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色彩的调和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62.89 KB
- 文档页数:6
《色彩的调和》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色彩知识,理解色彩调和的含义。
2、欣赏大自然中、生活中及绘画作品中的色彩,感受协调的色彩所富有的美感。
3、能够运用色彩的调和知识创作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色彩之间因为存在着弱对比关系而形成的比较协调的色彩感觉。
教学难点:合理运用色彩的和谐关系表现画面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你知变色龙为什么要变色吗?生:自由交流、汇报师:小结(变色龙是一种能根据周围环境色彩的变化而调整自己身体颜色的有趣动物,它随时随地都在保持着自己身体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调和,这样不容易被其他的动物发现。
)板书课题(二)新授:师:引导学生观察书中图片。
生:观察,小组交流动物是如何利用色彩伪装自己的。
用了什么颜色?在生活中还有那些类似的情况?师:小结(色彩之间的距离在60°范围之内的颜色,相对对比关系弱,给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
我们可以把呈现这类对比关系的色彩称之为相互调和的色彩)师:指导学生利用彩纸,剪出一个形象在不同的彩纸上放置,看看哪种不易被发现?生: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结果师:小结师:播放光盘:“绘画色彩调和”。
1、你看到画中应用了哪些色彩,感觉怎么样?2、如果你创作一件作品,你想表现怎么样的情节,应用什么样的色彩?生:欣赏自由交流、汇报感受。
进一步感受绘画中的调和的应用效果师:指导要点1、主题明确。
2、色彩应用合理,体现调和的特色。
3、师演示表现生:自由创作师:巡视指导师:展示特色作品,指导评价。
生:自由交流,汇报感受。
师: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但要应用到合适的地方。
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合理的应用,把自己的生活装点的更加的美丽。
《色彩的调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色彩的调和现象,学习利用调和色表现物象的基本方法,感受调和色带给人的美感。
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感受色彩调和给人带来的和谐、平静、温馨的感觉;会使用至少两种调和色彩的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的艺术魅力以及色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什么是色彩调和,掌握色彩调和的方法。
难点:创造性使用色彩调和的方法,完成一幅自己喜欢的色彩丰富而又和谐的画。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范画、水粉颜料等涂色工具、图案草稿。
五、教学过程:一)、小游戏导入:1、课件展示四幅图案色彩分别代表春、夏、秋、冬,请将图片与其代表的季节一一对应。
2、课件上四幅图案色彩分别代表酸、甜、苦、辣,请将图片与其代表的味觉一一对应。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小游戏,师生共同探讨色彩与心理、色彩与生活的关系。
展示并板书课题二)、探究讨论:1、打开课本,出示学习要求,小组讨论:(1)、什么是色彩的调和?(2)、书中介绍了哪些色彩调和的方法?(3)、欣赏感悟:分析莫奈油画作品《池塘》,画中有哪些色相?他们在色相环中处于什么位置?有什么关系?这幅作品是怎样使色彩调和的?师:蓝、绿色,是一组邻近色,莫奈运用蓝色和绿色描绘出静谧的夏日池塘景色,几块浓重的绿荫和点点睡莲以及桥栏的亮部,使画面富有节奏,各种不同的绿色使画面达到了和谐的效果。
生:混入同一种黄色,混入同一种灰色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色彩调和的感受和理解,了解色彩调和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感受绘画作品内容与色彩带给人的调和之美。
2、分析色彩调和的方法同色调色彩调和:单一色相变化其明度、纯度或冷暖,会很容易得到和谐的色彩效果,分析18页书中蓝色调和紫色调的调和方法。
并完成右侧绿色调的调和方法。
不同色调的调和方法:课件展示多幅莫奈的《池塘》作品。
这几幅作品的色彩有什么特点,对比强烈吗?它用的是什么方法。
《色彩的调和》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色彩的调和”。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掌握色彩的调和技巧,并能在实际绘画中运用色彩调和的原理,创作出富有层次感和美感的作品。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理解色彩的属性及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
2. 技能与操作:学会运用色彩的调和技巧,能够在绘画作品中合理运用色彩,达到色彩和谐的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合作情况。
2. 作品评价:学生完成的作品是否符合色彩调和的原理,作品是否具有层次感和美感,色彩运用是否合理等。
