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意识的作用( 修改)
- 格式:ppt
- 大小:2.74 MB
- 文档页数:36
2024年战略执行学习心得体会范例在学习战略执行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战略执行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战略执行不仅涉及到对战略的理解和转化,还需要协调和整合各个部门的行动,以确保战略的有效实施。
以下是我在学习战略执行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战略执行需要明确的目标和规划。
在执行战略之前,必须明确战略的目标和规划,以便于衡量和评估战略执行的效果。
这需要从整体上理解战略的愿景和目标,并将其细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时间表。
只有明确了目标和规划,才能在执行过程中有所依据,才能对战略的执行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调整。
其次,战略执行需要合理的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
战略执行不仅涉及到战略层面的决策和规划,还需要协调和整合各个部门的行动。
因此,建立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对于战略执行至关重要。
组织结构应该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良好的横向沟通和协作机制。
此外,战略执行还需要合理配置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战略执行的基础,只有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和决策。
再次,战略执行需要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战略执行涉及到多个部门和人员的参与和行动,因此沟通和协调是非常重要的。
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必须保证信息的及时和准确传递,避免信息的滞后和失真。
此外,还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决策和协调机制,确保各个部门和人员的行动是协调一致的。
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才能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行动的协同配合,从而提高战略执行的效果。
同时,战略执行需要灵活和及时的调整。
战略执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
在执行战略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
因此,战略执行需要具备灵活性,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情况。
最后,战略执行需要贯彻执行的决心和坚持。
战略执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贯彻执行的决心和坚持。
只有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持不懈,才能够克服困难,实现战略的有效执行。
高中政治必修四重点知识点归纳高中政治必修四重点知识点归纳对于高中来说,要想学好必修四的政治,需要巧妙记忆课本重点知识,并且做好复习工作。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政治必修四重点知识点归纳一、意识的本质(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2、意识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后者分为两种:①由于具体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这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②在语言刺激下产生的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是人所特有的。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本质)1、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总之,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二、意识的作用(一)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尊重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条令条例学习心得体会在条令条例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它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共利益方面的重要性。
学习条令条例不仅帮助我了解和遵守法律法规,还让我认识到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影响着社会的运行和个人的权益。
以下是我在学习条令条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条令条例是法制建设的重要基石。
条令条例是社会规范和行为规范的集合,它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共利益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学习条令条例,我深刻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它不仅能够解决人们之间的纠纷和冲突,也能够规范社会的运行和发展。
其次,学习条令条例可以增加个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通过学习条令条例,我了解到了很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比如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
这些知识不仅能够帮助我在遇到问题时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还能够引导我正确地判断和选择,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不仅对个人有益,也对社会有益。
此外,学习条令条例可以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法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条令条例需要查阅很多法律原文和解释,需要分析和理解其中的意思和内涵。
在这个过程中,我培养了系统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事社会工作或从事与法律相关的职业的人,这些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学习条令条例也让我认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性。
法律是为了保护大家的合法权益而存在的,它在秉持公正和公平原则的同时也要求人们在法律面前一视同仁。
通过学习条令条例,我明白了任何人都需要遵守法律,无论他的社会地位、财富状况和权力大小。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让社会更加公平公正,增加了人们对法律的信任和依赖。
同时,学习条令条例还让我了解到法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而法律也需要与时俱进。
学习条令条例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些法律是经过多次修改和修订的,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社会的变化。
这就要求我们对法律有持续的认识和学习,与时俱进地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020年中职德育普测哲学与人生试题大全(含答案)第一大题单选题T13哲学与人生11.“实事求是”这个成语中的“是”字是指(A)。
A.客观规律B.主观愿望C.正确观点D.客观实际2.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人,16岁就随军出征,但是他自小未曾读书没有文化,别人都看不起他,称他吴下阿蒙,他因此发愤读书,终成一位饱学之士,后来当上了东吴统帅,这一事例说明(D)。
A.人生行动要有准备 B.人生行动要有顺序C.人生行动要有始有终 D.人生行动要有目标3.“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B)。
A.人的现在与过去不是密不可分的B.人生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C.人生不同阶段具有相同的特点D.不同人生阶段的选择可以一致4.曾经有些地方,由于猪肉的需求量大,生猪的价格不断上升,许多农民不惜投入巨资大力饲养生猪。
结果几年后,猪肉供应量大增,导致生猪价格急转直下,这给盲目投资饲养的生猪的农民造成了严重损失。
这说明(D)。
A.做任何事情只要有胆量和勇气就能取得成功B.人生行动不一定要以把握客观规律为前提C.敢于行动等于成功行动D.人生行动要善于发现事物运动的规律,克服盲目性5.从整个物资世界来看,一切都在运动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这说明运动是(D)。
A.普遍的、有条件的、相对的B.普遍的、无条件的、相对的C.普遍的、有条件的、绝对的D.普遍的、无条件的、绝对的6.下列成语故事中,最能体现人的自觉能动性的选项是(C)。
A.刻舟求剑 B.守株待兔 C.愚公移山 D.掩耳盗铃7.一位小提琴家在音乐会上演奏,突然G弦断了。
但是他没有停下来,而是即兴创作了一首从头到尾可以不用G弦的曲子,演奏非常成功。
这说明(A)。
A.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发挥自觉能动性B.客观条件无法影响人的成功C.精神力量可以决定物质力量D.成功总是以挫折和困难为基础8.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地区因海洋和大气层相互作用失去平衡出现的一种全球气候异常现象。
《意识的作用》教案(精选6篇)《意识的作用》篇1【教学要求】1、懂得人能够能都地认识世界2、把握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3、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教学重难点】重点:意识的能动作用难点:意识能动地改造世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有一个梦想”讲授新课: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分析陈新年的案例,让学生感悟出人的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并指出它并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分析一战前德国收购婆罗门石油的案例,让学生自主分析,得出结论: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并进行详细些的解释。
教师总结:目的、计划、主动、创造、自觉选择,这些活动都只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人头脑中的活动,因此,这些都体现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这个世界。
或者说人的意识能够反映这个世界。
多媒体展示抗震救灾的案例,做个过渡。
