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3
1. 张江核心园。
2011年,张江核心园围绕“做强核心”的根本要求,全面加快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园的建设步伐。
2011年,张江核心园的面积为75.9平方公里,园区实现经营总收入2153.62亿元,同比增长26.98%;完成税收126.52亿元,同比增长28.79%;吸引合同外资7.62亿美元,实到外资8.18亿元,内资注册资本99.15亿元。
2. 漕河泾园。
2011年,漕河泾园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重点,进一步推进二、三产业和内外资并举融合发展,推进开发区经济平稳发展。
实现销售收入1510.6亿元,同比增长3.5%;园区增加值483.5亿元,同比增长6.7%;实际落户税收总额43.1亿元,同比增长14.6%。
园区在孵企业450家,孵化面积近50万平方米。
区内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38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7家,国家规划内布局重点软件企业6家。
区内企业共申请专利1315项,获授权专利968项;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60亿元,同比增长18%。
新增外资投资总额3,1亿美元,合同外资2.1亿美元。
3. 市北上大园。
2011年,市北上大园着重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围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主导产业集群发展,载体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已有载体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
技工贸总收入为511亿元,工业总产值60.1亿元,上缴税收26.13亿元;引进重大项目11个。
园区以亚太数据港为代表的云计算产业和以中标软件等为代表的国产基础软件基地领跑云计算和软件信息服务业,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先后引进6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近30家具有总部经济特征的总部型企业落户园区,成为上海总部经济新的集聚地之一。
4. 青浦园。
2011年,青浦园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提升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努力拓展重大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园区实现销售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财政收入7.1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84亿元,同比增长12.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亿元。
上海市工业区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全文)“十三五”是上海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
上海工业区作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区域经济增长极,是落实本市产业发展战略的生力军,承担着推进上海深度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重大任务。
为进一步发挥上海工业区产业发展载体和创新平台作用,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十二五”期间,上海工业区围绕上海产业发展总体目标,聚焦国家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区产业调整升级,优化投资环境,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一)主要成效1、产业载体地位明显提升2015年上海工业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6397亿元(2010年为2262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其中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开发区(产业基地)有6个,亿元以上规模企业超过2400家。
国家战略专项加快实施,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华电航改型燃气轮机、联影医疗、中芯国际、和辉光电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园区。
以新型工业化为主线,推进了17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全市工业区经济产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产业载体功能进一步强化。
2、科技创新平台功能逐步加强“十二五”期间,上海工业区着力加大创新投入,集聚创新要素,提升创新能力,优化园区创新服务环境。
“张江高新区”1区22园及紫竹高新区为主要代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形成了统筹联动发展格局,辐射全市各区。
开展上海市“四新”经济创新基地建设试点,通过先行先试、聚焦重点、示范带动,推进“四新”经济新载体建设,共批准授牌85家“四新”经济创新基地试点。
“十二五”期末,上海工业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99家;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数量达到951家;园区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25%;企业累积有效发明专利授权数50811件。
3、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十二五”期间,本市进一步加强规划引领,统筹优化工业区块规划布局。
混合所有制在上海开发区中的发展——以上海紫竹国家高新区的成功经验看自1981年,国务院批准在沿海开放城市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在国家层面经济开发区就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物流园区、边境合作区、旅游度假区等多种形式,这些经济开发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基本全部由政府主导。
随着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了混合所有制的概念,十六大进一步强调,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应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进一步指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因此,在经济开发区发展中实行混合所有制有着现实的政策基础。
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目前唯一一个以民营企业为开发主体的国家级高新区,自2001年经批准成立以来,其快速发展充分展示了民营企业在经济开发区的优势,同时,也为在开发区中实行混合所有所提供一个有力的实证。
一、国家经济开发区的管理模式国家经济开发区是经过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物流园区、边境合作区、国家旅游度假区等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的区域。
至2013年年末,作为国家经济开发区最重要组成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共210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14家。
这些开发区的典型管理模式是建立以管委会为主的准政府管理体制,分别设立开发区管委会、开发建设总公司以及各种实业公司。
1、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开发区一般成立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作为政府的一级派出机构,代表政府进行项目审批、城市规划等各项行政管理权的行使,决定开发区的一切重要事务。
