____个约束。
2、由M个构件汇集而成的复合铰链应当包含有___ M-1____个转动副。
3、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____2______。
4、平面运动副的最小约束数为_____1_____。
5、构件是机构中的运动单元体。
6、组成构件的零件是制造单元。
三、计算题1、图示机构(1)该机构若存在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试在图上指出;(2)求该机构的自由度(要求有具体计算过程)。
(1)F处复合铰链——1分(2)F=3×9-2×13=1——5分2、图示机构(1)该机构若存在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试在图上指出;(2)求该机构的自由度(要求有具体计算过程)。
(1)复合铰链1处,虚约束1处——2分(2)F=3×6-2×8-1=1——4分3、图示机构(1)该机构若存在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试在图上指出;(2)求该机构的自由度(要求有具体计算过程)。
(1)复合铰链1处,局部自由度1处,虚约束4处——3分(2)F=3×9-2×12-2=1——3分4、图示机构(1)该机构若存在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试在图上指出;(2)求该机构的自由度(要求有具体计算过程)。
(1)复合铰链1处,局部自由度1处——2分(2)F=3×6-2×8-1=1——4分5、图示机构。
(1)该机构若存在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试在图上指出;(2)求该机构的自由度(要求有具体计算过程)。
(1)局部自由度1处——1分(2)F=3×8-2×11-1=1——5分6、图示机构。
(1)该机构若存在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试在图上指出;(2)求该机构的自由度(要求有具体计算过程)。
(1)复合铰链1处,局部自由度1处,虚约束1处——3分(2)F=3×6-2×8-1=1——3分7、图示机构。
(1)该机构若存在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试在图上指出;(2)求该机构的自由度(要求有具体计算过程)。
(1)复合铰链1处——1分(2)F=3×9-2×13=1——5分8、图示机构。
(1)该机构若存在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试在图上指出;(2)求该机构的自由度(要求有具体计算过程)。
(1)复合铰链1处,虚约束1处——2分(2)F=3×9-2×13=1——4分平面连杆机构1一、单项选择题1、具有急回特性的四杆机构,其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的值( C )。
A. 1≤B. 1<C. 1>D. 1=2、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当摇杆为从动件时,最小传动角出现在( B )共线的位置。
A. 曲柄与连杆B. 曲柄与机架C. 摇杆与机架D. 摇杆与连杆3、铰链四杆机构有整转副的条件是: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C )其余两杆长度之和。
A. < B. = C. ≤ D. ≥4、四杆机构的急回特性是针对主动件作( A )而言的。
A. 等速转动B. 等速移动C. 变速转动D. 变速移动5、对心曲柄滑块机构以滑块为从动件时,其最小传动角γmin出现在曲柄( A )的位置。
A. 垂直于滑块导路B. 垂直于连杆C. 与连杆共线D. 与机架共线6、如果铰链四杆机构中的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 A )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则该机构中不存在整转副。
A. > B. ≥ C. < D. ≤7、四杆机构的急回特性是针对从动件作( D )而言的。
A. 等速转动B. 等速移动C. 变速转动D.往复运动8、对心曲柄滑块机构以滑块为从动件时,其最大传动角γma x为( C )。
A. ︒30B. ︒45C. ︒90D. ︒<909、对于双摇杆机构,最短构件与最长构件长度之和( B )大于其它两构件长度之和。
A. 一定B. 不一定C. 一定不D. 在最短构件为机架10、对于曲柄滑块机构,当曲柄作等速转动时,从动件滑块( B )具有急回特性。
A. 一定B. 不一定C. 一定不D. 在极限位置11、当连杆机构位置一定时,取不同构件为原动件,机构压力角的数值( B )。
A. 相同B. 不同C. 与原动件转向有关D. 与原动件转速大小有关12、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大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则机构中( C )。
A. 一定有曲柄存在B. 是否有曲柄存在取决于机架是否为最短构件C. 一定无曲柄存在D. 是否有曲柄存在取决于机架是否为最长构件二、填空题1、平面连杆机构是若干构件用低副连接组成的平面机构。
2、当四杆机构的压力角︒α时,该机构处于死点位置。
=903、全转动副的平面四杆机构称为平面铰链四杆机构。
4、连杆机构的传动角与压力角的关系是之和等于90︒。
5、连杆机构中与机架组成转动副的构件称为连架杆。
6、连架杆如能绕机架上的转动副中心作整周转动,则称其为曲柄。
三、简答题1、何谓曲柄摇杆机构的死点位置?试结合实例说明如何克服死点位置对机构连续运动的不良影响。
