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修补涂装之底材处理常见缺陷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6
汽车涂装的缺陷和改进措施
1.色差:上色时出现涂层与原车色差显著,可以通过颜料调配技术和选择合适的喷涂设备来减少。
2.鱼眼:涂装过程中出现小凹陷或气泡,可以通过控制喷涂室内的灰尘和湿度来防止。
3.刷痕:涂装过程中产生的不均匀纹路,可以通过提高喷涂技术和使用优质刷子来减少。
4.漏涂:涂装过程中出现漏涂或漏涂现象,可以通过加强喷涂技术和提高工人技能来预防。
5.起泡:涂装后出现表面起泡现象,可以通过控制涂料配方和喷涂压力来防止。
6.颜料脱落:涂装后,颜料容易脱落或剥落,可以通过改进涂料剂型和增加附着力来解决。
7.粗糙度:涂装后表面出现粗糙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喷涂技术和改善涂料流动性来改进。
8.分层:涂层出现明显的分层问题,可以通过改进涂料配方和增加改性剂来减少。
9.过度喷涂:涂装时喷涂过多导致颜料厚度不均匀,可以通过控制喷涂压力和速度来改善。
10.残留物:涂装后出现涂料表面残留物,可以通过加强清洁工作和减少灰尘污染来解决。
11.颜色不均匀:涂装后颜色不均匀,可以通过加强调色技术和使用均匀的涂料来改善。
12.褪色:长时间使用后,涂装颜色易褪色,可以通过使用耐候性更好的涂料来提高。
13.刮痕:涂装后容易出现刮痕,可以通过加强涂层硬度和使用质量更好的清洁工具来防止。
汽车涂装常见的质量缺陷及其对策摘要:汽车涂装一般是指各种类型汽车车身以及零部件的涂装。
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一种,90%以上的汽车外表面是涂漆面。
涂层质量的优劣(外观、亮度、光泽、颜色等)是人们对汽车质量的直观评价,因此它直接影响着汽车市场的竞争力。
直接影响汽车的耐腐蚀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无论是汽车制造还是汽车维修行业,汽车表面涂装都被列为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就汽车涂装常见的质量缺陷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汽车;涂装工艺;质量缺陷;对策前言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市场中各系各品牌的汽车数不胜数,正因如此,用户选择产品的空间日益增大,而市场竞争则更加激烈。
消费者在选择汽车产品时,除了以往注重的品牌和性能外,已渐渐将目光转向了产品的外观装饰性,而影响装饰性的最大涂装问题便是涂层缩孔、鱼眼、颗粒、橘皮、流挂、发花、露底、针孔、失光。
能否找到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制定详细的整改措施和利用合理的修补方法,决定了车身表面质量的好坏。
1汽车涂装的概述涂装是指将涂料涂覆于被涂物表面,经干燥成膜的过程。
在汽车涂装领域,人们通常认为喷漆等同于涂装,这样理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涂装材料不仅包括油漆,同样焊缝密封胶、抗石击涂料、防腐蜡以及铰链蜡等等涂装材料均是涂装范畴内的涂料。
涂装的三个要素是:涂装材料、涂装工艺和涂装管理。
涂装材料的质量和工艺配套性是获得优质涂层的基本条件;涂装工艺是充分发挥涂层材料性能,获得优质涂层,降低涂装生产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涂装管理是保证涂装过程实施、保证涂装质量稳定、达到涂装目的和最佳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2汽车涂装常见的质量缺陷2.1颗粒问题颗粒问题是汽车涂装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是由于涂料中存在异物或涂料变质。
喷涂过量、闪光漆中铝粉过多等等问题造成的,还有在涂装过程中灰尘等固体材料飞到漆膜表面形成颗粒,直接影响车身外观。
