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的结构组成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真菌的基本结构
真菌的基本结构是由核鞘体和质壁组成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核鞘体是贮存遗传物质的细胞组织,它由表层的完整的细胞膜、核膜、核颗粒和核纤维等结构组成;质壁则是由多种组分组成的保护细胞外形及细胞功能的二维结构,其构建材料主要由多糖、蛋白质及脂质组成,也有芳香族化合物和脂肪酸等组分。
真菌还有其它细胞组分,如细胞外基质,是一种可溶性多糖,在真菌细胞外分布,赋予其弹性特性和抗拉力,与真菌菌丝的结合能力有关;真菌还含有脂肪酸,它们的比例取决于不同的物种,使真菌有容忍不同的环境条件的能力。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真菌的结构:真菌有单细胞的个体,也有多细胞的个体。
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多细胞的真菌由细胞形成菌丝。
有些菌丝位于营养物质的上面,称为直立菌丝;有些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称为营养菌丝。
细菌和真菌的比较:项目形态特点结构特点生殖方式营养方式菌落细菌个体十分微小,宽度 (或直径)约0.5~ 1微米;形状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都是单细胞个体,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有的有荚膜、鞭毛.有的可以形成芽孢分裂生殖 (裂殖)多数异养,少数自养较小,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个体大小差别较大,有十分微小的单细胞个体,也有大型的多细胞个体;多数为由菌丝构成的菌丝体少数为单细胞个体,多数为多细胞个体,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菌丝一般有隔膜孢子生殖,有的还进行出芽生殖(酵母菌)异养(寄生或腐生)较大,霉菌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有时呈现黄、褐、红、绿、黑等颜色特别提醒: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是指在细胞核的外面没有核膜包着,而真茵、植物和动物等细胞核的外面有核膜包被,这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
相关初中生物知识点:真菌的种类真菌的种类:分为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大型真菌),比如木耳、牛肝菌、香菇、灵芝等。
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大型真菌)的比较:真菌不同点形态微小较大大型结构有一个大液泡,单细胞生物无大液泡,菌丝连接,多细胞生物生殖方式主要是出芽生殖,环境恶劣时进行孢子生殖孢子生殖相同点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营养方式异养,腐生青霉和曲霉的比较:项目青霉曲霉不同点直立菌丝顶端着生孢子的结构呈扫帚状,孢子一般呈青绿色直立菌丝顶端着生孢子的结构呈放射状.孢子随种类不同呈现黄色、褐色、绿色、橙红色或黑色等相同点多细胞连接形成的菌丝构成,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营异养腐生,都能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易错点:误认为细菌和真菌都是有害的人们常常“谈菌色变”,其实在自然界中,大多数的菌类对人类是有益的,只有少数是有害的。
真菌的名词解释简短真菌是一类生物体,属于真菌界。
它们与动物、植物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既不具备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也不属于动物界的多细胞生物。
真菌包含了许多不同种类的生物,如酵母菌、霉菌、蓝菌等。
这些真菌广泛分布于地球的各个角落,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真菌的身体结构主要由菌丝构成。
菌丝是由单细胞的菌丝体组成的,它们像网状结构一样延伸,与其他菌丝交织在一起形成真菌体。
真菌的菌丝体能够通过分裂、孢子形成等方式繁殖。
这种独特的繁殖方式使得真菌具有较快的适应能力,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自然界中的分解者,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将死亡的动植物转化为营养物质,使之能够重新进入生物循环。
此外,真菌还与其他生物形成共生关系。
例如,真菌可以与植物的根部形成菌根,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同时植物也为真菌提供能量和保护。
这种共生关系对植物的生长和生存起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在自然界中的功能,真菌还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着多种作用。
在食品加工中,真菌被用于制作酱料、面包、啤酒等食品,其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某些真菌也被用作食用菌,如蘑菇、松茸等。
