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下半叶一十九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建筑
- 格式:ppt
- 大小:39.70 MB
- 文档页数:43
外国建筑历史(近现代部分)课程主要内容:近代部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欧美对新建筑的探求.现代部分――――二十年代欧洲理性主义建筑.战后现代建筑的普及与发展.后现代建筑及其他.关于近现代的划分:依据世界史的划分,近代史: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现代史:1917年至今.近现代建筑史大体分为四个阶段:1.十八世纪下半叶~十九世纪下半叶.――――传统建筑出现了新的矛盾,新旧思潮开始斗争,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出现建筑革新的先驱者.2.十九世纪下半叶~二十世纪初.――――欧美对新建筑的探求时期,出现一系列新建筑学派.3.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之间.――――是现代建筑形成与发展时期.4.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城市规划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建筑与技术的结合,纷繁的学派.注:其中前两个阶段属于近代史的范畴,后两个阶段属于现代史的范畴.上篇外国近代建筑史第一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第一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及其社会背景一.欧美各国的革命.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始于16世纪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60,资本主义近代史的开端.英国产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30,40年代,标志着由手工工场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美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1781,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794,极大推动了欧洲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革命的意义:新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的诞生→生产关系的建立→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以启蒙运动为代表.二.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1.启蒙思想家;启蒙思想的核心―资产阶级人性论,'Liberty','Equality','Fraternity'.思想武器―――批判的理性.2.启蒙主义建筑理论;功能,真实,自然.*比较启蒙运动的理性与法国古典主义的理性.第二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一.概述.以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为根本特点;以三位主要建筑师为代表-I•琼斯(Inigo Jones,1573-1652);C•雷恩(Christopher Wren,1632-1723);R•亚当(Robert Adam,1728-1792);二.C•雷恩与圣保罗大教堂.1666年伦敦大火,雷恩设计的50座教区教堂;圣保罗大教堂的建设历程.(参考教科书P214)三.革命时期的两种倾向-复古思潮的前奏.1.帕拉蒂奥主义(Palladianism)产生的原因;特点;缺陷-缺乏创造性,现实感.代表作品:米尔沃斯府邸,切斯威克府邸,坎德来斯顿府邸.(P219);十八世纪三十年代英国造园学院发起的园林设计革命-追求自然,新奇,变化,隐匿以及田园情调;"英华庭园".2.革命的激情.(P227-228)法国大革命时期出现的一种非常新颖生动的建筑潮流.特点――表现感情,性格,情绪;追求体形简单的圆柱体,方锥体,球体等;墙面很少装饰,平面也多为简单几何形.代表人物――L•布雷,"牛顿纪念碑"C•N•列杜,"钙盐城",巴黎路税卡建筑.第三节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一.古典复兴建筑(CLASSICAL REVIVAL).1.概述.定义;又称"新古典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欧美各国的古典复兴建筑概况;2.法国的古典复兴建筑.以罗马复兴为主."帝国风格".代表作品:巴黎"万神庙";"军功庙";雄师凯旋门;3.英国的古典复兴建筑.以希腊复兴为主,早期也流行过罗马复兴.代表作品:英格兰银行旧利息大厅(P235);坎伯伦和卡尔顿连排住宅;不列颠博物馆(P236);爱丁堡大学(P236);4.德国的古典复兴建筑.以希腊复兴为主.代表作品:柏林的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柏林新博物馆(P240-241);5.美国的古典复兴建筑.兼有罗马复兴及希腊复兴.代表作品:弗吉尼亚州议会大厦;国会大厦;纽约海关大厦(P252-253);二.浪漫主义建筑(ROMANTICISM).1.