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科版最新三年级下册语文完整教案

新教科版最新三年级下册语文完整教案

1.童年的泥巴

《童年的泥巴》是一篇怀念童年快乐生活的课文。泥巴,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但对孩子们来说却是心中最爱。泥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那段风一样的日子,永远定格在记忆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弄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表达的怀念童年快乐生活的情感,学会热爱生活。

3.认识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与童年生活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很好听的歌。(播放课件《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听到这首歌你会想到什么?(学生畅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童年的泥巴》。

生:齐读课题。

师:看到题目,你们有哪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并根据对方的评价再读课文。

3.再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1)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根据学生概括的情况,梳理课文记叙的顺序:先写了捏泥物、泥人,后写了自制、享用野餐。

(3)把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推荐自己认为最有趣的问题在全班交流。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分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重点指导以下两方面。

①文中运用了大量的“ABB”式词语,指导学生带着欢快的语气边读边想象画面,去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②文中引用的童谣活泼有趣,要读出童谣简洁、欢快的特点,并注意童谣后面的省略号要读得有意犹未尽之感。

(3)班级赛读,评选班级“朗读能手”。

2.质疑、讨论。

(1)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

“这风一样的日子!”“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

引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作用和内涵。

“这风一样的日子!”这句话是比喻句。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短暂的,与自由自在、转瞬即逝的春天的风有几分相似之处,这样作比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追念之意。

“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结尾句照应了题目和开篇部分“这风一样的日子哟”,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

四、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识写生字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引导学生发现田字格里多数生字的构字规律和结构特点。

盐:上下结构,下面是“皿”不是“血”。

烤:左右结构,右边不要多一横。

3.练习书写。

二、写作特点

1.首尾呼应。

在开篇部分写“这风一样的日子哟”,结尾部分写“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这是感情上的首尾呼应,使作者的情感得到充分的表达,同时也使课文的脉络更为畅达,结构更加完美。

2.承转自如。

本文主要写了捏泥人、泥物和备野餐两个内容,中间用“饿了,累了,我们这些孩子自有妙法对付”加以衔接、过渡,使上下文内容承转自如,环环相扣。

3.引用童谣。

作者在课文中几次自然而然地引用捏泥人、泥物时唱的童谣,风趣幽默,烘托了课文的主题,增强了课文的感染力。

三、积累巩固

1.把自己收集的童谣与同学交流。

2.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完成仿写。

我们一帮小小子、小丫头尽兴地捏呀捏,没多久,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就摆满了一大片河滩:有_____的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的______,有______的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的______。

3.用“不仅……还……”写出课文中孩子们喜欢的活动。

四、课后小结

1.课后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相关文章。

2.摘录文中优美语句。

教学反思:

2.我想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想象的丰富、生动。

3.背诵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尝试仿写儿童诗。

4.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儿童诗读一读。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快乐导入

以谈话的方式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激发阅读期待。

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愿望,你的愿望是什么呢?

师: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读一位小朋友的愿望,看一看他的愿望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顺。边读边想:“我”的愿望是什么?

2.交流读书所得,明白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诗歌,互动互助

1.练习有感情朗读。每小节的朗读可与课后第2题结合,指导学生在朗读中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中动词语意表达的贴切、形象。此外,还要指导读好每节诗中的破折号,语音稍延长,表现出诗中悠远、令人陶醉的意境。

2.因每节诗语言结构相近,教学中可采用教、放结合的方式,以一小节诗的朗读指导为例子,讲清方法和要求,其他小节的诗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朗读。

3.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练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配乐读等,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四、理解升华

1.再读全诗给大家听听,读出你的体会。

2.汇报交流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哪些收获。

二、识字、写字

1.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7个,可以在学生把课文读通顺、流利的基础上,结合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识字或者组内合作识字。

2.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可结合写字书进行书写,按字的结构进行分类书写。

三、尝试仿写

1.引导学生发现。

每一小节诗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都有一个如“悠呀,悠——”“长呀,长——”这样的语句。

2.引导学生想象。

此时正值秋高气爽、充满丰收喜悦的秋季。你在这个季节里,有什么想象?

