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有急性加重史的慢阻肺治疗方案选择
- 格式:pptx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42
慢阻肺有哪些治疗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肺部疾病,表现为气道慢性炎症、气道壁的结构改变和持续的气流受阻。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戒烟、氧气疗法和康复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物和免疫治疗等。
1. 戒烟:吸烟是导致COPD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因此,戒烟是治疗COPD的首要措施。
可以通过戒烟咨询、药物治疗(如尼古丁替代疗法或戒烟药物)、行为干预等方式帮助患者戒烟。
戒烟可以减缓病情的恶化,并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氧气疗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常伴有低氧血症。
氧气疗法可以提供额外的氧气,以增加血液中氧气的浓度。
氧气疗法主要通过氧气吸入器将氧气传送到肺部,从而改善氧合作用。
氧气疗法可以减轻呼吸困难、减少心脏负荷、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的寿命。
3.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COPD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通过综合性的干预措施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功能。
康复治疗包括体育锻炼、营养指导、呼吸肌锻炼、心理支持和教育等方面。
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减轻呼吸困难、延缓疾病的进展,并提高生活质量。
4. 支气管扩张剂:支气管扩张剂是治疗COPD的基本药物,可以通过扩张气道平滑肌,改善气道阻塞,并减轻呼吸困难。
支气管扩张剂包括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和短效抗胆碱药(SAMA)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吸入器或雾化器的方式给予,减少了对全身的不良反应,并提高了药物的有效性。
5. 抗炎药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慢性炎症起着重要的作用。
抗炎药物可以减轻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并减少急性加重的发生。
常用的抗炎药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通过吸入器或雾化器的方式给予,以减少全身不良反应。
6.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COPD的方法,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来改善疾病的症状和预后。
166慢阻肺的临床治疗何登艳作者单位绵阳市平武县人民医院慢阻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涵盖了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和阻塞性肺气肿等疾病。
患有以上疾病的患者常常因为继发感染、呼吸衰竭、哮喘加重而反复住院,不论是对患者本身还是患者家属来说,在精力和资金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患者李先生就是这样,近期正在接受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这已经是王先生第三次因为呼吸衰竭而送到医院抢救了,幸好送医治疗及时。
那么,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应该怎样实行临床治疗呢?下面我来为大家具体地谈一谈。
一、慢阻肺患者稳定期的临床治疗方案对于患有慢阻肺的患者来说,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首先应该仔细询问患者的患病时长和患病时间,在此基础上,如果患者呼吸困难,医生在采取治疗方案时,都需要实行吸氧处理,同时增添药物治疗。
其中常用的就是支气管扩张剂。
支气管扩张剂是目前治疗慢阻肺疾病较为稳定的方法,在短时间能够缓解患者在临床中的不适症状,长期的服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慢阻肺发作的症状,从而达到预防的效果。
主要是因为临床上使用的支气管扩张剂涵盖了抗胆碱药物、β受体激动剂以及茶碱等因素,各种药物元素的相互反应能够高效的治疗慢阻肺患者,减少其不良反应,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一起服用抗胆碱药物和β受体激动剂就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延缓患者肺功能,增强患者的治疗效果。
据医学临床研究表明,在常规抗炎、吸氧、补液、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过程中采用异丙托溴铵气雾剂(40 μg,气雾吸入,2喷/次,4次/d+噻托溴铵粉雾剂18 μg,气雾吸入,30 min/次),这种治疗可以高效促进患者FEV/FVC(第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比用力肺活量)等肺功能指标恢复,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而对慢阻肺患者最早期的治疗则需要对患者实行戒烟干预,据临床调研指出,不论是在任何年龄,只要患者能够戒烟,就会有效地减缓FEV1下降和病情发展的速度。
因而对慢阻肺吸烟患者实行戒烟治疗是必要的。
《一例慢阻肺病伴急性加重合并 II 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个案护理》一、疾病概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
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
慢阻肺伴急性加重合并 II 型呼吸衰竭是慢阻肺病情严重恶化的表现。
II 型呼吸衰竭是由于肺泡通气不足所致,既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潴留。
这种情况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1. 吸烟:是最重要的病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和纤毛运动,促使支气管黏液腺和杯状细胞增生肥大,黏液分泌增多,气道净化能力下降。
同时,吸烟还可引起肺气肿和肺功能减退。
2. 空气污染:包括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
长期暴露于化学烟雾、粉尘和有害气体中,可损伤气道和肺组织,增加慢阻肺的发病风险。
3. 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如煤矿工人长期接触煤尘、矽尘等,可引起尘肺,进而发展为慢阻肺。
