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_与心理学相关
- 格式:doc
- 大小:88.00 KB
- 文档页数:9
《西方心理学史》教学中对于心理学与哲学关系的反思与展望作者:杨虎民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25期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2009年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系列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9SQRS122)。
摘要: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与哲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心理学的每一次转折性的发展均与哲学变革息息相关。
本文基于《西方心理学史》的教学,对心理学与哲学关系演变的发展进行归纳,并对两者未来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心理学;哲学;反思在哲学心理学时期,没有独立的心理学家,心理学家由哲学家兼任。
哲学给心理学提供思想、研究范围、具体观点和方法论,这为心理学最终分离出来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那么心理学独立之后,两者到底是什么关系?笔者通过多年的《西方心理学史》教学,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一、科学心理学时期心理学与哲学关系(一)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哲学背景传统的观点认为冯特为使心理学赢得独立,力图使心理学摆脱哲学。
实际情形并非如此,冯特在力图使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实验科学的同时,并不主张心理学与哲学的彻底分离,他认为所有学科都源于哲学。
而且在哲学背景上,冯持早期为纯粹的一元论和素朴的唯物主义,后期为二元论和混乱的唯心主义。
[1](二)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哲学背景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是以代表“美国精神”的实用主义为其哲学基础的。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把心理看作是生物适应环境的工具或机能。
詹姆士的心理学思想里早就表现出了浓厚的实用主义倾向,他说:“真理的观念乃是那些我们能够同化、证实、确证和检验的观念。
而观念最终在于它有助于我们和我们经验的别的部分发生令人满意的联系。
”[2](三)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哲学背景笛卡尔关于“动物是机器”和拉•美特利的“人也不过是一架机器”的思想为行为主义机械论铺平了道路。
实证主义对行为主义也有重要影响,孔德的激进行为主义影响了华生等人的激进行为主义。
黎黑指出:“整个行为主义精神是实证主义的,甚至可以说行为主义乃是实证主义的心理学。
西方人格心理学思想的发展与中国先秦时期大致同时,古希腊文明成为整个西方现代科学包括心理学的源头。
从古希腊开始,历经古罗马时期、中世纪基督教会统治的黑暗时代,以及文艺复兴时期与近代,西方历代哲人都曾论及人格心理问题,提出了许多有关人格心理的闪光的思想与理论观点,从而奠定了西方现代人格心理学形成的思想基础。
西方思想家关于人格心理的观点集中蕴涵在他们的人性论的思想中,为此,我们着重分析西方思想史上主要的人性论思想,阐述其中所包含的人格心理学思想。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智者学派的创始人普罗太哥拉提出了一条哲学史上非常有名的命题,这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c"①这一命题开创了西方最早的人本主义运动,它反对“神意说”,对提高人的地位有着积极的进步意义G普罗太哥拉还通过神话指出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智慧和创造性。
神以土和水创造生物,令普罗米修斯和艾比米修斯给动物分配属性。
最后好的属性(钢爪、利牙、快跑、飞行、皮毛等)都分完了,忘了给人分配,普罗米修斯 只好偷了神的机械技术和火送给人。
于是人有了维持生活的智慧和技术。
人用智慧创造 文明和社会的一切。
因此,作为人的本质是智慧。
在普罗太哥拉之后,苏格拉底、柏拉 图与亚里士多德在理论上深人地探讨了人性问题,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人性论观点。
与古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家不同,苏格拉底不关心自然的知识,而重视人类本身及 社会道德的研究。
他教人要“认识自己”,也就是说要人认识“真正的我"。
这个 -“我"是指“我的灵魂”,也就是心灵或理智。
只有灵魂或理智才能使人明辨是非,一 个把自己的灵魂或理智看做至高无上的人,自然能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并且能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就是知识”,而不道德便是无知的同 义语c知识是可教的,但并不是来自客观的自然界,而是人的心灵先天就有的。
西方哲学心理学时期发展的特点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有一句名言:“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暂的历史”。
