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2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飞机或其他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手段。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是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质、地貌、植被、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解译与制图。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手段,可以为地质勘探、土地利用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支持。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是指通过观察遥感图像,利用人眼对图像进行解译,识别出图像中的地物信息。
目视解译需要经过专业训练,掌握地物特征的识别方法和技巧。
在目视解译过程中,可以利用图像的色调、纹理、形状、大小等特征,对地物进行分类和识别。
通过目视解译,可以获取地表覆盖、土地利用、植被类型、水体分布等信息,为后续的制图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遥感图像的制图是指利用解译出的地物信息,绘制出地图产品。
制图过程需要将解译出的地物信息进行整合、分类、符号化,并绘制在地图上。
制图的关键在于准确地表现地物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特征,以及地物之间的关系。
制图产品可以包括数字地图、专题地图、三维地图等,可以为各种应用领域提供空间信息支持。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在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地质勘探领域,遥感图像可以用于识别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地质灾害等地质信息,为勘探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在土地利用规划领域,遥感图像可以用于识别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环境监测领域,遥感图像可以用于监测植被覆盖、水体分布、土地退化等环境信息,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目视解译与制图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关键技术和方法。
首先是图像预处理,包括图像校正、增强、配准等工作,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解译的准确性。
其次是地物分类与识别,需要掌握地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以准确地识别出图像中的地物信息。
再次是制图规范,需要按照地图制图规范进行地图的绘制,确保地图产品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总之,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是一种重要的地球信息获取和处理手段,可以为地质勘探、土地利用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培训课程1. 引言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获取远离地面目标特征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信息来对地表进行观测和分析的技术。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和制图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地理信息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掌握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和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从而提高他们在地理信息科学领域中的专业能力。
2. 学习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了解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和制图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学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和制图的基本步骤和流程。
•掌握常见的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和制图软件的使用方法。
•学会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貌、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等地理信息的分析和制图。
•提高学员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信息科学研究能力。
3. 课程内容3.1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概述•什么是遥感图像目视解译?•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应用领域。
3.2 遥感图像制图概述•什么是遥感图像制图?•遥感图像制图的基本原理。
•遥感图像制图的应用领域。
3.3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和技术•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基本步骤。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3.4 遥感图像制图步骤和技术•遥感图像制图的基本步骤。
•遥感图像制图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3.5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和制图软件•常见的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和制图软件介绍。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和制图软件的使用方法。
3.6 遥感图像应用案例分析•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貌分析的案例。
•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分析的案例。
•利用遥感图像进行植被覆盖分析的案例。
4. 学习方法•在课堂上,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员理解和掌握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和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在实验室中,学员将有机会使用常见的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和制图软件进行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学员还可以参加实地考察,通过现场观测和数据采集,深入了解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和制图的应用。
5. 评估方式•课堂参与度:学员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实验4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1)
一、实验目的
1、认识和掌握Landsat8图像各波段的光谱效应
2、学习和掌握陆地卫星遥感图像的判读方法
3、学习和掌握如何将目视解译成果的转绘与制图遥感图像目视判读成果,最终以专题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实验数据
已校正的琅歧岛影像。
三、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
选择合适波段与恰当时相的遥感影像(2013年的琅歧岛影像图)
相关专题地图的准备(琅歧岛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确定专题分类系统(我国土地利用图分类系统)
2、认识TM图像各波段的光谱效应
(1)使用实习图像中的OLI图像。
(2)比较各波段水体色调的变化,分别用亮、较亮、暗、很暗四个等级评价水体在七个波段中的色调,并填写表4-1。
(3)比较各波段水体中泥沙可分辨性的变化,分别用易分辨、可分辨、不易分辨和难分辨四个等级评价泥沙在11个波段中的可分辨性,并填写表4-1 (4)比较各波段中植被色调的变化,分别用亮、较亮、暗、很暗四个等级评价植被在11个波段中的色调,并填写表4-1
(5)比较各波段中居民地可分辨性的变化,分别用易分辨、可分辨、不易分辨和难分辨四个等级评价居民地在11个波段中的可分辨性,并填写表4-1。
表4-1 OLI各波段地物色调或可分辨程度评价表
3、建立初步判读标志
初步解译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解译区域特点,确立典型解译样区,建立目视解译
4、详细判读
在详细判读过程中,要及时将解译中出现的疑难点、边界不清楚的地方和有待验证的问题详细记录下来,留待野外验证与补判阶段解决。
目视解译成果的转绘与制图遥感图像目视判读成果,最终以专题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该部分内容在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2)部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