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始诗歌欣赏(精).
- 格式:ppt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17
诗歌的故事诗歌的故事(精选31篇)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诗歌的故事篇1中国最早的诗中国最早的诗是哪一首?这可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传说原始社会尧的时代,“天下太和,百姓无事”,过着安定舒适的日子。
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一边悠闲地做着“击壤”游戏,一边唱着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把它译出来,它的大概意思是:太阳升起,下田劳作,太阳落下,归来歇息。
开凿井泉,就有水饮,耕种田地,就有米食。
多么安闲自乐,谁还去向往那帝王的权力?击壤,是古代的一种游戏:用木头做两片“壤”,做成前边大、后边小的样子,各长一尺三寸。
先把一片立在地上,再站到若干步以外,用手上这片“壤”来打,打中了,就算赢。
这是一种老人游戏,对于老人活动筋骨,是有好处的。
他们一面玩着,一面唱着。
这支歌,后人称作《击壤歌》,可能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诗歌了。
诗歌的故事篇2千金之剑挂墓地春秋时期的吴国,锻制宝剑的技艺非常精良,各种宝剑名声远扬。
人们都以能有一把吴国的剑而满足。
吴国太子季札,人称“延陵季子”。
一次,他出使晋国,途中路过徐国,便去拜见徐国国君。
“大王,请接受我转达父王对您的问候!”季札行礼毕,习惯地握住腰间的剑柄。
徐君的眼光也自然地落在那金光耀眼的剑鞘上。
徐君对宝剑的注意虽是一刹那间的事,可还是让季札感觉到了,他一边饮酒,一边想:此剑送给徐君,对加强吴、徐友谊很有作用……可是,我出使晋国,身上无剑又不合适……他决定从晋国回来时再把宝剑献给徐君。
过了几天,季札从晋国返回,又经过徐国。
徐国上下素衣白幡,一派治丧景象。
原来徐君去世了。
”我有心向徐君表示敬仰,不料永远失去了机会啊!”一个随从说:“既然徐君不在,赠剑之事也就作罢吧?”季札摆摆手:“不行,此事不做,我心里总会不安的。
”于是他把宝剑赠给徐国新君王。
新君王感激地说:“先王没有遗嘱,我不该接受贵重礼物啊。
《春江花月夜》古诗译文及赏析《春江花月夜》古诗译文及赏析《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
此诗乃千古绝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全诗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
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
小编带来的《春江花月夜》古诗译文及赏析。
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1)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水边的平地(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10)但见:只见、仅见。
(11)悠悠:渺茫、深远。
(12)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
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第二节原始歌谣与神话一、原始歌谣人类最早的文学样式是诗歌。
最初的诗歌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活实践。
原始人在生活实践中,产生了交往和抒发感情的需要,除了借助语言之外,他们还会发出一些抑扬顿挫的呼声。
这种呼声就是歌唱的前身。
当人们在有声无义的呼声中加入简单的语言,就形成了最简单的诗歌。
二、上古神话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及社会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神话的产生是用想象和幻想的方式征服自然,支配自然,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结果。
神话是早期人类的宇宙观,其中打上了原始社会生活的印记,也反映了原始思维的特点。
中国古代神话显得零碎而无系统。
现存中国古代神话,主要散见于《山海经》、《穆天子传》、《庄子》、《楚辞》、《淮南子》、《列子》等古籍中。
1、自然神话A、关于太阳的神话: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
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山海经·大荒南经》)B、雷神: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
在吴西。
(《山海经·海内东经》)C、风神飞廉:飞廉,鹿身,头如雀,有角,而蛇尾豹文。
(《楚辞补注》卷一洪兴祖注引晋灼曰)2、创世神话A、天地混沌、宇宙开辟的盘古神话: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纪》)B、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
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C、女娲补天的神话: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火监)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上古文学 ---《上古歌谣赏识》上古歌谣为大众文学的一种,包含上古期间民歌、民谣,以赋为主要表现手法,歌谣词句朴实、节奏流利,题材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款式。
