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高中生物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 格式:docx
- 大小:130.40 KB
- 文档页数:4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以下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请考生仔细阅读。
名词:1、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
语句: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①P: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9黄圆:3绿圆:3黄皱:1绿皱。
②解释:1)每一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分离规律。
2)不同对的性状之间自由组合。
3)黄和绿由等位基因Y和y控制,圆和皱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和r控制。
两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是YR和yr,F1的基因型为YyRr。
F1(YyRr)形成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四种配子YR、Yr、Yr、yr的数量相同。
4)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试验分析图示解:F1:YyRr黄圆(1YYRR、2YYRr、2YyRR、4YyRr):3绿圆(1yyRR、2yyRr):黄皱(1Yyrr、2Yyrr):1绿皱(yyrr)。
5)黄圆和绿皱为亲本类型,绿圆和黄皱为重组类型。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F2:1YyRr:1Yyrr:1yyRr:1yyrr。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
2)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3)在实验中注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进行记载和分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实验结果。
4)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
6、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比较:①相对性状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②等位基因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③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离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④细胞学基础: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⑤实质:基因的分离规律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必修二生物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整理必修二生物分别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学问点学习生物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学问点进行归纳整理,必修二生物分别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学问点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整理的必修二生物分别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学问点,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必修二生物分别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学问点梳理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别:在杂种后代中消失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掌握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掌握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掌握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等位基因:打算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别):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别)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二、孟德尔试验胜利的缘由:1、正确选用试验材料: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2、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3、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讨论(从简洁到简单)4、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5、严谨的科学设计试验程序:假说-----演绎法三、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看过必修二生物分别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学问点的还看了:1.高中生物必修二考点总结之遗传的基本规律2.高中生物必修二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二必背考点3.高中生物必修二学问点汇总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第17讲自由组合定律(II)考纲要求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必考(c)、加试(c)]。
考点一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拓展分析1.自由组合定律9∶3∶3∶1的变式分析存在aa(或bb)时表现为隐性性状,其余正常表现单显性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有显性基因就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表现另一种性状双显性和一种单显性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双显性、双隐性和一种单显性表现为一种性状,另一种单显性表现为另一种性状2.致死现象导致性状分离比的改变(1)显性纯合致死①AA 和BB 致死⎩⎪⎨⎪⎧ F 1自交后代:AaBb∶Aabb∶aaBb∶aabb= 4∶2∶2∶1,其余基因型个体致死测交后代:AaBb∶Aabb∶aaBb∶aabb =1∶1∶1∶1②AA(或BB)致死⎩⎪⎨⎪⎧ F 1自交后代:+ 3aaB ∶2Aabb∶1aabb或 + bb∶ 2aaBb∶1aabb 测交后代:AaBb∶Aabb∶aaBb∶aabb =1∶1∶1∶1 (2)隐性纯合致死①双隐性致死⎩⎪⎨⎪⎧ F 1自交后代:9A B ∶3A bb∶3aaB 测交后代:1AaBb∶1Aabb∶1aaBb②单隐性致死或⎩⎪⎨⎪⎧ F 1自交后代:9A B ∶3A bb 或 9A B ∶3aaB 测交后代:AaBb∶Aabb=1∶1或 AaBb∶aaBb=1∶1题型一 自由组合定律中“9︰3︰3︰1”的变式应用1.某种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用A 、a ,B 、b 表示),且BB 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将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的鱼杂交,F 1有两种表现型,野生型鳞鱼占50%,单列鳞鱼占50%;选取F 1中的单列鳞鱼进行互交,其后代中有上述4种表现型,这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3∶2∶1,则F 1的亲本基因型组合是( )A .Aabb×AAbbB .aaBb×aabbC .aaBb×AAbbD .AaBb×AAbb答案 C解析根据题意,单列鳞为双显性,野生型鳞和无鳞为单显性,散鳞为双隐性。