4. 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重要原因。
病毒、细菌和支原体等感染可引起气道炎症加重,黏液分泌增多,气道阻塞5.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可能增加慢阻肺的易感性,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二)发病机制1. 气道炎症: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壁损伤和修复过程反复发生,引起气道狭窄、重塑和黏液分泌增多。
2. 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蛋白酶增多或抗蛋白酶不足可导致肺组织破坏,引起肺气肿。
3. 氧化应激: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可引起氧化应激反应,损伤肺组织。
4.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可引起气道痉挛,气道阻力增加。
三、临床表现(一)慢性咳嗽:常为首发症状,随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
咳嗽多为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
(二)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
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临床慢阻肺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特征、药物治疗及缓解哮喘药物选择和规范化诊疗要点总结慢阻肺篇:急性加重识别、预防与管理1. 识别慢阻肺急性加重,仅知道急性加重史还不够。
除急性加重病史,慢阻肺患者表现出的症状特点、合并症、检查指标、基本特征等也都可以作为急性加重高风险的识别依据(详见表 1)。
对于急性加重高风险、有症状的患者,三联较双支扩疗法可显著降低中重度急性加重风险 15.2%~25%。
2.遇到慢阻肺合并心血管风险因素患者,选择合适药物很重要。
慢阻肺患者存在多种合并症,其中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合并症之一,与死亡风险增加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慢阻肺患者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慢阻肺合并心血管风险因素患者,需要重点做好急性加重的管理,这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慢阻肺急性加重可能引发心肌梗死、卒中等恶性心血管事件;2)系统性炎症、肺过度充气,低氧等慢阻肺相关因素会促使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
兼具急性加重风险和死亡风险降低的药物可能更适合这类患者3.对已经出现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要做好围住院期的综合管理患者已经出现慢阻肺急性加重,需做好围住院期的综合管理。
慢阻肺急性加重治疗目标是最小化本次急性加重的影响,预防再次急性加重的发生,主要治疗包括支气管舒张剂、抗感染治疗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等。
急性加重恢复早期风险需要重点关注,应注意到下一次发生急性加重的风险,尽早开启规范化维持治疗,出院前制定稳定期药物治疗方案。
4. 三联药物获益与患者的特点是否有关?两个研究给出答案三联较双支扩疗法的获益已经得到肯定,那么在不同人群,包括不同血嗜酸粒细胞数量亚组中,相关获益是否有所区别?哮喘篇:缓解药物的选择与 CVA规范化诊疗5. 针对轻度哮喘患者,正确选择缓解药物轻度哮喘患者,选择不恰当的控制药物可能会导致事倍功半。
汤葳教授认为,这种治疗的不尽人意可能与以下三方面有关:1、疾病本质方面:症状只是表象,炎症才是本质,SABA 治标不治本。
2、长期获益方面:经常性使用 SABA 会使病情恶化[17]。
一、引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为气流受限,且通常呈进行性发展。
中重度COPD患者由于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明显,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针对中重度COPD患者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重度COPD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
二、药物治疗1.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SABA是治疗COPD急性加重和缓解期症状的常用药物。
常用的SABA包括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
SABA可以迅速缓解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
2.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LABA可以持续改善COPD患者的气流受限,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
常用的LABA包括福莫特罗、沙美特罗等。
LABA通常与吸入性皮质类固醇(ICS)联合使用。
3. 吸入性皮质类固醇(ICS):ICS可以减轻气道炎症,改善气流受限。
常用的ICS包括氟替卡松、布地奈德等。
ICS通常与LABA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4. 抗胆碱能药物:抗胆碱能药物可以减轻气道平滑肌痉挛,改善气流受限。
常用的抗胆碱能药物包括噻托溴铵、异丙托溴铵等。
5. 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PDE-4抑制剂可以减少气道炎症,改善气流受限。
常用的PDE-4抑制剂包括罗氟司特等。
6. 糖皮质激素:对于重症COPD患者,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气道炎症,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
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包括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三、非药物治疗1. 避免吸烟和接触其他有害气体:吸烟是COPD的主要病因,戒烟是治疗COPD的关键措施。
此外,应避免接触其他有害气体,如油烟、粉尘等。
2. 适度运动:适量运动可以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增强体质。
建议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呼吸训练:呼吸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呼吸模式,提高肺功能。
常用的呼吸训练方法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