此外,真菌也可以用于药物的生产。
许多抗生素、抗癌药物等都是由真菌生产得到的。
因此,真菌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真菌并非完全有益。
一些真菌是病原体,可以导致动植物的疾病。
例如,某些霉菌可以导致作物生长不良、腐烂等问题。
另外,真菌还可以引发人类的感染疾病。
真菌感染通常发生在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中,如HIV感染者、器官移植患者等。
这些真菌感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需要及时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真菌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威胁。
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某些真菌种类的数量逐渐增加。
例如,在暖湿的环境下,霉菌的滋生速度可能加快。
这意味着真菌相关的疾病和问题可能会变得更加普遍和严重。
因此,了解真菌及其生态角色对人类和环境的健康至关重要。
总之,真菌是一类重要的生物体,它们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的分解和共生作用。
真菌的结构与分类真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生物,它们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分类。
本文将探讨真菌的结构和分类,并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真菌。
一、真菌的结构真菌的结构主要由菌丝、菌头和孢子组成。
1. 菌丝:菌丝是真菌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呈现出细长的线状结构。
菌丝通常生长在地下、土壤中或其他有机物表面,它们起到吸收养分的作用。
菌丝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吸收养分和水分。
2. 菌头:菌头是菌丝的末端结构,它用于吸收营养物质。
菌头通常以分枝的形式出现,使得真菌能够更好地吸收周围环境中的养分。
3. 孢子:真菌繁殖主要依靠孢子。
孢子是真菌的繁殖体,它们通常由菌头形成,并以不同的方式传播,如空气传播、水传播或生物传播。
孢子具有较高的存活能力,因此真菌可以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二、真菌的分类真菌可以根据其繁殖方式、生长形态和生态特征进行分类。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真菌分类。
1. 根据繁殖方式:真菌可以分为性菌和无性菌。
性菌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孢子,无性菌通过无性生殖方式产生孢子。
性菌的繁殖方式更为复杂,而无性菌的繁殖速度较快。
2. 根据生长形态:真菌可以分为丝状菌和子实体菌。
丝状菌的生长形态主要由菌丝组成,其菌丝通过地下或基质中扩散延伸。
子实体菌具有可见的果实体,如蘑菇、霉菌和酵母菌等。
3. 根据生态特征:真菌可以分为根菌、腐生菌和共生菌。
根菌与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关系,为植物提供养分;腐生菌以分解有机物为生,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循环;共生菌与其他生物形成共生关系,如真菌与昆虫的共生关系。
不同类型的真菌在结构和分类上存在差异,这使得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结论真菌是一类具有独特结构和分类的生物体。
菌丝、菌头和孢子是真菌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在吸收养分和繁殖中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繁殖方式、生长形态和生态特征等因素,真菌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了解真菌的结构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
简述真菌的结构特点
真菌是一类包括酵母菌、霉菌和滤菌在内的生物,其结构特点包括:
1. 真菌的细胞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由一个圆形细胞构成,而霉菌和滤菌是多细胞真菌,由多个细胞构成。
2. 真菌的细胞壁含有纤维素和壳多糖等物质,这使得真菌的细胞壁坚硬且耐久。
3. 真菌的细胞内含有真核细胞核,其中储存了菌丝发生和生殖的遗传信息。
4. 真菌的生命周期包括两种不同形态的阶段: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通常涉及两个不同的真菌细胞的融合,而无性生殖则是通过孢子的形式进行。
5. 真菌菌丝是由细胞长高而成的细长结构,通常分为两种类型: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
有隔菌丝内部存在隔膜,可以将细胞分隔开来,而无隔菌丝则没有这些隔膜。
6. 酵母菌在适宜条件下能够进行无性繁殖,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的酵母菌细胞。
7. 真菌可以通过菌丝在基质上生长和扩散,菌丝可以侵入和吸收基质中的有机物质。