一、中孚·六三——《周易》载上古歌谣:中孚·六三例: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说明」《中孚·六三》是一首写战争的诗,描绘战争结束成功回来的情形。
战争成功此后,有的仍在擂鼓示勇,有的坐卧歇息,有的在呜咽,有的在引吭高歌。
寥寥十字,写出了一个感人的场面。
二、归妹·上六——《周易》载上古歌谣:归妹·上六例: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赏析」《归妹·上六》这首民歌讲的是上古期间贵族的一个风俗,就是婚后女方要拿着筐去摘瓜果蔬菜,男方要去拿用刀取羊血,用这两样东西来祭祀。
但结果两方都没有获得应得的物件,因此《周易》在这个爻后边加了一句“无攸利” !那么,自然也能够理解为是两个人在眉来眼去,没有专心工作,因此没有获得。
存疑解说:“牧场上男男女女们在剪羊毛、拾羊毛,男的剪羊毛,不见血;女的承筐装羊毛,不感觉有重量。
轻盈、生动,有情有景。
”反证一:《周易》在这句话后边有一句“无攸利”然这么熟练地剪羊毛,怎么能叫“无攸利”?反正二:,既“刲”这个字就是刺的意思,跟剪有什么关系?上古期间有没有剪刀仍是一个问题呢!三、候人歌——中国第一首爱情诗吕氏春秋·音初篇之“候人歌”候人兮猗。
「赏析」《候人歌》这首民歌载于《吕氏春秋·音初篇》。
整部作品只有四个字,此中的两个字仍是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和“呀”字。
仅剩下的两个实词直白地道出了歌者心中的所思所想:等你。
传说大禹治水,娶涂山氏女为妻,大禹巡省南土,久不归,女乃唱了这首歌,盼望大禹回来。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比较稳固的夫妇关系和夫妇感情,只有在一夫一妻制出现此后才有可能,而这时已属私有制萌芽后的氏族社会后期。
原始歌谣《弹歌》辨析作者:薛景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09期【摘要】长期以来,《弹歌》一直被当作原始歌谣的典范在中国文学史中进行讲授。
然而,通过对《弹歌》出处、形式、结构、语言特点的考察,可以证明该歌谣并非是反映远古时代的一次部族打猎过程,而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孝子之歌。
【关键词】弹歌;原始歌谣;以史证诗;孝子之歌文学的产生,可上溯到文字产生以前的远古时代,所谓的传说时期。
我国传说时期最早的文学样式是原始歌谣和远古神话。
这些歌谣和神话是远古人们口头创作的,具有“一发即逝”的特点,加之没有文字的记载,只凭借口耳相传,再多的创作也无法久远地保留和传承,因此,至今能见到的作品已经很少了。
我们仅能在一些古籍中窥见其一斑。
《弹歌》是众所周知的一首原始歌谣,打开每一本文学史或者是历代文学作品选,我们发现都是首选《弹歌》作为原始歌谣的讲授篇章,并且都毫无例外地认为它是原始初民们狩猎活动的真实图景的历史再现。
《弹歌》真是一首原始歌谣吗?笔者试对其进行分析:一、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将《弹歌》作为原始歌谣典范讲授的概况首先,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版以来,一直是中国高校文科相关专业的主要教材。
至1997年,该书已是第十五次印刷,总数达771280册。
可谓是使用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教科书。
对于原始歌谣,该书第一卷第十九页这样介绍:原始的诗歌韵语常常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例如《吴越春秋》的《勾践阴谋外传》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古肉字,指禽兽)。
从前有人认为这是黄帝时代的歌谣,固然没有根据,但从它的内容和形式上看,无疑的这是一首比较原始的猎歌。
它回忆了几乎全部的狩猎过程,反映了渔猎时代的社会生活。
其次,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是继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后,二十一世纪中国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使用最广泛的教材。
其中第一卷第二十四页的相关内容如下:倒是有些简单质朴的韵语,可能是原始歌谣的遗留。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琵琶行1. 引言1.1 概述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其中,《琵琶行》作为一首具有深远影响力和独特魅力的古代诗词作品,被广泛传唱和赏析。
本文将对《琵琶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赏析,探讨其背景和历史意义、音乐形式与艺术特点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及后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是整篇文章的开端,同时也提出了文章所要讨论的主题和内容。
第二部分介绍《琵琶行》的背景和历史背景,包括古代琵琶的起源与发展以及琵琶在古代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部分则对《琵琶行》进行了诗词赏析,包括其音乐形式、艺术特点以及表演技巧等方面。
