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正式)
- 格式:docx
- 大小:35.27 KB
- 文档页数:7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分类,通常可按其来源划分,也可参照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
一、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为3大类:①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主要有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汞、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尘、水泥尘、石棉尘、金属尘、有机粉尘等)。
物理因素主要有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高、低气压等)、噪声与振动(如机械性噪声与振动、电磁性噪声与振动、流动性噪声与振动等)、电离辐射(如α、β、γ、X射线、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
)、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
生物因素主要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②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有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劳动过度心理和生理紧张;劳动强度过大,劳动安排不当;不良体位和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劳动工具。
③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在炎热季节受到长时间的太阳辐射导致中暑等;以及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采光照明不足,通风不良,有毒与无毒、高毒与低毒作业安排在同一车间内等;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的生产环境污染。
二、按照2006年卫生部令第49号颁布施行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划分。
该办法规定,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是指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可分为以下10大类:①粉尘类。
包括矽尘、煤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和其他粉尘等。
②放射性物质类。
包括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放射性物质与其他放射性损伤等。
③化学物质类。
包括铅、汞、锰、镉、钒、磷、砷、砷化氢、氯气、二氧化硫、光气、氨、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苯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市职业病防治所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
包括: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1)化学因素:粉尘、铅、三氯乙烯、苯、正己烷等(2)物理因素:噪声、异常气象条件、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
如:作业人员因接触患有炭疽病的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或因接触受炭疽病传染的病畜皮毛、产品而罹患。
2、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不良体位操作等;3、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等。
粉尘类(一)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1、可能产生的职业病:矽肺2、行业举例:(1)煤炭采选业:岩巷凿岩、岩巷爆破、岩巷装载、出矸推车、喷浆砌碹、岩巷掘进、煤巷打眼、煤巷爆破、煤巷加固、采煤运输、井下通风(2)石油天然气采选业:泥浆配置、地质磨片(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矿穿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磁选、选矿辅助(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磁选、电选、选矿辅助(5)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土砂石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破碎、筛选、研磨、转运、开采辅助;河砂吸采、河砂手采、河砂筛选、河砂转运、河砂运输、化学矿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等。
(6)工艺美术品制造业:石质工艺品雕刻(7)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水电施工(8)碱产品制造业:泡化碱制取(9)无机盐制造业:硅酸钾制取、氟化钠制取(10)化学肥料制造业:电炉制磷(11)涂料及颜料制造业:搪瓷色素备料、玻璃色素溶制、玻璃色素成品(12)催化剂及各种化学助剂制造业:两步共胶(13)橡胶制品业:胶辊辊芯处理(14)砖瓦、石灰和轻质建材制造业:砂石装卸、筛选、转运、堆垛、投料、拌和、浇注、辅助、石材切割、雕凿、研磨、整修、辅助、荒料锯切、板材研磨、板材切割(15)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玻璃备料、光学玻璃配料、玻璃喷砂、玻壳备料(灯具、荧屏)、玻璃纤维配料(16)陶瓷制品业:釉料选择、粉碎、陶瓷烘筛、灌砂(17)耐火材料制品业:耐材破碎、筛分、配料、混合、成型、耐火砖干燥、耐材烧成、物料输送、耐火材料磨制(18)矿物纤维及其制品业:玻纤备料(19)磨具磨料制造业:磨料备料(20)炼铁业:矿石装卸、转运、堆场、整粒、泥炮制作(21)炼钢业:炼钢铸模、炼钢砌炉(22)铁合金冶炼业:硅铁冶炼、铬铁冶炼、钛铁冶炼(23)重有色金属冶炼:铅锌配布料、铅电解液制备、矿石破碎(24)金属制品业:金属喷砂、模具喷砂、搪瓷喷花、焊药制备、焊条配粉(25)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业:镀件喷砂、工件喷砂、除油除锈、喷砂粗糙(26)机械工业:铸造型砂、铸造造型、铸造落砂、铸件清砂、熔模铸造、石英砂打磨、抛光(27)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镀层喷砂、玻粉制取、电子玻璃配料(28)交通水利基本建设业:隧道掘进、打眼、爆破、碎石装运、喷浆砌碹、辅助、路基砌碹、路面浇注、路面摊辅、坝基砌碹、坝基浇注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56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特定工作环境中,与职业相关的因素,能够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因素。
识别和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在保障职工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介绍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现场监测法、生物学检测法和物化学检测法等。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指通过问卷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较低、数据易于处理等优点。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进行不同的问卷设计,例如对不同的职业人群进行不同的调查,或者针对不同的病因展开调查等。
