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学中人格的定义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的内涵:

在普遍的心理学中,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

人格一词的起源(英文personality)于古希腊语persona。而persona最初指古希腊戏剧演员在舞台演出时所戴的面具,与我们京剧中的脸谱类似,而后指演员本人,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人。现代心理学沿用persona的含义,转意为人格。其中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出的种种言行,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即人格所具有的“外壳”,就像舞台上根据角色的要求而戴的面具,反应出一个人外在表现。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这是人格的内在特征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其中反映了人的多种本质特征。

首先人格具有其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生物遗传、社会文化、家庭、学校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点。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所谓“人心不同,各有其面”,这就是人格的独特性。

其次是人格的稳定性,个体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并不能表征他的人格。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有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是人格可塑性的一面,正因为人格具有可塑性,才能培养和塑造人格。再次,人格具有.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在各方面彼此和谐统一时,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第一:生物遗传因素,遗传对人格的作用,是一个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复杂问题,目前还难以得出明确的结论。根据现有的研究,我们对遗传的作用有以下一些看法: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等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质上,后天环境的作用可能更重要。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社会文化因素,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地“嵌入”在整个文化形态里。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力因文化而异,文化越是复杂,其对人格的影响也越复杂。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这表现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

第三: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儿童最早接触的环境,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以什么方式和态度教育子女也很重要,他们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人格。曾心理学家将父母的养育方式主要分为三类:民主型、专制型与放纵型,研究的结果显示:民主型的养育方式中,父母既满足儿童的正当要求又在某种程度上给孩子约束和限制,既保护孩子的活动,又给孩子社会文化的训练,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和谐。在这样的养育环境中,儿童更容易形成谦虚、有礼貌、待人亲切诚恳、独立性强等人格特征。除了父母的教育以外,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特别是父母的关系对儿童的人格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和睦、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支持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人格有积极的影响,反之,父母间的争吵、隔阂、猜疑乃至关系破裂与离异会对儿童人格的形成具有消极的影响。此外,家庭经济情况也会对孩子的人格产生影响,在现实生活中,那些膏粱子弟娇纵惯养,不懂礼貌,而农村出来的孩子,吃苦耐劳,文质彬彬的现象几乎常见。所以家庭教育对我们人格的最终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学校教育,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作用。教师的人格特征、行为模式与思维方式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为学生设定了一个“气氛区”,在教师的不同气氛区中,学生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表现。同时,学校是同龄群体会聚的场所,同伴群体对学生人格具有巨大的影响。班集体是学校的基本组织结构,班集体的特点、要求、舆论和评价对于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弃恶扬善”的作用。

时代的发展彰显着大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价值。一个具备健全人格的人,就能很好地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在群体之间,他能显现群体性的和美,在个体之中,他能体现个体性的独特。一个具备健全人格的人,就能在平凡的生命之中,创造不平凡的人生价值意义。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历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利益深刻调整的今天,探寻通向大学生健全人格之路,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那么什么样的人格才叫健全的人格呢?我们认为,健全人格是指构成人格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比例协调、协同作用,个体的内在思想与外在行为具备高度统一性。从人的心理过程的角度来说,它又表现为个体的自我感和集体感的统一。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怎样来培养和塑造自己的健全人格呢?首先我们应该自觉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道德的利他性特质能拉近大学生与社会的距离,能使我们获得他人更多的赞赏和认可,这样就为我们形成的健全人格奠定了重要基础。其次,我们应该提高自身人际交往能力,多交一些比自己优秀的朋友,学习其他同学的健全人格。

塑造健全人格方面要求我们要独立,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目前不够理想的生活,相信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社会,使之更加合理美好。在学习和生活上,我们要拒绝被动,不迷信传统和权威,而要相信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要有自己的理想,并付诸于行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在处理各种事情方面,我们要以理智的态度来办事,要客观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己。我们对自己提出的目标必须是切实可行的。我们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哀、乐都适可而止,活泼而不轻浮、豪放而不粗鲁、坚定而不固执、勇敢而不鲁莽、干练而不世故,建立自己和谐的人格,不可肆意放纵自己。同时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社会道德感。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人抱有深切的同情心和爱心,,善于理解别人。我们要遵守各种法律和地方、学校、单位的规章制度,恪守流传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美德。最后我们要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广泛的兴趣,在读大学期间,我们要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文娱活动,多交朋友,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很好的发展。我们不但要看好专业书,富有余力的学生还应该看看其他方面的书,博学慎思。只要我们从身边点滴做起,我相信我们能够逐渐塑造起自己的健全人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