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伊敏露天矿半连续生产系统供电设计

伊敏露天矿半连续生产系统供电设计

伊敏露天矿半连续生产系统供电设计
伊敏露天矿半连续生产系统供电设计

伊敏露天矿半连续生产系统供电设计

摘要:

本设计主要为伊敏露天矿半连续生产工艺的供电设计一套新的方案,使华能伊敏露天矿的生产更加的经济方便,并能提高生产率。主要供电源来自35KV侧,其负荷为35KV和6KV两个电压等级。

在经过经济和技术比较之后,整体采用下列方案:

1、内设两台变压器,电压等级为35KV/6KV,还有很多配电柜。

2、露天矿半连续生产工作面的整体布置。

3、110KV侧采用全桥接线形式。35KV配电装置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6KV侧配电装置采用双母线接线。

4、本工程初步设计内容包括半连续生产设备的选择与新方案的设计,如变压器的选择、电缆的选择及存在问题怎样解决。

5、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治理措施。

关键词:

半连续生产变压器供电方案

电缆选型变频器负荷分配与统计

Abstract:

The design mainly for a new scheme of semicontinuous of Yinin open coal mine,To make the semicontinuous of Yinin ope n coal mine’s production can be more economic and convenent.What’s more,it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duction.The main power supply comes from the 35KV side,It devides two level for 35KV and 6KV.

After following the economic and technical comparison, the overall use of the following programs:

1. Equipped with two three-winding transformers, voltage rating of 35KV and 6KV with many electric closets.

2. General layout of open coal mine’s semicontinuous working face.

3. 110KV side of the form of the use of full-bridge connection. 35KV power distribution sub-unit single-wire bus, 6KV distribution side of a dual bus wiring devices.

4. The preliminary design of the project include the choice of the electrical substation design, relay protection.

5. The mai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system.

Key phrase:

Semicontinuous Production

Transformer

Power solutions

The type choosing of the cable

Inverter

Load distribution and statistics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设计说明

根据《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2008级机电一体化毕业设计任务书》此设计主要为伊敏露天矿半连续生产系统的供电设计一套新的方案,使华能伊敏露天矿的生产更加的经济方便,并能提高生产率。主要供电源来自35KV侧,其负荷为35KV和6KV两个电压等级。并通过对负荷资料的分析,安全,经济及可靠性方面考虑,确定了露天矿半连续生产工艺的新供电方案,采用从变电所35kV转6kV,B型转载机独立供电,然后另一条供电线路从变电所引出经电源箱供电到电铲、破碎站、A型转载机。具体还进行变压器容量的选择,同时也确定了变压器的型号,最后,根据最大持续工作电流及经济电流计算的计算结果,对电缆等用电设备进行选择,使这套方案趋于完善。

第二节伊敏露天矿现状及发展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鄂温克族自治区旗境内,是国家批准的全国第一家煤电联营的大型能源企业。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伊敏河矿区建设指挥部和伊敏煤电公司。伊敏河矿区建设指挥部于1976年7月10日组建。伊敏煤电公司于1991年1月22日成立。1995年8月16日经公司化改造成立伊敏华能东电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原东北电力集团公司分别拥有51%和49%的股份。1999年4月由于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公司的股权发生变化,原东北电力集团公司49%的股权分解给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电力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末,国家电力体制改革,伊敏华能东电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划归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管理。2004年改名为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伊敏煤田保有地址储量49.73亿吨,精查储量28.27亿吨,外围储量126亿吨,其中一号露天矿地址储量为10.01亿吨,可采储量为9.01亿吨,剥采比下,适合大型露天矿开采。伊敏地区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适合建设坑口电站,建设煤电合一的新型能源基地。

公司设有行政部、政工部、工会、人劳部、财务部、策划部、安全监查部、营销部、监审部、离退办、企协、发电厂、露天矿、机电修配处、铁路运销处、盛达公司、综合服务公司、职工医院、教培中心、新闻中心、基建办和鄂霍项目部等基层单位,形成了以煤电一体化生产为主,物业管理、后勤服务、企业办社会互为依托。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在岗职工4359人,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882人,专业技术人员有851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43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90人。

伊敏煤电一期工程电厂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安装两台俄罗斯5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建设相配套的年产500万吨的露天煤矿和与东北电网相连的伊冯大50万千伏输电线路工程。一期工程自1993年7月开工,煤矿工程于1998年5月26日投入试生产,达到了年500万吨生产能力;电厂工程一、二号机组分别于1998年11月9日、1999年9月14日通过168小时试运,并顺利完成试生产,进入了煤电一体化生产阶段。

国务院发改委(国务院)已于2004年4月14日批准了伊敏二期工程的项目建议书。开发伊敏煤电二期工程符合国家“变输煤为输电”的产业政策;能够形成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煤电联营的生产方式又是具有特色的绿色环保能源工程。伊敏煤电二期工程建设已成为“西电东送”的重要组成部分,列为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电源点建设的首选项目,二期工程规划电厂装机容量为120万千瓦和年产600万吨露天矿。电厂拟采用两台国产60万千瓦燃煤机组。伊敏三期工程前期工作于2004年4月29日开始启动,开始委托设计,按2台80万千瓦俄罗斯机组;送出工程为50万超高压直流变电(伊敏至沈阳)前期工作已经开始,电厂用水取用伊敏河水。继续积极做好五牧场煤矿“探矿”权证的申请共做,完成五牧场煤矿勘探区补探等具体工作,最终决定五牧场煤矿有关开发事宜。

企业类型为国有大一型企业,企业性质为国有,主要产品有电力和煤炭。

第三节半连续生产系统在伊敏露天矿的应用

在伊敏露天矿中半连续系统担任着挖煤与转载运输的作用。通过B型转载机、胶带运输机、电缆车、A型转载机、自移式破碎机、电铲等机械设备构成,形成了半连续生产工艺。

在伊敏露天矿半连续生产工艺中,通过35m3电铲挖煤,后经过自移式破碎机破碎煤块、后经过A型装载机(距离短可与去掉)转载到胶带运输机上后输送到B型转载机,再由B型转载机在再到边帮皮带输送到电厂或储煤仓。

第四节半连续生产系统电源简介

一、35kV线路

露天矿2号35kV配电所引两回35kV架空线路至采掘场,为采掘场环坑线,一回线路至采掘场西部,叫西干线,导线为LGJ___185,水泥电杆,长度约为6km.一回线路至采掘场东部,叫东干线,导线为LGJ___185,水泥电杆,长度约为4km。

采掘场内设2台6300kVA/35/6kV移动变电站,向采掘场内单斗挖掘机等设备配电,原有2台4000kVA/35/6kV移动变电站,向坑内单斗挖掘机、钻孔机及疏干泵站等设备配电。电源均取自采掘场35kV环坑架空线。

