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26例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医中药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李旭阳,张鹏,郭香云兖矿新里程总医院,山东邹城 273500[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实施针药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1月间兖矿新里程总医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以计算机抽签法分为两组。
常规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药物口服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实施针药结合治疗,对比组间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血压指标。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常规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4,P <0.05)。
研究组五心烦热、少寐多梦、耳聋耳鸣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研究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总体疗效,稳定患者血压。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龙砂开阖六气针法;针药结合;中医;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3)03(a)-0185-04Analysis of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edicine in Treating Essential HypertensionLI Xuyang, ZHANG Peng, GUO XiangyunYankuang New Mileage General Hospital, Zoucheng, Shandong Province, 2735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 combined treatment for essential hy‐pertension.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the Yankuang New Mileage General Hospital from March 2020 to November 2021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computer lottery method. 40 patients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oral therapy, and 40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acupuncture combined therap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TCM syndrome score and blood pres‐sure index were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Results The respons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95.0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75.0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6.274, P <0.05).The score of five upset heat, less sleep and more dreams, deafness and tinnitu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 in treating essential hyperten‐sion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 the overall curative effect and stabilize the blood pressure of patients.[Key words] Essential hypertension; Longshakaihe six qi needle method; Acupuncture and drug combina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effect原发性高血压高发于中老年群体,是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随着病情不断进展,患者可能出现系列并发症,对患者日常生活与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
藏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的有效性高血压又被称为“富贵病”,因其常见于中老年人,和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长期持续升高为特征的疾病,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疗高血压病成为了医学界的关注热点之一。
传统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生和人体的阴阳失衡相关,尤其是肾脏的阴阳失衡。
肾脏在中医学中被视为温化生机的器官,肾脏阴阳的失衡会破坏人体的生理平衡,导致高血压病的发生。
中医学强调通过调节肾脏阴阳来治疗高血压病。
藏西医结合是中国传统医学和藏传佛教医学的结合,它将中医学的理论与藏传佛教医学相结合来治疗疾病。
藏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辨证分型,即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综合因素,确定医疗方案。
在治疗的过程中,通常会结合中药、针灸、瑜伽、气功等多种疗法。
中药是藏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中的重要一环。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方剂有天花粉、酸丁香、石莲子、山楂、川芎等。
这些中药有调节血压、清热解毒等作用,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降低血压。
针灸是藏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中的另一种疗法。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患者的气血运行,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
针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从而降低高血压的发生。
瑜伽和气功是通过调节呼吸和姿势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的方法。
这些运动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体力活力,减轻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