心理学既是个古老的学科,又是年轻的学科。
西方心理学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也就才一百多年的时间。
因为西方哲学心理学思想是寓于西方哲学中的心理学思想,是作为独立科学的心理学的前身,也是传统的科学心理学产生的思想来源。
因此,在学习和研究西方心理学思想史时,必须掌握西方哲学心理学思想史发展的规律。
哲学心理学是用哲学观点和思辨方法研究和阐释人的心理现象的各种理论。
其主要特点有:1、心理学家与哲学家集于一身,没有独立的心理学家;2、主要采用猜想、推测和思辨的方法,基本不采用实验的方法;3、主要运用哲学观点探讨灵魂或心灵的本质、结构、范畴和功能等一系列比较抽象的基本理论问题,不研究具体的实证问题。
1原子论心理学思想原子论心理学思想既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典型,又是西方构造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原型。
原子论心理学思想是古希腊罗马唯物主义心理学思想的一种研究取向,也是西方古代构造注意、内容心理学和元素心理学思想的胚胎形式。
其中以伊奥尼亚学派的“水”“”无限者“气”“火”等自然原因解释灵魂的本原为孕育,以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为先驱,以德谟克利特开创的、伊壁鸠鲁发展的、卢克莱修系统化的原子论心理学思想为表征。
其主要成就有:①提出决定论原则、组织性原则和有序性原则;②坚持灵魂的物质本原及其自动性;③重视心身不可分的关系;④否定灵魂的不死说和转世说;⑤承认感觉的客观性及其同主体的联系;⑥肯定感觉是认识起点、来源和基础;⑦提出脑是思想的器官;⑧看到心理与灵魂、精神与物质的区别。
原子论心理学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不懂得或不完全懂得心理与物质的本质区别,把人的感觉和思想等同于身体的变形和原子的运动,带有机械论倾向;不懂得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本质区别,把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的心理视为一切物质的特性,带有物质活论倾向。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一、希腊哲学的起源1、前苏格拉底哲学:主要关注自然学和宇宙论,如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赫拉克利特、阿那克萨哥拉等。
2、苏格拉底哲学:关注伦理学和人类学,以对话和质问的方式探究真理和美德。
3、柏拉图哲学:创立了理念论和灵魂三重结构,影响了后来的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哲学。
4、亚里士多德哲学:建立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关注实体、真理和逻辑原理。
二、中世纪哲学1、教父哲学:主要关注基督教信仰和神学,如奥古斯丁、拉克坦提乌斯等。
2、经院哲学:在基督教神学的基础上,发展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如安瑟尔姆、阿奎那等。
三、现代哲学1、文艺复兴哲学:关注人文主义和人类自由,如伊拉斯谟、弗朗西斯·培根等。
2、经验主义哲学:关注经验和实践,强调观察和实验,如霍布斯、洛克、贝克莱等。
3、理性主义哲学:关注理性和演绎法,如笛卡尔、斯宾诺莎等。
4、德国古典哲学:以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为代表的哲学流派,关注先验论和绝对精神。
四、20世纪哲学1、分析哲学:关注语言和逻辑分析,如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等。
2、现象学:关注经验和意识,探究人类的本质和意义,如胡塞尔、海德格尔等。
3、存在主义哲学: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存在意义,探究人类的自由和责任,如萨特、加缪等。
4、后现代主义哲学:关注多元性和相对性,批判现代性和宏大叙事,如福柯、德里达等。
五、其他重要哲学家和思想家1、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和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对现代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尼采:批判了基督教道德和现代性,提出了超人概念和永恒轮回学说,对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3、马克思: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4、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对心理学和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5、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者,对现代物理学和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一、导言西方哲学史是一门探讨人类思想发展历程的学科,通过对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观点、方法和流派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的底蕴和精神。