说明人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还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首先将整个世界划分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1、具体指出,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详细讲解含义,并指出这种指导具有双重性,它可能是正确的指导,也可能是错误的指导;再用人与自然的关系案例证明上述结论。
2、具体指出,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主观世界)指明不同的意识会产生不同的作用,高昂的意志和萎靡的意志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在此贯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应保持高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乐观的思想。
3、概括指出,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会产生消极的阻碍破坏作用;在此针对有些典型错误进行分析:见。
并以此过渡到第三个大问题。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教材40页材料,分析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生阅读教材后,找到三个方面,教师进行概括、总结。
多媒体展示材料,根据上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练习;之后教师进行总结、解题指导。
本课小结:本课主要讲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两个问题。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1了解商品及其基本属性P14①商品含义(交换、劳动产品)②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1.2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P14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1.3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信用工具P14①信用卡②支票1.4了解外汇与汇率P14①外汇含义②汇率含义1.5认同正确的金钱观P14-15①如何正确对待金钱?两点②树立正确金钱观的意义?2.1理解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P15①供求影响价格②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总量=价值量×数量2.2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P152.3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P15-16①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两点②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三点3.1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三点P163.2了解消费的主要类型和结构P16①消费的类型(产品类型、交易方式、消费目的)②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3.3了解几种主要的消费心理P16-173.4认同正确的消费观(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三点P17<纲P19 17.>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4.1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P20①生产决定消费 <书P29>②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4.2明确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P20①社会的主要矛盾(现实原因)②意义四点③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理论原因、现实原因+意义)④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书P30>⑤如何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书P35>4.3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P20①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地位②公有制的范围、非公有制的范围4.4认识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P20①为什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五点(必要性+重要性)5.1了解企业的含义、公司的含义及基本形式P20 <书P38>5.2理解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P215.3认同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P215.4学会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P21①权益的内容八个②如何维护劳动者权利?(途径)三点+党和政府、企业 <书P44>6.1了解几种主要的投资方式及其特点P21-22储蓄存款、股票、债券、保险6.2尝试制定投资方案P22(制定投资方案时应考虑的因素)四点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7.1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P26①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②为什么要按劳分配?三点意义?两点③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和生产要素分配意义(外资、私营)7.2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和途径,理解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共的关系P26①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坚持收入公平的原因和意义?②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途径(如何减少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书P61> 三点)具体措施、再分配③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书P61-P62>效率的公平辩证关系两点如何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两点8.1了解财政,财政收入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P278.2 了解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及其种类(税、利、债、费)P278.3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P278.4 理解财政的巨大作用<书P65> 三点P278.5 了解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P288.6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含义,征税对象,税率,特点P288.7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增强纳税人意识P28①为什么要依法纳税?三点②公民应该如何维护国家税收?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9.1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P319.2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P31①如何配置资源三点②市场调节优点两点9.3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P32①市场秩序的意义②市场规则的形式,内容③如何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必+具)④个人应该怎么做?9.4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P32①基础性作用②基本标志③根本目标④内在要求9.5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手段P32①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三点 <书P81>②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书P84>10.1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认同科学发展观P32-33①内涵四点②如何发展?发展要求?③如何以人为本?10.2理解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P33①如何使国家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五点<书P88-89>②如何创新?③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四点11.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及其影响P33①积极影响三点②消极影响 <书P94>③发展中国家应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P3411.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基本原则和作用P34①世贸组织成立时间(1995年1月1日)②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12月11日)③世贸组织的原则,作用(三点)11.3分析如何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P34①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②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四点11.4理解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P34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1.1理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P42①国家的性质(国体)②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本质③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1.2了解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P42①含义②内容 <书P9>1.3懂得公民应该履行的政治性义务P431.4学会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P42①政治生活的内容②中学生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③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三点 <书P10>④公民如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三点⑤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如何实现两者统一?