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30
挑战中考化学压轴之秘籍专题05 试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典例分析】【典例1】(2022秋•重庆期末)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鉴别N2与CO2闻气味B鉴别O2与CH4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C除去CO2中少量CO点燃D除去KCl中的KClO3加入少量MnO2,加热A.A B.B C.C D.D【答案】B【解答】解:A、N2与CO2均没有气味,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向两种气体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能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气体能燃烧的是甲烷,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错误。
D、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变式1-1】(2022秋•斗门区期末)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利用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去除色素和异味B.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可制二氧化碳C.用6B铅笔芯代替石墨电极连接导线D.在燃着的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盘子可制得炭黑【答案】B【解答】解:A、用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该选项正确。
B、碳酸钙不能和氯化钠反应,不能制取二氧化碳,该选项不正确。
C、铅笔芯中含有石墨,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用6B铅笔芯代替石墨电极连接导线,该选项正确。
D、蜡烛不充分燃烧能够产生炭黑,在燃着的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盘子可制得炭黑,该选项正确。
故选:B。
【变式1-2】(2022•南通)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除去CO2中混有的CO:向混合气体中通入过量氧气后点燃B.验证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C.测肥皂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肥皂水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D.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量取50mL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为1.04g/cm3)和50mL水(密度为1g/cm3),在烧杯中混合均勾【答案】C【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氧气(过量的),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第1页(共41页)
2025年深圳市中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一.选择题(共26小题)
1.以下各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收集氧气
③比较催化效果④检验氧气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③④
C .只有①④
D .只有②
2.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无色液体H 2O 2和H 2O 取样,分别加入二氧化锰B
鉴别活性炭和氧化铜
取样,分别投入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
C 除去CO 2中少量CO 通过足量的钓热氧化铁粉末
D
除去CuO 中混有的少量木炭
隔绝空气加强热A .A
B .B
C .C
D .D
3.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除去炭粉中的少量氧化铜
在空气中高温灼烧B 鉴别H 2和CH 4
分别点燃,看火焰颜色
C
鉴别实验室中的食盐水和糖
水
品尝味道
D 除去CO 2中的CO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一.选择题(共23小题)
1.(2023•碑林区校级二模)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检验无水CuSO4固体中是否
取样,加水溶解
混有KOH
B鉴别羊毛纤维和蚕丝取样,点燃后闻气味
C分离Cu粉和Fe粉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洗涤、干燥
D除去KNO3溶液中的KCl加入过量AgNO 3溶液后,过
滤
A.A B.B C.C D.D 2.(2023•碑林区校级二模)下列实验方案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检验呼出气体中含有CO2
B.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第1页(共5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中考导航仪】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⑴提出问题⑵猜想(假设) 设计实验【⑶制定计划、⑷进行实验、⑸收集证据】 ⑹解释与结论 ⑺反思与评价 ⑻表达与交流(迁移与知识的拓展) 。
作为探究题,一般并不需要完全具备以上八个步骤,通常因题目的需要而选择其中重要的步骤呈现。
2.考试要求(源自《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⑴不要答非所问:一般而言,最终的结论与开始的猜想与假设有一致性,至少也是有关系的。
同时,探究过程方案的设计,也是与探究目的紧密相关的。
⑵注意猜想或假设的合理性:虽然猜想和假设有很多可能,但是我们的猜想与假设,不能脱离题目给出的条件,否则就是无源之水。
⑶正确选择实验用品:首先要弄清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要紧扣假设,正确选择仪器和药品,正确选择装置。
⑷答题的发散性:探究性的问题往往在假设的提出、方案的设计等方面,答案并非唯一。
所以,我们往往从最熟悉、最符合题意入手,从而有效防止错误的发生。
1.实验方案的设计原则:⑴科学性:指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要正确;⑵可行性:切实可行,所选用的药品、仪器、设备和方法等在中学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能够得到满足;⑶安全性:实验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和进行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⑷简约性:要尽可能简单易行,应选用简单的实验装置、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用品,并能短时间内完成实验;⑸创造性:有创新意识。
2.实验方案的内容:⑴一个比较完整的化学实验设计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内容:①实验目的;②实验原理;③实验用品(包括仪器和药品等)及规格;④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⑤实验现象及结论;⑥问题与讨论。
⑵对于给出实验目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的题一般可以按以下思维程序进行:①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或假设);②根据实验原理(或假设),选择需要的仪器和药品(或实验装置图);③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④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2023年中考化学总复习: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2022•开封一模)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区分羊毛和涤纶:灼烧闻气味
