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筋膜手法 PPT
- 格式:ppt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46
《筋膜手法治疗肌骨疼痛》导读——概念和思路接触“筋膜手法(Facial Manipulation, FM)”是源于参加《筋膜手法治疗内在功能失调》(FMID)的翻译。
那本书中仅提到了那些治疗点的名字,但没有关于其位置、形态的解说,因此激起了我对本书的期待。
本人没有参加过任何FM的培训,临床应用也仅是基于自己对书本的理解并结合多年的中医手法治疗经验,使用有限。
以下所言仅为对该书文字的理解,并不一定符合该学派的本意。
根本理念筋膜、肌筋膜或筋膜系统:肌筋膜(myofascia, MF)是筋膜中的一种,其它种类还有如包裹内部器官的内脏筋膜等。
但所有这些筋膜都是由(胶原)纤维相互连续在一起的,所以整体称为“筋膜系统”。
这个系统虽然与平时讲的循环、神经等系统有相似处,但尚不构成一个独立的功能系统,而仅被用来表明全身筋膜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的整体性(不可分割性)。
由于筋膜手法无法触及内脏筋膜,所以行文中经常不特意区分筋膜与肌筋膜,很多时候以肌筋膜指代各种筋膜。
肌筋膜包括浅筋膜、深筋膜和肌外膜(延续到肌内膜、肌束膜)三种宏观层次。
并且,在不同文献中对特定部位的筋膜还会有许多不同的称呼,严格讲这些名称不同的结缔组织在微观结构和细微功能上有细小的差异,不过笼而统之,人体的纤维结缔组织包括韧带(其表面覆盖或嵌入有源自筋膜的纤维)等都可以归入筋膜系统。
肌筋膜的核心作用是保持机体的动态稳定,或称之为协调/平衡/稳定的运动。
筋膜通过特定区域、特定方向的纤维束感受该区域该方向上的张力变化,从而激活其上的神经感受器进而发挥神经对动作、姿势的调控——协调该区域乃至相邻区域的运动。
这就是筋膜的协调功能。
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筋膜的流动性:包括筋膜基质的液态流动性(如透明质酸的液化),以及筋膜纤维层之间或纤维束之间的流动性(相互独立、可自由滑动)。
这取决于:筋膜的性质:筋膜具有可塑性(粘稠度)和弹性(柔韧性)。
其胶原纤维排列的方向会按长期受力的方向变化。
筋膜粘连的松解手法,图文指导筋膜劳伤时,身体常常会出现很多不适的反应:全身紧绷绷的,象被绳子捆住一样;双腿沉重,象灌了铅一样;腰酸背痛,头昏脑胀,易疲劳,手脚麻木、冰凉等。
总之,感觉很累!当推拿师触摸患者身体时,可感觉到:肌肉发僵、发硬、发紧,局部皮温低、潮湿;肌组织松懈、无弹性或弹性下降、凹陷;皮下、肌肉深层、骨缝间有不规则块状或条索状坚硬的组织。
这就是推拿上所说的筋膜劳伤。
肌筋膜分为深层和浅层浅筋膜我们的皮肤、脂肪层和脂肪层的网状组织都属于我们浅筋膜,皮肤其作用负责感知外界所有环境、温度、身体接触的变化,脂肪层与其下的软组织将肌肉与皮肤间隔开,浅筋膜中流动着大量的体液,其作用参与人体重要的新陈代谢,保持肌肉之间收缩时的润滑,防止肌组织之间的粘粘与摩擦,以及身体内外间信号传送和收集,所以表层的筋膜会因为深层筋膜张力增加而紧张,也会因为外界的环境让其变化,可及早的发现预知信号,例如:预冷、预热、情绪、身体姿态等,都会让浅筋膜表现出不同状态,这种状态会引发身体的各种表现。
深筋膜包裹着肌肉的肌外模、肌内膜,连接到两端的肌腱,到肌束膜,到链接骨关节上的骨膜,这些都属于身体的深层筋膜,这些深筋膜之间都是相互链接相互传导的,深层筋膜的感知神经更加发达,它的作用更多是用于维持肌肉的张力及力的传导,当深层筋膜出现问题,疼痛的信息都会牵涉到相邻的肌肉软组织,因而也会牵涉到表层形成浅筋膜的紧张。
所以我们在筋膜松解时也要按浅深区分开,如果某一处产生了问题,我们首先要松解表层,表层松解开得到放松,就会让深层筋膜张力缓解,再去松解深层就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那松解过程为了防止身体出现紧张反抗情况,也需要注意流程:先要平躺在治疗床上让身体摆在一个最放松的状态,在用双手进行表层安抚,接触要轻要揉,感知身体体表到深层肌肉的放松状态,尽可能让整个身体放松下来。
浅层筋膜松解,用双手捏起表皮,将皮下组织与肌腹分离,皮肤的敏感度高,需要用力轻而缓慢,整个紧张区域都要松开,如果碰到非常紧张的,需要用太极式松解法松解,表层松解开深层的筋膜才会放松。
FM 筋膜手法治疗妇女产后腰痛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FM筋膜手法治疗妇女产后腰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产后腰痛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