藏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中医学强调的平衡阴阳的理念,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的平衡状态,减轻高血压的发生。
而针灸、瑜伽和气功则可以通过调节气血运行和放松身心来改善患者的病情。
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不同,治疗效果仍然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选择具体治疗方案时需要因人而异,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最重要的是,在接受藏西医结合治疗的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保持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针药结合法在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孙利祥发表时间:2018-08-03T14:44:31.04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3月第6期作者:孙利祥[导读] 针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针药结合法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浙江省桐乡市中医医院 314500【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医针药结合法在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给予观察组中医针药结合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压水平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其数据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针药结合法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针药结合法;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应用效果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是临床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长期存在高血压可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诱发高血压的因素较多,其中主要与个人饮食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
临床针对该病主要采取口服西药进行治疗,虽然可以控制血压发展,但因西药长期使用的副作用较大,因此影响患者治疗效果[1]。
据临床治疗发现,针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采取中医针药结合法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为此,本次我院将中医针药结合法与临床常规西药治疗法进行了效果对比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观察组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23例、20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为(59.0±3.1)岁;对照组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24例、19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为(59.5±3.2)岁。
中西医结合取得较好疗效的案例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过程中,有许多案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下面是其中的一些例子:
1. 高血压病患者:一位患有高血压的老年病人,在西医药物治
疗无效的情况下,开始尝试中医治疗。
通过针灸和中药调理,他的血压逐渐稳定,并且不再需要长期服药。
2. 肺癌患者:一位患有晚期肺癌的病人,在接受西医化疗同时,也开始进行中医调理。
中医治疗有助于提升其免疫力,减轻副作用,使他的身体更能够承受治疗。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治疗后,他的肿瘤得到了明显的缩小。
3. 颈椎病患者:一位患有颈椎病的病人,在西医治疗无效的情
况下,开始尝试中医理疗。
通过中药泡脚和推拿按摩,他的颈椎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疼痛感明显减轻。
这些案例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在许多病症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在今后,中西医结合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 1 -。
足三里在不同疾病中的单穴应用概况吕柳;葛永铮【摘要】目的通过研究足三里单穴的临床应用,以便对临床起指导作用.方法搜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近10年来182篇论文,并根据各系统疾病的不同治疗方法纳入34篇论文作为参考文献.结果很多医家对足三里都做了很多临床试验和临床治疗,在消化系统,骨关节系统,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治疗中有着不错疗效.结论足三里有着调理脾胃、强身健体、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在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中疗效甚著.【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6(014)013【总页数】3页(P143-145)【关键词】足三里;单穴应用;针灸;推拿;穴位注射【作者】吕柳;葛永铮【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天津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天津300193【正文语种】中文足三里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嵴一横指处,即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周围有胫前动、静脉,以及有皮神经分布。
胃经之合穴,为土中真土,胃之枢纽,培后天精气之根本,能降上逆之浊气,升下陷之清气。
《针灸甲乙经》中讲:“少腹坚,消谷善饥,腹热身烦,狂言,膝痿寒,乳痈有热,三里主之”。
“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也”。
表明足三里可调五脏六腑。
《外台秘要》云:“人年三十已上,若不灸足三里.....虽大寒忧喜风寒,痛愈恶暖处及烟火,皆灸之过也。
”此处可见足三里是全身之要穴,施治应辨证对待。
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搜索近10年182篇论文中纳入临床研究类文献,无论是对照试验、随机对照组研究还是病例报告类均可,排除动物实验、综述,并根据足三里单穴在不同系统上的治疗,排除不同程度上重复的文章,整理出34篇论文作一综述。
2.1 消化系统2.1.1 推拿疗法推拿是常见的治疗手法,阮珍连[1]等将216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组,一组用大拇指以适度的压力交替按摩双侧足三里,另一组使用保心安油辅佐足三里按摩,这两种方式都有按摩足三里的作用,均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药物类辅助治疗效果更佳。