概述.定义;两个发展阶段:"先浪漫主义","哥特复兴"(又称"新哥特风格").产生的社会背景;发展概况;2.哥特复兴的代表人物及作品.C•巴利;A•普金;J•拉斯金;V-勒-杜克;草莓山沃波尔府邸;封蒂尔修道院;英国国会大厦;三.折衷主义建筑(ECLECTICISM).1.概述.定义;(又称"集仿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2.代表作品.巴黎歌剧院;罗马埃曼纽尔二世纪念碑;巴黎圣心教堂;布鲁塞尔法院;(P256-258)第四节解决资本主义城市矛盾的探索一.奥斯曼巴黎改建规划.二."新协和村".1817年,欧文提出.三."花园城市".1898年,英国的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四."工业城市".1898年,法国青年建筑师加涅尔提出.五."带形城市".19世纪末西班牙工程师苏里亚•伊•玛塔提出.六.美国的方格网城市.第二章欧美对新建筑的探求第一节建筑的新结构,新材料与新类型一.初期的生铁结构。
1、你如何看待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下半叶建筑创造中的复古思潮?答:(1)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下半叶出现的几种典型的复古主义有古典复兴、浪漫主义和折中主义等。
它的出现是由于当时考古热在欧洲盛行,古代杰出的艺术形式激发了复古热潮。
此外,政治方面,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繁琐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转而以古典语言诉说现代情怀。
(2)消极性:由于复古建筑产生于上流社会而与下层群众脱离,使得权力象征过于突出,而忽视建筑、景观等功能性;此外,复古建筑排斥当下的新结构新材料,自身结构沉重而严重落后,难以满足要求工业化城市对建筑新功能的需求。
(3)积极性:第一,复古建筑古典且浪漫,传承了历史文化;第二,它的设计融入了生态一体化、花园城市以及多个古典建筑围合文化氛围区等当时的先进理念,在思想层面具有进步性;第三,推动考古学及古代建筑理论的发展;第四,复古思潮兼容并包,尤其是折衷主义兼具不同文化特色。
(4)总结:新时代需要建筑形式、功能的匹配。
复古思潮给我们带来了灿烂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立足于传统文化,充分利用当今高新技术,创造出符合时代特征的优秀建筑。
2、点述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下半叶新结构和新材料对传统建筑形式的冲击?答:(1)1850年法国建筑师布鲁斯特(Labrouste)用在巴黎圣日内维埃夫图书馆拱顶的交错的铁筋和混凝土的成功,为近代钢筋混凝土奠定了基础。
1890年以后,钢筋混凝土在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法国建筑师包杜(Baudot)建的巴黎蒙马尔特(Montmartre)教堂是第一个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的教堂(1894年)。
法国建筑师贝瑞(Perret)建造的巴黎富兰克林路25号公寓(1903年),庞泰路车库(Maillart)在苏黎世建造了第一座无梁楼盖仓库(1910年)。
(2)新的建筑材料、结构技术、设施及施工方法的出现为近代建筑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
对传统建筑形式的冲击有:第一,工业革命是从手工工场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是生产方式和建造工艺的发展;第二,涌现的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技术,生铁技术、框架技术、玻璃、电梯等新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建筑高度与跨度的局限;第三,钢铁、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等新材料技术在建筑上的广泛应用为建筑平面、空间的设计给予了相当的自由度,使传统建筑形式产生了变化;第四,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产生了诸如火车站、百货店、市场、图书馆、博览会等众多新的建筑类型。
世界主要建筑流派风格简介1、巴洛克风格这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
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2、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
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
这一时期法国王室和权臣建造的离宫别馆和园林,为欧洲其他国家所仿效.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的东立面、凡尔赛宫和巴黎伤兵院新教堂等。
凡尔赛宫不仅创立了宫殿的新形制而且在规划设计和造园艺术上都为当时欧洲各国所效法。
3、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
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
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