问卷调查法的缺点是,数据来源于被调查者自己的报告,可能存在记忆偏差、信息缺失等问题,数据的客观性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因此,在分析问卷调查数据时,需要进行数据质量评估,并结合其他的数据来源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现场监测法现场监测法是指在现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分析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对危害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能够准确地反映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对有效地控制危害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现场监测方法包括空气采样、噪声监测、射线监测、振动监测等。
就例如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分析过程中,通过抽样测试、样品测定等方法,利用专业设备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根据标准要求进行监测、定量和分析,以解决现场操作环境中的问题。
而且,现场监测和定量测定方法所获得的结果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对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也有着很大的意义。
生物学检测法生物学检测法是指通过检测生物体中的生物标志物,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非破坏性、信息量大等优点。
常用的生物学检测方法包括血液检测、尿液检测、毛发检测等。
生物学检测方法主要是利用生物体中对职业危害物质的反应,来进行危害因素的识别和分析。
在操作中,需要先确定合适的检测生物标志物,并确保所选标志物与职业危害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本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劳动就业问题的不断增加,职业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劳动生产力,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1. 调查问卷法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通过询问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以及健康状况等方面的信息来判断危害因素的存在与程度。
2. 现场勘查法现场勘查法是指调查人员亲临现场进行观察和检测,通过对劳动者工作场所的环境条件、工艺流程、劳动强度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以判断危害因素的存在和程度。
3. 检测仪器法检测仪器法是通过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仪器来进行测量和分析,以判断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存在与程度。
例如,使用空气质量检测仪器来检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
三、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评价方法1. 准确性评估准确性评估是指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与实际情况的比对来判断危害因素的辨识结果是否准确。
2. 可行性评估可行性评估是指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结果的可行性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评估评价结果是否具有操作性来判断其可行性。
3. 可靠性评估可靠性评估是指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对辨识过程的重复实施来判断危害因素辨识结果的可靠性。
四、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评价指标1. 危害因素浓度危害因素浓度是指职业环境中各种有害物质的浓度。
可以通过使用专业检测仪器来进行测量和分析。
2. 暴露时间暴露时间是指劳动者在职业环境中暴露在危害因素下的时间。
可以通过询问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来进行评估。
3. 暴露频次暴露频次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接触危害因素的次数。
可以通过询问劳动者的工作周期和休息周期来进行评估。
五、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评价结果1. 分析评价结果根据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和评价结果,可以对危害因素的程度进行分析评价,明确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因素识别及分析产生场所甲醛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甲醛高居第二位,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
研究表明:甲醛具有强烈的致癌和促进癌变作用。
大量文献记载,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
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各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脑瘤、细胞核基因突变、抑制DNA损伤修复、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甚至可以引起白血病。
在所有接触者中,孕妇和老年人对甲醛尤为敏感,危害也就更大。
甲醛属高毒类化学物质,急性吸入易导致眼、皮肤和黏膜强烈的刺激作用,轻者导致结膜炎、角膜炎、支气管炎,严重者可以发生喉痉挛、喉头水肿、肺炎甚至肺水肿。
国家标准:0.50mg/m3水加药间油加药间氨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它对接触的皮肤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
可以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
氨的溶解度极高,所以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水加药间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浓度过高时除腐蚀作用外,还可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面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
氨通常以气体形式吸入人体。
氨属高毒类化学物质,短时间吸入高浓度可以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常伴有眼和皮肤灼伤,严重者出现肺炎、肺水肿、呼吸窘迫和心脏、肝脏损害。
国家标准: 30 mg/m3苯系物苯属高毒类化学物质,长期吸入一定高浓度的苯蒸气,可损害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而发生慢性苯中毒。
由于初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容易被忽视,继而症状逐渐加重,以产生严重后果。
慢性苯中毒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疲倦、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白血球(白细胞)减少,若病情进一步加重皮肤可有出血现象,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二甲苯属中毒类物质,可经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吸收,其蒸气经呼吸道进入人体,有部分经呼吸道排出,吸收的二甲苯在体内分布以脂肪组织和肾上腺中最多,后依次为骨髓、脑、血液、肾和肝。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22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通用版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编写人:xxxxx审核人:xxxxx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通用版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经验法、类比法、检查表法、资料复用法、工程分析法、实测法和理论推算法等。