4. 饮食调理:COPD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以增强体质。
慢阻肺的症状及治疗方法都有哪些?慢阻肺也是属于人们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了,在很多人群的身上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它的症状也是比较的特别和明显的,所以还是非常容易判断了,如果大家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就需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不要延误了治疗的最好的时机,下面我就来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
慢阻肺应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肺结核、支气管肺癌、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鉴别。
与支气管哮喘的鉴别有时存在一定困难。
慢阻肺多于中年后起病,哮喘则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期起病。
慢阻肺症状进展缓慢,逐渐加重,哮喘则症状波动大。
慢阻肺多有长期吸烟史和(或)有害气体、有毒颗粒接触史,哮喘则常伴特异性体质、过敏性鼻炎和(或)湿疹等,部分患者有哮喘家族史。
治疗并非千篇一律,主要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来进行分级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这些药物均不能延缓肺功能的下降趋势,因此药物治疗只是用来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健康状态。
目前只有戒烟能阻止病情的进展。
2.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期总的治疗原则是:(1)纠正威胁生命的低氧血症,使SaO2(氧饱和度)>90%;(2)纠正威胁生命的呼吸性酸中毒,使pH>7.2;(3)治疗原发病;(4)防止和治疗并发症。
由于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期病情严重,常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甚至肺性脑病,因此一旦病情急性加重,应到医院就诊,由呼吸科医师进行诊治,必要时住院治疗。
大家也是不是都很清楚了呢,虽然这种疾病是很有可能会危害到人的生命安全的,但是只要你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同时也要保持好一个比较乐观的心态,病情还是有可能会痊愈的,所以各位患者朋友们也是不要过于的担心。
实例分析慢阻肺的治疗(三)
患者男,52岁,卡车驾驶员。
反复咳嗽。
咳痰3年,一般秋冬季节多见,咳嗽于早晨较重。
曾做肺功能显示: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为68%,FEV1为预计值的75%。
2天前,患者咳嗽、咳痰症状加重,痰为白色,量少,易咳出,无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患者无其他基础疾病,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有吸烟史20年,1.5盒/天,已戒3年。
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问题:
1、该患者应如何用药?
2、简要分析用药理由?
处方:
1、头孢呋辛片0.25gχ24片;用法:每次0.5g,每日2次,口服。
2、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1瓶;用法:每次2揿,必要时吸入。
3、复方甘草合剂100ml*1瓶;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
分析结果
患者COPD急性加重期,病情较轻可院外治疗。
给予
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复合制剂雾化吸入,两者作用途径、作用部位不同,联合应用起到协同解痉作用。
同时应用止咳祛痰药缓解咳嗽、咳痰症状。
患者为驾驶员,应避免使用含有抗组胺药的止咳祛痰复方药。
因抗组胺药有中枢抑制作用,可导致嗜睡、疲劳、乏力等不良反应,驾驶员不宜服用。
复方甘草合剂不含抗组胺成分,其组成成分为:中枢镇咳成分复方樟脑酊0.12ml/ml、外周镇咳成分甘草流浸膏0.12ml/ml,及祛痰成分酒石酸锑钾0.24Mg/ml。
用药后,患者咳痰、咳痰症状缓解,且无嗜睡不良反应。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加重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
传统的西医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多采用激素、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但是这些药物治疗存在很多副作用,并且长期使用易导致耐药性。
中医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注重顺气活血、清热解毒、调和气血等治疗原则,具有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等特点。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
本文将介绍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一、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原理1. 中医治疗原理中医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主要原理是调和气血、祛痰止咳、清肺化痰。
中医药中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针灸、中药汤剂、艾灸等。
针灸是中医的一种独特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汤剂多采用中药复方制成,具有药效稳定、副作用小的特点。
艾灸是中医的一种温灸疗法,可以舒经活络、温肺化痰、清热解毒。
这些治疗方法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西医治疗原理西医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主要采用激素、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激素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症状;抗生素可以抑制感染,减轻患者症状。
但是这些药物治疗存在很多副作用,如长期使用易导致耐药性、破坏免疫系统等。
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原理就是在中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西医的治疗方法,综合考虑身体的整体状况,从病因、病机、病理和病变等多个层面进行治疗,达到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目的。