产生颗粒问题的主要原因也包括很多方面,如果涂装车间的空气中灰尘太多,清洁度较低,灰尘在涂装的过程中附着在表面。
涂装过程中产生的涂膜缺陷及防治一、遮盖力差(覆盖不良)现象:因涂料的遮盖力差或喷得太薄,透过漆膜可以看见下层表面的颜色,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难以喷漆的区域,车身下保护板或尖锐的边角处。
成因:•喷涂方法不当。
UV,辐射,水性,粉末,溶剂•使用过份慢干稀释剂,在未达到足够漆膜厚度前形成了垂流。
•油漆混合不均匀或过份稀释。
•由于研磨、抛光过度,减小了色漆层的厚度,或喷涂层数太少。
p'| •使用了劣质不良的稀释剂。
预防:•使用正确的喷涂方法,保证漆膜厚度适当,平整均匀。
•喷涂室的空间要合适,照明条件要好,喷涂时要特别注意不可接近区域的涂膜质量。
•要将油漆彻底混合均匀。
•禁止对漆膜过度抛光。
要特别注意边角区域。
•使用良好的正确的稀释剂。
补救:让漆料略干后重喷或将缺陷区域打磨平,然后重新喷漆。
二、失光(失去光泽或低光泽)涂剂现象:漆膜干燥前光泽丰满,干燥后缺少光泽或日后漆膜光泽逐渐消失。
成因:•底漆附着力差,或底漆未彻底固化就在其上喷涂面漆。
•油漆中使用的稀料质量太差或型号不对,或者使用了其他不配套或质量较差的固化剂。
•油漆调配或喷涂方法不当,如粘度过低,雾化过度。
•基底表面质量太差。
•由于湿度太大或温度太低,油漆干燥速度太慢。
溶剂蒸气或汽车尾气侵入了漆膜表面。
•漆膜表面受到了蜡、油、肥皂水或水的污染;或烤房中空气污秽,喷房中排气不良,使干固的喷粒落在已喷好的表面上。
•在新喷涂的漆膜上使用了太强洗涤剂或清洁剂,或者喷完后过早地进行抛光,或者使用的抛光蜡太粗。
•面漆或清漆喷得太薄。
预防:•使用合格的底漆,要等底漆层充分干燥后再在其上喷涂面漆。
•只使用推荐型号的稀料和合格的固化剂。
•要充分搅拌油漆,保证喷漆环境符合要求,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喷涂,喷涂厚度适当。
•彻底地清理基底表面。
•要保证漆膜在温暖、干燥的条件下进行干燥。
•干燥过程中,漆膜表面要有适当的空气流动。
•喷涂面漆之前,应当用清洁剂揩擦底漆层,彻底清洁表面。
涂装过程中常见缺陷及处理方法摘要:现代社会,汽车成为十分普通的代步工具,对人们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车辆的造型精美、漆面光亮且颜色合理的汽车,能够带给人们愉悦的驾驶体验。
汽车涂装是汽车生产制造的关键环节之一,涂装质量也成为评价维修质量的关键指标。
涂装质量不但对汽车的综合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同样也成为抗腐蚀与增加使用年限的重要因素之一。
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汽车涂装过程存在的质量缺陷,然后对具体的汽车涂装工艺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涂装;质量缺陷;控制措施1汽车涂装常见质量缺陷1.1缩孔、鱼眼1)现象。
涂面出现涂膜被压扁而形成的凹状,因为涂膜上下层表面存在各不相同的张力,成膜阶段,上层湿膜表面存在的张力明显未能超过下层湿膜表面存在的张力的情况下,则会形成缩孔情况。
涂面在表干状态之前,由于存在同涂料彼此不相容异物,涂料无法均匀涂抹与附着,出现抽缩情况并露出被涂面,以此产生鱼眼情况。
2)产生原因。
一是环境因素:周围存在有机硅类等其他感染物质,涂装环境空气清洁度不够,可能存在灰尘或漆雾等情况;涂装环境温度相对较低,湿度相对较大。
二是设备因素:调漆设备以及工具存在不干净的情况;涂装设备以及工具。
服装等存在不干净的情况。
三是作业因素:底材脱脂不合理,表面存在一定的异物附着;旧涂膜未能完全进行打磨,产生相应的缺陷问题;涂层厚度较大。
1.2颗粒1)现象。
涂面形成凸起物,主要是由于指触干前涂膜表面存在异物附着,因此形成凸状。
2)产生原因。
一是环境因素:喷涂环境空气清洁度不够,存在灰尘以及纤维等;空气流通性较差,漆雾相对较多;喷涂温度相对比较高,或稀释剂过快完全挥发。
二是设备因素:喷涂压力未能达标,雾化情况不良;喷枪未能彻底清晰干净;输漆循环系统未能采取有效处理,过滤网设置不合理。
