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诗歌鉴赏)——炼句
- 格式:pptx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20
诗词鉴赏3——炼字炼句诗眼题学习目标:1.明确炼字题的基本步骤,特别强调①常用手法比喻、比拟、双关等手法的解析②所在句子的对应翻译以及解析(理清词语关系,符合逻辑事理)2.炼句题强调审准题干,明白答题角度。
鉴赏诗歌主要从①遣词造句——语言②内容情感③表现手法④结构线索入手分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①“入”字是”涌入“之意,②这个字生动形象描绘出了表现出大河流入大海的生气,①“摩”字是“摩擦”的意思,②这里作者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③生动形象的突出了山的高峻。
例2: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的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拳”和“退”二字用得最传神(明确关键字)。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解释该字所在句的意思)。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概括意境)。
例3:如梦令① 秦观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①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在途中驿亭所写。
⑴该词精于炼字。
请简要赏析“紧”字。
(3分)⑵请从情和景的角度简要赏析“门外马嘶人起”。
【参考答案】(1)①“紧”字,这里是“狂”或“大”之意②该字以动衬静③渲染了一种冷清死寂的氛围④突出了诗人贬谪后的落寞哀伤。
(2)①该句乐景衬哀情(以景结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乐景衬哀情的任何一个皆可)②门外驿马长嘶,人声嘈杂,③用门外的喧闹之景反衬门内之凄清,④将诗人彻夜难眠后的身心俱疲之状展现的淋漓尽致。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炼句(附练习答案解析)考点解读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
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分为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某句“;二是综合赏析型, 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联二技巧点拨1.解释该句的含意,写出表达的情感。
2.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3.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矍,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
4.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5.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贽美,称贽画之精妙。
【解析】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膜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贽美之情。
许道宁,北宋画家。
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970年-1052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