2、开发区开发建设总公司在开发区,单独设立开发区开发建设总公司,负责开发区范围内各项基础建设的实施。
3、各种实业公司根据开发区的发展,成立各种实业公司,负责开发区内物业管理、道路维护、绿化保养等日常事务。
上述典型管理模式基本都是政府来主导,一般重招商轻管理,企业入驻后往往在一定程度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状况,这对于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发展,迫切需要再次腾飞的开发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专项扶持资金财政政策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上海市重要的高科技产业聚集地,为了促进区内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扶持资金财政政策。
这些政策旨在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帮助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发展步伐,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专项扶持资金财政政策,探讨其对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是上海市的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集聚了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
为了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政府开始实施专项扶持资金财政政策,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二、专项扶持资金1.创新基金支持为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立了创新基金,用于支持企业的创新项目。
企业可根据自身研发需求和创新计划向开发区申请基金支持,资助项目涵盖技术开发、产品改进、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帮助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2.产业转移资金为吸引和扶持优秀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开发区,政府还设立了产业转移资金,用于引进和扶持高端产业项目。
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提供资金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快速实现产业转移和升级,加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3.科技人才引进资金高端科技人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吸引和留住高层次科技人才,开发区实施了科技人才引进资金政策。
针对具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政府将提供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和生活补贴,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研发环境和创新平台。
三、财政政策1.税收优惠政策为了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采取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
包括减免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得税优惠等,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含量。
2.资金补贴政策为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政府还实施了资金补贴政策。
国家级高新区名单145家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天津市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河北省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燕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承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山西省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蒙古自治区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呼和浩特金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辽宁省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辽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阜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吉林省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延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黑龙江省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市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省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连云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盐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扬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浙江省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衢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萧山临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嘉兴秀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湖州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徽省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马鞍山慈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福建省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福建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福建龙岩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西省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鹰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西抚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景德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吉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山东省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枣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河南省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焦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孝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