三是涂装因素:操作人员服装存在不干净的情况,或材质存在纤维掉落情况;车体洁净程度不够,或清扫时工具出现纤维掉落情况;底材存在并清除的凸起物。
73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1·08下半月在车辆涂装过程中,由于生产环境、工具设备及人为因素等的影响,会造成各种各样的缺陷,从而影响涂膜质量,造成不必要的返工返修。
本文列举了在涂装过程中常见的集中缺陷,分析了缺陷产生的原因,给出了具体的纠正措施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1 尘点尘点缺陷的形状如图1所示,产生的原因如下。
(1)空气中的尘土污物散落在湿漆膜上。
(2)在涂装过程中,翼子板、车门和嵌条等部位有尘土、污物散落。
(3)漆液在进行喷涂前未经充分搅拌。
(4)使用溶解性较差或者不正确的稀释剂稀释。
(5)喷枪用过之后未彻底清理。
(6)使用了容器存放时结过皮的油漆。
(7)过滤方法不正确。
避免尘点缺陷及补救措施如下。
(1)保持涂装工作场所整洁,用水冲刷墙壁和地板。
(2)彻底清理漆面上的灰尘和污物。
(3)保持施工场所通风。
(4)用喷枪喷涂双液型油漆之后,应彻底清理喷枪。
(5)油漆使用之前,应充分搅拌。
(6)使用推荐的稀释剂,并在使用前应进行过滤。
(7)对喷涂过程中漆面上出现的异物颗粒,应使用细竹签或类似器具予以清除。
(8)对附着于喷漆表面上的细小异物颗粒,应使用复合剂或通过打磨予以清除。
(9)如果埋在漆膜中的异物长而深,则使用400号或者更精细的金刚砂纸以湿态打磨方式将其清除,然后补漆。
2 漆液流挂漆液流挂缺陷的形状如图2所示,产生的原因如下。
(1)使用了蒸发速度极慢的稀释剂,并且一次喷涂漆层过厚。
(2)喷涂雾形未经正确调整,导致表面喷涂不均匀,或喷幅过度重叠。
(3)温度过低,漆膜干燥速度过慢。
避免漆液流挂及补救措施如下。
(1)使用正确的稀释剂,调整稀释比例。
涂装过程中常见缺陷及处理方法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花建新图1 尘点74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1·08下半月(3)喷涂前,调整雾形。
测试喷涂雾形,并调整喷枪,使其规则移动。
(4)在进行强制干燥时,要注意漆面不要出现针孔(气泡)。
出现漆液流挂时,用水砂纸清除流挂漆膜,然后用研磨剂修整漆面,或者重喷。
汽车涂装常见的质量缺陷及其对策汽车涂装质量缺陷是指在汽车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涂装表面出现的各种问题。
这些质量缺陷会严重影响汽车的外观和耐久性,同时也会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负面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汽车涂装质量缺陷及其对策。
1.颜色不匹配颜色不匹配是指涂装表面的颜色与车身其他部分的颜色不协调。
这种问题通常是由于涂料配方或施工工艺不当造成的。
对策包括加强涂料配方的稳定性,确保色差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优化涂装工艺,提高颜色匹配的准确性。
2.涂层剥落涂层剥落是指汽车表面的涂层出现脱落或剥落的现象。
这种问题通常是由于底漆和面漆之间的粘附力不够或涂料质量不合格造成的。
对策包括加强底漆和面漆之间的粘附力,通过改进涂料配方和涂装工艺来提高涂层的粘附性。
3.气泡和鱼眼气泡和鱼眼是指涂装表面出现的小气泡或凹凸不平的现象。
这种问题通常是由于涂装过程中的灰尘、油脂或其他杂质进入涂层造成的。
对策包括改善工作环境,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加强工件的净化和涂装前的处理,确保涂层表面光洁无杂质。
4.色差和划痕色差和划痕是指涂装表面出现的颜色不均匀或划痕的现象。
这种问题通常是由于施工工艺不当、涂装设备不良或外界磨损等因素造成的。
对策包括改进施工工艺,提高涂装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加强保养和维护,减少外界磨损对涂装表面的影响。