3. 自我评价与反思:学生完成学习后的自我反思,包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技能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的变化等。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几幅色彩调和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属性的相关知识,介绍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色彩调和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建议。
5. 总结归纳: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色彩调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小测验或问答的方式,检测学生对色彩基本概念和调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一幅以“色彩的调和”为主题的绘画作品,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运用色彩,创作出富有层次感和美感的作品。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在完成学习后,应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本次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以及在实践操作中的体会和感受。
2. 教师反思:教师应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反馈,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5.色彩的调和-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色彩的调和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2.掌握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能够运用色彩的调和在美术作品中表现出适宜的情感和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色彩的调和原理和方法;2.教学难点:色彩调和在作品中的应用和表现。
三、教学内容1. 色彩的调和原理色彩调和是指不同色彩之间的调和协调,让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美感。
色彩调和不仅仅是将颜色混合,还包含了暖色与冷色、亮色与暗色、清新色与灰暗色等不同差异的协调和谐。
2. 色彩的调和方法在进行色彩调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运用互补色:互补色是指互相补充、相互协调的颜色。
比如红色和绿色、蓝色和黄色、橙色和青色等。
2.运用相似色:相似色是指在颜色圈上相邻的颜色,比如红、橙、黄等。
3.运用冷暖色:冷色调的颜色给人以清新、冷静、安静的感觉,如蓝、绿等;而暖色调的颜色则给人以热烈、活泼、愉悦的感觉,如红、黄等。
4.运用明暗色:明暗色的组合可以形成层次、转移、对比等多种效果,明亮的色彩具有自由、轻松、活泼的感觉,而暗淡的色彩则具有沉静、严肃、深远的感觉。
3. 色彩调和的应用在美术作品中,运用色彩调和可以表达出不同情感和氛围。
比如运用暖色调表现热烈、欢快的氛围,运用冷色调表现清新、冷静的氛围,而黑白灰的组合则可以表现出沉静、严肃的氛围。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教师从日常生活中的颜色开始引入,让学生了解颜色的基本属性和特点,并通过图片或实物讲解不同色彩的表现效果。
第二步:讲解教师讲解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色彩之间的协调和谐是如何实现的。
第三步:示范教师可以通过画板或PPT进行示范,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色彩调和方法和如何进行配色。
第四步:练习学生进行练习,可以采用水彩、粉笔、颜料等多种素材,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色彩调和和组合,体会不同组合带来的效果和感受。
第五步:总结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课堂内容,让学生对色彩调和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公开课教学设计
色彩的调和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五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与前面两课都是色彩基础知识课,而且也与后几册的的色彩知识有相互联系。
色彩知识是学习美术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教材根据学生实际,从不同侧面让学生了解各种常用类型的色彩知识。
本课的色彩调和也是色彩知识中重要的一类,让学生感受不同的美感并通过各种方式学会同色相调和和不同色相调和的技能。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较活泼、感性,这样细致的色彩知识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当然前提一定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工具要准备齐全。
学生只要有经过实践,就能发现从自己的笔下可以再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颜色,体验创造的成就感。