B.区分硝酸铵和硫酸钾:加熟石灰研磨
C.除去CO2中的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除去NaNO3溶液中的NaCl:加过量AgNO3溶液
2.(2022•江都区一模)如表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到的结论错误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
A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出现气泡该固体可能是碳酸盐
B向土豆片上滴加碘酒,出现变蓝现象土豆片中含有淀粉
C称取5g 蔗糖,完全溶解在100mL水中配制的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 D将铝片和硬铝相互刻画,铝片上出现划痕硬铝的硬度大于铝A.A B.B C.C D.D 3.(2022•兰考县一模)下列实验方案及所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A B C D
证明铁生锈需要水证明质量守恒定律证明分子不停运动证明氢氧化钠溶
液能与二氧化碳
反应
A.A B.B C.C D.D 4.(2022•邕宁区一模)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第1 页共48 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中考导航仪】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⑴提出问题⑵猜想(假设) 设计实验【⑶制定计划、⑷进行实验、⑸收集证据】 ⑹解释与结论 ⑺反思与评价 ⑻表达与交流(迁移与知识的拓展) 。
作为探究题,一般并不需要完全具备以上八个步骤,通常因题目的需要而选择其中重要的步骤呈现。
2.考试要求(源自《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⑴不要答非所问:一般而言,最终的结论与开始的猜想与假设有一致性,至少也是有关系的。
同时,探究过程方案的设计,也是与探究目的紧密相关的。
⑵注意猜想或假设的合理性:虽然猜想和假设有很多可能,但是我们的猜想与假设,不能脱离题目给出的条件,否则就是无源之水。
⑶正确选择实验用品:首先要弄清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要紧扣假设,正确选择仪器和药品,正确选择装置。
⑷答题的发散性:探究性的问题往往在假设的提出、方案的设计等方面,答案并非唯一。
所以,我们往往从最熟悉、最符合题意入手,从而有效防止错误的发生。
1.实验方案的设计原则:⑴科学性:指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要正确;⑵可行性:切实可行,所选用的药品、仪器、设备和方法等在中学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能够得到满足;⑶安全性:实验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和进行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⑷简约性:要尽可能简单易行,应选用简单的实验装置、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用品,并能短时间内完成实验;⑸创造性:有创新意识。
2.实验方案的内容:⑴一个比较完整的化学实验设计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内容:①实验目的;②实验原理;③实验用品(包括仪器和药品等)及规格;④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⑤实验现象及结论;⑥问题与讨论。
⑵对于给出实验目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的题一般可以按以下思维程序进行:①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或假设);②根据实验原理(或假设),选择需要的仪器和药品(或实验装置图);③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④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⑶实验设计要科学合理,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结论可信、绿色环保。
3.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4.实验方案设计的分类:⑴气体的制取、净化&①性质实验方案设计的思路②探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性质探索性实验方案:根据物质的结构特点或所属类型的典型代表物去推测物质可能具有的一系列性质,而后据此分别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去探究该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
程序:物质→实验事实→科学抽象→结论。
性质验证性实验方案:对物质具备的性质去求证,关键在于设计出简捷的实验方案,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且安全可行。
程序:物质→性质推测→实验事实→科学抽象→结论。
⑶物质的检验、鉴别&提纯⑷混合物中某成分的验证1.实验方案的评价原则:⑴可行性:原理是否正确、可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步骤是否简单、方便;效果是否明显等。
⑵绿色化: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反应速率是否较快;原料利用率、产物产率是否较高;合成过程是否有环境污染。
⑶安全性:防倒吸;防爆炸;防氧化;防吸水;防挥发等。
2.实验方案设计和评价的思路: ⑴根据实验目的,阐明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药品; ⑵根据实验特点,设计实验装置; ⑶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可行的操作步骤和观察重点,分析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⑷通过对比和归纳,选出最佳方案;⑸实验结束后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学习时可以依据以下思路,在理解的前提下加以掌握:【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解决。
【考点新突破】物质的性质药品的变质、保存物质的鉴别、检验 物质的制备 物质的分离、提纯实验装置选择组合件,需要没有氧气支持的一个对比实验;D、证明铁生锈的条件,还缺少一个没有水存在的对比实验。
[解答]A、向盛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水,看到塑料瓶变瘪,只能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发生反应,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A错误;B、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定律,可确定石蜡中含有碳元素,故B正确;C、探究燃烧的条件,图示现象只能得出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不能证明燃烧是否需要氧气,故C错误;D、铁生锈是铁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图示实验不能证明铁生锈是否与水有关,故D错误。
故选B。
[评价]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些验证实验的设计成功的关键,以及控制变量法的正确应用。
例题2:同学们用Na2CO3溶液和浓HCl来研究简易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时,对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推理假设]上述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推测出废液中一定有NaCl,可能有Na2CO3或盐酸。
