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高新区:打造可持续科技园区的独特样本
- 格式:pdf
- 大小:2.99 MB
- 文档页数:3
创新发展在紫竹——紫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中国人》 2020年第14期紫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紫竹高新区)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东南部,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由大学校区、研发基地和紫竹配套区组成。
2002年6月奠基,2011年6月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作为对于我国开发区建设方面的一项突破与创新,紫竹高新区大胆探索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模式,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高水平和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科学、和谐发展,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自主创新科技园区发展之路。
紫竹高新区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数十项资质,包括中组部认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商务部和科技部授予的“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生物医药)”,国家发改委授予的“上海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授予的“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等。
产城融合,智慧紫竹紫竹高新区由政府、民营企业和大学共建全新的组织架构与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社会经济资源的总体运营效率,高新区各项经济指标和运营数据已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稳定增长,在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12位。
它是中国唯一一家以民营经济为主体运作的国家高新区,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区。
紫竹高新区以信息软件、数字视听、生命科学、智能制造、航空电子、新能源与新材料六大类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吸引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风险投资公司及高科技制造企业入驻。
在高新区内,以微软、英特尔、可口可乐、印孚瑟斯、中国商飞、中广核集团、东软软件为代表的一大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纷纷入驻;积聚和扶持了一批以至纯股份、申联生物、基因科技等为代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培育和孵化了一批以触宝科技、柏楚电子、云轴信息、冠勇公司、移康智能等业内有影响力的创业创新型企业。
在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内,中国网络剧微电影创意创业中心、国内首个家庭游戏产业孵化基地已落户,阿里巴巴文娱集团、新浪体育、东方明珠新媒体、TCL-IMAX等一批在网络视听细分领域处于领先的企业聚首于此。
经济开发区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2024年以来开发区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继续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围绕“一创双加”行动意见,加快“调转促”步伐,结合县委开展的“实施二次创业、实现争先进位”活动,坚持“双提”“双创”工作目标,以提高工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确保完成各项经济指标任务,以“全区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投入、突出抓招商”的工作思路为指导,积极抢抓机遇,突出主攻重点,积极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创高标准战新基地,5月被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核定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
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国家级争创工作开展情况开发区已被列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培育期,进入国家商务部管理的开发区序列。
根据《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要求,开发区围绕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区域带动、生态环保、行政效能五大类一级指标,53项二级指标,为加强培育期内综合考评工作,与安徽正拓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签署了服务合同,扎实做好各项证明材料整理工作,随时准备迎接考核。
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1-5月份完成财政收入3.14亿元,其中国税2.47亿元,地税0.6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8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32.5亿元,同比增长6%;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6.5亿元,开工项目5个,竣工项目3个;新增规上现代服务业入统企业0个;招商引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7.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0.42亿美元,审计资金亿元以上规模项目8个,新开工规模项目10个,利用省外资金7亿元;外贸进出口完成1.35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8%;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0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0个,总数达到92个;规模工业增加值26.5亿元,增长10%;规模工业营业收入100.8亿元,增长16.9%;工业固定投资完成9.8亿元;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4.18亿元;新增个私企业51家,新增个体工商户111户。
全国优秀高新区典型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全国优秀高新区典型案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和创新的重要引擎。
全国各地纷纷设立了高新区,以扶持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这些高新区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优越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全国优秀高新区的典型案例。
1.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作为中国最早设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创新中心。
自建立以来,中关村科技园区孕育了众多知名科技企业,如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成为了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孵化基地。
园区内拥有大量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
2.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上海市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园区,也是国家高新区示范区。
园区内涵盖了生命科学、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和创新团队入驻。
园区不仅搭建了创新平台,还积极引入科研机构和高校资源,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3. 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是中国首个海关监管区,也是深圳打造的国际合作示范区和新型城市中心核心区。