4周内接受8次治疗,观察组在采用FM筋膜手法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通过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和SF-36健康调查量表(SF-36)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SF-36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4周后,两组VAS评分、SF-36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01);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
结论:FM筋膜手法治疗产后腰痛,与传统针灸相比,能够在短期间较快缓解产后腰痛患者的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非侵入性、非药物性物理治疗,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后腰痛;FM筋膜手法;意大利CC点;筋膜手法;肌筋膜产后腰痛是产妇分娩后的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为50%-80%,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腰部及骶髂关节周围疼痛酸胀,同时伴有腰椎及臀部肌肉的压痛[1],若未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往往反复发作,有产后腰痛的孕妇,在产后12个月疼痛反复发作的比例高达65.3%[2],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产后腰痛的常规治疗治疗包括理疗、固定带、传统针灸、局部封闭、按摩、热疗等方法[3-4] ,有研究表明,产后腰痛与筋膜层间粘滞性增高,滑动受阻有关[5-7],FM筋膜手法已被证明能有效治疗如慢性下背痛、骶髂关节功能紊乱等肌肉骨骼疾病[8],但以产后腰痛以筋膜组织为治疗重点的建议及指南目前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FM筋膜手法治疗产后腰痛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致2019年12月在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接受治疗的产后腰痛患者60例,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传统针灸组 (n = 30)和FM筋膜手法组(n = 30)。
技能分享|肌筋膜按摩⼿法图⽰重磅来袭!!前⽅⾼能预警!万字长⽂预计阅读时长 30min肌筋膜(MF)按摩是指所有类型的以肌筋膜为重点的,包括肌⾁、结缔组织(CT)和神经肌接头的躯体疗法。
肌筋膜按摩也包括伸展之类的简单的⾃我护理、⾃⾝按摩、冷敷和热敷以及为了增加按摩效果的躯体放松。
M=MFO 肌⾁道肌⾁的作⽤是使机体稳定并引起运动。
⼈体所有功能,从⼼脏搏动到胸廓扩张引发呼吸都需要运动。
在机体内,肌⾁所消耗的能量最⼤。
健康的肌⾁对来⾃神经系统的信号进⾏回应,协调并产⽣复杂的运动。
F=FASCIA 筋膜通常是指两类特殊的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浅筋膜)和致密结缔组织(深筋膜)。
浅筋膜(疏松结缔组织)在⽪肤的下⾯,⽑细⾎管和淋巴管穿⾏于此,这层还有很多神经通过,⽪下脂肪层与其相连。
深筋膜(致密结缔组织)是更坚韧和致密的物质,⼤⽚的深筋膜将⾝体分成⼏⼤部分,如腹腔。
肌筋膜是包绕肌⾁组织的特殊类型的深筋膜。
⼀般指的是包绕肌⾁的特定的筋膜,有时也指整个肌⾁和筋膜。
健康的肌筋膜可以承受相当程度的压⼒和牵张⼒,也可以放松。
肌筋膜也可以是连接肌⾁和⾻骼的肌腱和韧带。
在连接部位筋膜的细胞膜变得扭曲并相互盘绕,增加了连接表⾯的⾯积,从⽽将其粘接在⼀起,增加了预防撕裂的能⼒。
肌筋膜按摩的重点是肌筋膜单位,包括肌⾁、结缔组织和神经肌接头。
肌筋膜按摩来源于整⾻疗法,并且依赖于整⾻疗法的三个原则。
它们是:①机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互联系的;②机体具有⾃愈能⼒;③机体是由筋膜连接起来的整体。
学习并应⽤运⽤肌筋膜按摩技术可以改善治疗师的专业技能和交流技巧,进个⼈的成长和职业提升。
肌筋膜按摩⽅法可分为两⼤类,每类⽅法⼜分为两种⽅式。
每⼀种⽅法和⽅式都是独⼀⽆⼆的,可以通过与肌筋膜的关系加以鉴别。
第⼀类是“直接⽅法”,包括的⽅式和技术需要⽤相等但相反的⼒量去对付组织的抵抗⼒;第⼆类是“间接⽅法”,包括的⼿法和技术需要使组织变软产⽣轻松的感觉来对付组织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