二、坑内生产系统配电

坑内生产系统设有3台/6300kVA/35/6kV移动变电站,电源取自35kV架空环坑线,在自移式破碎机、转载机工作面中央设有6kV移动配电站负责自移式破碎机、转载机等设备配电,电源取自35/6kV移动变电站6kV侧。

坑内带式输送机系统设4台6/0.69kV移动变电站,2台6kV移动配电站。

对矿类企业来讲,主要是安全、可靠、合理、经济及技要求要到达

行业内的规程规定,并必须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主要对电力系统的变电、输电及配电等环节的考虑。是对露天矿里半连续主要的设备进行的供电进行确定,所以我提供俩种方案进行选择。

第二章半连续系统简介

第一节半连续破碎系统简介

一、自移式破碎机简介:

机械结构简介:机械结构包括履带行走机构,上部回转机构,受料机构(板式给料机),双齿滚破碎机构,排料皮带机构,排料回转机构,辅助溢料刮板、液压俯仰、润滑机构。

二、电气设备介绍:主要驱动电机均使用德国西门子电动机,工作电压AC400V。行走、回转机构采用变频调速电机,驱动电压AC400 V,变频器生产厂家ABB公司。破碎辊采用AC6KV电动机直接启动。

三、工作流程简介:物料由电铲装卸到受料机构,通过液压驱动板式给料机输送到双齿滚破碎机破碎,经排料皮带输送到下游设备。

第二节输煤系统简介

机械结构简介:输煤系统由A型转载机,工作面胶带机(电缆漏斗车),B 型转载机组成。A型转载机为自移式,用于破碎机与工作面胶带机之间物料延伸转载。B型转载机为半移式,需用履带运输车驮起后运送到指定工作位置,工作面皮带机需用专用移设机拖拉移设到指定工作位置。电缆漏斗车在工作面胶带机上通过控制自行移动,接受物料。

第三节辅助设备简介

一、润滑系统:设备多采用集中润滑,包括行走、回转等主要部件。润滑泵站采用林肯泵,西门子电动机,可自行控制润滑。

二、液压系统:各液压系统单独建立液压泵站,由HUNGER(洪格尔)厂家提供。驱动采用西门子电动机,由程序控制。

减速机:弗兰德龙减速机配合西门子电动机,大量使用了行星减速机构

第三章半连续生产系统负荷统计与分析

第一节破碎站负荷统计

破碎站——AC6KV电源来自电缆车

序号电压等级容量或功率供电对象备注一破碎站6KV负荷统计P=900+1600=2500KW 最大负荷6KV 2×450KW 破碎机驱动电机

6KV/0.4KV 1600KVA 变压器

二1600KVA变压器400V低压动力负荷统计

1 400V 2×250KW 履带驱动电机

2 2×0.5KW 履带驱动电机制动器

3 2×0.55KW 风扇

4 1KW 下层润滑

5 2×7.5KW 上层机构回转驱动电机

6 2×0.16KW 回转驱动电机制动器

7 2×2KW 回转润滑

小计522.42 KW 破碎机驱动、回转系统

8 2×250KW A转板式给料机驱动电机

9 7.5 KW 板式给料机液压冷却风扇

10 11 KW 溢料刮板输送机驱动电机

11 5×0.53KW 液压冷却风扇

12 7.5 KW 破碎机辅助液压调隙电机

13 1 KW 液压润滑电机

14 160 KW 排料皮带机驱动电机

15 0.38 KW 制动器电机

16 2×5.5KW 排料皮带机回转电机

17 2×0.16KW 制动器电机

18 37 KW 排料皮带机液压驱动电机

19 13×0.1KW 电液阀

小计724.65 KW

总计1247.07

低压动力总负荷:1247.07 KW

20 2×0.4KW 破碎机驱动电机加热器

21 2×0.1KW 上层回转驱动电机加热器

22 1.5 KW 滑环组加热器

23 2×0.75KW 板式给料机驱动电机加热器

24 5 液压箱加热器

25 3×30×1KW 加料斗壁加热器

26 0.056 KW 溢料刮板输送机电机加热器

27 2×0.5KW 破碎机辅助加热器

28 2×2KW 齿轮箱加热器

29 3KW+3.7KW 调隙液压箱及油管加热器

30 0.2 排料皮带机电机加热器

31 2×1.04KW 齿轮箱加热器

32 2×3KW 刮板加热器

33 20 KW 加料斗壁加热器

34 0.75KW 排料皮带机回转电机加热器

35 3×1KW 排料皮带机液压箱加热器

小计142.786 KW

36 30 KVA 系统照明变压器400/230v

37 5KVA 控制电源

38 14×1.1KW 供给电缆车行走电机

39 14×0.28KW 电缆车行走电机加热器

2×15KW+6×1KW 料斗壁加热器

3 KW 电缆卷筒驱动电机

2×0.5KW+1KW 滑环加热器

2×3KW 夹轨器

小计 71.32 KW

总计

400V 低压电源负荷1461.176KW (1600KVA )

负荷统计:P=∑?n de P K =0.85174.1461? =1242KW

注:de K 取0.85,该系统设备主要是照明和加热器、制动器,制动器是断续工作制,加热器只是在冬天使用所以取值会低一些。

第二节 工作面皮带机与B 型转载机(头站)负荷统计

一、工作面皮带机与B 型转载机(头站)——AC6KV 电源来边帮得35/6KV 的箱式变电站 序号 电压等级 容量或功率 供电对象 备注 一

由头站高压配电箱给破碎站6KV 配电负荷2500KW 2500KW 6KV/690V 1250KVA 工作面皮带机驱动电机 2×500KW 6KV/400V

630KVA

皮带、A 车低压动力、加热电源

630KW 6KV 高压最大负荷

4130KW

二 工作面皮带机与B 型转载机低压动力等负荷

1 400V 2×0.37+0.5KW 工作面皮带机制动器

A 电缆负荷统

2 2×1.75KW 辅助风扇

3 37KW 头站升降液压电机

4 9.5KW 皮带张紧电机

5 0.75KW 皮带张力测量

6 0.1KW 头站上升电液阀

7 0.1 KW 头站下降电液阀 8

0.1 KW

压力阀接通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供电系统安全检查工作导则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供电系统安全检查工作导则 1.1主要依据标准 GB 50966-2014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设计规范 NB/T 33004-2013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工程施工和竣工验收规范 1.2安全检查内容 1.2.1充电设施供电系统的总体安全情况 1、要求: (1)供电设施设置应远离易燃、易爆、污染等危险源。 (2)供电设施不应设在有剧烈振动或高温的场所。 (3)供电设施不应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 (4)供电设施不应设在多尘、水雾或者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 (5)配变电设备的布置应对危险电位的裸带电体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加遮拦或置于人的伸臂范围以外。 (6)配变电室内不应有与其无关的管道和线路通过。 (7)电缆不应在有易燃、易爆及可燃气体管道或液体管