简述西方哲学心理学的发展脉络并予以评价——青简西方心理学发展有三个故乡:古希腊罗马是西方心理学思想产生的故乡,是现代科学心理学形成的远源;德国是实验心理学产生的故乡,是世界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发源地;而美国是机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及认知心理学产生的故乡,也是当代全世界心理学发展的中心。
一方面,整个西方心理学史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哲学心理学时期,大约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9世纪中叶,它是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之前心理学思想发展的历史,也是科学心理学形成的悠久渊源。
在这一时期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古代和中世纪主要为灵魂,17世纪至19世纪以前主要为心灵。
2、科学心理学的创建和发展时期即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历史,从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70、80年代,这是一个学派林立、取向多元,趋向综合、日益繁荣的时期。
在此时期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体上说,19世纪末至29世纪初主要为意识、潜意识(或无意识),20世纪20至50年代行为,直到60年代左右又改为心理(意识、潜意识)和行为。
另一方面,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分为三个时代:奴隶社会——古代封建社会——中世纪资本主义社会——近代(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等)在此,本文的以横向的心理学观正确与否为叙述点,纵向以历史进程为插入点来进行整理论述西方哲学心理学的发展脉络,即大约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9世纪中叶的哲学心理学发展。
首先,古代——奴隶社会。
古希腊罗马心理学思想发展的逻辑线索:以原始宗教神话万物有灵论观念为心理学思想的萌芽;以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两种心理学思想为主干;以亚里士多德的生机论心理学思想为总汇;以亚力山大城学派的生理心理学为补充;以官能心理学的形成为归宿。
具体地说,(1)原子论心理学思想,它经历了萌芽、奠基、形成和发展等四个时期,以德谟克利特为创始者,伊壁鸠鲁、卢克莱修为系统化者。
主要思想成就:提出决定论的原则,坚持灵魂的物质本原及其自动性,重视心身不可分的关系,否定灵魂的不死和转世观念,承认感觉的客观性及其同主体的联系,指出脑是思想的器官,看到心理与灵魂的区别。
实证主义与心理学Positivism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
又称实证哲学。
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创始人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A.孔德,主要代表有英国的J.S.密尔和H.斯宾塞。
其形成标志为1830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孔德的6卷本《实证哲学教程》。
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称为老实证主义,20世纪盛极一时的逻辑实证主义称为新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
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
实证主义不仅对哲学而且对整个社会科学均发生了深刻影响,孔德所创立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在其后的一个半世纪是西方社会学的主流。
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1 孔德的实证原则实证是孔德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全部内容的基石孔德说:实证主义的/一切本质属性都概括在实证这个词中,我把这个词列于一种新哲学之首"在孔德的哲学中实证一词具有实在!有用!精确!确定等含义,也就是说凡是实在的!有用的!精确的和确定的东西都是实证的"反之,凡是虚妄的!无用的!不精确的东西都是非实证的"孔德认为,人的感觉经验是实在的!有用的!确定的和精确的,因此是是实证的"反之,理性的东西不是实在的,无法证明其是否正确可靠,因而是非实证的"因此凡是以感觉经验为基础的知识就是实证的,因为它们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可以为人们的感觉经验所证实"相反,他认为传统的/形而上学则是非实证的"孔德认为,由于实证主义是实证知识的体系(其只描述现象,不研究本质和原因;只叙述事实,而不说明事实;只问是什么,而不问为什么,所以它能够摆脱以往形而上学的困境,克服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片面性并把二者废弃,成为真正的新的哲学"这样,孔德就确定了全部实证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实证原则"概括起来,所谓实证原则就是在感觉经验的范围内和基础上,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的方法,探讨和构筑科学知识的体系"这一原则也就是其建立新哲学的工具"2 穆勒的功利主义实证主义者从社会是个有机整体的观点出发,大都主张伦理上的功利主义"穆勒试图把功利主义置于实证哲学的基础之上,用实证的观点论证功利主义的快乐原则"他强调经验事实的真实性,想借经验的可靠性引出追求快乐乃人的真实目的的观点"一个东西是能够被看到的,当我们确实听到它时才被证实"照此推论,快乐是不是人追求的目的?