5.线条和凹陷线条和凹陷是指涂装表面出现的直线或凹陷的痕迹。
这种问题通常是由于涂装设备不良或施工工艺不当造成的。
对策包括改进涂装设备,提高喷涂均匀性和覆盖率;加强施工工艺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涂装表面的平整和一致。
为了确保汽车涂装的质量,汽车制造商应加强质量控制和检测,确保涂装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也应注意检查涂装表面是否存在质量缺陷,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向售后服务部门投诉和维权。
只有通过制造商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汽车涂装的质量,提升汽车品牌形象,满足消费者对于汽车外观和品质的要求。
88交通科技与管理技术与应用0 前言近年来,经济水平的提升在促进行业发展的同时也更为主动性地刺激了人们的需求。
拿汽车来说,其不仅仅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其美观性、协调性以及环保性等诸多辅助性能也成为人们当下关注的重点,甚至成为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为此,应该对汽车的相关技术优化和质量防控策略给予足够关注。
1 汽车涂装的涂料及涂膜应满足的特性需求分析1.1 耐腐蚀性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为了保证其使用性能,就应该保证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通常情况下,要保证汽车涂层与汽车自身的寿命相等。
也就是说,如果汽车的使用寿命为5年到10年,那么汽车涂层也应该能够在这段时间内无论面对多么复杂的气候条件以及各种因素的腐蚀,都能够维持住其自身的光泽和性能,不能起泡、也不能开裂,更不能脱粉等等,只有保证这些性能正常,才能够有效避免车身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进而起到良好的耐腐蚀性。
为此,涂膜应该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随着汽车的每一次震动,其也具有良好的缓冲和适应性,以保证汽车涂膜的稳定性[1]。
1.2 配套性构成汽车的零部件非常多,复杂多样,在运行中,不仅要保证零部件整体的协调性,也应该关注其配套效果,使其符合汽车整体的性能需求,实现顺利作业。
无论是涂装方式还是涂膜的干燥办法都应该满足汽车的特色需求,这样才能够凸显其个性和价值,给人更多的舒适感和吸引力[2]。
与此同时,涂层还应该具有较强的恢复性和适应性,保证色调优雅,表面平滑[3]。
1.3 环保性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之下,各行各业都在将环保因素逐步渗透到技术应用之中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综合平衡的效果。
在此环境背景之下,对于汽车涂装环节也应该注意环保清洁工作,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时对于涂料的选择也应该关注其自身的温度适应性,环境保护性,减少对有害材料的应用,尽可能选择可回收和重复利用的材料,这样能够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实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标[4]。
常见涂装缺陷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在涂装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剥皮、失去附着力、附着差、脱落等现象。
此类现象为基底与漆层之间失去附着力,包括面漆与底漆或旧漆之间、底漆和金属漆之间。