第四部分探讨了《琵琶行》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及后续发展,包括对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影响,以及在传统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最后,结论部分总结了《琵琶行》的独特魅力,强调了民族艺术传承的重要性和意义,并提出了进一步探索和推广《琵琶行》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琵琶行》的赏析,探讨其深厚的艺术底蕴和丰富的意蕴,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代诗词作品。
同时,通过对其背景和历史意义、音乐形式与艺术特点以及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及后续发展等方面的探讨,展示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音乐艺术领域中所具有的杰出成就,并启发读者对于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和阅读,能够促进《琵琶行》这一经典作品的保护、传承和推广,并为古代诗词赏析研究提供一个参考案例。
2. 琵琶行的背景和历史背景2.1 古代琵琶的起源与发展古代琵琶是一种弹拨乐器,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最早的古代琵琶大约出现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商代晚期至周代初期。
最初,古代人们使用动物脑壳、竹子等材料制作了原始形态的琵琶。
随着时间的推移,琵琶的制作工艺不断改革创新。
到了隋唐时期(公元6世纪至9世纪),由于音乐文化的繁荣和外来文化的影响,琵琶得以进一步发展。
自创诗歌小诗5首自创诗歌小诗5首(精选5篇)艾青、田间、臧克家在30年代的出现,是中国新诗成熟的重要体现,他们以传达日益加深的民族危难中的抗争意识为共同特点,又以各不相同的艺术个性显示了各自的才华。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自创诗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自创诗歌1自创诗歌小诗5首篇1从一朵云的堕落开始黄昏最后的灿烂足可以让诗兴勃勃之后黑暗降临那些自怨自艾终于找到了扬帆的船只满载而归的喜悦足可以让诗兴飞扬让一仓的悲伤化为诱惑的眼泪且以歌咏的光芒飞渡自我的炫耀以诗歌的名义歌唱或哀叹仿佛独步於五岭三山词澡美丽的容颜澎湃着一代一代的年轻吊诡的想象与比喻自豪的歌唱着灵魂的高傲与尊严无情的黄昏降临了有梦或没有梦的期盼一同堕落道一声自重明天还有黎明来临自创诗歌2自创诗歌小诗5首篇2在说与不说之间像—只乌龟伸头和缩头嗅到前方那块发臭的奶酪其实有多少人看着,都丑态百出只是,我只有静静的看着像那只乌龟自创诗歌5自创诗歌小诗5首篇3文翔鹰1.苍穹之下的苍穹我把我交付于大地山川苍翠点缀着苍翠那些烟熏的往事微不足道一句山花烂漫的佛掲之语打破世俗点石成金而那群云天之间的羊儿以原始的形态将自己卧成最朴实的石头2.那空灵处的空灵来自灵魂底部最真挚的独白号角声声是谁吹奏起落花流水的曲调将残破摇曳成璀璨的星火繁星春水泛舟而上的渔歌桅杆上的帆子顺势而下的汗渍与咸涩手中的钓竿始终垂直3.那些黑色物语吐出的暗物质成为夜猎的星芒胸腔里的刺在血色弥漫里妖娆成一面旌旗摊开手掌打开运命轮转的契机在况味里咀嚼沧桑那些傲骨嶙峋的老房子以图腾的方式祭奠着自己自创诗歌4自创诗歌小诗5首篇4风转。
海转。
认准将来可能发生的一切转身,它站成了海天姿势的:“岛”多稳健啊,人们一直的期待正被它徐徐铺开自创诗歌小诗5首篇5李罡形状和我记忆里的碌碡毫无二致只是石材的颜色有点发红更重要的是我站到碌碡跟前突然发现自己的渺小,甚至一种微不足道的卑微心底深处升腾这个体量的硕大碌碡在当年修建水库的工地上应该不止一个两个还有旁边偏小一点的石碾子比起现代大型压路机之类有过之无不及,试想那个肩扛手提的年代那些饿着肚皮劳作的晨昏有多少民工的肩膀被绳索深深勒进皮肉才拖动这个大碌碡缓缓移动数十吨的重量,在烈日下被那些瘦弱的肩膀用绳子拖起来被那些饥饿煎熬着的双脚拽起来那些来自山间的土壤和沙石一层一层坚实紧致规整一点一点聚集坚硬刚强梦想的基石,就这样变得强大热闹的场景,工地上沸腾的气氛飘扬的红旗,大喇叭播放的歌曲这个群山环绕的小小峡谷生长流水树木石头鸟鸣包容山风人群劳作和梦想这比我还要年长的碌碡它将在天地之间站成永恒铭记曾经火热的场景陪着一方清净的水一座连绵的山峦高峡出平湖,曾经的梦想沁透了多少人的汗水心血。
中国古诗词名篇诗歌赏析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很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
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
这便是诗的起源。
今日我就与大家共享中国古诗词名篇诗歌,仅供大家参考!中国古诗词名篇诗歌11诫子书诸葛亮〔两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淡泊一作:澹泊;淫慢一作:慆慢)这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行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导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才智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特别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2七步诗曹植〔两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菽一作: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方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方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剧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化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境况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3迢迢牵牛星佚名〔两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借神话传奇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患病挫折而苦痛悲伤的心情。