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调和的知识,掌握同色相的调和
2、通过欣赏分析色彩的调和,辨别各种色调的调和,并进行色彩调和练习
3、感悟色彩的再创造,体验美术学习的丰富性,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自主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色相环、水粉颜料,学生课堂练习稿两份等
课时:2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认识同色相,学会分析并掌握同色相的调和,
教学难点:应用同色相调和的方法自己创作和谐的色彩作品
教学策略:本课内容安排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首先学生通过图片进行了解调和的色彩,接着教师示范如何将色彩进行调和,再开始自己创作色彩,
应用同色相调和的方法自己创作和谐的色彩作品,这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色彩的调和
一、什么叫色彩的调和
色彩效果:和谐舒适
二、示范:蓝调调和
一、其他色调的调和如:红色调黄色调等教学反思:。
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色彩的调和》教案教学设计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色彩的调和》教案教学设计课题 7.色彩的调和课时 2 课时课业类型设计?应用授课人杜莎教学目标显性目标通过欣赏,感受色彩调和给人带来的和谐、安静、温馨的感觉;会利用至少两种调和色彩的方式。
隐性目标培育学生自主探讨意识,激发他们对色彩的爱好,充分感受色彩的艺术魅力和色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能运用两种以上的色彩调和方式,使画面和谐、沉稳。
难点制造性地利用色彩调和方式,完成一幅自己喜爱的色彩丰硕又和谐的画。
教学方式欣赏观观点、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预备范画、油画棒等涂色工具、图案草稿。
教学进程第一节教学流程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调整一、组织教学稳固情绪,检查用具预备情形。
稳固情绪,做好上课预备。
二、导入新课欣赏比较儿童居室成效图。
它们别离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更喜爱哪一幅?什么缘故?这种色彩丰硕又和谐统一的搭配确实是调和的美。
学生欣赏、感受。
初步体会色彩的和谐感。
三、自主研究 1.色彩调和的准肯概念是什么呢?有哪些方式呢?自学书第十四页。
2.书中介绍了哪些色彩调和的方式?3.《鸡冠花》与《睡莲》这两幅画是如何使色彩调和的?(教师引导分析:先找出颜色,再到色环上找到他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种关系研究色彩调和的方式。
)学生打开书第十四页,自学后汇报。
读概念。
学生回答:混入同一种黄色;混入同一种灰色。
观看分析后回答。
四、实践操作若是咱们来创作一幅画,除这几种方式之外,还能够用其他色彩调和的方式。
看书第十五页,咱们一路来研究。
那个地址有四张画,用的也是书中提示的四种方式,请你归归类,说出它用的是什么方式。
分组研究,讨论。
(对照色相互调和;临近色;同类色;提精湛度;主色与装饰色;加入白色。
)学生欣赏、分析,并归类:同类色;提精湛度;主色与装饰色;加入白色。
咱们也来试一试,选一种方式为你们组的画涂上丰硕而又和谐的色彩。
5. 色彩的调和-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认识色轮和色彩的互相调和;
2.掌握色彩调和的方法和技巧;
3.学会在绘画实践中运用色彩调和的知识,提高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调和方法;
2.色彩调和的具体实践。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
第一课时:色彩的基本知识
1.色彩的定义和分类;
2.色轮的介绍;
3.基本色和辅助色的搭配;
4.暖色、冷色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课时:色彩的互相调和
1.色相相邻色的搭配;
2.对比色的搭配;
3.三色以上的配合。
第三课时:色彩调和的方法和技巧
1.色彩对比法;
2.色彩平衡法;
3.色彩过渡法。
第四、五课时:实践操作
1.使用调色盘和颜料进行实践操作;
2.进行色彩调和绘画创作。
四、教学手段
1.讲授法:通过PPT等教具进行讲解;
2.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进行创作。
五、教学评估
1.口头测试:布置作业前进行简单的口头测试,测试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作品评估:根据学生完成的作品,对其色彩调和能力进行评估。
六、教学拓展
1.创意拓展:让学生自己设计调和绘画创意,进行创作;
2.考察一定素质项目:例如耐心、细致等。
新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优秀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色彩的调和》《色彩的调和》教案教学目标:显性目标:了解什么是色彩调和以及色彩调和带给人的美感,知道色彩调和的表现方法和特点。
尝试体验运用色彩调和的基本方法完成一幅作品。
隐性目标:通过欣赏作品,感受色彩调和的美感,了解色彩调和在生活的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水粉用具、范画。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复习旧知识:以前我们学过哪些色彩知识?出示课题——色彩的调和。
