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图
- 格式:pdf
- 大小:443.04 KB
- 文档页数:9
广 东 化 工 2021年 第2期· 254 · 第48卷 总第436期思维导图在材料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马雪璐*,王启宝(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摘 要]思维导图是具有可视化及灵活发散特点的学习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通过分析材料化学课程知识体系的特点,将思维导图引入材料化学的理论教学,有助于课程内容的优化关联,可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材料化学;思维导图;教学探索[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21)02-0254-02Applic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Mind Map in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of MaterialChemistryMa Xuelu *, Wang Qibao(School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Abstract: Mind maps are visual and flexible studying assistant tool that can help students build knowledge networks. By analyzing the knowledge characteristics of material chemistry, introducing the mind map into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of material chemistry is helpful to optimize the relevance of the course content an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quality.Keywords: mind map ;material chemistry ;teaching exploration材料作为构成社会文明以及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1]。
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的初步探讨作者:张茂林李龙凤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第32期摘要:根据材料化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材料化学学科专业特点,通过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修订完善了材料化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的培养方案更好地体现了材料化学专业的特色,体现了“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要求。
关键词:材料化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b)-0092-01材料化学作为化学和材料科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许多高校纷纷设立材料化学专业。
为适应21世纪社会对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我校于2003年增设了材料化学本科专业,并在当年正式招生,目前已经有5届毕业生,学生就业情况良好。
材料化学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二级学科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理科人才,所以材料化学专业学生不但要加强数学、物理、化学及材料学科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必须接受更多的应用性、实践性的知识教育。
如何完成这一培养目标,使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是高校材料化学专业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只有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革新教学体系,优化课程体系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培养出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强,富有创造精神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才能办出高水平的材料化学专业,以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1 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从“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出发,设计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我校材料化学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五大部分内容构成。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教育,体育活动,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基础等。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人文社会类,自然科学和艺术类等知识体系。
化学必修一人教版与鲁科版之对比分析摘要:本文先从化学必修一的大体框架上分析人教版与鲁科版两本教材的教材体系,然后对栏目设置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具体的分析,着重从知识与技能方面分析第二章。
关键词:人教版鲁科版化学必修一前言:新课改之后的化学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是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三个方面: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其课程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得具有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
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必修模块教材将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起到巩固和提高的作用,并为学习选修模块和今后继续提高化学知识水平做必要的铺垫。
必修课程要求学生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必修一主要涉及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两种教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内容组织结构化、内容呈现建构化、内容要求层次化、栏目设置教学化。
两种教材具有其共同特点,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三维学习目标,课程设计融合了学科中心、认知过程中心、社会生活问题中心的优点;三条内容线索融合贯穿,内在联系强,有利于倡导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
但二者的教材体系、栏目设置、具体编排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此外、化学必修一第二章两套教材所涉及内容差不多,本文将对人教版与鲁科版必修一第二章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1两种教材体系教材体系是指教科书各单元、各章节内容的构成及其编排顺序, 两种版本教材的体系见表 1表1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一)章节结构1.1两种版本教材体系的共同点必修一采用“章—节”式结构, 共4 章,主要涉及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三维学习目标,采取的是学科中心的课程设计取向,同时注重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并加强学生的探究活动。
基本知识、观念与方法、STS教育三条内容线索融合贯穿,内在联系强;有利于倡导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
材料化学体系教学改革探索张雁红,徐爱菊(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 摘 要:材料化学是材料科学与化学、物理、数学和工程等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发展形成的具有强大活力的新兴学科。
针对材料化学的学科特点以及我校材料化学专业的现状,从理论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模式两方面对原有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探索。
关键词:材料化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学科特点 中图分类号:G420∶TQ 0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3—0093—02 材料化学是材料科学与化学、物理、数学和工程等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发展形成的具有强大活力的新兴学科,它从分子层次到宏观尺度研究材料的合成制备理论、组织结构、材料性能与应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相关的分析技术,构筑出具有优异功能的新型材料,是环境、信息、新能源等高科技产业和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1,2]。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材料化学理论、材料化学信息以及研究、检测手段大幅度提高和促进了材料相关领域的发展。
为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材料化学专业技术人才,教育部于1998年正式将材料化学确定为新的本科专业。
目前国内已有120余所高校建立了材料化学专业,还有许多高校正在积极准备申办。
我校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材料化学专业于2007年正式招收本科生,近年来招生形势喜人,目前已有两届毕业生,通过近5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一直积极探索符合学科自身特点和顺应时代发展的材料化学专业改革思路,对原有的培养计划、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改革,并进行系统化修订,努力建立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发展的教育与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
1 材料化学理论教学模式探索1.1 突出学科特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材料化学作为新兴发展起来的边缘交叉学科,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具有“内容涉及广、知识体系新,更新速度快”的鲜明学科特点,这对高校材料化学课程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知识体系构建与认知方法改造摘要:从材料专业视角重新审视了经典的物理化学课程。
将材料专业知识体系的特征贯穿于物理化学课程,以弱化该课程的化学化工属性,突出材料属性;结合认知方法改造,对教材结构做出调整,为建设名副其实的材料物理化学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材料专业;物理化学;知识体系;认知方法物理化学是材料专业的主干课程,很多高校将其列为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由此可见物理化学对材料专业的重要性。
但是,从材料专业培养计划的演化历程看,物理化学的入选并非是严格按照科学方式的,它更多地源于老一辈材料学家的经验、印象。
一分为二地讲,这种经验的课程遴选方式有其内在的合理性,特别是对材料这一新兴专业(学科),经验保证了物理化学对材料专业的有用性,这一点已经为材料专业几十年的发展所证实;但是,有用性仅仅是众多课程评价维度中的一维,从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未来看,还应该站在更高、更全面的角度审视物理化学课程。
本文将从知识体系与认知方法的双重角度,对现行的物理化学课程重新审视,以建设更加适合材料专业的物理化学课程,即名副其实的“材料物理化学”课程。
一、知识体系构建知识体系是课程的根本,从知识体系审视物理化学课程是首要任务。
知识体系的审视分为微观视角与宏观视角。
1.微观视角从学科来源看,物理化学是“四大化学”之一,属于化学化工学科。
因此,物理化学课程通常都是由化学/化工学院开设。
这一课程制度给材料专业的物理化学带来以下问题:首先,现行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以气体为主,但材料专业应重点研究凝聚态,特别是固态。
从专业的角度讲,以气体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物理化学,是符合化学化工类专业实际需求的,因此是合理的;但是,从材料专业的角度看,研究对象的差异足以使知识结构发生改变。
例如,凝聚态概念的广泛使用及气态概念的适当弱化,就会使热容理论的重点发生转移,使原本很复杂的标准态概念变得极为简洁,使相图理论集中在凝聚态(从而简化相图,因为凝聚态通常不考虑压力,这将极大地方便相图分析),使占据较大篇幅的逸度概念弱化,而活度的相对地位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