3.尝试仿写诗歌。

让学生仿照课文的样子,把他们的想象写一写。可以写一个小节,也可以写多个小节。

四、巩固积累

1.学生自主摘抄词语,可以多摘抄一些自己喜欢的词语,增加语言积累。

2.背诵诗歌,在背诵中进一步感悟儿童诗歌的生动、形象,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反思:

你有话要对我说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读中品悟理解“你有话要对我说吗”的含义。

2.品悟人物的对话描写以及重点词句的含义,感悟朋友间相互理解与尊重的重要,学会在生活中建立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

3.认识6个生字,随文理解识记。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品悟理解“你有话要对我说吗”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设疑提问,引入新课

读一读文前提示中的问题,带着问题读文。

二、整体感知,把握课文

1.学生独立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圈画疑难字词。

2.同桌合作读文,交流识字情况。

3.小组合作学习,共解疑难字词。

4.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适时总结。

5.再次自由读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交流,品悟课文

1.组内再次读文,合作交流理解:“你有话要对我说吗”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每次都出现了什么不同的结局?

2.回顾文前提示的问题,品悟“你有话要对我说吗”的含义。

让学生明白,妮妮不直接问小优是否拾到了她的项链坠子,是因为她不确

定到底是不是小优拾到了,她相信如果是小优拾到了,就一定会还给她,她信任和尊重自己的好朋友。

3.师生合作读妮妮与小优的对话。

“小优,你有话要对我说吗?”——“是的,妮妮。来尝尝我姥姥包的蜜枣粽。”

“小优,你有话要对我说吗?”——“是的,妮妮。咱们一起去看龙舟吧!听!鼓声轰隆隆地响起来了!”

“小优,你有话要对我说吗?”——“是的,妮妮。端午节快乐!”

“妮妮,你有话要对我说吗?”——“是的,小优。这真是美好的一天!”

(1)同桌合作练习读一读。

(2)学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对话。

(3)从人物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妮妮的心理活动有哪些变化呢?

小结:妮妮着急寻找丢了的项链坠子,一而再、再而三地问小优“你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而每一次小优的回答都是“是的”,可是她没有告诉妮妮想知道的事,而是让妮妮吃粽子、和她一起去看龙舟,最后通过送香包归还了妮妮的项链坠子。

(5)引导深入思考:妮妮为什么不直接问小优是否拾到了项链坠子?小优为什么不先把缝着项链坠子的香包送给妮妮?

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感悟到妮妮对小优的信任和尊重,小优的调皮、可爱以及对妮妮的深厚情谊。

3.品味“这真是美好的一天”。

这一天中,都有哪些是美好的?通过对“美好”的理解,感悟朋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

四、拓展延伸

1.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要对这对好朋友说吗?试着写一写。

2.课后读一读有关朋友间相互理解与尊重的故事,并把故事

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

《池上》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描写的是天真可爱的小女孩背着大人划船采莲的有趣场景。前两句为第一层,写小女孩背着大人划船采莲回来,以为不会被人发觉;后两句为第二层,写小船冲开浮萍,出现了长长的水痕,完全暴露了她的行踪。

《寻隐者不遇》是一首问答诗。前两句是“我”与童子的一问一答,与诗题呼应,去寻隐者,但不遇。后面童子的答话,一是告知隐者采药的去处——

此山中,二是说明寻不到的原因是山中云雾弥漫,不知行踪。“我”的问话:在哪采药?能否找到?隐含其中。诗中的隐者,隐居于深山之中,远离闹市与红尘。作者不辞辛苦来寻,是仰其德行,更仰其做隐者的境界。隐者与青松、白云为伴,行踪飘忽不定,所以“不遇”。于“不遇”的结果中,不由得引起我们思考:不是隐者,没有隐者的情趣,又怎能找到隐者?若想找到隐者,只需在白云深处做个隐者。

《小儿垂钓》是首七绝诗,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形——垂钓,第三、四句重在传神——问路。从诗题中可知,垂钓的人是一个“小儿”。读后不禁要想:小儿可会垂钓?会怎样垂钓?诗人胡令能用寥寥数语,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全诗言辞流畅,清新活泼,颇具生活情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三首诗。