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9例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的疗效。
方法以49例EH患者为施术对象,分别于治疗两疗程、四疗程后观察疗效。
结果本组49例患者第二疗程治疗显效率为24.5%,总有效率为69.5%,第四疗程治疗治疗显效率34.7%,总有效率87.7%。
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针刺针药结合太溪太冲曲池高血压病(EH)属世界性心血管病之一,患病率高,顽固难治,西药降压虽效果明显但副作用大。
本人2007年~2009年侍师采用针药结合方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49例,安全可靠,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门诊患者49例(中医辨证分型为肝阳上亢型者),均符合1999 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37~71岁,平均47.4岁;病程3~17年,平均7年。
1.1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所制定的肝阳上亢证拟定。
主症:(1)眩晕;(2)头痛;(3)面红目赤;(4)急躁易怒。
次症:(1)口干口苦;(2)便秘尿赤;(3)舌红苔黄;(4)脉弦数。
具备以上4项者(其中必须至少含2项主症),即可诊断为该证。
1.2 排除标准(1) 继发性高血压; (2) 近半年内有心、脑血管意外; (3) 肝、肾功能受损者;(4)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1.3 分级标准按国际高血压联盟制订的高血压分级标准[2],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9例;Ⅱ级: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25例;Ⅲ级: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15例。
2 治疗方法笔者对所有的患者都进行了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要求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控制饮食、适当运动。
2.1 针刺取穴:太溪、三阴交、太冲、曲池、百会、风池。
以上穴位常规消毒后,选28—30号2寸半毫针针刺,行针至产生酸胀感后留针30min。
148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8 年 6月 B 第 6 卷第 17 期Jun. B 2018 V ol. 6 No. 17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26例蔡玉海1,刘双岭2,李庆琳2(1.吉林省公主岭市八屋镇卫生院,吉林四平 136115;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祛痰平肝方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门诊1年内符合顽固性高血压病诊断的患者26例,采用针刺结合中药祛痰平肝方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症状疗效和降压疗效进行分析。
结果 总有效率达到85%。
结论 针刺结合祛痰平肝方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疗效显著,可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顽固性高血压;针刺;针药结合【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6.17.148.0226 cases of intractable hypertension treated with combination ofacupuncture and medicineCAI Yu-hai,LIU Shuang-ling2,LI Qing-ling2(1.Eight House Town Health Hospital, Gongzhuling, Jilin,Jilin Siping 136115,China;2.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eilongjiang Harbin 150040,China)高血压病现属于全国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2种[1]。
血压持续增高会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功能损害甚至器质性病变,后续可引发多种疾病,对人类健康有严重危害。
藏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的有效性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的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脏病、中风等严重并发症。
顽固性高血压是指对常规治疗不产生理想效果的高血压患者,这类患者的治疗难度较大,容易出现药物耐受性或者不能耐受某些药物的情况。
传统的西医疗法对于顽固性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有限,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近年来备受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临床案例的分析、临床试验的结果和患者的反馈,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顽固性高血压病中的应用前景,为医学实践提供新思路。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藏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的有效性,通过对已有文献和临床实践的总结和分析,深入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顽固性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及疗效表现。
具体目的包括:1.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的方法,包括针对病因病机的辨证施治和中西药物结合治疗等方面;2.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顽固性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优势和作用机制,比较其与传统治疗方法的差异和优势所在;3.通过临床案例分析和临床试验结果,验证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并总结其治疗效果和可行性;4.了解患者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反馈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为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1.3 研究意义顽固性高血压病是一种难以治愈和控制的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目前,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而且容易出现药物耐受性和副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新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的意义在于,中医和西医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能够互补彼此的不足,更全面地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通过中西医结合,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体内环境,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的辨证施治和西医的药物治疗相结合,也能够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针灸治疗二十二例高血压的疗效观察西南第一丝纺厂卫生所崔大平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大跃进,人人学先进,赶先进,争取又红又专的革命竞赛,鼓励了医务工作者,学习祖国医学的信心。