道的隧道或沟道内敷设。 (8)电缆不宜在有热力管道的隧道或沟道内敷设,当需 要敷设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9)配变电室、室外电力设备与其他建(构)筑物和设备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 GB 50229-2006 第 11 章的要求。 (10)防水和排水配变电室的电缆夹层、电缆沟和电缆室应有防水、排水措施。 (11)应设置防止鸟、蛇、鼠类等小动物从采光窗、通 风窗、门、电缆沟道等进入室内的设施。 (12)变配电装置各部分无漏、渗油现象;无过热痕迹;无火花放电痕迹;无破损裂纹或严重积污;无异常响动和气味。 (13)线缆绝缘应无老化、腐蚀和损伤痕迹。 (14)交流高压电触头及导体连接端子在空气中温度不 应大于 105℃。互感器温度不应大于 180℃。干式电力变压器温度不应大于 250℃。交流低压母线装置各部位温度不应大于120℃。配电室最高温度不应大于 40℃。

新能源发电系统控制技术

新能源发电系统控制技术 一、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 1.1能源的分类与基本特征 能源是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提供给人类所需的有用能的资源。世界上一切形式的能源的初始来源是核聚变、核裂变、放射线源以及太阳系行星的运行。 “世界能源理事会(World Energy Council–WEC)”推荐的能源分类如下: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力;核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核聚变能。 能源还可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终端能源;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新能源和常规能源;商品能源和非商品能源等。 一次能源:指直接取自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各种能量和资源。其中包含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应是清洁能源或绿色能源,它包括:太阳能、水力、风力、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等等;是可以循环再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初级资源。与可再生能源对应的非再生能源则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等,它们是不能再生的,用掉一点,便少一点。 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产品。例如:电力、蒸汽、煤气、汽油、柴油、重油、液化石油气、酒精、沼气、氢气和焦炭等等。二次能源是联系一次能源和能源终端用户的中间纽带。 含能体能源指包含着能量的物质或实体,如化石燃料、核燃料、生物质、地热水等。 过程性能源指随着物质运动而产生、并且仅以运动过程的形式而存在的能源。如天上刮的风、河里流的水、涨落的海潮、起伏的波浪、地球内部的地热等。 终端能源指供给社会生产、非生产和生活中直接用于消费的各种能源。常规能源又称传统能源。已经大规模开采和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属于常规能源。

新能源发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新能源发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12-04T14:34:15.217Z 来源:《河南电力》2018年12期作者:张玉琴1 程佳音2 [导读] 在电力系统之中加强新能源发电的实际应用,有助于改善目前的社会能源供应系统效率较低的情况,推动社会能源的高效利用。 (1.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涉县供电分公司河北邯郸 056400; 2.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邯郸供电分公司河北邯郸 056000)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新能源在不断地出现,作为一种可再生环保能源,大力发展新能源能够有效地节约资源,推动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今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所以,在电力系统之中加强新能源发电的实际应用,有助于改善目前的社会能源供应系统效率较低的情况,推动社会能源的高效利用。基于此,本文就新能源发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方向以及相应的应用要求进行一定的探讨和分析,希望在今后新能源发电的发展过程之中对相关人员能够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电力系统;应用 引言 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离不开电能,可以说电能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业生产的进步,未来阶段内我国用电数量会逐年增长,而发电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过去中,我国发电普遍使用的是化石燃料,如碳煤以及石油等,而这些化石燃料并非可再生资源,用多少就消耗多少,如果一直使用化石燃料的话,必然会导致化石燃料的枯竭。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新能源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分布式光伏的特点与应用效果的阐述 以光生伏特效应为基础,充分利用太阳能电池元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就是我们所说的光伏发电。由于半导体硅在加入了不同特性的半导体材料,最终导致半导体内部出现了多余的空穴或者自由电子。分布式光伏发电是除了风力发电外在发电中光伏应用的新能源发电技术之一。其主要是通过将光伏发电接入风电场用电系统中,负责照明电力的需求,这种新能源技术已经得到了的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我们常说的光伏发电,实际上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太阳能发电,风电场采取在综合办公楼、材料库等建筑物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方式,采取就近接入或者分散接入的方式将光伏发电接入发电站用电系统中。为了确保就近接入、分散接入的顺利进行,发电站必须在确保自身建筑配电间配有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基础上,将光伏发电电流有效的转化为符合发电站用电要求的电能。就目前而言,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是直接电流控制火灾间接电流控制等几种类型的逆变器控制策略。如果采取直接电流控制的话,则电流控制器在通过电力反馈闭环直接对电流输出进行调节,不仅不会影响电网电压的稳定性,同时也确保了电流的稳态与动态等各方面性能。但是,其对于电流控制器性能的要求相对较高。而间接电流控制,虽然对控制器要求较低,结构简单且不需要引入反馈电流,但是由于间接电流控制的稳定性较差,电路的动态响应较慢,因此应用这一方式就会导致并网电流跟踪精度的下降。 2新能源发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1利用燃烧电池进行发电技术 燃烧电池是现代技术发展出的众多新能源技术中的一类,其工作方式与传统电池的工作方式并无不同,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虽然在机构之上与传统电池相差不大:都存在正负极,电池之中都具备电解质以供电解,然而在具体的核心结构之中仍然与传统电池有所不同,即燃烧电池在其正负极之上并没有像传统电池那样放置有一定量的活性物质来保持工作的稳定以及效率的提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燃烧电池主要以供给的燃料与电池内部的氧化剂进行反应,通过这一反应从而实现电能的输出。因此在燃烧电池工作过程中,要想保证足够多的电能的产生,只需保证发生反应的燃料以及内部的氧化剂充足即可,相较于传统能源的使用条件而言已经有了极大地简化。所以从理论上来讲这一发电技术能够实现百分百的能源利用效率,而且即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仍然能够保持远高于传统能源使用效率的百分之八十的能源利用。 2.2海洋能源利用的可能性与前景调查 地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海洋所占面积为71%,陆地所占面积为29%,海洋所蕴含的资源非常大。可以说,谁掌握了海洋技术,谁就掌握了话语权。我国新能源发电主要采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这两种方式,忽视了海洋所蕴含的能源。其实,海洋的能量巨大,并且是现阶段找到可替代能源前唯一可依靠的能源。海洋不仅蕴含大量的生物和物种资源,还潜藏大量的能源,比如生物能、潮汐能等,这些能源值得人们进行开发和利用,能够有效地缓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压力。海洋能源并不完全指海洋自身,地球存在于太阳系中,只要其一直存在,海洋能源就永远不会枯竭。现阶段,以海洋能为基础进行发电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施工人员将沸点较低的水质加热使其呈现为蒸汽;第二种:以温水为基础,将其运送到真空室内加热至沸腾状态,从而转变为蒸汽。液体水转换为蒸汽后具有强大的热能,推动汽轮发电机进行发电,再从600~1000m深处进行冷却水的抽取,从而实现冷凝蒸汽的目的。1930年,法国科学家借助海水存在的温差进行发电,并取得试验成功,但发出的电能与消耗的电能相比少之又少,不值得推广和使用。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在积极研究海水温差发电。大量的试验证明,其具备一定的优点:(1)将温海水作为基础进行发电,能有效避免化学物质对海水产生污染;(2)采用开放式循环能降低试验成本,提高发电效率;(3)采用塑料制造的直接接触热交换器,能有效提高设备的抗腐蚀性;(4)能产生大量的蒸馏水,为其他部门的使用节省资源。我国的潮汐能发电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并且正常运营的潮汐发电站已达到几十座。经过5~10年的发展,我国的潮汐能发电站势必会超过100座。由此可以看出,海洋能发电和宽阔的海洋一样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我国的海岸线较长,具有丰富的海洋能源,具有一定的优势。海洋能是可再生能源,并且永远不会枯竭,其与煤炭发电相比较,不会消耗现有的能源,也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与太阳能发电进行比较,不会占有现有的土地资源,能过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与核能发电进行比较,不需要消耗稀有的能源,也不需要强大的保护措施和科学技术作为依靠。 2.3太阳光伏发电技术运用 我国现阶段的太阳光伏发电技术可以分为三种,具体如下:(1)由电压源电压控制的太阳能光伏系统,这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结构被称为独立户用型。(2)由电压源电流控制的太阳能光伏系统,这种结构被称为并网型。(3)融合独立户用型以及并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结构,可在电压源电压和电压源电流控制之间进行切换。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工作原理如下: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由功率变化装置把转化来的电能调节成可以接入电网的电能。太阳能电池转化来的电能为直流电,只能为直流负荷输出所需要的电