这也只能靠经验证实,人们在事实上都在追求着自己的快乐和幸福,说明快乐和幸福确实是人的最终目的因此,穆勒认为,每个人必定总是追求自己的快乐!自己的利益,这是社会普遍的伦理规则"同时,穆勒提出了最大幸福主义的道德规则,认为甘心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自我牺牲是人类最高的美德"穆勒还从感觉经验以及社会的整体秩序性上论证这种利他主义原则"功利主义决不是利他主义,从总体上上看,这是一种变形的利己主义或个人主义"穆勒的最大幸福原则,就是试图把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社会利益一致起来,把公共利益说成是个人利益的总和,主张为公共利益而献身然而,他把二者的关系完全弄颠倒了"在穆勒看来,首先是人人追求个人私利,然后才形成公共利益"因此,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才需要尊重他人和公共的利益"虽然他主张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献身,但却认为在现实中除极少数例外,人们是无法做到的,多数情况下,人们还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而行为"3 斯宾塞的实证主义斯宾塞同孔德一样认为,人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的任务在于抛开绝对的东西,研究现象的!经验的东西"一切哲学和科学都不能超越经验的范围,都应当以认识经验的现象的东西为己任他吸取了康德关于自在之物的理论,提出力的概念,即力的一元论,认为现象背后有一种力的存在这种力是一切现象的基础,是事物普遍进化的推动力"力有/恒久性0,是永恒的普遍的均衡的进化的基础"宇宙显示给我们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力只能假设其存在,经验无法证明"力是一切事物的最后的实体"力的恒久性也是一切经验的基础,是一切知识的来源"这是因为经验只能把握现象,而现象则是力的表现"经验!知识归根到底来源于力"但是,他又强调力的不可知性认为力是经验之外的东西因而是非实证的!无法认识的"知识虽然来源于力,但科学却无法反映和把握这个力,力在本质上不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又都是不可知的"此外,斯宾塞和孔德一样,主张对社会和生物个体进行比较研究,认为生物个体和社会个体都包含着若干担负不同职能的组织机构,这些机构相互依存!相互联结构成了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社会有机体和生物个体一样是不断进化的,二者都服从同样的进化论原理"进化是物体的集结,集结是其运动消散,在这个过程中,物体有不确定的分散的同质状态进化到确定的!凝聚的异质状态"斯宾塞:第一原理至于事物进化的原因,斯宾塞则将之归结为不可知的/力的恒久性"实证主义与心理学方法论【作者简介】作者郭本禹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教授、心理学博士南京 210097 郭德侠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心理教研室讲师洛阳471022【内容提要】不同形态的实证主义影响到不同心理学流派的产生。
心理学史复习绪论前科学(哲学)心理学时期心理学发展的特点: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但却没有系统的心理学理论进入科学心理学时期的标志: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每个国家的发展特点: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哲学心理学思想英国和法国——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德国——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实验心理学、内容心理学、意动心理学、构造主义、格式塔心理学荷兰——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美国——机能主义、构造主义、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新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奥地利——精神分析瑞士——日内瓦学派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历史渊源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1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以原始宗教神话中万物有灵论观念为心理学思想的萌芽;以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心理学思想和柏拉图的理念论心理学思想为主干;以亚里士多德的生机论心理学思想为总汇)2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奥古斯丁创立官能心理学)3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培根的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笛卡尔的理性心理学思想,洛克的理想主义心理学)原子论心理学思想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理念论心理学思想生机论心理学思想中世纪——教父哲学、经院哲学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复兴古代希腊文化经验主义(英国的联想主义和法国的感觉主义)近代时期理性主义(荷兰和德国的理性主义)科学起源:1古代医学和生理学中的心理学思想(加伦的气质学说)2天文学和心理学3生理学和心理学4物理学和心理学(韦伯定律,费西纳定律)德谟克里特——原子论心理学思想的创始人柏拉图——把灵魂或心理分成三个部分即理性、意气和情欲,这是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天赋观念亚里士多德——欧洲历史上对心理现象做过全面系统描述的第一人。