分离定律1.对分离定律理解的两个易错点(1)杂合子(Aa)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
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产生的雌配子有两种,即A∶a=1∶1或产生的雄配子有两种,即A∶a =1∶1,但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通常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
(2)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就会出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针对完全显性)。
原因如下:①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若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②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性状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2.不要认为子代只要出现不同性状即属“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是指“亲本性状”相同,子代出现“不同类型”的现象,如红花♀×红花♂→子代中有红花与白花(或子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白花”),若亲本有两种类型,子代也出现两种类型,则不属于性状分离,如红花♀×白花♂→子代有红花与白花,此不属于“性状分离”。
1.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易成功的原因:(1)在传粉方面:表现为两性花,自花传粉,闭花受粉→保证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2)在性状方面:表现为具有易于区分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的性状。
(3)在操作方面:表现为花大,便于进行人工异花授粉操作。
2.黄瓜果皮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选取绿果皮植株与黄果皮植株进行正交与反交,观察F1的表现型。
这一方案不能判断显隐性,原因是如果显性性状是杂合子,后代也会同时出现黄色和绿色。
3.测交的原理是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带隐性基因的配子,不能掩盖F1配子中显、隐性基因的表现,因此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其分离比能准确反映出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分离比,从而得知F1的基因型。
4.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1.F2出现9∶3∶3∶1的4个条件(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
⾼中⽣物⾃由组合定律知识点总结 ⾃由组合定律在遗传的基本规律中占有举⾜轻重的地位,是⾼中⽣物必考知识点,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中⽣物⾃由组合定律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物⾃由组合定律知识点(⼀) 1.⾃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扰的;在形成配⼦时,决定同⼀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由组合。
2. 实质 (1)位于⾮同源染⾊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同源染⾊体上的⾮等位基因⾃由组合。
3.适⽤条件 (1)有性⽣殖的真核⽣物。
(2)细胞核内染⾊体上的基因。
(3)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同源染⾊体上的⾮等位基因。
4.细胞学基础:基因的⾃由组合定律发⽣在减数第⼀次分裂后期。
5.应⽤ (l)指导杂交育种,把优良性状重组在⼀起。
(2)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沦依据。
⾼中⽣物⾃由组合定律知识点(⼆) 1、F2共有16种组合⽅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其中双显(黄圆):⼀显⼀隐(黄皱):⼀隐⼀显(绿圆):双隐(绿皱)=9:3:3:1。
F2中纯合⼦4种,即YYRR、YYrr、yyRR、yyrr,各占总数的1/16;只有⼀对基因杂合的杂合⼦4种,即YyRR、Yyrr、YYRr、VyRr,各占总数的2/16;两对基因都杂合的杂合⼦1种,即YyRr,占总数的4/16。
2、F2中双亲类型(Y_R_⼗yyrr)占10/16。
重组类型占6/16(3/16Y_rr+3/16yyR_)。
3、减数分裂时发⽣⾃由组合的是⾮同源染⾊体上的⾮等位基因,⽽不是所有的⾮等位基因。
同源染⾊体上的⾮等位基因,则不遵循⾃由组合定律。
4、⽤分离定律解决⾃由组合问题 (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解题思路⾸先将⾃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遗传的情况下,有⼏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个分离定律问题。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总结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时,其子代基因型和表型的分布规律。
以下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一些核心知识点:
1.适用范围: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
2.定律内容:当两对或更多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处于完全显性时,这些基因在杂合子中的组合是自由的,它们在子代中的分离也是独立的。
3.基因型与表现型:在自由组合定律的框架下,基因型是指个体的遗传组成,表现型是指个体表现出的性状。
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4.分离定律与独立分配定律:分离定律是遗传学的基本定律,它指出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分离。
