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讲稿 流体动力学
- 格式:ppt
- 大小:515.00 KB
- 文档页数:38
中等专业学校2024-2025-1教案编号:备课组别化工组课程名称化工原理所在年级主备教师授课教师授课系部授课班级授课日期课题流体动力学(第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流体动力学,并掌握相关应用。
2. 对流体动力学基础有深刻认识,能够判断流体流动类型。
3.进一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重点流体流动类型难点流体流动类型的判断教法以PPT展示和黑板讲授相结合为主,启发,讨论,提问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教学设备多媒体、PPT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个案补充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组织教学、清点人数[组织教学、清点人数]点名、查看学生上课出勤情况[展示“复习提问",找学生回答问题]连续性方程的形式有哪些?第二部分:新课导入之前讲到了流体静力学和动力学方程,这节课继续学习一些有关流体流动的知识。
[展示图片]教学内容[展示图片]层流湍流[板书]3.流体流动形态的判定[讲述]流体的流动形态可以通过雷诺数Re来判定。
式中d——管内径,m;u-流速,m/s;ρ-密度,kg/m3:μ-黏度,Pa·s:Re-雷诺数,无量纲,Re的大小反映了流体的湍动程度,Re越大,流体出动程度越强。
当Re≤2000时,流动为层流,此区称为层流区;当Re≥4000时,一般出现湍流,此区称为湍流区;当2000<Re<4000时,可以看作是不完全的湍流,或不稳定的层流,或者看作是两者的共同贡献,而不是一种独立的流动形态。
流体在圆管内流动,当管内流体处于湍流流动时,由于流体具有黏性和壁面的约束作用,紧靠壁面处仍有一薄层流体作层流流动,称其为层流内层(或层流底层),其厚度随流体的湍流程度的增大而变薄。
教学内容【例】密度为1500kg/m3,黏度为2Pa·s的液体,在外径68mm,管壁4mm的管内流动。
流速为5m/s,计算雷诺数Re,并判断流动型态。
ρ=1500kg/m3,d=68mm-4mmx×2-60mm=0.06m,p=2Pa*s=2kg/(m·s) ,u=5m/sRe=225<2000,即为层流第四部分:小结1. 雷诺实验说明,流体的流动形态是各不相同的,通常认为流体的流动形态有两种,即层流与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