—他的《论灵魂》是西方心理学史上第一部关于心理学的专门著作。
—把灵魂的功能分为认识功能和动求功能,是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与意的二分法奥古斯丁——官能心理学思想的创始人贝克莱——近代西方主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笛卡尔——提出反射论思想,是西方生理学和心理学史上第一次按照严格的决定论所描述的反射论模式洛克——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提出“白板说”。
试比较西方古代的哲学心理学思想内容提要:西方心理学的历史悠久,流派众多,精彩纷呈、各有特色的思想一直引领着我们各个思想家进行探索。
另外,西方古代的哲学与心理学思想关系密切,相互影响。
我们从他们的文字里可以窥探到人类早期对心理学问题的探索。
正如柏拉图所说,哲学开始于惊异,科学也开始于惊异,而包括心理学在内的一切科学,在其起源上都是哲学的一部分。
古代希腊的思想不仅仅是西方哲学史的开始,同时也成了西方心理学史的源头.对心理学来说,有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古希腊时代起,哲学家已经在研究人类如何认识世界,称作“认识论",由于认识论的问世,心理学家意欲了解人们如何认识世界,如何组织知识,以及如何运用知识。
第二,心理学家继承了哲学家对人类幸福之源的关注。
哲学家询问人类的幸福何在,以及怎么样才能获得人类的幸福。
总而言之,心理学思想是在哲学中孕育起来,并且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关键词:物质、自然本原、灵魂、人类属性、流派一、西方古代哲学、心理学家对自然本原以及物质的探索公园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是古希腊在西方文化史上最富创造进的时期。
古人出于对自然万物的景仰及对社会生活的追求,开始对自然本原行了探索。
(一)、以泰勒士为代表的古希腊米利都学派过去人们用神试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解释自然,米利都的哲学家们最早用自然本身来说明自然,开始主要用抽象的理性思维的方式取代神话主要以形象思维方式的幻想。
这样,哲学就产生了.在他们看来,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万物是相互联系的,又是在变化发展的整体。
他们要探求万物的根源,寻求多中之一,提出了关于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他们提出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范畴-—本原的问题。
米利都学派的哲学家们主张从可感的物质性元素中去寻求万物的本原。
泰勒士认为水是一切事物的基本要素,水是万物的本原,水可以是液体、气体或是固体,万物由水生成,因水获得生命,因生命具有神灵,因而灵魂具有运动的能力,并且万物消灭后复归于水,构成一切事物的单一元素的名称是始物,他开辟的物理学研究路线,是西方科学思想的开始。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何为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的心理:包含认知、动机、情绪和人品,以及集体心理学与社会意理学等等。
心理学源于西方哲学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青的科学,以现代心理学的看法来看,心理学发源于西方哲学。
而西方哲学则发展自两千多年的古希腊。
到19 世纪末,生物科学的发展让心理学离开了哲学,并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心理学开始被界定为科学的范畴。
第一次使用Psychologia心理学的英文“Psychology ”,有古希腊的“psyche ”与“logos ”两个词演变而来,意识分别为“灵魂”、“叙述”,连在一同称为“心理论述心灵”。
1502年,塞尔维亚人马如立克初次用psychology这个词发布叙述大众心理的文章。
这是有记录的心理学这一术语的最早用途。
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公元七世纪,古埃及的一个国王为了证明埃及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
把两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带到一个与世隔断的地方,供他们吃饭饮水却不一样意与别人交流。
国王以为,等孩子长大发出的第一个音节必定是人类先人的语言。
他希望这个音节属于埃及语言。
适得其反,孩子们发出的第一个音节与埃及语言根本没关。
国王悲伤非常。
这是人类历史上,有记录最早的心理学实验,固然失败了,但仍是说明古人栽探访人类自己的道路上已经付出了好多努力。
