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五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1
第一章: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
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
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
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
(比较多,大家理解性的删除自己不需要的)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
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
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
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④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
第二章:6.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的多时发生的散射).大气散射类型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发生。
遥感导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
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
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
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
(比较多,大家理解性的删除自己不需要的)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
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
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
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④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
第二章:6.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的多时发生的散射).大气散射类型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发生。
第一章: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
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
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
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
(比较多,大家理解性的删除自己不需要的)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
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
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
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④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
第二章:6.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的多时发生的散射).大气散射类型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发生。
第五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一、名词解释:1、遥感图像判读2、景物特征3、判读标志4、热阴影5、冷阴影6、色调7、纹理 8、影像地图二、填空题:1、遥感图像信息提取中使用的景物特征有。
2、遥感图像空间特征的判读标志主要有等。
3、传感器特性对判读标志影响最大的是等。
4、光谱分辨率根据三项指标来判定。
5、热红外图像上的亮度与地物的和有关,比影响更大。
6、侧视雷达图像上的亮度变化与等有关。
三、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遥感图像的几何分辨率指①象元相应地面的宽度②传感器瞬时视场内观察到地面的宽度③能根据光谱特征判读出地物性质的最小单元的地面宽度。
2、热红外图像是①接收地物反射的红外光成的像②接收地物发射的红外光成的像。
3、热红外图像上的亮度与地物的①反射率大小有关②发射率大小有关③反射太阳光中的红外光强度有关④温度高低有关。
4、侧视雷达图像垂直飞行方向的比例尺①离底点近的比例尺大②离底点远的比例尺大③比例尺不变。
四、问答题:1、遥感图像判读主要应用景物的哪些特征?2、何为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光谱分辨率?3、叙述TM多光谱图像的几何特征和辐射特征。
4、叙述地物光谱特性曲线与波谱响应曲线之间的关系和不同点?5、举例说明为什么多光谱图像比单波段图像能判读出更多的信息?6、叙述热红外图像的几何特征和辐射特征。
7、叙述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征和辐射特征。
8、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9、遥感技术识别地物的原理。
10、在标准假彩色合成图象上怎样识别地物类别?11、阐述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方法和具体工作步骤?12、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13、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
第五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名词解释色调: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纹理特征:也叫内部结构,指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则变化造成的影像结构。
光机扫描成像: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间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像。
目视解译标志: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直接标志是地物本身的有关属性在图像上的直接反映。
间接标志是指与地物的属性有内在联系,通过相关分析能够推断其性质的影像特征。
目视解译过程:是解译者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一些简单工具(如放大镜等)识别所需地物信息的过程。
遥感制图:通过对遥感图像目视判读或利用图像处理系统对各种遥感信息进行增强与几何纠正并加以识别、分类和制图的过程。
·问答题阐述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方法和具体工作步骤答: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1.目视解译准备工作阶段①明确解译任务与要求;②收集与分析有关资料;③选择合适波段与恰当时相的遥感影像。