1. 临床观察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在接受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后,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通过系统观察发现,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有效率较高,不仅治疗效果稳定,而且对患者身体产生的副作用小。
健康域用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呼吸系统多发疾病,在临床上常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痰、二氧化碳潴留、咳嗽和缺氧,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1]。
COPD 在中老年男性中多发,病情复杂,现阶段认为该疾病的发生与吸烟、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2]。
有资料显示,COPD发病率在持续不断地上升,会对人们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3]。
依照疾病的进展,COPD可分为急性加重阶段和稳定阶段,此外,COPD患者的呼吸道症状会在急性加重期持续恶化,而急性加重期慢阻肺(AE-COPD)的发病过程通常伴随着内皮功能障碍与炎症反应,从而引起血液高凝。
高凝状态与AECOPD病情呈正相关,该状态不仅会引起栓塞事件,还会加重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病情,因此,予以患者抗凝治疗有利于疾病恢复。
低分子肝素具有抗凝与抗血栓作用,是一种经肝素去极化纯化的低分子葡萄糖酸钙盐,存在较高的抗凝血因子Ⅹa活性与相对较低的抗凝血因子Ⅱa活性或抗凝血酶,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使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能力得到释放,从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减少纤维蛋白原引起的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现象,从而减少血液中细胞的聚集,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和高黏滞。
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能够改善AECOPD患者的氧代谢指标,提高肺功能,降低血液黏度。
患者入院后,给予面罩吸氧或持续鼻导管吸氧(保持吸氧流速为1~3升/分钟),再通过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500微克/次,每天3次+沙丁胺醇液5毫克/次,一天进行三次。
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钙2次/天,4100U/次,肌肉注射,共7天。
AECOPD患者多伴有内皮功能障碍、血液高凝及炎症反应,多种因素共同推动了该疾病的发展,其中血管内皮细胞(VEC)在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下在全身炎症和凝血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COPD 急性加重时,受缺氧、呼吸性酸中毒、感染等因素的影响,VEC功能出现异常,血液黏度增高,而活化的炎症细胞也可以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引起平滑肌细胞增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血液高凝状态加重,出现微血栓或血栓前状态,致使病情恶化。
的形态为肺通气存在阻碍,在病理上患者容易存在肺气肿,以及慢性支气管炎等,与此同时,慢阻肺在严重的时候会对心脏产生影响,还会造成呼吸衰竭的情况[3]。
目前我国患慢阻肺的数量正在逐渐增长,一般是由于环境感染所引起的,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
对于肺部的早期检查,能够有效检验出是否存在慢阻肺的情况,这就能够使患者及时进行早期治疗。
临床中对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一般会运用沙丁胺醇、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等方式治疗,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治疗慢阻肺效果比较突出,但在临床上也会存在单一用药引起相应并发症的情况,从而影响患者的病情康复。
患者入院后,运用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的方式。
首先雾化吸入2毫升的布地奈德1毫克+灭菌水,每天吸入2次。
然后再使用2.5毫升的沙丁胺醇溶液,通过雾化吸入治疗,一天4次。
在每次实施雾化吸入治疗前后,患者都要进行漱口。
慢阻肺又被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中常见的疾病,其致死率以及发病率相对比较高,而整体发病速度相对比较慢,病程相对比较长,一般是由于持续性肺部通气被阻塞,从而使肺部的通气产生抑制,是属于肺部的障碍性疾病。
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时候,患者咳嗽、咳痰等症状会比平时更为严重,还会出现痰液呈现黄色的情况。
同时,胸闷气短的现象也会有所加重,从而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在临床中对于这一病症主要通过抗感染治疗,并且运用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的方式进行治疗,通过对其病症的感染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抑制病情的发展。
治疗慢阻肺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
急性发作期可以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联合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也能减轻患者的症状与体征。
布地奈德是一种半米色固体化学物质,它具有局部抗炎的作用,属于糖皮质激素的一种,可以对身体中的内皮细胞,溶酶体膜以及平滑肌细胞进行稳定,并且能够抑制免疫反应,使抗体的合成逐渐减少,从而降低组胺等相应活性,并且能够降低抗原体结合时产生的酶促过程,抑制支气管收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急性加重期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健康威胁。
中医药在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疗效。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通常是指患者的呼吸道症状急剧恶化,如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明显加重,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