2.认识“撑”字。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背诵三首诗;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情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推荐阅读材料。

教学时间

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诗句。

二、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意,说说三首诗所写的内容。

2.指导朗读。古诗的节奏性很强,讲究韵律和平仄,读时注意节奏,音节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要适当拖长些,才显得更有韵味。

3.比较阅读,赏读古诗。

(1)你对哪首古诗最感兴趣呢?说说你的理由。

(2)请同学们找出这三首古诗中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选这句。

4.指导背诵,注重方法。

指导学生练习背诵要讲究方法,让学生觉得背诵也并不枯燥,能喜欢上背诵。

方法一:提问记忆法。如《池上》这首诗,教师可以这么提问:“一个小女孩在池上悄悄地干什么呢?”学生以前两句来回答。教师再问一句:“她是怎么暴露踪迹的呢?”学生再背后两句。

方法二:“二首”完形法。即抓住每首诗的首句和每句诗的首字来完成背诵。

方法三:动作演示法。如做侧坐、招手的动作,学生背《小儿垂钓》。

三、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题画》《溪居即事》两首与儿童有关的古诗,选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背诵。

讲讲有趣的事

教学反思:

讲讲有趣的事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讲讲有趣的事。教材由两部分构成:一段文字和一幅插图。文字第一句引出话题,第二、三句揭示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插图描绘的是几个小伙伴在一起讲述自己童年趣事的情景。

本次口语交际围绕单元主题设计,既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又与课文学习紧密相连,是前面学习和活动的延伸、生活经历的分享。

教学目标

1.能从生活中寻找到趣事,把自己亲历的趣事尽量讲得具体、生动、有趣,使听者清楚明白,增进互相之间的了解,分享彼此的快乐。

2.能主动交流,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听说,并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把自己经历的趣事说清楚,讲明白,表达出快乐的心情。

2.能认真聆听,感受同学所说事情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教室布置:撤去桌子,留下椅子。

2.贴出海报:让学生明白此次聚会活动的主题是“让我们聊聊吧——讲讲有趣的事”。

3.每位同学一个信封。信封里装三样东西:涂有颜色的卡片、1~100中的一个数字、一种小动物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话题

把口语交际定位在聊天,在上课开始时就让学生觉得亲切、自然。

二、教学过程

1.分组交流,说一件自己的童年趣事。

请学生拿出表示颜色的卡片,寻找拥有相同颜色卡片的同学。合成一组(事先计划好,6人为一组)。找到自己的小组成员后,教师抽动物卡片,抽到的同学开始交流。

接下来可以请几位同学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与他们交流,可以谈对同一内

容的相关感受,也可针对这一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师一方面要关注学生讲述的趣事是不是真的“有趣”,是不是值得与大家分享,给学生进行高尚情趣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尽量达到“具体、生动、有趣”的要求,可在讲述中加入动作、人物之间的对话、自己的心理、想象等。

2.重组交流,推荐精彩童年趣事。

请学生从信封中拿出数字,请1、6、11、16、21、26、31号举高手臂。1~5号组成一组,6~10号组成一组,以此类推。

学生在重新分组后再次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童年趣事,可以说与刚才相同的趣事,也可以说另一件趣事。每个学生还要认真倾听小组同学的发言,在接下来的集体交流中,要推荐自己听到的觉得最精彩的趣事。

学生分组交流后,教师通过报数字的方式请学生推荐在小组交流时听到的最精彩的趣事。

在交际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表演、展示。这样既能活跃气氛,又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成功感。

三、总结谈话,交流所得

教学反思:

我的课余爱好

本次习作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段提示,列举了一些课余活动,然后提问:“你的课余爱好是什么?是怎么做的?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乐趣?”让大家先说一说,再写出来,题目可以自拟。教材配了一幅学生在操场上打篮球的情境图,形象直观,可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展开回忆,为本次习作选材做了很好的铺垫。本次习作要还原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写自己亲历的事,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

1.能够把表现自己某一爱好的事例、乐趣等写清楚。

2.写好后能主动进行修改。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把表现自己某一爱好的事例、乐趣等写清楚。

教学准备

课余爱好调查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一、回顾课文,单元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单元学习的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写作特点,从中找

到写作灵感,学以致用。

二、引入生活,打开思路

校园生活一定让你们感受到了幸福与快乐,相信你们的课余生活一定也是丰富多彩的。你们在课余常参加哪些活动?有哪些课余爱好?说一说你的课余爱好是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乐趣。

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自读、思考: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要注意什么?