2.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①初步解译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解译区域特点,确立典型解译样区,建立目视解译标志,探索解译方法,为全面解译奠定基础。
②野外考察:填写各种地物的判度标志登记表,以作为建立地区性的判度标志的依据。
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影像判度的专题分类系统,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
3.室内详细判读①统筹规划、分区判读②由表及里、循序渐进③去伪存真、静心解译。
4.野外验证与补判①野外验证包括:检验专题解译中图斑的内容是否正确;检验解译标志.②疑难问题的补判:对室内判读中遗留的疑难问题的再次解译。
5.目视解译成果的转绘与制图一种是手工转绘成图;一种是在精确几何基础的地理地图上采用转绘仪进行转绘成图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答:可见光成像是对目标的反射率的分布进行记录。
热红外成像原理:红外热成像使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目标的表面温度分布,变成人眼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热图像。
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1.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发展的动力是什么?1
不断改善人类生存和生活环境的质量,以达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母的
2.遥感技术系统有哪些部分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3
①遥感平台系统:用于搭载传感器,并为其提供技术保障与工作条件的工具
②传感器系统:能接收来自地物目标反射或发射的波信号,并按一定规律变换成数字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的遥感技术子系统,是遥感信息获取的关键
③遥感数据的传输与接收:在遥感数据获取过程中,数据量庞大,如何将其正确、及时地发送到不同类型的用户手中进行专业应用,是数据与接收子系统承担的任务
④遥感数据处理系统:地面卫星数据接收站从各种遥感平台和传感器上收集到的遥感信息因为受平台的稳定性、传感器的性能、天气条件、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所获得的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实际的情况,需要对这些数据在应用前进行预处理,以期获得能反映目标真实状态的信息。
3.航空和航天摄影测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2
相同:都具有数据采集速度快、应用成本低、劳动强度小、作业效率高、可生产多种比例尺数字地理信息产品的特点
不同:航天测量技术比航空引用的传感器的成像模型要更精确、范围
更广
4.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依据:遵循从已知到未知、先难后易、先整体后局部、先山区后平原、先地表后地下、先宏观后微观、先面后线的顺序,在对影响整体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逐步确定影像上的各个目标1
5.为什么能从遥感数据中反演出地理环境要素的物理参数:1
地物目标不同,收取到数据特征也不同,从其特征分为色、形、位三类,可以反映其地理环境要素的物理参数
6.遥感地学分析的常用分析方法:地学相关分析法-主导因子相关分析法,多因子相关分析法,指示标志分析法;分层分类法;系统制图法;信息复合法2。
遥感导论》课后练习题第一章遥感概述1. 遥感的基本概念,并区分遥感的广义和狭义。
2. 简述遥感探测系统组成。
3. 根据不同目的或手段,简述遥感的类型。
4. 简述遥感的特点,并举例。
5. 试述全球及我国遥感技术的进展和发展趋势,并结合地学发展阐述个人的看法或观点。
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1. 电磁波含义及电磁波的性质。
2. 电磁波谱的含义,电磁波区段的划分是怎样的?3. 辐射通量,辐射通量密度的物理意义。
4. 简述辐照度,辐射出射度和辐射亮度的物理意义,其共同点和区别是什么?5. 朗伯源和黑体的概念?6. 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和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而可见光不能?7. 什么是大气窗口?对照书内卫星传感器表中所列波段区间和大气窗口的波段区间,理解大气窗口对于遥感探测的重要意义。
8. 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体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9. 从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说明为什么对于卫星影像解译必须了解地物反射波谱特性。
10. 列举几种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植被、土壤、水体、岩石的地物反射波谱曲线实例。
11. 在真空中电磁波速为3X108叹(1)可见光谱的波长范围从约3.8 X0-7 m的紫色光到约7.6 X0-7m的红色光,其对应的频率范围为多少?(2)X射线的波长范围约5X10-9—1.0 10-11m,其对应的频率范围是多少?(3)短波无线电的频率范围约为1.5MH z ---300MH z其对应的波长范围是多少?12. 在地球上测得太阳的平均辐照度1=1.4 103 W m2设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1011m试求太阳的总辐射能量。
13. 假定恒星表面的辐射与太阳表面辐射一样都遵循黑体辐射规律。
如果测得到太阳辐射波谱入=0.51卩的北极星的入=0.35卩,试计算太阳和北极星的表面温度及每单位表面积上所发射出的功率是多少?14. 已知日地平均距离为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1.496 X3m0太阳的线半径约为6.96 X05KM(1)通过太阳常数I o,计算太阳的总辐射通量E。
第五章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思考题:1.什么是遥感图像解译,分几种类型?答:遥感图象解译是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遥感图象解译分为两种:一种是目视解译,又称目视判读,或目视判译。
另一种是遥感计算机编译,又称遥感图像理解。
2.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目的和依据是什么?答:遥感图象的目视解译的目的是从遥感图像中获取需要的地学专题信息,它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判读出遥感图像中有哪些地物,它们分布在哪里并对其数量特征给与粗略的估计。
根据遥感图象上目标及周围的影象特征一色调、形状、大小、纹理、图型等以及影象上目标的空间组合规律等,并通过地物间的相互关系,经综合推理、分析来识别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讲,由于它充分利用了判读者的知识、经验,这要比计算机的内存和判断更为高明,因而目视解译是遥感图象解译最基本的方法,是遥感应用分析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