新能源企业物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新能源企业物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发表时间:2019-11-25T11:15:08.767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5期作者:赵伟 [导读]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已渗透至社会各个领域,与各行各业、不同公司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中广核新能源内蒙古分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已渗透至社会各个领域,与各行各业、不同公司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包括新能源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的条件日趋成熟。本文在介绍新能源企业物资管理系统设计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应具备的功能和实现方法,旨在促进新能源企业物资管理的规范化与高效化、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及实现发展目标。 关键词:新能源;物资管理;系统设计 新能源企业日常管理着工具、耗材、备品备件等大量物资,对物资管理系统有着现实需求。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物资管理,具备以下优点:通过管理流程的分析与设计,可以使公司的物资管理标准化、规范化[3];通过查询、归集、统计系统内保存的各种物资信息,可以为公司的经济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通过收集与汇总公司所属各场站的相同物资需求,从而进行统一、大批量的物资采购,可以使公司有效降低物资采购成本。由此可见,物资管理系统对新能源企业无论在日常物资管理方面还是在经济效益实现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探讨和研究物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十分必要。 一、新能源企业物资管理系统的设计 1.物资管理系统设计的原则 新能源企业在设计物资管理系统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先进性原则。物资管理系统所采用的技术应当具备先进性[2]。开发系统所采用的编程语言、实施系统所新购的电子设备等均应具备技术先进性,并可根据技术发展情况不断更新,始终保持技术优势。(2)一致性原则。应对公司所属各场站所使用的物资管理系统按照相同思路和技术标准进行设计,使其在功能模块、操作使用方面具有一致性。按照一致性原则进行系统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各单位系统能够互联互通,使各系统数据能够兼容共享。(3)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要求在设计物资管理系统时,应覆盖公司物资管理方面的所有业务,不存在业务遗漏情况。设计时落实全面性原则,是物资管理系统与公司业务深度融合的保证。 2.物资管理系统的设计 物资管理系统的设计包括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两个方面。硬件平台是软件平台得以运行的物理支撑,一般由以太网、核心交换机、Web服务器、报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防火墙等部分组成。以太网类型为千兆以太网。公司、各场站用户与互联网之间需要设置防火墙,以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性。网络、报表、数据库三种业务可以在一个服务器上实现,但考虑到新能源企业物资数据量大,为保证系统整体性能,所以应将三种业务分别设计在不同服务器上运行。 软件平台即是用户具体操作的软件系统。设计物资管理系统时,应在梳理新能源企业所有物资管理业务的基础上进行,至少需要包括基础数据模块、需求计划模块以及库存管理模块。基础数据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只有基础数据准确,整个系统才能够高效运行[1]。在基础数据模块中,数据编码方式直接影响数据质量。数据编码方式有不赋意编码、部分赋意编码、完全赋意编码三种方式,在应用于系统中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需求计划模块是对公司各场站需求进行管理的模块,涉及到具体采购事项的申请与批准。在设计此模块时,要对新能源企业的项目采购、固定资产采购、低值易耗品采购等不同物资采购需求加以区分。相应的,对审批也应加以区分,通常在设计时可以按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不同管理级别进行划分。库存管理模块,是对仓库职能及工作人员行为进行管理的模块。对库存管理模块设计,要根据新能源企业仓库的实有业务进行,通常包括收货、发货、退货、盘点等业务,如果存在供应商代存货物的情况,也应将其涵盖在内。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对每个模块的设计是在对公司现有业务以及未来业务合理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未来业务很可能与设计时做出的评估存在差别,所以必须要对模块的可扩展性做出考虑与设计。 二、新能源企业物资管理系统的功能与实现 1.基础数据模块的功能与实现 基础数据模块需要包括如下功能:(1)数据查询功能;(2)技术资料下载功能;(3)物料类别增加功能。在需求单位或部门人员需要采购物资时,可利用数据查询功能查看系统中存在的所有物料。数据查询功能通过系统中与主数据库连接的数据查询页面实现。数据查询页面应包括文本输入框、搜索按钮以及高级搜索设置按钮等。当相关人员在文本输入框中输入拟查询的信息进行搜索时,系统会自动显示出包含有查询字段的所有物料名称。如果显示结果过多,还可以通过高级搜索设置按钮进行多种设置,以达到精简结果、方便查询的目的。电力企业对各类物资的采购均规定了采购方式以及应达到的技术标准,物资管理系统中的技术资料下载功能可以帮助用户查找和下载相关资料。此功能也可利用数据查询页面实现。技术资料在数据库中储存并与每一类物资匹配,在显示物料查询结果时,可在每种物料后方设置下载链接,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下载。物资管理系统中的物料内容并不能覆盖所有物资需求,当需要采购的物资没有包含于系统数据库中时,则需要通过物料类别增加功能进行设置。此功能可以在与数据库连接的物料增加页面中实现。当用户需要增加物料时,可在物料增加页面填写申请。物料申请以Excel表格的形式呈现,其中的信息分为必填项和选填项,当必填项信息未填写完整时,申请无法提交。 2.需求计划模块的功能与实现 需求计划模块应当具备的功能包括:(1)采购申请功能;(2)采购审批功能;(3)查询、导入、下载功能。采购人员利用采购申请功能上报采购需求。采购申请功能可在创建采购申请页面中实现。创建采购申请页面包含有采购项目批次、物料编号、物料组、采购数量、采购方式、评估价格、交货日期、供应商名称等信息。在采购申请页面,对于相同项目的同一批采购物资只能对应一个采购申请号,以便于后续查询。在采购申请批准以前,可以对申请进行保存、修改以及删除等操作。上级单位或部门通过采购审批功能对采购申请进行审批。采购审批功能需要在采购申请核准页面中实现。采购申请核准页面包含有审批状态、物料号、采购申请号、申请数量、评估价格等信息。对采购申请的审批可支持多部门、多领导审批模式。采购申请通过审批后,审批状态栏会相应作出显示,并且采购申请人不能进行申请修改、删除操作。如果确需修改或删除采购申请,则需要上级部门人员对已批准的申请作撤销处理。模块中的导入功能需在创建采购申请页面中实现,查询和下载功能则需在创建采购申请页面和采购申请核准页面中实现。当进行批量物资采购时,可以先做成Excel文档,然后通过创建采购申请页面中的导入按钮一次性导入系统。当采购单位或部门需要对在同一时期采购的多批次物资进行查询时,或审批部