总的来说,真菌具有多样的结构特点,适应了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生活方式和生存需求。
真菌的结构组成真菌的结构组成包括如下:营养体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称为营养体。
绝大多数真菌的营养体都是可分枝的丝状体,单根丝状体称为菌丝。
许多菌丝在一起统称菌丝体。
菌丝体在基质上生长的形态称为菌落。
真菌的菌丝有四种:气生菌丝、营养菌丝、匍匐菌丝、直立菌丝。
1、菌丝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呈管状,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质,无色或有色。
菌丝可无限生长,但直径是有限的,一般为2—30微米,最大的可达100微米。
低等真菌的菌丝没有隔膜(septum)称为无隔菌丝,而高等真菌的菌丝有许多隔膜,称为有隔菌丝。
此外,少数真菌的营养体不是丝状体。
而是无细胞壁且形状可变的原质团(plasmodium)或具细胞壁的、卵圆形的单细胞。
寄生在植物上的真菌往往以菌丝体在寄主的细胞间或穿过细胞扩展蔓延。
当菌丝体与寄主细胞壁或原生质接触后,营养物质因渗透压的关系进入菌丝体内。
有些真菌如活体营养生物侵入寄主后,菌丝体在寄主细胞内形成吸收养分的特殊机构称为吸器(haustorium)。
吸器的形状不一,因种类不同而异,如白粉菌吸器为掌状,霜霉菌为丝状,锈菌为指状,白锈菌为小球状。
2、菌丝组织体有些真菌的菌丝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可形成疏松或紧密的组织体。
菌丝组织体主要有菌核(sclerotium)、子座(stroma)和菌索(rhizomorph)等。
菌核是由菌丝紧密交织而成的休眠体,内层是疏丝组织,外层是拟薄壁组织,表皮细胞壁厚、色深、较坚硬。
菌核的功能主要是抵抗不良环境。
但当条件适宜时,菌核能萌发产生新的营养菌丝或从上面形成新的繁殖体。
菌核的形状和大小差异较大,通常似绿豆、鼠粪或不规则状。
子座是由菌丝在寄主表面或表皮下交织形成的一种垫状结构,有时与寄主组织结合而成。
子座的主要功能是形成产生孢子的机构,但也有度过不良环境的作用。
菌索是由菌丝体平行组成的长条形绳索状结构,外形与植物的根有些相似,所以也称根状菌索。
菌索可抵抗不良环境,也有助于菌体在基质上蔓延。
真菌的形态特征
真菌是一类不同于植物和动物的生物,它们具有自己独特的形态特征。
以下是真菌的一些形态特征:
1.菌丝体:真菌的主体是由细长、分枝的菌丝组成。
菌丝体
是细长而无色的丝状结构,由称为菌丝的单细胞组成。
菌
丝可以在不同的介质中生长,如土壤、腐殖质、植物组织
等。
2.孢子:真菌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孢子是真菌的繁殖体,可
以通过风、水、动物等方式传播。
孢子在真菌的生命周期
中扮演重要角色,有不同的形态和颜色,可以根据种类进
行分类。
3.孢子囊:部分真菌的孢子形成在孢子囊内。
孢子囊是一种
器官,通常是圆形或长形,内部包含大量的孢子。
孢子孵
化后会释放出新的菌丝体。
4.菌盖和菌褶:某些真菌的生殖器官是具有特定形状和颜色
的菌盖和菌褶。
菌盖是菌丝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盘状结构,覆盖在顶部。
菌褶是指菌盖的底部,具有垂直排列的褶皱。
5.菌柄:菌柄是连接菌盖和地面或其他基质的结构。
菌柄的
长度、形状和颜色可能因真菌种类而异。
需要注意的是,真菌群体的形态特征可以因种类而异,在真菌界有广泛的多样性。
真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如子囊菌、担子菌和子囊菌等,每个类群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特征。
对于精确
的真菌确定和分类,需要进一步观察和分析其菌丝、孢子、子囊等结构,并结合生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综合判断。
真菌的结构知识点真菌是一类特殊的生物,它们在生物界中独立成类,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
真菌的结构具有很多特点,下面将逐步介绍真菌的结构知识点。
1.单细胞真菌的结构单细胞真菌是由单个细胞组成的,最常见的代表是酵母菌。
它们的结构相对简单,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
细胞壁是单细胞真菌独有的特点,它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细胞膜则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关口。
2.多细胞真菌的结构多细胞真菌由许多细胞组成,其中最常见的是霉菌。
多细胞真菌具有复杂的结构,包括菌丝、菌核和孢子等部分。
菌丝是由无数细长的丝状细胞组成,它们相互交织形成菌丝体。
菌核则是真菌的主体,包含有真菌的细胞核和细胞质等。
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器官,可以通过风、水或其他媒介传播。
3.真菌的生殖结构真菌的生殖结构多样,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是通过孢子繁殖,包括分生孢子和营养孢子等。
有性生殖则需要两个不同的真菌细胞进行交配,形成新的菌核和孢子。
真菌的生殖结构是其繁殖和传播的关键。
4.真菌的营养结构真菌的营养结构与其他生物有很大的差异。
真菌不具备光合作用,无法自己合成有机物质,而是通过吸收有机物质进行生存。
真菌通过菌丝体吸收营养物质,分泌酶分解有机物质,并将其转化为可供自身利用的形式。
5.真菌的附着结构真菌的附着结构主要包括菌丝和菌盖。
菌丝是真菌的主要体部,用于吸收养分和传导物质。
菌盖则是真菌的顶部,起到保护内部生殖器官的作用。