1.题目自拟。

2.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你是怎么做的写清楚、写具体。

3.表达出从课余爱好中体会到的乐趣。

4.写完后要仔细阅读,改正错别字,修改不通顺的句子。

四、确定题目,选择材料

这是一篇自拟题目的作文。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要写的课余爱好内容来确定题目,如喜欢下棋的,可以拟题《下五子棋》;也可以按照习作主题拟题目,如《我的课余爱好》《丰富多彩的课余爱好》等。题目确定下来,再选择你要写的内容。

五、确定中心,片段细说

写作前先想一想,自己想通过这篇习作说明什么?表达什么情感?体会到什么道理?这就是确定写作中心。中心确定了,就围绕中心去写,在写作过程中就不会偏离中心。

指导学生写作时,围绕习作中心将自己选择的课余爱好从头到尾写清楚,并试着将重点部分写具体,写出过程中的动作、语言、心理等,还可以试着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抒发自己的感受。

六、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练写习作

1.学生练习写作。

2.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挑选几篇例文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二、修改习作

1.学生根据刚才交流的内容,对自己的习作加以修改,尽量做到结构正确,语言简洁。

2.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换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3.教师巡视,对于存在问题的同学及时指导,重点指导正文部分的叙述。

三、朗读欣赏,评议修改

1.指名在全班朗读习作,引导学生围绕习作的写法再次展开评议。找出优点,指出不足。

2.学生再次修改习作并完善。

四、总结课堂,升华情感

习作完成后要认真读几遍,发现错别字及时改正:对读起来不通顺的句子,要根据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进行修改:对文中的标点符号要反复推敲,尽量用得恰当、准确。如果自己觉得满意了,可以读给小伙伴或爸爸妈妈听。听一听别人的建议,反复修改会使你的作文更出色。

教学反思:

语文七色光一

本次“语文七色光”围绕单元主题安排了练一练、记一记、学一学、一起来四项内容。

“练一练”包含三项基本训练。

1.辨析形近字。让学生通过组词,学习根据字形辨析形近字的方法。

2.照样子,写出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积累词语。

3.照样子写句子。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品析例句,学习把字句和被字句。

“记一记”积累的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古诗,只需了解大意,能背诵即可。

“学一学”提示了略读的基本方法,通过尝试运用学会略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起来”是以童年为主题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目标

1. 学习辨析形近字的方法,能正确组词。

2. 通过品析例句,学习把字句和被字句。

3. 积累古诗。

4. 创作以童年为主题的诗歌,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习辨析形近字的方法,能正确组词。

2. 通过品析例句,学习把字句和被字句。

3. 积累古诗。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童趣题材的诗句、谚语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练一练

1.找出规律,识记下面的字,再组词。

这是四组典型的形声字比较,教学时引导学生根据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声的特点,从字形、字义上区别形近字的不同。

学生独立组词并说说自己是如何区分的,还可以适当补充几组形近字进行练习。

2.照样子,写出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

(1)读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点拨提升:“吞”和“咽”是一组近义词。近义词是指词形不同,但意义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我国的四字成语中就有不少是含有近义词的,四个字里面有一对甚至两对近义词,非常奇妙。

(2)学生交流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

(3)学生积累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

3.照样子写句子。

(1)分析例句,发现特点。

教学时,利用把字句、被字句的句型特点进行转换。如“对象”被“主语”怎么样;“主语”把“对象”怎么样。需要注意的是:在互换时,句子中出现的成分不能随意丢掉;不能改变句子的基本意思。