独立分配定律则指出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的原则。
5.交叉互换与连锁遗传:交叉互换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间发生的交换,而连锁遗传是指某些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它们在遗传时表现出连锁关系。
这些现象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6.应用领域: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农学、园艺学、育种学、遗传学等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如育种方案的设计、遗传疾病的预测与防治等。
7.限制与挑战:虽然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许多情况下能够很好地描述遗传现象,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近亲繁殖、突变和染色体异常等情况,该定律的应用会受到限制。
综上所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一个强大的理论工具,用于理解多基因性状的遗传规律和设计育种策略。
在学习和应用该定律时,理解其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至关重要。
高中生物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总结1、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 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别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2、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①P:黄色圆粒 X 绿色皱粒 →F1 :黄色圆粒 →F2 : 9黄圆: 3 绿圆: 3 黄皱: 1 绿皱。
②解说:1)每一对性状的遗传都切合分别规律。
2)不一样对的性状之间自由组合。
3)黄和绿由等位基因Y 和 y 控制,圆和皱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R 和 r 控制。
两亲本基因型为 YYRR 、yyrr ,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是 YR 和 yr ,F1 的基因型为 YyRr 。
F 1( YyRr )形成配子的种类和比率:等位基因分别,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四种配子YR 、Yr 、Yr 、yr 的数目同样。
4)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试验剖析图示解:F1:YyRr→ 黄圆( 1YYRR 、 2YYRr 、 2YyRR 、 4YyRr ): 3 绿圆( 1yyRR 、2yyRr ):黄皱( 1Yyrr 、2Yyrr ):1 绿皱( yyrr )。
5)黄圆和绿皱为亲本种类,绿圆和黄皱为重组种类。
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说的考证:F1( YyRr )X 隐性( yyrr )→( 1YR 、1Yr 、1yR、1yr)Xyr →F 2:1YyRr :1Yyrr :1yyRr :1yyrr 。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基因重组使后辈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根源;经过基因间的从头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拥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秀性状的新品种。
4、孟德尔获取成功的原由:1)正确地选择了实验资料。
2)在剖析生物性状时,采纳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下手再顺序渐进的方法(由单调要素到多要素的研究方法)。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对性状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假设)
(1)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2)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3)受精时,4 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结合的几率相等
遗传图解:
①
F1:
1YY(黄)2Yy(黄)1yy(绿)
1RR(圆)2Rr(圆)1YYRR 2YyRR
2YYRr
4YyRr(黄圆)
1yyRR
2yyRr(绿圆)
1rr(皱)1YYrr 2Yyrr(黄皱)1yyrr(绿皱)F2的性状分离比: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
②每对相对性状的结果分析
a.性状分离比:黄粒∶绿粒=3∶1;圆粒∶皱粒=3∶1。
b.结论: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是各自独立的。
③两对相对性状的随机组合
双纯合子一纯一杂双杂合子合计
黄圆(双显性)1/16YYRR 2/16YYRr、2/16YrRR 4/16YyRr 9/16Y_R_ 黄皱(单显性)1/16YYrr 2/16Yyrr 3/16Y_rr 绿圆(单显性)1/16yyRR 2/16yyRr 3/16yyR_ 绿皱(双隐性)1/16yyrr 1/16yyrr
F2中 4 种表现型,9 种基因型分别为: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2)有关结论
①F2共有 9 种基因型、4 种表现型。
②双显性占9/16,单显性(绿圆、黄皱)各占3/16,双隐性占1/16。
③纯合子占4/16(1/16YYRR+1/16YYrr+1/16yyRR+1/16yyrr),杂合子占:1 -4/16=12/16。
④F2中双亲类型(9/16Y_R_+1/16yyrr)占10/16,重组类型
占6/16(3/16Y_rr+3/16yyR_)。
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实验方案:杂合体 F1与隐性纯合体杂交
2
1:1:1,证实了 F1产生了比例相同的四种配子,确定为双杂合体。
因此,孟德尔的假设是成立的。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1)自由组合规律的内容:控制两对不同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这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各自自由组合到配子中去。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等位基因之间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重组互不干扰的。
F1非等位基因重组导致了 F2性状重组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1)杂交育种,利用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优生优育,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
分离定律是指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列表比较如下: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