二、讲授新课。
1、播放教学课件。
自然界中和生活中的色彩调和现象,美术作品中的色彩调和现象。
2、调和色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色彩调和?色彩调和就是指各种色彩的搭配取得和谐的意思。
调和具有变化和统一的特征。
(1)、同色相调和。
单一色相变化其明度、纯度或冷暖,会很容易得到和谐的色彩效果。
(2)、不同色相调和。
不同色相相互搭配,若想得到和谐的色彩效果,必须采用多种色彩调和。
用同一色调统一使色彩变得和谐。
可以采用带有某种明确色彩倾向的色调,如红调子、绿调子等,也可用弱化各色相的个性或直接采用灰色调进行统一等方法。
3、组织小组交流,分析书中作品和课件中的作品。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如何使用调和色,说说带给人的感受。
4、演示调和色的调色方法。
鼓励学生动笔自己试一试,还可以怎样调色。
三、完成作业。
作业要求:根据掌握的色彩调和知识进行调色练习,完成一幅表现色彩调和的作品。
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四、课堂评价。
1、讨论并总结.复习学过的色彩知识:三原色、三间色、冷暖色、对比色、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2、学习调和色的基本概念,了解调和色。
(1)、观看课件,初步感受色彩调和的美。
(2)、学习调和色的基本概念,了解调和色。
(3)、小组交流。
(4)、演示,动笔试一试还有那些方法可以使色彩调和。
3、根据自己探讨出的不同方法进行调色练习。
4、自评、互评色彩的调和方法及作业效果。
《色彩的调和》教案教学目标:显性目标:了解什么是色彩调和以及色彩调和带给人的美感,知道色彩调和的表现方法和特点。
人美版《色彩的调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人美版《色彩的调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色彩的调和概念,了解色彩的分类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创造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个案分析、小组合作、课堂互动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创造性的色彩调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强他们对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色彩的调和概念,掌握常见的色彩调和方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创造力。
2.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创造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色彩调和。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色彩调和的相关图片、颜料和调色板等绘画工具。
2.教学材料:人美版《色彩的调和》教材、练习册等。
四、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色彩搭配不协调的图片和色彩搭配协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色彩调和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知识讲解(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原色、次级色、补色等。
(2)教师重点讲解常见的色彩调和方法,如冷暖色彩对比、邻近色调和、互补色调和等,通过举例子和配图解释。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一些经典艺术作品中的色彩调和,如梵高的《星空》、毕加索的《侧坐女子》,并帮助学生理解艺术家运用色彩调和的意图和效果。
3.个案分析教师布置学生对一些具体的色彩调和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或者广告图片等进行分析,并撰写个案分析报告,包括调和方法、调和效果以及对审美感受的理解等。
4.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色彩调和的创作,例如春天的色彩调和、夏天的色彩调和等。
学生可以使用颜料和调色板等绘画工具进行创作,也可以使用电脑绘图软件进行创作。
5. 色彩的调和-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调和的含义和分类;2.掌握基本的调和方法;3.能够在作品中运用调和的方法来创作。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色彩的调和。
色彩的调和是指将几种色彩合理地搭配在一起,达到一种和谐的视觉效果。
调和分为三种类型:对比调和、同色调和、互补调和。
1. 对比调和对比调和就是将互补的颜色组合在一起,产生强烈的视觉反差。
常见的对比组合有红绿、黄紫、蓝橙等。
2. 同色调和同色调和是指同种颜色的不同明度、饱和度的搭配。
例如,橙色的深浅搭配、绿色的浅深搭配等。
3. 互补调和互补调和是指色轮上相对位置相对的两种颜色搭配。
常见的互补组合有蓝橙、黄紫、红绿等。
三、教学方法:课堂讲解、互动讨论、小组合作、课后实践。
四、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绘画的氛围。
通过一些图片或画作,介绍调和的概念和分类,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环节(20分钟)通过PPT,详细讲解对比调和、同色调和、互补调和的含义和基本方法,并结合实际作品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调和的方法和技巧。