xxxx新能源场站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新能源场站)-v2.0(1)

XXXX新能源场站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XXXXXX新能源场站 2017年xx月xx

目录 1.概述 (1) 2.适用范围 (1) 3.方案依据 (2) 4.总体目标 (2) 5.防护原则 (3) 5.1安全分区 (3) 5.2网络专用 (3) 5.3横向隔离 (3) 5.4纵向认证 (4) 5.5综合防护 (4) 6.电力监控系统基本情况介绍 (4) 6.1监控系统 (4) 6.2系统2 (5) 6.3系统3 (5) 6.4系统4 (5) 6.5系统5 (5) 7.总体安全防护措施 (6)

7.1安全区划分 (6) 7.1.1控制区(安全区I) (7) 7.1.2非控制区(安全区II) (7) 7.1.3管理信息大区 (7) 7.2安全区边界防护 (7) 7.2.1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边界安全防护 (7) 7.2.2安全区I与安全区II边界安全防护 (7) 7.2.3系统间安全防护 (8) 7.2.4纵向边界防护 (8) 7.2.5横向隔离 (8) 7.2.6管理信息大区与外部网络之间边界防护 (9) 7.2.7第三方边界安全防护 (9) 8.技术防护措施 (9) 8.1入侵检测 (9) 8.2主机设备加固 (9) 8.3安全审计 (10) 8.4专用安全产品的管理 (10) 8.5备用与容灾 (10)

8.6恶意代码防范 (11) 8.7设备选型及漏洞整改 (11) 9.管理安全措施 (11) 9.1安全管理制度 (12) 9.2安全管理机构 (12) 9.3人员安全管理 (12) 9.4系统建设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5系统运维管理 (13) 10.应急保障措施 (13) 10.1应急指挥机构 (14) 10.2安全应急预案 (14) 10.3应急响应与处置 (14) 10.4应急培训与演练 (14) 附件xx:xx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图 (15) 附件xx:xx系统资产清单 (15) 附件xx:xx系统安全产品清单 (15) 附件xx:xx系统安全产品资质证明 (15) 附件xx:《保密协议》 (15)