园区内集聚了金融、科技、文化、商务等多个领域的企业和机构,打造了一个国际化、开放型的商务新中心。
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境外投资和人才流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4. 成都天府新区作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成都天府新区紧邻成都市中心,是以数字经济和创新创业为主导的国家级新区。
新区内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和孵化器,涵盖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政府大力扶持创新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优越的创新环境,吸引了国内外各类企业和人才投身创新创业浪潮。
5. 杭州西湖科技创新园杭州西湖科技创新园坐落于美丽的西湖畔,是中国首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园区内有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团队,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和产业化。
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专项扶持资金财政政策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上海市重要的高科技产业聚集地,为了促进区内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扶持资金财政政策。
这些政策旨在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帮助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发展步伐,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专项扶持资金财政政策,探讨其对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是上海市的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集聚了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
为了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政府开始实施专项扶持资金财政政策,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二、专项扶持资金1.创新基金支持为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立了创新基金,用于支持企业的创新项目。
企业可根据自身研发需求和创新计划向开发区申请基金支持,资助项目涵盖技术开发、产品改进、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帮助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2.产业转移资金为吸引和扶持优秀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开发区,政府还设立了产业转移资金,用于引进和扶持高端产业项目。
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提供资金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快速实现产业转移和升级,加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3.科技人才引进资金高端科技人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吸引和留住高层次科技人才,开发区实施了科技人才引进资金政策。
针对具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政府将提供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和生活补贴,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研发环境和创新平台。
三、财政政策1.税收优惠政策为了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采取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
包括减免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得税优惠等,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含量。
2.资金补贴政策为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政府还实施了资金补贴政策。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8.20•【字号】闵府规发〔2018〕4号•【施行日期】2018.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闵府规发〔2018〕4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委、办、局:现将《闵行区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2018年8月20日闵行区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新一代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优先战略选择,也是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上海南部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先布局方向。
为贯彻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信部科〔2017〕315号)和《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沪府办发〔2017〕66号),加强区域产业联动,推进闵行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建设马桥人工智能未来小镇、紫竹走廊人工智能创新带、推进产业集聚区和应用示范区建设,促进闵行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技术主导权的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群,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闵行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较好的人工智能产业基础。
经过排摸梳理,闵行区已经集聚了140多家发展人工智能的企业,产业年产值规模突破100亿元。
企业数量和创新链、产业链布局初显优势。
其中,芯片、云计算、传感器、数据服务、生物识别等人工智能基础领域,机器识别、机器学习、视频识别、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模式识别和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应用技术领域,和无人机、智能医疗/健康、智能教育/娱乐、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物流等集成应用领域都有涉及。
11紫竹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探索与发展之路紫竹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探索与发展之路紫竹高新区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由大学校区、研发基地和紫竹配套区三部分组成。
于2001年9月批准成立,2002年6月奠基,2011年6月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作为对于我国开发区建设方面的一项突破与创新,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胆探索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模式,通过体制、机制、管理创新,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自主创新科技园区发展之路。
经过十五年的辛勤耕耘与不懈努力,紫竹高新区已建设发展成为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研发机构集聚、产业精英荟萃、创新资源丰富、产城融合的功能集聚区。
一、发展成效1、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经过紫竹高新区的努力,2016年全国145家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第16位。
在2007年之后新认定的103家国家高新区中排名第一。
2、经济发展稳步增长。