中国古诗词名篇诗歌21龟虽寿曹操〔两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观沧海》是全都的。
但《观沧海》是写景诗,以景抒情。
诗经秦风《蒹葭》赏析(精选7篇)诗经秦风《蒹葭》赏析(精选7篇)《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的。
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诗经秦风《蒹葭》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诗经秦风《蒹葭》赏析篇1《蒹葭》为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
从内容和形式上看,这首诗都是极美的,叫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凄清的秋日的早晨,一幅水中的图画,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清冷,一个痴迷怅惘的青年,在河岸边徘徊,寻找他的“伊人”。
“伊人”在何方?她似乎就在眼前,却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河水,可望而不可及。
青年怀念“伊人”而不得的失望悲苦这情跃然纸上。
诗中的景是凄清的,主人公的心境是凄惋的。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
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
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融,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出色的景物描写,景中含情,情景融合一体,烘托痴情的主人公怅惘的心情。
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意颇近之。
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秋景牵动情思,在水一方是特定环境中的深情流露。
全诗的意象是模糊的,给人一种朦胧美。
诗中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容及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但是距离是能产生美感的。
我们心目中“伊人”的形象是美丽的、高洁的,她若隐若现、闪烁不定,给人以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缥缈之感。
这样的情境似幻似觉,沈德潜《说诗语》卷上有此语:“苍凉弥渺,欲即转离,名人画本,不能到也。
”难怪钱钟书先生感语“企慕情境”(管锥篇)。
诗篇采用了重章叠句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一唱三叹的结构形式,文字简约,却建构出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
诗中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采用曲笔。
姚际恒《诗经通论》:“‘在水之湄’此一句已了,重加‘溯洄’、‘溯游’两番摹拟,所以写其深企愿见之状。
[现代诗歌鉴赏大全]现代诗歌鉴赏现代诗歌鉴赏一:现代短诗歌加赏析1、《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余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原驰原作:原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一作:银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领长征*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分为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现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上下几千年,纵论古今英雄。
先看词的上片。
前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千里”“万里”承“北国”两字,地下天上交错展开,极写范围之广;“冰封”“雪飘”承“风光”两字,一静一动相互映衬,勾画出严冬的威猛雄奇。
寥寥十二个字,构成了一幅包举天地、雄浑大气的画面,为下文展开描写提供了巨大的艺术空间,豪情激荡,笼罩全篇。
接下来的七句,用“望”字领起,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
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融入作者的想象,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豪迈的意兴。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的“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大气磅礴的意境,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三句则写的是虚景,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