事实上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扬长避短,方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1经验法经验法是依据其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借助自身经验和判断能力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传统行业中采用传统工艺的工作场所的识别。
优点是简便易行。
缺点是识别准确性受评价人员知识面、经验和资料的限制,易出现遗漏和偏差。
为弥补上述不足,可采用召开专家座谈会的方式交流意见、集思广益,使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结果更加全面、可靠。
2类比法类比法是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资料进行类推的识别方法。
采用此法时,应重点关注识别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如:①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包括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辅材料、产品结构等;②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相似性,包括有害因素产生途径、浓度(强度)与防护措施等;③环境特征的相似性,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地理条件等。
如何识别你身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工作场所观察:仔细观察工作场所的环境,发现潜在的职业病危害
因素。
这包括对工作场所的物理条件、化学物质、生物因素、噪声和振动
等进行观察和检查。
2.职业危险源辨识:逐步地辨识和识别各种可能的职业病危害源。
可
以根据工作场所的危险源清单、工作步骤和工作程序等进行初步辨识。
3.职业病调查:通过收集工作场所和工作人员的医学和职业健康信息,评估职业病的发生和危害因素。
这包括对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健康检查、职业病学资料和职业病报告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4.工作人员的职业病健康监测: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病健康监测,了解工作人员在工作环境中的暴露情况和职业病的发生情况。
可以通
过工作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等方法来评估和监测工作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5.系统评估: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对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
素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评估。
这包括对工作环境、工作步骤和工作程序等的
评估,以及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病和身体健康情况的评估。
6.监测和报告:建立职业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监测和报告工作环
境和工作人员的职业病情况。
这包括建立职业病监测和报告的数据库,定
期对工作环境和工作人员进行监测和报告,以及向有关部门和工人提供职
业病预防和保护的信息和建议。
总之,识别和评估身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综合
考虑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情况。
只有全面、准确地
识别和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才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和保护措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危害。
职业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为做好本项目的职业卫生安全保障工作,保护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使用有毒有害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在有职业危害的施工作业前后,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同时加强职业病防治安全教育,采用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符合职业病要求的职业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以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安全,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规定。
一、本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1、职业中毒a、铅及其化合物中毒(电池,油漆、喷漆等)。
b、锰及其化合物中毒(电焊)。
c、硫化氢中毒(化粪池作业工人)。
d、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e、甲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f、二甲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g、汽油中毒(驾驶、汽修、机修等)。
h、氯乙稀中毒(粘接、塑料、焊接、堵漏、防水等)。
2、尘肺a、水泥尘肺(水泥库、装卸)。
b、电焊工尘肺(电焊、气焊)。
3、物理因素职业病a、中毒(露天作业)。
b、局部振动病(打夯机、振动棒、混凝土平板振动器等)。
4、职业性皮肤病a、接触性皮炎(中国漆)。
b、电光性皮炎(紫外线)。
5、职业性眼病a、化学性眼部烧伤(酸、碱、油漆)。
b、电光性眼炎(紫外线、电焊)。
c、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激光))。
6、职业性鼻喉口腔疾病a、噪声聋(铆工、校平、气锤)。
7、职业性肿癌a、苯所致白血病(接触苯及其化合物油漆、喷漆)。
8、其它职业病a、职业性病态反应性肺泡炎(接触中国漆、漆树等)。
b、金属烟热(锰烟、电焊镀锌管、熔铅锌)。
c、职业性哮喘(接触易过敏之土漆、樟木、苯及其化合物)。
二、职业危害的主要工种三、防治措施(一)、电焊工作业职业危害的防护电焊作业中有害因素种类繁多,危害较大,因此,为了降低电焊工的职业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提高焊接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和材料通过提高焊接技术,使焊接操作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人与焊接环境相隔离,从根本上消除电焊作业对人体的危害。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新版)备注说明: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与生产在实施过程,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进行共同管理的基础。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经验法、类比法、检查表法、资料复用法、工程分析法、实测法和理论推算法等。
事实上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扬长避短,方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1经验法经验法是依据其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借助自身经验和判断能力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传统行业中采用传统工艺的工作场所的识别。
优点是简便易行。
缺点是识别准确性受评价人员知识面、经验和资料的限制,易出现遗漏和偏差。
为弥补上述不足,可采用召开专家座谈会的方式交流意见、集思广益,使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结果更加全面、可靠。