1957年我在重庆市第一中医院实习,学习了李壮飞老师治疗高血压的经验,回厂后选择了二十二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针灸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得到我所内科医师的支持和帮助,初步获得显著疗效。
现将1957年十二月至1958年七月,所进行的二十二例高血压疗效分述如下;由于我是初步学习针灸医术,其中不免有不全面和错误的地方,请提出批评指正。
治疗办法诊断依据:根据患者主诉,头昏头痛等症状,即进行血压测量,凡收缩压持续在140毫米汞柱、舒张压持续在90毫米汞柱以上者,均进行针灸治疗(需经二十分钟以上的休息后才测量)。
由于我所设备条件差,没有进一步作病源方面检查。
取穴:本组病例系采取:合谷、足三里、丰隆、太冲、曲池、三阴交,行间为主穴;另外,头昏痛点刺太阳、丝竹空、钻竹、心跳针内关、失眠针内关、神门、三阴交,项强针缺盆,四肢运动障碍针合谷,曲池、肩髃、外关、环跳、三里、阳陵泉。
一般准备:一律用二十九号毫针,除毫针需进行煮沸消毒外,患者皮肤和术者手,均进行严密的消毒。
施术次第:第一次针合谷、三里(双),如果有效可以继续针三次,一般疗效很好;以后,再刺丰隆、太冲、行间、三阴交、百会,等。
多用四肢穴位,少用背部穴位,每次取穴一至四个。
进针手法:单刺雀啄法(右手大指及食指紧握针柄,以手指附着针尖处,使针身很快刺入皮肤),采用重刺激,留针二十分钟,五分钟行针一次,出针时双侧同时取出。
中西医结合的成功案例中西医结合是一种综合利用中医和西医的疗法和理论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在实践中,中西医结合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功的案例。
以下是一些成功的中西医结合案例。
1. 冠心病:一位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同时,采用了中医的针灸疗法。
通过针灸调理心脏的气血运行,改善心脏功能,并结合西药治疗,患者的病情明显改善。
2. 高血压:一位患有高血压的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中药调理和西药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控制了血压,减少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糖尿病:一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同时,采用了中医的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
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调节血糖水平,患者的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
4. 肿瘤:在肿瘤治疗中,中西医结合被广泛应用。
患者通过西医的手术、化疗和放疗来控制和消灭肿瘤细胞,同时采用中医的中药治疗来增强免疫力,减轻化疗的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5. 骨质疏松:一位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通过中医的针灸和推拿疗法来促进骨骼的营养和补充,延缓疾病的进展。
6. 慢性疼痛:一些患有慢性疼痛的患者,在西医的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中医的推拿、艾灸等疗法来缓解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
7. 高血脂:一位患有高血脂的患者,在西医的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中医的饮食调理和中药治疗,有效地降低了血脂水平,减少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8. 消化系统疾病:一位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在西医的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中医的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来改善消化功能,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9. 神经系统疾病:一些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在西医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中医的针灸和推拿疗法来缓解症状,改善神经功能。
10. 呼吸系统疾病:一位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西医的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中医的中药调理和推拿疗法来改善呼吸功能,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的成功案例不仅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也证明了中西医结合在某些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
藏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的有效性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不受控制的高血压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对于顽固性高血压病患者,传统西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寻求更多的治疗方法,其中藏西医结合治疗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新治疗方式。
本文将探讨藏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的有效性。
据报道,藏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应用已有多年的历史,临床研究表明,藏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压,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藏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的有效性。
藏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增加治疗的渠道和手段。