仙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德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湖南省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郴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东省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东源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东河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西自治区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南省海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庆市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璧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四川省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州省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云南省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陕西省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咸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甘肃省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夏自治区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海省青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疆石河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昌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展2024年度产业园区“三线一单”和规划环评跟踪评估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公布日期】2023.12.19•【字号】•【施行日期】2023.12.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展2024年度产业园区“三线一单”和规划环评跟踪评估工作的通知各区生态环境局、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强化本市产业园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实,提升规划环评效力监管,根据《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现将开展2024年度产业园区“三线一单”和规划环评实施情况跟踪评估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评估范围对已开展规划环评的110个产业园区(含重点管控单元以外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产业社区)开展“三线一单”和规划环评实施情况跟踪评估(以下简称跟踪评估),具体清单见附件1。
二、责任分工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高桥保税区和外高桥保税物流园、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的跟踪评估和联动申报,定期调度工作进展并对各区跟踪评估结果开展抽查。
各区生态环境局、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负责本辖区内各产业园区跟踪评估和联动申报,指导和督促园区做好整改落实。
各产业园区管理机构是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规划环评的责任主体,负责园区落实情况的全面自查,组织提交评估材料、配合现场核查、落实跟踪评估整改,根据评估结果,按自愿原则申请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
三、工作要求各有关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按照2024版工作手册(文件将另行下发)的要求,制定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和任务要求,做好工作经费和技术保障,按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年度跟踪评估工作。
4月底前,各区上报跟踪评估工作总结和辖区内各产业园区跟踪评估报告。
5月,我局将组织抽查复核并完成反馈。
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科技传播园区行”调研问卷
一、单位和个人基本情况
1.贵单位经营类型。
(1)高等院校、科研院所(2)民营企业(3)外资企业
(4)国有企业(5)其他
2.贵单位职工总人数。
(1)100人以下(2)100-499人(3)500-999人(4)1000-1999人(5)2000人以上
3.贵单位科技传播工作开展现状。
(1)形式多样,开展很好(2)形式单一,开展较好(3)准备开展
(4)没有这方面需求
4.贵单位科技传播开展意愿。
(1)非常愿意开展(2)较愿意开展(3)一般
(4)没有这方面意愿
5.您的最高学历。
(1)大专(2)本科(3)硕士研究生(4)博士研究生(5)其他(请注明)
6.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您认为应该加强对下列哪些人才的开发与
培养力度(最多选3项, 按重要性排序)。
(1)领军人才(2)研发人才(3)管理人才
(4)综合型人才(5)一般职工(6)其他(请注明)
7.您乐于接受的科技传播形式。
(1)科技平台参观(2)科技资源提供(3)学术交流
(4)教育培训(5)科技体验(6)基地考察
(7)科技活动组织(8)其他(请注明)
8.您认为科技传播开展最合适的时间。
(1)上午半天(2)下午半天(3)上午11:00—12:00 (4)中午12:00—13:00 (5)下午16:00—17:00 (6)双休日半天9.您认为最适合贵单位的科技传播主题。
(1)科学素质类(2)专业技术类(3)管理类
(4)创新类(5)金融类(6)社会热点类(7)人文类(8)法律法规类(9)健康类
(10)技能类(11)其他(请注明)
10.在过去的一年里,您参加本单位或园区组织的科技传播次。
(1)0次(2)1~3次(3)4~10次
(4)10次以上
11.您对本单位科技传播工作是否满意。
(1)满意(2)比较满意(3)一般
(4)不太满意(5)非常不满意
二、您目前觉得需要开展的科技传播内容
12.科学素质类。
(1)空间技术(2)国防科技(3)海洋发展
(4)节能减排(5)高层建筑(6)地质灾害
(7)气候变化(8)轨道交通(9)其他
13.科学生活类。
(1)科学健身(2)流行病预防(3)慢性病治疗(4)安全用药(5)居家安全(6)其他
14.公共安全类。
(1)紧急避险与自救互助(2)应急疏散与应急逃生
(3)常见事故的预防与控制(4)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5)其他15.健康类。
(1)身体健康(2)心理健康(3)食品安全
(4)药品安全(5)环境监控(6)其他
16.科技体验类。
(1)信息技术体验(2)航天技术体验(3)生命科学技术体验(4)其他(请注明)
17.实务类。
(1)领导干部技能提升(2)人力资源管理实务(3)营销与谈判(4)企业审计与财务管理(5)办公自动化(6)项目申报
(7)科技专项资金申报(8)其他(请注明)
18.知识产权类。
(1)知识产权管理(2)知识产权战略(3)知识产权保护(4)知识产权法律法规(5)其他(请注明)
19.管理类。
(1)管理方法(2)团队建设(3)有效沟通
(4)项目管理(5)财务管理(6)生产管理
(7)人力资源管理(8)物流与供应链管理(9)质量管理(10)应急管理(11)科技政策(12)其他
20.创新类。
(1)创新方法(2)创新思维(3)人才管理创新(4)新产品设计创新(5)创新文化与体制保障(6)其他
21.专业技术类。
(1)新能源与节能(2)新材料及其应用(3)生物医药
(4)装备制造(5)信息技术(6)法律法规
(7)文化创意及服务(8)金融、证券(9)其他
22.职称类。
(1)职称评定(2)技术资格认证(3)职称培训(4)其他23.学历类。
(1)专升本(2)高起专(3)研究生教育(4)其他三、您希望园区在科技传播方面为企业做哪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