“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作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冯至的诗蛇赏析_冯至诗歌《蛇》欣赏《蛇》是冯至早期最优秀的代表作之一。
冯至的《蛇》是一首借画抒情的诗。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冯至的诗《蛇》赏析,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冯至《蛇》原文冯至我的寂寞是一条蛇,静静地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不要悚惧!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它想那茂盛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轻轻走过;它把你的梦境衔来了,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冯至的诗《蛇》赏析(一)冯至(1905—1993)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1927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在诗歌界反响甚大,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这首《蛇》是冯至早期作品中的代表作,具有其早期诗歌中的那种忧郁、感伤、细腻、缠绵的牧歌情调,象一支箫管吹奏出的呜呜咽咽的曲子。
据冯至日后的回忆,这是一首借画抒情的诗。
当时他看到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画家毕亚兹莱的一幅黑白线条画,“画上是一条蛇,尾部盘在地上,身躯直长,头部上仰,口中衔着一朵花”,他觉得这蛇“秀丽无邪,有如一个少女的梦境”。
有评论家认为“蛇”与“花朵”分别象征着男女的生殖器官,从而将这首诗歌解读成一个处于性苦闷期的青年的性幻想。
事实上,毕亚兹莱的那幅画的确含蓄地包含着某种性的意味,据此而将此首诗歌解读成性的苦闷,应该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如果将这首诗视作一次性行为的曲折达成,似乎不免煮鹤焚琴之讥。
应该说,“蛇”的意象不仅包含着西方文化背景中那种淫亵意味,同时也蕴藏着东方的审美情绪,痴情、温柔、忠贞的白娘子同样是一条蛇,“蛇”的意象中不仅包含着淫欲,同时也表达着一种对于理想爱情的热望。
而另一个意象“花朵”将之视为女性生殖器也未尝不可,毕竟每个人都有对诗歌进行解读的权利,但是也不必因此而忘记了“花朵”在传统的价值体系中常常与青春、生命、热情、美好等联系在一起。
在本诗中,“绯红的花朵”云云,也可以是指诗人在想象中的爱情的滋润下,重新寻回了自己的青春的热情,重新发现了生命的美好。
歌咏国家的朗诵词(精选9篇)歌咏国家的朗诵词篇1我爱我的祖国爱她那奔腾的黄河、长江以及丰盈的“北大仓”和“鱼米之乡”哺育我们成长我爱我的祖国爱她那峻美的山河,为我们好奇的眼球捕捉快乐我爱我的祖国爱她那富饶的“天府之国”和位于东南角的“宝岛”使这片土地更加丰沃我爱我的祖国爱她东方明珠的夜色和乡村淡淡的稻香交织着祖国多元化发展的成果我爱我的祖国爱她世界屋脊的轮廓和珠穆朗玛峰的巍峨汇聚成中华儿女的骄傲与快乐!我爱我的祖国爱她那凝结了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万里长城屹立在中华民族的领土上像一个活跃的精灵我爱我的祖国爱劳动人民丰收的喜悦和他们脸上深深的皱纹他们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我爱我的祖国爱人民子弟兵不畏艰险面临灾难勇往直前他们不愧为龙的传人!歌咏国家的朗诵词二:《从我心底深爱我的祖国!》作者:王时光一清晨,站在高高的石碑下平静的松柏,有着刚强的性格我,一个无名的诗人迎着清风写下这组诗歌这是一组深情的诗歌写给烈士,写给鲜艳的五星红旗写给我的祖国来到将军墓前也就站在了硝烟弥漫的战场我看到在嘹亮的冲锋号声中英勇的战士迎着炮火倒下我看到鲜红的血液在流淌我感到一种力量驰骋于我的身体内外坐下来,我眼含泪水坐在战争中的这个土坡上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我的灵魂在一朵云里听到一种经久不息的激情那是一首雄浑和深厚的歌在风中扬起,一首歌就这样打开了我的情结我时常在这里行走看着松柏肃立成凝重的诗行红色的泥土,生长着绿色的植物同样,也生长最真的缅怀在那首激扬奋进的歌声中我的梦,还在战场中驰骋还难以忘记:“为了新中国,前进!”二春天的风仍然有些冷但谁又会错过张扬生命的季节从城市到乡村,每一个新的物种和生命都以一种原始的真实保持一种微笑我看到一些惊天动地的事物从岩石的裂缝中走出来我看到一株株小草体内的血液在上升今天,回首过去我站在历史的山峰上看到咆哮的江河,愤怒的民族我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燃烧着不屈的火种是的,我们从不向命运妥协我们从风尘中走来,又从硝烟中穿越历史早已把我们写成殷红的血书祖国,我就这样地从清晨醒来不为动情与一滴眼泪抑或倾洒一腔的热血只为用我滴血的心守护您的尊严使您的灵与肉达到完整和统一只为在一片荒芜的山坡上写一首诗与种一棵树这一刻,我抬起高昂的头颅在祖国面前,我感觉我的柔弱已然变得刚强我、花朵和任意一只飞鸟都可以流连于生命的河川抑或葬身于民族危亡的前沿的确,我们已然没有彷徨的余地三纯情的五月和热烈的六月没有界线我端起一杯殷红色的液体迎接灿灿的月光和喧响的太阳音乐响起庆典的歌声飞舞沉沉浮浮的回声中有一只手青青上扬清波荡漾在天空,凝聚激情我的祖国!一声呐喊从高脚杯里沸腾此刻,我不想把祖国称呼为“母亲”因为在祖国面前,我实在是太渺小,太卑微我只是无名的诗人,就像一个乡村的孩子常常被春天里的一些芽,蒙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