3. 小组讨论(30分钟)安排小组,让小组自由选择搭配颜色,讨论调和的方法和技巧,设计一幅新的图画,以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4. 课后实践(30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由发挥,设计一幅图画,要求采用一定的调和方法,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五、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各种调和的方法和技巧;2.学生是否能够在作品中运用调和的方法来创作;3.作品是否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总结:色彩的调和,在绘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是美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能够准确地掌握各种调和的方法和技巧,能够使作品更加出彩。
5. 色彩的调和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色彩调和以及色彩调和带给人的美感,知道色彩调和的表现方法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色彩实例分析掌握色彩调和的知识,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色彩调和的作品进行分析,进行简单的色彩调和设计练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调和含蓄的美。
继续关注色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学情分析本学年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和识别能力。
教师需要为学生多设计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爱思考,爱探索的精神!本节课,学生已经进行了关于色彩知识的相关学习,有了一些色彩常识,并在上节课中有了初步色彩调和的尝试,所以本节课相对好理解些,在上节课基础上继续明确并巩固关于色彩调和的相关知识。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色彩调和,感受和体验色彩调和带给人的美感,尝试运用调和色完成一幅作品。
教学难点:掌握简单的调和方法,使画面色彩调和。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色彩的调和一、欣赏导入:课件出示:比较儿童居室效果图。
思考:它们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揭示课题设计意图:学生欣赏、感受,初步体会色彩的和谐感。
欣赏美术作品图片,感受画面的美感,了解画面如此美观,舒服的原因。
引出新课《色彩的调和》活动2【讲授】色彩的调和1、教师讲解,色彩调和的定义以及色彩调和的两种情况:同色相调和、不同色相调和。
2、介绍同色相调和,欣赏同色相调和作品,感受同色相带来的美感。
3、根据书中的蓝色调与紫色调调和的作品,分析绿色调作品所运用的色彩4、介绍不同色相调和的定义及三种调和方法。
观看图片了解不同的方法。
5、分组讨论,四幅图片所运用的是相同色相的调和还是不同色相的调和?活动3【活动】色彩的调和1、教师用课件简单示范一张白描稿上色的过程。
2、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运用练习稿,发挥想象,给画稿上色,自己创作同色相或不同色相调和的作品。
3、要求作品的色彩和谐舒适教师个别指导。
小学美术《色彩的调和》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1、认知:学习色彩调和方法,感受色彩的变化。
2、智能:了解色彩调和知识,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3、情感:感受色彩调和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色彩调和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了解色彩调和的方法。
教学难点:以更多的方法进行色彩调和,完成色彩调和的作业。
教学准备:水粉用具。
教学过程:一、欣赏感受。
1 、欣赏色彩调和的作品《鸡冠花》
在淡淡的阳光照耀下,红色的鸡冠花与绿叶和谐地相互辉映,使画面浓艳却不浮躁。
2、提问:你能从这样的色彩搭配中体会到色彩调和的美感吗?
3、小结:色彩调和通常指的是色彩的量比关系和秩序关系应该符合视觉审美的心理要求。
在保证色彩变化丰富的同时,也应注重色彩关系的协调统一。
二、研究活动。
1、欣赏色彩调和范画。
教师介绍两种简单的色彩调和方法
调和方法A:混入同一种黄色调和,作品为黄色调。
调和方法B:混入同一种灰色调和,作品为灰色调。
2、学生思考: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来调和色彩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
3、实践学生的想法。
三、艺术实践。
想一想,学生作品用了什么方法使色彩调和?你也试着创作一幅色彩调和的作品。
四、展示作业。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评价作品。
1、介绍你画中的色彩调和的方法。
2、表达了什么样的感受?
3、你认为自己画的优点是什么?还有什么不足?课后记:造型.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