这一阶段的病情较为凶险,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
中医认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主要病因是外邪侵袭、肺气郁闭、痰瘀内阻等。
外邪多为风寒、风热、燥邪等,侵袭人体后导致肺气失宣,气道不利;肺气郁闭则使呼吸功能失调,清气不能吸入,浊气不能排出;痰瘀内阻则进一步阻塞气道,影响气血运行。
在治疗上,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和舌脉象等进行综合判断,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推拿等。
中药内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对于风寒袭肺型的患者,表现为咳嗽、咳痰清稀、鼻塞流涕、恶寒发热等,常用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以疏风散寒、宣肺平喘。
方中麻黄、桂枝解表散寒,杏仁、苏子、半夏等降气化痰平喘。
风热犯肺型的患者,出现咳嗽、咳痰黄稠、口渴咽痛、发热等症状,多以桑菊饮合麻杏石甘汤加减,以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燥邪伤肺型的患者,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常用桑杏汤加减,以清宣润燥、止咳平喘。
对于痰浊壅肺型的患者,咳嗽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状,常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以燥湿化痰、降气平喘。
痰热郁肺型的患者,咳痰黄稠、气喘息粗、口渴烦躁,多用清金化痰汤加减,以清热化痰、肃肺平喘。
如果是肺气郁闭型,表现为喘促气急、胸胁胀满,常用五磨饮子加减,以开郁降气平喘。
中药外用也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例如,中药穴位贴敷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达到平喘止咳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膻中等,药物多选用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等。
中药熏洗则通过温热的药液熏蒸和浸泡身体,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喘息症状。
选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治疗急性加重期慢阻肺的临床效果和肺功能改善情况发布时间:2022-12-01T05:22:48.881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18期作者:梅琼花[导读] 目的:慢阻肺患者在急性加重期使用特布他林加布地奈德治疗并观察其效果。
梅琼花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花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曲靖花山 655338摘要:目的:慢阻肺患者在急性加重期使用特布他林加布地奈德治疗并观察其效果。
方法:观察患者为我院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44例,观察开始于2020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2年1月,并且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糖皮质激素组与常规组,糖皮质激素组患者采取特布他林加布地奈德治疗,常规组使用特布他林治疗,对比两组效果。
结果:糖皮质激素组和常规组有效情况,糖皮质激素组满意为90.90%,常规组满意为72.72%;糖皮质激素组有效为95.45%,常规组有效为77.27%。
(x2=13.507,p=0.012),结果有差异。
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使用特布他林加布地奈德治疗效果优良,可推广。
关键词:特布他林;急性加重期;布地奈德慢阻肺属于老年群体常见病症,这种病症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患者肺功能衰竭,最终死亡;并且慢阻肺根治性困难,需要患者在急性期采取积极措施控制,减少该病症对肺功能影响,使其后期生活质量提高。
目前,对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期治疗时,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常见药物是帮助患者扩张支气管,从而改善其呼吸状态,恢复肺部功能。
临床使用支气管扩张类药物应用在慢阻肺患者急性期治疗中有良好效果,但是由于慢阻肺患者在急性加重期病情重,单一使用药物控制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因此需要研究其他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中,主要对患者使用支气管扩张类药物治疗后,再结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
从相关的参考文献中获得,糖皮质激素使用在慢阻肺中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在患者急性加重期使用该治疗方案效果如何,需要临床医生验证[1]。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重度慢阻肺患者病情严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本文针对重度慢阻肺患者的特点,提出了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氧疗、康复治疗、营养支持等,旨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一、概述重度慢阻肺患者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药物治疗、氧疗、康复治疗、营养支持等。
二、药物治疗1.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及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及LABA是治疗重度慢阻肺的基础药物。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气道炎症,减少气道重塑,改善肺功能。
LABA可以舒张气道,缓解呼吸困难。
2.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SABA作为缓解药物,在急性加重期和症状发作时使用,可以迅速缓解气道痉挛,改善呼吸困难。
3. 抗生素在呼吸道感染时,应给予抗生素治疗,以控制感染。
4. 短期氧疗对于重度慢阻肺患者,可给予短期氧疗,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呼吸困难。