(2)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独立练习。

(3)交流反馈,纠正评议。

二、记一记

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感受古诗中的童真童趣,积累语言。

1.学生自由读,纠正字音及停顿。

2.简介范成大,结合注释,交流古诗大意。

3.独立背诵,小组内检测背诵情况。

4.拓展: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童真童趣的古诗。

三、学一学

这部分内容重在教给学生略读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尝试使用,反复练习,使之成为能熟练运用的阅读技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1.学生独立阅读“学一学”,说一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交流重点:略读时的具体做法。

2.试着运用提示中的方法阅读一篇文章。

3.交流阅读感受。

四、一起来

1.尝试创作。

读一读《我想》,再次感受这首小诗丰富的充满情趣的想象。

结合学生在能说会写板块中交流、写作的内容,借鉴儿童诗的创作提点,学生尝试创作儿童诗。

2.小组内交流,看谁创作的小诗最有趣。

3.小组内推选代表全班交流。评选“最佳创意奖”“最佳朗诵奖”。

教学反思:

3.谁敢试一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要从小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要有勇于迎接挑战的勇气。

2、学习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4、认读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语重心长”“遒劲”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2、认字、写字。

教学难点:完成小练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名言警句吗?今天老师也要送给大家一个警句:

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课件出示)

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2、能说说你读后的感受吗?

3、课文《谁敢试一试》不仅能帮助你了解这句话背后的故事,还会给你以生活的启迪。现在就请大家打开课本,先把课文读通顺,再来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从文章中心入手,直奔主题,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引导学生说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的思路,小组内讨论分段方式。

三、研读课文,深化理解

1、初步感知人物

读了课文后,新班主任——耿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初步了解人物的特点。)

①齐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②耿老师的外貌让人记忆犹新,然而,他的课堂教学却更让人难以忘怀。课文哪几部分写了耿老师课堂上的风采?指名读课文的第二部分。

2、深入研究人物

顿了一顿……又顿了一顿……再顿一顿……

①耿老师的第一堂课上的是什么内容?课文是怎么写的?

(课件出示):

顿了一顿……又顿了一顿……再顿一顿……

问:这是什么描写?从这些行为描写中你认为杯盖好拧吗?

②看到老师的表现,听到老师的话,课堂氛围怎样?同学们的表现怎样?在书中划出相关的句子。

教室里静悄悄的。

教室里还是静悄悄的。

(课件出示):

教室里静悄悄的。

教室里还是静悄悄的。

“静”字说明什么?(来烘托当时同学们复杂的心情。)

(课件出示):

a、女生“纷纷扭头看”,前排的男生“把目光投向”最后一排的大块头,几个大力士则“相互吐吐舌头”。

b、同学们心里都在犯嘀咕:这新班主任的第一节课,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c、“咬咬嘴唇”、“狂吸一口气”、“贴在怀里”和“使劲拧”

③读句子,说说加点词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充分表现了什么?(a句形象生动的神情描写,表现了同学们的为难和不敢尝试的心态。B 句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了同学们不敢大胆尝试,不敢向老师挑战、向困难挑战的心理。C句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小个子女生坚决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设计意图]潜入文本,抓住重点,悉心感受,探究内心,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④小女生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什么?

“她的右手才那么轻轻一转,这杯盖儿竟一下子松了开来。

问:“才”、“竟”说明了什么?

(原来拧杯盖是不费力气的,和同学们的想像全然不同,结果出乎意料。)

⑤当同学们看到小女生轻易拧开了杯盖,他们的表现是怎样的?

在小女生尝试的时候,同学们表现怎样?

全班同学都惊愕了

有些同学嗤嗤地笑了

(课件出示):

全班同学都惊愕了

有些同学嗤嗤地笑了

问:从前后不同的表现中,你有什么想法或感受呢?