新能源发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新能源发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05-16T15:26:32.67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4期作者:李翔波 [导读] 摘要:新能源发电技术是解决电力生产消耗过多煤炭等战略资源的最佳途径。 (广州艾博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80) 摘要:新能源发电技术是解决电力生产消耗过多煤炭等战略资源的最佳途径。本文以新能源发电形式为研究对象,着眼于电力系统运用实际情况,将简单阐述一下新能源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并对现行的几种新能源发电技术进行简单点的介绍。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原则;电力系统;应用 引言 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人们迫切需要找到新的方法来进行发电,在相关的研究人员的努力下,分布式发电同新能源发电应运而生。为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在整个现代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中得到长时间且可持续性的发展,展开有关新型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势在必行。所以,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逐渐提高,新能源发电逐渐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和人们的关注。利用新能源进行发电解决了传统发电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并且减少了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的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可再生的清洁的新能源,比如风能、太阳能等。但是在利用新能源进行发电的过程中,多个小型的发电站所产生的电流对电力系统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本文首先分析新能源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进而提出几种新能源发电技术。 一、新能源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在新能源发电的电力并入国家电网的过程中会对电力系统造成一定的冲击,这是因为由于部分地区的新能源发电机组容量有限,只能采用异步发电机,这种发电机因为缺少相对独立的励磁装置,所以在发电机所发出的电能并入电网之前发电机自身是没有电压的。在发电机并网前后其电压电流必然会出现一定范围内的波动。根据相关的数据资料记载,在并网时会出现大概比额定电流大5-6倍的并网冲击电流。在并网过程中,特别是对于容量较小的电网而言,数量比较大的异步发电机同时并入电网的瞬时会将电网电压大幅拉低,瞬间降低的电压会对在同一电网上运行的其它电气设备造成一定的影响,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威胁到整个电网的运行安全和稳定。 在新能源发电的电力并网过程中,除了上文所介绍的对电力系统造成冲击以外,新能源电力并网还会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当风力发电的电能并入大型电网的过程中,由于大型电网所配备的备用电容和调节电力的设备比较充足,因而风电并网不会对电网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风电所并入的电网并不都是具有相当调节能力的大型电网,当风电将要并入小型电网的时候,并网所造成的频率改变和对电网的稳定性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同上文所介绍的情况一样,当多台大型风力发电机将其所发的电量同时并入电网中的时候,会造成电网电压的瞬间降低。风力发电过程中,风速是不稳定的,当风速超过切出值的时候,风力发电机就会从额定出力状态自动退出并网状态。由于风电的并入而造成的电网电压的下降无疑会对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带来一定的威胁。 二、新能源发电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1、利用开发风能发电 在目前的电力电子背靠背变频技术的支持下,风力发电系统能够对发电功率的各个参数的输出作业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控制,风力发电的目标也是通过控制电磁转矩控制机组转速频率来实现的。风能在利用过程中因为没有产生辐射、也不会对空气产生污染是一种公认的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基本原理,利用自然界的风力带动发电企业安装的风车叶片旋转,通过增速机把风车旋转的速度加快,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2、利用海洋能发电 (1)波浪发电 波浪发电需要利用转换装置,把波浪能转化为机械、气压或液压的能量,以催动机械的运行。其中,我国最典型的波浪发电案例,应该是广东油尾建成的100千瓦的振荡水柱式波浪发电站,当然,还有一些地区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海南、福建,现如今,很多沿海城市已经把建设100千瓦以上的波浪发电站,作为建设目标。虽然说波浪发电技术难度大、需要耗费大量资金,但是却符合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需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潮汐发电 潮汐是海洋水位受太阳和月球等天体的引力影响,发生变化,进而产生水位波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因而,潮汐发电的方式是:利用潮水涨落产生的水位差,创造势能,把势能转化为电能,来投入使用。可再生、存储量大、生产成本少是潮汐能的最大优势,同时,潮汐能是一种清洁能源,不会引起环境污染,把潮汐能发电水库建立在河口或海湾,不会占用地区的耕地。但是,在潮汐能发电方面,我国存在着电价高、成本高等问题,给潮汐能的推广和运用带来不利影响。 3、太阳能发电技术 目前世界储备量最多的自然资源就属太阳能了,当电力、煤炭、石油等资源存储量耗尽时,太阳能发电将成为解决能源危机的最佳方法。在地球外层空间建立太阳能发电基地是太阳能技术的基本构想,产生的电能将通过微波传输到地面上太阳能接受装置里。然后在经过相应的处理把太阳能从液态变为气态,用于汽轮发电机发电。其中太阳能发电形式包括: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光伏发电光伏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更新,这不仅提升了电能产生的效率,同时各种能源的转化运用也得到了加快。由于光伏发电领域在国内起步比较早,所以经过长期的研究发展在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对于缓解国内能源危机提供了很有效的方式。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变成电能的部件主要运用了光伏效应。太阳光的光子在电池里激发出点子空穴对,电子和空穴则会移动到了电池的两端,如果外部存在通路就会有电流的出现,最终生成电能;光热发电技术是指将自然界中所有的光能聚集在一起,然后结合聚光器汇集太阳能。由于受技术的限制,国家在研究光热发电方面进展迟缓,对光热发电能源尽管进行了全力研究但还是没有取得很突出的成绩。 4、利用生物质能发电 生物质发电时蕴含在生物中的能量,具有可再生、低污染、分布广等特点,在能源资源中占有比例重,是第四大能源。在中国,农村地区秸秆等资源丰富,大部分都是经过燃烧处理掉,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如果将其利用与发电上,将会创造大量的电能。同样,在一部分的林区,可以实施林业生物质直燃的方式进行发电。在甘蔗种植面积较大的区域,可以变废为宝,利用蔗渣进行直燃发电。另外,在人口密集,土地资源匮乏的地区,可以利用垃圾焚烧进行发电,既能够有效解决发电问题,还可以同时解决了垃圾处理问题。最后,在大

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技术要点

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技术要点 发表时间:2018-10-18T13:15:11.257Z 来源:《河南电力》2018年8期作者:徐国耀1,2 潘琦1,2 [导读] 目前,城市高层建筑承载着多样化的建筑需求,其供配电系统的节能建筑的设计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 (1.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2.新疆光源电力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摘要:目前,城市高层建筑承载着多样化的建筑需求,其供配电系统的节能建筑的设计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高层建筑的供配电系统比较复杂,节能设计的要求较高。在高层建筑实际的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工作中,既要满足建筑的用电要求,又要发挥节能功能,就需要了解其主要的内容和技术要点。本文针对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节能优化设计 1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主要内容 节能设计是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的重要原则,旨在降低能耗,其节能设计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供电系统节能优化设计。在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过程中,要对高层建筑的用电总负荷情况进行计算,明确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方案,从而实现对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的综合治理。 其次,照明系统节能优化设计。照明系统是高层建筑中的主要电气系统,其用电负荷较高,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包括对照明供电系统进行优化、对照明灯具进行节能优化、对照明控制系统进行优化。 再次,电气设备用电方案的优化节能设计。电气设备也是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设备的能耗占高层建筑电能需求的比例较高,在进行节能改造的时候,可以从电机拖动系统优化、给排水系统优化、深井电机回馈优化等方面着手,减少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能耗。 最后,新能源综合利用的优化节能设计。在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过程中,为了达到节能目标,则可以加强对一些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比如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冰蓄制冷等技术,都可以实现对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以此弥补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中的用电需求。 2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总体规划节能设计方案 在进行高层楼宇建筑供配电系统总体规划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充分统计建筑内容用电负荷类型、容量等数据信息,在进行有效用电等级划分和整理后,充分考虑整个供配电系统的整体供电方案、供电距离等因素。其次,在确定高层楼宇建筑供配电方案时,要从供电方案清晰明了、简单可靠、操作维护方便等方案进行方案设计。总降压变配所的布设位置选择应尽量靠近整个高层楼宇用电负荷中心部位,以缩短供电系统的供电半径,降低供配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线路损耗,提高供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以及节能降耗水平。最后,要对结合用电负荷总量、供配电方案等对变压器容量、台数、型号,以及供电线路型号、截面、敷设方式等进行详细的优化选型设计,设计出能够随季节性负荷变化而动态调节的供配电方案,有效提高配电变压器的节能经济运行水平,降低变压器运行能耗,提高供电线路供电功率因素,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3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要点 3.1总体规划节能优化设计 3.1.1合理进行供配电方案设计 应根据电源点、电力负荷容量、供电距离等因素,经详细计算分析,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方案和选择供电电压等级。在变电所安装位置选择时,应尽量选择靠近负荷中心部位,这样可以缩短供电半径,降低供电线损,提高电能输送效率。提高供配电系统的供电电压等级可以降低供电电流,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但提高供电电压会增加供配电设备投资,对此必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从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比较分析,拿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较合理的节能优化方案。 3.1.2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网架 合理供配电系统网架,一方面可以简化供配电系统内部接线,降低系统运行维护工作量;另一方面,合理供电方案,可以减少线路损耗,提高末端供电电压,确保用电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3.2配电变压器节能优化设计 配电变压器是建筑供配电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其节能优化设计是建筑电气节能至关重要的环境。在节能优化设计过程中,要优选节能型配电变压器,如S11、S13等节能型配电变压器用卷铁心改变常规叠片式铁心结构,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磁阻,其空载电流可以减少约60%~80%,大大提高了配电变压器电能转换效率,提高了供配电系统电能功率因数,降低了供配电系统线损,使配电变压器空载损耗降低约20%~35%,节能效果十分明显。 3.3电线电缆节能优化设计 选择电线电缆首先要考虑供电安全性,其次要考虑电缆运行节能经济性。若所选电线电缆截面偏大,则可能会倒在线路投资增大,当然线损也会有所降低;反之,若电线电缆截面选择偏小,投资虽然会节省一些,可线损偏大,安全系数偏低,不利于后期扩建需求。在建筑供配电系统节能优化设计过程中,当供电线路最大负荷年运行时间小于4000h时,推荐按照导体载流量进行导线截面选择;当供电线路最大负荷年运行时间大于4000h时,推荐采用经济电流密度进行电线电缆截面选择。 3.4用电设备节能优化设计 照明节能设计就是在保证不降低照明场所照度、色温、显色等视觉技术指标要求,即在不降低照明系统照明质量的基础上,力求减少照明系统中光能资源损耗,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建筑物室内有限光能。减少电动机等用电设备的运用损耗的主要途径,是采取相关技术措施提高电动机的工作效率和运行功率因数。在实际工程节能优化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高效率节能电动机。需要结合就地电容器补偿等措施,以降低电机拖动系统的线路损耗外,避免或缩短电动机轻载和空载运行时间。另外,还可以结合变频调速等先进控制系统,有效提高电机拖动系统的电能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完整word版)新能源发电的调研报告(精)