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清洁或准备不当包括:1、水磨底漆时使用的水砂纸号数太高,超过1000#以上,使底漆表面过于光滑,不利于面漆的附着。
2、底漆表面研磨后的研磨灰尘或其它表面污染物若未确实彻底清除,则表面漆层将不能够与底漆层发生适当稳定的接触,以致于造成粘合不良。
3、底漆水磨后未能使水份完全干燥,或底面在施工前受潮,使其难以正常干燥,出现粘合不良现象。
4、使用了不当的材料(如:汽油)作为清洁剂,不但不能去除硅、矽等腊质,留下一些高沸点的残留物在表面留下一层连续的“油膜”。
建议清洁材料使用L919除油剂。
5、粘尘布使用不当也会造成涂料的附着力降低。
使用中必须擦拭速度要快,力量要轻一些,否则会在表面留下过多的粘性杂质,影响涂料的附着力。
二、涂料在调色过程中搅拌不够均匀在涂料的使用中,要注意固化剂及稀料的加入要符合要求,即按比例先加入固化剂并均匀搅拌2~3分钟,然后再按比例加入相应的稀料,并均匀搅拌2分钟左右,这样能够保障喷涂后的漆膜均匀一致。
三、没有使用合适的底漆特别在硝基底漆的选择和使用中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硝基底漆使用上比较混乱,有的修理厂甚至使用很多非汽车修补漆涂料,象装修类的底漆等。
这样的底漆往往存在两个方面的致命缺陷。
一是底漆施工干燥后硬度太高,不适合下一道的面漆施工,一般这样的底漆在面漆脱落后可以看到底漆的表面又滑又硬,即底漆之硬度远大于面漆,在这样的底面上很难形成良好的附着力。
二是很多低价底漆为降低成本造成其中的体质颜料严重超标或采用过量的滑石粉,与面漆的附着力严重下降。
四、使用1K灰底漆或2K黄底漆时未采用适当稀料采用了挥发过快的稀料,极易造成底漆成膜不良,表面存在疏松的粉质层,与面漆的附着力大大降低。
五、底漆的施工存在严重问题与底漆配合使用的稀料是劣质稀料,其中含水量超标,造成底漆含水难以干燥而造成面漆附着力降低。
汽车修补涂装之底材处理常见缺陷摘要汽车修补涂装中底材处理工艺根据底材不同、漆膜受损情况不同采用处理工艺也不尽相同。
本文根据涂装教学实践主要阐述了底材处理中常见缺陷产生原因,以及防范措施。
对操作进行分析,总结出工艺操作中的要领,从而提升操作者的工艺水平,降低返修率。
关键词汽车修补涂装;底材处理;操作要领0引言汽车修补涂装中底材处理是最重要的环节,它要花费整个修补涂装作业60%的时间,其质量好坏又是直接影响涂层使用寿命和装饰效果。
底材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底材表面的油污、锈蚀等异物,提供适合于涂装的清洁表面,能显著提高涂膜附着力和耐腐蚀能力。
涂装前处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涂装质量的优劣,进而关系到汽车寿命的长短。
底材处理工艺流程根据底材和漆膜的受损情况的不同也不尽相同。
本文选择了涂装教学情景中学习者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在漆面出较严重损伤时修补涂装过程中,常遇到的缺陷:羽状边过渡不平滑、刮涂腻子未填平、腻子未填实等。
1 羽状边过渡不平滑羽状边是除旧去受损旧漆后,裸露底材与旧漆层接口处出现类似羽毛状的边缘故名羽状边。
要求旧漆面、底材以及羽状边三者过渡要平滑,羽状边宽度越宽过渡越平滑。
一般情况下要求羽状边宽度达到3cm~5cm,以保证后续腻子刮涂和打磨质量。
1.1 产生原因出现羽状边过渡不平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打磨操作不当。
打磨操作工艺是初学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
1)除旧漆时,直接从受损区边缘开始打磨,底材和旧漆面产生明显的台阶。
在后期的羽状边打磨过程中这个台阶很难磨平,从而导致羽状边过渡不平滑;2)打磨羽状边时,磨头运动轨迹不对使羽状边过渡不平滑。
若磨头运动轨迹以受损区中心沿半径方向向四周辐射方式打磨,羽状边内缘很容易被磨掉,导致过度不平滑;3)打磨羽状边时,磨头与钣件倾斜使羽状边过渡不平滑。
磨头外缘处压力最大且速度最快,磨削能力最强,磨头外缘作用于羽状边内缘时,内缘迅速被磨掉,导致过度不平滑。