(抓住机遇,树立自信才能成功,做旁观者永远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1、小练笔

有自信才会有成功,有成功才会更自信。本课中小个子女生以自己的勇气敢于挑战老师所不能做的,此时,她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小个子女生的举动换来同学们嗤嗤地一笑,此时,同学们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2、请你发挥想像,扬起你自信的手笔,以片段的形式写出当时小个子女生和同学们的心理活动。(任选其一)

3、读片段(教师随机评价)

4、耿老师说明不能拧杯盖的原因

过渡:原来,耿老师为同学们创设的问题极其简单,但是由于同学们的不自信,没有勇气挑战,因而只能得到失败,正如德国叔本华所说:——叔本华(德国)

(课件出示):

那些遇到了机会,还不敢自信必能成功的人,只能得到失败。

[设计意图]在品读、品析、感悟、想像中引导学生明白道理,以达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四、明确主题,感悟升华

1、看了同学们的表现之后,耿老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课文第三部分。

2、讨论交流,说说你对耿老师话的理解。

①耿老师的话有几层意思?

②“语重心长”“遒劲”是什么意思?

(“老师不能干的,不等于你们不能干”是教育学生在老师面前要有自信心,要敢于超越老师。“书山有崎路,科学有高峰”说明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更需要自信心和勇气,克服困难和险阻。)

1、过渡:通过讨论、交流,让我们真正地体会到耿老师的用意。

(课件再现):

勇气和自信是成功的朋友。

课前我们对这句话谈出了自己的感受,那么通过刚才的学习、感悟、理解,你还会有更新的感受吗?

2、生畅所欲言。

五、总结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勇于迎接挑战,从小树立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自信心。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导言

上节课,耿老师语重心长的教诲让我们扬起了自信的风帆,那么这节课,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鼓起勇气,迎接知识的挑战,让我们共同步入“比一比”知识天地。

二、知识天地

(一)比记忆

给括号里的读音选择正确的字:

耿嘀咕

①(gěng)老师②心里犯(dí gū)

朕嘀嗒

嗤嗤愕

③她(chī)地笑了④我惊(è)了

媸媸谔

插崎

⑤一段(chā)曲⑥书山有(qí)路

播琦

(二)比眼力

投影

1、认准字,读准音。(生认读)

2、说发现,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生强调)

3、教师范写:

①“拳”第五笔撇与第六笔捺书写时要舒展大方,第七笔要落在横竖中线的交叉点上。

②“插”偏旁在左,书写时左窄右宽,第八笔竖稍倾斜在竖中线上。

③“攀”共19画,书写时注意“木”字的捺变点,第5、6笔的交叉点要与第7、8笔的交叉点落在同一竖中线上,第13笔横要与上半部的宽窄度适宜。

1、学生练写。

2、实物投影:展示部分学生作业。

(三)比收获

选择本课喜欢的词语,写在积累卡上。

(四)比文采

《谁敢试一试》写了一个小个子女生看似弱不禁风,但她却敢于尝试,敢于挑战,她的自信与勇气令人佩服。那么生活中你有过用自信战胜困难的事例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1、学生自由言表。

2、小练笔:

把你刚才说的以“勇气·自信·成功”为题写一个小短文。

写作建议:

①叙事要完整。

②语句要通顺。

③选取自己经历的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④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说是写的基础,写是说的提升,在学生充分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悟语言的魅力,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说写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学生作品展读。

2、师生共同评价。

三、阅读欣赏

勇气与自信

勇气是惊雷,是飞雪,是骤风,

横扫一切拖沓、迟滞、犹豫与懒惰。

自信是阳光,是雨露,是琼浆,

助人思维敏捷,精神抖擞,挥洒一切。

勇气是战鼓,是号角,是旌旗,

催人勇往直前,大胆挺进,日日精进。

自信使潜能释放,使困难后退,使目标逼近,

自信的人生不一般,不一般的人生有自信

教学反思:

4.没有一种草不会开花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2 3

读本课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4素质对人成长的重要性。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引入新课

1

们就来学一学《没有一种草不会开花》看着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为什么要这样强调“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

(上课伊始,看课题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二、初读文本,交流体会

1? 2

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3,把刚才不懂的词句多读几遍,仍然不懂的可请教周围的同学;实在解决不了的记下来,待会儿提出来全班共同讨论,师生一同解决。三、理清思路,品读悟情

1

(找出后共同交流,并说明理由。)