新能源发电的调研报告 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危机的冲击和环境保护及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为大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21世纪能源发展战略的基本选择。从7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就积极倡导新能源的研究与开发、推广与应用,并坚持讲求效益的方针;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后,又提出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推广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垃圾)、地热能等新能源的方针。 当今社会.电力已是现代文明的象征.一个国家的人均用电量往往是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然而仅仅依靠煤、石油、天然气和核能发电,已面临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已不能适应世界人口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人们迫切地呼唤新能源,希望用洁净的、可再生的能源发电来取代煤电、油电、气电和核电。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是指除常规化石能源和大中型水利发电、核裂变发电之外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以及地热能等一次能源这些能源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清洁干净,是最有前景的替代能源.将成为未来世界能源的基石。 我国自然能资源非常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然而,由于技术、资金以及政策引导等方面的原因,新 能源的开发步伐明显滞后。至2000年底,我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约为33×104kW,只占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的0.4%。因此,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开展了对新型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工作,到目前为止, 除水电外,全世界可再生能源发生的总容量已经接近4×144MW,占全世界总装机容量的1%。其中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1.8×104MW,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近的1×104MW。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欧盟都制订了相关政策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主要特征

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主要特征 传统电力系统以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传统能源作为一次能源,由于其可储存的特性以及稳定可靠的发电技术,使得电力系统供应侧可控可调。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大规模接入,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一次能源具有的不可储存及波动特性,使得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电力系统供应侧可调控性降低,电力系统呈现出较强的供需双侧随机性。新能源电力系统就是通过电力系统结构、运行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使电力系统更够承受供需双侧不确定性对系统的冲击,保证可再生能源的安全高效利用。 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主要特征有两点: 第一,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高渗透率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是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重要特征。由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较低的能量密度以及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的分布格局,未来我国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应该是集中式与分布式可再生电源、远距离大电网输送与区域微网就地消纳相结合的形式,从而保证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 第二,供应侧的横向多能源互补,系统纵向源—网—荷

—储协调互动。安全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重要目标。在供应侧,一方面,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精确预测技术、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及控制技术,最大程度上做到对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的可调可控;另一方面,通过可再生能源与传统水火电、抽水蓄能电站之间,不同可再生能源之间,集中式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之间的协调控制,实现多类型能源电力互补,使得供应侧整体呈现出稳定的出力特性,减小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波动对系统造成的冲击。在输配环节,新型的电网结构、先进的输配电方式、控制和安全防御系统及储能设施的建设和应用,使得电网对可再生能源拥有足够的接纳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物理通道对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影响。在需求侧,一方面,通过AMI 及先进的通信系统,使用户能够实时掌握自身用电情况与不同层级的系统运行情况,根据价格响应信号,调整自身的用电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先进的控制技术,能够对用户的终端用电器做到精确计量与控制,最大程度的利用需求侧“暗储能”潜力。 综上所述,新能源电力系统核心特征就是要借助相关的技术手段,实现电力系统中真正意义上的“横向多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电力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最终使得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电力能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新能源设计

摘要 在各种新能源发电技术环节中,逆变环节是最重要的一步,因此本设计主要围绕这一环节所写。 逆变器,是指整流器的逆向变换装置。其作用是通过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的开通和关断作用,把直流电能换成交流电能,它是一种电能变换装置。 逆变器,特别是正弦波逆变器,其主要用途是用于交流传动,静止变频和UPS电源。逆变器的负载多半是感性负载。由于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电能变换电路变得简单,高效了。 本设计通过常用的变压电路,以及稳压电路,先输出了需要的电压等级。然后再利用单片机输出SPWM正弦波脉宽调制波形,该波形和正弦波波形极为相似。最后将该波形输入至控制电路,即由继电器及相应的电子器件构成的桥式 电路,进行通断作用,最终达到逆变,输出正选交流电。 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DC-AC逆变器的性能指标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 关键词:单片机,DC-AC正弦波逆变器,SPWM正弦波脉冲宽度调制

目录 1课程设计概述 (1) 1.1课程设计的意义 (1) 1.2课程设计的内容 (1) 2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3) 2.1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3) 2.2 系统总体结构框图 (3) 3系统硬件设计 (5) 3.1 电源电路设计(可以直接用直流稳压电源) (5) 3.2 DC-DC升压模块设计 (6) 3.2.1 LM2577的资料 (6) 3.2.2 电感三点式震荡电路 (8) 3.2.3 DC-DC升压过程 (9) 3.3 单片机模块设计 (9) 3.3.1 单片机的概念和特点 (9) 3.3.2 AT89S52单片机的性能参数和功能概述 (10) 3.3.3 单片机最小系统 (12) 3.4 控制电路 (15) 3.5 SPWM驱动脉冲 (16) 3.6 逆变部分 (16) 4 系统软件方案的设计 (18) 参考文献 (21)