涂装常见缺陷及处理原子灰虽然品质优异,施工方便,但施工若不注意,也会发生施工缺陷,涂装常见缺陷、主要原因及处理高档原子灰系统MT-006标准型特点:具有良好的气干性、柔韧性、附着力强,并有打磨性,可以替代同类进口产品。
用途:使用于高档轿车车体的修补与找平,同样也适用于中巴、大客车、机床、卡车、农用车、船舶等的修补与找平。
产品规格:4kg/桶MT-006耐高温烘烤型(镀锌板专用)特点:具有良好的气干性、打磨性,极好的附着力,并可耐160℃高温烘烤,极限温度可达210℃而不龟裂,不起泡,不脱落,能与各种高温烘烤漆配套使用。
用途:可用于镀锌板,并有MT-006标准型的所有用途。
产品规格:3.5kg/桶MT-006静电喷涂型特点:具有良好的气干性、打磨性,极好的附着力,并可耐160℃高温烘烤,极限温度可达210℃而不龟裂,不起泡,不脱落,并有良好的导电性。
用途:主要用于粉末静电喷塑。
产品规格:3.5kg/桶中高档原子灰系列MT-007原子灰特点:具有良好的气干性、柔韧性、打磨性,附着力好,价格适用。
用途:使用于中高档汽车车体的修补与找平,同样也适用于机床、卡车、农用车、船舶等的修补与找平。
汽车制造业较为适用。
产品规格:MT-007:4kg/桶;MT-009:3kg/桶MT-008原子灰;MT-009原子灰特点:具有良好的气干性好、打磨性好,附着力好,较好的耐高温性,价格偏低。
用途:使用于中高档汽车车体、机床、卡车、农用车、船舶等的修补与找平。
产品规格:3kg/桶、4kg/桶经济型系列“锡德”-飞马原子灰:红“锡德”原子灰特点:具有气干性好,打磨性好,附着力好,价格较低。
用途:使用于汽车车体、机床、卡车、农用车、船舶等的修补与找平。
在制造业中使用广泛。
产品规格:飞马:3kg/桶、4kg/桶;红锡德:3kg/桶“锡德”-联邦原子灰:MT-820原子灰特点:具有气干性好,打磨性好,附着力好,价格低。
用途:使用于汽车车体、机床、卡车、农用车、船舶等的修补与找平。
汽车修补涂装之底材处理常见缺陷
摘要汽车修补涂装中底材处理工艺根据底材不同、漆膜受损情况不同采用处理工艺也不尽相同。
本文根据涂装教学实践主要阐述了底材处理中常见缺陷产生原因,以及防范措施。
对操作进行分析,总结出工艺操作中的要领,从而提升操作者的工艺水平,降低返修率。
关键词汽车修补涂装;底材处理;操作要领
中图分类号u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
94-0083-02
0引言
汽车修补涂装中底材处理是最重要的环节,它要花费整个修补涂装作业60%的时间,其质量好坏又是直接影响涂层使用寿命和装饰效果。
底材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底材表面的油污、锈蚀等异物,提供适合于涂装的清洁表面,能显著提高涂膜附着力和耐腐蚀能力。
涂装前处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涂装质量的优劣,进而关系到汽车寿命的长短。
底材处理工艺流程根据底材和漆膜的受损情况的不同也不尽相同。
本文选择了涂装教学情景中学习者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在漆面出较严重损伤时修补涂装过程中,常遇到的缺陷:羽状边过渡不平滑、刮涂腻子未填平、腻子未填实等。
1 羽状边过渡不平滑
羽状边是除旧去受损旧漆后,裸露底材与旧漆层接口处出现类似
羽毛状的边缘故名羽状边。
要求旧漆面、底材以及羽状边三者过渡要平滑,羽状边宽度越宽过渡越平滑。
一般情况下要求羽状边宽度达到3cm~5cm,以保证后续腻子刮涂和打磨质量。
1.1 产生原因
出现羽状边过渡不平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打磨操作不当。
打磨操作工艺是初学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
1)除旧漆时,直接从受损区边缘开始打磨,底材和旧漆面产生明显的台阶。
在后期的羽状边打磨过程中这个台阶很难磨平,从而导致羽状边过渡不平滑;
2)打磨羽状边时,磨头运动轨迹不对使羽状边过渡不平滑。
若磨头运动轨迹以受损区中心沿半径方向向四周辐射方式打磨,羽状边内缘很容易被磨掉,导致过度不平滑;