2类比法类比法是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资料进行类推的识别方法。
采用此法时,应重点关注识别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如:①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包括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辅材料、产品结构等;②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相似性,包括有害因素产生途径、浓度(强度)与防护措施等;③环境特征的相似性,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地理条件等。
类比法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中最常用的识别方法。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576-35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
法(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经验法、类比法、检查表法、资料复用法、工程分析法、实测法和理论推算法等。
事实上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扬长避短,方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1经验法
经验法是依据其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借助自身经验和判断能力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传统行业中采用传统工艺的工作场所的识别。
优点是简便易行。
缺点是识别准确性受评价人员知识面、经验和资料的限制,易出现遗漏和偏差。
为弥补上述不足,可采用召开专家座谈会的方式交流意见、
集思广益,使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结果更加全面、可靠。
2类比法
类比法是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资料进行类推的识别方法。
采用此法时,应重点关注识别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如:
①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包括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辅材料、产品结构等;
②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相似性,包括有害因素产生途径、浓度(强度)与防护措施等;
③环境特征的相似性,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地理条件等。
类比法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中最常用的识别方法。
优点是通过对类比企业进行现场调查和实际检测后,可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直观定性和定量描述。
缺点是识别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因可能存在的生产规模、工艺路线、生产设备等差别,导致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的差异。
目前我
们所遇到的评价项目多数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很难在本地找到理想的类比对象。
为此倡议成立全国性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专业协会,利用因特网技术,建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专业网站”。
实行会员制,把每个单位完成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资料分类上传,建立“类比资料数据信息库”,实现资源共享。
此外在实际工作中,完全相同的类比对象是十分难找的。
因此在进行类比定量识别时,应根据生产规模等工程与卫生防护特征、生产管理以及其他因素等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正。
3检查表法
为了系统地识别工厂、车间、工段或装置、设备以及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事先将要检查的内容以提问方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系统检查的方法叫检查表法。
它的应用可克服其他方法不系统、不全面、重点不突出等缺点作为一种定性识别的方法有着广泛的用途。
缺点是检查表的通用性
差,对于不同行业、不同工艺的项目需要编制不同内容的检查表,且编制一张完整有效的检查表技术难度较大。
该法适用于对传统行业传统工艺项目的识别,并应结合经验法一同使用。
4资料复用法
资料复用法是利用已完成的同类建设项目或从文献中检索到的同类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资料进行类比分析、定量和定性识别的方法。
该法属于文献资料类比的范畴,具有简便易行等优点,但可靠性和准确性难以控制。
5工程分析法
工程分析法是对识别对象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布局、化学反应原理、所选原辅材料及其所含有毒杂质的名称、含量等进行分析,推测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在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建设项目,找不到类比对象与类比资料时,利用工程分析法来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最有说服力。
6实测法
实测法是采用仪器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采样分析的方法。
可用于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量识别;也可用于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性识别;可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监测与评价;同样也可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监测与评价以及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类比调查等工作中,通常对已知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采样测定,属定量识别范畴。
而用先进仪器设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则属于定性识别范畴。
如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可以识别出来一些工程分析法、经验法等难以发现的有害因素。
目前一些工业化学品供货商为推销产品,常常打出环保产品、绿色产品的旗号,或出于配方保密的目的仅提供商品名和产品代号,导致使用部门对这些化学品组分并不了解,对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认识不
足。
对于这类危害因素的识别,实测法就能发挥较好的优势。
因此,该法对识别生产与使用含混合有机溶剂的涂料、胶黏剂等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十分有效。
实测法所得结果客观真实,往往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结论和卫生监督结论的重要依据。
缺点是投入的人力、物力大,时间长,测定项目不全或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时易导致识别结论的错误或遗漏。
7理论推算法
理论推算法是一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量识别的方法。
利用有害物扩散的物理化学原理或噪声、电磁场等物理因素传播与叠加原理定量推算有害物存在浓度(强度)。
如利用毒物扩散数学模型可预测与毒物散发源一定距离的某工作地点的毒物浓度,可利用噪声叠加原理预测工房内增加噪声源后噪声强度的变化。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