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压制成型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3.94 MB
- 文档页数:56
压塑工艺及模具设计——上篇 塑料压制成型第六讲 其他压制成型模具(二)洪慎章(上海交通大学塑性成形技术与装备研究院,上海 200030)摘要:压塑与注塑采用不同类型的塑料,前者采用热固性塑料,后者采用热塑性塑料。
压塑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综合科学,不仅随着高分子材料合成技术的提高,压塑成型设备的更新,成型工艺的成熟而改进,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快速造型技术,数值模拟技术,数字化应用技术,智能技术等在压塑成型加工领域渗透而发展。
本讲座内容主要包括:压制成型工艺及分类,压制件设计,压制模结构设计及其零件设计,压制成型设备,压制塑件质量控制及缺陷分析,压制成型模应用举例;压注成型原理及工艺过程,压注成型模具结构设计,压注成型压力的计算,压注成型设备的选择,压注塑件质量及缺陷分析,压注成型模应用举例。
关键词:压制件设计及其成型;压制工艺及其模具结构设计;压制成型设备;压制塑件质量及缺陷;压注成型工艺及设备选择;压注模具结构设计;压注塑件质量及缺陷分析中图分类号:TQ320.661文章编号:1009-797X(2020)24-0001-09文献标识码:B DOI:10.13520/ki.rpte.2020.24.001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曾任上海交通大学锻压教研室副主任,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教研室主任,中国锻压学会模具学术委员会委员。
1952年考入浙江大学机械系金工专业学习,1953年被选派为留苏预备生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1960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机械系锻压专业,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塑性成形加工教学及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近净成形的各种新技术及成形过程数字化控制。
1987年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国内外技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0多篇,编著及参编出版著作45本。
关于塑料方面成型已出版了15本。
洪慎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需求量不断增长,导致道路拥堵、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的日益严重。
第六章压制成型2. 简述热固性塑料模压成型的工艺步骤。
将热固性模塑料在以加热到指定温度的模具中加压,使物料熔融流动并均匀地充满模腔,在加热和加压的条件下经过一定的时间,使其发生化学反应而变成具有三维体形结构的热固性塑料制品。
(1)计量(2)预压(3)预热(4)嵌件安放(5)加料(6)闭模(7)排气(8)保压固化(9)脱模冷却(10)制品后处理4. 在热固性塑料模压成型中,提高模温应相应地降低还是提高模压压力才对模压成型工艺有利?为什么?在一理论的操作温度下,模温提高时,物料的黏度下降、流动性增加,可以相对应的降低模压;但假设继续升高模温会使塑料交联反应速度增快、固化速率升高此时便需要提高模压。
一般而言提高温度应提高模压压力。
8. 试述天然橡胶硫化后的物理性能的变化,并解释之。
橡胶在硫化的过程中,交联密度发生了显着的变化。
随着交联密度的增加,橡胶的密度增加,气体、液体等小分子就难以在橡胶内运动,宏观表现为透气性、透水性减少,而且交联后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溶剂分子难以在橡胶分子之间存在,宏观表现为能使生胶溶解的溶剂只能使硫化胶溶胀,而且交联度越大,溶胀越少。
硫化也提高了橡胶的热稳定性和使用温度范围。
天然橡胶在硫化过程中,随着线型大分子逐渐变为网状结构,可塑性减小,拉伸强度、定伸强度、硬度、弹性增加,而伸长率、永久变形、疲劳生热等相应减小,但假设硫化时间再延长,则出现拉伸强度、弹性逐渐下降,伸长率、永久变形反而会上升的现象。
10. 橡胶的硫化历程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1) 焦烧阶段又称硫化诱导期,是指橡胶开始前的延迟作用时间,在此阶段胶料尚未开始交联,胶料在模型内有良好的流动性。
对于模型硫化制品,胶料的流动、充模必须在此阶段完成,否则就会发生焦烧,出现制品花纹不清、缺胶等缺陷。
焦烧阶段的长短决定了胶料的焦烧性能和操作安全性。
(2) 预硫化阶段焦烧期以后橡胶开始交联的阶段。
在此阶段,随着交联反应得进行,橡胶的交联程度逐渐增加,并形成网状结构,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逐渐上升,但尚未到达预期的水平,但有些性能如撕裂性能、耐磨性能等却优于正硫化阶段时的胶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