3)打磨羽状边时,磨头与钣件倾斜使羽状边过渡不平滑。
磨头外缘处压力最大且速度最快,磨削能力最强,磨头外缘作用于羽状边内缘时,内缘迅速被磨掉,导致过度不平滑。
1.2 防范措施
1)除旧漆时以受损区中心开始逐渐向外延展的方式去除旧漆,尽量不要产生明显的台阶。
若是选用气动打磨机除旧漆时,主要是靠磨头外缘旋转力切削旧漆膜,其打磨头与钣件表面成15°~20°夹角,压力不能过重;
2)打磨羽状边时,要“保护”好羽状边的内缘,外缘向外扩展。
磨头运动轨迹与羽状边弧线一致,压力不能过大,着力点在羽状边的外缘处;
3)打磨羽状边时,磨头与钣件表面要贴合,防止小面积接触迅速磨掉羽状边内缘。
2 腻子未填平
待羽状边制作完成,将钣件表面清洁除油后,对钣件刮涂腻子。
刮涂腻子主要是为了填补钣件表面的缺陷,如凹坑、裂纹、焊接缝、锈眼等,以获得平整光滑的表面。
为了给后续打磨加工保留足够的打磨余量,所以刮涂腻子区域要高于钣件平面。
2.1 产生原因
对于较深的凹陷,刮涂腻子后在打磨腻子时可能会发现中间还有未打磨到的区域,这就是未将中间的凹陷完全堆起来,还存在小凹陷。
产生原因可能有:
1)刮涂腻子时,以腕关节为中心运刮。
初学者在刮涂腻子时,很容易用腕关节来控制刮刀,此时刮刀口以腕关节为中心作圆弧运动。
当刮刀与钣件表面垂直时,刮刀口距离钣件最近,会刮去“多余”的腻子,产生凹陷;
2)刮涂区域较大时,刮刀在中间区域没有参考部位,若用力过大或刮刀与钣件角度过大使中间区域没有堆起来。
2.2 防范措施
1)刮涂时按照正确的操作要领执行:右手握刮刀,左手持托板,在托板上调匀腻子;刮刀与钣件呈50°~60°角倾斜;刮腻子时先
填坑再普遍刮,对孔隙要填满、压实,表面要平整。
运刮时的控制点主要是刮刀口和刮刀倾斜角度,保证刮刀口的运动轨迹与钣件表面相一致,腻子的外型特征才能与钣件表面相一致;
2)刮涂区域较大时,要遵循刮刀只向一面刮涂,如从上往下刮、从前往后刮或从下往上刮等。
第一道刮涂时,将刮刀口一部分压在旧漆面上,以此为基准控制刮刀运动轨迹;将偏向中心区刮刀口略略向上抬起,保证腻子区中间高于四周;在刮涂过程中,实时观察每一道腻子接口是否平直,接口越平直说明刮涂腻子也超平整。
3 腻子未填实
刮涂腻子待干燥打磨后其表面可能会出现大小不一的小孔(砂眼)的现象说明刮涂腻子时未填实。
当砂眼数量过多或孔径偏大时,中涂底漆无法填平小孔,它就会影响面漆喷涂质量。
3.1 产生原因
腻子未填实的原因主要是操作不当造成的。
1)腻子调配不当,腻子活化时间太短,在刮涂中还未及时压实收平腻子时腻子已经开始固化;
2)刮涂腻子层太厚,内部孔隙无法压实;
3)多次修刮腻子,使腻子表面粗糙,为下道刮涂提供了不平整表面,也是产生砂眼的根源。
3.2防范措施
1)腻子与固化剂的调配一定要按照产品说明给定的比例调配。
在此范围内可以根据环境温度和自己熟练程序来微量调整。
对于温度较高或初学者来说固化剂量可以取小值,以此来“延长”活化时间,为操作者提供更多的作业时间;
2)腻子刮涂层数一般为1~3层。
第一层腻子要稠些,要把明显的凹坑及缺陷填平,不需光滑;第二层腻子稍稀些,刮涂厚度应比第一层薄,面积要盖过第一层,刮涂时还是以填平低凹处为主。
满刮时注意方向,应顺流线型方向(按汽车造型水平方,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第三层腻子再稀些,调配腻子要有一定的韧性。
刮涂时以手的压力与刮具弹性相配合,使刮涂的腻子表面光滑;
3)每道腻子修刮次数不宜过多,尽量一次刮成或允许有一个往返。
各层腻子的接口应错开,即不要使各层腻予的接口在同一部位,以免产生缺陷。
4 结论
我国的车身涂装行业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技术方面。
国内技术人员工作中存在着消极的施工态度,这样是难以使涂装行业更上一个档次的。
若要完成一次出色的车身面漆修补喷涂工作,底材处理的质量好坏是保证涂装质量的前提。
刮涂腻子总体要求平、实、光。
底材处理过程中注意清洁、除油要彻底;以稳妥为主,以精细为准,以质量为准。
参考文献
[1]宋明.如何提升汽车修补涂装工艺质量[j].汽车维修与保养,
2012(3):91-93.
[2]燕来荣.诠释汽车车身涂装前腻子的施工方案[j].现代涂料与涂装,2007(6):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