3.目标物识别特征的含义?答:(1)色调: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例叫色调(也叫灰度)。
如海滩的砂砾色调标志是识别目标地物的基本依据,依据色调标志,可以区分出目标地物。
(2)颜色:是彩色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的基本标志。
日常生活中目标地物的颜色: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的颜色:地物在不同波段中反射或发射电磁辐射能量差异的综合反映。
彩色遥感图像上的颜色:真\假彩色。
真彩色图像上地物颜色能真实反映实际地物颜色特征,符合人的认知习惯。
目视判读前, 需了解图像采用哪些波段合成,每个波段分别被赋予何种颜色。
(3)阴影:遥感图像上光束被地物遮挡而产生的地物的影子。
根据阴影形状、大小可判读物体的性质或高度。
不同遥感影像中阴影的解译是不同的。
(4)形状:目标地物在遥感图像上呈现的外部轮廓。
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形状:顶视平面图。
解译时须考虑遥感图像的成像方式。
(5)纹理(texture):内部结构,指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则变化造成的影像结构。
如航空像片上农田呈现的条带状纹理。
纹理可以作为区别地物属性的重要依据。
《遥感导论》课后练习题第一章遥感概述1. 遥感的基本概念,并区分遥感的广义和狭义。
2. 简述遥感探测系统组成。
3. 根据不同目的或手段,简述遥感的类型。
4. 简述遥感的特点,并举例。
5. 试述全球及我国遥感技术的进展和发展趋势,并结合地学发展阐述个人的看法或观点。
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1. 电磁波含义及电磁波的性质。
2. 电磁波谱的含义,电磁波区段的划分是怎样的?3. 辐射通量,辐射通量密度的物理意义。
4. 简述辐照度,辐射出射度和辐射亮度的物理意义,其共同点和区别是什么?5.朗伯源和黑体的概念?6.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和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而可见光不能?7. 什么是大气窗口?对照书内卫星传感器表中所列波段区间和大气窗口的波段区间,理解大气窗口对于遥感探测的重要意义。
8. 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体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
9. 从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说明为什么对于卫星影像解译必须了解地物反射波谱特性。
10. 列举几种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植被、土壤、水体、岩石的地物反射波谱曲线实例。
11. 在真空中电磁波速为3×108 s m(1)可见光谱的波长范围从约3.8×10-7 m 的紫色光到约7.6×10-7m 的红色光,其对应的频率范围为多少?(2)X 射线的波长范围约5×10-9—1.0×10-11m,其对应的频率范围是多少?(3)短波无线电的频率范围约为1.5MH Z ---300MH Z 其对应的波长范围是多少?12.在地球上测得太阳的平均辐照度I=1.4×1032m w设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1011m 试求太阳的总辐射能量。
13.假定恒星表面的辐射与太阳表面辐射一样都遵循黑体辐射规律。
如果测得到太阳辐射波谱λ=0.51μm,的北极星的λ=0.35μm ,试计算太阳和北极星的表面温度及每单位表面积上所发射出的功率是多少? 14.已知日地平均距离为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1.496×103m ,太阳的线半径约为6.96×105KM(1)通过太阳常数I 0,计算太阳的总辐射通量E 。
第五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名词解释
色调: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
纹理特征:也叫内部结构,指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则变化造成的影像结构。
光机扫描成像: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间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像。
目视解译标志: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直接标志是地物本身的有关属性在图像上的直接反映。
间接标志是指与地物的属性有内在联系,通过相关分析能够推断其性质的影像特征。
目视解译过程:是解译者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一些简单工具(如放大镜等)识别所需地物信息的过程。
遥感制图:通过对遥感图像目视判读或利用图像处理系统对各种遥感信息进行增强与几何纠正并加以识别、分类和制图的过程。
·问答题
阐述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方法和具体工作步骤
答: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
1.目视解译准备工作阶段
①明确解译任务与要求;②收集与分析有关资料;③选择合适波段与恰当时相的遥感影像。
2.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
①初步解译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解译区域特点,确立典型解译样区,建立目视解译标志,探索解译方法,为全面解译奠定基础。
②野外考察:填写各种地物的判度标志登记表,以作为建立地区性的判度标志的依据。
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影像判度的专题分类系统,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
3.室内详细判读
①统筹规划、分区判读②由表及里、循序渐进③去伪存真、静心解译。
4.野外验证与补判
①野外验证包括:检验专题解译中图斑的内容是否正确;检验解译标志.
②疑难问题的补判:对室内判读中遗留的疑难问题的再次解译。
5.目视解译成果的转绘与制图
一种是手工转绘成图;一种是在精确几何基础的地理地图上采用转绘仪进行转绘成图
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
答:可见光成像是对目标的反射率的分布进行记录。
热红外成像原理:红外热成像使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目标的表面温度分布,变成人眼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热图像。
微波成像原理发射机产生足够的电磁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传送给天线。
天线将这些电磁能量辐射至大气中,集中在某一个很窄的方向上形成波束,电磁波遇到波束内的目标后,将沿着各个方向产生反射,其中的一部分电磁能量反射回接收机的方向,被天线获取。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
答:方法:直接解译法/对比法/综合解译法/逻辑推理法/地学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