心理学与行为的关系行为异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亲密的联系。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响系统。
心理支配着行为,又经过行为表现出来。
所以,心理学也成为研究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深受其余学科的影响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心理学分为实验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
实验心理学是受物理学的影响;精神解析学是受医学的影响;社会学影响产生社会意理学。
心理学研究什么?心理学研究人以及动物的心理现象,它既研究个体心理学业研究集体心理、社会意理。
时辰都在发生的心理活动无论我们自己有没有觉察。
心理活动无时不刻不在发生。
我们每日睁着眼睛的时候,它都切确实实的发生着。
近代西方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论文近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在我国都是舶来品。
“教育学以心理学为基础”作为一条“定律”被接受,并没有经过西方教育学发展意义上的教育心理学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
因此,本文虽然对教育学和心理学关系从“时代,学科,人物”的角度进行了发生学分析,但是探讨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关系问题主要是在我国教育学语境下的特殊问题。
一种新的认识论,即自然科学中的复杂性研究和人文学科中的文化研究,可能为我们直面和应对这个特殊问题有所意义。
心理学对教育学在前学科时期、学科形成、学科独立和学科发展时期都做出了基础性的贡献,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学习过程成为学校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
贯穿于这个过程始终的是教育研究方法和教育研究方法论。
学习机制、发展机制和教育研究方法以及方法论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共同关涉的问题,是本文的核心内容。
心理学对学习机制和发展机制的实证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教育理论,提升了教育学的科学性,加快了教育学科学化进程。
双基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程序教学、发现教学法、教育目标的分类、教学设计、主体教育、研究性学习等理论都有强大的心理学理论支持,从教育学教材的内容到体例,从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从知识和能力之间关系的再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关系的几种类型,到“以学为中心”和“以教为中心”倡导者的几次合法性辩护,教育学获得了综合建构发展的资源。
一种新的认识论,即自然科学中的复杂性研究和人文学科中的文化研究,使一些教育学者意识到教育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成为趋势。
基于对教育研究对象的复杂性认识,揭示这种复杂性的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核心是思维方式和研究范式(方式)的更新。
教育学和心理学在人性假设、思维方式和学科性质上存在着异同。
这些异同使教育学和心理学在方法论上的相互借鉴有了可能。
简而言之,教育学主要在“教育活动型存在”层面向心理学学习实证,重证据和事实,教育学的整体、综合和动态的研究方法论可供心理学参考。
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主要探讨西方哲学范围之内,用哲学的观点和思辨的方法来研究和阐释人的心理现象的各种理论)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心理学(一)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心理学思想1、米利都学派因其代表人物生于米利都而得名。
泰勒斯(约公元前624—前547)是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被看着是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心理学家。
他提出水是一切事物的基本要素,认为灵魂产生于水,又复归于水。
代表人物有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
2、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公元前580—前500)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创始人,古希腊早期理念论思想的先驱。
他既是伟大的数学家,又是一位宗教领袖。
他提出了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
其基本观点为:(1)认为数及其关系是万物的根源。
(2)提出了灵魂不死和轮回说。
并把人的灵魂分为理性、智慧、情感三部分。
并认为前两者在脑,情欲在心脏。
(3)关于灵魂的构成。
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灵魂是由某种物质构成,如热气等。
第二种观点认为灵魂是空气中的尘埃。
第三种观点认为灵魂是一种和谐或谐音。