西医药物治疗高血压病主要采用降压药物,然而对于一些顽固性高血压病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这时候需要采用其他的治疗手段。
藏医学认为高血压病是由于体内的“阴阳”失调所致,可以采用中药、针灸等方法来进行治疗。
通过藏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更全面地调节患者的体质,充分利用中西医的治疗优势,提高治疗的效果。
藏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西医药物治疗高血压病常常会出现药物耐药性和药物副作用等问题,长期使用降压药物对患者的心脏、肾脏等器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而藏医学在治疗高血压病时,通常采用中草药和针灸推拿等方法,这些治疗手段具有较少的副作用,有助于减少药物对身体的损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藏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很多患者因为长期服药和治疗效果不佳而产生治疗厌倦情绪,造成治疗的不坚持。
而藏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比如采用中药调养身体,结合针灸推拿等手段,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藏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更好地维护患者的整体健康。
高血压病是一种顽固性疾病,治疗过程中需全面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情况。
藏医学强调平衡调节,注重维护人体的整体健康,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方法调节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机体的自愈能力,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应对高血压病的治疗。
藏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的有效性高血压(也称为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特征是持续性的血压升高。
顽固性高血压是指那些无法通过常规药物治疗有效控制的高血压病。
对于这种疾病,传统的西方医学治疗可能效果有限,而藏西医结合治疗则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1.中草药治疗的有效性:藏药在5000多年的历史中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许多中草药具有降压的作用,可以减少动脉硬化和血管收缩,从而降低血压水平。
藏药如青蒿、红景天和藏红花等被证实具有降压功效。
2.饮食疗法的有效性:藏医药中的饮食疗法强调平衡饮食,减少高盐、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
这种健康饮食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胆固醇水平,改善血脂和血糖水平,从而有效控制血压。
3.针灸疗法的有效性:藏医药中常采用针灸疗法来治疗各种疾病,包括高血压病。
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平衡阴阳,促进气血流通,从而达到降压的效果。
多项研究显示,针灸疗法可以显著降低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功能。
4.心理疏导的有效性:藏西医结合治疗也注重心理疏导,通过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压力和紧张情绪,有助于降低血压。
心理疏导可以通过冥想、放松和调整生活方式等方法来实现。
藏西医结合治疗对于顽固性高血压病的治疗是有效的。
其通过中草药治疗、饮食疗法、针灸疗法和心理疏导等多种手段来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从而有效控制高血压病的发展。
由于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不同,治疗效果会有所差异。
在应用藏西医结合治疗时,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和完善藏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针药结合治疗高血压病106例发表时间:2010-12-13T09:18:57.100Z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综合)10年第1期供稿作者:刘江1 刘贵池2 王永清3 赵一帆1[导读] 对照组常规服卡托普利12.5mg/次,3次/日,15天为一小疗程,连续2个疗程。
刘江1 刘贵池2 王永清3 赵一帆1(1.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071000;2. 河北省顺平县医院072250;3. 河北省涞源县医院074300)作者简介:刘江(1962.2-),男,大学,河北保定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脑血管临床工作。
【摘要】目的:探索提高治疗高血压疗效的方法及其作用机理。
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针刺加药物)53例,对照组(单纯药物)53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和血浆神经肽Y(NPY)的变化。
结果:降压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NPY含量明显降低。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有协同作用,能提高疗效,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NPY实现的。
【关键词】高血压;针刺加药物;神经肽Y【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174-02高血压病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损害,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
针灸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主要部分之一,疗效肯定。
本课题组将我院收治的106例高血压病,采用针刺加药物与单纯药物对照的方式,进行了临床观察。
结果显示:降压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血浆NPY含量降低有关.现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06例高血压病人,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针刺加药物)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每组53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血压、NPY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一般人口学特征、治疗前血压、NPY 方面具有可比性,见表1。
针药并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6例
韦冠文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
【年(卷),期】2007(038)008