2016年,高新区实现税收总收入56.18亿元,相比上年同期50.77亿元,增长5.41亿元,增长率为10.66%,继续保持了两位数的良好增长态势,建园以来已累计实现税收近300余亿元,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3、科技成果质量提升。
截至2016年底,高新区累计的专利申请量约为19268件,其中发明专利约17697件,约占总申请量的91.8%,专利授权量为10603件,其中发明专利9035件,约占总授权量的85.2%。
4、取得各级荣誉称号。
高新区已获得包括“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生物医药)”、“上海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上海市软件出口(创新)园区”、“上海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园区”、“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以及“上海市版权示范园区(基地)”等称号。
自2004年始,高新区连续八年四届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并于2015年,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81
2020.01-02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
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 | 可持续城市与社区
打造可持续科技园区的独特样本
ZIZHU HIGH-TECH PARK: BUILDING A UNIQUE EXAMPLE OF SUSTAINAB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紫竹高新区以“生态、人文、科技”的理念, 具有社会责任基因的运营管理机制,支撑起了幸福和谐的可持续典范园区发展愿景。
紫竹高新区)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实现8年“七连跳”,在全国169家高新区中位列第12位。
这样的成绩,并不容易。
18年前,紫竹高新区所在的吴泾镇地处偏远,经
济发展滞后。
而今,紫竹高新区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绿化率超过50%,高科技大楼拔地而起,入驻企业达3754家,国家级科研机构20个,2019年全年实现技工贸收入680亿元,全年累计税收收入63.33亿元。
紫竹国家高新区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骆山鹰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国家高新区评价考核体系由
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大模块共计40个统计指标组成。
我们在经济体量上有弱势,但是我们在其他指标上表现良好,尤其是可持续发展能力,这让紫竹高新区总体的得分稳步上升。
”
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以民营企业为开发主体的国家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紫竹高新区为全国高新区建设贡献了一个独特样本。
底 色
——“生态、人文、科技”的理念
2001年,上海市、闵行区两级政府决定建立上海紫竹科学园区,提升上海开发区创新能级。
园区规划
紫竹高新区生态、人文的底色,为紫竹高
新区吸引了更高质量的科技型企业的进入与长远发展。
——紫竹国家高新区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骆山鹰
|本刊记者 罗曙辉 供 图|紫竹高新区
82
|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0.01-02
可持续城市与社区 | 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
建设由民营企业紫江集团承担,并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著名高等院校,建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科学园区发展模式。
自创建之初,紫竹高新区就确立了“生态、人文、科技”的发展理念。
据骆山鹰介绍,正是这一理念,让紫竹高新区在开展研发基地和投资大学园区的核心建设的同时,规划了与研发基地几乎等级相当的生活配套,同时实现园区绿化率超过50%,把黄浦江沿岸纳入为紫竹高新区开发范畴,使尊重自然和人的活动达到统一和谐的境界。
以此为基础,紫竹高新区更引进开发教育、医疗、交通、住宅等配套产业,增强人才黏性、带动地区发展。
如,引进以理工科见长的上海交通大学和以人文为特色的华东师范大学,形成紫竹高新区强大的“智囊中心”;建设了整建制的附属中学、小学、幼儿园,提供人才子女入学的全链条服务;改善原来到市区需要1.5-3小时的拥挤交通状况;与上海三级甲等医院达成协议,解决整个吴泾地区居民的就医问题等等。
这样的建设,
打造了一个“居住、创业两相宜”的人文生态环境,由此也带动了园区所在地整个吴泾镇的交通、教育、医疗、住宅、娱乐消费的综合发展。
“紫竹高新区生态、人文的底色,为紫竹高新区吸引了更高质量的科技型企业的入驻与长期发展。
”骆山鹰说。
路 径
——具有社会责任基因的运营管理机制
2019年10月30日,《上海紫竹高新区(集团)可持续发展白皮书(2019)》(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
从这份白皮书中能窥见,支撑幸福和谐的可持续典范园区发展愿景的,是多年来形成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
自2006年成立紫竹商会,2010年成立青年社团紫米团,2015年成立紫江公益基金会,2016年成立紫竹高新区CSR 联盟,紫竹高新区一步步搭建起具有高执行力、高响应度的社会责任管理组织架构。
通过孵化创新创业企业、搭建共享共
83
2020.01-02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
创平台、引导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等举措,以更高质量的方式服务区域发展,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打造紫竹创业孵化器,支持创新创业。
紫竹高新区建设了“专业孵化器+新型孵化器+综合孵化器”协同发展的“紫竹孵化器组团”。
长期以来,孵化器运用高新区内五百强、国企央企聚集的优势,解决断层接力,成为创业创新的蓄水池。
2018年,孵化器培养的三家企业拿到了闵行区领先人才培育6个名额中的3个。
目前,紫竹高新区形成了一个国家众创空间,一个国家级孵化器。
国家级产业服务促进机构12个,在孵企业数194家。
在孵企业知识产权托管率达100%,累计取得各类知识产权10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50%。
搭建产业链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共享共赢。
紫竹高新区利用平台优势,优化资源整合,推动高新区科研、教育、生产功能和资源优势的集成化及协同创新,促进园区、校区、社区“三区融合”持续深化。
例如,紫竹高新区建立“实验仪器共享平台”。
截至2018年底,有15家拥有实验室平台的企业提供了总价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仪器设备,服务范围扩大到航
空技术、电气能源、新能源、新材料等七个领域,并向全市企业开放,这一举措有助于高新区乃至上海市整体科技水平和实力的提升。
以责任为企业赋能,打造和谐高新区。
紫竹高新区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支持、组织推动,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园区建立了一个有温度、有感情、有质量的社交圈,营造了具有社会责任感与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社区氛围。
比如紫竹高新区在引进创业企业时以社会责任为重要标准,紫竹商会基于园区企业(大部分为高新科技企业)需求调研梳理并编成《园区危险化学品使用指导手册》,引导企业安全生产;紫竹高新区还组建以园区企业为核心的紫竹高新区社会责任联盟,举办各类CSR 交流活动,引导企业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经营中。
当前,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组织工程研究与开发中心、国家动物医学研究中心已经落户紫竹高新区,微软研究院、英特尔、欧姆龙、SMC 等世界五百强企业也在此设立了区域甚至全球研发中心。
紫竹高新区形成了以信息软件、数字视听、生命科学等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为本土的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和创新资源,打造国内龙头企业的集聚地。
但是,在骆山鹰看来,对标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区,紫竹高新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有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加持,他对
这一目标充满信心。
编辑|
李艳芳 yanfang.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