<书P10-11>2.1比较不同的选举方式,树立依法行使选举权的正确态度P43①选举方式:直接、间接选举,等额、差额选举及其各自的优缺点②为什么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三点③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选举权?2.2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P43 <书P20> 各四点2.3了解基层民主自治的途径和方式P43①性质: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②意义2.4 懂得民主监督的方式,明确参与民主监督的意义,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P44①渠道和方式三点②意义③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两点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3.1 分析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感受我国政府的作用P47①政府性质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四点 <书P37> 根本目的②我国政府的作用两点3.2 理解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P47(宗旨,原则,态度)①怎么对人民负责?三点3.3了解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与方式P47四点4.1 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P47①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四点②如何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三点4.2 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和主要途径P48①政府制约和监督的意义五点②措施和途径?③行政监督体系4.3 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树立权威P48①政府权威的体现四点②政府的含义③我国政府如何树立权威?三点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5.1了解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P52-53①人民代表大会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5.2了解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和义务P535.3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P53①政体含义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含义③人代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四点④为什么我们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政体?(根本原因+优势+实践证明…<书P61>)6.1懂得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原因、性质、宗旨、意义<三点>)P536.2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P53-546.3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P54①第一要义②核心③基本要求6.4 理解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P54①政党制度的内容②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友党关系两点③多党合作的前提和保证、基本方针、根本活动准则、重要机构④政党制度的意义或优越性四点7.1明确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学会在生活中正确处理民族关系P54①公民应该怎么做?②青年?7.2 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三点)P55①三者关系三点7.3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和优越性P55①必然性三点②优越性或意义四点7.4 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P55①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四点②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8.1了解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P59①基本权利、基本义务8.2懂得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P598.3了解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P59①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两点8.4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P598.5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P60 <书P96>①我国国家利益的内容②维护国家利益的必要性9.1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P60①和平问题②发展问题③解决的有效途径④建立国际新秩序(中国政府的主张)9.2了解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P619.3分析当前国际竞争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P61①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②启示(我们应该做什么?)9.4阐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P61①宗旨②基本内容9.5说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P61①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②决定条件③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1 了解文化的含义,形式P691.2 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社会的作用)P69 <结合2.3>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2.1 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其特点P69①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2.2 理解优秀文化队塑造人生的作用(三点)P702.3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受文化竞争力P70①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②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③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3.1理解文化多样性及其作用,学会尊重文化的多样性P73(民族节日的作用<书P29>)①文化多样性的作用②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必要性)两点3.2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和促进文化交流的意义P74 <书P35>①文化传播的含义②途径③手段④意义4.1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特征P74<书P39> ①相对稳定性②鲜明的民族性4.2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的意义)P74(积极与消极作用)4.3 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P74①正确态度②继承与发展的关系4.4 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P745.1懂得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P755.2领会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P755.3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P75①根本途径②基本途径③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两点③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6.1 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和包容性P79①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7.1 懂得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P80①内涵②主题7.2认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P80①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必+重)四点②民族精神的作用 <书P71>7.3懂得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80(途径) <书P81、纲P84 18.>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8.1了解大众文化的含义P84①含义②性质8.2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文化现象,自觉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P84(如何自觉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答个人)①提高辨别文化的眼力(个人)②落后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历史+现实)③如何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五点 <纲P88 17. 书P93>④国家应该怎么做?四点9.1了解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P849.2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P85①基本内容四点9.3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要求P85①如何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纲P89 18.2 书P98>9.4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P85 <书P101>9.5 理解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P8510.1了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P85①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②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10.