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法国盛期的著名教堂还有兰斯主教堂和沙特尔主教堂它们与亚眠主教堂和博韦主教堂一起被称为法国四大哥特式教堂。
西方古典园林—发展及影响西方园林发展开端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
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
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
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
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欧洲中世纪时期,封建领主的城堡和教会的修道院中建有庭园。
修道院中的园地同建筑功能相结合,如在教士住宅的柱廊环绕的方庭中种植花卉,在医院前辟设药圃,在食堂厨房前辟设菜圃,此外还有果园、鱼池和游憩的园地等。
在今天,英国等欧洲国家的一些校园中还保存这种传统。
13世纪末,罗马出版了克里申吉著的《田园考》,书中有关于王侯贵族庭园和花木布置的描写。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
以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开辟成整齐的台地,逐层配置灌木,并把它修剪成图案形的植坛,顺山势运用各种水法,如流泉、瀑布、喷泉等,外围是树木茂密的林园。
这种园林通称为意大利台地园。
法国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的造园艺术。
1638年,法国布阿依索写成西方最早的园林专著《论造园艺术》。
他认为“如果不加以条理化和安排整齐,那么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
17世纪下半叶,法国造园家勒诺特尔提出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
他主持设计凡尔赛宫苑,根据法国这一地区地势干坦的特点,开辟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被称为勒诺特尔风格,各国竞相仿效。
18世纪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兴起浪漫主义运动。
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英国开始欣赏纯自然之美,重新恢复传统的草地、树丛,于是产生了自然风景园。
世界主要建筑流派风格简介1、巴洛克风格这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
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2、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
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
这一时期法国王室和权臣建造的离宫别馆和园林,为欧洲其他国家所仿效。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的东立面、凡尔赛宫和巴黎伤兵院新教堂等。
凡尔赛宫不仅创立了宫殿的新形制而且在规划设计和造园艺术上都为当时欧洲各国所效法。
3、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
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
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
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
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法国盛期的著名教堂还有兰斯主教堂和沙特尔主教堂它们与亚眠主教堂和博韦主教堂一起被称为法国四大哥特式教堂。
1、早王国时期:(约公元前3100——前2686)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前2181)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前18世纪)新国王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后期(约公元前1085——前332)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约公元前332——公元395)2、古王国时期的(吉萨金字塔群)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
3、新国王时期在曼都赫特普三世陵墓的北边建造了女皇(哈特什帕苏墓)4、(奥西里斯柱)是皇帝祀庙特有的。
5、庙宇有两个艺术重点:一个是(大门);一个是(大殿)6、(山岳台)的体制同天体崇拜的宗教观念相结合。
7、新巴比伦帝国的新巴比伦城的伊什达城门。
8、(亚述帝国)最重要的建筑是(萨艮二世王宫)9、(波斯帝国)最重要的建筑是(帕赛波利斯)10、克诺索斯宫殿柱头特点是(上粗下细)11、(古风时期)形成了希腊圣地的代表性布局。
12、(雅典卫城)是古希腊圣地建筑群艺术的最高代表13、(帕提农神庙)是古希腊神庙艺术的最高代表14、希腊古典柱式有3种: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15、(帕提农)代表着古希腊多立克柱式建筑的最高成就16、:多立克柱式的代表是帕提农神庙爱奥尼柱式的代表是伊瑞克提翁神庙胜利神庙科林斯柱式早期的代表是奖杯亭17、(券拱技术)是罗马建筑最伟大的特色、最大的成就,是它对欧洲建筑的最大贡献。