[实验探究]㈠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盐酸:⑴选择试剂: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同学们选用了如图所示的五种物质,其中物质x是酸碱指示剂中的溶液。
⑵实验验证:某同学向废液中加入少量的镁粉,观察到,确定废液中一定没有盐酸。
㈡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Na2CO3某同学选用测出废液的pH=l0,确定废液中一定含有Na2CO3。
㈢处理废液,回收利用欲从废液中得到纯净的NaCl,请完成如下实验方案设计.[分析]判定废液中是否含盐酸所取用的酸碱指示剂不能用酚酞试剂,因酸不能使无色的酚酞变色;⑵明确镁和盐酸反应出现的现象;㈡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的最简单方法用pH试纸;㈢根据化学上除杂质原则分析实验方案设计,即除去原杂质不能添加新的杂质。
[解答] [推理假设]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实验探究]㈠⑴判定废液中是否含盐酸所取用的酸碱指示剂不能用酚酞试剂,因酸不能使无色的酚酞变色,故取用石蕊试液,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⑵镁和盐酸反应出现的现象学生对酸的知识系统化,不再机械记忆,囫囵吞枣的记忆酸碱盐的知识点。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b.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原因是c .经过A 、B 两组同学的实验,A 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B 组的,你认为原因是 [分析]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一般用澄清石灰水,实验是想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就应该彻底消耗掉其内的氧气,对比分析方案一密封性不如二方案,收集气体的方法不同可能结果会不同。
[解答]⑵检验二氧化碳的常用办法一般是澄清石灰水,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①澄清石灰水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⑶测定氧气的含量就要把氧气消耗干净,方案二是密闭环境的实验,结果会更准确。
故答案为:a .将瓶中氧气耗尽。
b .二,方案二的实验始终在密闭装置中进行,能保持瓶内气体在反应前不发生改变(或方案一在实验过程中打开了瓶塞,瓶中的气体成分在反应前发生了改变。
)c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用排水法收集时会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使A 组总是比B 组含氧量高。
故答案为:A 组采用排水取气法,部分二氧化碳溶解于水。
[评价]此题是对竹子内气体的验证实验,涉及到二氧化碳的鉴定,氧气含量的测定,是一道结合课本知识的综合性实验探究题。
【中考练兵场】(总分178,自我测试 分,正确率百分比 %)1.(2分)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颜色正确的是( ) A .铁锈放入稀盐酸中溶液变黄色 B .酚酞试液滴入硫酸溶液中变红色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D .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絮状沉淀2.(2分)下列有关制取干燥的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实验设计中错误的是( )B .D .性炭.他猜想这包脱氧剂中可能含有:①Cu 和C ;②Fe 2O 3和C ;③Fe 3O 4和C ;④Fe 3O 4、C 和Fe ;⑤Fe 2O 3、C 和Fe .其中猜想合理的是( ) A .①③⑤ B .②④⑤C .②⑤D .④⑤4.(2分)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验证氢气的水氢气流吹肥皂泡石墨电池制品,她不能选用的试剂是( )A.A1C13溶液 B.Cu(NO3)2溶液C.H2SO4溶液 D.AgNO3溶液6.(2分)小明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是()A.盐酸B.氯化铜溶液C.石蕊试液D.二氧化碳7.(2分)右图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其中X是()A.稀盐酸B.稀硫酸C.硫酸钠溶液D.澄清石灰水8.(2分)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①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B.②检验铵态氮肥C.③检验CO32一的存在D.④用水吸收CO9.(2分)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是()A.探究燃烧条件 B.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C.探究二氧化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探究溶解性的影响因素10.(2分)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能够实现的是()11.(2分)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实验目的能够达到的是()归为组(填是.20.(9分)在做的实验时,实验室常通过加热草酸晶体(C2H2O4)的方法来获取一氧化碳,加热草酸反解的产物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
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提供了以下装置,可设计一系列实验来验证草酸分解的产物.(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显蓝色。
)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用装置,现象是,反应方程式是。
⑵王强同学设计的系列实验的装置顺序是:混合气体→A→B→C→D→B,其中C装置的作用是;装置D中可看到的现象是;第二次使用装置B作用是;⑶针对王强同学的设计,小美同学提出,应该在装置C后加一个装置B,目的是;⑷周密同学提出,该系列装置还有一个缺点就是。
21.(10分)下列A~F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⑴上述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且正确的是 (填字母)。
⑵B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为,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②;③。
(答三条)。
⑶D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是,F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⑷E实验的全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6分)结合下列各图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⑴实验室中,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用(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得。
其制备氢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可选用。
(填序号)。
⑶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并测定所收集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序号)。
⑷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操作正确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23.(10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有哪些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此进行了实验探究。