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d1180860.html, 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 作者:康乐 来源:《西部论丛》2017年第12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在享受科技飞速发展带来 便利的同时,也要面临能源被大量消耗带来的危机。因此,能够代替传统的消耗型能源的新能源技术就应运而生。对新能源的开发,以及并网发电运行已经成为近年来谈论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新能源并网发电系统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引言 虽然新能源发电技术目前有一定成绩的取得,但是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可再生新能源的并网发电发展不是特别理想。为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逐渐减少发电企业对传统的不可再生化石能源的依赖,大力发展可再生新能源的并网发电技术。将新能源研究纳入大电网的总体规划研究框架中。在坚强电网的高级配电运行框架下,新能源的发电并网一定能够快速发展并发挥重要作用。 一、新能源并网发电技术简介 (一)分布式新能源发电技术。分布式新能源发电技术主要突出了分布式和新能源两个特点,分布式说明了发电规模较小,并且和电力用户距离较近,可以单独给用户提供电能;新能源则是指传统以外的各种环保、清洁能源,包括刚开始推广或者还未推广的能源。新能源之所以可以给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主要是发电技术和储能技术的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目前世界上的新能源发电技术主要有太阳能发电、潮汐能、波浪能、地热能,风能等,这些能源共同的优点就是可再生,环保。 (二)微电网的概念和基本结构。微电网是一种新的供电网络结构,该系统的结构可分 为微电源、负荷控制装置和储能装置三部分。微电网与其他系统相比,它是一个更加全面的自治系统,可以实现自主管理和自主控制。微电网的提出实际上是为了和传统电网更好的区分,微电网是由许多分布的微电源和相关设施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构成的系统。该系统还可以和配网相连接,但是必须要经过静态开关的连接作用。 二、新能源并网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 (一)新能源发电技术主要方式。新能源发电技术主要方式是分布式。分布式新能源发电技术主要突出了分布式和新能源两个特点。首先发电规模小,其次和电力用户距离不远,第三可单独给电力用户供电的形式就是分布式。传统能源以外的各种环保的、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都是新能源。新能源主要靠发电技术与储能技术两者结合的方式给电力用户提供电能。

新能源电力系统控制与优化 史学伟

新能源电力系统控制与优化史学伟 发表时间:2019-09-17T10:35:19.91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7期作者:史学伟徐晓川苏长江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能源问题以及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国网新源张家口风光储示范电站有限公司张家口市 075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能源问题以及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想要在保护环境,降低能耗的同时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大力的研发与利用清洁能源就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太阳能、风能是典型的清洁能源,其没有任务污染,并且可以再生,因此可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其自身的稳定性不足。这就给电力系统的供应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因此本文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控制与优化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首先阐述了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概况与特点,其次则从四个方面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优化控制的方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新能源;电力系统;控制 前言 作为煤炭大国,煤炭在我国电力系统的供应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煤炭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我国的煤炭资源正在逐渐的减少。并且煤炭发电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而其他的能源例如石油、天然气等也应为电力供应量越来越大,导致其剩余量越来越少。所以我们应当充分的利用新能源进行发电,以满足社会的需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都是可再生资源,也是我们大力研发与利用的清洁能源,其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新能源发电有着随机性以及不可控制性的特点,单纯的依靠传统的供给侧调度已经难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控制与优化进行研究。 一、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概况与特点 天然气、煤炭以及石油等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我国的电力系统就是利用其进行发电的。但是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发电,一方面消耗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另一方面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这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因此为了减少对这些能源的消耗,保护环境,降低污染,人们开始研究并利用可再生的资源进行发电。但是实际上可再生资源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就是其不能够进行存储,存在着很多的不稳定因素,进而使得电力系统的双侧供应可调控性相对较差。新能源的出现就是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在保证稳定供电的情况下,更加高效与安全的应用可再生资源。 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渗透率较高,资源可再生。目前,我国的新能源主要是在新疆、甘肃等地区应用,在地里位置上而言,这是相邻的两个省份,这样就不需要进行远距离的电网输送,一方面节省了成本,另一方面则高效的利用了可再生资源。第二,侧向供应多能源互补。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供应。其二,需求。供应指的就是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与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发电。保证电力资源的绿色、安全、稳定的供应。并且通过科学技术可以使这些能源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如此就解决了由于稳定性较差所造成的一些问题。需求方面则主要指的是满足用户的具体需求。根据目前电力系统中的技术,用户可以详细的获知自身用电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准确的知道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以便于用户对用电方式与策略等进行调整。 二、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优化控制的方法 就目前而言,我国电力系统的控制方法还不完善,存在着资源浪费以及能源的不稳定性情况。要对新能源电力系统进行优化。该项工作中,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考虑问题。其一,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要促进整个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完善,促进其各个部分各个环节的协调发展。其二,从局部来分析。要保证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自主化。由于不稳定性的因素较多,因此随时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所以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控制要坚持部分与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友好型控制方法 与传统的能源形势向比较而言,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作为新能源,通过友好型的控制方法,可以提供更加稳定与高效的电力输出。具体而言,新能源电力系统友好型控制的方法,主要就是对历史记录的数据、对天文气象的预测数据等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经验进行解读,然后在分析出可控制的手段或者是方法。实际上这就是对新能源发电功率进行预测。利用友好型控制方法,可以有效的环节电网调峰的压力。从目前我国新能源发展的现状来看,优化其控制方法,对发电功率进行预测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式。因此为了促进新能源的发展,我们要从更加细致的角度出发,完善友好型控制方法。此外,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等各种新能源之间,还应当充分的利用自身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以促进新能源在我国电力系统中更好的应用。 (二)多源互补控制方法 新能源的形式是多样化的,例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由于其形式不同,导致在利用其发电时,也存在着不同的优势与劣势。而想要促进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优化,就应当采用多能源互补的方式。传统的能源,例如煤炭资源、水利资源等,其在发电时主要的优点就是稳定。而这些就可以同新能源中不稳定的电力输出形成互补。多个能源之间互相补充,协调发展,才能够使达到电力系统达到平衡的状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存储的又灵活的资源是极度匮乏的。我国的煤炭资源相对较多,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能源利用率低,使得我们必须提升燃煤能源。如此才能够实现与可再生资源之间的互补。同时还可以提升对新能源的利用效率。 (三)双侧资源控制方法 就目前而言,我国各个企业、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都十分激烈。与其他的生产方式向比较而言,电力资源的能耗低,污染少,可以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竞争能力。所以各个行业的用电量也在迅速的增长。换言之,就是社会对电能的需求量在迅速增长。我们原来是采用单侧资源控制的方式来控制电力系统,但是面对庞大的电能需求,这一方式已经不再合适。针对新能源电力系统,我们可以采用双侧资源控制的方式。双侧资源控制的方式有着随机波动的特点,因此其就可以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但有效的减少了误差,同时还提升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四)基于分布式能源的微电网控制 微电网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型的发配电系统。利用微电网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促进对分布式电源的应用。另一方面,由于分布式电源的数量大、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导致出现电源并网难的问题。微电网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从实际上来讲,微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是十分巨大的。并且其每一个种类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我们却不能够明显的区分出其电压等级之间的差异。因此对其进行控制并非易事。对微电网进行整体上的控制,就是以对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以及负荷的控制方法为基础,促使其各个设备与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