18、罗马五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罗马柯林斯柱式、塔斯干柱式、复合柱式19、《建筑十书》的作者是(维特鲁威)。
三原则是:坚固、适用、美观20、图拉真广场的底部横放着图拉真家族的乌尔比亚(巴西利卡)。
巴西利卡后的(纪功柱),柱子(是罗马多立克柱式)的。
21、古代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是(角斗场)22、东方最大的矩形庙宇是叙利亚的(巴尔贝克)的大庙23、(新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代表;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24、最早的大型公共浴场是罗马城里的(阿格里巴浴场)。
世界建筑史世界现代建筑史第⼀章现代建筑思想的形成现代建筑和现代主义建筑的区别“现代建筑”是⼀个具有强烈时间阶段特制含义的概念,指现代的所有建筑活动,时间是从⼗九世纪中叶到现在。
“现代主义建筑”则是⼀种建筑风格的特指术语,主要是指⼆⼗世纪初起在全世界各国发⽣的各种建筑⽅式和建筑思维⽅式的探索和成果⼀、现代建筑产⽣的社会背景---18世纪与19世纪的欧洲社会18世纪中期的欧洲,⼤部分国际还处于⽐较落后的农业经济阶段,各国⼤都沿袭了⾃古典主义、⽂艺复兴以来的⽂化传统,古典主义和⽂艺复兴成为西⽅⽂化的核⼼,存在两种不同的建筑:权贵的建筑和百姓的建筑。
资产阶级在⼗⼋世纪后半叶和⼗九世纪,终于成为欧洲和美洲的新权⼒阶级、统治阶级,他们不希望采⽤⽼的建筑形式,于是开创了现代建筑知识传统,但多是采⽤各种历史风格的⼤混合。
⼆、欧美在建筑上的古典复兴运动的背景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欧洲⼏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出现了建筑设计上的复古主义现象,其中以法国的古典主义复古,英国的新哥特主义(浪漫主义)以及在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包括英国和法国)产⽣的折衷主义三个浪漫最具有代表性。
古典主义运动的原因:通过考古加深了对于罗马以前风格的认识,是当时的建筑家能够得到新的构思和灵感的重要资源;资产阶级看到罗马以前的⼀个近乎于理想国的社会形态,于他们希望强调的⾃由、民主、博爱⽴场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复古体现资产阶级的新政治⽴场古典复兴运动的风格主要是采⽤希腊风格、和托斯卡纳风格。
1、法国以古典主义为中⼼的建筑复古运动18世纪法国开始了启蒙运动,从意识形态上明确倾向于借⽤古典罗马时期的政治理想主义和影响注意。
考古还发现了罗马时期建筑的伟⼤⾯貌,从⽽给法国的建筑古典主义复兴提供了物质的参考基础代表法国古典主义复古运动最⾼潮的是拿破仑帝国时期的⼤量建筑,这时期的⼤型建筑包括三个主要内容A、为发达的经济⽽建⽴的新型建筑B、为解决⼈⼝⽇益膨胀的城市居住问题⽽建造的⼤量多层住宅公寓建筑。
(近代)(现代)一、新材料和新技术英国工业革命是社会生产从手工工场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一方面是生产方式和建造工艺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不断涌现的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技术,这其中尤其以钢铁、混凝土和玻璃在建筑上的广泛应用最为突出。
1、初期生铁结构1775~1779年第一座生铁桥(设计人:Abraham Darby)在英国塞文河上建造起来。
铁最初应用于屋顶,如1786年巴黎法兰西剧院的铁结构屋顶以及1801年建的英国萨尔福特棉纺厂的七层生产车间,是生铁梁柱和承重墙的混合结构,这里铁结构首次采用了工字形的断面。
•世界上第一座全部用生铁浇铸的桥,由于新颖的技术和材料,吸引了无数人来做为艺术品参观,现在是世界文化遗产。
• •第一章十八世纪下半叶~十九世纪下半叶欧美建筑黎圣日内维夫图书馆大厦第一章十八世纪下半叶~十九世纪下半叶欧美建筑第一章十八世纪下半叶~十九世纪下半叶欧美建筑第一章十八世纪下半叶~十九世纪下半叶欧美建筑•巴黎改建•自1853年起,法国赛纳区行政长官欧思曼执行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城市建设政策,在巴黎市中心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工程。
其目的是解决城市功能结构和人口增加由于急剧变化而产生的种种矛盾和对帝国首都进行景观装点外;其政治目的还在于从市中心区迫迁贫民无产阶级,改善巴黎贵族与上层阶级的居住环境。
•巴黎的干道规划为十字形加环形路,以香榭丽舍大道为东西主轴。
其中对称的中轴线道路布局以及纪念性碑柱或塑像的装饰性广场丰富了巴黎的城市面貌。
道路宽度与两旁建筑物的高度都有一定的比例规定,屋顶坡度也有定制。
巴黎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壮丽的市中心之一。
第一章十八世纪下半叶~十九世纪下半叶欧美建筑•巴黎改建把市中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这在当时是首创。
它适应了因城市结构的改变而产生的分区要求。
它也促进了城市的现代化。
但巴黎改建未能解决城市贫民窟问题,对国内和国际铁路网的形成而造成的城市交通障碍也未能解决。
第一章十八世纪下半叶~十九世纪下半叶欧美建筑•新协和村•欧文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