22~5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老校长意味深长的话,孩子们又认真思考了老校长提出的问题呢?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关注文本中的人物,体会孩子们分析老校长的问题并且似懂非懂的语言、表情、神态的描写在表达文章中心方面的作用。)

3

(1)学生交流在文中多次应用了比喻句。例如:就连那些麦田里的荠荠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洁白,有米粒那么大,像早晨被太阳镀亮的一颗颗晶莹的露珠。还有拟人句:春天,小草刚被融雪洗出它们嫩嫩的芽尖时??用这些说明方法来衬托老校长意味深长的道理。(2)重点体会:老校长用“栽在精美花盆里的花”和“生长在田地边和山野里的草”作对比,说明不管生长环境优还是劣的花和草,都是一种草,也都是一种花,然后“以草喻人”,点明文章主题:没有一种草不会开花。 (3)老校长的的语言:

“是的,孩子们,栽在精美花盆里的花是一种草,而生长在田地边和山野里的草也是一种花啊。无论生活在哪里,你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一种草,也是一

4自然段,你明白了什么?

(1)重点引读:“无论生活在哪里,你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一种草,也是一种花。记住,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 (2)仿照课文用“无论??都”说一句话。四、总结拓展

同学们,老校长“以草喻人”的意味深长的谈话,让孩子明白成长的过程中,环境不是成长的决定性因素,他们也会像田地边和山野里的草一样开出自己美丽的花朵。思想家爱默生曾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可见,自信心对于我们是多么的重要,让我们每个人都树立起自信心,相信自己,并勇敢地走下去,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板书设计:没有一种草不会开花

深山里的乡下、十五六岁的孩子

作文竞赛(兴奋、担忧)老校长“以草喻人”,激励和鼓舞“我们”

老校长的话对“我”影响深刻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

2 3

读本课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4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一、带感情朗读,披文入情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没有一种草不会开化》这篇课文,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老校长意味深长的话给予我们的鼓舞,让我们懂得了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会开出美丽的“花”的,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吧!

二、抓住思路,复述课文

1 2三、指导识字写字,积累词语 1 2

(1)指导“融”字,注意左半部分中下框中是一“横”。

(2)指导“薄”的结构,上下结构,“艹”要盖住下边,要写扁些,不要写宽。

(3)检查自己写的字,不满意的再写一写。 (4)同桌互相检查应识、会写的字。

(5)选择喜欢的词语填在“自选词语”小货车里。

四、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比萨斜塔上的实验》一文,回答文后问题。

五、实践活动

课外查阅资料,阅读古今中外名人树立自信心获得事业成功的故事,再讲给朋友或父母听

教学反思:

最棒的玉米

1、从学生的学设计教学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注重语文学习的拓展与迁移,把课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树立起大语文观。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懂得树立自信心是要经受住考验的,坚定不移的自信心才能使我们成功。

2、通过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感悟故事要说明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4、学会本课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感悟故事要说明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做一个最棒的人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如果你经过努力,成为了“最棒的”,可是别人却没有发现,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最棒的玉米》,相信学习了这篇课文,会给你带来有益的启示。

[“课的第一锤重音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引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把学生带入本课的学习活动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轻声读,大声读,默读,同桌合作读等。

2、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交流自读体会。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哪些学习收获。

(2)再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教师预设如下问题,并引导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自由读书,自主感悟,再交流互动,最后全班交流,以使问题得到解决。

a、从哪儿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最棒的玉米?

b、开始老婆婆为什么不摘最棒的玉米,难道说它不棒吗?

c、最棒的玉米心理是怎样变化的,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此环节的设计意图就是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使学生在民主的交流中,在自主的学习中达到知识共享。] (三)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1、课件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配有音乐的动画。学生边看动画,边听老师范读课文,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由逐段读文。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课件出示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然后师生共同探讨,教师对学生给予恰当的点拨。

(1)找出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了最棒的玉米的自信?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表达?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课件出示三个句子:

①一定是最先摘我了,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棒的玉米!

②奇怪呀,怎么不把我摘走呢?一定是老婆婆的眼睛不好,没注意到我。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的!

③明天她一定会摘我的。

指名读三个句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