三、氧疗重度慢阻肺患者常常伴有低氧血症,氧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氧疗方式包括:1. 家庭氧疗根据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困难程度等,给予合适的氧流量和氧疗时间。
2. 无创通气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可给予无创通气治疗,以改善通气功能。
四、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包括呼吸肌训练、呼吸体操、步行训练等,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肺功能。
1. 呼吸肌训练通过呼吸肌训练,提高呼吸肌力量,改善呼吸功能。
2. 呼吸体操呼吸体操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有助于改善肺功能。
3. 步行训练步行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增强心肺功能。
五、营养支持重度慢阻肺患者由于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往往导致食欲不振、营养不良。
营养支持包括:1. 蛋白质摄入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以维持患者的免疫力和组织修复。
2. 能量摄入根据患者的体重、活动量等,调整能量摄入,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呼吸科慢性堵塞性肺疾病临床标准诊疗指南〔2023 年版〕依据: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等. 慢性堵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23 年〕.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3,17(11) :856-870;《内科学〔第八版〕》。
一、定义:慢性堵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疾病,气流受限多呈进展|生进展,与气道和肺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症反响增加有关。
二、慢阻肺的诊断:慢阻肺的诊断应依据临床表现、危急因素接触史、体征及试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确定。
典型慢阻肺的诊断: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咳痰;危急因素暴露史;肺功能检查吸人支气管扩张剂后 FEV /FVC<0.7 提示气流受限,且除外其他疾病。
三、慢阻肺的分期:1.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病症加重,超过日常变异水平,需要转变治疗方案。
表现为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脓性或黏液脓性痰,可伴有发热等。
2.稳定期:咳嗽、咳痰和气短等病症稳定或病症稍微,病情根本恢复到急性加重前的状态。
四: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紧急转诊及治疗场所的选择1.紧急转诊:当慢阻肺患者消灭中重度急性加重,经过紧急处理后病症无明显缓解,需要住院或行机械通气治疗,应考虑紧急转诊。
2.一般病房住院指征:①病症显著加剧,如突然消灭的静息状况下呼吸困难;②重度慢阻肺;③消灭的体征或原有体征加重(如发绀、神志转变、外周水肿);④有严峻的合并症(如心力衰竭或消灭的心律失常);⑤初始药物治疗急性加重失败;⑥高龄患者;⑦诊断不明确;⑧院外治疗无效或医疗条件差。
入住监护病房指征:①对初始急诊治疗反响差的严峻呼吸困难;②意识状态转变,包括意识模糊、昏睡、昏迷;③持续性低氧血症(PaO<40mmHg)或进展性加重和/或严峻或进展性加重的呼吸性酸中毒(pH<7.25),氧疗或无创通气治疗无效;④需要有创机械通气治疗;⑤血流淌力学不稳定、需要使用升压药。
慢阻肺的治疗方案引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气流受限为特点,主要由吸烟、环境污染等引起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建导致气流阻塞。
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逐渐下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介绍慢阻肺的治疗方案,旨在帮助慢阻肺患者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1. 戒烟吸烟是慢阻肺的主要危险因素,戒烟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慢阻肺患者应积极主动戒烟,并采取有效的戒烟方法,如尼古丁替代疗法、行为疗法等。
此外,家庭成员和亲友的支持也对戒烟的成功起到积极作用。
2. 药物治疗2.1 支气管扩张剂支气管扩张剂是慢阻肺的基础治疗药物,可以通过扩张气道,减轻气道痉挛,改善气流。
目前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包括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
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选用和使用。
2.2 甾体类抗炎药物甾体类抗炎药物可以减轻气道炎症,缓解气道堵塞。
适应症包括频繁急性加重的慢阻肺患者,以及合并哮喘的患者。
2.3 其他治疗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考虑使用黏液溶解剂、小剂量抗生素、免疫调节剂等药物,以减轻症状,预防急性加重。
3. 呼吸康复呼吸康复是慢阻肺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综合康复措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体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常见的呼吸康复方式包括锻炼训练、营养指导和心理支持等。
3.1 锻炼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训练方案。
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呼吸肌耐力训练是常用的训练方式,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和呼吸肌功能。
3.2 营养指导合理的膳食结构对慢阻肺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营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提供科学的膳食指导,如增加高热量、高蛋白的摄入,避免过量进食等。
3.3 心理支持慢阻肺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医生和心理专家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支持小组等方式,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积极应对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