【摘要】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与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例,获效较佳,兹将有关结果介绍如下:
【总页数】1页(P64)
【作者】韦冠文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人民医院内科,东莞,5236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4.1
【相关文献】
1.慢性动脉血压调节与原发性高血压病——Ⅱ.原发性高血压病 [J], 范少光;吴静;吕昂
2.原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J], 张立军;陈萍
3.针药并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 [J], 付琨;洪杰
4.原发性高血压4个相关候选基因多态性与天津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J], 张凯;毛用敏
5.针药并用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J], 彭艳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26例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祛痰平肝方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门诊1年内符合顽固性高血压病诊断的患者26例,采用针刺结合中药祛痰平肝方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症状疗效和降压疗效进行分析。
结果总有效率达到85%。
结论针刺结合祛痰平肝方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疗效显著,可进一步深入研究。
标签:顽固性高血压;针刺;针药结合
高血压病现属于全国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2种[1]。
血压持续增高会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功能损害甚至器质性病变,后续可引发多种疾病,对人类健康有严重危害。
本人在治疗大量高血压病患者后,对顽固性高血压病进行总结研究和临床探索。
最终选用针刺结合祛痰平肝方对顽固性高血压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5%,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吉林省公主岭市八屋镇卫生院就诊患者。
共入选符合顽固性高血压病26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45~70岁(59岁±3.01岁),病程平均25个月。
1.2 诊断标准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高血压联盟对于高血压诊断、临床分类以及危险性分层标准确定[2]。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无心肌梗死病史及恶性肿瘤病史等,晕针者不参与观察。
1.3 辩证分型
肝阳上亢(11例):阵发性头晕胀痛,面红心烦,急躁易怒,大便秘结,舌红,脉弦数。
痰瘀互结(10例):形体偏胖,胸闷痰多,面色垢腻不洁,平日好食肥甘厚味,舌暗红,苔白腻或黄腻或有瘀斑瘀点,脉沉滑。
阴虚阳亢(5例):后期多见,形体正常或偏瘦,发作头部胀痛,绵绵长久不愈,心悸心烦,舌红苔少,脉细数。
滿足两条以上临床症状和舌象、脉象中的一项即可确定证型。
1.4 治疗方法
针灸取穴[3]:风池,百会,人迎,曲池,太溪,解溪,足三里。
辨证为肝阳上亢者加双侧太冲、风府,行间,双侧听宫。
辨证为痰瘀互结者加双侧丰隆、血海、阳陵泉、太冲。
辨证为阴虚阳亢者加双侧肝俞、肾俞、三阴交,关元。
针具选取及操作:选用华佗牌针灸针,规格为0.3×40 mm,每次留针30 min,间隔10 min行针1次,每日针灸1次。
太溪,足三里,关元用补法,风池用泻法,其余穴位平补平泻手法。
祛痰平肝方(自拟):川芎30 g,泽泻30 g,桑寄生20 g,旱莲草30 g,莱菔子30 g,钩藤20 g,黄芩15 g,珍珠母50 g,决明子30 g,菊花20 g,夏枯草30 g,女贞子30 g。
辩证加减:肝阳上亢明显者,加天麻钩藤饮以及龙胆草15g;苔黄腻,湿热重者,合用温胆汤;五心烦热明显者,加生地、枸杞各20 g。
水煎服200 ml,早晚2次口服,治疗2个月后观察疗效。
1.5 疗效标准
1.5.1 症状疗效评定标准[4]
对眩晕、易怒等症状进行评定。
显效:原有症状完全消失或显著减轻;有效:原有症状部分减轻或消失;无效:治疗后症状无变化。
1.5.2 降压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舒张压或收缩压降幅≥10 mmHg,处于90 mmHg~140 mmHg:舒张压或收缩压降幅≥20 mmHg(可未降至正常范围)。
有效:舒张压或收缩压降幅<10 mmHg,血压处于90 mmHg~140 mmHg;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但未降至正常范围。
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2 结果
采用针刺治疗配合祛痰平肝方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总数26例,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5%。
3 讨论
祖国医学中高血压病属“眩晕”、“头痛”等范畴,其病位主要在肝与肾;病性主要以热盛、血瘀、痰浊、阳亢、阴虚为主[5]。
据现代研究[6],钩藤可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的自由基增生来保护血管;决明子、菊花可能通过影响血管平滑肌受体钙通道开放,而产生扩张血管,最终达到降压的效果。
顽固性高血压由于病程较长,邪气深入脏腑致阴阳严重失衡,治疗当多种方法并用,以达到促进气血运行目的[7]。
祛痰平肝方是本人在多年临床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成果,在应用中要注意痰瘀互结,湿热伤阴,阴不敛阳而导致肝阳亢盛的病机,配合针灸共同治疗,经络、脏腑共同调治,效果更加显著。
由于本次临床观察样本数量有限,治疗方法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检验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61.
[2] 林金秀.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S].高血压杂志,1999,7(2):97.
[3] 卢永屹,曾科.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选穴规律的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0):48-5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高血压病的新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J].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2辑),1993:133-136.
[5] 曾春霖,李萍,周鸿图.基于降压中药药性统计分析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素特点与用药规律[J].中医药导报,2016,22(12):45-47.
[6] 陈捷.单味中药治疗高血压研究现状及进展[J].海峡药学,2012,24(06):225-227.
[7] 王树国,刘燕,杨丽珍.针灸治疗顽固性高血压106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06):689-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