3、爱菲索学派又译爱非斯学派,以爱非斯城而得名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40—前480),爱菲索学派创始人,也形成哲学的伟大代表。
列宁称其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
其基本观点有:(1)万物由火生成,又复归于火;(2)认为一切皆变;人的智慧和世界的变化的规律是一气相通的。
(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3)人的身体是土,人的灵魂是纯净的火(最干燥的灵魂最有智慧)。
4、爱利亚学派巴门尼德(Parmenides公元前570—前480)是爱利亚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此学派因产生于意大利的爱利亚而得名。
巴门尼德承认理性的真实性,否认感觉的可靠性,认为只有理性才能认识真理,因此他是理性主义的奠基者。
主张存在哲学,提出“存在是存在的,非存在是不存在的”,反对赫拉克利特的“我存在又不存在”的观点。
以同知同的感觉学说5、原子论学派又称元素论学派。
其代表人物为巴门尼德和德谟克利特(1)恩培多克勒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公元前490--约前430),经验主义创始人,也是医学家,是西西里医学派的创立者。
他认为万物由四种不变的物质构成,即土、水、火、空气四根构成。
人的身体由四根构成。
固体部分是土根,液体部分是水根,维持生命的呼吸是空气,血液主要是火根,思维是火根的作用。
人死时四根分散,各根与体外同类聚合。
(2)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Demokritor,460—370 B.C),认为世界只有原子和虚空,原子是永存、永动,数目无限。
他提出了影像说,认为从事物中不断流溢出来的原子形成了“影像”,人的感觉和思想就是这种影像作用于感官和心灵而产生的。
人身体内的灵魂原子与直接来自外物的原子团接触就产生了认识活动,由外物来的原子团由感官孔道传入,与灵魂原子接触使灵魂原子形状、粗滑不同便产生不同的动荡,就产生感觉(二)古希腊繁荣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1、普罗泰哥拉普罗泰哥拉(约公元前481--411),古希腊第一个“智者”。
他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个体是他经验的最好的评判者),认为知觉对于其知觉者来说是真实的(知觉相对主义者)。
他认为人生来没有好坏之分,但人又有道德的倾向,政治上、伦理上的美德可以通过教育养成。
2、苏格拉底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前399),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
他认为①万物由神安排,反对研究自然界,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主张研究自身的伦理道德。
②知识是人的理性中固有的,教育只是设法把人所固有的知识引出来,提倡启发式。
③灵魂和肉体从根本上说是不同的东西,主张灵魂不灭。
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
”被刻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门前的石碑上。
3、柏拉图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苏格拉底的学生。
他将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
和人的等级相对应,又把灵魂或心理分成理性、意气和情欲三个部分。
认为一切知识都是先天就有,所谓学习就是在教学的帮助下对先天知识即理念形式的回忆。
4、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年),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是西方心理学思想的主要先驱者之一。
基本观点:(1)他认为躯体是灵魂的工具,灵魂通过躯体来实现自己的功能。
(身心关系)(2)反对柏拉图提出的知、情、意三分法,而主张灵魂只有知和意两类功能。
知的功能包括认识功能(感觉、记忆、想像和思维);意的功能即动求功能(欲望、动作、意志和情感)。
这是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心理过程二分法的表述。
(灵魂结构性功能)。
(3)亚里士多德对感觉的定义、功能、分类以及错觉等作过专门论述。
(三)古希腊晚期古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1、怀疑学派与犬儒主义(1)怀疑学派。
皮浪(约前365-前275年)为创始人。
不相信理性或感觉能提供真实的知识。
(2)犬儒主义犬儒主义主张最美好的生活就是亲近自然、远离社会规章制度。
安提西尼(Antisthenes,约前445-前365),宣扬回归自然的哲学,认为真正的幸福源于自我满足。
狄奥根尼(Diogenes,约前412-前323),认为只有退出社会,才是安定而值得追求的生活。
2、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前341-前270年)所创立。
•认为感觉是外物流出的原子团触到人的感官的结果,并认为思维依赖于感觉。
3、斯多噶学派•创始人芝诺(约前336-前264年)。
•认为人的灵魂是物质的,灵魂是世界理性的一部分,所以人应顺从理性。
(相信预言和占卜)4、新柏拉图学派•代表人物为普罗提诺(205-270)。
•认为世界本源是“太一”,万物都由“太一”中“流溢”出来。
“太一”中首先“流溢”出来的是心智。