当曲柄摇杆机构的摇杆为主动件、曲柄1为从动件且运动至传动角为零的位置(连杆与曲柄共线)称为死点位置。
——3分可利用惯性和增加虚约束来克服死点位置对机构连续运动的不良影响,如内燃机、缝纫机等。
——3分2、具有急回特性的四杆机构有哪些?试绘出相应的机构示意图。
曲柄摇杆机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和摆动导杆机构。
——3分机构示意图如下:——3分3、平面绞链四杆机构在什么情况下具有四个整转副?试绘出其机构示意图,并说明此机构的有关特点。
当铰链四杆机构中对边构件长度分别相等时,即平行四边形机构具有四个整转副。
——3分存在四个构件重合共线位置,从动件运动不确定,需利用惯性和增加虚约束来保证从动件的连续运动和预期的运动方向。
——3分4、何为连杆机构的压力角、传动角?它们的大小对连杆机构的工作性能有何影响?偏置曲柄滑块机构的最小传动角发生在什么位置?连杆机构的压力角——驱使从动件运动的作用力方向与受力点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
传动角为压力角的余角。
——2分反映力的有效利用程度和传动质量,压力角越小越好。
——2分偏置曲柄滑块机构的最小传动角发生在——曲柄上动铰链中心离移动副导路最远的位置。
——2分四、分析题1、图示铰链四杆机构,已知2.1/,5.1/==a c a b ,为使此机构为双曲柄机构,试分析确定a d /的取值范围。
解:双曲柄机构——d 必须为最短,因2.1/,5.1/==a c a b , 故b 为最长,由c a b d +≤+得:a a a d 2.15.1+≤+,即7.0/0≤<a d ——6分2、设铰链四杆机构各杆长分别为mm 50=BC ,mm 35=CD ,mm 30=AD 。
若该机构为双曲柄机构,试分析确定曲柄AB 杆长的取值范围。
解:双曲柄机构——机架为最短,AB 可能为最长或介于最长 、最短之间。
——1分当AB 为最长时:CD BC AB AD +≤+,55≤AB ——2分 当AB 介于最长、最短之间时:CD AB BC AD +≤+, 45≥AB ——2分CB故AB的取值范围为:55≤AB——1分45≤3、在图示的铰链四杆机构中,已知mmAB,mm=CD,且=150100AD,mm=80AD为四杆中的最短杆。
若该机构为双摇杆机构,试分析确定BC杆长的取值范围。
解:双摇杆机构——机架AD为最短,BC可能为最长或介于最长、最短之间。
——1分当BC为最长时:应不满足杆长之和条件170<<BC——2分+,330BC>ABAD+CD当BC介于最长、最短之间时:应不满足杆长之和条件>80<<BC——2分+,130BCAD+ABCD故BC的取值范围为:330<BC——1分170<80<<BC,1304、图示机构,标有运动方向箭头的构件为原动件。
试在图上标出机构在图示位置的传动角γ 和压力角α,并判断哪些机构在图示位置正处于“死点”?图(1)、(3)——α=90︒,γ=0︒,处于死点位置——2分 图(4)——α=0︒,γ=90︒——2分 图(2)——α、γ均不为0——2分7.3 在图示铰链四杆机构中,已知: m m 30,m m 35,m m 50===AD CD BC l l l ,AD 为机架。
1) 若此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且AB 为曲柄,求AB l 的最大值; 2) 若此机构为双曲柄机构,求AB l 的范围; 3) 若此机构为双摇杆机构,求AB l 的范围。
题7.3图解 (1) 因AB 为曲柄,若此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显然AB 应为最短,且四个构件的长度应满足杆长之和条件,即AD CD BC AB l l l l +≤+ 或 15503035=-+=-+≤BC AD CD AB l l l l因此此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时AB l 的最大值为15mm 。
(2) 因AD 为机架,若此机构为双曲柄机构,则AD 应为最短构件,而AB 的长度有两种可能,或为最长,或为介于最长与最短之间。
两种情况分别讨论如下:当AB 为最长时,根据杆长之和条件,有CD BC AB AD l l l l +≤+ 或 55303550=-+=-+≤AD CD BC AB l l l l即 5550≤<AB l 当AB 介于最长与最短之间时,有CD AB BC AD l l l l +≤+ 或 45355030=-+=-+≥CD BC AD AB l l l l即 5045≤≤AB l综合上述两种情况,可得此机构为双曲柄机构时AB l 的取值范围为m m 55m m 45≤≤AB l 。
(3) 双摇杆机构有两类:一类是四个构件的长度不满足杆长之和条件;另一类是四个构件的长度满足杆长之和条件,且取最短构件的对边构件为机架。
显然本问题不存在后一类的可能。
因此若此机构为双摇杆机构,则四个构件的长度一定是不满足杆长之和条件。
此时有三种情况: 当AB 为最短时,有AD CD BC AB l l l l +>+ 或 15503035=-+=-+>BC AD CD AB l l l l当AB 介于最长与最短之间时,有CD AB BC AD l l l l +>+ 或 45355030=-+=-+<CD BC AD AB l l l l当AB 为最长时,有CD BC AB AD l l l l +>+ 或 55303550=-+=-+>AD CD BC AB l l l l另外,应保证四个构件的长度能组成四杆机构,即有m m 115355030=++=++<CD BC AD AB l l l l综合以上情况,得此机构为双摇杆机构时AB l 的取值范围为m m 45m m 15<<AB l 或m m 115m m 55<<AB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