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P85①荣辱观的内容八点②必要性、作用10.3理解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P86①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②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③二者的关系两点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什么?⑤我们应该怎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纲P89 19.>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1了解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P94①世界观的含义②方法论的含义③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2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P94①哲学的含义②具体科学的含义③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纲P97 16.>2.1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P942.2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书P12>P94 2.3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P94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及其优缺点②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及其优缺点3.1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书P22-23>P9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论与认识论)唯物论4.1懂得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P98 <书P29-30>①物质的含义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三点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提纲唯物论1.>4.2懂得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P98 <书P31>①运动的含义②静止的含义③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三点4.3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P98①规律的含义②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三点方法论要求两点(按客观规律办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5.1理解意识的基本内涵P98 <书P36>(从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内容看,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应用范围 <提纲唯物论3.> 5.2懂得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即唯物论原理)P98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两点方法论要求两点应用范围 <提纲唯物论2.>5.3理解意识的作用P98-99①表现两点②意识的能动作用5.4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P99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现实意义四点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应用范围 <提纲唯物论4.>认识论6.1了解实践及其基本特点P99(第六课是认识论的观点)6.2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99(四点)①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应用范围 <提纲认识论1.>6.3懂得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P100①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原理,方法论 <提纲认识论2.>6.4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P100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方法论 <提纲认识论3.>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联系观7.1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P103①联系的含义②联系的普遍性原理、方法论、应用范围③联系的客观性原理、方法论、应用范围④联系的多样性原理、方法论、应用范围<提纲唯物辩证联系观1.2.3>7.2掌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P103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区别与联系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应用范围 <提纲唯物辩证联系观4.>7.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P104①系统优化方法的原理②系统优化方法的方法论要求(实践角度和认识角度)发展观8.1理解世界是永恒发展的P104(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①发展普遍性原理、方法论、应用范围<提纲唯物辩证发展观1.>8.2理解事物的发展使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P104(事物发展的趋势)①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曲折性的原理三点方法论要求两点应用范围 <提纲唯物辩证发展观2.>8.3掌握量变与质变的关系P105①量变与质变的含义②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两点方法论要求两点应用范围<提纲唯物辩证发展观3.>矛盾观9.1了解矛盾及其两种基本属性P105①矛盾的含义②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各自的含义③矛盾对立统一原理、方法论、应用范围<提纲唯物辩证矛盾观1.>9.2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P105①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应用范围(共性)<提纲唯物辩证矛盾观2.>②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应用范围<提纲唯物辩证矛盾观3.>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方法论、应用范围<提纲唯物辩证矛盾观4.>④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9.3学会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认识方法分析事物P106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原理(三点)、方法论、应用范围 <提纲唯物辩证矛盾观5.>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原理(三点)、方法论、应用范围 <提纲唯物辩证矛盾观6.>③两点论和重点论的主次方面原理(主次方面原理)、方法论<提纲唯物辩证矛盾观7.>辩证否定观10.1理解辩证的否定观原理及其方法论P106(扬弃)①辩证的否定观原理(两点)及其方法论、应用范围 <提纲辩证否定观>10.2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P106①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是什么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两点10.3明确创新的社会作用P107①作用和意义10.4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P107①唯物辩证法的观点②形而上学的观点③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要求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唯物主义历史观)11.1理解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P113①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两点)、方法论、应用范围<提纲社会历史观1.>11.2了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P113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③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11.3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认同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P113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三点)、方法论、应用范围<提纲社会历史观3.>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坚持的意义12.1了解价值观、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两点)P11312.2掌握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要求P114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③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⑵⑶…价值追求)④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他人、集体、社会利益关系?四点 <书P102>12.3明确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P114①人生价值在于奉献(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纲P117 16.⑴>②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纲P118 16⑵>补充:听证会步骤确定听证会主题→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政协、媒体等等)→各小组分别收集准备材料→模拟听证会的程序,各小组推荐代表陈述观点→听证会主持人总结辨析题步骤①这样的观点是片面的,不全面的②合理的,科学的方面(是什么、为什么)③不合理的,不科学的方面(是什么、为什么)④怎么做?哲学题步骤1.哲学题目应看清楚题目的要求,明确要用哪部分的内容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