二、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欧洲心理学思想的发展三条线索:第一条线索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心理学思想;第二条线索是中世纪传入欧洲的阿拉伯学者的心理学思想;第三条线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一)中世纪哲学心理学思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到1640年英国工业革命宣告封建社会瓦解为止,大约经历了1100年,这段历史通常称为中世纪。
•中世纪时期,在思想上基督神学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支柱。
一切科学和哲学都成了宗教的附庸和工具。
它的理论形式早期为教父哲学,后期为经院哲学。
教父哲学与经院哲学•教父哲学:宗教神职人员为了更好地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将基督教的信条理论化,形成了一整套基督教义,历史上这些制订教义的人被尊称为“教父”,其学说被称为“教父哲学”。
教父哲学产生于罗马帝国奴隶社会末期,发端于2世纪,终结于6世纪。
奥里金是第一个运用希腊哲学建立基督教神学体系的人,故被看作是希腊教父的巨子。
他第一次对“圣父、圣子、圣灵”的意义作出哲学的解释。
•经院哲学是教会学院讲授的基督教哲学,它是比教父哲学更加系统、精巧的神学体系。
其目的是为宗教神学作论证,为封建教会的统治作辩护。
1、奥古斯丁的心理学思想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 ),最著名的基督教哲学家。
其心理学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身心关系方面,宣传身心二元论。
同时承认身体和灵魂的结合,灵魂和脑有密切的联系,但又强调灵魂统辖肉体的主导地位,灵魂是整个生命和一切行为的主宰者。
(不象柏拉图主义那样完全否定身体的实体性)(2)提出了内省法。
认为心灵是通过自己认识自己的。
即心理是主观自生的内部经验,无法为他人直接认识,灵魂只有通过内省才能接近,并以自我报告的形式,陈述出来让人了解,此即内省法。
(3)首创官能心理学。
认为灵魂天生固有各种专司相应心理活动的官能或能力。
他把人的灵魂分为记忆、理解(理智)和意志三种官能。
同时认为灵魂是统一的。
2、阿奎那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约1225—1274年),中世纪最著名的经院哲学家,也是神学官能心理学思想的主要代表。
他的学说不仅代表经院哲学的最高成果,也是中世纪神学与哲学的最大、最全面的体系。
•基本观点:(1)灵魂论。
将灵魂区分为五种基本形式:营养能力;感觉能力;追求能力;运动能力;理性能力。
(2)认识论。
阐述了认识活动的性质与过程,他对人的意欲活动作了详细的分析。
将认识区分为四个阶段:①知识来源于感觉,此时形成的是感性影像;②感性影像受到能动理智的照耀,从而产生同一类的个别影像的普遍内容,即共相,也就是“理智影像”;③被动的理智接受了影像,即“印入影像”;④有目的地把印入影像与其客体联系起来,利用它作为表达方式复现外部世界,即“陈述影像”。
(3)行为论。
认为认识和意欲是人的两种不同活动方式。
认识指人的感官和灵魂的内部变化,它由外到内的活动。
感觉是接受外部事物的印象,理智是抽象外部事物的形式。
意欲是由内到外的活动,以外部事物为目的,把自己的力量施加在外物之上,改变或利用外物。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心理学思想•从14世纪末到16世纪末(或17世纪初),系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
通常把这一时期称为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运动在精神文化方面的表现(精神解放):(1)自然科学的长足发展;(2)哲学逐渐摆脱神学婢女的地位,开始密切联系自然科学的成就,并担当起反封建、反教会统治的斗争任务;(3)人文主义精神发展。
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个人主义,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禁欲主义,反对神学和教会对人的禁锢。
1、达·芬奇利奥那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2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美术家、自然科学家和工程师,他是一个激进的人文主义者和哲学家。
他认为,人的认识源于感觉经验,“智慧是经验的产儿”,反对骗人的思辨之学。
但也决不轻视理性,认为科学也离不开理性。
•在心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视知觉和人类表情研究)(1)发现了脊髓的功能;(2)描述视觉器官及其功能,指出制约知觉的条件;(3)从绘画的角度研究了表情。
每一种情绪都有其相应的表情,表情同情感本身的性质是相当的,表情动作的强度也是与情感本身的强度相当的。
2、波纳蒂诺·特勒肖波纳蒂诺·特勒肖(Bernardino Telesio,1509—1588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哲学家。
他的哲学思想具有强烈的唯物主义倾向。
他认为自然界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是永恒的,主张以自然解释自然。
他的心理学思想既具有唯物主义倾向,又留有神学的影响。
对身心关系和心物关系的理解都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波纳蒂诺·特勒肖的心理学思想•在身心关系上,他认识到心理活动是有其生理基础的。
•在心物关系上,认识到心理是对外界事物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