菌盖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根据不同的真菌种类而有所区别。
总结起来,真菌的结构包括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种类型。
单细胞真菌由单个细胞组成,而多细胞真菌由许多细胞组成。
真菌的结构中包括菌丝、菌核、孢子、细胞壁、细胞膜等部分。
真菌的生殖结构包括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而营养结构则是通过吸收有机物质进行。
附着结构中的菌丝和菌盖起到重要的功能。
通过对真菌的结构知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真菌的生活方式和特点。
真菌的结构组成
真菌的结构组成包括如下:
营养体
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称为营养体。
绝大多数真菌的营养体都是可分枝的丝状体,单根丝状体称为菌丝。
许多菌丝在一起统称菌丝体。
菌丝体在基质上生长的形态称为菌落。
真菌的菌丝有四种:气生菌丝、营养菌丝、匍匐菌丝、直立菌丝。
1、菌丝结构
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呈管状,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质,无色或有色。
菌丝可无限生长,但直径是有限的,一般为2—30微米,最大的可达100微米。
低等真菌的菌丝没有隔膜(septum)称为无隔菌丝,而高等真菌的菌丝有许多隔膜,称为有隔菌丝。
此外,少数真菌的营养体不是丝状体。
而是无细胞壁且形状可变的原质团(plasmodium)或具细胞壁的、卵圆形的单细胞。
寄生在植物上的真菌往往以菌丝体在寄主的细胞间或穿过细胞扩展蔓延。
当菌丝体与寄主细胞壁或原生质接触后,营养物质因渗透压的关系进入菌丝体内。
有些真菌如活体营养生物侵入寄主后,菌丝体在寄主细胞内形成吸收养分的特殊机构称为吸器(haustorium)。
吸器的形状不一,因种类不同而异,如白粉菌吸器为掌状,霜霉菌为丝状,锈菌为指状,白锈菌为小球状。
2、菌丝组织体
有些真菌的菌丝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可形成疏松或紧密的组织体。
菌丝组织体主要有菌核(sclerotium)、子座(stroma)和菌索(rhizomorph)等。
菌核是由菌丝紧密交织而成的休眠体,内层是疏丝组织,外层是拟薄壁组织,表皮细胞壁厚、色深、较坚硬。
菌核的功能主要是抵抗不良环境。
但当条件适宜时,菌核能萌发产生新的营养菌丝或从上面形成新的繁殖体。
菌核的形状和大小差异较大,通常似绿豆、鼠粪或不规则状。
子座是由菌丝在寄主表面或表皮下交织形成的一种垫状结构,有时与寄主组织结合而成。
子座的主要功能是形成产生孢子的机构,但也有度过不良环境的作用。
菌索是由菌丝体平行组成的长条形绳索状结构,外形与植物的根有些相似,所以也称根状菌索。
菌索可抵抗不良环境,也有助于菌体在基质上蔓延。
有些真菌菌丝或孢子中的某些细胞膨大变圆、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而形成厚垣孢子(chl amydospore)。
它能抵抗不良环境,待条件适宜时,再萌发成菌丝。
繁殖体
当营养生活进行到一定时期时,真菌就开始转入繁殖阶段,形成各种繁殖体即子实体(fruitingbody)。
真菌的繁殖体包括无性繁殖形成的无性孢子和有性生殖产生的有性孢子。
1、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是指营养体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个体的繁殖。
它的基本特征是营养繁殖通常直接由菌丝分化产生无性孢子。
常见的无性孢子有三种类型:
(1)、游动孢子(zoospore):形成于游动孢子囊内。
游动孢子囊由菌丝或孢囊梗顶端膨大而成。
游动孢子无细胞壁,具1-2根鞭毛,释放后能在水中游动。
(2)、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形成于孢囊孢子囊内。
孢子囊由孢囊梗的顶端膨大而成。
孢囊孢子有细胞壁,无鞭毛,释放后可随风飞散。
(3)、分生孢子(conidium):产生于由菌丝分化而形成的分生孢子梗上,顶生、侧生或串生,形状、大小多种多样,单胞或多胞,无色或有色,成熟后从孢子梗上脱落。
有些真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还着生在分生孢子果内。
孢子果主要有两种类型,即近球形的具孔口的分生孢子器和杯状或盘状的分生孢子盘。
2、有性生殖
真菌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一般到后期)就进行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经过两个性细胞结合后细胞核产生减数分裂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多数真菌由菌丝分化产生性器官即配子囊,通过雌、雄配于囊结合形成有性孢子。
其整个过程可分为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质配,即经过两个性细胞的融合,两者的细胞质和细胞核(N)合并在同一细胞中,形成双核期(N N)。
第二阶段是核配,就是在融合的细胞内两个单倍体的细胞核结合成一个双倍体的核(2N)。
第三阶段是减数分裂,双倍体细胞核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形成四个单倍体的核(N),从而回到原来的单倍体阶段。
经过有性生殖,真菌可产生四种类型的有性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